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丨刂剡仡”之于俄语语言世界图景
- 格式:pdf
- 大小:84.17 KB
- 文档页数:1
浅析语言意识与语言世界图景摘要:语言意识与语言世界图景属于语言学不同分支学科的研究范畴,但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描写分析语言意识与语言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及方法,对比异同,旨在更好的认识语言意识及语言世界图景各研究侧面的异同,为心理语言学、语言文化学等相关语言学科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言意识语言世界图景研究内容及方法引言:近些年来,语言意识成为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焦点之一,以俄罗斯科学院为首的Н.В.Уфимцева(乌费姆采娃)、Ю.Н.Караулов(卡拉乌洛夫)对语言意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通过语言手段外化编纂成俄语联想词典。
(正反向俄语联想词典共6本)国内学者赵秋野对俄罗斯语言意识核心词进行了综述,且10年内两次进行了中俄两国大学生俄汉语词汇联想方式对比研究,阐释了语言意识的民族文化特点。
通过语言意识研究,可揭示出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定型及心理特性。
语言世界图景的研究在俄罗斯方兴未艾,主要研究在我国俄语界,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代表有吴国华、彭文钊、赵爱国、赵亮等。
他们从语言世界图景的不同方面研究世界图景理论,为这一领域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参考。
1.语言意识与语言世界图景语言意识(языковое сознание)反映人的内在世界、意识、思想同其外部表达形式语言/言语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关系。
(赵秋野20XX:26)最初,语言意识是被看作是用于分析理解不同语言文化承载者言语句特点的工具或客体。
对此需要研究民族“世界图景”。
(赵秋野20XX:1)语言意识的理论基础是阿·列昂杰夫的“意识形式观”和“世界映射观”,多是心理学的阐释,成为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分析不同民族文化意识特点的工具。
语言世界图景(языковая картина мира)来源于世界图景(картина мира)理论,与世界图景紧密相关,世界图景是人类对世界认知的总和一体。
也就是说,世界图景是人们对世界的复合认识,阐释过程及其结果。
目录Автореферат (I)摘要 (1)第1章引言 (2)1.1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1国内外有关语言世界图景的研究 (2)1.1.2 国内外有关“огонь/火”的研究 (1)1.2研究目的 (3)1.3研究方法 (2)第2章“огонь/火”观念与语言文化学的相互关系 (4)2.1语言文化学视角下的语言世界图景 (4)2.2语言文化学的基本单位——观念 (4)第3章“огонь/火”观念在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中的共性表达 (5)3.1 “огонь/火”的本质观念 (5)3.2 “огонь/火”表示的情感观念 (6)3.3 “огонь/火”表示的战争、武器观念 (8)3.4 “огонь/火”表示的危险、冲突、死亡观念 (9)第4章“огонь/火”观念在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中的差异性表达 (11)4.1俄语“огонь”特有的观念 (11)4.1.1表示敬畏之情 (11)4.1.2表示(人或马)的美好 (11)4.1.3作为清洁、净化的力量 (11)4.1.4作为审判、惩罚的力量 (12)4.1.5作为预测力量 (12)4.1.6象征死亡 (12)4.1.7文艺茶话会 (13)4.1.8代表《星火》杂志 (13)4.2汉语“火”特有的观念 (13)4.2.1表示发生火灾;焚烧,烧毁,毁灭 (13)4.2.2表示程度 (13)4.2.3比喻紧急 (14)4.2.4比喻兴旺、兴隆 (14)4.2.5指古代服饰中的火焰形图案 (15)4.2.6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一 (15)4.2.7火星之简称 (15)4.2.8代指子嗣、人群 (15)4.2.9姓 (16)第5章结论 (17)参考文献 (19)摘要语言世界图景理论是当今在语言文化学范畴中最受瞩目的理论之一。
而“огонь/火”作为俄汉语中都存在的基础词汇,看似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事物,但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溯源。
由于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反映、相似的认知,俄汉民族对火产生了共同的理解;由于双方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两个民族的人们对“огонь/火”的理解会有所差异。
语言世界图景理论关照下的俄文名Иван作者:张帅臣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06期摘要: 世界图景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总和,是一个世界观的基础。
语言是世界图景主要的表达手段,语言世界图景是指该语言民族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在语言中的集中体现。
了解Иван隐含的语言世界图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熟悉俄罗斯语言和文化。
关键词: 世界图景语言世界图景Иван一、世界图景世界图景(картина мира)作为一个专门术语,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研究领域,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Herez)是最早使用这一术语的学者之一,他将“物理学世界图景”定义为外部事物的内部形象总和,通过这些形象,采取逻辑方法可获得关于这些事物的行为信息。
此后,随着物理学的发展,“世界图景”这一术语逐渐进入哲学、文化学、语言学等若干学科领域并得到广泛使用。
世界图景已成为现代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语言学界一般认为:“世界图景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总和,是一个世界观的基础,表现为其携带者对世界本质特点的认识,是人所有精神能动性的结果。
”[1]世界图景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全过程,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认知活动的主体,包括个体和群体;(2)认知活动的客体,包括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具体世界和抽象世界;(3)认知活动的结果,通过一定认知活动方式获得的世界形象。
世界图景是客观世界在人大脑中的主观反映,是人类关于世界的知识的总和。
世界图景这一概念是建立在人对世界的概念化和范畴化的基础上的。
在世界图景的生成过程中,语言的作用至关重要。
没有语言,世界图景就无法完整地表达。
每一种语言都是感知与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语言,现实世界得以观念化表达,从而形成使用该种语言的民族世界认知的统一系统,这种系统因为不同民族所使用语言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
二、语言世界图景语言世界图景(языковая картина мира)最早源于洪堡特(Гумбольдт В.)提出的“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的理论假设,因此,西方学者也称其为“语言世界观”。
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中熊的观念对比作者:杨帆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18期摘要:语言世界图景(языковаякартинамира)是语言文化学里的一个重要内容。
世界图景指的是外部事物和内部形象的总和,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人们会关注到外部事物的直观性以及内部事物的形象性。
通过对语言的世界图景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将文化与语言相结合起来,这也是文化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熊作为自然界中存在的动物,广泛分布于中俄两国。
两国间对于熊的形象以及观念认识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当然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本文就将从语言的世界图景理论出发,对两国语言中熊的观念进行简要对比。
关键词:语言世界图景;熊;观念一、语言世界图景概述世界图景这一概念首先是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提出的,最初是被应用于物理学领域,总的被概括为外部现象和内部事物的总和。
而后这一概念被应用到语言学领域之中,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是最先关注这一理论的学者,而俄罗斯学者玛斯洛娃(Маслова)认为,对该语言集体来说“语言世界图景是词语、语法中的关于世界的知识的总和”。
因此我们在关注语言本身的同时,也要深入其内部去探求这一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内容。
从语言世界图景的两个方面,即外部现象和内部事物两方面来看,它的构成有两个显著特点:1.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语言的现实性。
2.语言背后体现出文化的理念性。
无论哪个国家,立于地球之上,除了关注“自我”外,也无法忽视“他者”的存在。
(樊小玲,教科书叙事:自我认知、世界图景与国家形象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这在语言中表现为我们不仅可以从语言中清晰地看到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自我认知”实现的过程,还可以看得到其对于自身之外的“他者”——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民族与社会的描摹。
因此,从语言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对本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语言对应的观念加以分析和比较。
二、几点语言世界图景的研究成果语言不同,语言世界图景就不同;语言不同,思维方式就不同;语言世界图景与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关系;语言中包含了社会成员对于民族的认识,这是精神文化在语言世界中的结晶。
中国俄语教学PyCCKHH ^3bIK B KHTAE2020年4月第39卷第2期^HBapb 2020 eT.39 No 2俄语句法中的世界图景首都师范大学杜桂枝提要:世界的语言图景是俄罗斯语言学研究中,特别是语义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对于理解语言语义 所承载的民族特征和文化内涵十分重要。
本文拟通过俄汉对比的方法,探究和阐释俄语句法中折射出的世界图景的民族特性及其独特的描述方式。
关键词:朴素图景、语言图景、俄语句法[中图分类号]H35[文献标识码]A 一、世界的朴素图景与语言图景世界图景的概念存在已久,早期世界图景的形成与人类起源学说的进程相伴,而近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关于世界的朴素图景概念,则反映了某一语言群体在精神和物质文明进程中的经验和认知,形成了朴素几何学、朴素物理学、朴素心理学等认识世界的途径和成就。
这种被称作“朴素现实主义”的认识世界方法论(A 叩ecHH 1974: 57 ),拓展了朴素的时一空物理概念、朴素的因果关系概念、朴素解剖学概念等。
然而,宜到20世纪中期,由术语 “世界图景”描述的现实世界片段才成为哲学和语言科学研究的对象。
20世纪60年代末,在莫斯科语义学派中发展起来的世界朴素图景(另一种叫法为世界语言图景) 思想(AnpecRH 1968: 5 ),为语言学,特别是语义 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世界的朴素图景是人们对世界朴素认知的结果,这样的结果由语言表述出来,即是世界的语言图景。
世界的语言图景通常被注释为是对世界日常[文章编号]1002-5510 ( 2020 ) 02-0001-11的普通认知模式。
世界朴素模式的思想包括:每一 种自然语言中都反映了认识世界的一种独特方法,用这样的方法表现出来的意义形成统一的认知体 系,即集体认知观。
沉淀在语言体系中的这种集体 认知观以某一种语言形式的“必须”体现出来,作为先它而存在的法规和规则,“强加”给该语言群体中的所有人。
观念“ Лень”之于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作者:徐瑶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2期摘要:语言和文化历来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植根于语言并表现在言语中的民族文化特点是现代语言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Лень”作为俄语中的高频词,在俄罗斯文化中不仅具有负面性,还同时伴随着正面意义。
本文将对“лень”在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文化伴随意义试做探究。
关键词:俄罗斯;лень;文化意义;负面性;正面性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5-0074-01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产物,还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文化赖以生存的条件。
在每一个国家的语言世界中都具有所谓的关键词,用以表现所属文化的核心价值及精神特点。
俄语当然也不例外,在现代俄语中有许多词汇,包括名词,形容词,副词都包涵了“лень”(懒)这个概念。
例如:ленца,лентяй,лодырь,лоботряс,ленивый,лениво,ленивец,полениться,разлениться,неохота。
这些词汇都广泛运用于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
可见,“лень”这个概念在俄罗斯文化中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因此,弄清楚在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лень”是否具有非常大的消极意义是有必要的。
毫无疑问,观念“лень”具有负面意义,这种负面性首先表现在人的物理状态,即:懒得做出某种物理运动,或者做出行动,但是非常缓慢,而且是不情愿的。
例如:“Было смертельно скучно и как-то особенно сонно...противно. Заварили кофе,но оно пахло мылом,а я,кроме того,залил пиджак ликером.Руки сделались липкими,но идти умыться было лень. ...Ели лениво,неохотно,устало”(А.Аверченко. 《Чад》).在上述语境下,“лень”具有明显的表示行动缓慢的特征。
论俄汉语言世界图景的异同作者:吴扬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8期[摘要]本文立足于语言世界图景这一语言文化学的核心概念,从其普遍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出发,通过对比含有“眼睛”的成语,来分析俄汉语言世界图景的差异。
[关键词]语言世界图景眼睛成语[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101-01近年来,语言世界图景已成为语言与文化研究领域的热点。
人类对世界知识的总和就是世界图景,而语言是世界图景的重要表达手段,人的生活经验和活动方式通过语言展现出来,由此形成了语言的世界图景。
一、语言世界图景的共通性和民族性(一)共通性不同民族的语言世界图景具有共通性。
每个民族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共性,这是各民族和各种文化之间正常交流的基础。
(二)民族性各民族的语言世界图景依然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
语言世界图景形成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和文化原型的影响,因此具有不同的风格,有多少种语言就有多少个语言的世界图景。
语言世代相传的过程中,在人们的意识中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语言世界图景,因此语言世界图景具有深刻的民族性。
二、含有“眼睛”的成语对比中看俄汉语言世界图景的异同成语是世代积累并流传应用至今的语言精华。
通过分析俄语和汉语的成语,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俄汉丰富的世界图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天下众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都是通过眼睛看世界,俄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和眼睛有关的成语。
但由于文化和历史的不同,两种语言中含有“眼睛”的成语在表达方式和内涵上存在差异。
本论文借助《фразеолог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中国成语大词典》中的释义,试图以含有“眼睛”的成语为例,来揭示俄语和汉语在语言世界图景上的异同。
(一)俄语成语中“глаза”和汉语成语中“眼”都具有的意义1.“眼”和“глаза”象征“视线”“视觉”“视力”俄语:(1)глаза разбегаются:在多种多样的选择中,无法将视线集中或停留在某一处。
通过谚语管窥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民族性论文 一、引言 语言文化学是在语言国情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新学 科。
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从本质上揭示了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内在实质和相互依 存的规律。
其中描写和对比不用语言反映的不同语言世界图景成为该学科的主要 任务。
语言世界图景是当今语言与文化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概念, 它体现语言的认 知功能。
人类接近文化财富, 无论它是古典文化, 还是现代文化, 都只通过语言。
人在语言的影响下不可避免的形成一定的世界背景。
所以说语言文化学的研究对 象就是语言的世界背景。
本文立足于语言世界图景这一语言文化学的核心概念,通过谚语中渗透的语 言世界图景的民族性动态性展示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并试图对其性格的 成因作初步分析。
俄语谚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 “我国学者把语言世界图景分为表达平面内容平面来研究 (吴国华, 彭文钊, 20xx:6)从平面入手研究语言世界图景是直观、有效的一种方法,”,因为“各 种语言基本单位和文本是语言世界图景的寓居所”。
考察国内外对语言世界图景 的基本认识, 大多数情况均是通过对语言单位和文本的分析相对较为系统地窥见 语言世界图景的。
因此我们在认知语言世界图景是也应该从基本的语言单位和文 本入手。
“最能体现语言世界图景的语言单位是成语、谚语和格言警句”。
谚语是民间流传的言简意赅而又具有训诫意义的箴言,通常包括形象叙述和 道德告诫两个部分。
[5]谚语以简练通俗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寓意,反映了人民群众 世世代代对世界、自然、社会、家庭及人际关系的观察,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被称为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通过分析大量的俄语谚语、俗语我们发现,透过 这些世代积累并流传应用至今的语言精华, 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现俄罗斯语言中丰 富的世界图景,进而捕捉到俄罗斯族中一些朴素的伦理道德准则。
如: Т е р п е н и е и т р у в с е п е р е т р у т .(忍耐和劳动能 战胜一切困难) Д р у ж а в м е с т е , а т а а ч о к в р о з ь .(亲兄弟,明算 账。
语言世界图景下俄汉数字文化的对比分析作者:张萌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13期摘要:语言世界图景理论是语言文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反映了语言、思维和客观现实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用以表达对世界认识的基本手段。
数字文化不仅能够反映出俄汉两民族文化观念,还能反映出两民族的民族心理和认知过程。
本文将以语言世界图景理论为基础,以俄汉数字文化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俄汉语中数字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俄语学习者更加深入地掌握语言世界图景理论以及俄汉之间的文化异同。
关键词:语言世界图景;俄汉数字文化;民族心理;文化差异一、理论基础世界图景是现代语言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指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不断按照自己的意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于是在人的观念中形成了对世界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形成了对世界各个方面的知识。
人类对世界知识的总和就是世界图景(杨海云,2003)。
语言世界图景,又称“语言世界模式”“语言世界观”“语言对世界的表征”“语言中间世界”“语言世界组织”等(赵爱国,2006)。
语言世界图景源自于洪堡特提出的“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的理论假设,他認为,语言对世界观的确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言的影响决定着人的思维和认知活动,即语言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
经过几代学者(赫尔德,施坦塔尔,保罗,维特根斯坦等)孜孜不倦的探索,语言世界图景理论得以发展。
语言世界图景具有民族性与普遍性相统一的特征,语言世界图景理论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是感知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只有借助语言,现实世界才得以观念化表达,从而形成该民族认知世界的统一的观念系统。
语言世界图景的形成受语言知识、文化、传统、周围环境、自然景观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人们的文化观念也存在着差别,对待同一个事物的看法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个性。
二、俄汉数字文化的对比分析对不同民族语言文化现象进行对比研究是当代语言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这对明确两民族文化特性,明确文化空缺,弥补文化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
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观念场“авось”
白旭
【期刊名称】《中国俄语教学》
【年(卷),期】2016(0)4
【摘要】本文运用观念场理论和观念分析法,分析观念авось的语言表征,阐释其
民族文化特点和认知特点,并为其构建观念场.核心词авось及其语义要素、同义词、反义词以及派生词作为基本特征,构成观念场的中心场段;以格言区域、评价区域和
社会文化区域组成的阐释场作为混合特征,构成观念场的外围场段.观念
судьба,счастье与观念场“авось”形成交叉区域,是该观念场不可缺少的结构项.【总页数】6页(P38-43)
【作者】白旭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5
【相关文献】
1.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ум观念 [J], 徐东辉
2.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вера观念场 [J], 王丽娟
3.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星辰”观念分析 [J], 张春波
4.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女性”观念 [J], 刘冰玉;
5.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观念场概念探析 [J], 王丽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