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2019本科人才培养建设项目
- 格式:doc
- 大小:106.00 KB
- 文档页数:20
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评审标准注:1•请在选中的栏内划“V”,单项选择,然后计算并填写总分。
2. 计分公式:E=E KiMi (E=得分,Ki=等级系数,Mi=分值)评审人(签字) : 物业安保培训方案为规范保安工作,使保安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最终使保安具备满足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特制定本教学教材大纲。
一、课程设置及内容全部课程分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大科目。
衣、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
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1)保安人员培训应以保安理论知识、消防知识、法律常识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员全面熟知保安理论知识及消防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操作与运用,并基本掌握现场保护及处理知识2 )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应根据不同的岗位元而予以不同的内容,使保安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养成具有本职业特点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法律常识教学是理论课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所有保安都应熟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成为懂法、知法、守法的公民,运用法律这一有力武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工作入口门卫守护,定点守卫及区域巡逻为主要内容,在日常管理和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保护公司财产以及自身安全。
2、培训要求1)保安理论培训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保安工作性质、地位、任务、及工作职责权限,同时全面掌握保安专业知识以及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及一般情况处置的原则和方法。
2)消防知识及消防器材的使用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掌握消防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意义,熟知各种防火的措施和消防器材设施的操作及使用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燃,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
3)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使保安树立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正确处理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增强保安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更好的为公司服务的精神。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申报2019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0.19•【字号】陕教技办〔2018〕15号•【施行日期】2018.10.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申报2019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通知各有关高等学校:根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现就做好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度科研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类别与资助重点(一)资助重点。
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以培养青年教师,稳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队伍,加快高校科研平台建设,提升陕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高校内涵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重点支持:1.对学科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前瞻性研究和具有原始性创新型研究项目;对我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有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项目;能够充分发挥我省资源和自然条件特色,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研究项目。
2.围绕当代中国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发展规律,推进理论创新,支撑科学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3.优先资助校企合作,解决企业难题和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包括产品定型和现有产品更新换代、新产品开发、产品批量生产过程的工艺改进优化活动)的项目;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已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的项目。
(二)项目类别。
1.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类。
主要资助青年科技人员和教师开展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项目。
2.服务地方专项计划项目:资助与我省企业合作开发、已完成实验室试验研究,经培育后可在陕西省转化实施的项目。
3.重点科研计划项目:分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重点实验室项目和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
主要资助以科研平台为依托开展的研究项目,重点支持结合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着力解决区域性、行业性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和难题的研究项目。
2019校友会中国省属大学排名,西北大学第一中国哪些省属大学的综合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哪些省属大学跻身2019中国大学排名100强?2019年1月24日,由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编制完成、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发行的《2019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校友会版)》最新公布2019中国重点大学排名150强、2019中国双一流大学排名、2019中国985工程大学排名、2019中国211工程大学排名、2019全国重点高校排名、2019中国部属大学排名、2019中国省属大学排名、2019中国副部级大学排名和2019中国“四非”大学排名等榜单。
值得关注的是,全国有31所省属高校跻身全国100强,西北大学、郑州大学、苏州大学位列2019中国省属大学排行榜前3强。
在我国,“省属高校”是指隶属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主要是面向地区,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侧重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有27个地区的47所省属高校跻身“双一流”名单,其中,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等3所跻身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B类建设高校行列;另有44所高校跻身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报告显示,在最新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9中国大学排名1200强中,西北大学、郑州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位列校友会2019中国省属大学排行榜前10强。
全国共有31所省属高校跻身全国100强,3所高校跻身全国前50强。
得关注的是,2017年由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4个院所合并组建的新齐鲁工业大学,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跃居全国第98位,跻身全国百强行列,创山东省属大学排名最高纪录,堪称2019年中国地方科教融合改革试点的标杆。
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大学排行榜之一,是与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及遴选标准、教育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吻合度最高的第三方大学评价领先品牌,至今已经连续17年发布中国大学排名。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工商管理专业代码120201K学院名称管理学院培养方案制定人签字年月日院长签字年月日学院教学委员会负责人签字年月日西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工商管理专业面向经济中最主要最广泛的工商领域,是管理学门类中实践性强、覆盖面最宽的一级学科。
工商管理专业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工商管理专业在企业竞争战略、组织变革与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生产管理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背景知识和工商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具备组织管理基本素养和操作能力,能解决现代组织各种管理问题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学生适合在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组织中从事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和研究工作。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科学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基本知识、企业各类职能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计算机和外语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接受企业管理方法与技能方面的训练,培养有经济素养、战略眼光、竞争意识和组织才能的管理者。
毕业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能力1.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具有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3. 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4.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五、基本学分学时总学分:163学分其中:通识通修64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39.3% 综合素养12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7.4%学科专业59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36.2% 综合实践28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17.2%六、学科专业课程(1)工商管理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以下课程,共18学分U12M11001 管理学 2 学分U12M11002 统计学 3 学分U12M11015 经济学 4 学分U12M11014 市场营销学 2 学分U12M11021 会计学 2 学分U12M11042 管理信息系统 2 学分U12M11024 运筹学 3 学分(2)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以下课程,共24学分U12M13025 战略管理(双语) 2 学分U12M11026 生产与运作管理 3 学分U12M13072 质量管理(双语) 2 学分U12M11084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 学分U12M11040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3 学分U12M11028 人力资源管理 2 学分U12M11003 经济法 3 学分U12M11022 财务成本管理 3 学分U12M11064 项目管理概论 2 学分U12M11087 组织行为学 2 学分七、课程模块设置与学分分布,共163学分1. 通识通修64学分(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16学分U13G1100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学分U13G110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学分U13G1101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学分U13G110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学分U13G11013 形势与政策 2 学分(2)职业规划与发展课程0.5学分U34G1100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0.5学分(3)心理成长与个人发展课程0.5学分U34G1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5学分(4)军事课程3学分U34G11002 军事理论 2 学分U34P41001 军事技能训练 1 学分(5)公共通修基础课程16.5学分U12G11001 工商管理新生研讨课 1 学分大学英语课程共计8学分安排在1-4学期,学生进校后进行英语水平分级测试,按照测试成绩进行分级教学。
兰州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4月8日一、专业简介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
它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道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工工程等,这些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土木工程的主干学科为结构工程学、岩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重要基础支撑学科有: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成立于2001年。
有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教学质量优秀,科研成果丰硕的教师队伍和科研群体。
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以及一批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专业注册师,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二、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建筑、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设施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宽厚专业知识和良好实践能力与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三、专业的基本要求(一)政治思想要求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思想和人文素养,能体现哲理、情趣、品味、人格方面的较高修养,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实干创新的精神,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
(二)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1.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在哲学及方法论、经济学、法律等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识,对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学等若干方面进行一定的修习;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普通化学,了解现代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工程测量、测试与试验的基本技能,了解建设项目的经济管理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内容,了解土木工程的主要法规;4. 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5. 具有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初步能力;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创新能力。
佳木斯大学“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根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的精神和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战略要求,深入推进我校的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开拓创新的高层次、高水平人才队伍,学校决定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1234工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重点支持投入及引入激励竞争机制,通过实施“1234工程”,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国内、省内具有领先水平且有较大影响的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不断提升我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为培养创新人才、为学校的可持续和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总体目标是:瞄准一流,强化培养,提高层次,占领高地,引领“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实施“1234工程”,培养100名左右的领军人才和后备领军人才。
(一)选拔培养国内知名的领军人才10名选拔10名左右教学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术造诣深,在国内外有较高声誉且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通过超常规的、全面的支持和培养,使其能够接近或达到长江学者后备人选或龙江学者的学术水平,能带领本学科进入国内一流水平行列。
(二)选拔培养省内知名的领军人才20名选拔20名左右科研成果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通过重点支持、全面培养和扶持,使其接近或达到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学术水平,能带领本学科进入国内先进水平行列。
(三)选拔培养校内教学科研骨干30名选拔30名左右科研成果达到校内先进水平,通过培养支持,使其接近或达到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的水平,能带领本学科进入省内先进水平行列。
(四)选拔培养后备领军人才40名选拔40名左右理论基础雄厚,创新意识强,能够承担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从事较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高学历的优秀青年后备骨干,通过培养扶持,成为后备领军人物。
三、遴选条件基础条件:遴选对象要求政治素质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诚信守法,为人师表;热爱高等教育事业,热爱佳大,献身佳大,治学严谨,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圆满完成教学科研任务,教学质量好,教学水平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认可;身心健康。
2024年第6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 -2022-0328);湖南工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GJG -202119);校级教研教改项目 基于OBE 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 6+7+8 职业能力培养与改革探索 ;校级教研教改项目 新发展理念下‘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㊂作者简介:洪敏(1989-),男,湖南衡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㊂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洪㊀敏㊀张柯贤㊀樊昱琼㊀伍赛君(湖南工学院商学院,湖南衡阳421002)摘㊀要:新文科建设更强调文科专业的融通性,着力于培养专业素质高㊁综合实力强㊁有创新视野的复合型人才㊂通过分析发现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一是结构性矛盾不断加深;二是课程体系过于陈旧;三是当前完全具备改革条件㊂接着本文分析了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应当包括基于OBE 理念确定培养目标与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等内容;最后,从完善复合型会计课程体系㊁打造高水平的跨学科复合型教学团队㊁促使教学方式从知识灌输转向实践创新提升,以及持续加强教学监控等方面,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优化路径㊂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6.044㊀㊀2019年4月,教育部㊁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 六卓越一拔尖 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㊁新医科㊁新农科与新文科建设㊂新文科建设更强调文科专业的融通性,着力于培养专业素质高㊁综合实力强㊁有创新视野的复合型人才㊂从专业人才培养角度来看,会计学领域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点,与新兴文科的创新融合和协同共享理念相契合㊂作为培养复合型㊁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地方高校应该积极利用新兴文科发展的机遇,对传统的会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优化和改革,以推动会计高等教育的独特发展,提升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填补社会对多才多艺㊁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㊂多数学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模式陈旧㊁目标定位模糊等现实问题㊂如:常静(2014)认为,现行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目标定位模糊㊁专业设置不灵活㊁双师型教师人数不足等问题㊂李颖畅等(2014)认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模式陈旧㊁课程体系松散㊁专业理念模糊等问题㊂地方本科院校应及时转变理念,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进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多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周杰等,2019)㊂因此,本文在分析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内容,最终提出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㊂1㊀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1㊀结构性矛盾正逐渐加深传统的财务会计人员面临供给过剩的问题㊂早在2016年10月,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发布的‘我国会计人才供求状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约为1834万人,但2015年底我国会计 持证人员 的人数就已达到2050万人,会计人才供过于求㊂特别是随着数字化发展,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能够替代人力完成简单重复工作,对传统财务会计人员的需要会进一步缩小㊂在此背景下,大量传统财务人员将面临转型或失业,能掌握和应用一定大数据技术的财会人才更是稀缺资源㊂因此,培养大数据+财经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成为最为紧迫的问题㊂1.2㊀课程体系过于陈旧多数学者都认为会计学课程的设置应该更宽泛,不是仅仅局限于会计专业知识㊂如:刘永泽(2010)指出要树立 塑造国际化㊁高素质㊁应用性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的总体目标,认为会计课程的设置应该不只局限于会计学科知识,应该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与财务㊁金融等相近的学科进行知识整合㊂教学方式也需要从 教师 单一中心转向 教师 学生 双中心(Trigwell 等,2004)㊂也有部分学者强调了人工智能㊁新文科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㊂如:徐勤等(2019)从人工智能对传统会计行业的冲击入手,提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要试行定制化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会计教学体系㊂根据唐衍军等(2020)的观点,会计教育应该以跨界融合的理念为导向,旨在培养具备家国情怀㊁创新能力㊁大数据分析能力㊁国际化视野和整体性思维的新型文科人才㊂蔡显军等(2022)提出智能会计人才的培养要坚持会计根本㊁强化智能会计实践训㊃131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6期练㊁环抱行业与产业以及推进标准与规范建设㊂1.3㊀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足培养会计学学生综合能力至关重要㊂这是由于:第一,会计专业人士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任务,包括编制财务报表㊁税务管理㊁成本控制㊁财务分析㊁风险管理等㊂他们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技能,以胜任这些任务㊂第二,现代会计已经深受技术的影响,学生需要掌握会计软件和数字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㊂第三,会计领域不断发展和变化,学生需要具备持续学习的习惯,以跟随行业趋势和法规的变化㊂综合能力培养可以通过综合性的课程设计㊁实践项目㊁案例分析㊁模拟演练等多种教育方法来实现㊂此外,行业实习和专业认证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实际经验和提升综合能力㊂最终,具备综合能力的会计专业人士更容易适应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并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㊂2㊀基于OBE 理念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内容分析2.1㊀基于OBE理念确定培养目标图1㊀OBE教育理念图2㊀基于OBE 理念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在省内外本科院校先进经验的启示下,以OBE 教育理念(如图1所示)为基础,从课程设置㊁师资建设与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构建当今地方本科院校OBE 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建议㊂OBE(Outcomes -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㊂我们需要结合新文科㊁国家社会教育需要㊁行业产业发展需要㊁学校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与学生发展及家长期望等,提出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㊂在OBE 的整个框架中,涉及定义目标㊁实现目标㊁评价目标与使用改进四个过程,其中:定义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实现目标涉及如何培养人;评价目标涉及评价培养效果;使用改进涉及持续改进㊂2.2㊀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培养目标,我们确定了实现目标的一个载体 课程体系 以及三个依托 师资队伍 教学方式 与 教材体系 ,最后我们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即评价体系,并将评价反馈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㊂3㊀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优化路径3.1㊀完善复合型会计课程体系图3㊀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图一是进行课程体系的数智化升级改造㊂为培养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会计人才,在已有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财经大数据分析㊁人工智能等技术类课程㊂将通识模块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模块㊁财务大数据分析能力模块和财务分析应用能力模块(如图3所示)㊂其中,基础模块由 中级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与 财务管理 等课程构成,主要讲解会计学的专业知识;财务大数据分析能力模块由 Python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财经数据挖掘 Python 网络爬虫与文本分析 等三门课程,分别讲解财经大数据的获取㊁处理与分析应用;财务分析应用能力由 大数据原理与财务应用 人工智能 与 机器学习 等课程构成,分别讲解将大数据的原理与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在财务中的应用㊂二是打造基于校企共建的会计课程体系㊂依托现代产业学院,与中德安普㊁网中网等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㊂我们以培养拥有创新能力㊁数字智能技能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推动企业全面参与课程设计和开发㊂三是构建全真模拟的综合实训平台㊂通过校企合作开发 云上实训 等全真模拟的综合实训平台,运用于专业实践教学;依托 校友邦 实施互联网+实习模式,㊃231㊃2024年第6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搭建 互联网+ 实践教学管理平台;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财务大数据应用能力竞赛等学科竞赛,以赛促教㊁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㊂3.2㊀打造高水平的跨学科复合型教学团队一是从内培和外引两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㊂内培方面,秉持 大人才理念 ,强化人才制度和政策革新,激发师资队伍的创新活力,以满足会计专业在数字智能化升级方面对师资队伍的需求㊂外引方面,建立一种新型机制,促使教师和行业专业人才之间实现双向交流,以实现全方位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师资队伍建设㊂二是依托虚拟教研室让教研工作更加动态㊁开放㊂这是因为虚拟教研室可以填补原本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不足之处,有效解决了高校跨学科师资配置和科研团队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㊂三是建设校内导师和实务界导师组成的 双导师 队伍㊂当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缺乏实际会计工作经验,这使得实践教学的实用性无法得到保证㊂高校为提升教师技能创造了条件,支持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鼓励他们通过国际培训和交流等方式与会计领域的最新发展保持联系㊂校内的专业课导师在获聘后将经过至少一年的实际实践锻炼,并需要通过考核或鉴定来确认其资格㊂校外导师通常是来自实际会计领域,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实践,因此他们拥有丰富的实际会计操作经验,对会计案例㊁教学素材等内容的讲解会更加深入,也会更加有针对性㊂3.3㊀促使教学方式从知识灌输转向实践创新提升一是推进教学方式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㊂知识灌输式教学难以满足信息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需,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够促进 知行创 的融合㊂利用 雨课堂 等智慧教学工具实施精准教学,提高教学效果㊂积极响应教育部 双万 计划,打造线上 金课 和线上线下混合式 金课 ㊂实现人才培养重心 从传统财务到业财融合,从数字核算到数智治理,从单兵作战到跨界协同的转型㊂二是设立教学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边思考边学习基础会计知识㊂通过启发式㊁探究式㊁讨论式等问题导向型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㊂三是通过构建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㊂在进行应用型本科高校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学习情境,并将相关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以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㊂四是强调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实践技能㊂基础会计课程不仅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㊂因此,教师在讲授基础会计课时,必须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㊂3.4㊀以提高教学满意度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持续加强教学监控以提高教学满意度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模型,做好过程监控及相关数据收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㊂通过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建立由教评中心㊁教学督导团㊁教研室组成的三级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建立课堂教学评价闭环管理体系,保证质量监控落实到位和教学信息及时反馈,有效提升教学质量㊂参考文献[1]常静,李晓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下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与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05): 43-47.[2]李颖畅,李作伟,吕艳芳,等.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30):19-20. [3]周杰,林伟川.地方院校新文科专业建设的掣肘及路径[J].教育评论,2019,(08):60-65.[4]Trigwell K,Prosser M.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pproa-ches to Teaching Inventory[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4,16(4):409-424.[5]徐勤,雷星晖,施骞,等.人工智能背景下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探究[J].教育评论,2019,(06):78-82+103. [6]唐衍军,蒋翠珍.跨界融合:新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新进路[J].当代教育科学,2020,(02):71-74.[7]蔡显军,陈清蓉,温素彬,等.新文科背景下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J].会计之友,2022,(03):135-140.㊃331㊃。
西北大学(专业名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2020-2022)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与存在问题分析简要说明专业建设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专业方向、师资、学生、课程、教材、实践环节、实验室、学术成果等;在国内外同类专业中所处的地位;拟解决专业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1500-2000字)(二)存在问题分析(800-1000字)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根据社会需要,以一流专业标准为参照,明确在一定时期专业的目标定位,建设成为专业定位准确、特色优势突出、专业综合改革有突破、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质量保障体系健全、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评价优良具有地方特色和社会效益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
(一)指导思想(300-500字)(二)建设目标(500-800字)二、建设内容与建设任务(3000-5000字)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方面: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3.师资队伍建设4.课堂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5.教材建设6.教学平台建设7.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8.学风建设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四、预期成果与考核指标(300-800字)须在以下各类核心教学指标中明确预期成果与考核指标:师资队伍建设(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等)课程建设(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课程;专业核心课、平台课MOOC建设)教材建设(国家级、省级高水平教材;国内外高层次出版社出版教材;马工程教材等)教改项目(教育部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教学与实践研究项目;省级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平台建设(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国家级、省级“互联网+”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项目等)五、进度安排与分阶段考核目标进度安排与分阶段考核目标应包含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具体任务和措施,预期成效及相应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西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历史学专业(历史教育) 6101一、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承担中学历史教学和研究的教师、研究人员,并为有关的科研、编辑出版、图书情报、行政、外事、媒体以及文化建设等社会各领域,培养所需的高水平历史文化专业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2、通过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扎实的理论与方法训练,要求学生逐步具备收集整理历史文献、编撰各级各类史志、探讨各种历史问题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
3、熟练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历史学科的最新前沿动态,具备相关的其它人文、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
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历史教学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等技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6、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军事训练要求,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具有基本体育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
二、学制与学分要求1、学制标准学制为四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2、学分要求学生至少应修满166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必修124学分;选修42学分;课堂教学130学分,实践教学36学分。
学校平台课:学生应修满79学分,其中:必修53学分,选修26学分;课堂教学57学分,实践活动22学分。
学院平台课:学生应修满30学分,其中:必修30学分,选修0学分;课堂教学30学分。
专业平台课程:学生应修满57学分,其中:必修27学分,选修16学分;课堂教学43学分,实践教学14学分。
三、主干学科历史学四、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国文化史考古学论文写作五、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六、教学活动时间安排每学年设置2个学期,共40周,其中教学时间36周(每学期18周),考试时间4周(每学期2周),并适当安排入学教育、军事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毕业教育、就业指导等时间。
2022年5月第20期May 2022No.20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课程思政理念下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教学设计王会娟,雷 蕾(西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摘 要] 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已经成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医学、农学等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生物化学课程中公认的难教难学的一节课——“氧化磷酸化作用”为例,介绍如何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如何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新的设计,使教学难点化解在巧妙设计的思想政治案例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以期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氧化磷酸化作用[基金项目] 2019年度西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建设项目“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生物化学(下)”(XM05191235)[作者简介] 王会娟(1982—),女,河南南阳人,博士,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肿瘤分子致病机制研究;雷 蕾(1986—),女,陕西西安人,博士,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疾病分子致病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0-0132-05 [收稿日期] 2021-07-28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它以专业课程作为载体,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恰当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2]。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的科学。
西工大培养方案西安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西工大制定了全面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特点西工大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科人才。
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培养方案内容1. 专业课程培养西工大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设有一系列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课程则根据不同专业设置,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2. 实践教学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西工大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
学生在校期间将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能力培养西工大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科研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还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4. 软技能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西工大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软技能。
学校开设了一系列课程,包括口才训练、领导力培养、团队合作等,帮助学生提升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软技能。
5. 学生发展计划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西工大制定了学生发展计划。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包括学术研究、社会实践、文化艺术等。
学校将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三、培养方案实施为了确保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西工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学校建立了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其次,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此外,学校还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支持。
四、培养方案成果经过多年的实践,西工大的培养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果。
250 Univ.Chem. 2023, 38 (7), 250–257收稿:2022-09-01;录用:2022-11-01;网络发表:2022-12-19*通讯作者,Email:**********************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项项目(22142014);陕西省提升公众科学素质计划项目(2021PSLK27);西北大学2021年度本科人才培养建设项目(XM05211697)•科普• doi: 10.3866/PKU.DXHX202209002 “三段式”科普思政——化学科普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林青青1,宋柳宏1,赵家源1,赵军龙2,*1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北大学),西安 7101272西北大学医学院,西安 710069摘要: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双减”等政策的大力推行下,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逐渐被大众所重视。
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对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
在此情形下,将科普工作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方式。
我们在化学科普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三段式”科普思政建设方案,本文将以科普课程“星火燎原”为例,由浅入深,用“三段式”科普,对课程思政融入青少年科普课程的过程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科普教育;化学科普;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64;O6The “Three-Stage Style” of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opularization of ChemistryQingqing Lin 1, Liuhong Song 1, Jiayuan Zhao 1, Junlong Zhao 2,* 1 National Chemist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China.2 School of Medicine,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 China.Abstract: With the Outline of the Action Plan for the Scientific Quality of the Whole People (2021–2035) and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the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s gradually received attention of the public. At the same time,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also have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raining of young people. In this case, the combination of popular science work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a good way of education. I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em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we try to summarize the “three-stage styl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popular science exhibition course “a spark starts a prairie fire” as an example, and use the popular science “three-stage style” from the simple to the deep.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opular science curriculum for teenagers.Key Words: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of chemistry;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No. 7 doi: 10.3866/PKU.DXHX202209002 251国务院于2021年6月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后文简称《纲要》),其中,青少年被列为科学素养提升的头号目标[1]。
第 2 期2021 年 2 月 10 日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中图分类号:G642122文章编号:1672-5913(2021)02-0122-04基金项目:西安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目标导向的敏捷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xjy1946);陕西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19BZ023);陕西省教学研究项目“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流建设项目”(112-201061701);西安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OBE 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与实践”(xjy1945)。
作者简介:李薇,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计算、机器学习,**************.cn;王磊(通信作者),男,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计算、机器学习,*****************。
0 引 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创新人才对促进我国改革发展尤为重要。
美国于2018年和2019年引发的中兴事件和华为事件表明,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还存在许多短板和“痛点”。
要解决这些技术短板,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需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本科生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本科教育是提高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基础。
为了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推动四新建设,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专业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启动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旨在引领带动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构建李 薇1,黑新宏1,王 磊1,2,于 蕾1(1.西安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710048;2. 陕西理工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陕西 汉中723001)摘 要:分析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从思维方式培养课程体系设计、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设计和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等方面阐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收稿时间]2021-08-05[基金项目]西北大学教改项目“实操能力培养目标下的文物修复课程建设”(X363061902046)。
[作者简介]先怡衡(1983—),男,陕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物保护学。
[摘要]随着文物修复行业逐步受到重视,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人才成为文物修复专业的主要工作。
文章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基于“知行合一”理念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着重阐述了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增加实操课程数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三大策略,旨在培养动手能力强、有学术理念和国际视野的文物修复人才,使课程完成从文物修复技术教学到文物修复学教学的转变。
[关键词]文物修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03-0116-03文物修复技术是文、理、工交叉渗透,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进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及科学价值的遗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
文物本身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因此文物修复人员既要掌握数理化史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文物考古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文物保护材料应用、文物材质分析和文物保护修复等技能,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文物修复人员只有对艺术品原始意思进行再认识,才能在修复中真正把握艺术品的价值所在[2],充分还原文物的历史价值。
一、文物修复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文物的价值主要包含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等。
据统计,我国目前登记文物数量约为1亿件(套),而专业性文物修复人才仅有2000余人。
如此大的专业性文物修复人才缺口需要教育部门与行业部门共同发力,才能渐渐加以弥补。
在加大加快文物修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许多结构性问题,如专业培养模式的建设、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此外还存在一个重大难题——优秀的师资队伍如何组合建构。
西北大学于198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探索,至今已有30余年,为文物保护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性一线人才,近年又针对国家文物修复人才紧缺现状,开展文物修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年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地方合作项目地方创新子项目
申请书
申请年度2019年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申报日期: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制
填表说明
1.填报前请认真阅读《2019年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地方合作项目评项目方式实施办法》。
2.申请表中如有不适用的栏目,请在该栏目处填写“不适用”或
“无”;如相关栏目的空间不够,可另附页。
3.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①培养目标:即通过国际合作,为哪些行业、领域或部门培养何
种特定人才,达到何种实施目标。
②政策依据:请阐述依托的省级及以上政策文件。
③项目必要性:请着重阐述项目与国家战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双一流建设等方面的结合度。
④项目可行性:请详细阐述中外合作方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开展
的合作及执行情况,并简要介绍已签署的具体合作协议内容。
⑤项目管理:请阐述项目在人员选拔机制、留学人员在外管理、
学业跟踪指导、确保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及回国后如何发挥作用等方
面的设计与安排。
⑥前期成果:请列出近三年项目取得的成果,可以是双方各自的
成果,也可以是共同取得的成果。
包含公开发表的文章、出版物,各
级别科研项目,专利技术等。
文章及出版物请列出准确的名称、刊物/
出版社、发表/出版时间、作者/编著者等;科研项目请列出准确的名
称、级别、资金来源、参与人员、进度等;专利请列出准确的名称、
专利号、人员信息等。
一、基本情况
二、项目简介
三、与外方合作情况。
西北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简称“西大”,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长安联盟创始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由清朝光绪帝御笔朱批设立。
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
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
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国立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
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
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
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太白、桃园、长安三个校区,总占地2360余亩,设有24个院系、89个本科专业;拥有24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教职工3千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万余人,研究生1万余人,留学生1千余人。
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基地,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9个省部级理工类科研基地和17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西北大学2019年度“本科人才培养建设项目”
申报指南
西北大学
二○一九年九月
高水平教材建设项目
一、由我校教师主编,长期用于本科教学,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修订完善,使用面广、效果好、影响大的基础课程教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实验实践类教材,并拟进行国家级规划教材申报的出版教材。
二、拟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高水平出版社出版的本科教材或者拟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
完全学分制改革专项
项目研究应面向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密切结合,尤其是要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双一流”建设,关注完全学分制下创新人才培养等热点问题。
西北大学高水平教材建设项目(完全学分制改革专项)申报书
项目类别完全学分制改革专项□高水平教材建设□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申报单位(盖章)
联系电话
西北大学教务处印制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
立足于教学改革需求,深入推进研究性教学,带动专业教学领域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变革,支持教师开展MOOC和SPOC 等新型课程建设,将“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理念及方法引入传统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该项目将依托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平台”(爱课程)进行建设,项目包括“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专属网络公开课”(SPOC)两个类别。
一、申报条件
1.项目主持人必须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教学效果好。
其中,MOOC课程主持人应为学校受聘教师,原则上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SPOC课程主持人原则上为讲师,必须有所申报专业领域两名正高级专家推荐方可申报。
建设期内每人只能申报主持一个项目,项目组成员不少于3人。
2.申报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内容符合慕课的特点和要求,注意将授课内容知识点化,并充分重视微视频、多媒体、在线互动等多种教学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利用。
3.MOOC课程优先从我校各级精品课程、全校通识课程中,选择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主讲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较为熟练的课程进行试点建设。
二、建设要求
1.西北大学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建设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教高〔2015〕3号)要求,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课程项目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要素制作成模块、专题化的数字教学资源(以视频形式为主),并发布在网络平台。
教师以基本知识点为单元拍摄、制作课程教学视频,视频以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为主要形式。
3.课程项目由学校统筹规划,院系负责具体建设。
各院系遴选1-2门课程,充分论证其开展MOOC课程试点的可行性,成立课程建设团队,根据申报要求向学校提出正式申请,学校通过遴选确定试点课程。
4.学校组织课程评审确定立项课程,完善课程教学方案并签订《西北大学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建设责任书》后,再实施数字化资源建设。
学校将对建设成熟的MOOC课程通过国内外公认的MOOC平台进行推广认证,鼓励以MOOC课程为基础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三、建设保障
1.经学校审核同意建设的课程,在已有基础上提交详细建设方案,按照步骤进行建设、制作。
建设成熟的课程将纳入学校选课系统,供学生选择。
课程所在院系应给课程建设团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全方位支持。
2.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建设项目的工作量,参照学校公选课管理考核办法,在此基础上给予2-3倍的认定。
项目建设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年,最多不超过2年。
西北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
申报表
课程名称
所属院(部)
课程类型 MOOC □ SPOC □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课程负责人
联系电话
E—m a i l
申报日期
西北大学教务处制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称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栏目未覆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础课程、专业模块课。
2.主讲教师情况
[1] 课程类别:公共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模块课。
[2]“主讲教师情况表”可根据主讲教师人数自行复制、添加。
3.教学队伍、课程简介、经费预算
4.慕课建设规划
5.课程知识点
6.慕课视频
7.课程讲授、学习方式
8.慕课学习资源
9.推荐、评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