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邗江区三化螟发生猖獗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98.58 KB
- 文档页数:3
扬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对策摘要分析扬州市2006—2008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情况,针对当前蔬菜农药残留现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扬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的监测提供参考。
Abstract The situations of vegetable excessive pesticide residue of Yangzhou City in 2006—2008 was analyzed.Aimed at the status of the vegetable pesticide residue in Yangzhou City,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monitoring of vegetable pesticide residue in Yangzhou City.Key words vegetable;pesticide residue;quality safety;status;countermeasures;Yangzhou Jiangsu农药的使用给人们的农产品生产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在肯定农药在保护蔬菜、防治病虫害、铲除杂草、增加蔬菜产量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农药对蔬菜造成的残留已日趋严重,同时农药残留也成为评价蔬菜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此,笔者在总结扬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以促进扬州市蔬菜健康快速发展。
1 扬州市开展蔬菜质量监测现状扬州市政府于2002年出台了《关于全面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知》,同时要求加强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跟踪掌握农产品卫生安全质量状况,并公布检测结果。
对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予以禁运和销毁,保证上市的农产品均为合格的、达标的产品。
实行了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不合格的蔬菜不允许其流入市场。
从2005年起在全市5家蔬菜批发市场和30家农贸市场设立了农药残留检测室,每年用快速检测法共检测蔬菜150万批次,确保进入市场的蔬菜无农药残留超标。
Vol. 23 No. 4Dec. 2019第23卷第4期2019年12月扬州职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三氟苯嚅唳的研究现状和展望徐志英1,徐顺飞打陈小军2(1.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9 ; 2.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2)摘要:稻飞虱等是水稻的重要害虫,随着毗■妬酮、毗虫咻等防治稻飞虱的主要杀虫剂抗药性不断增强,研发防治稻飞虱等害虫绿色环保新型药剂势在必行。
三氟苯喀陀是防治稻飞虱的新型介离子类杀虫剂,文章 分析了三氟苯喀喘的研发和应用现状,提出应加快三氟苯喀陀的新剂型、复配剂的研制和环境风险评估,为三 氟苯嗨曉的科学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对稻飞虱等害虫可持续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氟苯喀喘;剂型;复配剂;环境中图分类号:TQ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3693(2019)04 -0045 -04Research Status of Trifluoropyrimidine and Its ProspectXU Zhi-ying 1, XU Shun-fei 1, CHEN Xiao-jun 2(1.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 Yangzhou 225009 , China ; 2. Yangzhou University , Yangzhou 225002, China)Abstract : Pests like rice planthopper are typical pests in rice. W 让h the increasing resistance of pyridoxineand imidacloprid to the main pesticides for controlling rice planthopper , it is imperative to develop new green and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to control rice planthopper pests. Triflumezopyrim is a new type of intermediatepesticide for controlling rice planthopper. In this paper ,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triflumezopyrimis analyzed. It's sugges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osage forms, compound agents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f triflumezopyrim should be accelerated , thus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and safeapplication of triflumezopyrim , the delay of the generation of drug resistance and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rice planthopper pests.Key words : triflumezopyrim ; dosage form ; compound agent ; environment中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近年来虫害发生仍然严重。
扬州市邗江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对策浅析作者:刘宇庆,刘燕,杨晓东,等来源:《农学学报》 2013年第1期(扬州市邗江区土肥站,江苏扬州225009)摘要:为全面了解和掌握邗江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成因,采用综合调查的方法,研究邗江区13 个乡镇区域内各类农业污染源的产生与排放,并对污染现状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内氮磷钾总投入量为15835.5 t,畜禽养殖业污水日产量为68.85 t,水产养殖水面使用药物为79.5 kg/hm2,是区域内水体富营养化风险的主要构成因子,也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重点。
并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化肥;畜禽养殖;面源污染;农业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X508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2-0357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Pollu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inHanjiang District, Yangzhou CityLiu Yuqing, Liu Yan, Yang Xiaodong, Chen Jing, Liu Jinlong(Institute of Hanjiang Soil and Fertilizer, Yangzhou 225009, Jiangsu, China)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ed theagricultural non-point pollution forHanjiang district, summed up the situ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non-point pollution and analyzed the reason ofthe agriculturalnon-point pollution occurre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agricultural NPS pollutantswere: in the area of NPK total investment to amount to 15835.5 t,livestock and poultry aquaculture wastewateroutput was 68.85 t, aquaculture water use of medication for 79.5 kg/hm2. Indicating that loss of N and P fromplanting might be the main factor leading to water body eutrophication, which was suggestedto be the key foragricultural non-point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ling. Inthe end, it had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s ofthe agricultural non-point pollution, which had both academic and realistic meaning to control agricultural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Key words: Fertilizer;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ion; Non-point Pollution; Agriculture-ecologicalEnvironment0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点源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的力度越来越大,面源污染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2]。
2021扬州市农药使用概况、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范文 为有效解决农药使用不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2015年农业部提出了农药使用零增长计划,旨在通过"控、替、精、统"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减少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农药流失,提高防治效果"三减一提"的目标要求,并明确到 2020 年,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均达到 40%以上,比 2013 年提高 5 百分点,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与此同时,江苏省农业现代化领导小组提出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中明确要求,到2020 年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80%,比 2014 年提高 10 百分点。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和江苏省农药减量使用计划,结合扬州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资源保护的内在需求,扬州市提出了粮食绿色增产"1120 工程",明确了农药零增长控量使用计划,要求至 2017 年,全市农药使用强度控制在2010-2014 年的平均水平以下,提前实现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目标。
通过分析近年来扬州农药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研究和探索农药控量使用对策,合理控制农药使用,减少面源污染,对推进扬州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扬州市农药使用概况 1.1农药控害作用明显 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中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东北部为里下河平原地区,中西部为缓岗丘陵山区,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地区,辖属邗江区、江都区、广陵区、宝应县、高邮市、仪征市6 个农业县(市、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 20.67 万hm2,小麦种植19 万 hm2. 近年来,受生态环境变化、气候异常及作物布局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趋重,突发性病虫害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作物稳产、高产,农药的使用,极大地挽回了粮食损失。
据统计,观测圃因对病虫未采用防治措施,粮食作物产量平均损失达三成,大面积生产中,通过农药防治,平均损失率控制在 3%以下,全市每年挽回粮食损失近70 万 t,占总产 20%左右。
扬州市邗江区10年食物中毒事故调查采样工作质量分析谢春华
【期刊名称】《职业与健康》
【年(卷),期】2007(23)22
【摘要】目的了解扬州市邗江区对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状况,以提高食物中毒调查处理工作质量。
方法对邗江区10年(1994—2004年)来发生的10起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采样工作质量进行分析。
结果中毒食物查明率、中毒原因查明率、致病物质查明率均大于50%;7种样品中剩余食物、病人吐泻物、患者血液采集率均小于50%,其余4种样品的采集率均为100%;细菌性食物中毒有83%是通过流行病学确认,化学性食物中毒100%是通过实验室确认;调查及时率为50%。
结论邗江区卫生监督人员应提高对食物中毒调查的及时性和采样的全面性。
【总页数】2页(P2055-2056)
【关键词】食物中毒;调查采样;质量分析
【作者】谢春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5
【相关文献】
1.扬州市邗江区一起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J], 谢春华
2.城市化进程中苏中地区农民社保意愿调查--基于扬州市邗江区1130份调查问卷
的分析 [J], 邵俊;姚云霞
3.《牛津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以扬州市邗江区教师教学用书使用情况为例 [J], 李福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扬州市邗江区小麦田杂草调查与日本看麦娘的化学防除作者:康晓霞来源:《杂草科学》2014年第03期摘要:2014年对扬州市邗江区的麦田杂草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小麦田禾本科杂草中优势种类为日本看麦娘、菵草、看麦娘和硬草;阔叶杂草优势种有猪殃殃、野老鹳草、牛繁缕和泥胡菜;日本看麦娘在所有调查田间的发生密度最大、频度最高,且丘陵山区的发生程度重于沿江地区。
对日本看麦娘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炔草酯、甲基二磺隆对该地区日本看麦娘的防除效果均不理想,7.5%啶磺草胺可湿性粉剂(WP)187.5 g/hm2 对麦田日本看麦娘的防除效果较好,且对小麦生长安全,是该地区麦田防除日本看麦娘的理想药剂。
关键词:江苏扬州;小麦田;杂草调查;日本看麦娘1材料与方法1.1杂草调查1.1.1取样方法2014年5月中旬,在扬州市邗江区南部沿江地区选取汊河镇,北部丘陵地区选取槐泗镇、杨寿镇共3个乡镇,每个镇选取3个村,每个村选取10块稻茬麦田,采用倒置“W”形9点取样法[6]进行调查,每点调查0.25 m2,记录各种杂草的种类和数量。
1.1.2计算方法在对样方取样数据进行处理时,运用平均密度、频度、相对频度和相对多度等4个参数,其计算方法如下:平均密度=全部样方的某一物种数/样方全部面积;频度=某一物种在调查样方内出现的频率;相对频度=频度/总频度(各物种频度之和);相对多度=全部样方中每个物种数/全部样方总物种数。
1.2药剂防除日本看麦娘的田间试验1.2.1试验田概况试验田设在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联合村,面积为900 m2,稻麦两熟茬口,前茬为水稻。
于2013年11月12日播种,播种量225 kg/hm2。
试验田土质为壤土,有机质含量24.55g/kg,pH值6.75,土壤肥力中等。
试验时田间小麦长势较好,叶龄6叶1心至7叶期;禾本科杂草以日本看麦娘为主,处于5叶1心至6叶期。
1.2.2供试药剂供试药剂有以下几种:(1)8%炔草酯水乳剂(EW),南京惠宇农化有限公司;(2)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WP),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50%异丙隆,苏州市宝带农药有限责任公司;(4)7.5%啶磺草胺WP,美国陶氏益农公司;(5)30 g/L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OF),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基于生产视角研究扬州市基地蔬菜的质量控制问题一、扬州市基地蔬菜生产现状扬州市地处江淮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非常适宜蔬菜的生产。
目前,基地蔬菜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扬州市郊区的农田和大棚中进行。
农田蔬菜生产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较大,而大棚蔬菜生产则可以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实现全年生产。
扬州市的基地蔬菜主要以瓜果类、叶菜类和根茎类为主,品种丰富,产量较高。
二、基地蔬菜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1. 农药残留问题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农民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如杀虫剂、杀菌剂等。
过量使用农药会导致蔬菜中残留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 土壤和水质污染问题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和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土壤和水质的污染会影响蔬菜的生长环境,进而影响蔬菜的质量。
3. 无序施肥问题一些农民为了提高蔬菜的产量,会盲目施肥,导致农田土壤中养分过剩、无法有效吸收,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和农产品质量问题。
4. 生产管理不规范问题一些基地蔬菜生产管理不规范,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导致生产环节中存在许多隐患,进而影响蔬菜的质量。
1. 加强生产管理加强对基地蔬菜生产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生产规范和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施肥、灌溉、喷药等操作,确保蔬菜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2. 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如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土壤和水质污染,提高蔬菜的质量。
3. 加强监测和检测建立健全的蔬菜质量监测体系,对基地蔬菜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和监测,严格控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4. 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使他们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蔬菜生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扬州市基地蔬菜的质量控制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
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和指导,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使基地蔬菜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为人们的健康饮食提供保障。
扬州市邗江区耕地质量现状与对策刘宇庆;刘燕;杨晓东;陈静;陈明波【摘要】分析了扬州市邗江区耕地质量现状,指出全区耕地质量总体不高,2/3的耕地属于中低产田,并存在污染、养地意识淡薄以及各部门管理不协调等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该研究对进一步强化耕地质量建设、推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01【总页数】2页(P49-50)【关键词】耕地质量;地力提升;对策【作者】刘宇庆;刘燕;杨晓东;陈静;陈明波【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江苏扬州225000;扬州市邗江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江苏扬州225000;扬州市邗江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江苏扬州225000;扬州市邗江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江苏扬州225000;扬州市邗江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江苏扬州2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8.5土壤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资源,是构成耕地的基本要素,而耕地是土地的核心,在保障食品安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我国人多地少,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主要依赖于耕地资源的高强度利用,而耕地资源高强度、不合理利用又会导致土壤退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威胁着粮食生产与人体健康[1-2]。
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资源后备不足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
因此,如何保护耕地资源,不断提高耕地质量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笔者介绍了扬州市邗江区耕地质量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扬州市邗江区耕地质量现状邗江区现有耕地面积约1.77万hm2,种植制度为1年2熟,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1.33万hm2,小麦种植面积约0.73万hm2。
依据农业部《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全区区域内耕地共分为5级,高产耕地(一、二级地)面积约0.45万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5.3%;中产耕地(三、四级地)面积约1.17万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6.1%;低产土(五级地)面积约0.15万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8.6%[3]。
三化螟防治对策
黄保胜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3(000)006
【摘要】@@ 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制度的变化,即单、双晚并存,早、中、晚混栽面积的加大,各代间的桥梁田增多,品种间熟期的交错,致使水稻危险生育期均与三化螟蚁螟盛期相吻合,造成我乡稻作区第2、3、4代三化螟对水稻的危害逐年加重,虽然一些农民施了药,有的甚至连续喷施3、4遍药,但是收效甚微,加之近年来气候因素,如冬暖、春旱、夏涝、秋季高温,也有利于三化螟危害.
【总页数】1页(P23)
【作者】黄保胜
【作者单位】肥西县清平乡农业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相关文献】
1.水稻三化螟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J], 翁文行
2.隆林县三化螟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 [J], 王增宝
3.麦-稻轮作区三化螟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J], 唐清华;赵启菊;申海涛;王峰;汪艳梅
4.资阳市水稻三化螟种群变化原因及防治对策 [J], 贾勇
5.三化螟发生危害因素及防治对策思考 [J], 朱梅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