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理解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经济学原理课后参考答案经济学基础第⼀章1、什么是经济学? 如何理解资源的有限性和⼈类欲望的⽆限性?答:(1)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门社会科学,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稀缺的资源以⽣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
(2)资源的有限性和⼈类欲望的⽆限性是对⽴统⼀的关系,对⽴性表现在:相对于⼈类⽆限多样性的欲望⽽⾔,经济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种类总是不⾜的。
统⼀性表现在:⼈类欲望的⽆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同时存在,要求⼈们在有限的资源的多种⽤途中进⾏权衡⽐较,有效地利⽤资源,更好地满⾜⼈们的欲望。
2、试举例说明学习经济学和现实⽣活的意义。
答:(1)学习经济学能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
例如,今年的苹果、⾹蕉等外来⽔果价格出现了显著上涨,并且持续到现在。
⽔果价格上涨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它对⼈们的⽣活会产⽣什么影响?学习了经济学就能合理解释这⼀现象----由于西南地区出现严重⼲旱,导致外来⽔果供应量骤减,使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2)理解和评价政府的经济政策。
例如,2008年底国家决定投资4万亿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有多⼤?2009年号召全国搞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将如何展开?(3)指导企业经济决策。
例如,企业在不同时期会⾯临不同决定。
当市场不景⽓,企业遭受亏损,是停⽌⽣产还是继续⽣产?是否要做⼴告?做什么样的⼴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现代管理决策⼯具,⽽经济学是现代决策⼯具的理论基础。
(4)能避免运⽤经济理论是常见的错误倾向。
例如,合成谬误的例⼦,只有⼀个家庭购买轿车会⼤⼤⽅便出⾏,⽽当所有的家庭都拥有了⾃⼰的私家车之后,道路、停车场可能车满为患,反⽽不如⼤家都乘坐公交⽅便。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既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区别表现在:(1)从研究对象上看,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元,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2)从解决问题上看,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的充分利⽤问题;(3)从中⼼理论上看,微观经济学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是国民收⼊决定理论;(4)从研究⽅法上看,微观经济学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是总量分析。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含义与关系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决策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描述了消费者在满足特定条件下,对不同产品或服务的偏好程度。
本文将解释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含义和关系,并探讨它们如何影响消费者选择。
一、总效用的概念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从多个可选产品或服务中选择出来的最优结果。
总效用等于每个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满足感之和,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表示为:总效用 = Σ (P1, Q1) + (P2, Q2) + ... + (Pn, Qn)其中,P表示产品或服务的价格,Q表示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n表示产品或服务的可选数量。
总效用反映了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或服务时,选择越多,所能获得的总满足感就越小,因此选择有限数量时,总效用会趋向于最大化。
当选择数量增加时,每个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直到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被称为边际效用。
二、边际效用的概念边际效用是指当消费者使用一个给定的产品或服务时,每次使用所能获得的最大满足感。
边际效用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表示为:边际效用 = (目标效用 - 现有效用) / 数量其中,目标效用是指消费者期望获得的最大满足感,现有效用是指消费者已经获得的满足感,数量是指消费者正在使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边际效用的递增性表明,随着消费者使用产品或服务的次数增加,每次使用所能获得的最大满足感也会增加。
因此,当消费者面临多个可选产品或服务时,他们通常会选择那些边际效用递增的产品或服务,以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三、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总效用 = 边际效用 + 目标效用其中,目标效用是指消费者期望获得的最大满足感,边际效用是指当消费者使用一个给定的产品或服务时,每次使用所能获得的最大满足感,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相加,即为消费者从多个可选产品或服务中选择出来的最优结果。
从公式可以看出,当目标效用一定时,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成正比,即总效用越大,边际效用越小。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1、什么是经济学? 如何理解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答:(1)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
(2)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表现在: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种类总是不足的。
统一性表现在: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同时存在,要求人们在有限的资源的多种用途中进行权衡比较,有效地利用资源,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欲望。
2、试举例说明学习经济学和现实生活的意义。
答:(1)学习经济学能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
例如,今年武汉的苹果、香蕉等外来水果价格出现了显著上涨,并且持续到现在。
水果价格上涨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它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学习了经济学就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由于西南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导致武汉外来水果供应量骤减,使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2)理解和评价政府的经济政策。
例如,2008年底国家决定投资4万亿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多大?2009年号召全国搞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将如何展开?(3)指导企业经济决策。
例如,企业在不同时期会面临不同决定。
当市场不景气,企业遭受亏损,是停止生产还是继续生产?是否要做广告?做什么样的广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现代管理决策工具,而经济学是现代决策工具的理论基础。
(4)能避免运用经济理论是常见的错误倾向。
例如,合成谬误的例子,只有一个家庭购买轿车会大大方便出行,而当所有的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之后,道路、停车场可能车满为患,反而不如大家都乘坐公交方便。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区别表现在:(1)从研究对象上看,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元,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2)从解决问题上看,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3)从中心理论上看,微观经济学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从研究方法上看,微观经济学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是总量分析。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理解效用就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就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
经济学家用它来解释有理性的消费者如何把她们有限的资源分配在能给她们带来最大满足的商品上。
一、总效用消费商品的数量与所获得的商品的效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学家把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而得到的全部满足量称为总效用。
由于个人对商品的需要程度不就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这种需要在某一特定时间之内又就是有极限的,所以商品所具有的效用也不就是一成不变的。
例如,一个人饿的时候需要吃饭,饭会给她带来满足,也就就是说饭对她来说具有效用。
可以想见,第一两饭给她带来的满足一定很大,因为她很饿。
吃了第一两饭,她的需要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她对饭的需要程度就不会像没吃饭时那样强烈。
因而第二两饭给她带来的满足,也就就是第二两饭的效用自然就不如第一两的大。
同样的道理,第三两饭的效用比第二两的还要低。
如果一个人的饭量就是五两,吃完第五两饭后再给她饭,她就不会要了。
如果勉强她吃下去,她不仅不会感到满足,反而会感到难受。
这时的饭不仅不能产生效用,反而会产生负效用了。
由此可见,商品的效用就是随着商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5O12346Q U 15105252030MU TU -10图1:总效用TU 与边际效用MU图1就是总效用与消费量关系的示意图。
从图上可以瞧到,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总效用也在增加,但其增加的量就是在逐渐减少的。
当消费量超过一定限度,总效用便会开始下降。
二、边际效用从总效用的变化率曲线可瞧出: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总效用就是按递减比率增加的。
满足消费者最后的那一单位商品效用叫做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也称为总效用增量。
商品的边际效用随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商品之中,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图1也说明了边际效用与消费量的关系。
从图上可以瞧到,开始时消费者对商品需要的强度很大,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很高。
微观经济学公式计算1.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公式:在消费理论中,边际效用是指消费一个额外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效用公式为:MU=ΔU/ΔQ其中,MU表示边际效用,ΔU表示总效用的变化量,ΔQ表示消费量的变化量。
2. 总效用(Total Utility)公式:总效用是消费若干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总满足感。
总效用公式为:TU=U1+U2+U3+...+Un其中,TU表示总效用,U1、U2、U3等表示每个单位商品带来的效用。
3.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公式: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因素与输出结果之间的关系。
一般形式为:Q=f(L,K)其中,Q表示产出(output)的数量,L表示劳动(labor)的数量,K表示资本(capital)的数量。
4. 边际生产力(Marginal Productivity)公式:边际生产力是指每增加一个额外单位的输入因素,产量的增加量。
边际生产力公式为:MP=ΔQ/ΔL其中,MP表示边际生产力,ΔQ表示产出的变化量,ΔL表示输入因素的变化量。
5. 成本(Cost)公式:在生产过程中,有几个不同类型的成本需要考虑,包括固定成本(Fixed Cost)和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
总成本(Total Cost)= 固定成本(Fixed Cost)+ 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总成本(Total Cost)/ 产出量(Quantity)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ΔTC/ ΔQ其中,ΔTC表示总成本的变化量,ΔQ表示产出的变化量。
6. 价格(Price)计算:市场价格(Market Price)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平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
7. 弹性(Elasticity)计算:需求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和供给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是衡量市场对价格变化的敏感性的指标。
一.简答题1。
运用供求理论分析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什么要限制石油产量?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曾连续多次采取限制石油生产的措施。
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资源,其需求缺乏弹性,所以,当OPEC组织决定降低产量时,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的幅度.这从短期来看会增加该组织成员国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
若该组织不限制石油的生产,则各成员国将因价格下跌而减少其收益。
2.运用供求理论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或“丰收悖论"?答:谷贱伤农的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似乎不太好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来加以解释。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丰收使农产品的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减少。
3。
简述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的关系?答:先说一下各自的定义。
区别:a.在概念上,具体数量和一种关系的不同。
b。
在图像上,线上一点与一条需求曲线的不同。
c.变动的原因不同,价格因素与非价格因素的不同。
d。
变动的几何表现不同,点沿着线运动与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的不同。
联系:不同价格下需求量的总体即需求。
4。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是什么?答:a.消费者的偏好程度。
偏好越大,则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b。
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程度越大,则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c。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用途越广泛,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
d.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e。
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则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
f.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
时间越短,则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第二章1。
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它们有什么经济学含义?答:a。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b.特点及含义:1)。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第3章---效用理论1.效用U(utility)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后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一种主观评价。
2.基数效用理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具体的数字进行度量的一种理论3.总效用TU(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例:假定,第一个包子的效用为5,第二个包子的效用为4,第三个包子的效用为3,第四个包子的效用为2,第五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六个包子的效用为0,第七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八个包子的效用为-2.那么:吃1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吃2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9;吃3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12;吃4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4;吃5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15;吃6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5;吃7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14;吃8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2=12;令:()Q3=f.f,()128=f...()12fTU=,()51=f,()92=4.总效用函数的特征:例: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TU y=,原来他消费9单位x,8单位y,现在x减少到4单位,问需要消费多少单位y才能与以前的满足相同?5.边际效用MU(marginal utility):是指消费数量增加一个单位时总效用的变动。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随着对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产生的效用的增量是递减的。
假定Q∆是递减∆保持不变,即每次增量相同,但TU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数学语言:()Qf''<0或MU是减函数。
7.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问题: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但是递减的速度很慢,一般忽略不计。
8.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注意:本图不具有普遍性,边际效用曲线不一定是直线。
9.消费者均衡问题就是效用最大化问题10.消费者均衡问题的数学证明:假定消费者的收入为I,全部用来购买X和Y两种商品,这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和y P,购买量分别为xx和y.例:某消费者每月收入800元,用于购买X和Y两种商品,他的效用函数为:TU xy =,并且6=x P ,10=y P 。
第二章1.简要说明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解答:总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效用满足总量;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
总效用是消费者在这一时间内所消费的每一单位商品或服务得到的效用加总。
很显然,一个消费者消费特定商品获得的总效用取决于消费商品的数量。
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消费所产生的增加的效用,消费商品的数量不同,增加的效用也不同,所以边际效用与消费商品的数量密切相关。
边际效用表示了总效用的改变率,而每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和构成了这些商品的总效用。
2.无差异曲线具有哪些特点?试解释其经济意义。
解答:第一,无差异曲线有无数多条,每一条都代表着消费者消费商品组合可以获得的一个效用水平,并且离原点越远,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就越高。
第二,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
如果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就会导致逻辑上的错误。
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它表明,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消费者也可以获得与原来相同的满足程度。
因此,在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对另外一种商品产生了替代。
所以,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第四,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凸向原点意味着,随着一种商品数量增加,另外一种商品减少的数量越来越小,即一种商品对另外一种商品的替代能力越来越弱。
3.什么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它为什么会出现递减?解答:一种商品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定义为:在效用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从几何意义上说,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增加1单位该商品的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逐渐减少,即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它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边际效应与效用理论边际效应和效用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用于解释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
边际效应是指当一个经济活动的量发生微小改变时,所产生的额外变化或效果;效用理论是指人们在满足各种需求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或幸福感。
本文将详细介绍边际效应和效用理论,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边际效应的概念和作用边际效应是指当某种经济活动的量发生微小改变时,所引起的额外效果。
在经济学中,边际效应通常分为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两种类型。
1. 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收益递减是指当一个经济活动达到一定程度后,它的额外效果逐渐减少。
以农业为例,当农民增加种植面积时,初始投资可能会带来丰收的增长,但当土地面积达到某个临界点时,额外种植更多作物所带来的增产效果将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土地的边际产出递减,增加的边际成本超过了边际收益。
2. 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成本递增是指当一个经济活动的量增加时,为了维持这一增长所需要承担的额外成本也会逐渐增加。
以企业生产为例,当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时,会面临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的增加。
随着生产规模的继续扩大,成本将逐渐上升,导致边际成本递增。
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企业将停止增加产量。
边际效应的重要性在于它帮助经济主体在做出决策时进行权衡。
通过分析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关系,人们可以判断在何时继续或停止某种经济活动,以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效用理论的概念和原理效用理论是指人们对于满足需求的感受程度或幸福感的度量。
根据效用理论,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追求满足自身需求的最大化。
1.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从某种经济活动中获取的满足程度总和;边际效用是指当经济行为的数量发生微小变化时,其引起的总效用的额外变化。
边际效用是人们做出决策时的重要指标,它帮助人们判断在何种情况下继续或停止某种经济活动。
2. 边际效用递减定律边际效用递减定律是指当某种经济活动数量不断增加时,每次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将逐渐减少。
精心整理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理解
效用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
经济学家用它来解释有理性的消费者如何把他们有限的资源分配在能给他们带来最大满足的商品上。
变化而变化的。
图1: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
图1是总效用与消费量关系的示意图。
从图上可以看到,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总效用也在增加,但其增加的量是在逐渐减少的。
当消费量超过一定限度,总效用便会开始下降。
二、边际效用
从总效用的变化率曲线可看出: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总效用是按递减比率增加的。
满足消费者最后的那一单位商品效用叫做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也称为总效用增量。
商品的边际效用随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商品之中,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图
表1以进食为例说明了总效用、边际效用与消费量之间的关系。
从表中可以看到,随进食量的增加总效用在递增,而边际效用却在递减。
假设消费者的饭量是五两,当进食量增至五两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值,而边际效用则降为零。
如果再勉强吃饭,边际效用会呈负值,总效用也会下降。
上述情形可以作如下解释:
1.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商品量太多,而机体对其需要有限,所以消费量增加,产生满足的反应递减。
2.消费者可不必付出代价或努力便能获得所需要的任意量的东西。
在这种场合下,多一单位少一单位都无所谓。
正如对供给无限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一样,不必作出努力就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总效用,它们的边际效用也就等于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