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释义第五十三条
- 格式:docx
- 大小:35.19 KB
- 文档页数:4
第1篇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纠纷日益增多,合同编司法解释第53条作为我国合同法司法解释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合同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条司法解释旨在明确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条件、程序以及法律后果,以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时正确适用法律。
二、条文内容合同编司法解释第53条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五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依照合同约定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
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
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当事人一方未通知对方,直接以诉讼或者仲裁方式提出解除合同请求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受理。
当事人一方主张解除合同,对方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且未以诉讼或者仲裁方式提出异议的,解除合同的通知自通知到达对方时生效。
当事人一方主张解除合同,对方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但未以诉讼或者仲裁方式提出异议的,解除合同的效力待定。
对方在解除合同通知生效后,仍以诉讼或者仲裁方式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受理。
”三、条文解读1.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条件根据本条司法解释,当事人一方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合同约定了解除条件: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了解除条件,如违约、不可抗力等。
(2)通知对方:当事人一方主张解除合同,应当通知对方。
通知可以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能够证明已经通知对方的方式。
2. 合同解除的程序(1)通知对方:当事人一方主张解除合同,应当通知对方。
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
(2)异议处理: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对方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且未以诉讼或者仲裁方式提出异议的,解除合同的通知自通知到达对方时生效。
3. 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1)合同解除:当事人一方主张解除合同,对方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且未以诉讼或者仲裁方式提出异议的,解除合同的通知自通知到达对方时生效。
合同法法条解析合同法作业苏雯雯 200912501199总则部分(15条);1合同法第四十条;【格式条款的无效】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评论;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合同订立时未与对方协商的合同条款。
该条文明确规定了格式条款无效的几种情形。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是对于无效合同法定原因的规定,第五十三条是对合同中的无效免责条款的规定。
如果格式条款具有第五十二条,五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当然无效。
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如果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当事人的主要权利,则该条款无效。
这一规定与第五十二条,五十三条规定的情形一样,是当然无效的条款,即使当事人同意,也产生效力。
2,合同法第六条;【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评论;诚实信用原则在性质上属于一般条款,其实质在于当出现立法所未预见的新情况,新问题时,法院可据此行使公平裁量权,授权法官运用自己的主动性,能动地调整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合同法第四十六条;【附期限的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期限。
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
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生效。
评论;该条文是对附期限合同效力的规定。
附期限合同中的附期限可分为生效期限和终止期限。
生效期限又可称为始期,是指以其到来使合同发生效力的期限。
合同在该期限到来之前,效力处于停止状态。
终止期限则是指以其到来使合同效力消灭的期限。
4,合同法第三十条;【承诺对要约的实质性变更】承诺的评论;本条是对确认书的规定。
当事人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常常会提出签订确认书的要求。
按照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习惯做法,双方以函电方式达成协议后,中方往往还要提出一式两份的销售确认书,邮寄对方交换签字后,才作为合同正式成立的依据。
这种销售确认书实质上是一份简单的书面合同。
合同法5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3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就合同的违约责任约定违约金。
以下为对该条款的详细解析:合同法第53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可以就合同的违约责任约定违约金。
这意味着,在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可以事先约定在一方违约时需要支付的违约金数额。
违约金的约定有助于弥补因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并对违约方进行约束,提高履约意识和责任意识。
根据合同法第53条第二款规定,违约方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违约方履行合同所应支付的价款。
这是为了避免违约方因违约而受到过大的经济损失。
违约金不能超过应付的价款,确保了违约金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根据合同法第53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方应当支付的违约金比实际损失多的约定。
这意味着,当事人在合同中可以约定违约方支付的违约金超过实际损失的金额。
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各自的利益和需求,在合同中自行约定违约金的数额,而不必局限于实际损失的数额。
这一条款的存在是基于市场需求和自由意愿的原则。
此外,根据合同法第53条第四款规定,当事人对违约金数额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这是对违约金约定的一个重要限制条件,确保了对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的违约行为不予保护。
违约金的约定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和原则。
总结起来,合同法第53条是关于违约金的约定的规定。
在合同中,当事人可以事先约定违约方需要支付的违约金数额,以弥补因违约行为带来的损失,并约束违约方的行为。
违约金的约定应当合理公正,不得超过违约方履行合同应支付的价款。
违约金的数额可以超过实际损失的金额,但不能违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这一条款的存在是为了促进履约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合同的有效履行。
《合同法》格式条款规定的浅析合同格式条款的优点是可以降低缔约的成本、可以预先分化风险、有利于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要注意遵循公平原则以及提醒说明义务。
一、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是哪些法律常识: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格式条款无效:(一)具有本法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条规定的无效情形;(二)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三)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
第五百零六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格式条款无效:(一)具有本法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条规定的无效情形;(二)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三)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六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二、格式条款是什么?格式条款就是一方已经拟定好的合同内容,一般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合同都会包含部分格式条款,格式条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当事人签订之后须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如果对格式条款有异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作出相应的解释。
一、格式条款是什么?格式条款是标准条款,合同一方为了重复使用,事先拟定的合同。
同时在未对方协商具体条款,比如保险合同、驾校学车合同等,都是格式合同。
格式合同也称定型化合同、定式合同、附和合同,能够有效提高签订合同的效率,促进交易。
格式条款是指一方已经拟定好了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保险合同,驾校合同等合同类型。
格式条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条款,但是如果合同的主体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话,条款就是无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立法机关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一部法律,共有12章,207条。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转让等一系列内容,是中国合同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当事人的交易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适用本法。
第二条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尊重社会公共利益,遵循社会风尚。
第三条中国人民不分种族、民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出身、长期居住地等因素,一律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第四条当事人利用合同订立和履行规避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序良俗的,该合同无效。
第五条当事人订立合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第六条当事人可以依法选择适用国际商事惯例、国际商事惯例通行的行业惯例。
第七条未成年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或者损害其合法权益,应当提供必要的保护。
第八条国家实行合同自由原则。
当事人依法享有订立合同的自由。
第九条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诚实信用原则订立合同,履行合同。
第十条妨害公共利益的合同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
第十一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合同不履行;合同当事人对此应当从轻重中予以减免。
第十二条合同的订立、履行应当尊重社会的公序良俗。
第十三条合同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的合同关系。
第十四条合同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合同。
第十五条合同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国合同。
Chapter I General ProvisionsArticle 1 For the purpose of protecting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order, standardizing the trading activities of the parties, safeguarding the public interests and protecting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contracting parties, this Law is enacted.Article 2 In making and performing contracts, the parties shall observe the principles of equality, voluntariness, fairness and good faith, respect social public interests and observe social ethics.Article 3 The peopl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gardless of their nationality, race, sex, occupation, property status, religious belief, education level, family origin and duration of residence, shall enjoy civil rights and assume civil obligations equally.Article 4 A contract is invalid if the parties to the contract intend to evade mandatory provisions of laws or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or infringe upon public interests or the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a third party.Article 5 In making a contract, the parties shall not violate the mandatory provisions of laws or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morals or public interests, or infringe upon the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others.Article 6 The parties may choose to appl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actices or industry practices widely applied and followed internationa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Article 7 The contractu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nors, persons with no or limited capacity for civil conduct, or persons with restricted capacity for civil conduct shall be protected as necessary.Article 8 The principle of freedom of contract shall be observed by the State. The parties shall enjoy freedom to enter into contrac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Article 9 In making and performing a contract, the parties shall observe the principle of good faith.Article 10 Contracts that jeopardize public interests, or infringe upon the national interests, public interests of society or the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others, are void.Article 11 Where a contract cannot be performed due to force majeure, the contract is not required to be performed. The parties shall bear liabilities in light of the actual circumstances.Article 12 In making and performing contracts, the social public interests and social ethics shall be observed.Article 13 This Law applies to contracts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rticle 14 This Law applies to international contract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rticle 15 This Law applies to foreign-related contract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劳务合同法第五十三条是对劳务合同中承揽人责任与义务的具体规定,以下是对该条款的详细解读。
第五十三条内容如下:“承揽人应当以自己的设备、技术和劳力,按照约定完成劳务工作,保证工作质量,不得将劳务工作全部或者部分转包给他人。
承揽人不得擅自变更劳务工作内容,不得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或者不符合约定的设备、技术和材料。
承揽人完成劳务工作后,应当向定作人提交工作成果,并接受定作人的验收。
定作人验收合格后,承揽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
”【释义】一、承揽人独立完成劳务工作的义务根据第五十三条的规定,承揽人在履行劳务合同时,应当以自己的设备、技术和劳力独立完成劳务工作。
这意味着承揽人不得将劳务工作全部或部分转包给他人,以确保工作质量与合同约定相符。
这一规定体现了劳务合同对承揽人独立完成工作能力的信任。
二、保证工作质量承揽人在履行劳务合同时,必须保证工作质量。
这包括不得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或者不符合约定的设备、技术和材料。
承揽人应确保工作成果符合定作人的要求,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不得擅自变更劳务工作内容承揽人在履行劳务合同时,不得擅自变更劳务工作内容。
如果需要变更,应当与定作人协商一致,并签订补充协议。
未经定作人同意擅自变更工作内容,可能导致合同违约,承揽人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提交工作成果与验收承揽人完成劳务工作后,应当向定作人提交工作成果,并接受定作人的验收。
验收合格后,承揽人方可按照约定获得报酬。
这一规定有助于保障定作人的权益,确保工作成果符合预期。
五、支付报酬定作人验收合格后,承揽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
报酬的支付方式、时间等,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若承揽人未按约定支付报酬,定作人可要求其履行支付义务,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总结劳务合同法第五十三条明确了承揽人在履行劳务合同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旨在保障定作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承揽人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独立完成劳务工作,确保工作质量,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合同法司法解释一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09年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
二○○九年四月二十四日一、合同的订立第一条当事人对对合同欠缺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内容,当事人达不成协议的,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等有关规定予以确定。
解读:具备基本三要素:当事人名、标的和数量,合同一般即视为成立。
第二条当事人未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订立合同,但从双方从事的民事行为能够推定双方有订立合同意愿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是以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中的“其他形式”订立的合同。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解读:合同签订三形式,口头、书面和行为。
第三条悬赏人以公开方式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的人支付报酬,完成特定行为的人请求悬赏人支付报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但悬赏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的除外。
解读:悬赏声明可构成合同。
第四条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合同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字或者盖章地点不符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约定的签订地为合同签订地;合同没有约定签订地,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不在同一地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最后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签订地。
解读:本条没明确认定合同签订地的目的和背景,实际上合同签订地主要在于争议管辖条款约定合同签订地时才有其法律价值,此条规定会出现合同的签订地的认定,虽然明知实际签订地点,淡也按合同约定地点。
第五条当事人采用解读:合同签署三方式:签字、盖章或手印。
本条“手印”应为指纹印迹,而非人名章。
第六条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对格式条款中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内容,在合同订立时采用足以引起对方注意的文字、符号、字体等特别标识,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格式条款予以说明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符合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所称“采取合理的方式”。
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对已尽合理提示及说明义务承担举证责任。
合同法 53条合同法第53条规定了合同的转让。
本文将详细探讨合同的转让及其相关问题。
合同的转让是指合同一方将其合同权利和义务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方的行为。
根据合同法第53条的规定,合同的转让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受让人同意转让;二是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合同不禁止转让;三是根据合同性质和转让情况,转让符合买卖合同或者其他合同的转让要求。
首先,转让一方需要经过受让人的同意。
这是保障受让人的合法权益的基础。
受让人的同意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默示的。
明示的同意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表达,默示的同意则是指受让人在行为上表示了对转让的接受。
无论是明示的同意还是默示的同意,都需要具备真实、自愿和合法的特征。
其次,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合同不得禁止转让。
有些特定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合同规定禁止合同的转让,如涉及国家安全、涉及个人隐私等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转让一方是不具备将合同权利和义务转移给第三方的权利的。
因此,在进行合同转让前,转让一方需要仔细研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合同的规定,确保转让行为的合法性。
最后,根据合同的性质和转让情况,转让需要符合买卖合同或者其他合同的转让要求。
不同类型的合同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转让要求。
例如,出租合同可以转让,但通常需要经过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双方同意;租赁合同一般不得转让等等。
因此,在进行合同转让时,转让一方需要详细考虑合同的性质和转让情况,并确保转让行为符合相关合同的转让要求。
合同的转让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一旦合同转让完成,转让方就失去了合同权利和义务,而受让人则成为新的合同一方。
另外,转让方在合同转让后不再对原始合同承担任何责任,任何与合同转让相关的纠纷都需要由受让人和原合同另一方解决。
合同的转让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合同转让一方应当在转让前与受让人进行充分的协商和沟通,确保转让的权益和义务的明确,并尽量减少纠纷的发生。
其次,合同转让应当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进行,以避免违反法律的情况发生。
合伙企业法第五十三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退伙人对基于其退伙前的原因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二、主旨:本条是对退伙人分担合伙企业债务的规定。
三、条文释义:退伙发生后,退伙人退出了合伙企业,丧失了合伙人资格,与合伙企业不再有任何联系。
同时,退伙人在退出合伙企业时,办理了退伙结算,已经对其权利义务进行了清理。
因此,从逻辑上来说,退伙人退伙后,合伙企业发生的债务与其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合伙企业的运行是连续性的,有些合伙企业债务虽然发生在合伙人退伙后,但是基于其退伙前的原因发生的,当时退伙人仍然是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对该笔债务的产生是有责任的。
如果不让退伙人对该笔债务承担责任,对其他合伙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同时,如果退伙人对退伙后的所有合伙企业债务都不承担责任,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道德风险,产生利用退伙逃避合伙企业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
因此,本条规定,退伙人退伙后,对基于退伙前的原因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对于本条规定,有两点值得注意:(1)退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范围,仅限于基于其退伙前的原因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即产生该笔债务的原因应发型在退伙生效日之前。
对基于退伙人退伙后的原因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退伙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2)本条规定属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合伙人不能以合伙协议约定或者以其他形式加以排除。
即使其他合伙人与退伙人约定退伙后不再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任何责任,也不能对抗基于退伙前的原因产生的合伙企业债务的债权人,合伙企业的债权人仍然可以要求退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退伙人在承担完责任后,可以依据约定向其他合伙人追索。
×警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23年修正)【所属层级类别】全国人大法律库【所属类别】劳动【所属地区】【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文号】【发布日期】2023-12-29【生效日期】2023-12-29【失效日期】【效力状况】有效本法变迁史: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发布、1995年1月1日实施)2.本法规已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2023年8月27日发布、2023年8月27日实施)修改3.本法规已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2023年12月29日发布、2023年12月29日实施)修改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促进就业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五章工资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八章职业培训第九章社会保险和福利第十章劳动争议第十一章监督检查第十二章法律责任第十三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土地承包合同法第五十三条主要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和条件。
该条款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
这一条款的出台,旨在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转包是指承包经营权人在承包期内将其承包的土地全部或者部分转包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转包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承包经营权人和受让人应当签订书面转包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转包合同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其次,出租是指承包经营权人将其承包的土地全部或者部分出租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出租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承包经营权人和承租人应当签订书面出租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出租合同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再次,互换是指承包经营权人之间相互交换承包的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互换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承包经营权人应当签订书面互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互换合同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此外,其他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还包括入股、合作等形式。
入股是指承包经营权人将其承包的土地经营权作价出资,与他人共同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合作是指承包经营权人与他人共同投资经营农业项目,共享经营收益。
土地承包合同法第五十三条还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条件。
首先,流转的土地应当是承包经营权人依法承包的土地,且承包期尚未届满。
其次,流转合同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最后,流转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由双方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总之,土地承包合同法第五十三条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了法律依据,明确了流转的方式和条件。
这一条款的实施,将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合法性、合规性,确保流转合同的效力。
从八达岭老虎伤人案件中谈谈合同法第五十三条的理解和适用一、案件回顾:2016年7月23日下午14时许,赵某驾驶一辆白色大众速腾小客车(以下简称速腾车),载着其夫刘某、其母周某和其子(2周岁)到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游览。
刘某在正门南侧彩钢大棚处的一次检票口购买了3张成人门票和1张自驾车门票。
检票人员口头陆续告知了包括赵某一家在内的自驾车游客进入猛兽区严禁下车、严禁投喂食物等相关注意事项,发放了“六严禁”告知单(严禁开窗,严禁下车,严禁投喂食物,严禁携带宠物,严禁一切野外用火,严禁酒后、心脏病者驾驶),赵某还与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签订了《自驾车入园游览车损责任协议书》,该协议载有“严禁下车”等相关内容。
15时00分07秒—33秒,刘某将车停在距东北虎园西北门出口19米左右柏油路中间,赵某从副驾驶位置下车,向车头前方绕行。
位于速腾车右前方约13米的标号为3号的巡逻车司机发现赵某下车,立即用车载高音喇叭警示喊话要求其上车。
同时,速腾车左后方的两辆自驾车按响车喇叭进行警示。
随后赵某绕到速腾车主驾驶车门外,并侧身向车尾方向张望。
此时,位于速腾车西侧约13米平台上的第一只虎窜至赵某身后,咬住其背部,并拖回该平台,该平台的另一只虎撕咬赵某面部右侧。
刘某下车,向前追赶几步又返回。
15时00分32秒,周某打开左后车门与刘某追至该平台坡下。
15时00分33秒,标号为3号的巡逻车拉响警报冲上柏油路,对虎进行驱赶。
同时用对讲机呼叫标号为8号的巡逻车进行支援。
周某上至该平台,用右手拍击虎,被该平台其中一只虎咬到背部右侧。
此时,距该平台西南侧约8米的第三只虎冲过来咬住周某左枕部并甩头,周某停止挣扎。
二、合同法第五十三条的内容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就是指合同中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为免除或者限制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未来责任的条款。
《合同法》第五十三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九届第1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1999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总则第五章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分则第十二章借款合同第十三章租赁合同第五章合同的变更和转让第七十七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第七十八条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
第七十九条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第八十条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
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第八十一条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第八十二条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
第八十三条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第八十四条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第八十五条债务人转移义务的,新债务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
第八十六条债务人转移义务的,新债务人应当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但该从债务专属于原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第八十七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转让权利或者转移义务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第八十八条当事人一方经对方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
第八十九条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的,适用本法第七十九条、第八十一条至第八十三条、第八十五条至第八十七条的规定。
公司法第五十三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监事的任期每届为三年。
监事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监事任期届满未及时改选,或者监事在任期内辞职导致监事会成员低于法定人数的,在改选出的监事就任前,原监事仍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监事职务。
二、主旨:本条是关于监事任期的规定。
三、条文释义:监事作为公司监督机关监事会的成员,其任期应当与公司经营管理者如董事会成员的任期大致相当,这也是各国公司立法普遍坚持的观点。
但在具体规定上,各国做法并不完全相同:德国规定监事的任期为四年,短于董事的五年任期;日本规定监事的任期为三年,长于董事的两年任期;奥地利规定监事的任期为五年,与董事的任期相同。
监事的任期究竟是长于董事任期好还是短于董事任期女子,或者是与董事任期一致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如坚持监事任期应短于董事任期的意见认为,监事主要是监督董事,任期应短于董事,以利于两届监事会交错对一届董事会进行监督,同时也可避免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相互熟悉,影响监督效果。
而坚持监事任期应长于董事的意见则认为,监事任期长于董事,有利利监事监督董事会的换届,从董事的选任开始就切实、持续地监督董事。
以上各种做法均各有利弊,如何选择是各国立法机关政策考虑的问题。
本法沿袭了修订前公司法的规定,规定监事的任期为3年。
这实际上是选择了监事任期长于或者等于董事任期的做法,因为按照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董事的任期是不得超过3年,可以少于3年,具体任期由公司章程制定。
这一规定和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如日本、法国的规定是一致的。
同时,本条第一款明确规定,监事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监事可以连任几届,法律未做出强制性限制规定,公司章程可以自王规定。
许多国家的公司法都有类似规定,如法国商事公司法规定,除章程有相反的规定外,监事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本条第二款是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在此次修改公司法时新增加的条款。
在实践中有的公司监事会任期届满,不及时进行改选;或者监事在任职期间辞职,使得监事会成员人数低于法定人数,公司应当及时选举新的监事而未选举;或者公司进行了改选,而新的监事尚未就任。
2016司考民法知识点:《合同法》第53条的理解。
司法考试复习是一个艰苦的旅程,法律教育网深知考生的艰辛,为考生整理了司法考试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
《合同法》第53条规定,下列两类免责条款无效:①免除给对方造成人身伤害的责任的;②免除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害的责任的。
须注意:无论这两种免责条款采用的是格式条款还是个别协商条款,也无论其免除的是违约责任还是侵权责任,均属无效。
【真题研习】飞跃公司开发某杀毒软件,在安装程序中作了“本软件可能存在风险,继续安装视为同意自己承担一切风险”的声明。
黄某购买正版软件,安装时同意了该声明。
该软件误将操作系统视为病毒而删除,导致黄某电脑瘫痪并丢失其所有的文件。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试卷三第19题)
A.因黄某同意飞跃公司的免责声明,可免除飞跃公司的赔偿责任
B.黄某有权要求飞跃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C.黄某有权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获得双倍赔偿
D.黄某可同时提起侵权之诉和违约之诉
【答案】B。
合同法 53合同法第53条规定了违约责任的内容,具体规定了当一方违反合同条款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应当承担的责任。
这一条款对于规范合同行为、保护合同双方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文章将从不同角度对该条款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根据合同法第53条,当合同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时,另一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这是合同法对于合同违约问题的基本规定,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合同秩序的正常运行。
违约方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可能包括履行违约、赔偿损失和支付违约金等。
这种责任的设定,有利于约束当事人的行为,提高合同的履行率,增强合同法律的效力。
其次,合同法第53条规定了违约责任的具体范围。
根据这一条款,当事人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和损害后果,履行约定的责任,或者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
这一规定体现了合同法对于违约责任的弹性控制。
根据实际情况,当事人可以选择履行原合同约定,或者支付违约金来补偿对方的损失。
这一规定的灵活性,有助于解决合同违约问题,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第三,对于一方违约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合同法第53条还规定了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的情形。
在一定条件下,违约方的行为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导致合同的目的无法实现。
这时,受损害方有权解除合同,同时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这一规定体现了合同法对于保护当事人利益的重视,使得当事人在遭受不可预见的损失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最后,合同法第53条明确规定了当事人违约导致的损失赔偿问题。
当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导致对方遭受损失时,受损害方有权要求违约方进行赔偿。
赔偿的范围应当包括因违约行为而造成的实际损失以及可能产生的利益损失。
这一规定的确立,有力地保障了当事人的利益,避免了违约方的损失被摊薄或者转嫁给他方的情况。
综上所述,合同法第53条对于违约责任的规定是合同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条款的设立,为合同的履行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规定了当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时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
合同法违约责任条款的规定来源:时间:2012-08-17浏览:1863次违反合同,并不一定会引起民事责任的承担。
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违约当事人才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法律的规定,构成违约责任应具备的要件有:1.有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2.当事人的违约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3.违约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三)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条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
合同法释义第五十三条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三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释义】本条是对合同中免责条款效力的规定。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就是指合同中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为免除或者限制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未来责任的条款。
在现代合同发展中免责条款大量出现,免责条款一般有以下特征:
1.免责条款具有约定性。
免责条款是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的合同的组成部分。
这是与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履行或者履行不完全时免除责任是不同的。
当事人可以依据意思自治的原则在合同中约定免责的内容或者范围,比如当事人可以约定“限制赔偿数额”、“免除某种事故发生的责任”等。
2.免责条款的提出必须是以明示的方式作出,任何以默示的方式作出的免责都是无效的。
3.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具有免责性。
免责条款的目的,就是排除或者限制当事人未来的民事责任。
当然这种兔责可以部分免责(限制),也可以是全部免责(排除)。
各国法律一般都规定,对于一方拟就的免责条款,应给予对方以充分注意的机会,比如免责条款印刷的方式和位置,要使对方充分注意到,或者给对方以充分的提示等。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格式合同流行的情况下,对于格式合同中不合理、不公正的免责条款,出于保护弱者的考
虑,法律一般都确认该条款无效。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等方式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的权利。
对于免责条款的效力,法律视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一般来说,当事人经过充分协商确定的免责条款,只要是完全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免责条款又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法律是承认免责条款的效力。
但是对于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免责条款,法律是禁止的,否则不但将造成免责条款的滥用,而且还会严重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也不利于保护正常的合同交易。
本条规定了以下两种免责条款无效:
1.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条款无效。
对于人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法律是给予特殊保护的,并且从整体社会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如果允许免除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人身伤害的责任,那么就无异于纵容当事人利用合同形式对另一方当事人的生命进行摧残,这与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的宪法原则是相违背的。
在实践当中,这种免责条款一般都是与另一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相违背的。
所以本条对于这类免责条款加以禁止。
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
我国合同法确立免除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同一方当事人财产的条款无效,是因为这种条款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如果允许这类条款的存在,就意味着允许一方当事人可能利用这种条款欺骗对方当事人,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合同权益,这是与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完全相违背的。
对于本项规
定需要注意的有两点:(1)对于免除一方当事人因一般过失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责任的条款,可以认定为有效。
(2)必须是免除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对方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的条款无效。
也就是说,对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行为必须限于财产损失,如果是免除人身伤害的条款不管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只要是免除对人身伤害责任的条款依据本条第一项的规定都应当使之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