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元认知训练纳入英语教学之研讨
- 格式:pdf
- 大小:73.52 KB
- 文档页数:2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中国的高中教育中,英语教育一直被视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然而,随着高中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元认知策略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国内外的一些研究中发现,元认知策略在英语教学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因此,将元认知策略引入高中英语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旨在为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分析元认知策略的概念和特点,揭示其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机制;二是调查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情况,了解教师和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认识和应用程度;三是探讨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效果,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四是分析元认知策略在提高高中英语学习者学习效果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通过以上研究,旨在为高中英语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的提高。
1.3 研究意义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策略的运用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研究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工具,使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加自主和高效。
[摘要]以某中西部地区地方院校21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受试对象,调查其外语学习焦虑概况,从学习主体的认知出发,将元认知策略训练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探讨元认知策略训练对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影响。
定量及定性分析表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CALLA 模式下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可有效降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水平。
研究结果为预防和干预学生外语学习焦虑提供实证支持,也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思路。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外语学习焦虑;策略训练;学习主体;CALLA 模式[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12-0117-04元认知策略训练降低非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实证研究①蓝宁(赣南医科大学,江西赣州341000)一、研究背景语言焦虑是制约外语学习最重要的情感变量之一,相关研究起源于国外20世纪70年代外语学习主体研究。
Brown (1973)在探讨外语学习主体的情感变量作用时,提出焦虑作为情感因素之一与外语学习的成功与否有关[1]。
Krashen (1982)认为,焦虑使得学习者难以接受语言输入,不能理解目标语所表达的意思,因而影响了语言的“获得”[2]。
Horwitz 等(1986)提出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并开发了《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 ,简称FLCAS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地方院校扩招,学生成绩参差不齐,非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基础薄弱,外语学习焦虑较为普遍。
因此,从理论和实践对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应对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Oxford (1990)研究表明,焦虑是外语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也是认知与情感因素相互影响的最佳例证[4]。
随着二语习得的研究重点由“如何教”转向“如何学”,外语学习主体的认知及学习策略受到极大关注。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也明确指出学习策略为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要求之一[5]。
元认知策略训练与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
对于中国的高中生来说,英语学习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他们未来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语言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元认知策略训练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被认为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元认知策略训练对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以期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首先对元认知策略训练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分析元认知策略训练对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机制。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套适合高中生的元认知策略训练方案,并详细介绍了实施步骤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验证了元认知策略训练在提高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积极效果,并探讨了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改善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有助于推动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
二、元认知策略的理论基础元认知策略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元认知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认知和监控,包括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认知,以及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管理和监控。
元认知策略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元认知知识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计划、监控和调节的技能。
在元认知理论框架下,元认知策略被视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策略包括三个主要方面: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计划策略涉及对学习活动的预先规划和安排,如设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等;监控策略涉及对学习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评估,如理解监控、策略监控等;调节策略则涉及对学习活动的灵活调整和优化,如根据学习进度和效果调整学习策略、修正学习目标等。
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学习导语:英语学习需要学习者具备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其中一种重要的策略便是元认知策略。
本文将从什么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的分类、如何运用元认知策略在英语学习中,以及元认知策略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元认知策略二、元认知策略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元认知策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以下三种常见的分类方式:1.认知过程的元认知策略:包括控制注意力、设置目标、监控自我理解、评估自我理解和审查。
2.学习过程的元认知策略:包括提前预习、总结概括、组织信息、调节学习策略和寻求帮助。
3.评估反思的元认知策略:包括自我评价、对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对学习策略进行反思和对学习目标进行反思。
三、如何运用元认知策略在英语学习中1.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可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例如每周学习一定数量的新词汇或者掌握一种语法规则。
这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2.注意力的控制:在学习英语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避免被外界干扰分散注意力。
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或者使用一些专注力训练的方式来提高注意力的集中度。
3.寻求帮助和反馈:及时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并接受他们的反馈。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可以发现自己的学习不足或错误,并及时进行修正。
4.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可以经常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自己的学习策略是否有效,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这有助于不断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元认知策略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运用元认知策略在英语学习中,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有意识地运用元认知策略,能够更好地调控和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习兴趣和动机:元认知策略的运用使学习过程更加主动和自律,这有助于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
3.加深对学习过程的理解:通过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加深对学习过程的认识。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运用引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力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关键技能。
然而,由于语言的复杂性和听力考试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听力考试中表现较差。
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教师可以运用元认知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听力材料。
以下将探讨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元认知策略的有效方法。
一、介绍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指的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和监控他们的学习过程。
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元认知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提高听力成绩。
二、运用元认知策略的有效方法1.设定目标和预期成果:在听力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告诉他们预期的成果。
例如,学生可以设定每节课至少理解一道听力题的目标,并期望能够在考试中提高听力成绩。
这样的预期可以激励学生更加专注于听力材料。
2.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在听力材料出现前,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并鼓励学生和同学们讨论与主题相关的话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听力材料中更易于理解和捕捉关键信息。
3.教授听力策略: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听力策略,如预测,推测和关键词识别等。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来教授这些策略,并鼓励学生在听力练习中运用。
这样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从而提高听力成绩。
4.提供有效的反馈:在听力练习中,教师应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反馈。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指出错误的原因,并给予纠正和建议。
通过这样的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错误,并在下一次听力练习中加以改进。
5.提供多种形式的听力材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听力材料,如对话、演讲、新闻报道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的听力材料,并提高他们对不同语言环境的适应能力。
同样重要的是,教师还可以提供不同难度层次的听力材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对自身知识、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进行反思和监控,并根据这些反思和监控来调整和改善学习行为的一种认知活动。
元认知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尤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运用元认知策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和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在学习词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记忆策略,如联想、分类、重复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策略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什么作用。
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记忆策略,提高自己的词汇记忆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监控,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困难所在,从而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进行调整。
在阅读理解任务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阅读后回答一些问题,然后分析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育技术工具来辅助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培养。
教师可以使用在线学习平台或学习管理系统,让学生记录和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来设置学习目标、记录学习进程、评估学习成果,并根据自己的监控结果来调整学习策略。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且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除了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技术工具的辅助,学生个体在元认知策略中的自我监控和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元认知策略,并学会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学习元认知策略的相关资料,了解和了解不同的元认知策略的特点和作用,并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元认知策略。
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计划、定期反思、比较自己的学习效果等方式来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
元认知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论文将探讨元认知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文中将会首先介绍元认知和其相关的概念,然后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分析,讨论元认知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最后总结元认知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元认知,英语教学,策略简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成为全球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英语教学大多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关注。
因此,元认知变得越来越重要。
元认知是指对于自身学习过程的观察、评估、调整和控制的能力,是掌握复杂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需要从课堂中获取新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练习。
然而,学生往往会遇到学习困难,如发音不准确、语法错误等。
通过引入元认知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学生应用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检查和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以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元认知策略: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是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基本策略之一。
学生需要在学习前为自己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追踪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成果。
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另一种策略。
学生需要时时刻刻地观察自己的学习情况,以确定自己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以及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学习。
反思能力反思能力是实现元认知的基本能力之一。
学生需要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学习效率。
元认知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针对英语教学中的各种难点,元认知策略已经开始应用于英语教学中。
以下是一些应用案例:目标设定许多英语教师将目标设定应用于英语学习中。
在课程开始前,教师会为学生设定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自我监控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一些教师会要求学生定期提交学习日记,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与教师一起分析和评价。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习兴趣不浓厚等。
有必要探讨如何改善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通过对元认知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有望为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用。
通过研究,旨在揭示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有效性,为教师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研究旨在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深入研究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指导,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1.3 研究意义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元认知策略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元认知策略的应用也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对于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深入研究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重大,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元认知策略的定义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评估和调控的能力,是一种高阶认知能力。
作者简介:杨文滢(1958—),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收稿日期:2001-12-05(修改稿)关于将元认知训练纳入英语教学之研讨杨文滢(广州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 摘 要:本文由一次英语学习问卷调查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将元认知训练纳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设想,并运用认知心理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论证了元认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并讨论了有关训练的步骤和内容。
关键词:自主学习;元认知;英语教学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an English learning questionaire ,this paper proposes bringing metacognition training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cognition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is expounded in the light of the studie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training steps and content are discussed .K ey words :autonomous training ,metacognition ,teaching of English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2)02-0028-02 1.问题与设想语言活动与认知活动的结合是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必经之路,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对目的语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learner readiness )和语言意识程度(language awareness )直接影响外语学习的成效。
为了解大学英语学习者在认知条件上的差异,本文作者于去年10月对广州大学99级和2000级各108名学生分别进行了“英语学习问卷调查”。
问卷涉及有关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背景、动机、兴趣、观念和策略等方面特征的50个问题。
将两组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在兴趣一项,表示对大学英语学习感兴趣的,2000级新生受试占85%,而二年级受试占73%,下降了12个百分点。
两个年级的受试绝大部分有从小学到大学10-11年的英语学习经验,但在学习方法自评一项,自诉“尚未确立英语学习方法”的学生两组比率差距不大,分别是新生74%,二年级63%。
在关于词汇和阅读学习的几个选项上,新生组大部分受试的学习观念和策略不能适应大学英语学习的要求;从某些检查学习策略延续性的选项可以看出二年级组对学习过程缺乏自觉的监控。
在随后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新生对于大学与中学英语学习的区别认识不明确;二年级学生则对学习成就缺乏客观评价,有的学生认为”在大学的一年不如在高中最后一年学的英语多”。
综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我们发现两个年级的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认识和策略准备都比我们所预计的要欠缺得多。
笔者认为,这很可能就是长期以来教与学失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的一个直接原因,也暴露出外语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对“如何学”的指导的忽视。
鉴于此,本文提出将元认知训练纳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设想。
2.元认知与自主学习能力元认知的概念(Metacognition )是美国心理学家J.H.F1avel (1971)在元记忆的基础上提出的,指学习者以自身的认知系统为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和调节。
Flavell 发现,元认知能解释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学习任务。
也就是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对自己思维过程的知晓,但元认知能力不会随着年龄自动发展。
这一结论启示我们从新的角度来考查造成学习者学习状态和能力差异的内部因素。
J.H.F1avell 把个体的元认知分为认知主体、认知客体和认知策略三方面的知识。
根据这个模式,我们将学习者的元认知分为以下内容:(1)对于自己作为一个学习者的了解。
(2)有关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及其性质、特点、要求与难度的认识。
(3)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由学习的共性策略和针对特定学习任务的特性策略两方面组成。
有关元认知与学习活动的研究证明,元认知适用于各种学习任务(Nisbet &Shucksmith ,1986),是保证学习活动成功的更高级的执行技能。
(Brown et al 1983)Chamot 和Ku 2per (1989)的研究数据显示:所有的学习者都运用策略,优劣的区别在于其策略的运用是否灵活(flexible )和恰当(appro 2priate ),而灵活和恰当取决于学习者对学习作出自我评价和调整的能力。
Peter Skehan 认为:反思(reflection )、监控(monitor )和评价(evaluate )是运用学习策略的关键因素,缺乏这些因素,学习者的策略进步可能只是获得一些零散的、无助于整体学习的技巧。
之后的有关研究进一步证实元认知是揭示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深层原因。
Hosenfeld (1977)发现优秀的阅读者在使用猜测策略的同时,对使用这一策略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和反省;文秋芳(1993)在一个优秀生和差生的个案研究中发现,优秀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杰出的宏2002年第2期总第155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2002,№2Serial №155观和微观调控能力,经常对自己的学习进步情况和策略成效进行反思,而差生则在上述方面显得极为欠缺。
大量研究和探索的结果表明,元认知能力与学习的执行性成分和管理成分密切相关,是学会学习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对学习者进行系统的元认知训练将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
3.英语教学中的元认知训练在国外,通过元认知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是20世纪80年代末才兴起的事;而国内有关元认知在外语教学中的价值的课题才刚刚引起注意。
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元认知训练应如果进行?这是一个有待探索的课题。
笔者认为,探讨这个问题应综合考虑认知过程的阶段性特点、学习者特征和大学英语学习的目标。
按照这一思路,本文提出有关训练的三个步骤及内容。
3.1学习前的心理自觉所有对新材料的长时学习都离不开意识,学习效果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状态有着密切关系,准备状态越好,学习效率越高。
(Vygotsky,1978)笔者认为,元认知训练的启动应先行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体教学,使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之前认识学习任务、制定计划、准备学习条件。
具体操作可以从问卷调查开始,这样可从面上囊括了所有学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全面反思自己的原有英语学习者特征。
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有的观念和策略,其中错误的观念和策略会给新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要想有效地开展新的教学,必须先帮助学生认识和纠正错误的学习观念与策略。
因此,教师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应将答卷和结论反馈给学生,并以讲座、面谈、讨论等形式对学生的原有学习者特征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其了解大学与中学英语学习在教法、学法和师生互动关系等方面将会出现的种种差异。
当学生建立了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后,再进一步探讨自主学习的条件:认识教学大纲与自我需求,了解学习的重点和自己的弱点,制定学习计划,了解有哪些课外学习的形式和可供开发的学习资源如工具书、参考书、报刊资料、辅助软件、语音设备、英语园地和活动等。
有必要补充说明的是,这一环节的训练不是一劳永逸的学前教育,在每一级学习之前都必须使学生建立对学习的心理自觉。
3.2对学习行动的执行控制对学习行动的执行控制包括理解学习行动和选择策略两个方面。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强调熟能生巧,忽视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高意识控制,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不加说明地组织教学,忽视学习者对教与学的理解,使成人语言学习者的优势得不到发挥。
比如,高级阶段的写作和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主要目的,教的重点是对学生思考和作业过程的干预与指导,但学生关注的是学到几个句型、做对选择题和交出一篇作文,这就导致了过程教学法实施的难度。
因此,欲使学习者更主动地配合教学,就必须向他们传授有关的英语语言特性和英语学习规律的知识,使其理解教学环节的意义,即:对认知的认知。
选择策略的前提是拥有足够的策略信息的储备———学习者知道要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有哪些可供选择的策略以及怎样运用这些策略。
学习策略有宏观原则和微观方式之分,策略训练可以从宏观层面的相对统一性入手。
首先是了解学习的共性策略如:时间运筹、图书、资料的检索和利用,记忆与保持、间隔学习与集中学习等;而后是外语学习的策略,如:联想和对比、单词的多种记忆法、阅读和写作技巧、听说练习的途径等。
共性的策略可以集中一段时间或某个专题集中训练。
而特性策略则宜采用集中训练、分散训练与个别指导结合的方式进行。
了解策略不等于掌握策略,知道了改进的办法并不能保证学习者会按新方法去做。
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习惯行为的改变、技能的培养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它需要在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练,直至转化成自动化的产生式。
因此,学习策略的指导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行为,应该与课程内容和学习行动结合起来,或者通过教师设计相应的练习加以配合和巩固。
3.3对学习的评估与调节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对学习活动作出及时的反馈,并据此调整心态和策略是技能自动化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此,继策略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习者对学习的自我评价与调节,即学习者从内部建立一个评判自己的学习行为是否合适的有效性标准,不断检查学习行动与策略的效果,诊断学习中的问题,必要时给予矫治。
以往,学习者惯于依赖外在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学习,以一次学习表现或测验成绩来评价某种学习策略的有效性或某一个学习阶段的收获,导致监控的被动和盲目。
所以教师应深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去了解个体学习者存在的疑难和困惑,指导学生综合地、延续性地评价学习策略,帮助学生以形成性和总结性的方式去探查他们是否正在接近他们的学习目标。
语言焦虑是影响学生在语言学习上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许多语言焦虑的产生都跟学生不能正确评价学习现象有关,如记单词中的遗忘现象、阅读和听力中的模糊现象、写作初期通常要遇到的那个文思不出的writer’s block,一年级末至二年一期的高原期现象等普遍存在于学生中并引起语言焦虑。
如果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具体可行的自评方法的同时,还使学生认识支持评价标准的认知规律,懂得学习中的某些停滞和挫折是语言学习的必然过程,将有助于其克服有害焦虑,建立信心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