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9.03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教案)

导入: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搜集的关于中秋节的有关知识。

一、自主学习

1:中秋节是我国极富传统色彩的节日,请说说中秋节都有哪些传统习俗?

2:除中国外,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过中秋节?各有哪些习俗?

3:自古以来,我国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你都知道哪些?能不能写下其中的一个?

4:月亮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历史上也流传下许多写月的名诗(词),请搜集在下面。

学生介绍

1、舞火龙玩花灯吃月饼赏月

2、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也是韩国、日本等国的传统节日。

韩国人又称中秋节为“秋夕”或“感恩节”。中秋节在中国不是法定节日,韩国则放假五天,是一年中放假最长的节日。

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

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

泰国人民把中秋节唤做“祈月节”。缅甸人在8月的“月圆日”要大张灯火,以庆祝“光明节”的光临。朝鲜称中秋为“秋夕”,时在农历8月15日。金风荡暑,五谷丰登,月圆又明,喜气洋洋。

此外,中秋节在印度称“明月节”;尼泊尔叫“德赛节”;印尼称“大月节”;老挝呼“月福节”等等。虽说名目各异,但祭月、祈月、赏月、团聚等风情基本一致。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二、合作探究

了解了中秋的习俗,我们再来一起研究一下中秋节的起源是怎样的?

点拨:“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二:结合搜集到的传说和诗句,分析中秋节有哪些文化内涵?

(1)有强烈的民俗性。节日是人民情感的寄托,主要民俗事象(如吃月饼)具有不怕重复、发自内心、公众行为的特点。月饼形如圆月,是汉族与维吾尔、藏族、满族、蒙古族等制饼方法的融合,古代制饼业尊汉宣帝为饼师神,正是这一融合过程的写照。北京地区明清两代摆放拟人化的泥塑兔爷儿,既是祭拜的神,又是时间性很强的儿童玩偶,反映了轻松欢乐的庆祝丰收的气氛。彝族舞蹈“阿细跳月”和蒙古族歌曲“敖包相会”是带有狂欢和男女相会的典型歌舞。

(2)有浪漫的抒情性。中国人看月亮绝不是一个寒冷的星球,而是一个有男(吴刚)、有女(嫦娥)、有植物(桂树)、有动物(玉兔)、有宫殿(广寒宫)、有故事的神话世界。月亮是仙境,是与每一个人幸福相关的碧空明镜。月亮是人的朋友,可与人心灵沟通,“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对月亮人性化的描写,反映了中国人民是一个多么富有想象力和浪漫情怀的伟大民族。

(3)紧迫的时间感。俗话说“年过中秋月过半,星期就怕礼拜三”。意思是一过中秋就快到“年终算总账”的日子了,要抓紧时间完成今年该办的事。在古代北京,中秋还是一个结账的日子,是时间段落的标志,又叫“节关”,届时要清理债务。抖空竹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北京空竹有单轮的,有双轮的。二轮相照,抖动起来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含意,激励人们珍视大好时光。

(4)体现温馨的骨肉情。花好月圆之夜,骨肉团圆之时。团聚、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因为家族生活的关系,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形成了和平、和谐、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家族团聚成为人们生活中体现幸福的大事,中秋节的存在就为民众的定期聚会提供了良好的时机。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加强民族凝聚的促进剂,人们不约而同地对民俗事象的认同并实践,是一个伟大而又神秘的力量。

小组讨论:如今国人过中秋节似乎成了一个吃喝的节日,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学生讨论发言:盼望一顿美餐,青年:传统节日“洋着过”,老年:走过场让人伤感

三、精讲点拨

举例子:(一)10岁的亮亮很高兴,中秋节他就读的小学只有半天课。亮亮放学后很快便写完了作业,其后由爷爷领着他到浴池洗了个澡,然后就和堂弟在家里玩耍了。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