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四节气对照表

二十四节气对照表

二十四节气对照表

二十四节气对照表

节气公历农历

春季立春2月3~5日正月雨水2月18~20日正月惊蛰3月5~7日二月春分3月20~22日二月清明4月4~6日三月谷雨4月19~21日三月

夏季立夏5月5~7日四月小满5月20~22日四月芒种6月5~7日五月夏至6月21~22日五月小暑7月6~8日六月大暑7月22~24日六月

秋季立秋8月7~9日七月处暑8月22~24日七月白露9月7~9日八月秋分9月22~24日八月寒露10月8~9日九月霜降10月23~24日九月

冬季立冬11月7~8日十月小雪11月22~23日十月大雪12月6~8日十一月冬至12月21~23日十一月小寒1月5~7日十二月大寒1月20~21日十二月

二十四节气的节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十四节气的节目 篇一:24节气策划书 篇一:二十四节气策划 南通大学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 微笑大使仪行劝导队一、活动背景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然而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遗忘二十四节气,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应该从小教育,让小朋友们了解更多二十四节气。 二、活动目的 1.让小朋友了解二十四节气 2.让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3.让小朋友关注身边的节气 三、活动主题 节气之春文化之根 四、活动单位

南通大学莫文隋志愿者协会微笑大使仪行劝导队 五、活动时间 4月下旬 六、活动对象 幼儿园小朋友大班 七、活动地点 南通世纪新城幼儿园 八、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 1、提前联系幼儿园相关负责人 ①、了解幼儿园的课程安排 ②、确定活动的班级以及班上人数 ③、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活动时长 3、征集志愿者,统计志愿者人数 4、联系宣传部为活动拍照报道 5、收集并制作与活动有关的材料及物品,制作ppt演示文稿(生僻字注音) 6、提前安排志愿者练习活动中需要的节目 (二)活动开展 a.二十四节气知多少 1.由主持人通过俚语或二十四节气习俗来引导小朋友了解二十四节气 2.也可以用设问的方式询问某某是否是节气(例如,春

天是节气吗?) b.看图识节气 1.讲解每一节气的的名称以及特征,以ppt形式呈现 2.根据图片猜24节气名称,每组有6幅图片,轮流进行(图片以ppt 形式呈现)每幅图片均明显表现该节气的特征。提问小朋友要循循善诱 c.唱二十四节气歌 1.在屏幕上放二十四节气歌,让小朋友熟悉一下。 2.由志愿者教小朋友们唱歌 3.邀请小朋友唱歌 (三)活动后期 1.通过人人微博等上传活动感言和照片 2.写活动小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九、活动人员安排 1.主持人两名 2.跟队人员三到六名 3.拍照人员一到两名 十、应急预案 1.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节气连连看环节(即展出一系列节气与 农活的图片,让小朋友连连看节气与农活的联系。

二十四节气中英文对照

二十四节气中英文对照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对于我们特有的文化,就让我们用全世界通用的语言来让他发扬光大。 图片和文字不尽相同,都来自比较权威的英语学习网站,请大家自行选取立春the Beginning of Spring (1st solar term),4, or 5 雨水Rain Water (2nd solar term),19 or 20 惊蜇the Waking of Insects (3rd solar term),6, or 7 春分the Spring Equinox (4th solar term),21 or 22 清明Pure Brightness (5th solar term),5 or 6 谷雨Grain Rain (6th solar teram),20 or 21 立夏the Beginning of Summer (7th solar term)May 5,6 or 7 小满Lesser Fullness of Grain (8th solar term)May 20,21 or 22 芒种Grain in Beard (9th solar term),6 or 7 夏至the Summer Solstice (10th solar term)or 22 小暑Lesser Heat (11th solar term),7 or 8 大暑Greater Heat (12th solar term),23 or 24 立秋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8 or 9 处暑the End of Heat (14th solar term),23 or 24 白露White Dew (15th solar term),8 or 9 秋分the Autumn Equinox (16th solar term),23 or 24 寒露Cold Dew (17th solar term)or 9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链接)

12月21-23日1月5-7日1月20-21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表(详表) 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 春孟春 立春 2月3—5日 315°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雨水 2月18—20日 330°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仲春 惊蛰 345°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3月5—7日 春分 3月20—21日 0°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季春 清明 4月4—6日 15°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戴 谷雨 4月19—21日 30°苹始生鸣鸠拂其羽胜降于桑 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夏孟夏45°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60°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仲夏 芒种 6月5—7日 75°螳螂生鶰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 6月21日—22日 90°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季夏 小暑 7月6—8日 105°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大暑 7月22—24日 120°腐草为蠲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 秋孟秋 立秋 8月7—9日 135°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处暑 8月22—24日 150°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仲秋 白露 165°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9月7—9日 秋分 9月22—24日 180°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 季秋 寒露 10月8—9日 195°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 霜降 10月23—24日 210°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 冬孟冬225°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二十四节气对生产生活及文化传承有何意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传承农耕文化起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在有文化的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在不少年轻人或小孩子那里,可能却相当陌生。事实上,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补充历法,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遗产。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传承保护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一步。 (光明网·时评频道)材料二: 让二十四节气回归日常生活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它对当代生活究竟价值何在?人们对此却有不同的声音。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通过观察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而制定。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指南,二十四节气为全

国各地所采用,成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然而,也有不少人从生活中发现,中国幅员辽阔。如果在远离中原的岭南地区,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指导农事,可能会出现“冬行夏令”的尴尬。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二十四节气的地域性虽然确实存在,但它总结了太阳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农耕生产依旧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了解,各地的人们也会根据身边自然的具体变化,生产出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二十四节气表述,由此诞生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丰富的本地化知识。 另一方面,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指导功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虽然历史上会出现一些极端气候,但直到现在,全国农业生产仍然在二十四节气的框架内运作。”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才林解释道。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认为,尽管气候条件不断变迁,二十四节气对于城市人来说也不再具备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但它既唤起我们的回忆,并且时刻提醒我们大自然是按照自身的节奏在循环变化。”他表示,二十四节气能够提醒人类尊重自然和亲近自然。 (摘编自《南方日报》)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

二十四节气表及二十四节气速记口诀 二十四节

二十四节气表及二十四节气速记口诀二 十四节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之二十四节气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之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1.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这一天后,草木复苏,万物始生,春天到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有迎“春”仪式,天子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祭拜居住在东方的芒神,祈求丰收。 2.雨水 雨水后,降雨增多。桃花梨花含苞,草地树梢多了一丝绿意,忙碌的春耕也开始了。 3.惊蛰 “惊蛰至,雷声起。”正如其名中的“惊”,轰轰轰,冬眠的小动物全被春雷震醒。 因为“梨”与“离”同音,惊蛰吃梨,可以让病痛远离身体。对于农人来说,也有让虫害远离庄稼的含义。 4.春分 春分一天,昼夜平分,寓意公平,古人会在这一天校对度量衡器具。 此外,每年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童心未泯”地玩着同样一个游戏:让圆滚滚的鸡蛋立起来(据专家介绍,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竖蛋)。这个看似简单又高难度的游戏延续了数千年。 5.清明 万物生长时,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紧随寒食,由于日子接近,清明祭祖踏青,寒食禁火扫墓,渐渐合二为一。 这天的很多习俗与郊游踏青有关:荡秋千、放风筝、蹴鞠、插柳。 清明这个节气很纠结,既有思念故人的悲伤,又有踏青赏景的惬意,黄庭坚就写了“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6.谷雨 雨生百谷,谓之谷雨,这时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这是谷类作物生长的旺季。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除了农作,古人们在谷雨做的事情还很多:南方要采谷雨茶,传说可以清火、明目,还能辟邪;北方要吃香椿,又名吃春,寓意接新春到来。 7.立夏

24节气英文

立春the Beginning of Spring (1st solar term)Feb.3,4, or 5 雨水Rain Water (2nd solar term)Feb.18,19 or 20 惊蜇the Waking of Insects (3rd solar term)Mar.5,6, or 7 春分the Spring Equinox (4th solar term)Mar.20,21 or 22 清明Pure Brightness (5th solar term)Apr.4,5 or 6 谷雨Grain Rain (6th solar term)Apr.19,20 or 21 立夏the Beginning of Summer (7th solar term)May 5,6 or 7 小满Lesser Fullness of Grain (8th solar term)May 20,21 or 22 芒种Grain in Beard (9th solar term)Jun.5,6 or 7 夏至the Summer Solstice (10th solar term)Jun.21 or 22 小暑Lesser Heat (11th solar term)Jul.6,7 or 8 大暑Greater Heat (12th solar term)Jul.22,23 or 24 立秋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Aug.7,8 or 9 处暑the End of Heat (14th solar term)Aug.22,23 or 24 白露White Dew (15th solar term)Sep.7,8 or 9 秋分the Autumn Equinox (16th solar term)Sep.22,23 or 24 寒露Cold Dew (17th solar term)Oct.8 or 9 霜降Frost"s Descent (18th solar term)Oct.23 or 24 立冬the Beginning of Winter (19th solar term)Nov.7 or 8 小雪Lesser Snow (20th solar term)Nov.22 or 23 大雪Greater Snow (21th solar term)Dec.6,7 or 8 冬至the Winter Solstice (22th solar term)Dec.21,22 or 23 小寒Lesser Cold (23th solar term)Jan.5,6 or 7 大寒Greater Cold (24th solar term)Jan.20 or 2

24节气与阳历对应简表

24节气与阳历对应简表 24节气与阳历日期对应的转换公式 立春2日 3 —— 5日315°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雨水2月18 —— 20日330°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 惊蛰3月 5 ——7日345°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春分3月20 —— 21日0°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清明4月 4 ——6日15°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 谷雨4月19 —— 21日30°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立夏5月 5 ——7日45°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小满5月20 —— 22日60°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芒种6月 5 ——7日75°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6月21 —— 22日90°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小暑7月 6 ——8日105°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大暑7月22 —— 24日120°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立秋8月7 ——9日135°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处暑8月22 —— 24日150°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白露9月7 ——9日165°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秋分9月22 —— 24日180°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 寒露10月8 —— 9日195°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 霜降10月23 —— 24日210°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立冬11月7 ——8日225°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11月22 —— 23日240°虹藏不见天气上腾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大雪12月 6 ——8日255°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 冬至12月21 —— 23日270°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小寒1月 5 ——7日285°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 大寒1月20 —— 21日300°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11月30日,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的完整提出,出自《淮南子》,这是第一次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方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1、【立春】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2、【雨水】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3、【惊蛰】卢仝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4、【春分】徐铉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5、【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谷雨】唐寅 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 7、【立夏】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8、【小满】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9、【芒种】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10、【夏至】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11、【小暑】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12、【大暑】晁补之 可怜好月如好人,我欲招之入窗户。人言明日当大暑,君看繁星如万炷。想君映月读书时,清似列仙臞不肥。我正甘眠愁日出,朝骑一马暮还归。 13、【立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14、【处暑】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15、【白露】钱起 隐来未得道,岁去愧云松。茅屋空山暮,荷衣白露浓。 唯怜石苔色,不染世人踪。潭静宜孤鹤,山深绝远钟。 16、【秋分】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7、【寒露】戴察

传统文化常识之24节气

传统文化常识之“二十四节气” 一、“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 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圆形,古人将之称作“黄道”,并把黄道分为24份,每15度就是一个节气。 二、“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二十四节气”有的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中立春、立夏、 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至”是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分”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有的反映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有的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有的反映物候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附:“二十四节气”具体表象 1.立春(2月3—5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 四季从此开始新的轮回。有吃春饼和春卷的习俗 2.雨水(2月18—20日):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3.惊蛰(3月5—7日):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气候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 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 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 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4.春分(3月20—21日):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 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 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 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5.清明(4月4—6日):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在清明节 这一天,人们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 明净。故谓之清明。” 6.谷雨(4月19—21日):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 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7.立夏(5月5—7日):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生长旺盛。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 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8.小满(5月20—22日):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 以叫小满。

中国24节气中英文对照

中国24节气中英文对照 立春the Beginning of Spring (1st solar term)Feb.3,4, or 5 雨水Rain Water (2nd solar term)Feb.18,19 or 20 惊蜇the Waking of Insects (3rd solar term)Mar.5,6, or 7 春分the Spring Equinox (4th solar term)Mar.20,21 or 22 清明Pure Brightness (5th solar term)Apr.4,5 or 6 谷雨Grain Rain (6th solar teram)Apr.19,20 or 21 立夏the Beginning of Summer (7th solar term)May 5,6 or 7 小满Lesser Fullness of Grain (8th solar term)May 20,21 or 22 芒种Grain in Beard (9th solar term)Jun.5,6 or 7 夏至the Summer Solstice (10th solar term)Jun.21 or 22 小暑Lesser Heat (11th solar term)Jul.6,7 or 8 大暑Greater Heat (12th solar term)Jul.22,23 or 24 立秋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Aug.7,8 or 9

处暑the End of Heat (14th solar term)Aug.22,23 or 24 白露White Dew (15th solar term)Sep.7,8 or 9 秋分the Autumn Equinox (16th solar term)Sep.22,23 or 24 寒露Cold Dew (17th solar term)Oct.8 or 9 霜降Frost's Descent (18th solar term)Oct.23 or 24 立冬the Beginning of Winter (19th solar term)Nov.7 or 8 小雪Lesser Snow (20th solar term)Nov.22 or 23 大雪Greater Snow (21th solar term)Dec.6,7 or 8 冬至the Winter Solstice (22th solar term)Dec.21,22 or 23 小寒Lesser Cold (23th solar term)Jan.5,6 or 7 大寒Greater Cold (24th solar term)Jan.20 or 2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教学内容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春夏秋冬 月 正月 JAN 二月 FEB 三月 MAR 四月 APR 五月 MAY 六月 JUN 七 月 JUL 八月 AUG 九月 SEP 十月 OCT 冬月 NOV 腊月 DEC 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 秋 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 暑 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立春 Spring begins 02月03- 05日 雨水 The rains 02月18- 20日 惊蛰 Insects awaken 03月05- 07日 春分 Vernal Equinox 03月20- 22日 清明 Clear and bright 04月04- 06日 谷雨 Grain rain 04月19- 21日 立夏Summer 小满 Grain buds 芒种 Grain in

begins 05月05- 07日05月20- 27日 ear 06月05- 07日 夏至 Summer solstice 06月21- 22日 小暑 Slight heat 07月06- 08日 大暑 Great heat 07月22- 24日 立秋 Autumn begins 08月07- 09日 处暑 Stopping the heat 08月22- 24日 白露 White dews 09月07- 09日 秋分 Autumn equinox 09月22- 24日 寒露 Cold dews 10月08- 09日 霜降 Hoar-frost falls 10月23- 24日 立冬 Winter begins 11月7-8 日小雪 Light snow 11月22- 23日 大雪 Heavy snow 12月6-8 日 冬至 Winter 小寒 Slight 大寒

文学常识: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即: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即: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即: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

二十四节气国学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

二十四节气国学公开 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二十四节气基本常识。 2、探索节气习俗等文化内涵,独特情趣。 3、传承民俗文化,树立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二十四节气基本常识、习俗等文化内涵。 难点:激发学习传统文化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又出现了第五大发明。下面我们来看一短片,请仔细看视频回答相关问题。(视频播放)请问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二十四节气) 2、新课 ①从短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呢? 交流 ②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对于农业社会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变化,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以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 ③从短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制定二十四节气的方法是什么? 交流 ④二十四节气制定方法 祖先们没有时钟计时,便在地上插一根竿子,依「竿影」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再根据太阳从黄经(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依次划分出二十四节气。 ⑤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具体有哪些节气? 人们为了便于记诵节气名称,编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⑥二十四节气含义 重点字词解释 立:开始;分:(昼夜)平分;处:停止;暑:炎热;至:极致 ⑦辨一辨:节气知识知多少? 1、赏景色,辨节气 2、话习俗,辨节气 3、知农活,辨节气 4、品意境,辨节气 ⑧议一议 有人说:“二十四节气作为农业社会的时间认知体系,在城镇化的今天已经没有意义了。”对此你怎么看? 总:二十四节气的现代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全球温室效应 4、气节如节气 …… 五、小结 二十四节气凝聚着华夏祖先无穷的智慧,是我们老祖宗仰望星空发现的奥秘,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传统文化的继承在少年,希望我们勇于肩负这项使命。申遗成功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希望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不仅仅只有端午清明。 六、作业 收集相关二十四节气其他知识。 七、推荐阅读 《二十四节气知识》许彦来 《二十四节气民俗》高倩艺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沈善书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修订版)》张红星、左祖俊 《光阴(中国人的节气)》申赋渔 八、板书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夏秋冬 月 正月 JAN 二月 FEB 三月 MAR 四月 APR 五月 MAY 六月 JUN 七月 JUL 八月 AUG 九月 SEP 十月 OCT 冬月 NOV 腊月 DEC 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立春Spring begins 02月03-05日 雨水The rains 02月 18-20日 惊蛰Insects awaken 03月 05-07日 春分Vernal Equinox 03月20-22日清明Clear and bright 04 月04-06 日 谷雨Grain rain 04月19 -21日 立夏Summer begins 05月05-07日小满Grain buds 05月 20-27日 芒种Grain in ear 06月05- 07日 夏至Summer solstice 06月21-22日 小暑 Slight heat 07月 06-08日 大暑Great heat 07月22 -24日 立秋Autumn 处暑白露White

begins 08月07-09日 Stopping the heat 08 月22-24 日 dews 09月07 -09日 秋分Autumn equinox 09月22-24日寒露Cold dews 10月 08-09日 霜降 Hoar-frost falls 10月23 -24日 立冬 Winter begins 11月7 -8日小雪 Light snow 11月 22-23日 大雪 Heavy snow 12月6- 8日 冬至 Winter solstice 12月21-23日 小寒 Slight cold 1月5 -7日 大寒 Great cold 1月20- 21日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 雪雪冬小大寒。 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蜇虫咸俯。 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蜇虫咸俯。 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见霜,米谷满仓”的农谚正反映出了劳动人民对这个节气的重视。

各地风俗 赏菊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此时,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吃柿子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在南方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俗话说:“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民间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事实上,由于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节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因而就形成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 送芋鬼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人们同样非常重视,各地还有祛凶、扫墓等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如在山东烟台等一些地方,霜降这一天人们要去西郊迎霜;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扫墓 古时候,霜降时节人们还要去扫墓。据《清通礼》记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如今,霜降扫墓的风俗已少见。但霜降时节的十月初一“寒衣节”,在民间仍较为盛行。寒衣节,也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鬼节”等,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三大“鬼节”。为避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寒衣节这天晚上,人们要在门外焚烧夹有棉花的五色(红、黄、蓝、白、黑)纸,并且把饺子倒在一个灰圈内,意思是天气冷了,给先人们送去御寒的衣物。寒衣节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悲悯之情,也是亲人们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进补 此外,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俗话说吃啥补啥,据说吃煲羊头有助于“头风”等疾病的治疗。医书上也有加“四珍”、“八珍”的补药煲羊肉,可以辅疗肺病、疟疾的记载。迎霜兔肉就是经霜的(即霜降)的兔子肉,这时候的兔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 霜降》(左河水) 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赋得九月尽(秋字)》(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泊舟盱眙》(韦建)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考与实践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考与实践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华夏祖先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如何让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福建省福州市直机关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尝试将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通过观察探究、游戏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节气特征的认识,让幼儿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品读节气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国智慧。 标签: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 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首《二十四节气歌》,世代相传,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华夏文明注重天人和谐自然哲学观的重要体现。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尊重。作为后辈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寻、承、护、扬,学会挖掘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已有的,保护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是每个炎黄子孙的使命。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开始思考:尝试让二十四节气走进幼儿园课程,和孩子们一起聆听天地之歌…… 思考一:二十四节气传递给儿童什么? 第一,我们要厘清概念:二十四节气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有哪些?二十四节气对生活有何意义?一般来讲,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作为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既是指导农业生产、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又是官方颁布的时令(节)准绳。 第二,二十四节气传递给儿童什么?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里都有一些浪漫而古老的传说,而这些传说之中,隐藏的是人与自然的息息相通、中国式的生活艺术、中国哲学的独特意蕴。可以说,二十四节气有着中国人美好的记忆、诗意的生活和理想的未来,而且每个节气都是人们试图与天地沟通的一个庄严仪式,都是人们诗意生活的生动画卷。 因此,在文化传递的过程中,要基于儿童的视角、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让儿童感受和认知大自然的节奏变化,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尊重;体会节气的民俗内涵,从中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生活气息和中国传统智慧;感受节气所呈现出相应的自然和人文景象,唤起至真至美的感受,学会诗意地生活。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38226166.html,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 作者:申赋渔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2年第04期 虽然许多民俗以及文化学上都会提及二十四节气,许多地方还保持着以节气指导农事的生活方式,但却少有人真正关注到二十四节气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 二十四节气,源于商周,确立于秦汉。在今天,那些关于人与天时、人与大地的故事,已成为对于永远逝去的田园牧歌的追忆。 立春 (阳历2月4日前后)立春要迎春神、“打春”。“打春”就是打土牛。在鼓声中举起柳条,鞭打土牛。柳条长24寸,寓意一年的二十四节气。街边的小商小贩们吆喝着卖小泥牛。小牛四周,点缀了许多泥捏的百戏杂耍人物。孩子们的腰间带着绢制的春娃,寄托着妈妈的祝福。 雨水 (阳历2月19日前后)年轻的母亲,抱着睡眼惺忪的孩子,早早就站在了路旁。当第一个路人经过时,母亲迎面走去,让孩子给他磕头,认他做干爹。新婚的女婿,会在这一天为岳父岳母送上两把缠着一丈二尺红带的藤椅,对他们将自己的妻子养育成人略表谢意。岳父岳母会回赠他一把雨伞,让他为妻小出门奔波时遮风挡雨。 惊蛰 (阳历3月5日前后)人们会在门槛外面撒上石灰,警告蚂蚁小虫,不许上门。小孩子呢,要拎了铜铃或是铜盘,跑到自家的地里,沿着田埂边敲边唱:“金嘴雀、银嘴雀,今朝我来咒过你,吃我家谷子烂嘴壳。” 春分 (阳历3月20日前后)春分不只是要种树,还得卷起裤腿下到池塘去栽藕。麦子在这一天也开始拔节,得赶紧施肥。孩子必须在村里找到一种叫做“佛指甲”的草,把它栽在小盆里,在爷爷的指导下,放到屋顶上,能消灾避火。孩童们还要把一只只汤圆戳在竹竿的顶端,扛到地里,再一根根插在自家的田埂上“粘雀嘴”。希望糯米做的汤圆,能粘住偷食的雀儿的嘴巴,让它受个教训,今后不再敢来。 清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