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 格式:docx
- 大小:23.65 KB
- 文档页数:6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二、单元目标
(一)课标要求
1.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2.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
3.学会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4.知道长度、时间、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5.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其他单位的换算。
(二) 核心素养要求
物理观念: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科学思维: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观察常用的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
性。
第1节走进实验室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认识各种测量工具,对测量工具有基本的了解。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讲述了科学探究的意义、科学探究的工具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学习本节,认识生活中存在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内容、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是初中物理学习的第一小节,走进实验室,从认识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开始,慢慢熟悉,知道物理学科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了解实验对于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观察物理现象,初步了解、掌握观察的科学方法;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测量工具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了解各类测量工具的用途,掌握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
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括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点: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的摆动。
他想到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吊灯的摆动。
不错,吊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设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怀着这样的疑问,他做了历史上著名的单摆实验,证明了他的猜测是正确的,这便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的发现过程。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新的计时工具——钟表。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和情况经常出现,需要的是我们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和耐心研究,做到这些我们也会取得更多的成功。
学生聆听故事,思考故事背后的问题,小组讨论说明。
通过有关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
增加学生的人文情怀。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二、单元目标
(一)课标要求
1.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2.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
3.学会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4.知道长度、时间、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5.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其他单位的换算。
(二)核心素养要求
物理观念: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科学思维: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观察常用的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
性。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知识点分析:(一)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1. 参观实验室:长度测量基本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实验室质量测量的基本工具:托盘天平和砝码时间测量的仪器:秒表测量温度的常用仪器:温度计电流的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的测量仪器:电压表力的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直接测液体体积的测量仪器:量筒2.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5)分析和论证(6)评价(7)交流与合作3. 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二)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1. 测量的重要性: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量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国际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1mm=10-6m1nm=0.001μm=10-9m·换算方法: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采用等量代替法,即先照写数值,然后乘以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注意结果尽量用科学计数法。
如:××。
正确的125125101251075nm cm cm ==--.换算过程为:“数不变,单位换,进行算”(2)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刻度尺之前要“三观察”·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在哪里,是否磨损;如果磨损可重新确定一刻度线为起始刻度线。
·观察量程是多少,实际情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量程的刻度尺。
·观察分度值是多大,据不同情况和要达到的精确度,选择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要“三会”·会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重新确定的起始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贴近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平行,不能放倾斜。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认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
2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第二章运动与能量2 运动的描述建立参照物概念和速度概念建立参照物概念和速度概念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速度,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学习利用图象分析实验数据第三章声1 认识声现象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真空铃”实验和声波概念2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音色3 噪声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4 声与现代科技超声的应用共鸣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光的反射定律1 光源光的传播认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认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控制光束方向,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成因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4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规律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6 神奇的眼睛眼睛成像的机理认识近视眼7 通过透镜看世界让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如何启发并下达指导学生完成这两个实践活动8 走进彩色世界让学生了解色光的三原色使学生认识色光的混合第五章物态变化1 物态变化与温度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实践活动对“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描述2 熔化和凝固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数据的图象转换方法3 汽化和液化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汽化和液化中的吸、放热4 地球上的水循环升华和凝华建立“水循环“的大图景,并把它与各种物态变化联系起来第六章质量与密度1 质量质量的概念和单位,以及天平的使用规则利用天平测量质量,及“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2 物质的密度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3 测量密度掌握测量不同状态物质的密度的方法掌握测量不同状态物质的密度的方法4 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第七章力1 力在给出已知力的条件下,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时,寻求现象的共性,从而形成对力的清晰认识2 力的描述用力的图示法描述力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总结出力的三要素3 弹力弹簧测力计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力的关系4 重力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5 摩擦力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静摩擦的概念第八章力与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对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2 力的平衡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的探究,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问题3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让学生知道物体若受到的合力不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通过探究,让学生初步了解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第九章压强1 压强经历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理解压强2 液体的压强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3 连通器连通器原理及应用经历用“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4 大气压强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定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1 在流体中运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设计与组织学生认识“升力”2 认识浮力认识浮力的存在及其产生原因认识浮力的存在及其产生原因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推导、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推导、理解阿基米德原理4 沉与浮理解沉浮条件应用沉浮条件解释问题第十一章机械与功1 杠杆了解杠杆的“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会画出杠杆的力臂2 滑轮实验探究定、动滑轮的特点实验探究定、动滑轮的特点3 功功率对功、功率概念的理解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以及功与功率的计算4 机械效率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5 改变世界的机械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第十二章机械能1 机械能从功的角度认识动能和势能从功的角度认识动能和势能2 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3 水能和风能水能和风能的常见利用方式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 分子动理论经历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依据宏观现象,推断其微观本质。
2 内能和热量认识到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温度、内能、热量的联系与区别3 比热容比热容概念的引入过程,以及怎样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1 热机认识热机的工作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2 内燃机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弄清楚各个冲程的作用3 机械效率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理解环境污染与热机使用的关系第三章认识电路1 电现象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物体带电的本质2 电路电路的组成,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3 电路的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连接并联电路并会画并联电路的电路图4 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电路知识的应用第四章探究电流1 电流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电流表的使用2 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电压的概念3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第五章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得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从而揭示欧姆定律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欧姆定律中各量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2 测量电阻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过程探究实验的设计,误差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3 等效电路了解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理解等效电路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猜想和推导第六章电功率1 电功电功概念的建立电功与电能的区别与联系2 电功率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怎样探究电功率、电压、电流三个量的关系3 焦耳定律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4 灯泡的电功率掌握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体会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引导学生设计出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第七章磁与电1 磁现象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磁场的描述方法磁场、磁感线概念的建立2 电流的磁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磁现象的本质3 电磁铁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质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4 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利用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电路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1 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探究磁如何主生电电磁感应实验的设计方案和制作小发电机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解决电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的换向问题和制作小电动机3 电话和传感器电话的工作原理处理声信息与电信息相互转化的实验物理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4.提昌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5.注意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与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惧能力。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索日常生活用品或新产品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3.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窜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5.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浅析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摘要:当前,发和谐素质教育为根本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极大的影响着现在的物理教学,特别是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通过实例得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这早成了现代中学物理教学的必须环节。
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
演示实验生动有趣,易形成悬念,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都有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演示实验教学、尝试一、认清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目前,我们的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物理实验教学。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除了完成教材上的指定实验发外,还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性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