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正视发展挑战》优课教案_0
- 格式:docx
- 大小:22.79 KB
- 文档页数:4
正视发展挑战——关注生态文明扮靓美丽中国教学目标:围绕国家生态现状、持续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需求出发、构建,内容主要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实际问题,以“关注家乡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引导学生积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并引导学生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习惯,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预期学习成果:1、学生利用互联网等各种途径搜集我国(或本地区)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方面的图片、漫画或典型材料,制成PPT演示文稿展示,并形成文字材料,为研究性学习做好资料准备。
2、通过调查研究和课堂学习,理解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明确自己的责任。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活动设计材料引入:行,主题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绿色发展知行合一”。
72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千余名嘉宾参加了37场主题论坛活动。
霾由河北中南部产生,污染物不断向北京及周边地区扩散,导致后期京津冀北部地区污染持续加重。
北方还未到冬季取暖时间,空气污染持续加重,可见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意味着我国自1979年确立的排污费制度将向环保税制度转移,意义重大。
引出本节课专题:关注生态文明扮靓美丽中国活动1:学生结合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回顾课本相关知识(生答)从中考考查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结合材料及问题交流展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于7月8日至10日在贵阳市举行,主题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绿色发展知行合一”。
72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千余名嘉宾参加了37场主题论坛活动。
年会发布了《贵阳共识。
》1、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发布了《贵阳共识》,这说明了什么?2、我国举办“2016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有何意义?3、绿色发展需之行合一,我们中学生应怎样以实际行动促进绿色发展?(1)组内交流(2)小组展示活动2:真题训练结合“时政热点”完成相关练习。
《正视发展挑战》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我国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是符合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从而增强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认同,使学生明白这些国策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
健全人格:3.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4.引导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责任意识:5.使学生明确自己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上的责任,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意识。
6.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宣传相关知识,提高身边人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
我国人口众多,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我国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且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虽总体有所改善,但各类环境污染仍呈高发态势。
2. 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原因及意义。
计划生育政策是根据我国人口国情制定的,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人口形势的变化,我国对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是由我国的资源和环境现状决定的,实施这些国策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难点:1.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口问题会加重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例如人口增长会导致对资源的需求增加,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又会导致环境恶化;环境恶化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对人口数量和质量产生影响。
2. 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增强社会责任感。
《建设美丽中国》专题复习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计划生育国策和保护环境国策的意义、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感受科技和教育的力量,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观念。
知识与技能:1、懂得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了解我国人口状况及特点;了解我国的资源和环境的问题;掌握计划生育的目的和具体要求3、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4、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特点5、明确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目的、要求和意义;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应该的做法。
2、掌握选择题、非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重点: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2、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3、我国的资源国情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难点:1、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2、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学法指导梳理知识点巩固基础知识解题方法指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幻灯片2观看视频,你会联想到教材中的哪些知识?幻灯片3 2019年中考思想品德复习——建设美丽中国幻灯片4幻灯片5一、知识网络我构建幻灯片6二:基础知识我回顾1、我国的人口国情,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75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需要坚持怎样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有什么意义?763、我国面临怎样的资源国情或资源现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有什么危害?784、我国面临怎样的环境形势?导致环境形势严峻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795、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是什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81、83-846、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85-87幻灯片7(三)典型事例我分析近年来,私家车逐渐进入寻常百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私家车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題。
2017年9月22日是中国第十ー个“无车日”,恰逢星期五,有些城市晚高峰比平常更加拥堵。
第六课建设生态文明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二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三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与“法律与秩序”。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中的总体目标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初中阶段的内容与要求。
具体对应的内容与要求是:“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了解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了解治安、道路交通、消防、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卫生、教育、税收等公共事务的法律原则, 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
本课所依据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的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其二,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九部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二框正视发展挑战第二课时资源环境面临危机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能力目标收集整理我国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树立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提到了塞罕坝精神,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塞罕坝林场的前世今生。
播放视频。
塞罕坝林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范例,三代塞罕坝人历经半个多世纪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所以我们要弘扬赛罕坝精神,积极建设美丽中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环保问题。
二、新课讲授(一)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同时也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那么我国的资源现状是怎样的呢?会带来什么影响?1、教师出示材料。
各组同学思考讨论,回答问题2.教师讲解:(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2)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二)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1.图片展示:《古诗新意》思考:(1)观看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2)想一想,说说我国存在哪几类环境问题?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教师点拨、归纳: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正视发展挑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我国人口现状;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带来的危害;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资源环境面临哪些危机;资源环境带来的危害;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国策;如何面对资源环境危机重点:我国人口现状;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带来的危害;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资源环境面临哪些危机;资源环境带来的危害;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国策;如何面对资源环境危机难点:我们有能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我们在生活中常看到这样一些公益广告:不要让眼泪成为世界上最后一滴水;低碳生活,从现在开始;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带走。
你说我说:这些公益广告涉及生活中哪些主题?读了广告后,你有哪些感受?学生阅读体验后,让学生谈感想,从生活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要正视发展中带来的挑战讲授新课:出示提纲1.我国人口现状是什么?2.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有哪些危害?3.面对人口问题,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基本国策?4.资源环境面临哪些危机?5.资源环境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6.面对资源环境危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基本国策?二、新授新课(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①重要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②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③新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3、探究分享: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同2016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每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口由8930人上升为12445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口由14032人上升为15350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口由38788人下降为35633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人口由26799人下降为24356人。
思考:从国民受教育的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它对我国社会经济有哪些影响?教师小结: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带来的危害:(1)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2)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小组合作探究:面对人口问题,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基本国策?老师小结: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1 框正视发展挑战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影片《流浪地球》片段(提示:引导学生体会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
)问题设置:观看影片《流浪地球》片段,对人与地球的关系,你有怎样的感想?提示: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当今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我们要直面发展挑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问题,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环节一:人口问题1.多媒体展示图片一:(提示:让学生直面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
)教师讲解: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多媒体展示图片二:2020 世界人口排名(提示: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的人口国情。
)排名国家/地区人口数(亿)增长率人口密度(平方公里)1 中国14.001 0.39% 144.30教师讲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3.多媒体展示图片三:问题设置:观察图片,对于我国的人口问题你有怎样的认识?(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人口国情,理解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教师小结:我国人口现状基本特点:①人口基数大。
②人口素质偏低。
4.多媒体展示图片四:问题设置:分析图表信息,对于我国的人口问题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教师小结:新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教师总结: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人教版九年级板块复习我国的国情、国策与战略(教学设计)Ⅰ. 复习目标:1、情感目标: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的基本国情及各方面现状,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并为中国的崛起而奋发努力。
2、知识目标:掌握中国各方面的国情及针对此种国情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以及我们面对此种情况应该怎样做。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能力,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答题能力。
Ⅱ. 教学重点:1、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国情,资源国情,环境国情,科技国情。
2、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和两个发展战略。
Ⅲ. 教学难点: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提升。
Ⅳ.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探究Ⅴ.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Ⅵ. 教学程序:一、课程导入谈话形式引入到我国国情、国策与战略的学习。
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简要的说明。
三、分小组讨论学习。
复习知识归纳提高我国的基本的国情,人口国情,资源国情,环境国情,科技国情与我国的基本国策、发展战略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知识系统归纳和总结。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共同完成。
五、中考突破时事链接巩固运用目的: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能力,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答题能力深度观察:这是一个小小的鼠标,生产企业在江苏苏州,品牌和技术属于美国罗技公司。
这个鼠标的利益分配链是这样的:40美元的无线鼠标,苏州的装配厂只得3美元;罗技公司凭着拥有品牌得到8美元;13美元给掌握芯片技术的零部件供应商;剩下的16美元归渠道商。
从这个利益分配链上可以看出,美国罗技公司450名员工的薪水要极大地超过苏州那家企业4000多名职工的薪水。
也就是说:靠简单装配所得到的利益是最少的,而反映鼠标核心价值的芯片技术就明显反映了自主创新的价值。
类似这种体现自主创新价值的利益分配被称为“鼠标现象”。
探究:1.“鼠标现象”的症结何在?2.从国家或者企业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走出“鼠标”困境?3.“鼠标现象”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六、课堂巩固练习七、小结八、结束课程学习及布置课后作业。
授课内容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第2课时资源环境面临危机教材分析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知道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本课内容是第六课的第一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
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应对生态危机的现实所迫,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所向。
“美丽中国”的核心是生态文明建设,然而当前我们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正确认识面临的挑战,是必然要求,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程度有限,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认识不充分、不全面,对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和发展战略理解不够深刻,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因此,有必要使学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正确认识人口、资源和环境现状,唤起关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收集整理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提高信息整合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正确看待我国的环境、资源形势以及资源危机,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3.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树立忧患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2.教学难点:我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贴近生活的情景获取知识,富有针对性、启迪性、趣味性、创新性,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合作探究法自主性、探究性、协同性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环节】:《美丽中国假期旅游计划案》活动内容:教师化身导游向学生介绍假期的旅游路线,并展示祖国秀丽山水图片。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正视发展挑战——资源环境面临危机【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环境、资源问题的实质。
【学情分析】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整体素质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处于生态文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认知水平和行为选择能力,需要正确引领并促使其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力量。
当前,因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等方面存在真空、缺失或者不力的地方,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研学旅行、参观访问等活动中,还存在着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生态意识淡薄的行为。
加大对中学生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和生态意识培育的力度,增强青少年对环境的优患意识,引导学生持续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在要求。
【内容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一是“课程目标”,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二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与“法律与秩序”。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引导法、讲授法、谈话法、归纳总结法以及练习巩固法相结合;【学法指导】观察法、互动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归纳法、练习法等相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精心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选择练习题、制作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设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但是在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经济腾飞的过程中出现了三大不容乐观的问题影响“美丽中国”的建设,它们分别是什么?教师总结:它们的解决除了需要国家积极应对之外,还需要我们大家的参与。
《资源环境危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和价值观目标:感悟到我国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理解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2、知识目标:了解我国面临严重的资源环境形势的表现,知道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危害,找到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3、能力目标:收集整理我国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提高自己的认识,以实际行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学重点: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危害难点: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题归纳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资源、环境的视频、图片、数据,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师:大家应该都听过唐朝诗人王维《画》这首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而今天这首诗在图片上分别反映出我国面临的哪些问题?生:植被被破坏;水污染;白色垃圾;物种在减少师:这四张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生:我国面临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
老师小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我国的资源环境究竟怎么啦?它们呈现怎样的现状?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和危害?我们又该做出怎样的选择?让我们在本堂课的学习中解决这些困惑。
环节二、自主学习1、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表现2、我国资源问题现状3、我国资源问题的影响4、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5、我国环境问题的危害6、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环节三、合作与探究【教学活动一】(归纳)一、我国面临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的表现【教学活动二】请你分析材料一:中国资源情况一览表议一议:上列表格说明了什么?学生:我国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
材料二:我国人均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表议一议:上列图表说明了什么?学生: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材料三:中国每创造1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其能耗相当于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英国的2.97倍,美国的2.1倍。
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教学设计主题单元标题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适用年级九年级所需时间3课时课外1周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围绕国家生态现状、持续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需求出发、构建,内容主要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实际问题,以“关注家乡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引导学生积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并引导学生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习惯,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单元“了解国家资源环境现状;关注国家生态发展;从我做起,共建美丽中国”的教育目标,结合本单元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和内容规定,以国情实际为主线,同时渗透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关时事知识,并将它们进行有机、有效的整合,本单元设计了如下几个专题:专题一:“大地在呻吟,地球在哭泣”。
这一专题是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现状,明确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明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创美好家园,打造美丽中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关注家乡的生态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学依据。
专题二:“法规来护航,国家在行动”。
这一专题是让学生通过对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国家环保方针政策的学习,整合所学内容,明确国家在“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方面所做的努力: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专题三:“关爱大自然,你我共努力”。
这一专题是学生通过明确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建设美丽家园。
这一专题中还让学生积极自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为让“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三个专题的学习是紧密联系的,根据学生的认知难度,在设计上循序渐进,逐步落实。
专题三“关爱大自然,你我共行动”,属于研究型学习的内容设计。
正视发展挑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认识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2.能力目标:收集整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尽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大气、水、土壤治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
中央环保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思考:“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给我们什么警示?
教师总结: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要直面发展挑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环保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1.阅读教材内“探究与分享”。
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口由8930人上升为12445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口由14032人上升为15350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人口由38788人下降为35633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
人口由26779人下降为24356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2012教育展望》报告显示,全球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从高到低依次为:加拿大、以色列、日本、美国、新西兰、韩国、英国、芬兰、澳大利亚、爱尔兰,其拥有高等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分别为51%、46%、45%、42%、41%、40%、38%、38%、38%、37%。
2.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数据,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
3.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二)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1.材料呈现: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交通拥堵”“停车难”“房价飞涨”“入园入托难”“垃圾围城”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人才流失、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
2.思考:对人口问题的严峻性,你是怎么认识的?
3.师生共同总结:①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②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三)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1.材料展示:为鼓励市民按政策生育,解决“生得起、生得好”的问题,湖北省襄阳市政府办下发通知,将围绕孕前、孕期、分娩到分娩后全生育过程,为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孕产妇提供七项免费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全面实施基本生育服务免费制度。
2.问题:这样做有利于落实什么基本国策?对这一国策你有什么认识?
3.师生共同总结:①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累计少生四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②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目标导学二: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一)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1.材料呈现: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快递业的包装物主要集中在快递运单、编织袋、塑料袋、封套、包装箱(瓦楞纸箱)、胶带以及内部缓冲物(填充物)等七大类。
2016年,我国快递业包装物共消耗快递运单约312.8亿枚、编织袋约32亿条、塑料袋约68亿个、封套约34亿个、包装箱约37亿个、胶带约3.3亿米……这些不可自然降解的塑料袋、胶带,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近3000万吨。
2.思考:材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的资源形势,我国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
3.教师讲解: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②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二)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1.材料呈现:2018年2月27日,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最好的环保长效机制就是坚持严格依法办事。
环保督查它本身就是长效机制的具体体现,不存在放松的问题。
在当日的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透露,环境保护部正在抓紧研究起草蓝天保卫战的三年作战计划,明确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
2.思考:环境保护部为什么抓紧研究起草蓝天保卫战的三年作战计划?提示:我国的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
3.师生共同总结:①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②我国环境质量虽在进一步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
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我国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了我国面临严峻的形势,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
当长时期内不会改变。
知道了我国资源环境面临严重危机,资源问题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知道了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明确了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