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精品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7.89 MB
- 文档页数:15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时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时生产的基本要素)生产关系(要联系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自然属性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它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从一般的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规律,由此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
生产关系的含义: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指生产关系所有制,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再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的环节和桥梁)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满足需要),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和需要,消费是生产的直接目的。
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生产和分配:生产和分配具有同一性,分配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分为生产工具的分配和生产要素的分配)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影响者生产的效率)4.生产和交换:生产和交换(交换是指生产要素的交换)有着直接的同一性,生产决定交换,交换(产品的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交换可以调节生产的规模和质量模式等。
总的来说“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
5.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起着消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contents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商品与货币•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积累与再生产•资本流通过程•分配过程与剩余价值的分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周期性波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目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揭示了其阶级本质和局限性。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资本论》的出版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关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研究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过程和趋势。
03020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运用辩证法的思想来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
阶级分析方法从阶级关系出发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既注重对经济现象的客观描述,又强调对经济现象的价值判断。
商品与货币商品的内在矛盾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矛盾,即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这种矛盾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得到了解决。
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是指人们对商品所赋予的神秘性和超自然力量的崇拜,这种崇拜掩盖了商品背后的社会关系和劳动价值。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货币的产生与职能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形式货币的形式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信用货币等阶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货币等新型货币形式也逐渐出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经济。
⼆、最伟⼤的政治经济学⽂献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出发点:物质资料⽣产。
要实现物质资料⽣产所进⾏的劳动过程,⽣产三需要具备三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社会⽣产的总过程,包括四个环节:(⼀)⽣产;(⼆)分配;(三)交换;(四)消费。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法(⼀)唯物辩证法(⼆)科学的抽象法和历史的与逻辑的统⼀⽅法。
商品的定义:商品——是⽤来交换、能满⾜⼈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因素:使⽤价值、价值(⼀)使⽤价值——是指物的有⽤性或效⽤,即物能满⾜⼈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是商品的⾃然属性。
∴商品的使⽤价值不反应⽣产关系的性质。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差别的⼀般⼈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体现着商品⽣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三、⽣产商品劳动的⼆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定义:具体劳动——各种特定形式的劳动,可以从劳动⽬的、对象、所⽤⼯具、操作⽅法和劳动结果上表现出来。
这种在具体形式上不同质的劳动,就叫做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的定义:抽象劳动——指抽去了劳动具体形式的⽆差别的⼈类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价值,但具体劳动不是使⽤价值的唯⼀源泉。
∵使⽤价值是⾃然物质和劳动两个要素的结合。
∴⾃然物质和具体劳动是商品使⽤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且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源泉。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它们是⽣产商品的劳动的两重属性,它们是同⼀劳动的两个⽅⾯,它们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四、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是质与量的统⼀。
1、价值的质——是⽆差别的、⼀般⼈类劳动的凝结。
2、价值的量——决定于社会在该种商品⽣产上所花费的必要劳动时间。
(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分析:1、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3、价值量与劳动⽣产率成反⽐,与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1、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关系,价值量的决定是⼀个社会过程,⽽不是个⼈⾏为。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资本论》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的变革:①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革: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国民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只是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地揭示了物的背后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生产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②实现了经济学研究方法上的变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伟大意义: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它不仅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而且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的有用性即它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本质属性。
●劳动的二重性:内容: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资本论与马克思政治哲学《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于1867~1894年分为三卷出版。
这部著作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一般基础(商品经济)、剩余价值的秘密、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具有逻辑和历史的相对完整性。
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它主要分析单个资本的再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揭示资本主义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过程。
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这一卷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从而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实理论基础,颠覆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政治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以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阶级意识、阶级理性为指向,旨在寻求现实政治发展的真理性问题,实现理想政治实践的价值印证。
马克思政治哲学不仅关注政治价值和政治的本质,还致力于从哲学层面把握社会政治问题。
它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意志和利益,从人类历史的基本规律出发,探索“人的解放”的具体路径,追求“自由王国”的实践形式。
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政治哲学超越了西方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政治哲学所倡导并形成内在思辨逻辑的从“市民社会”到“政治解放”再到“理性王国”的演绎,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高度诠释了人类生活的应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