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红外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4.74 MB
- 文档页数:69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23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仪器分析技术是测量物质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状态,进行科学研究与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仪器分析》是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和生物工程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鉴于硕博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课程基础知识,并且仪器分析技术种类繁多,发展迅速,本课程《仪器分析技术》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编制主要遵循“通用、精炼、新进展”的原则,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可帮助学员较好地掌握本研究所研究领域较通用的仪器分析技术,重点学习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各类仪器分析技术的原理、仪器结构和构效关系、主要实验技术/方法的特点、影响检测的主要因素、谱图解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前沿技术进展和典型应用实例等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使用本研究所大中型仪器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应用价值,通过本课程学习,学员应能够在两个方面得到能力提升:(1)正确选择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能力。
(2)评判数据质量,解析数据、挖掘数据信息的能力。
二、预修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完成本科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程或了解相关知识,具有较好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具备较好的“定性定量分析”的概念基础上开设的。
三、适用对象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和生物工程相关专业博硕士研究生。
四、授课方式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演示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并结合讨论、学生自学、课外辅导答疑以及考核。
五、课程内容课堂理论教学总计42学时,实验演示教学18.5学时,分6个技术模块共计11章展开教学,模块I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模块II-VI包括第三章至第十一章。
其中,模块1为必选项,在模块II-VI中,不同专业研究生可根据自身专业基础和技术需求情况,从第三章至第十一章教学内容中任选数个章节学习。
总学时数不少于36学时。
红外光谱与近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是现代光谱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中的物质分析和鉴定。
红外光谱是指在红外波段范围内的光谱分析,由于不同的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和反射特性不同,因此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来分析和鉴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近红外光谱则是指在近红外波段范围内的光谱分析,它与红外光谱类似,但是其波长范围更短,因此更适用于分析有机物、生物分子等大分子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在红外光谱分析中,常用的仪器是红外光谱仪,该仪器可以通过检测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和反射来生成红外光谱图,进而进行分析和鉴定。
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常用的仪器是近红外光谱仪,该仪器可以通过检测样品对近红外光的吸收和反射来生成近红外光谱图,进而进行分析和鉴定。
近年来,随着光谱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拓展,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成为了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
- 1 -。
第三章红外光谱法3.1 引言红外光谱属于分子光谱,分子光谱是四大谱学之一。
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紫外光谱一样,是鉴别化合物和确定物质分子结构的常用手段之一。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优点之一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对于任何样品,只要样品的量足够多,都可以得到一张红外光谱。
对固体,液体或气体样品,对单一组分的纯净物和多组分的混合物都可以用红外光谱法测定。
对于不同的样品要采用不同的红外制样技术。
对于同一样品,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制样技术。
采用不同的制样技术测试同一样品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光谱。
因此,要根据测试目的和测试要求采用合适的制样方法,这样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测试数据。
对单一组分或混合物中各组分也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尤其是对于一些较难分离并在紫外,可见光区找不到明显特征峰的样品也可以方便,迅速地完成定量分析。
3.2 方法原理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方法主要是依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进行测定。
3.2.1 双原子分子的红外吸收频率分子振动可以看作是分子中的原子以平衡点为中心,以很小的振幅做周期性的振动。
这种分子振动的模型可以用经典的方法来模拟,化学键的振动类似于连接两个小球的弹簧,m1和m2分别代表两个小球的质量,即两个原子的质量,弹簧的长度就是分子化学键的长度。
上式中,ν是频率,Hz;к是化学键的力常数,g/s2; μ是原子的折合质量。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折合质量和键的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
表某些键的伸缩力常数(毫达因/埃)键类型—C≡C —> —C =C —> —C — C —力常数15 ~ 17 9.5 ~ 9.9 4.5 ~ 5.6峰位 4.5μm 6.0 μm 7.0 μm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一般说来,单键的к=4×105~6×105 g/s2; 双键的к=8×105~12×105 g/s2;三键的к=12×105~20×105 g/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