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
- 格式:doc
- 大小:209.50 KB
- 文档页数:12
2019-2020学年(上)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2019年秋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今者出,未辞.也辞:辞谢。
B. 沛公则置.车骑置:安排。
C.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D.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责备。
2. 下列对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公”,古代最高爵位名,也用来尊称长辈男子或年老的人。
B. “都尉”,最早出现在战国后期,秦汉时是重要的中高级武官。
C. “骑”,一人一马的合称,也泛指骑马的人。
D. “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多次叩拜,表示感谢的意思。
3. 下列对节选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
而此时刘邦在樊哙的鼓动下已经逃离了项羽的军营。
B. 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2019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不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认知的基本工具,而且是进行一切学术研究——无论是社会科学研究还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
小编准备了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希望你喜欢。
一、基础知识(38分,选择每小题3分,默写8分)(一)文言知识1.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同舟共济???B.济世安民?C.赈灾济贫???D.无济于事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行李之往来B.为之奈何???? 人不敢与忤视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而伤长者之意3.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焉用亡郑以陪邻C.使工以药淬之???????????D.常以身翼蔽沛公4.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以其无礼于晋????????????????????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C.其意常在沛公也??????????????????D.吾其还也(二)语言文字运用6.?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戮力(lù)??????? 翌日(yì)?????????????长歌当哭(dāng)?????? 浪遏飞舟(è)B.颓圮(pǐ)??????? 创伤(chuāng)?????? 桀骜不驯(ào)?????? 殒身不恤(xù)C.执拗(ào)????? 游说(shuì)?????????? 人头攒动(cuán)??????? 瞋目而视(chēn)D.着陆(zhuó)???? 贿赂(luò)???? 屏息以待(bǐng)??? 忸怩不安(ní)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廖廓????? 嘈杂????? 惩戒????????? 发源地B.冷寞????? 谦逊????? 焦灼??????????? 绿草如茵C.撰写?????? 峥嵘????? 蠕动??????????? 星辉斑斓D.凋敝????? 殴打????? 作揖?????????? 暗然神伤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基础检测。
(每题2分,共16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隔膜万户侯ﻩ漫江碧透ﻩ书生义气B、携手ﻩ竟自由山舞银蛇ﻩ萧瑟秋风C、遏制ﻩ翔实中流砥柱ﻩ沧海桑田D。
搏击妖娆英雄气慨浮想联翩2、下列各句中只有一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共其乏困B、秦伯说,与郑人盟距关,毋内诸侯C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要项伯D 、沛公起如厕何厌之有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财物无所取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
沛公居山东时4、下列句子属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A、此天子气也B、毋从俱死也C。
若属皆且为所虏 D、将军战河北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
若属皆且为所虏D。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6、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大王来何操B、赵氏求救于齐C、是寡人之过也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7、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顷之未发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3)因此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臣请入,与之同命(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8)是寡人之过也(9)怅恨久之 (10)公从之A、(1)(9)/(2)(10)/(3)(5)/(4)/(6)(7)(8)B、(1)(3)/(2)/(4)(5)/(7)(10)/(6)(8)(9)C。
(1)(9)/(2)/ (3)(5)/(4)(6)(10)/(7)(8)D。
(1)(3)/(2)(10)/(5)(8)/(4)(6)/(7)(9)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都一样的一项是 ( ) A。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B、行李之往来C、因此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特别也D。
2019学年上海市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选择题1. 下列句式和“故不我若也”相同的一项是()p2. ly:宋体; font-size:10.5pt; vertical-align:-1.5pt">A.宋人有耕田者 B.子何恃而往 C.身为宋国笑 D.以告富者3. 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舍其名/ 则吾业者其亦有类乎B.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而卒以祸C.遂而鸡豚/根拳而土易D.人之立志/ 西蜀之去南海二、现代文阅读4.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题①旧木棚里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
这项开辟科学新纪元的伟大发现好像不该落在一个女子头上。
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便不必再求了。
在他的名著《项链》中说:“女人并无社会等级,也无种族差异;她们的姿色、风度和妩媚就是她们身世和门庭的标志。
”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挂遍世界各国的科研教学机构,我们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风采。
但是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点资本,她的战胜自我也恰恰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的。
当她还是个小学生时就显示出上帝给她的优宠,漂亮的外貌已足以使她讨得周围所有人的喜欢。
但她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们经常加于男子汉身上的骨气。
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她对哥哥说:“毫无疑问,我们家里的人有天赋,必须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现出来!”她中学毕业后在城里和乡下当了七年家庭教师,积攒了一点学费便到巴黎来读书。
当时大学里女学生很少,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
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考试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知识检测(13分)1.下列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轲既取图奉之,发.图B.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乱易整,不武。
C.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D.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A.粪土当年万户侯。
B.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3分)()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A.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翻译下列句子。
(4分)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二、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5-7题。
日前,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的科普日活动让人们享受了一顿顿“科普大餐”,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让科普活动变得五彩斑斓、趣味十足。
如果说科学知识是科普的“鱼”,那么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的人文精神,就是科普的“渔”。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近来的科普活动“鱼”多“渔”少,缺了些“精气神”。
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等。
求真是目标,创新是灵魂,这些宝贵的科学精神,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外围环境,同时也在约束科技团体的自身行为。
而对普通人来讲,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安身立命,这些精神都永不会过时。
因为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赋予人崇高的理想,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课内相关知识点(本题21分)1.(本题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游说.(shuì) 不可不语.(yǔ) 美姬.(jī) 飨.士卒(xiǎnɡ)B.鲰.生(zōu) 从百余骑.(jì) 戮.力(lù) 奔驰.(chì)C.卮.酒(zhī) 按剑而跽.(jì) 刀俎.(zǔ) 参乘.(shènɡ)D.瞋.目(chēng) 目眦.尽裂(zì) 彘.肩(zhì) 樊哙.(kuài)2.(本题3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长调。
B.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虽然反映的是现代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但因为采用的是古体诗的形式,因此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C.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D.《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3.(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顷之未发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④因击沛公于坐,杀之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⑥臣请入,与之同命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⑧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⑨秦之遇将军,可谓矣⑩闻大王有意督过之A.①⑨/②⑩/③⑤/④/⑥⑦⑧ B.①③/②/④⑤/⑦⑩/⑥⑧⑨C.①/②/③⑤⑨/④⑥⑩/⑦⑧ D.①③/②⑩/⑤⑧/④⑥/⑦⑨4.(本题3分)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取之百金 B.大王来何操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使毕使于前5.(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共其乏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因击沛公于坐B.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距关,毋内诸侯C.沛公奉卮酒为寿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要项伯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令将军与臣有郤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6.(本题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执事:对对方的敬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失其所与.,不知与:给予的7.(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A.①群臣怪.之②项伯杀人,臣活.之B.①发尽上.指冠②樊於期乃前.曰C.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②阙.秦以利晋D.①常以身翼.蔽沛公②范增数目.项王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2019—2019年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人: 袁仕芳审核人:刘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历来的文学革命,其倡导者为了冲破巨大的阻力,往往会从两个方向上去寻求助力:或是面向古代,高张“复古”大旗,事实上质则是革新;或是面向外国,从异域文学中借来火种,以点燃自己的文学革命之火。
新诗的创始者们采取的便是这后一种方法。
郭沫若坦诚地宣称:“欧西的艺术经过中世纪一场悠久的迷梦之后,他们的觉醒比我们早了四五世纪。
……我们应该把窗户打开,收纳些温暖的阳光进来、”当然,中国新诗受外国影响,除去新诗人希望“迎头赶上"西方的急迫感外,更深一层说,是由于现今世界上始终存在着一系列困扰着各民族哲人的共同问题。
尽管各民族有其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然而人类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依然在起着作用、实际上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运动便构成了人类的文学发展史。
②到“五四"前后,西方近百年的文艺思潮差不多历了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演变。
只是,这三大文艺思潮对中国早期新诗人的影响却不是同等的。
客观上说,外来的东西能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是受着当时的国情制约的、从新诗诞生的情况看,创始者们更多的是借鉴了西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
郭沫若从歌德、雪莱那儿汲取营养,那狂飙般的激情,天狗吞月式的自我扩张,均使他的诗歌显示了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刘半农、朱自清等人的早期诗作则大多揭示当时社会中种种黑暗与不平,富于现实主义精神。
然而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有时难免泥沙俱下,导致艺术上的不精巧;一些如实描绘社会弊端的诗篇,又由于写得太“实”而失去了诗味;大革命后的普罗诗人又普遍存在概念化、标语口号化的直截了当说教的倾向、特别是,“五四"落潮和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因此年轻一些的诗人开始把眼光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
2019学年度上学期月考试题高一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无选考题。
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共76分)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
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
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糊的整体。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
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一年级语文命题人:高一年级备课组(总分100分)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13小题,共26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gě)青荇(xìng)荡漾(yàng)峥嵘(zhēngróng)B.彷徨(páng)深邃(shuì)漫溯(sù)彳亍(chìchù)C.百侣(lǚ)惆怅(zhōu)倾(qīng)听佝偻(gōulóu)D.寥廓(guō)跫(qióng)音忸(niǔ)怩颓圮(tuíp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装饰斑斓静默书生义气 B.凄惋寂寥长蒿天纶之乐C.笙箫窗扉荆棘激浊扬清 D.愁怨苍桑揉碎风华正茂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 9月17日,超强台风“山竹”登陆菲律宾,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北部,造成巨大伤亡,大量人口急需转移和安置,极个别城市更是哀鸿遍野,惨不忍睹B.在学习上,我们只有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才能取得好成绩,不要总想着一口就吃个大胖子。
C.汶川地震后,很多村民屋毁了,家没了。
但在政府和各界人民的帮助下,一番安土重迁之后,他们又过上幸福的生活D.想要彻底改善腐败现象,就得要防止政府官员之间暗送秋波。
不然所做的努力只是隔靴搔痒。
4. 下列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旅游发展局正筹备编印一本《香港星、影、情》的电影地图,旅客可按图索骥,到著名电影的取景场地浏览,以感受电影情节中的气氛,探索地道的香港特色的生活风貌。
B.小王昨晚兴致勃勃的去石河子万达广场看看伍思凯的庐山真面目,虽然他在前几排,可是却啥也没看到,不禁感慨道:“这票算是白买了,真是矮人看戏,吃大亏”。
C.几番碰壁之后,他再也不说话了,见谁都面无表情,像被打了霜的茄子,真是“哀莫大于心死”啊。
D.小张对小李说道,“不就去老革命火锅么,就两个路口,我们还是安步当车吧!”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大气十条”收官在即,虽然本月全国PM10浓度比十年前同期下降21.5%,但能不能实现既定目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9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共22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9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李白思想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杂糅名、墨、法、兵诸家思想,其思想体系之博杂,实属少见。
然浸透其骨髓,主宰其一生的,无疑是儒家“亚圣”——孟子的修、齐、治、平思想及其调和儒道两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说。
故与先秦至盛唐众多知识分子先入世、后出世的人生选择如出一辙,李白终其一生,均对博取高官、建功立业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
李白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美好愿望而奋斗,但结果既未能自布衣直取卿相、兼济天下,也未能从宦途从容隐退、独善其身,而是栖栖惶惶,终生与失意和挫折为伍。
冷静地审视历史事实,李白之所以“怀才不遭”,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外,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
首先李白对政治幼稚无知,其大言不切于实际和虚名不适于用。
因此,在人生的几次大好机遇中,他均未能把握住,以致坐失良机,徒成悔恨。
其次李白志行的游移不定与情绪的瞬息多变,显然有悖于政治家所应具备的精神素质。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既有雄心壮志,也有颓唐潦倒;既有进取精神,也有消沉意态;既有张扬自我、不卑不亢。
也有曲意逢迎、自责自怜;既有爱国赤诚、民本良愿,也有狎妓解闷、泄愤恶念。
总之,李白的情绪多变与放浪形骸,早已注定了他在政治上碌碌无为、含恨而终的必然命运。
可见,诗仙李白一生的主要兴趣其实并不是写诗,而是在于从政。
但是作为诗人,他是“谪仙人”。
作为政治人物,他却只是个“凡人”,甚至沦落到“世人皆欲杀”的地步,是彻底的失败者。
李白的悲剧就在于他没有政治才能却总是希望在政治上大干一番,而且是至死不悟,这就必然要导致他四处碰壁,一败再败的悲剧结局。
也许正是因为政治上惨遭失败,反过来又促使诗人“不平则鸣”,在文学领域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李白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转移到他所热爱的诗歌创作时,诗人的爱国赤诚、善良人性、潇洒风神、天赋才情和主体精神则如大江奔海、熔岩乍喷般挥洒自如,并幻化成无数扣人心弦的千古绝唱。
与李白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相比,在专著的数量和质量上,可谓“扬杜而抑李”了,其实,更多的研究者离李白诗歌背后的人性挖掘很远,离浪漫主义精神的根源与神韵更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名、墨、法、兵思想因此糅合。
B.李白思想体系博杂,实属少见,然浸透其骨髓,主宰其一生的是儒家思想及学说。
C.李白在文学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功,导致其政治上惨遭失败,这又使其不平则鸣。
D.研究李白应重视其诗歌背后的人性挖掘,不能远离其浪漫主义精神的根源与神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围绕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进行了论证分析,指出了其政治悲剧产生的原因。
B.文章分析指出,李白成为政治悲剧人物的重要原因是其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上的匮乏。
C.文章第二段采用总分逻辑关系,多角度分析论证了李白终生与失意和挫折为伍的原因。
D.文章指出李白一生的主要兴趣不是写诗,而是从政,这是受孟子思想学说影响的结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政治上碌碌无为并惨遭失败,这或许是他文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直接原因。
B.本文阐述了李白的政治悲剧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末段委婉指出研究李白的方向。
C.作者认为李白与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相比,其在诗歌的数量与质量上均不及杜甫。
D.如果李白具有很好的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那么他有可能在政治上实现远大抱负。
二、古诗文阅读(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2分,每小题3分)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的选段,完成4—7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亡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4. 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3分)A. 同舟共济B. 济世安民C. 赈灾济贫D. 无济于事5. 下列各句词类活用与“既东封郑”相同的是()(3分)A. 共其乏困B. 越国以鄙远C. 夜缒而出D.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6. 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邻之厚,君之薄也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③亦去之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⑦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A. ①④⑥/②③/⑤⑦B. ①②/③④⑤⑥/⑦C. ①②⑤/③④⑦/⑥D. ①④/②③⑤⑦/⑥7. 下列对文段相关知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烛之武始终以秦国利益为出发点,经过反复哀求,终于让秦国答应退兵。
B. 晋文公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事后反悔,这也是秦伯最终退兵的一个重要原因。
C. 秦晋势均力敌,因为秦与郑结盟,使晋国处于进退两难之地,晋文公经过缜密的分析不得不退兵。
D. 《左传》、《公羊传》、《东周列国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
楚将宋义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
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①,宋义曰:“公将见武信君②乎?臣论其军必败。
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
项梁死,章邯军巨鹿南。
高陵君显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必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令王离、涉间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父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乃饮酒高会,而不引兵渡河取食于赵。
且夫强秦攻赵,必举。
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杀宋义子。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将救巨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注:①陵君是封号,名叫显。
②武信君,即项梁。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军”位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
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的谥号。
B.“社稷”旧时指国家。
“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C.文章第三段,项羽杀宋义后引兵渡河,之后情节可引申出成语“破釜沉舟”“作壁上观”。
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
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义能够审时度势。
宋义曾预料项梁兵败,路遇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劝其慢行以免及祸。
B.项梁刚愎自用。
他没有听从宋义的劝谏,任将士骄惰,结果在定陶一战中被秦将章邯打败。
C.项羽英勇无畏。
巨鹿之战中他率将士誓死决战,最终大败秦军,赢得诸侯上将军的威名。
D.项羽心狠手辣。
他假托君命擅杀宋义;巨鹿之战俘虏秦将王离、涉间,并将其活活烧死。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2)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烛之武退秦师》(三)古诗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12-13题。
客中闻雁黄仲则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3.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四)默写(8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
(3)人们历来用《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革命者身赴敌处的英雄气概。
(4)《雨巷》中写到丁香姑娘如梦幻般飘逝: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飞翔的馒头葛昕旭那是一个特别寒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