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铁军和周文雍就义前-PPT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42
参观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活动感想覃志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88年、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华诞之际,我们学校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市团委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前往开平市郊百合镇瞻仰了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
该烈士陵园是闻名于世、在中共党史上被称为生命与爱情之绝唱的周、陈两位烈士就长眠于此。
肃穆的陵园建于1958年,196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扩建,1985年再次扩建,1998年开始,征地45亩建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1999年底完成第一期工程。
进入大门,沿着赭色条石台阶拾级而上,台阶中央镌刻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苍劲有力,烘托出陵园的圣洁与雄浑。
擎天柱似的纪念碑高10.55米,拔地而起,直插云霄。
碑的正面刻着“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底座正背两边,雕刻着两位烈士生平事迹的碑文和花环缎带图案。
左右两边,雕刻着他们生前写下的“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减;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人生自古谁无死?古往今来,正是有了这些为正义、为真理、为民族、为人民从容就义壮烈赴死的“民族脊梁”,中华民族才生生不息,繁衍不绝。
现在陵园被列为开平市、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增进党和党的历史的了解,把党史教育和开展的“八荣八耻”教育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也成为侨乡人民缅怀革命英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和旅游名胜景点。
参观和悼念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是一种我们永远不能丢掉的形式,每当新的生命茁壮成长的时候,我们要让他们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耻辱感,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
扫墓是挖掘,是追忆,是心和心的交流,扫墓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深化“感恩”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刑场上的婚礼——共产党员陈铁军与周文雍英勇就义1928年2月6日,在广州红花岗畔的刑场上,两个青年男女革命者,面对敌人的枪口,从容不迫地举行结婚典礼。
就是广州起义行动委员会负责人之一周文雍同志和当时中共两广区委妇女委员陈铁军同志。
陈铁军出身于华侨商人家庭,在“五卅”运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她由一个追求个人上进的大学生,转变为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积极参加进步活动的革命者,并于1926年加入了共产党。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州也发生了“四·一五”反革命事件,白色恐怖笼罩着广州。
这时党派她协助周文雍同志工作。
周文雍是中共广州市委工委书记,正夜以继日地准备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因为工作需要,党指示周文雍和陈铁军合租一个房子,建立秘密联络点。
为了掩护工作,他们假称夫妻,秘密进行活动。
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工作上的互相帮助和生死与共的斗争,把这两个年轻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但在当时,他们都以事业为重,顾不上谈个人的爱情。
1927年爆发的广州起义失败后,广州陷入敌人大屠杀的血海之中。
积极参加这次起义的周文雍和陈铁军,在起义失败后,继续在广州坚持地下斗争。
由于叛徒的出卖,两人同时被捕入狱。
在狱中,他们不屈不挠,坚持斗争。
周文雍在墙上写下了这样的诗篇:“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驱为群裂!”1928年2月6日,周文雍和陈铁军被敌人押上刑场。
两位烈士态度从容,昂首挺胸,高唱《国际歌》。
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上,陈铁军向周围的群众宣布:“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为结婚的礼炮吧!”一对革命情侣,就以这样的英勇气概慷慨就义了。
广东红色文化故事在广州,有这么一对英勇无畏的革命情侣,男的叫周文雍,女的叫陈铁军。
那时候啊,整个广东都处在白色恐怖之下,国民党反动派到处抓捕共产党人,干尽了坏事。
周文雍和陈铁军呢,他们为了革命工作可没少费劲。
周文雍这个大英雄,他组织工人运动,和反动势力作斗争。
而陈铁军呢,她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积极参与各种地下革命活动。
他们俩在工作中互相配合,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可是啊,革命的道路充满了危险。
有一次,他们不幸被捕了。
在监狱里,那反动派可没少折磨他们,想从他们嘴里撬出革命的秘密,但是这俩人那叫一个硬骨头,坚决不说。
反动派没办法了,决定处死他们。
一般人到了这时候可能都害怕得不行了,可周文雍和陈铁军不是一般人啊。
他们决定把自己的刑场当成婚礼的殿堂。
你想啊,在那个阴森恐怖的刑场上,他们俩视死如归。
周文雍大声说:“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做我们结婚的礼炮吧!”然后,他们互相深情地望着对方,脸上没有一丝畏惧。
就这样,他们英勇就义了。
他们的故事就像一把火,在广东这片土地上燃烧着。
让我们知道,革命的爱情是多么伟大,革命者的意志是多么坚不可摧。
这就是广东红色文化中特别耀眼的一个故事,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广东人,要勇敢,要坚定地为了正义和理想去奋斗。
咱广东可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叫彭湃。
这人啊,就像是一颗燃烧的星星,照亮了当时农民们黑暗的天空。
彭湃可是出生在大地主家庭的,按说他应该和那些地主老爷们一样,舒舒服服地过着剥削人的日子。
可他偏不!他看到了农民们过的苦日子,心里就特别难受。
他开始想办法帮助农民。
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农民可不敢相信他呢。
农民们心里想啊,“你一个地主家的少爷,能真心帮我们?”彭湃也不生气,他就用各种办法和农民们拉近关系。
他把自己家里的田契啊,那些象征着地主对农民剥削的东西,都一把火烧了。
这在当时可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儿啊。
就好像在平静的湖水里扔了个大石头,大家都震惊了。
慢慢地,农民们开始信任他了。
周文雍和陈铁军事迹英雄周文雍和陈铁军夫妇周文雍和陈铁军只是假扮夫妻入城,并非真正的夫妻,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举行了悲壮的婚礼,从容就义。
1人物简介红军广州红花岗烈士“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这是共产党员周文雍被捕后在监狱墙壁上写的一首不朽诗篇。
1928年2月6日,周文雍与在革命斗争中建立爱情的陈铁军一起,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举行了悲壮的婚礼,从容就义。
周文雍广东开平人,1905年8月生。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共广东区委工委委员、广州工人纠察队总队长和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部长兼市委工委书记等职。
陈铁军原名陈燮军,广东佛山人,1904年3月生。
1924年秋,陈铁军考入广东大学文学院预科。
求学期间,为追求进步,铁心跟着共产党走,她将原名燮军改为铁军,并于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事迹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华大地,党被迫由公开转入秘密斗争。
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的决定。
担任广州市委工委书记的周文雍遵照党的指示,开始在广州建立工人秘密武装。
1927年10月,周文雍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和广州起义政纲起草委员会委员,在省委书记张太雷直接领导下,参加起义政治纲领和口号的起草,同时担任广州起义工人赤卫队总指挥。
当武装起义迫在眉睫的紧急关头,陈铁军受党的派遣,装扮成周文雍的妻子,参与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
1927年12月11日凌晨,在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领导下,震撼中外的广州武装起义爆发了。
广州起义给背叛革命的国民党新军阀以沉重打击,在激烈的战火中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周文雍被选为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劳动委员兼教育部部长。
因力量悬殊,寡不敌众,广州起义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各派反革命力量的联合进攻下,最终遭到失败。
周文雍率领部分起义武装,与十多倍于自己的敌人短兵相接,顽强拼搏,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府,不怕牺牲,奋勇死战,直到弹尽援绝,最后杀出一条血路,突围撤离广州。
刑场上的婚礼陈铁军,原名陈燮君,1904年出生于广东佛山的一户归侨商家。
15岁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她立下革命救国的志愿;16岁时,为了给当地富商家冲喜,她被父母指婚,嫁给不学无术的“富二代”;到了18岁时,为挣脱家庭的桎梏、寻求心中的真理,陈铁军变卖首饰和衣物,独自奔赴革命中心广州。
1924年,陈铁军考入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文学院预科,并在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不久,陈铁军接到重要任务:解救被国民党抓捕的周文雍。
周文雍是广东工人赤卫队总指挥,也是广州工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陈铁军以其妻子的身份探监,送去大量红辣椒炒饭,嘱咐他吃完,而且千万不能喝水。
很快,周文雍全身發烫,上吐下泻,有了得传染病的迹象,国民党只能将他移至医院。
随后,党组织成功将周文雍救出,周文雍、陈铁军二人继续假扮夫妻进行地下工作。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周文雍领导的工人赤卫队配合教导团攻占国民党广州公安局。
3天后,由于实力悬殊,广州起义失败,周文雍与陈铁军转移至香港。
在外,他们是恩爱夫妻;在家,他们是有共同信仰的同志。
每次家中一有异动,陈铁军就会将阳台上的花搬开,以警示周文雍先不要回家。
在相互扶持中,二人渐生情愫,但因为事业不能谈及儿女私情。
1928年1月,为重建广州市委组织,周文雍、陈铁军冒险北上,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他们遭受酷刑,始终不屈,周文雍在监狱墙壁上写下:“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就义前,周文雍要求与陈铁军合影,二人在最后一刻才相互表明心迹,“周文雍将围颈之巾转绕其妻颈上,并与之握手;其妻则手持周颈部之绳,使勿缚急”。
就义时,周文雍23岁,陈铁军24岁。
这场绝恋令无数共产党人动容,周恩来与邓颖超悲痛落泪。
周文雍是周恩来在广州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时的旧部,陈铁军更是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帮助因难产而住院的邓颖超死里逃生。
因此,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总理夫妇仍常常怀念周文雍和陈铁军。
周文雍陈铁军作文
在我们中华大地这块红色的热土上,有许多感天动地的革命故事。
今天,妈妈带我参观了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让我印象深刻。
陵园位于开平市百合镇。
走进入口,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耸的石碑,上面写着“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
下面的数级台阶中,刻了“浩气长存”四个大字。
台阶两旁种着两排柏树,充满庄严、肃穆的气氛。
转向纪念碑右边,是烈士纪念馆,在馆内,我参观到了两位烈士的历史资料与图片,并同时了解了关于他们两的故事。
原来,他们就是影片《刑场上的婚礼》中的真实形象。
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并在牺牲前相依结婚。
陈铁军说的那句“让刑场成为我们的婚礼殿堂,让敌人的枪声作为我们的礼炮”令我最为感动。
周文雍在牢房墙上写的那句“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让我倍发感慨。
参观完后我回到家心情十分沉重,心中思绪万千。
以前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却非常勤劳,而且很热爱学习;现在的有些学生,虽然衣食无忧,但不积极向上,浪费光阴。
曾经的革命烈士条件艰苦,压迫重重,可还是坚持不懈,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现在的一些人环境良好,生活轻松,却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有麻烦事都不愿干,怕苦怕累。
这是多么大的差别啊!
我想:现在我们幸福美满的生活都是革命英雄们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了他们的重望。
“刑场上的婚礼”虽只是中国历史长河伟大事迹中的浪花一朵,但也足以震憾人心。
我们要向周文雍和陈铁军学习,发奋图强,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让这种精神品质一代—代流传下去。
《老子四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老子四章》教学设计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掌握文言、文学、文化知识。
2、理解选文思想内容,初步领悟老庄的唯物辩证思想,注意区别对待思想中的消极因素思考其现实意义。
3、探究道家文化的启示意义、人生智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设想《老子四章》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传统文化之根”的课文。
提起道家,同学们可能会觉得道家思想是玄而又玄的学说,难于理解。
但其实,我们看看下面一些广为流传的成语如上善若水、大器晚成、虚怀若谷、自知之明,可以引导学生知晓道家的一些思想认识至今还活化在我们的生活中。
所以要明确其重要性。
(老子及《道德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是中国思想史上一座名垂千古的丰碑,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之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节选内容不多但能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道家思想的文化价值,理解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主张(以宇宙本体、万物之源的“道”作为法则,无为而治等)佶屈聱牙的深奥内涵。
教学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宏观视野和战略眼光重新反思和研究考证《道德经》及老子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如何在全球化条件下重建中华文化,显扬其本真主义和价值,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读写结合的片段写作。
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活动设计一、引疑设问先秦诸子中,有一个人,很有神秘感,传说他母亲怀了八十一年的身孕,才从腋下产出他。
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
这个传奇人物是谁?老子在周王室担任过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后来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骑青牛过函谷关时,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便出自此书。
二、写作背景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
在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究底,对知识非常渴望。
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老子经常观察日月星辰,思考天为何物,以致经常睡不着觉。
刑场上的婚礼
1928年2月6日,广州起义失败后被捕的周文雍和陈铁军在广州黄花岗英勇就义。
在刑场上,两人宣布正式结为夫妻,举行了悲壮的婚礼。
在刑场上,陈铁军发表了最后的演说:亲爱的同胞们,姊妹们!我和周文雍同志的血就要洒到这里了。
为了革命,为了救国救民,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而牺牲,我们一点也没有感到遗憾!
同胞们,过去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党派我和周文雍同志同住一个机关。
我们的工作合作得很好,两人的感情也很深,但是,为了服从革命的利益,我们还顾不得来谈私人的爱情,因此,我们一直保持着纯洁的同志关系,还没有结婚。
今天,我要向大家宣布:“当我们把自己的青春生命都献给党的时候,我们就要举行婚礼了。
让反动派的枪声,来做我们结婚的礼炮吧!同胞们!同志们!永别了,望你们勇敢地战斗,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未来是属于我们的。
”
第1 页共1 页。
革命烈士的“ 就义诗”!文#王树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献出了青春和生命,他们的生命如歌如诗,而其中许多先烈的“就义诗”更是他们对党、对人民赤胆忠心的写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杨超($%&’—$%()),原籍河南新县,’岁时随父迁居江西德安县。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任中共江西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后任中共德安县委书记。
$%()年’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曾经辗转南昌、武昌、河南等地工作;同年$&月,党任命他为特派员再回江西,不幸在九江被特务逮捕。
$%()年$(月()日在南昌市德胜门外下沙窝英勇就义。
他在就义时高声朗诵的“就义诗”是:“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夏明翰($%&&—$%("),湖南衡阳人。
$%(&年到长沙,从事学生爱国运动。
$%($年在湖南自修大学学习时由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起任共青团湖南区执委委员、中共长沙区执委书记、全国农协秘书长兼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秘书、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平(江)浏(阳)特委书记等职。
$%("年到中共湖北省委工作,同年+月在汉口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杀害。
临刑前写下的“就义诗”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罗亦农($%&(—$%("),湖南湘潭人。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后历任中共中央驻粤临时委员会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部长、江浙区委书记。
曾参加领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年起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和长江局书记。
是中共第五届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局主任兼组织部部长。
$%("年’月$!日,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英租界被逮捕,后被杀害。
在狱中写下的一首诗是:“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
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