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调研一模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7
2018学年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12)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通过泥版文书保存下来的著名史诗是:A.《罗摩衍那》B. 《荷马史诗》C. 《吉尔伽美什》D.《摩诃婆罗多》2.‚当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和大弟子及追随者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玛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切赞颂,全归真主……‛。
与以上三段文字先后顺序相对应经典分别是:A.《大藏经》、《圣经》、《古兰经》B.《大藏经》、《古兰经》、《圣经》C.《古兰经》、《大藏经》、《圣经》D.《圣经》、《大藏经》、《古兰经》3.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
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
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
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被称为公民法A.② ③ ④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①② ③4. 中世纪西欧某些地区曾先后出现过大规模农奴化和农奴重获自由的现象,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西罗马帝国灭亡和城市复兴 B.查理·马特改革和城市复兴C.君士坦丁堡陷落和伊斯兰教扩张 D.封建君主专制形成和大学的兴起5. 欧洲中世纪后期在教会神学的笼罩下产生了大学的世俗教育。
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教会势力的减弱 B.城市经济的复兴C.传统教育的崛起 D.更好地传播神学6.学者钱乘旦说:‚古典时期结束时,世界上形成了四个文化圈,即‘东亚文化圈’、‘印度文化圈’‘西亚—北非文化圈’、‘欧洲文化圈。
’‛其中‘西亚—北非文化圈’占主导地位的统一价值体系是:A.希腊理性哲学B.印度教信仰C.伊斯兰教信仰D.基督教信仰7.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距今约一万年前后,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C.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因为炎黄传说已经被证实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存在8.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A.禅让制 B.礼乐制 C.分封制 D.敬德保民思想9.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上海市嘉定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满分分时间分钟注意:.本检测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检测时间分钟,试卷满分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就研究中华农业文明起源问题来说,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历史神话传说. 考古发掘资料. 古代文献记载. 民间祭祀遗存【答案】【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发掘资料最能直接反映所在年代的农业生产现象,故项正确。
神话传说、文献记载、祭祀遗存均为反映农业生产生活的间接材料,均不符题意,排除。
.“大人世及以为礼”在《礼记·礼运》看来,夏朝建立后中国社会进入. 大同之世. 铁器时代. 青铜时代. 小康之世【答案】【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大人世及以为礼”即天子诸侯的子弟世代承袭,认为合于礼,小康之世就是在天下为家的条件下,制定礼制使得社会在管理中安定,故项正确。
项,大同之世就是在天下为公的条件下,选贤举能使得社会不用管理就能安定,材料未体现,排除。
、两项以生产力为标准,材料中未能体现,故不符合题意,排除。
.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秦灭六国,这一时间段可表述为. 公元前世纪前期. 公元前世纪后期. 公元前世纪前期. 公元前世纪后期【答案】【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题干纪年方法为公元纪年,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为公元前世纪后期,故项正确。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争于气力”时代“唯法为治”,此处“当今”是指. 史前时期. 夏商时期. 西周时期. 战国时期【答案】【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韩非子提出“法后王”的进步历史观,他把社会的发展分为“上古”、“中世”和“当今”三个阶段,批判复古思潮,提倡因时制宜,主张相应于不同时代而取适宜的制度和政策,韩非子为战国时期人物,故项正确。
2018-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计60分)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2、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周与鲁的关系是()A.父子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3、隋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均有座,到宋朝就必须站着,到明朝时则须“众官皆跪”,对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由盛到衰的趋势 B.中国礼仪不断等级化的趋势C.君臣关系不断恶化的趋势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4、宋王朝的地方行政序列应该是()A.州——郡——县 B.路——州——县C.道——州——县 D.省——道——府——县5、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南京6、“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这首诗歌颂的是()A.左宗棠收复新疆 B.曾纪泽收回伊犁C.刘永福抗法 D.冯子材镇南关大捷7、1895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与动荡的一年,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A.左宝贵的部队 B.义和团C.丁汝昌的部队 D.刘永福或徐骧的部队8、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台湾诗人邱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邱逢甲这首诗创作于1896年②温总理借这首诗表达了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立场③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辛丑条约》割让台湾的悲愤心情④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9、与甲午战争相比,抗日战争中最大的变化是()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战10、19世纪40年代是中外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下列事件与这一段历史时期无关的是()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B.鸦片战争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物种起源》发表11、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
长宁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测试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 150 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
所有回答必须按规定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编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借助楔形文字而得以传承下来的文学作品是A .《摩诃婆罗多》B .《吉尔伽美什》C .《罗摩衍那》D .《荷马史诗》2.古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时曾说:“穷人处死或流放他们的反对派,将同等的社会权利赋予其他所有人,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政府中担任职务,从而开始实行由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制。
”这表明雅典的民主政治A .体现了自由、正义和平等理念B .实现了社会成员真正意义上的平等C .没有改变贵族专政的本质特征D .是古代世界最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3.“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 .保留习惯旧俗B .强调法官至上C .重视法律程序D .体现人人平等4.西欧封建制度基本确立的时期,中国正处于A .唐朝B .北宋C .南宋D .元朝5.至今仍有史学研究者质疑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A .在时间和地域上不吻合B .传世文献记载不可靠C .出土文物有限不足为证D .未找到直接文字证据6.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A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 .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C .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D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7.对比下列两幅图,可以观察到的政局变化是A .“尊王攘夷”B .楚王问鼎C .三家分晋D .秦修万里长城8.“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一模)测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 40分,每小题 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17年 11月引汉(江)济渭(河)工程中施工难度最大的引水隧洞工程顺利贯通,导致该工程施工难度大的重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植被D.水文2.北京时间 2014年 12月 17日 12时 50分,天文台捕捉到一个 M8.7级的太阳耀斑。
当耀斑爆发时,以下地区能较易观察到绚丽极光的是A.北冰洋地区B.南极地区C.赤道地区D.北回归线地区3.2017年 12月 20日(农历初三)的夜晚,在上海可见的月相是A.新月B.蛾眉月C.上弦月D.凸月4.2016年 11月 30日,“二十四节气——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实践知识体系及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划分使用的周期是A.太阳日B.恒星日C.回归年D.恒星年5.冰岛给科学家们提供了极好的研究“海底护张学说”假说的场地,图示横贯冰岛中部的地带可能是A.海沟B.洋脊C.海岸山脉D.板块消亡边界6.奇峰怪石的黄山,其主要岩石类型是A.石灰岩B.花岗岩C.玄武岩D.石英砂岩7.影响气候的因素较多,造成 M、N、P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洋流B.海陆位置C.地形D.大气环流8.右图所示等高线图(单位:米)范围内A.有一座山峰B.有两座山峰C.有三座山峰D.无山峰9.根据我国部分地区雨带分布的位置判断,此时最可能的月份是:A.3、4月B.6、7月C.8、9月D.12、1月10.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其上游河段地区通常出现春汛,其主要原因是河流补给来源于A.雨水B.地下水C.冰川融水D.积雪融水11.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①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②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③岩层渗水性强,土壤持水性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④土层疏松,钙磷等矿物养分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影响兰州段铁路呈东西走向,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B.交通运输的需要C.矿产资源分布状况D.地形和河流分布状况13.唐山和苏州两市人口年龄构成差异较大,尤其是 26-29岁年龄段。
长宁、嘉定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试卷2018.1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40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一般认为我国历史从“大同之世”进入“小康之世”是在A.尧舜禹时期B.夏朝建立后C.平王东迁后D.秦统一之后2. 图片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西周末期B.东汉时期C.北魏时期D.隋唐时期3. 关于夏朝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的表述中最贴切的一项是A.君主政治B.民主政治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4. “省”作为我国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始于A.魏晋B.隋唐C.元朝D.清朝5. “工部局“、“公董局”、“巡捕房”这些机构最早出现在近代中国的A.广州B.香港C.上海D.天津6. “中体西用”论渐趋沉寂大致在A.鸦片战争结束后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C.甲午战争结束后D.五四运动爆发后7. 康有为读到《天演论》译稿后称译者“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此处“第一者”是指A.达尔文B.林则徐C.严复D.李大钊8. 下列关于武昌起义爆发时间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宣统三年B.辛亥年C.1911年D.民国元年9. 19世纪末20世纪之交,席卷欧美的“新史学”运动在中国的代表人物是A.司马光B.章学诚C.刘知幾D.梁启超10 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起点是A.中共八大B.文革结束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大11.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最有利的是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C.实行征兵制,宣扬武士道D.实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12.主张通过契约产生统治者,否定“君权神授”,支持君主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2018届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一模)英语试题2018届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一模)英语试题(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40分)2017年12月21日上午第I卷(共100分)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Section ADirections: 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1.A. Interesting. B. Reasonable.C. BrilliantD. Ridiculous.2.A. At a publishing house. B. In a printing shop.C. At a bookstore.D. In a library.3.A. An actor. B. A translator.C. A director.D. A writer.4.A. Receptionist and guest. B. Boss and secretary.C. Manager and customer.D. Interviewer and job hunter.5.A. The models. B. The new fashion.C. The show.D. The secret girls.6.A. Moved. B. Young.C. Satisfied.D. Old.7.A. An amazing article. B. A boring book.C.A local election.D. A fascinating topic.8.A. The woman is thinking of changing her idea.B.The woman gives the man so many choices.C.The man dislikes the food offered there.D.The man has trouble deciding what to eat.9.A. No one has Jackie's signature.B. Others desire Jackie's signature more than Jim.C. Jim wants Jackie's signature most.D. The woman shows no interest in Jackie's signature.10. A. Mr. Johnson has no idea where to get the result.B. Mr. Green is the person to announce the result.C. Mr. Johnson won't know the result until Monday.D. Mr. Green hasn't got the result up till now.Section BDirections: In Section B, you will hear one longer conversation and two short passages. After each conversation or passage, you will be asked several questions. The conversation and the passages will be read twice, but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When you hear a question,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would b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Questions 11 through 13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11.A.He told a lie days ago. B.He was robbed in the Riogames.C.He broke the record.D.He was attracted by new sponsors.12.A. They met the fake policeman. B.They quarreled with security guards.C.They got into fights with each other.D.They lost their personal property.13.A.Better late than never. B.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C.Doing is better than never.D. Seeing is believing.Questions 14 through 16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14.A. Asking for candies. B. Dressing up in costumes.C.Hanging round racing alcohol.D. Having fun taking pictures.15.A.Halloween is a festival time just for kids.B.All the streets were closed off by the police in Tokyo.C.The business targeting adults consume expands in U.S.D.Adults fail to follow the tradition of costume wearing.16.A. The great success of Halloween industry.B.The changes in the celebration of Halloween.C.The traditional presentation of Halloween.D.The popularity of Halloween festival in Japan.Questions 17 through 20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17.A.To return the money. B.To get a sweatshirtC. To get a microscope.D. To return a sweater.18.A.The quality was so poor. B.The label was in Chinese.C. The color was dark blue.D.The price was too high.19.A.Because of the refund policy.B.Because items on final sale couldn't be exchangedC.Because of the damage of the item.D.Because the customer didn't have a credit card.20.A. Appealing. B.Helpful.C. Informative.D.Tricky.II. Grammar and VocabularySection ADirections: 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below, fill in the blanks to make the passages coherent and grammatically correct. For the blanks with a given word,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the proper form of the given word; for the other blanks, use one word that best fits each blank.Developing Competent TeachingNations that have greatly improved their students ’ achievements, such as Finland, Korea, Singapore, and others, attribute much of their success to their focused investments in teacher preparation and development. 21 (Create) a system that can routinely hire and prepare teachers effectively and can support successful teaching is the arena (竞技场) in which the United States 22 (fall) behind the most.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great teachers in every community, the landscape of the supports for quality teaching looks like Swiss cheese. In some states, the holes are smaller, and in others they are bigger. Nor in no case is there a fully 23 (develop) system of instructional support even remotely comparable to that in high-achieving nations. And of course, as we have seen, the system is the weakest in communities 24 students ’ needs are greatest.Some have argued that the answer to weak teach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d to eliminate “barriers ” to teaching, such asteacher education and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allow anyone who wants to teach into the classroom, and fire those who prove not to be effective. Although the interest i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important, this approach does not offer strategy 25 (ensure) that teachers will have opportunities to gain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y need in order to be effective, or that all schools will have the resources to attract and hire the best teachers. 26 does it protect the students in low-income schools, who will be the victims of unprepared and inexperienced teachers in the years until these teachers have demonstrated their incapability and left the field.A regulation 27 (focus) on easy access and easy firing ignores the question of how to develop widespread teaching skills and ensure a strong supply of highly able teachers for schools. 28 such supply, principals will be unable to hire strong teachers even if they are free to hire whomever they are pleased with, and, evidence shows that schools are likely to fire weak teachers, 29 they feel they won ’t be able to replace them. Even if they do, there is little guarantee tha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30 (improve). although there are good reasons to argue for stringer evaluation practices for removing incapable teachers and for recognizing excellent ones, a theory that the major problems with teaching can be solved by carrots and sticks alone leaves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bilities to chance.Section BDirections: Comple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by using the words in the box. Each word can only be used once. Note that there is one word more than you need.What isleadershipItsqualities are difficult to define ,b ut they are not so difficult to identify. Leaders don’t force other people to go along with them. They bring them along. Leaders get trust from others by giving it themselves, by building an environment that __31___ creativity, and by operating with honesty and fairness.A. understandingB. encouragesC. resultsD. flexibleE. returnedF. motivatedG. hungerH. constantlyI. satisfiedJ. supposedK. combined。
上海市嘉定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编辑:王斌校对:王思亮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右图为山东嘉祥县汉代画像石上的黄帝像(拓片),对此材料的史学价值判断较合理的一项是A.黄帝其人其事纯属后人想象不可信B.黄帝确有其人C.要证明黄帝确有其人还需材料佐证D.黄帝为汉代人2、商朝历史较之夏朝之所以成为信史的最主要依据是A.文献记载B.青铜礼器C.甲骨卜辞D.神话传说3、春秋战国属社会转型时期,当时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社会方案。
儒家方案的主要特点是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4、东周时期,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新局面根本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B.铁农具、牛耕的广泛使用C.地主阶级壮大,倡导变法D.百家争鸣局面的有力推动5、中国古代帝王的谥号是有严格规定的。
西汉初期皇帝刘彻的谥号对应下列哪一规定A.威强睿德曰武B.经天纬地曰文C.好内远礼曰炀D.杀戮无辜曰厉6、“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汉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能体现材料所述特点的是A.创设刺史制度B.颁布推恩令C.裁抑丞相权力D.推行内外朝制度7、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中,表示上下隶属关系,表示政令下达程序。
其中正确的一项是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此处评价的是我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的选官制度A .西周B .秦汉C .魏晋D .隋唐9、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2018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调研(一模)试题一、选择题(共40 分)以下每题 2 分,共 4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一般以为我国历史从“大同之世”进入“小康之世”是在A.尧舜禹期间B.夏代建立后C.平王东迁后D.秦一致今后2.图片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西周末期B.东汉期间C.北魏期间D.隋唐期间3.关于夏代至明清期间中国古代政治的表述中最贴切的一项为哪一项A.君主政治B.民主政治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4.“省”作为我国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始于A.魏晋B.隋唐C.元代D.清代5.“工部局“、“公董局”、“巡捕房”这些机构最早出此刻近代中国的A.广州B.香港C.上海D.天津6.“中体西用”论渐趋安静大体在A.鸦片战争结束后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C.甲午战争结束后D.五四运动迸发后7.康有为读到《天演论》译稿后称译者“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此处“第一者”是指A.达文B.林徐C.复D.李大8.以下关于武昌起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是A.宣三年B.辛亥年C.1911年D.民国元年9.19 世末 20 世之交,席卷欧美的“新史学”运在中国的代表人物是A.司光B.章学C.刘知幾D.梁启超10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起点是A.中共八大B.文革束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大11.日本明治新的改革措施中,社会步和可持展最有益的是A.藩置,加中央集B.允土地,承土地私有C.行征兵制,宣武士道D.行文明开化,展近代教育12.主通契生治者,否定“君神授” ,支持君主有的治。
提出一主的思想家是A.霍布斯B.洛克C.伏泰D.孟德斯13. 法国史学家托克在述法国大革命指出:“大革命⋯⋯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和广泛的理所引。
” 里“抽象的原和广泛的理”主假如指A.君神授B.人文主C.启迪思想D.克思主14.托斯·潘恩在 1776 年的《常》中提出:“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自己。
” 一法惹起北美“很多人内心⋯⋯巨大的化”。
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终测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试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注意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试卷分为“分叉部分”和“共同部分”。
“分叉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
考生可以任选一组应答,但不可以交叉答题,若考生交叉答题,一律以A组计分。
“共同部分”为所有考生应答的试题。
分叉部分A组(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马桥文化遗址对了解距今4000年前后的古文化聚落形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马桥文化石镰马桥文化石犁马桥文化耜A.牛耕技术也在此时相应出现B.手工业是当时最重要的经济部门C.江南社会发展水平高于中原地区D.生产工具完备农业形成江南特色2.下列最能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的国家所取代的史料是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3.右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4.《周易·革》中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后人常用“汤武革命”来形容改朝换代,夏商两朝的覆亡给后世君主的警示是A.加强国防,充实军备 B.任用贤臣,勤政爱民C.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D.加强集权,完善制度5.历史典故“楚王问鼎”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诸侯对分封制提出了公开挑战 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C.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难以动摇 D.楚国的冶铁水平高6.商鞅变法中提到:“户有二丁以上不分者,倍其赋”,该措施的目的是A.践行“小国寡民”思想 B.扶植新兴地主成长C.鼓励按军功受爵位D.鼓励发展小农经济7.史学家通常以“汉承秦制”来说明秦汉两个王朝在很多方面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然而汉初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仍有一些差别,最大的差别是A.中央机构不同 B.地方行政制度不同 C.皇帝权力不同 D.用人制度不同8.据史书记载,西汉自武帝以来统治思想即是“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
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调研(一模)试题一、选择题(共40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一般认为我国历史从“大同之世”进入“小康之世”是在
A.尧舜禹时期B.夏朝建立后 C.平王东迁后D.秦统一之后
2. 图片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西周末期
B.东汉时期
C.北魏时期
D.隋唐时期
3. 关于夏朝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的表述中最贴切的一项是
A.君主政治B.民主政治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
4. “省”作为我国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始于
A.魏晋B.隋唐C.元朝D.清朝
5. “工部局“、“公董局”、“巡捕房”这些机构最早出现在近代中国的
A.广州 B.香港 C.上海D.天津
6. “中体西用”论渐趋沉寂大致在
A.鸦片战争结束后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
C.甲午战争结束后D.五四运动爆发后
7. 康有为读到《天演论》译稿后称译者“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此处“第一者”是指
A.达尔文B.林则徐C.严复D.李大钊
8. 下列关于武昌起义爆发时间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统三年B.辛亥年C.1911年 D.民国元年
9. 19世纪末20世纪之交,席卷欧美的“新史学”运动在中国的代表人物是
A.司马光B.章学诚C.刘知幾 D.梁启超
10 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起点是
A.中共八大B.文革结束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大
11.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最有利的是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C.实行征兵制,宣扬武士道 D.实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12.主张通过契约产生统治者,否定“君权神授”,支持君主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提出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霍布斯 B.洛克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
13.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时指出:“大革命……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
”这里“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A.君权神授 B.人文主义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14.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的《常识》中提出:“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本身。
”这一说法引起北美“很多人心里……巨大的变化”。
这一“变化”是指
A.武装反抗 B.民族独立 C.孤立外交 D.经济封锁
15.“这个国家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开拓者,其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一种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的特征。
”这个国家应该是指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德国
16.英国工业革命后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行会 B.手工工场 C.垄断公司 D.工厂制度
17.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最直接的目的是
A.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B.实施西方式的法律制度
C.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专制统治D.缩小与西欧国家的差距
18.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某国在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却“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
该国指的是
A.法国 B.俄国 C.德国 D.日本
19.一战后“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的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五国海军协定》
20.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不断调整,其中20世纪30年代开始运行的模式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市场经济放任自由
C.国家干预宏观调控 D.计划经济高度集中
二、综合分析题(60分)
(一)丝路纠纷(15分)
材料一:悬泉汉简(A)详细记载了公元前39年的一次纠纷。
4名粟特使节向敦煌的中国官员上诉,称他们卖的骆驼价钱太低,中国官员支付的是又瘦又黄的骆驼价,而他们的骆驼是又白又肥的骆驼。
公元前39年,敦煌官员为这起纠纷下了定论:粟特人已经得到了合理的报偿。
——王素《悬泉汉简所见康居史料考释》(B)
材料二:“如此不尽人情地对待这些使节,可能是因为汉朝官员一直对粟特人怀恨在心,因为他们和汉朝长久以来的敌人……合作,因此故意少付钱以报复粟特人。
”
——荣新江《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C)
注:悬泉汉简出土于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1987年发掘出35000多件废弃的文书,23000多件有汉字的木简。
……大约2000根简有纪年,在公元前111到公元107年之间,这正是军营有人驻扎的时期。
问题:
21. 上述材料中划线部分,就研究汉代丝绸之路而言,是一手材料,是二手材料。
(填写字母,4分)
22.材料一、二中,对丝绸之路贸易纠纷进行史实陈述的是,对其进行历史解释的是。
(4分)
23.材料中所说的“汉朝长久以来的敌人”是谁?(1分)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上这段贸易纠纷的真实性进行简要说明。
(6分)
(二)现代化进程中的变革(20分)
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变革,这些变革极大地影响了历史的发展。
24.将下列“国家”与同时代的“变革”相对应(填写字母)。
(8分)
英国十月革命(A)
美国拿破仑帝国建立(B)
俄国工业革命(C)
法国南北战争(D)
25.简述上述“变革”的特点。
(6分)
26.结合上述“变革”,谈谈你对“这些变革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发展”的理解。
(6分)
(三)“莽莽欧风卷亚雨”(25分)
1918年上海知县沈宝昌在《上海县续志·序》中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迩来世变迭起,重以沧桑,由同治(1862-1874)视嘉庆(1796-1820)时,其见闻异矣。
由今日视同治时,其见闻尤异矣。
更阅读数十年,人心风俗之变幻必且倍甚于今日。
”
——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P215
问题:
27.材料中“同治视嘉庆时”“见闻”有何不同?(4分)
28.材料中“今日视同治时”“其见闻尤异”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9.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上海的变化?(1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
1-5:BCACC.6-10:CCDDC.11-15:DACBA.16-20:DCCCC
二、综合分析题(60分)
(一)丝路纠纷(15分)
21.A(2分) BC(各1分)
22.史实陈述:材料一(B)(2分);历史解释:材料二(C)(2分)。
23.匈奴(1分)。
从材料看,悬泉汉简记载属于一手资料,可证贸易纠纷;(2分)
从历史看,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商业发展;(2分)
汉武帝时解除匈奴对西域威胁,公元前60年汉政府设西域都护,设河西四郡,驻军防守。
(2分)
(二)现代化进程中的变革(20分)
24.英国:C 美国:D 俄国:A 法国:B (每项2分)
25.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有社会革命,有技术革命;有变革生产力,有变革生产关系;有改变政权形式,有改变社会性质等。
如果分别说明革命性质或直接结果也给分。
(6分)
26.可从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或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经济革命等不同分类谈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如: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的迅速崛起奠定基础;法国大革命中拿破仑帝国建立,传播革命思想,扫荡欧洲封建势力,《民法典》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俄国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实践,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6分)分别叙述且说明到位给6分;分类叙述且说明透彻每项给2分。
(三)“莽莽欧风卷亚雨”(25分)
27.近代上海的屈辱(相关史实);洋务运动兴起,兴办民用工业、军事工业、建立现代海军、兴办新式学堂(与上海相关的史实);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西学东渐等。
(政治上中外和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军事上建立新式海军、经济上出现近代工业、教育上出现留学教育和新式学堂等)(4分)
28.政治上帝制结束,走向民主共和;经济上民族经济发展;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儒学);生活上移风易俗或具体表现;教育上废除科举等(6分)。
29.(15分)
最高层次:能够辩证综合分析,既发生了器物乃至制度及思想层面的变化,但又未真正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提出观点或认识,分别以史说明。
屈辱历史的见证;又是接受现代文明最早的地区之一。
观点:1-3分;
史实:1-6分
论证:1-4分
组织:2分
一般层面:仅提到近代以来上海的变化或单方面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