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度假区旅游总体规划(文本)
- 格式:doc
- 大小:560.00 KB
- 文档页数:19
龙泉度假区旅游总体规划(文本)龙泉乡村旅游度假区旅游总体规划(文本)安庆师范学院区域科学与环境规划研究所龙泉有限公司2012年11月第1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性质对规划区块的休闲旅游发展项目编制总体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本规划项目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鲍冲湖村境内,用地总面积约600亩,其中山场面积400亩,占67%,林地(荒山)面积60亩,占10%,水面40亩,占7%。
, 坐标位置为东径112°58′58″—113°00′26″和北纬35°25′45″—35°28′38″之间。
第三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14年,即2012~2025年。
分期划分如下:第一期(近期):2012~2015年为已开发区域的完善建设期和新开发区域的基本建设期;第二期(中期):2016~2020年为新开发项目的完善建设期;第三期(远期):2021~2025年为与周边旅游资源整合的拓展开发期。
乡村田园精品旅游度假区。
第四条主要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安徽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安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安庆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安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宜秀区杨桥镇旅游总体规划》第五条编制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1、市场导向,服务第一2、明确主题,突出特色3、统筹规划,协调开发4、保护第一,持续发展5、适度超前,大胆创新第2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第六条度假区概况龙泉旅游度假区所在区域自然资源丰富。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光温水年季分布与农作物生长同步,年平均气温16.6℃,多年平均降水量1382毫米、年日照时数1449.6小时,无霜期268天。
项目区地势起伏,土壤类型多样,山坡土壤坡度大、土层较薄,但肥力较高,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第七条度假区资源评价1、旅游资源定量评价表2-2 龙泉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定量评价2、旅游资源定性评价“绿色生态” “名人历史” “民间风俗”“休闲度假”3、旅游资源总体特征1、等级不高,初期吸引力辐射范围限于市域市场2、自然景观环境优越3、文化内涵积淀深厚4、旅游资源神散形亦乱,缺乏独特旅游形象第八条度假区发展评估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在开发建设中强调保护并行。
养老养生旅游规划——以合肥龙泉山国际养生城概念规划为例一、老龄化1、老龄化的含义及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是指由于人的寿命延长和生育率的降低,使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老年人口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增加的过程。
国际上对人口老龄化的通用标准时一个地区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7%就表明进入老龄化社会。
进入21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在加速,1984年已有42个老年型国家,1991年已达48个,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均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朝着老龄化社会的行列迈进。
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2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8687万,约占总人口的7%),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几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2005年底,总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
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69亿,约占总人口的12%,且每年以近1000万的速度增加。
据预测,203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2050年将达到4.37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1.2%。
2、长三角及安徽老龄化现状中国人口基数庞大,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我国将一直是世界老人口人最多的国家;21世纪下半叶,我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老年人口大国。
但是老龄化在我国地区差异明显。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大多进入老龄化社会。
比如上海,早在197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青海、宁夏等西部地区,预计要到2010年以后才进入,时间相差约30年。
图4显示了2004年我国各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可以看出在我国各个地区之间,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参差不齐。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控制人口生育率起步较早、力度较大的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最早、速度最快、程度最高。
龙泉驿区以“一湖一山”为主体的旅游发展战略探讨胡开全缘起:我阅读过《四川省两湖一山旅游规划》,接待过《成都两山夹一平原旅游规划》课题组成员,审阅过《龙泉驿区2008年—2010年旅游中长期规划》,从中其中的不足。
归根到底是对龙泉旅游资源没有深入细致地调查,当然不能得出独特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暑假期间我受区旅游局领导的邀请,为其起草一个我区旅游发展的汇报材料,我也趁此机会梳理了一下自己多年调查研究积累的东西。
一、“一湖一山”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一)优势我区的“一湖一山”是四川省“新五大旅游区”中“两湖一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成都市“一城两带”旅游重点发展区之一,各级政府都相当重视。
其中龙泉湖西距成都市区仅38千米,有5.5平方千米水域、54千米湖岸线,14个形态各异的岛屿和湖尾“十里长峡”,自成山重水复的优美风韵。
龙泉山区境段面积约240平方千米(36万亩),山区适合建设100万立方米库容以上水库的地址超过20处,体容量大且便于开发。
2008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
1、区位优势“一湖一山”旅游区位于成都市近郊,是天然的生态屏障,并将在未来的城市组团发展中成为生态中心和宜居之地,旅游地产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同时也是四川省“新五大旅游区”中最具区位优势的景区。
2、资源优势距成都市最近的山体和水域,是对都市人口极具吸引力的生态资源;拥有独特的明蜀陵寝和宗教文化、以及以洛带镇和客家人为代表的移民文化形态,是不可复制的,并能做大做强的文化资源。
3、市场优势紧临千万城市人口的大都市及其第二机场,并处在成渝交通线(成渝高速,成渝公路,成渝铁路,规划中的成渝快速铁路)线上,既是城市人口告别都市,回归山野田园的最佳去处;也是从外地来成都的游客可选择游玩的方便去处。
4、投资吸引力优势“一湖一山”现在的地价相对较低,加上生态移民和生态建设政策的实施,导致拆迁也少。
更关键是已进入的项目少,主题定位还基本是空白,便于投资者施展。
池州市都市总体规划(-2030年)纲要公示作者:市规划局点击数:27发布日期:-1-15一、公示内容池州市都市总体规划(-2030年)纲要公示一、上轮规划回顾1、都市总体规划要点2、上轮规划实行过程中局限性1)对池州市经济和城乡化迅猛发展预计局限性,都市规模、城乡化水平和GD P已接近或超过远期()水平,因而对后来发展已失去指引意义。
2)原有规划采用在老式社会经济条件下均衡发展方略,但随着沿江开发和大型区域性基本设施建设,规划对池州市迅速空间集聚过程考虑局限性,缺少对中心都市和沿江产业带迅速崛起应对方略。
3)随着科学发展观确立,区际协调、城乡统筹、资源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内容尚需进一步深化。
二、规划背景国家层面:科学发展观(增长方式转变城乡统筹发展)中部崛起战略和二次产业转移省域层面:皖江都市承办产业转移示范带构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生态示范区地方层面:迅速工业化和生态建设矛盾都市化迅速发展和空间集聚区域性大型基本设施平台三、规划原则1、以科学发展观为城乡规划指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2、以生态建设、环境和谐、资源节约为前提,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低碳都市创造条件,实现都市可持续发展。
3、以城乡统筹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为目的,突出池州都市特色、地区文化,保护和合理运用人文资源,走健康城乡化、特色城乡化道路。
三、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30年近期为-远期为-2030年。
四、规划范畴市域城乡体系规划范畴为市域行政管辖范畴,涉及一区三县,面积8272k m2。
依照都市建设发展需要,规划划定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规划区范畴,涉及池阳、秋浦、江口、里山、马衙、墩上、梅龙、秋江八个街道办事处和涓桥镇,其中涓桥镇作为近郊城乡与中心城区具备较密切联系而划入规划区范畴。
规划区总面积为1080k m²。
五、规划重点1、根据城乡统筹原则,分析市域城乡空间格局,拟定市域城乡体系和支撑系统规划。
将市域视为一种整体,统筹考虑居民点布局、产业布局、交通组织、资源和生态环保,在此基本上拟定市域城乡体系构造和相应支撑系统规划。
瑞昌龙泉寺旅游度假项目商业计划书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 - 3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 4 -1 旅游产业化已成为全球趋势................................................. - 4 -2 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 5 -3 发展商务旅游的空间巨大................................................... - 6 -4、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 - 7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意义 ........................................................................................................................ - 8 -1、对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具有重要作用 ................................................................................................ - 8 -2、对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 ............................................................................................ - 9 -3、对加强当地的自身发展能力、提高其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 - 9 -4、对于带动当地间接收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 9 -5、促进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 - 9 -6、通过良好的合作为地区及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武汉龙泉山风景区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龙泉山风景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郊21公里处, 该地不仅风景优美,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文化。
明代自楚昭王起,在此修建了九座王寝,另有各代圣贤名人的古墓共48座,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墓群。
龙泉山的历史文化是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武汉市旅游业十五规划和2015年远景发展规划中,该景区被列入九大重点旅游区之一,同时也是武汉南部史迹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开发龙泉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带动武汉市的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龙泉山风景区管理处拟利用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特点进行开发建设,在保留其原有功能基础上,恢复历史生态,保护生态平衡,实行滚动式开发,使其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网络畅通、集考古、休闲、娱乐、生态游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武汉龙泉山风景区规划范围以龙泉山7.6平方公里盆地为核心的规划范围,以牛山湖、龙泉山、三汊港、豹解南部地域约13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上游乐、生态旅游规划范围。
该项目分两期开发,其中一期工程规划用地7.6平方公里,主要进行核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建设四大区:古迹文物区、水上游乐区、避暑疗养区、生活服务区。
经测算,一期工程总投资约为11029万元,建设资金主要通过江夏区财政、上级专项拨款及招商引资解决。
二、龙泉山简介龙泉山在汉晋南北朝直到隋代,名叫江夏山,唐初称为夹山,取两山夹道而行之义。
唐天宝末年,宰相李开基造屋,凿地得泉,形成东西两井,东井显气则晴,西井无气则雨,颇为灵准,故称为灵泉山。
宋代后更名为龙泉山。
但明清两代仍多沿用“灵泉山”的称谓。
龙泉山由两条山脉组成,自西向东连绵9公里,山势如二条巨龙蟠卧于梁子湖之滨。
这里三面环水,峰峦竞秀,林木葱郁,古迹遍布。
有“诗乡福地”、“世外桃源”和“三九寝十二景”之一称。
被誉为“武汉九王陵”,与北京十三陵形成呼应之势。
此外,此处还葬有西汉舞阳候樊哙、晋代荆州剌史陶侃,唐江夏王李道宗等历代先贤古墓共48座,形成宠大的古建筑、古墓葬群,在省内至全国范围内均占有重要位臵。
度假村项目建议书一、概况 1.1旅游概况凉州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五凉古都”之称,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海内外。
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理景观的交汇过渡地带,东接古浪石峡,西临肃南草原,南靠祁连山脉,北抵腾格里沙漠,地域辽阔,地形复杂。
由于其独特的干旱气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自然资源,有旅游景点160多处,馆藏文物4万多件,如:汉简、铜奔马、凉造新泉、西夏碑、古钟楼、海藏寺、白塔寺遗址、天梯山石窟等名胜已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的重要景点。
凉州地形地貌独特,山川气候宜人。
海拔界于1020~4878米之间,由于高低差距较大,形成沙漠、绿洲、浅山、高峰四大自然景观区,为发展沙漠滑翔、探险、浅山狩猎、休闲、高山攀援、雪峰寻奇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昌隆湖地处凉州城西25公里处的丰乐镇昌隆村南端,湖区总面积约280亩。
湖区上端为湖泊湿地,中游建有小型水库,库区面积药180亩,下游为湖泽鱼池和果园林地。
湖谷前临平川绿野,后拥山冈丘陵,湖区内景点丰富,周围有多处文化遗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2002年4月丰乐镇党委、政府利用昌隆湖特殊的区域优势,规划新建“昌隆湖度假村”,新建渔塘面积16675平方米,栽植垂柳、果槐、白杨、沙枣、榆树等各类风景树21000多株,同时整修了道路,初步形成休闲、娱乐、餐饮、垂钓为一体的度假胜地。
1.2项目的必要性 1.2.1昌隆湖开发建设是丰乐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今日丰乐,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全镇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2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1221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30元。
草食畜牧、商贸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迅猛发展,2002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1888.9万元。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产业被列入丰乐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受到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
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丰乐镇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龙泉市旅游业多元化发展规划第六小组负责人:戚余珩组长:马慧芬组员:周世鑫杨荟瑜张楠戚余珩张坤陈丹丹以中国生态第一市、龙泉青瓷文化、龙泉宝剑文化为鲜明特色,从龙泉的旅游资源多元化出发,多元化开发,实现时间、空间以及消费层次上的复合发展和相互协调,季节不分淡旺、方式不分甲乙、层次无论高低,不同的市场具有对应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化、合理化、高效化和协调化。
一.推出三大产品系列1、观光旅游精品“十一·五”期间,观光型旅游产品仍将是龙泉市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旅游产品形式。
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度开发,充分挖掘和体现龙泉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龙泉剑瓷文化的吸引力,打造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精品。
(1)龙泉山自然保护区观光旅游。
依托龙泉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景观开展观光旅游。
重点营造更为强烈的自然保护区氛围,在保护区内部观光线路组织上更加注重体现其“亚热带植物宝库”的特点,突出江浙之巅、原始森林、高山草甸等最具差异性的资源特色,并通过活动设计增强游客对江浙之巅的旅游体验。
(2)龙泉剑瓷文化观光旅游。
依托龙泉青瓷文化创意基地、宝剑文化村、大窑龙泉窑遗址、青瓷宝剑苑等项目开展观光旅游。
重点在原有项目静态展示的基础上,通过改善景观设计,增加动态展示、小型演出、参与性活动和针对细分市场的解说设计,充分渲染龙泉剑瓷文化的神秘氛围,提高观光过程的参与性和娱乐性,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
2、休闲度假新品休闲度假产品是龙泉市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也是“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的产品,将成为全市旅游业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主要任务是丰富产品种类,加大产品供给,通过五年的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以高山度假、乡村度假、湖泊度假为主体,以古城度假、野营度假为补充的休闲度假产品体系。
(1)龙泉山避暑休闲度假。
依托龙泉山高山气候和景观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接待设施开展高山避暑休闲度假。
重点是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康体、休闲、学习活动和短期手工艺、才艺培训等项目,使游客的假期丰富多彩,有所收获,延长停留时间。
龙泉乡村旅游度假区旅游总体规划(文本)安庆师范学院区域科学与环境规划研究所龙泉有限公司2012年11月第1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性质对规划区块的休闲旅游发展项目编制总体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本规划项目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鲍冲湖村境内,用地总面积约600亩,其中山场面积400亩,占67%,林地(荒山)面积60亩,占10%,水面40亩,占7%。
, 坐标位置为东径112°58′58″—113°00′26″和北纬35°25′45″—35°28′38″之间。
第三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14年,即2012~2025年。
分期划分如下:第一期(近期):2012~2015年为已开发区域的完善建设期和新开发区域的基本建设期;第二期(中期):2016~2020年为新开发项目的完善建设期;第三期(远期):2021~2025年为与周边旅游资源整合的拓展开发期。
乡村田园精品旅游度假区。
第四条主要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安徽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安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安庆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安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宜秀区杨桥镇旅游总体规划》第五条编制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1、市场导向,服务第一2、明确主题,突出特色3、统筹规划,协调开发4、保护第一,持续发展5、适度超前,大胆创新第2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第六条度假区概况龙泉旅游度假区所在区域自然资源丰富。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光温水年季分布与农作物生长同步,年平均气温16.6℃,多年平均降水量1382毫米、年日照时数1449.6小时,无霜期268天。
项目区地势起伏,土壤类型多样,山坡土壤坡度大、土层较薄,但肥力较高,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第七条 度假区资源评价1、旅游资源定量评价表2-2 龙泉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定量评价2、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绿色生态” “名人历史” “民间风俗”“休闲度假”3、旅游资源总体特征1、等级不高,初期吸引力辐射范围限于市域市场2、自然景观环境优越3、文化内涵积淀深厚4、旅游资源神散形亦乱,缺乏独特旅游形象第八条 度假区发展评估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在开发建设中强调保护并行。
有利之处主要体现在:能够改善当地交通环境,加强与外界的交流;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旅游业的建设发展能够带动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乡镇经济发展;提高村民素质,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目的地旅游知名度。
弊端主要表现在:规划控制不当可能会带来景观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龙泉旅游度假区的生态环境是其中一大优势,因此在开发建设过程之中,尤其要注意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利益关系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农民、政府、开发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当地政府的扶持,同时也需要社区居民的参与,这样才能保证目的地拥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3章 旅游发展环境分析第九条 龙泉旅游度假区发展现状分析1 度假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龙泉度假区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鲍冲湖村境内,距安庆市北大门12公里,南临秀丽的石塘湖,北倚大小龙山。
度假区内目前主要的旅游吸引物为自然旅游资源,拥有山、水、峰、洞、林等多种类型。
,2006年跻身于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之一。
另外境内农家乐发展成熟规范,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及龙山凤水文化旅游的大力推进,为龙泉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良好的机遇。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的日益推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之后,适度加速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减缓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在旅游发展大环境的促进下,度假区内农民文化程度和科技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农民种养习惯和种养水平相对较好,农业科技基础较牢。
而近年来,政府关于农业科技的投入也较多,这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优势条件。
2 区域旅游发展现状龙泉旅游度假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杨桥镇,区域旅游发展现状会直接影响到度假区的未来发展。
安庆市近年来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建设,以建设“美好乡村”为首要目标。
第十条 龙泉旅游度假区发展存在问题1提高交通可达性 2提升品牌知名度 3深化旅游设施建设。
4加大宣传推广投入第十一条龙泉旅游度假区发展条件分析1优势1、资源载体丰富2、区位条件优越3、生态环境优良4、政府高度重视2劣势1、品牌形象不够鲜明2、旅游人才相对缺乏3、产品深度挖掘不够4、资金投入较为薄弱3 机遇1、政府扶持政策2、市场需求转变3、区域环境带动4 威胁1、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2、生态旅游资源遭受破坏3、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5 SWOT分析表3-1 龙泉旅游度假区SWOT分析及策略品牌形象不够鲜明政府扶持政策市场需求转变产品同质化现象第十二条龙泉旅游度假区发展作用与前景1 龙泉旅游度假区发展作用1、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农业与旅游的有效结合3、良好的产品创新模式2 龙泉旅游度假区发展前景1、生态休闲2、生态观光3、生态度假4、生态体验第4章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第十三条旅游市场背景分析1 宏观旅游市场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2 旅游需求趋势分析目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走出家庭,走向城郊和乡村地带,追求以放松身心和亲近自然为主要目的休闲旅游。
3 区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2011年,安庆市以推进“旅游跨越行动”为抓手,通过抓规划引领资源整合,抓投入推进项目建设,抓营销开拓客源市场,抓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旅游经济跃上新台阶。
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312万人次,同比增长28.3%;实现旅游总收入159.5亿元,同比增长31.8%。
2011年,天柱山荣膺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浮山、明堂山、天峡、石莲洞和孔雀东南飞影视基地等5家景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4A级以上景区达到12家。
全市2个旅游项目列入省政府调度的“十大重点旅游项目”。
第十四条客源调研与分析1 国内旅游市场现状1、年龄构成:以中青年为主,少年、老年旅游者比重较低2、性别结构:男性略多3、职业构成:企事业管理人员比重最大4、旅游动机:观光、度假型旅游者为主5、出游形式:散客为主,家庭式自助游占多数6、消费结构:餐饮费、交通费以及游览费占主体部分2 潜在市场分析龙泉旅游度假区以生态度假为主题,在市场开拓初期主要吸引的是近域旅游市场,以安庆市旅游市场为主。
龙泉旅游度假区位于安庆市郊,地理位置上较为临近,开发城郊型旅游度假区市场前景广阔。
而安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15.7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增长13.2%。
因此,安庆市作为主要潜在客源市场,对于龙泉旅游度假区未来发展的促进与影响作用明显。
3 综合分析第一,本地市场是龙泉度假区的主体客源市场。
第二,具有良好的可扩展客源。
第三,特种旅游市场蓄势待发。
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对客源极具吸引力。
第十五条客源市场定位在具体的开发策略上,要坚持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开发原则。
第二,休闲度假旅游导向的开发原则由以上原则,龙泉度假区的目标市场应定为:◆一级市场(主要市场):安庆、铜陵、池州、枞阳、怀宁等。
◆二级市场(补充市场):合肥、淮南、芜湖、马鞍山、。
◆三级市场(机会市场):南京、武汉、九江等省外城市。
注:由于宁安高速铁路要在2013年通车,南京及沿线城市市场可作为近中期的一级市场进行开发。
第十六条客源市场预测1 市场预测起点及基数的确定目前,龙泉乡村旅游度假区还处于未开发状态,由于可进入性等原因,还不能吸引大批游客的到来,大部分游客属于周围地区来龙泉度假区的是零星郊游客,还不能够对旅游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因此,需要加大宣传,扩大知名度扩大游客接待量,提高旅游消费额度,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2 游客规模年际变化根据龙泉乡村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分期,2012—2016为近期,2017—2022为中期,2013—2025为远期。
展如表4-1。
表第5章旅游总体定位与度假区整体布局第十七条度假区旅游总体定位将龙泉旅游度假区打造成集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山水观光、户外运动于一体的安庆知名的乡村旅游度假区。
1旅游主题形象定位度假区的旅游主题形象可定位为:“漫游龙山、戏水龙湖、赏花龙脊、度假龙湾”龙泉旅游度假区应以“生态山水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作为旅游项目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2旅游功能定位:以生态休闲度假为主导,以生态山水观光、乡村游乐活动为主体,以户外运动等为辅助的乡村旅游度假区。
3旅游项目定位规划建成山水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康体、户外运动等多种旅游项目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庄园”。
4旅游市场定位本旅游规划根据项目目标定位,从项目背景、资源条件和市场环境出发,确定目标市场定位。
1、客源结构定位为:散客为主,团队兼顾。
2、主要客源市场定位为:度假区周边的城市居民(安庆、合肥、池州、铜陵等)。
3、客源类别定位为:以山水观光、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户外运动等游客为主。
4、出游时间定位为:以周末、节假日度假为主。
5旅游战略定位将“龙山凤水文化旅游园区重要项目,皖江城市带旅游区重要节点”作为龙泉旅游度假区的旅游战略定位。
6旅游目标定位力争用3-5年时间建设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安徽省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样板,安庆市健康旅游与特色专项旅游基地。
第十八条旅游度假区的整体空间布局1 旅游度假区的空间布局的依据1、地理环境和交通特征;2、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及产品特征;3、旅游活动要求(旅游者在度假区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
2度假区布局原则1、资源与市场并重的原则2、突出重点原则3、四个效益一致性原则4、阶段性原则3 总体布局“一个中心、一条景观带、二个功能环、五个功能扇区”。
4 旅游功能分区定位1.度假区游客综合服务中心2.龙泉乡村风貌景观带3.龙泉苦旅健走环4.龙泉花果游赏环5. 五福之地度假扇6.循环经济展示扇7.五彩花木观赏扇8.水岸互动游乐扇9.山谷流泉涵养扇第6章旅游度假区重点项目策划第十九条旅游度假区重点项目策划根据旅游度假区的总体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各扇区重点项目策划与开发建设规划如下:1 龙泉旅游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规划概要2 五福之地度假扇五福之地度假扇规划概要3 循环经济展示扇循环经济扇位于龙泉旅游度假区西南部,以现有沼气池为只要游览点。
此区域是龙泉度假山庄有别于其他度假区的集中展示区,是具有样板意义的乡村旅游度假区功能板块,扇区以低碳、环保的理念与综合利用有机循环的生产方式展示未来乡村旅游度假区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