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区通风系统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12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矿井通风设计专业班级:采矿工程设计人:杨进指导老师:王君利2016年11月10日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评阅人:(签字)评阅日期: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语第号日期:年月日提交设计(论文)学生:杨进提交设计(论文)答辩材料:1)指导教师评语共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语:答辩成绩:综合成绩: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组长:(签字)组员:(签字)目录一、矿井通风的内容与要求--------------------------6 (一)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6 (二)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6 (三)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7 (四)矿井通风设计的要求--------------------------8 二、优选矿井通风系统----------------------------8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8(二)确定矿井通风系统---------------------------9 三、矿井风量计算------------------------------9 (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9 (二)矿井需风量计算----------------------------9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计算--------------------------9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计算--------------------------123、硐室需风量计算-----------------------------144、其他用风巷道的需风量计算------------------------15四、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6 (一)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16 (二)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6 五、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17 (一)主要通风机有选择--------------------------18六、概算矿井通风费用---------------------------22七、南留庄矿通风概述---------------------------24八、结束语--------------------------------25九、参考文献-------------------------------26前言矿井通风是关系到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第七章采区通风一般来说,每个矿井都有几个采区同时生产,每个采区内布置有回采工作面、备用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和硐室(采区变电所和绞车房)等用风地点,是矿井通风的主要对象。
做好采区通风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
为此,本章将对采区通风系统、采区供风量、通风设施和减少漏风等基本内容的设计和日常管理工作进行讨论。
第一节采区通风系统一、对采区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采区通风系统是矿井通风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由采区内风流通过的巷道系统、通风构筑物和通风设备等所组成。
采区通风系统主要取决于采煤系统(采煤方法),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采区的巷道布置系统。
完备的采区通风系统应能有效地控制采区内的风流方向、风量和风质;保证实现漏风少、风流的稳定性高,通风系统不易遭受破坏;合理的通风系统有利于合理排放瓦斯,防止煤炭自然发火,创造良好的矿井气候条件和有利于控制和处理事故,并能使通风系统工作符合安全、经济和技术合理的原则。
采区通风系统基本要求《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规定如下:1.每一生产水平和每一采区都必须布置单独的回风道,实行分区通风。
生产水平和采区必须实行分区通风。
准备采区必须在采区构成通风系统后,方可开掘其它巷道。
采煤工作面必须在采区构成完整的通风、排水系统后,方可回采。
高瓦斯矿井、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矿井的每个采区和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至少1条专用回风巷;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必须设置1条专用回风巷。
采区进、回风巷必须贯穿整个采区,严禁一段为进风巷、一段为回风巷,即巷道分段使用。
2.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都应采用独立通风。
《规程》第114条规定:同一采区内,同一煤层上下相连的2个同一风路中的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与其相连接的掘进工作面、相邻的2个掘进工作面,布置独立通风有困难时,在制定措施后,可采用串联通风,但串联通风的次数不得超过1次。
采区内为构成新区段通风系统的掘进巷道或采煤工作面遇地质构造而重新掘进的巷道,布置独立通风确有困难时,其回风可以串入采煤工作面,但必须制定安全措施,且串联通风的次数不得超过1次;构成独立通风系统后,必须立即改为独立通风。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前言井田概述一井田境界:煤层走向长约1200m,倾斜长约800m,地表平坦,标高+35m。
井田内有二个煤层,3号煤层厚度为2.3m,5号煤层厚度为2.5m,煤层露头为-100m。
煤层倾角12º。
各煤层厚度、间距及顶、底板情况见下表: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m,m2顶板岩性为细砂岩,顶板中等稳定,各煤层的容重γ=1.5t/m3。
,煤层无自燃倾向,表土内有流砂。
二矿井采区储量:井田采用一对立井开拓,井筒位置布置在井田走向中央和倾斜中部。
井田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垂高200m,由于倾角较大均采用上山开采,一水平运输大巷布置在-200m 水平,大巷沿m3煤层底板开拓,位置距m3煤层垂直距离25m,回风大巷布置在+0m标高,距m3煤层的距离与运输大巷相同,矿井设计能力为年产60万t。
主井采用箕斗提升,副井采用罐笼提升。
井底车场选用立井刀式环形车场,大巷运输采用600mm轨距架线式电机车运输,矿车选用1t固定式U型矿车。
采区工作制度规定如下:年工作日数:330天。
每日工作班数:3班。
每班工作时数:8h。
第一章选择矿井通风系统通风系统选择的原则:要求要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合理、经济、投产快等。
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进、回风井的布置方式,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法,通风网络和风流控制设施的总称。
按进、回风在井田内的位置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区域式及混合式。
由于煤层倾角较小,埋藏较浅,井田走向长度不大等条件,故确定为中央边界式通风系统。
采区通风系统:采区共设3条上山,1条轨道上山和2条回风上山。
根据《煤矿开采安全规程》规定,再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本矿井采用抽出式通风方式。
第二章计算和分配矿井总风量矿井需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采取其中最大值。
(一) 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风量不小于4m3。
(二) 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合进行计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矿井通风设计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一、井田概况1、交通位置王封煤矿位于西山煤田杜儿坪一西铭勘探区北部,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12°19′15″一112°21′20″,北纬37°52′50″—37°53′40″。
井田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王封村西侧,东距太原市区约25km,距太古公路4km,距太原西站风声河发煤站仅13km,交通十分方便,2、地形地势本井田位于吕梁山脉的东翼、汾河南岸,属中低山区,区内地形复杂,沟谷纵横,“V”字形冲沟发育,梁峁坡地分布有黄土,基岩大部分裸露。
其地势南高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南部边界附近的山梁,标高为1416.46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部沟内,标高1149.0m,最大相对高差267.46m。
3、气象及地震井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干燥,冬春季多风,日夜温差较大,雨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据太原市和古交市气象站历年资料记载,年平均气温9.5℃。
最低1月份平均-6.4℃,日最低达-18.5℃;最高7月份平均23.5℃,日最高达36.4℃。
年降水量327.4-558.8mm,平均500mm,且大部分集中在7、8、9三个月;年蒸发量平均2093.8mm,年蒸发量远大于年降水量,为期3-4倍,气候较为干燥。
霜冻期为每年10月上旬至次年3月份,全年无霜期140-190d,最大冻土深度0.86m。
全年盛行偏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4m/s,冬季较大,夏季较小,最大风速25 m/s,瞬间极大风速40.5m/s。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50011-2001《建设抗震设计规范》,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0g。
二、地质特征1、区域构造本区位于太原西山煤田东北部边缘地带。
西山煤田位于吕梁山背斜东侧、汾河断陷地西侧,总体呈轴向北西的向斜,在此基础上发育有一系列的平缓褶曲、高角度正断层,主要褶曲有正门沟背斜、冶峪背斜及小卧龙向斜,主要断层有随老母正断层,落差100m,王封断层落差50—110m,杜儿坪正断层,落差80-220m。
82采区通风系统设计袁店一井井田范围:西以袁店断层为界,与袁店二井毗邻;东至32煤层-1000m的水平投影线和39467500经线;南从杨柳~五沟断层(与五沟煤矿相邻)及10煤层露头线;北到32煤层—1000m的水平投影线和区块登记边界。
东西长约6。
9~13。
6km,南北宽1.2~3。
4km,井田面积约37.22km2。
本矿井目前有主井、副井、中央风井、西风井和北风井5个井筒,矿井主采煤层为32、72、8、10煤层。
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一次采全高综采或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袁店一井煤矿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方式,各采区实行分区通风,有主井、副井、新主井(原中央风井,目前仅做进风井用)、南风井、东风井5个井筒。
其中主井、副井、新主井进风,南风井、东风井回风。
82采区的通风由南风井担负通风任务.南风井装备两台GAF25-13.1-1型轴流式风机,电机型号YR500-6,额定功率900kw,转速950rpm。
一、采区需风量计算原则矿井用风地点风流中的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及其他有害气体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及安徽省有关规定;用风地点的风量、风速、温度、粉尘浓度等符合规定要求。
采区需风量应按照“由里往外”的计算原则,由采、掘工作面、硐室和其它用风地点的实际最大需风量总和,再考虑一定的备用风量系数后,计算出采区所需总风量。
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供风量不少于4m3/min;井下作业地点实际供风量不小于所需风量;矿井通风系统阻力合理.确保无违反《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扩散通风、采空区通风;无不合理的串联通风,局部通风机无循环风.82采区置2个岩巷掘进工作面、2个煤巷掘进工作面、1个采煤工作面。
二、采区需风量的计算方法采区所需风量按以下方法计算,并取其中最大值。
㈠按采区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采区所需风量:Q总=4NK式中:Q总——矿井需要的总风量,m3/minK——矿井通风系数,取1.2。
目录总说明 (1)第一章矿井概况 (3)一、矿井位置和交通 (3)二、采区位置和范围 (4)三、采区开采现状 (5)第二章采区地质特征 (6)一、矿井地层 (6)二、地质构造 (7)三、煤层特征 (7)四、矿山开采技术条件 (10)第三章采区通风系统改造设计方案 (14)一、回风路线的选择 (14)二、回风巷道层位的选择 (14)三、通风系统巷道布置 (14)四、巷道断面和支护 (15)五、组织施工 (15)第四章采区通风系统 (16)一、矿井通风系统 (16)二、采区通风系统 (16)三、矿井风量计算 (16)第五章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7)一、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 (17)二、杜绝引爆火源的措施 (18)三、防止瓦斯爆炸灾害扩大的措施 (19)四、防尘措施 (20)五、隔爆措施 (21)六、防治水、防排水措施 (25)七、顶板管理措施 (26)八、防止机电运输事故措施 (27)资兴市青山煤矿+550水平通风系统改造设计方案总说明青山煤矿+550水平南部是本矿原有煤炭资源的主采区,在开采三煤过程中,揭露此区域煤层厚度局部达4至5米,并在2010年至2011年期间开采了部分上分层煤,下分层还有1-2米煤层可开采利用。
如果布置壁式工作面进行正规化开采又比较困难。
为了加大原有巷道的利用率,充分开采本矿范围内的煤炭资源,本矿决定利用原有系统1500多米巷道(位于本矿矿井边界范围之内),在矿井南部布置巷采工作面进行复采残采。
由于矿井改造验收时,+550水平巷道并未形成完整的通风系统而未被利用。
为此对+550水平原有巷道加以改造,使整个南部巷道形成完整的通风系统,提出+550水平通风系统改造设计方案:1、从11轨道下山+580开门施工+580水平石门并与11回风下山贯通后,再施工+580水平三煤底板回风大巷;2、从+550水平南大巷开门施工三煤底板南回风上山与+580水平回风大巷贯通,形成+550水平南部完整的通风系统回路;3、将+550水平三煤回风巷一个大弯拉直,减少巷道运输环节和通风阻力;4、+510水平三煤南巷继续向南施工与+550水平风巷南翼下山贯通,形成+510与+550水平通风系统回路。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煤矿的通风系统前言本设计是针对于邓家庄煤矿的通风系统进行的设计,内容涉及较多,设计时间较短,对于我来说,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把所有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过程。
再此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和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全矿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其中以前的矿井开拓设计也为本次设计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同时涉及的参考文献较多,由于参考资料层次不齐,难免存在一些错误,还望大家见谅。
根据设计大纲所要求内容,将设计分为五章,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于邓家庄煤矿的地质条件和水文、煤层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合理的对煤田进行划分,内容涉及第一章。
二到四章为设计的第二部分,也是本次设计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对矿井的开拓和通风系统进行合理设计,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和方法,并计算出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的风阻,最后选择出适合的风机和对通风费用进行概算。
第五章介绍了矿用设备的选择。
由于时间紧迫,加之所学知识有限,本设计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2013年12月23号·2·目录前言 (2)目录 (3)第一章井田地质条件 (4)1.1井田概况 (4)1.2水文和地质条件 (6)1.3煤层及煤质 (8)第二章井田开拓 (14)2.1井田再划分 (14)2.2井田开拓方式 (19)2.3主要巷道设计 (25)2.4井底车场设计 (29)第三章采煤方法 (33)3.1采煤方法选择 (33)3.2采区巷道布置及回采工艺 (35)3.3采区车场选择 (37)3.4采区生产能力确定 (39)第四章通风系统设计 (41)4.1矿井通风系统设计 (41)4.2采区通风系统设计 (42)4.3风量计算与分配 (48)4.4计算矿井通风系统总阻力 (54)第五章矿井通风设备选择 (63)5.1主要通风机的选择 (64)5.2电动机的选择 (70)5.3矿井通风费用计算 (71)致谢 (73)·3·参考文献 (75)第一章井田地质条件本章主要介绍井田的地理概况以及井田煤系地层、开采赋存条件、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煤层瓦斯涌出规律等地质概况。
采区通风系统设计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煤矿产业的不断发展,矿井深度和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采区通风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采区通风系统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作用是为矿井提供新鲜空气,降低瓦斯、煤尘等有害气体的浓度,确保矿工的作业环境安全。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参与采区通风系统的设计工作,掌握通风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提高自己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认真学习了《矿井通风设计与施工》等相关课程,了解了采区通风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
同时,我还查阅了相关规范和标准,为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习过程(1)了解矿井实际情况在实习过程中,我首先了解了矿井的基本情况,包括矿井的规模、开采方式、煤层结构、地质条件等。
通过对矿井实际情况的了解,为我后续进行通风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2)收集资料为了保证通风系统设计的准确性,我积极与矿井技术部门、施工队伍等沟通,收集了矿井相关图纸、资料和参数。
主要包括矿井通风网络图、矿井空气动力学参数、煤层瓦斯参数等。
(3)通风系统设计在充分了解矿井实际情况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开始进行采区通风系统的设计。
设计过程中,我严格遵循《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规范,充分考虑矿井的地质条件、煤层结构、瓦斯涌出量等因素,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通风系统施工在设计完成后,我参与了通风系统的施工过程。
在施工现场,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掌握了通风管道安装、风门设置、通风设施施工等技术。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施工现场的突发事件,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采区通风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通风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还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使我认识到,采区通风系统设计并非简单的理论计算,而是需要充分考虑矿井实际情况,结合现场施工技术,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与要求1、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 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风量计算和风量分配;•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选择通风设备;•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2、矿井通风设计的要求• 将足够的新鲜空气有效地送到井下工作场所,保证生产和良好的劳动条件;• 通风系统简单,风流稳定,易于管理,具有抗灾能力;• 发生事故时,风流易于控制,人员便于撤出;• 有符合规定的井下环境及安全监测系统或检测措施;• 通风系统的基建投资省,营运费用低、综合经济效益好。
二、优选矿井通风系统1、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1) 每一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
2)进风井囗应按全年风向频率,必须布置在不受粉尘、煤尘、灰尘、有害气体和高温气体侵入的地方。
3)箕斗提升井或装有胶带输送机的井筒不应兼作进风井,如果兼作回风井使用,必须采取措施,满足安全的要求。
4)多风机通风系统,在满足风量按需分配的前提下,各主要通风机的工作风压应接近。
5)每一个生产水平和每一采区,必须布置回风巷,实行分区通风。
6)井下爆破材料库必须有单独的新鲜风流,回风风流必须直接引入矿井的总回风巷或主要回风巷中。
7)井下充电室必须单独的新鲜风流通风,回风风流应引入回风巷。
2、确定矿井通风系统根据矿井瓦斯涌出量、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煤层赋存条件、表土层厚度、井田面积、地温、煤层自燃倾向性及兼顾中后期生产需要等条件,提出多个技术上可行的方案,通过优化或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三、矿井风量计算(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矿井需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必须采取其中最大值。
(1)按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m³;(2)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采煤工作面的风量应该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式中:Qwi——第i个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Qgwi——第i个采煤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kgwi——第i个采煤工作面因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通常机采工作面取kgwi=1.2~1.6 炮采工作面取kgwi=1.4~2.0,水采工作面取kgwi=2.0~3.0(2)按工作面进风流温度计算:采煤工作面应有良好的气候条件。
采区设计(矿井通风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依据给定矿井开拓系统和某一采区区域范围及煤层地板等高线图,矿井概况及生产情况,以及采区生产能力(产量)、瓦斯涌出量等条件,进行采区巷道布置及采区通风系统设计。
设计题目及资料来源由具体指导老师确定。
2、设计内容1)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采区上下山、主要进回风、运输巷道),回采巷道布置,回采工作面布置,明确巷道之间的联接关系;简单进行采煤方法、回采工艺设计;2)采区(或矿井)通风系统设计:采区通风系统确定(要有相应的通风构筑物)、用风地点风量计算与分配(采用由内向外四算一校核的方法),计算采区巷道通风阻力。
进行简单的矿井通风系统设计(通风机选型和工况点分析)。
3)安全工程设计【推荐选作】:瓦斯抽采设计、防灭火灌浆设计、注氮气设计、阻化剂设计等。
3、设计要求完成采区通风系统设计说明书一份,采区巷道布置图,矿井(采区)通风系统图、网络图。
(说明书和图纸格式按照学校毕业设计要求的格式完成)4、提交材料采区设计及通风系统设计说明书,采区巷道布置图,矿井(采区)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
(包括草稿、电子文档)5、指导要求设计主要分为两个内容:采区巷道布置和矿井(采区)通风设计。
本着今后实施“课程设计进行简单矿井通风设计,毕业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老矿井改造通风设计和侧重安全系统设计,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计划改革探索,也为适应当前煤矿集约化开采体系的需求,使学生尽早熟悉矿井通风设计的方法,及时消化《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课中的矿井通风设计内容,本次设计可根据学生情况可适当要求进行简单的矿井通风系统设计(通风机选型和工况点分析);在制定设计题目时,原始CAD图纸给出水平大巷、井底车场及主要胴室等矿井开拓布置条件,灵活指定采区不同条件(尺寸不同、位置不同、煤层厚度不同或生产能力不同等)让学生分别选取,做到学生每人不重复。
6、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工程08级课程设计进程安排计划(共5周)。
目录第一章概况 (3)第二章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6)一、选择矿井通风系统的原则 (6)二、选择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法 (8)三、选择矿井通风方式 (9)第三章风量计算及风量分配 (11)一、风量计算的标准和原则 (11)二、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 (12)三、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14)四、硐室实际需要风量 (15)五、其他用风硐室需风量计算 (15)六、矿井总风量计算 (16)七、风速验算 (17)八、风量分配 (18)九、规程要求 (19)第四章采区通风设计 (21)一、采区通风系统的确定 (21)二、采区进风上山与回风上山的选择 (21)三、回采工作面的通风系统 (23)第五章全矿井通风总阻力的计算 (27)一、矿井通风总阻力的计算原则 (27)二、矿井通风总阻力的计算 (27)三、选择主要通风机 (28)四、初选通风机 (29)五、求通风机的实际工况点 (29)六、矿井等积孔的计算 (31)七、选择电动机 (32)第六章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32)一、主要通风机的耗电量: (32)二、局部通风机总耗电量为: (33)三、吨煤的通风电费计算: (33)第七章矿井反风措施 (34)一、矿井反风的目的和意义 (34)二、反风方法及安全可靠性分析 (35)三、矿井通风系统综合分析 (35)总结 (36)参考文献 (34)第一章概况某矿走向长550~1150m,倾斜宽1070~1800m。
矿区总面积1.4458km2。
矿井开采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K2煤层及下统梁山组K1煤层,K2煤层资源已采完,扩大矿区仅开采K1煤层,开采标高+1470~+1840m。
井田储量为820kt,此矿为年产5万吨的矿井,服务年限为3.1年。
利用该矿已有开拓K1煤层的斜井作主斜井,作为矿井运输,进风及行人井,利用该矿矿已有开拓K1煤层的回风斜井作矿井扩建后一水平的回风井,中后期在矿井南翼边界新作二号回风斜井,为二水平的回风井。
第五章采区通风安全第一节通风系统昭通靖安煤矿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为机械抽出式。
主斜井和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
矿井矿井通风系统主平洞→主井车场→+提升斜井→回风平洞车场→联络巷→工作面运输机巷→回采工作面→工作面回风巷→+回风石门→回风联络巷→回风斜井→风井平洞→地表。
第二节采区供风量及负压计算本矿井设置一个回风平洞,负责全矿井的通风。
本区设两个回采工作面即。
五个掘进工作面,其中四个为半煤岩巷掘进头,一个为石门岩巷掘进头,均为独立供风,采用局扇压入式通风,选用FDII NO5/11型压入式局部通风机五台。
本区投产时需要独立供风的硐室为+1450井底车场和+1550变电硐室。
矿井风量、风压计算1、风量计算按各工作地点所需风量计算矿井总需风量Q:Q =(ΣQ采+ΣQ掘+ ΣQ硐+ΣQ他)K漏其中:ΣQ采—各采煤工作面所需风量之和。
ΣQ掘—各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之和。
ΣQ硐—独立通风硐室所需风量之和。
ΣQ他—其他行人和维护巷道所需风量之和。
ΣQ他=(ΣQ采+ΣQ掘+ ΣQ硐)×5%K—风量备用系数,取1.25;矿井所需风量计算如下:(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按瓦斯涌出量、工作面温度、炸药用量、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其中的最大值,并用风速验算。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采=100×q采×Kc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Kc—工作面因瓦斯涌出量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取2.0;对于K2+1煤层回采工作面,进行瓦斯抽放后的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68m3/min,则:Q采4=100×0.68×2.0=136m3/min=2.3m3/s对于K3煤层回采工作面,进行瓦斯抽放后的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53 m3/min,则:Q采3=100×0.53×2.0=106m3/min=1.8m3/s2)按工作面温度计算Q 采=60•V C •S C •K i式中:V C —回采工作面的适宜风速,取1.1m/s;S C —回采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m 2;K i —工作面长度系数,取0.9;Q 采4=60×1.1×3.95×0.9=234m 3/min=3.9m 3/sQ 采3=60×1.1×4.75×0.9=282m 3/min=4.7m 3/s3)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Q 采=4n c式中:4—每人每分钟应供给的最低风量,m 3/min;n c —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25; Q 采4= Q 采3=4x25=100m 3/min=1.7m 3/s4)按炸药使用量计算Q 采=ct b Ac ∙∙ 式中,Ac ——采煤工作面一次使用最大炸药量,kg ;b ——每公斤炸药爆破后生成的CO 的量,b =0.1m 3/kg ; t ——通风时间,取30min ;c ——爆破经通风后,允许工人进入工作面工作的CO 浓度,一般取c =0.02%;上式可简化为Q 采=25Ac每班进尺1.0m ,工作面长70m ,分三次爆破,每次爆破24m ,采用单排眼,24m长工作面需布置24个孔,每孔装药量250g,一次爆破装药为6.0kg。
关于采用110工法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设计的相关规定
随着110工法采煤工艺在公司各矿井推广应用,为规范工作面的通风系统,避免发生末采工作面与接替工作面出现串联通风的重大隐患,需对采用110工法采煤工作面的通风系统设计进行规范,特作如下规定:
一、沿空留巷巷道不作为接替工作面的皮带运输系统情况下:
1、110工法采煤工作面在设计时,需提前在接替工作面外段设置一条回风绕道,回风绕道开口位置布置在110工法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距停采线约30米范围内(实际开口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作调整)并与采区回风大巷贯通,用于解决末采工作面末采与接替工作面试生产期间的通风系统,确保两工作面在接替期间形成各自的独立通风系统,110工法正常生产时期,该巷道封闭管理。
2、采用110工法采煤工作面在正常回采期间,工作面的通风系统可以采用“两进一回”通风系统二、通风系统四或“一进二回”通风系统三。
3、采用110工法采煤工作面在与下一个工作面接替期间(末采工作面末采与接替工作面试生产期),工作面需各自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末工作面通风系统为沿空留巷前段进风,回风顺槽回风;接替工作面通风系统为接替工作面运输顺槽进风,沿空留巷巷道、回风绕道回风(如通风系统一)。
通风系统调整:
(1)末采工作面运输顺槽与沿空留巷巷道之间建筑二道永久风门(或密闭墙)。
(2)拆除回风绕道密闭。
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
二、沿空留巷巷道作为接替工作面的皮带运输系统情况下:可采用一进二回的通风系统(通风方式三),形成各自工作面独立回风系统。
附:通风方式一、通风方式二、通风方式三、通风方式四。
82采区通风系统设计袁店一井井田范围:西以袁店断层为界,与袁店二井毗邻;东至32煤层-1000m的水平投影线和39467500经线;南从杨柳~五沟断层(与五沟煤矿相邻)及10煤层露头线;北到32煤层-1000m的水平投影线和区块登记边界。
东西长约6.9~13.6km,南北宽1.2~3.4km,井田面积约37.22km2。
本矿井目前有主井、副井、中央风井、西风井和北风井5个井筒,矿井主采煤层为32、72、8、10煤层。
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一次采全高综采或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袁店一井煤矿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方式,各采区实行分区通风,有主井、副井、新主井(原中央风井,目前仅做进风井用)、南风井、东风井5个井筒。
其中主井、副井、新主井进风,南风井、东风井回风。
82采区的通风由南风井担负通风任务。
南风井装备两台GAF25-13.1-1型轴流式风机,电机型号YR500-6,额定功率900kw,转速950rpm。
一、采区需风量计算原则矿井用风地点风流中的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及其他有害气体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及安徽省有关规定;用风地点的风量、风速、温度、粉尘浓度等符合规定要求。
采区需风量应按照“由里往外”的计算原则,由采、掘工作面、硐室和其它用风地点的实际最大需风量总和,再考虑一定的备用风量系数后,计算出采区所需总风量。
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供风量不少于4m3/min;井下作业地点实际供风量不小于所需风量;矿井通风系统阻力合理。
确保无违反《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扩散通风、采空区通风;无不合理的串联通风,局部通风机无循环风。
82采区置2个岩巷掘进工作面、2个煤巷掘进工作面、1个采煤工作面。
二、采区需风量的计算方法采区所需风量按以下方法计算,并取其中最大值。
㈠按采区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采区所需风量:Q总=4NK式中:Q总——矿井需要的总风量,m3/minK——矿井通风系数,取1.2。
N——采区同时工作最多人数,取150人。
则:Q=4×150×1.2=720m3/min㈡按采煤、掘进、独立通风硐室及其它用风地点实际需风量总和的计算采区所需总风量:Q总=(∑Q采+∑Q备+∑Q掘+∑Q硐+∑Q其他)×K矿通m3/min式中:Q总——矿井需要的总风量,m3/min∑Q采——采煤工作面需风量总和,m3/min;∑Q备——备用(收作)工作面需风量总和,m3/min;∑Q掘——掘进工作面需风量总和,m3/min;∑Q硐——硐室需风量总和,m3/min;∑Q其他——其他巷道需风量总和,m3/min;K矿通——矿井通风系数,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配风不均衡等因素,取1.20。
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工作面风量计算(1)、按气象条件计算Q=60×70%×V ef×S cf×K ch×K ri=60×70%×1.4×15.72×1.2×1.2=1331m3/min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60——为单位换算产生的系数;70%——有效通风断面系数;V ef——第i个采煤工作面风速,m/s,按采煤工作面进风流的气温选取,m/s;见表1S cf——第i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有效断面积,可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断面积的平均值计算,m2;K ch——第i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见表2;K ri——第i采煤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见表3;K温——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气温与对应工作面风速调整系数,见表1。
表1 K温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气温与对应工作面风速及调整系数采煤工作面气温(℃)采煤工作面风速(m/s)调整系数K温<20 1.0 1.0020~23 1.0~1.5 1.00~1.1023~26 1.5~1.8 1.10~1.2526~28 1.8~2.5 1.25~1.4028~30 2.5~3.0 1.40~1.60表2 K ch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采高(m)<2 2~2.5 2.5以上及放顶煤工作面系数K1.0 1.1 1.2ch表3 K ri采煤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采煤工作面长度(m)长度风量调整系数(Kri <120 1.0120~150 1.1150~180 1.2180以上 1.3~1.4(2)、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采i=125q瓦采i×K采通i=125×4.5×1.6=900 m3/min式中:Q采i——第i个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125——按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应超过0.8%的换算系数;q瓦采i——第i个采煤工作面风巷风流中的瓦斯涌出量(不包括瓦斯抽放量);工作面涌出量分别为4.5m3/min;K采通i——第i个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的备用风量系数,须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连续观测一个月,日最大和月平均日绝对瓦斯涌出量的比值;综采工作面取1.2~1.6,炮采工作面取1.4~2.0,放顶煤工作面取1.5~2.2。
(3)、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Q采i=67q cgi×K cgi=67×0.4×1.1=33 m3/minQ采i——第i个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67—按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应超过 1.5%的换算系数;q cgi——第i个采煤工作面风巷风流中的平均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m3/min;K cgi——第i个采煤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不均衡的备用风量系数,须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连续观测一个月,日最大和月平均日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的比值。
(4)、按一次爆破使用的最大炸药量计算三级煤矿许用炸药计算公式:Q采i≥10A iQ采i=10×25=250 m3/min式中:Q采i——第i个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10——每公斤三级煤矿许用炸药需风量,m3/min;A i——第i个采煤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的最大炸药量,kg。
(5)、按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Q采i≥4N iQ采i=4×60=240 m3/min式中:Q采i——第i个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N i——第i个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6)按最多同时运行矿用防爆柴油机车功率计算Q 柴油车=4.0×P柴油车=4×130=520m3/min式中:Q 柴油车——使用矿用防爆柴油机车地点的需风量,m3/min;4.0——每千瓦每分钟供给的最低风量,m3/min ;P 柴油车——最多同时运行矿用防爆柴油机车的功率,kw。
则采煤工作面需风量为1860m3/min;∑Q采=1860m3/min。
2、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计算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计算每个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应按瓦斯涌出量、二氧化碳涌出量、一次爆破使用的最大炸药量、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等分别进行计算,取其中最大值。
1、机巷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计算每个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应按瓦斯涌出量、二氧化碳涌出量、一次爆破使用的最大炸药量、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等分别进行计算,取其中最大值。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掘i=100q hgi×K hgi.=125×0.74×1.5=138.75m³/min。
式中:Q掘i——第i个掘进工作面需风量,m3/min;125——按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应超过0.8%的换算系数;q hgi——第i个掘进工作面风排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
K hgi——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的备用风量系数,须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连续观测一个月,日最大和月平均日绝对瓦斯涌出量的比值;一般取1.5~2.0。
(2)、按照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Q掘i=67q hci×K hci=67×0.25×2=33.5 m3/min=33.5m3/min。
Q掘i——第i个掘进工作面需风量,m3/min;67——按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应超过1.5%的换算系数;q hci——第i个掘进工作面风流中的二氧化碳涌出量,m3/min;K hci——第i个掘进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不均衡的备用风量系数,须在正常进尺条件下连续观测一个月,日最大和月平均日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的比值。
(3)、按一次爆破使用的最大炸药量计算三级煤矿许用炸药计算公式:Q掘i≥10A iQ掘=10A=10×30=300m3/min式中:Q掘i——第i个掘进工作面需风量,m3/min;10——每公斤三级煤矿许用炸药需风量,m3/min ;A i——第i个掘进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的最大炸药量,kg。
(4)、按人数计算Q掘=4×N i=4×50=200 m3/min式中:Q掘i——第i个掘进工作面需风量,m3/min;N i—第i个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最多人数,人。
(5)按局部通风机型号核定按上述5种方法分别计算后,取Q h=300m3/min作为该工作面的实际需风量;然后根据实际需风量、百米漏风率、通风距离、风筒出口断面等计算出局部通风机的风量和风压。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 局部通风机风量计算公式:Q a =Q h /(1-L/100×Le 100) =100e h 1001L L Q -= %6.110010001300⨯-=357.1m 3/min ; 实际需风量取Qa=360m 3/min 式中:Q a ——局部通风机的风量,m 3/min ; Q h ——掘进工作面的需风量,m 3/min ; L ——掘进工作面的最远通风距离,m ;Le 100——柔性风筒的百米漏风率,可实测确定,如无实测数据,按表4选取。
表4 柔性风筒的百米漏风率通风距离(m) 200 2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 Le 100(%)15<10<3<2<1.5通风阻力计算 R =100x 100R L =100.56x 1000=65N.S 2/m 8 (2)局部通风机风压计算公式:H t =RQ a Q h /3600+hv =RQ a Q h /3600+ρ×[Q h ÷(S 0×60)]2/2 =65×360×300/3600+1.2×[300÷(0.5×60)]2/2 =1950+60=2010Pa式中:H t ——局部通风机风压,Pa ; R ——风筒通风阻力,N ·S 2/m 8; Q a ——局部通风机的风量,m 3/min ; Q h ——掘进工作面的需风量,m 3/min ; ρ——空气密度,取值1.2kg/m 3; S 0——风筒出口断面积,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