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20
以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彰显文化魅力——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中央党校第30期中青一班调研小组在当今时代,文化的经济属性与经济的文化属性融合共生日益成为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文化与旅游互通融合而衍生的文化旅游产业,已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
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为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创造了新的价值增长空间。
据此我们赴山西省忻州市就文化旅游产业进行了集中调研,就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一、忻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忻州地处山西省北中部,西踞黄河,北望长城,东临太行,南接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现辖1区1市12县,总人口306.75万人,其中有11个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悠久的历史长河,勤劳智慧的忻州人民,特色鲜明的民俗民风,激烈漫长的民族融合,铸造了忻州特色的十大文化:一是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二是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三是风格迥异的黄河文化,四是雄浑悲壮的边塞文化,五是群星灿烂的名人文化,六是独具特色的戏曲文化,七是异彩纷呈的民歌文化,八是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九是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十是多姿多彩的民间工艺文化。
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使忻州拥有华北乃至全国一流的旅游资源,是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集中区之一。
全市有五台山、管涔山,赵杲观、禹王洞四座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历史上著名的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
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芽山)、1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代县)。
忻州的旅游资源可分为五大区,分别是:五台山佛教古建文化旅游区、雁门关边塞古战文化旅游区、芦芽山自然生态旅游区、市郊温泉度假旅游区、黄河风情旅游区。
其中,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8处世界遗产。
忻州市历史悠久、文化资源特别是文物资源积淀深厚,传统艺术源远流长。
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5项。
忻州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忻州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以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彰显文化魅力——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中央党校第30 期中青一班调研小组在当今时代,文化的经济属性与经济的文化属性融合共生日益成为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文化与旅游互通融合而衍生的文化旅游产业,已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
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为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创造了新的价值增长空间。
据此我们赴山西省忻州市就文化旅游产业进行了集中调研,就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一、忻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忻州地处山西省北中部,西踞黄河,北望长城,东临太行,南接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现辖 1 区 1 市 12 县,总人口 306.75 万人,其中有 11 个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悠久的历史长河,勤劳智慧的忻州人民,特色鲜明的民俗民风,激烈漫长的民族融合,铸造了忻州特色的十大文化:一是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二是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三是风格迥异的黄河文化,四是雄浑悲壮的边塞文化,五是群星灿烂的名人文化,六是独具特色的戏曲文化,七是异彩纷呈的民歌文化,八是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九是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十是多姿多彩的民间工艺文化。
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使忻州拥有华北乃至全国一流的旅游资源,是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集中区之一。
全市有五台山、管涔山,赵杲观、禹王洞四座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历史上著名的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
1 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芽山)、1 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代县)。
忻州的旅游资源可分为五大区,分别是:五台山佛教古建文化旅游区、雁门关边塞古战文化旅游区、芦芽山自然生态旅游区、市郊温泉度假旅游区、黄河风情旅游区。
其中,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 38 处世界遗产。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调查报告一、引言山西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大片森林、湿地、草原和野生动物。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山西省政府设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
本报告旨在调查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评估其保护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实地考察、数据收集、访谈等方法。
调查范围覆盖了山西省的多个自然保护区,包括森林、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三、调查结果1、自然保护区分布情况山西省的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农村地区,其中大部分是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对于保护山西省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自然保护区管理情况大部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比较完善,有专门的保护部门和工作人员。
然而,一些小型保护区由于资金和管理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
3、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大部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较好,特别是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
但是,一些保护区在防止人类活动和外来物种入侵方面存在不足。
四、建议措施1、加强对小型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2、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公众意识,加强宣传和教育,鼓励公众参与自然保护工作。
3、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内部和周边地区的人类活动监管,防止非法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
4、加强与国内外保护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保护技术和理念,提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
五、结论山西省的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仍需加强管理和监管,提高保护效果。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为山西省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在山西省,大学生考研的热度也逐渐高涨。
那么,山西省的大学生考研动机是什么?他们选择考研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本研究以山西省内多所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第1篇一、活动背景五寨,位于我国山西省忻州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为了深入了解五寨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们深入了解社会,增长见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9月15日至9月20日活动地点: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三、活动内容1. 实地考察(1)五寨古城:参观五寨古城墙、城楼、古街道等,了解古城的历史变迁和历史文化。
(2)五寨县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内的文物展览,了解五寨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3)五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4)五寨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体验科技农业的魅力。
2. 访谈交流(1)与五寨县政府部门领导、企业负责人、村民等进行座谈,了解五寨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2)与五寨县历史文化专家、民俗传承人等进行交流,深入了解五寨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3. 社会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们参与五寨县扶贫攻坚工作,为贫困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四、活动成果1. 深入了解五寨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为五寨县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五、活动总结1. 活动组织方面本次活动在组织过程中,各部门协调配合,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活动宣传力度不够、部分环节安排不够合理等,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以改进。
2. 活动效果方面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对五寨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也为五寨县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3. 活动启示(1)加强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山西忻州旅游景点介绍
山西忻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下面就介绍几个最受欢迎的景点:
1、忻府:忻府是山西最大的古城,拥有700多年的历史,是
中国古代城市的代表之一。
忻府拥有众多的古迹遗址,其中最著名的是九曲河、忻府城楼、忻府宫殿、玉泉院等,还有许多古老的民间建筑,值得游客慢慢探索。
2、玉泉寺:玉泉寺是忻府最著名的古寺庙,建于明朝,历经500多年的变迁,仍然保存完好。
玉泉寺的主体建筑群由山门、佛殿、藏经楼、僧舍等组成,飞檐翘角,宏伟壮观。
3、山西大同灵山:灵山位于忻州西北部,是一座大型的佛教
圣地,历史悠久,拥有众多的佛教文化遗迹,如灵山寺、灵山禅院、灵山洞等。
4、太行山:太行山位于忻州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山脉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景色宜人。
太行山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太行仙境、太行神湖、太行梦幻湖等,游客可以在此欣赏美丽的风景。
忻州旅游管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我深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清楚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利用暑假期间,前往忻州市进行旅游管理实习。
通过此次实习,我对旅游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实习内容1. 忻州市旅游资源调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忻州市旅游资源的调查工作。
通过实地考察,我了解了忻州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五台山、古城、温泉等。
这些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
在调查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情况,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2. 旅游政策法规学习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我国旅游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包括《旅游法》、《旅行社条例》等。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旅游管理的重要性,也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旅游业务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有机会参与旅游业务的操作,包括行程安排、导游服务、景区管理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旅游业务的基本流程,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
4. 旅游市场调研为了了解忻州市旅游市场的情况,我参与了旅游市场的调研工作。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我了解了游客的需求、满意度以及旅游市场的现状。
这些调研成果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
通过参与旅游业务的操作,我对旅游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业务流程,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各项工作,学会了沟通协调,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拓宽了视野。
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忻州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激发了今后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热情。
4. 积累了实践经验。
通过实地调查、操作和调研,我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四、实习总结通过此次实习,我对旅游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忻州调研报告忻州调研报告忻州位于山西省北部,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地区。
本次调研目的是对忻州的经济发展状况、旅游资源和社会问题进行了解,并提出相关建议。
下面是对忻州调研的详细报告。
忻州的经济发展状况较为乐观。
忻州地处山西省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广泛的农产品资源。
忻州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工业和旅游业。
其中农业产值占据主导地位,农产品包括小麦、玉米、黄豆等,忻州的农业发展较为稳定。
在工业方面,忻州拥有一些重点企业,包括煤矿和化工厂等。
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传统的重污染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
忻州需要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绿色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忻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其中最著名的是五台山,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忻州还有其他的旅游景点,包括兴县龙泉寺、原平岱海等。
然而,忻州的旅游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旅游设施不完善、旅游宣传不充分等。
忻州需要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加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
此外,忻州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需要解决。
城市规划不够科学,城市垃圾处理问题严重;农村人口流失问题严重,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等。
忻州需要加强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环境;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收入;增加教育投入,完善教育设施等。
总结来说,忻州具有较为乐观的经济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忻州需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强对旅游业的支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解决城市规划不科学、农村人口流失和教育资源不均衡等社会问题。
希望忻州政府能够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忻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晋中风景类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晋中位于中国山西省中部,是山西省的地级市,面积约为2.43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晋中的风景资源,以便为促进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依据和建议。
2.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包括:- 了解晋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 探索晋中旅游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分析晋中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网络调研:通过互联网收集和整理晋中的风景资源和旅游信息- 实地考察:前往晋中的主要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当地居民交流和访谈- 数据分析:对调研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4. 调研结果4.1 自然景观晋中拥有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其中最著名的包括:- 武灵山:位于晋中市左权县,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其壮丽的山峦和秀丽的自然景致吸引了许多游客。
- 游钓湖:位于晋中市榆次区,是一个人工湖泊,四周被山峦环抱,湖水清澈,风景优美,是享受休闲垂钓和观赏美景的理想去处。
- 晋中大峡谷:位于晋中市榆次区,是一个壮观的峡谷景区,有陡峭的峭壁、清澈的溪流和丰富的生态系统,受到登山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的喜爱。
4.2 人文景观除了自然景观外,晋中还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皇城相府:位于晋中市榆次区,是晋商王氏家族的祠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雕刻艺术而闻名。
- 乔家大院:位于晋中市祁县,是中国最大的四合院之一,曾是晋商乔氏家族的宅邸,其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园林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 忻州木塔:位于晋中市忻州市,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木塔,建于北魏末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佛教信仰者的重要朝拜地。
5. 旅游潜力分析经过调研,可以看出晋中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并且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潜力。
晋中市政府已经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计划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然而,晋中旅游业还面临一些挑战。
忻州古城调研报告忻州古城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古城。
通过对忻州古城的调研,我们得到了以下的报告。
首先,忻州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历史记载,这座古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忻州古城曾是多个古代王朝的都城,如夏、商、周等。
因此,这里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深深吸引着历史爱好者和学者。
另外,忻州古城也是一座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城市。
古城内的建筑大多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它们以木结构为主,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这些建筑包括城墙、宫殿、庙宇、街道等,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可以穿越时空的体验。
此外,忻州古城还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里都会举办盛大的龙舟比赛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同时,古城内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表演,如豫剧、山西梆子等,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到山西的传统文化。
在经济发展方面,忻州古城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城内有许多古建筑被改造成了各种商业场所,如特色小吃摊位、工艺品店等。
这些商铺不仅吸引了当地居民,还吸引了大批的游客,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然而,忻州古城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一些古建筑正在逐渐老化和腐朽,需要得到及时的维修和修复。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不够成熟,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导致古城内部的交通、安全等问题频发。
最后,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古城周围的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加强修缮和维护工作,保护好这些历史遗产。
其次,加强旅游管理,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最后,加强环境治理,倡导绿色出行和生态旅游,保护好古城周边的自然环境。
总的来说,忻州古城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古城,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古城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忻州古城将能够更好地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忻州市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是旅游资源大区。
但旅游资源分布较散、开发层次低,还远不是旅游开发大区。
忻州作为一个成长中的旅游大市,旅游产品还不是很成熟,一部分景区软硬件基础设施还不太配套,旅游经济相对滞后。
我们要充分认识忻州旅游业面临的困难和发展的机遇,从而加快全市旅游业发展步伐,把忻州市建成旅游开发大区。
一、忻州旅游业现状(一)旅游资源丰富,优势独特。
全市旅游资源优势独特,非常丰富,而且品位较高。
不仅有以名山大川为主的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而且有遍布全市的古老独特的人文资源,是山西省六大旅游资源集中区之一。
全市旅游资源可分为五大区:一是以佛教寺庙群、革命纪念地为主的五台山旅游区;二是以温泉疗养为主的全市郊温泉度假旅游区;三是以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为主的宁武管涔山旅游区;四是以雁门关边塞军事文化为主的代县雁门文化旅游区;五是以偏关、河曲黄河民俗风情文化为主的黄河文化旅游区。
(二)“山水关城”特色旅游带动忻州旅游业快速发展。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山水关城特色旅游,壮大三产,建设文化旅游开发城市”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重点,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急事要事来抓。
坚持开放引进,大项带动,推进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整体促销,设施配套。
把做强做大旅游业作为发展服务业的龙头和突破口,创新理念打造著名旅游目的地,并利用丰富的地下矿藏资源和地上绿色自然人文资源,用开放引进的方式,实现境内资源与境外资本的最佳对接。
同时,积极开发客源市场,全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创优旅游发展环境,全市旅游市场日趋成熟,旅游人数日益增长。
1、海外旅游接待量突破10万人次,旅游创汇较快增长。
2008年全市旅游外汇收入达到3504万美元,比2000年的470万美元增长了6.5倍,年均增长28.55%。
九年间,全省旅游外汇收入由4991万美元增加到30065万美元,增长了5倍,年均增长25.17%。
忻州古城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忻州古城位于山西省中北部,是山西省的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之一。
为了了解忻州古城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二、调研内容1. 城市规划忻州古城的城市规划布局十分有特色。
古城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街巷错综有致。
古城内部设有多条主要街道和许多小巷,整个城区被完整地保留着。
古城景区内设有多个观景点,能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忻州历史文化。
2. 文化传承忻州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著称。
在古城内,我们看到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如庙宇、宅院等。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城内我们还了解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如传统工艺、民俗表演等。
3. 旅游资源忻州古城凭借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景资源相结合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忻州古城内的建筑、街巷、文化活动等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古城附近还有一些自然风景区,如武周山、高若溪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忻州古城还举办了一些旅游节庆活动,如丰收节、民俗文化节等,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4. 发展潜力忻州古城是山西省的一个重要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
通过提升古城的保护水平,加强文化传承和推广,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可以利用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一些文化教育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度。
此外,古城附近的自然风景区也可以进行开发,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选择。
三、调研发现通过对忻州古城的调研,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 古城的保护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古建筑存在损毁现象;2. 古城周边的交通设施尚不完善,不便于游客的出行;3. 古城内部的旅游服务设施有待提升,如餐饮、住宿等。
四、建议与展望为了更好地发展忻州古城,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加大古城的保护力度,修复损毁的古建筑;2. 改善周边的交通设施,方便游客的出行;3. 提升古城内部的旅游服务设施,加强餐饮、住宿等服务。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改进措施,忻州古城将会更加美丽,吸引更多的游客。
忻州108国道调研报告忻州108国道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境内,全长约136公里,起点为忻州市市区,终点为静乐县,途经五台山、岢岚县等地,是连接山西省临汾市和蒙西地区的重要干线公路之一。
经过对忻州108国道的调研,以下为报告总结:一、道路基本情况忻州108国道以双车道形式修建,道路宽度适中,路面平整,交通流畅。
沿线设有多个服务区和休息点,方便行车途中的休息和就餐。
二、道路安全情况忻州108国道在大部分路段安全设施齐全,有足够的标线和标志,并设有护栏和防护设施。
但也存在一些路段的安全隐患,如路面有明显的凹陷、坑洼,需要及时维修和整修。
此外,道路沿线有些地方交通信号灯不够完善,需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三、道路设施情况忻州108国道沿途设有多个服务区和停车区,提供加油、餐饮、卫生间等方便旅客的基础设施。
停车区停车位较少,需增加停车位的数量,以满足更多旅客的需求。
此外,忻州108国道沿线部分地方缺乏夜间照明设施,需要进一步提高道路照明设施建设水平。
四、沿线环境情况忻州108国道沿线风景优美,周边地域多山河,景色宜人。
但也存在部分路段周围环境较为脏乱,需要加强环境卫生整治。
此外,在一些路段,存在农村车辆和大货车的过多堵塞交通问题,需要加强交通管理。
五、旅游资源忻州108国道沿途经过五台山,该地是佛教名山,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自然美景,是重要的旅游胜地。
忻州108国道还途经岢岚县,该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有很大的旅游潜力。
因此,在发展和利用沿线旅游资源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旅游设施、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投入,以吸引更多游客。
六、发展建议1. 加强路况维护和安全管理,及时修补路面凹陷,维修交通信号灯等设施,提高道路安全水平。
2. 增加停车位数量,完善服务区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3. 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加强农村车辆和大货车的管理,减少交通拥堵现象。
4.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提高沿线道路周边环境的整体质量。
忻州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11-8-2信息来源:《商场现代化》作者:王丽丽郑宝华[摘要] 忻州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分布较散、开发层次低,因此在充分评价忻州市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旅游业发展的新出路是本文研究的宗旨。
[关键词] 忻州旅游资源开发忻州是旅游资源大区,但远不是旅游开发大区,在新形势下,通过对忻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对忻州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新的探讨研究是必要的。
一、忻州旅游资源现状及特征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东邻太行,南接太原,西面黄河,北邻大同。
现有1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0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温泉疗养区。
其旅游资源可分为五大区,分别是:以佛教寺庙群、革命纪念地为主的五台山旅游区;以温泉疗养为主的忻州市郊温泉度假旅游区;以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为主的宁武管涔山旅游区;以雁门关边寨军事文化为主的代县雁门文化旅游区;以偏关、河曲黄河民俗风情文化为主的黄河文化旅游区。
其旅游资源特征是:1.旅游资源组合良好、互补性强。
五大旅游区域除黄河文化区之外,其余四大区正好处于以忻州市为中心的温泉度假旅游区、宁武县城为中心的管涔山旅游区、五台山为中心的五台山旅游区所围成的一个封闭型区域内。
2.旅游资源分布的区位优势突出。
境内有京原、北同蒲、神黄铁路干线经过,还有宁岢支线、忻河支线、神河支线、宁静支线。
干线公路有108、208、209国道,特别是地处大运高速公路中轴,具有承南接北,辐射东西的区位优势。
忻州紧临山西省两个最大的城市太原市和大同市,具有优越的客源区位。
二、忻州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忻州市中心城市地位不突出、各旅游区经营管理分散。
五台山旅游区的进山路径有南、北、东三条,很多境外游客并不先进入忻州市而直接经北线和东线进入景区,其他景区亦是如此,忻州市作为五大旅游区的中心城市地位没有显现。
忻州各旅游区在经营管理上缺乏沟通,去五台山的旅游者无法直接乘车进入宁武旅游区,其他区域也一样,尚未形成将各旅游区组合到一起的包团旅游线路,合作意识差。
忻州市旅游资源简介一、世界遗产2处:五台山、长城忻州段(含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平型关)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五台山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芦芽山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处:代县五、国家地质公园2处:五台山、万年冰洞六、国家水利风景区4处:宁武汾源、暖泉沟、繁峙滹沱河源头、原平滹沱河水利风景区七、国家森林公园4处:五台山、管涔山、禹王洞、赵杲观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5个:五台山佛教音乐、北路梆子、繁峙秧歌戏、河曲民歌、河曲二人台、晋北鼓吹、原平凤秧歌、挠羊赛、喜花馍定襄面塑、代县峨口挠阁、河曲放河灯习俗、雁门民居营造技艺、原平云胜锣鼓、神池道情戏、静乐剪纸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金洞寺、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广济寺大雄宝殿、延庆寺、徐向前故居、五台山建筑群、洪福寺、关王庙、西河头地道战遗址、阿育王塔、边靖楼、代县长城雁门关段、代县文庙、岩山寺、三圣寺、公主寺、秘密寺、正觉寺正殿、阎家大院、慧济寺、罗睺寺、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十、重点人文资源14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婵、净土宗师慧远、元曲大家白朴、大学问家傅山、“宫词之祖”班婕妤、“一门忠烈”杨家将、金元文宗元好问、回族诗人萨都剌、《灜寰志略》作者徐继畬、革命先驱高君宇、爱国将领续范亭、北方元帅徐向前、革命前辈薄一波、民国枭雄阎锡山十一、古建筑主要有XX处(一)唐代建筑2处:南禅寺(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佛光寺(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二)宋代建筑3处:金洞寺(忻府区合索乡西呼延村)、慧济寺(原平市中阳乡练家岗村)、洪济寺砖塔(代县磨坊乡东若院村)(三)金代建筑8处:延庆寺(五台县阳白乡善文村)、岩山寺(繁峙县东山乡天岩村)、三圣寺(繁峙县砂河镇西冶口村)、土圣寺(原平市阎庄镇水油沟村北500米处)、关王庙(定襄县城北关)、洪福寺(定襄县宏道镇东北社村)、普济桥、正觉寺(四)元代建筑5处:广济寺(五台县城内)、留晖洪福寺、崞阳文庙、阿育王塔(代县城内)、护宁寺(五)明代建筑主要有11处:五台山建筑群中的塔院寺、殊像寺,代县文庙(代县城内)、边靖楼(代县城内)、钟楼、杨家祠堂,忻州北城门楼,静乐文庙,繁峙公主寺(繁峙县杏园乡公主村南),定襄白佛堂,宁武万佛寺(六)明清建筑主要有10处:五台山建筑群中的碧山寺、显通寺、金阁寺、罗睺寺、圆照寺,秘密寺(繁峙县岩头乡岩头村北3公里处)、狮子窝琉璃塔、赵杲观、岱岳殿、海潮庵(七)清代建筑主要有4处:五台山建筑群中的菩萨顶、秀容书院、朱氏牌楼、徐继畬旧居(八)民国建筑主要有4处:五台山建筑群中的龙泉寺、南山寺、尊胜寺、阎锡山旧居(九)纪念性建筑有6处: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定襄县城关镇西河头村)、薄一波故居、徐向前元帅故居(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五台县耿镇松岩口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十二、景区(点)159处:(一)忻府区(12处)1、红色景点5处忻口战役遗址、忻府区烈士陵园、岳云贵烈士陵园、忻县(西)抗日高小旧址、蒲阁寨围困战遗址2、其它景点7处禹王洞、元好问墓、顿村温泉度假村、奇村温泉度假村、秀容书院、貂婵故里、金洞寺(二)定襄县(10处)1、红色景点6处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王伯唐烈士墓、薄一波故居、革命烈士纪念碑、郭继成烈士墓、续范亭故居2、其它景点4处凤凰山、定襄关王庙、阎锡山旧居、洪福寺(三)原平市(14处)1、红色景点6处范亭中学续范亭纪念堂、原平市烈士陵园、续范亭纪念堂原址、东社白求恩和朱德路居地旧址、赵尔陆故居、中央工委屯瓦村驻地旧址2、其它景点8处大营温泉、天涯山、慧济寺、崞阳老城、楼烦寺、朱氏牌楼、五峰山、同川梨乡(四)五台县(45处)1、红色景点14处徐向前故居、五台县烈士陵园、中共晋东北特委驻地旧址、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滑石片战斗遗址、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和纪念馆、晋察冀边区银行旧址、石咀革命烈士纪念碑林、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驻地旧址、晋察冀边区政府印刷厂旧址、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抗战报社旧址、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旧址、五台县毛主席路居馆2、其它景点31处南禅寺、延庆寺、广济寺、尊胜寺、佛光寺、清凉寺、金阁寺、狮子窝、吉祥寺、竹林寺、龙泉寺、五台山的五座台顶(东台、北台、中台、西台、南台)、菩萨顶、黛螺顶、显通寺、塔院寺、五爷庙、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普化寺、南山寺、观音洞、镇海寺、明月池、佛母洞、驼梁(五)代县(18处)1、红色景点6处雁门关伏击战遗址、太和岭口会谈遗址、夜袭日军阳明堡飞机场遗址、代县毛主席路居纪念馆、代县博物馆革命史展室、代县烈士陵园2、其它景点12处雁门关、新广武、旧广武、广武汉墓群、猴岭长城、白人岩、代州古城、边靖楼、阿育王塔、代州文庙、杨忠武祠、赵杲观(六)繁峙县(8处)1、红色景点3处平型关战役遗址、繁峙县烈士陵园、伯强毛主席路居纪念馆2、其它景点5处岩山寺、三圣寺、公主寺、正觉寺、秘密岩与秘密寺(七)宁武县(15处)1、红色景点3处八路军一二○师师部驻地和宁武县“动委会”驻地旧址、馒头山兵工厂旧址、西马坊烈士陵园2、其它景点12处芦芽山、荷叶坪、万年冰洞、宁武天池、汾河源头、马仑草原、悬空村、清真山古栈道、石门悬棺、支锅石、宁化宋城、情人谷(八)静乐县(4处)1、红色景点3处“百团大战”首次战斗遗址、静乐县烈士陵园、中共静乐县委成立地旧址2、其它景点1处静乐天柱山(九)神池县(3处)红色景点3处神池县毛泽东路居纪念馆、神池县革命烈士陵园、一二○师师部驻地旧址(十)五寨县(9处)1、红色景点8处五寨县八路军一二○师师部驻地旧址和五寨县晋绥二中旧址、五寨县晋绥军区二分区司令部旧址和毛主席路居旧址、大青山支队抗战动员誓师大会会场旧址和贺龙召开军民大会旧址、五寨县烈士陵园、赵宝成烈士纪念馆、范若愚故居、鸡房村五寨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西坪沟五寨县抗日民主政府遗址2、其它景点1处五寨沟(十一)岢岚县(2处)1、红色景点1处岢岚县毛主席路居纪念馆2、其它景点1处岢岚宋长城(十二)河曲县(8处)1、红色景点2处河曲县烈士陵园、河曲县晋绥二中旧址2、其它景点6处娘娘滩、弥佛洞、西口古渡、海潮庵、岱岳殿、河曲文笔塔(十三)保德县(3处)1、红色景点1处保德县烈士陵园2、其它景点2处晋陕大峡谷、钓鱼台(十四)偏关县(8处)1、红色景点1处中共偏关县委旧址2、其它景点7处偏头关、老牛湾、偏关乾坤湾、万家寨水利枢纽、寺沟、老营堡、桦林堡长城。
报告中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忻州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分布忻州是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华北地区的中北部。
它地处太行山脉的东麓,因此其地理环境独特,同时也赋予了忻州丰富的自然资源。
1. 忻州的地理位置忻州位于山西省的北部,南临晋中市,北靠大气北连陕西省,东邻内蒙古自治区,西接临汾市。
其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连接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枢纽地带。
2. 忻州的地形地貌忻州的地貌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
太行山自北而南贯穿全境,形成了众多的山峦和深谷。
与此同时,黄土高原的地势也在忻州境内呈现出平缓的特点。
山区和平原地带的交错使忻州的地貌多样性十分丰富。
3. 忻州的气候条件由于忻州地处山地和平原的交界处,其气候因素受到山地和平原两大系统的影响。
忻州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四季分明,夏季炎热而干燥,冬季严寒而湿润。
4. 忻州的水文系统忻州地区有众多的河流,主要有怀仁河、神泉河和汾河等,这些河流不仅为当地的农业灌溉提供了充沛的水源,也为忻州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同时,还有许多湖泊如霞湖和海子湖等,丰富了当地的水资源。
5. 忻州的植被分布忻州的植被类型也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
山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如云杉、松树等;平原区则以草原和农田为主,这些植被适应了忻州的特殊气候条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6. 忻州的矿产资源忻州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其中,煤炭、石灰石和铁矿等是忻州的主要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忻州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结论:通过对忻州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分布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忻州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使其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同时忻州的气候条件和水文系统为当地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忻州丰富的矿产资源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通过进一步开发和有效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忻州有望在经济、旅游等领域取得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