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2.55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1 教材背景
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名为《圆明园的毁灭》。这是一篇描述中国近代历史悲剧的文章,重点讲述了圆明园被烧毁的历史事件,通过对文中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并引发对文物保护的思考和珍惜之情。
1.2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的原因,掌握相关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 情感目标:引发学生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情感和珍惜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 快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
• 确定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 学习相关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
• 对历史事件进行重建,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历史悲剧。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
3.1 教具准备
• 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 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的PPT
•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2 学生准备
• 学生需要提前阅读并准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四、教学过程
4.1 导入与热身(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个故事吗?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2. 通过回答提问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记忆和思考,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4.2 新课呈现(10分钟)
1. 准备一张插图展示圆明园的建筑风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提问:“你们猜这是什么地方?它有什么特点?”
2. 告诉学生这是圆明园的美景,然后以介绍的形式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建筑风格、规模和文化意义等。
3. 让学生对比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现在的状况,引导学生思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4.3 文本理解(20分钟)
1. 将课文通过PPT或黑板进行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2. 分段导读,让学生跟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确保学生理解课文的表面意思。
3. 使用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例如:“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让我们对圆明园的悲剧有更直观的感受?”、“圆明园的毁灭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情感?”等。
4.4 交流与讨论(15分钟)
1. 划分小组,让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如果你是当时的皇帝,你会怎么保护圆明园?请谈谈你的想法。
2. 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倾听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5 归纳总结(10分钟)
1. 板书标题:“圆明园的毁灭”,引导学生一起梳理课文的主旨和作者要传达的信息。
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五、课堂延伸
5.1 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选择一篇关于文物保护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2. 布置写作任务:请学生依据圆明园的毁灭,写一篇关于文物保护的短文。
5.2 拓展活动(10分钟)
1. 根据学生的学科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开展一次关于文物保护的小研究,可以是采访、调查或其他形式。
2. 学生可以组织成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文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展示研究成果。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文学阅读来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情感和文物保护意识。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了他们对文物保护的看法。然而,在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讨论时,有些学生表达出了较为简单的观点,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进一步加强。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物保护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