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4_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58.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1、掌握根据图示说明全球气候变化规律的方法。
2、掌握全球的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
【学习重点】: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
【学习难点】: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及当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前预习与疏理】:(一)全球气候变化新- 课-标- 第-一-网1、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史分为时期、时期和时期三个阶段。
2、读P96图4-19,完成:右图反映的是时期的气候变化。
图中出现次大冰期,恐龙繁盛的时期大约在代的纪,当时的气候有特点。
该时期气候变化总的特点是3、读P97图4-20,完成:该图反映的是时期的气候变化。
近5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变化和中国气温距平变化趋势。
雪线高度与温度相关。
这一时期,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前一阶段是期,,后一阶段是期。
4、读P98图4-21结合P98内容,完成:(1)该图反映的是时期的气候变化,这一时期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其中1910-1945年和1976-是幅度最大的两个时期。
而年是最暖年份。
雪线海拔最。
(2)全球变暖对降水产生的影响:北半球中高纬降水,热带地区降水,亚热带地区降水。
全球变暖使雪盖冰川面积,海平面,沿海低地。
【课堂合作研习及展示】:探究一、全球变暖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全球变暖的后果?探究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当堂检测】:1.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合理措施是()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B.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2、下列关于雪线变化与气候变化的连线,正确的是()A、雪线升高——气候变冷B、雪线升高——气候变湿C、雪线升高——气候变暖D、雪线降低——气候变干3、11月5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的努力已告失败,举国移民新西兰。
下列叙述正确的事()A.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是引起图瓦卢成为环境难民最主要原因B.地面下沉是导致图瓦卢举国搬迁的重要原因C.大面积的酸雨D.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影响X|k |B| 1 . c |O |m当今,全球有变暖的趋势,一些科学家预测:“21世纪末将没有冬天”。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课标要求:能根据图表资料解释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主学习:读下图,完成后面的填空:1.近5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变化和中国气温距平变化趋势。
2.近5000年来,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一次是到的温暖期,当时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出℃,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其中1550—1850年属于十分寒冷的阶段,当时年均气温比现在低℃。
3.据历史资料记载,公元前3500—前1000年左右,黄河流域有象、水牛和竹等。
主要原因是。
4.14—17世纪,欧洲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甚至绝收,主要原因是。
★重点难点探究:读图,回答1—3题:1.20世纪 60年代后A.全球大气中CO2体积分数持续增加 B.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C.全球大气中CO2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D.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2.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A.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B.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C.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 以内D.近三十年,大气 CO2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3.近年来,与 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A.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B.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C.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D.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全球气候变化 课堂随练题组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表现读下图,回答下面(1)、(2)题。
(1)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A .1880~1900B .1920~1940C .1958 ~1978D .1978~1998 (2)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 ) A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 .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C .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D .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原创题)气候变化是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的变化 ②海陆分布的变化 ③地形的变化 ④人类活动A .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读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图中A 处为末次温暖期B .图中C 处为现代温暖期 C .图中B 处为末次寒冷期D .图中D 处表示未来2万年左右地球将出现一个新的温暖期题组二:全球变暖的原因(2010·江苏盐城质检)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比分析]
材料一:扬子鳄是水陆两栖型爬行动物,常出没于芦苇丛生的河漫滩,生长竹林的的丘陵地或沟渠、塘、坝、水库附近。
它们的食物丰富,同时,扬子鳄耐饿性也较强,蛰伏时深居洞穴,双目紧闭,趴伏不动,这些较强的适应能力使它们分布较广。
材料二:
[探究1]归纳地质时期的气候特点
[探究2]
根据红框内的时间推测我国历史时期气温变化趋势?
归纳我国历史时期气温变化的趋势。
[探究3]
1、根据1986年到2000年气温变化特点推测现今北界和公元2000年扬子鳄北界与材料三中①②的对应关系
2、概括总结近现代气候变化特点
[探究4]与地质时期相比,扬子鳄目前的栖息地有何变化。
思考:阅读教材P98,近现代气候变化还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
[探究1]
①波动变化
②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③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④温暖期较长,寒冷期较短
[探究2]我国历史时期气温有降低的趋势
两次较大波动:
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为温暖期;
15世纪以来为寒冷期
[探究3]
1、①——公元2000 ②——现在
2、①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②降水量变化显著
(温带、热带增加,亚热带减少)
[探究4]栖息地范围在缩小
又是思考思考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思考:1、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2、加剧了自然灾害
3、导致原有生态系统改变
4、显著影响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对农业的影响显著影响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对工业的影响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地理ⅰ湘教版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气候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划分和近代气候变化的特点。
2.联系农业、工业、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系统与气候的关系,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3.了解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重点难点】重点:近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及当代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应对对策。
【学法指导】图像分析、表格对比【知识链接】地球上气候ㅡ直是冷暖干湿相互交替,但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近代,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全球变暧,对人类活动影响巨大。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全球气候变化1、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A级〕2、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方法有哪些其中树朩年轮分析法是如何推测气候状况的?〔B级〕知识点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1、什么是雪线?其分布高度受哪些因素影响?〔B级〕2、10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5000年来中国气温这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吗?说明什么问题?〔B级〕3、古代乞候变化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举例说明气候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B级〕知识点三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1、近代全球气候变化整体趋势是什么?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具体影响?〔B级〕2、乞力马扎罗山冰雪融化,说明什么问题?图瓦卢举国搬迁,说明气候变化会带来什么影响?〔B级〕【练ー练】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2、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B、黄赤交角的变化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3、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4、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5.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表达中,正确的有()A、曾连续出现三次大的温暖的时期B、曾反复出现三次大冰期气候C、气温一直呈下降趋势D、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6.有关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表达,正确的有()A、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B、北半球的极地冰盖曾经消失C、气温一直呈下降趋势D、15世纪以来以温暖期为主7.自1861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有()A、气温不断下降B、气候没有变化C、全球降水量异常增多D、气温出现明显波动上升现象8.近现代气候变化引起的后果有()A、喜马拉雅山脉雪线高度下降B、北温带耕作区向低纬延伸C、西藏种植青稞的范围向高原上方延伸D、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9.以下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B、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干旱期为主C、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全球气候经历了两次较大的波动D、20世纪南北极以外地区的高山冰川普遍退缩10.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框架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工业化国家应加强在减少排放量方面的带头作用B、实行鼓励措施,促使发展中国家采取行动,同时又不损害其经济增长C、充分遵循共同没有区别责任的原那么D、增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资金支持11.按因果关系将以下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下图的方框内。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特点2、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重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难点】:根据相关资料归纳出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学法指导】:多媒体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一、全球气候变化1、概述:(1)气候变化的概念: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的气候变化。
(2)度量要素: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降水量、等。
(3)从时间尺度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时期、时期和近现代三个阶段。
(4)冰期:指地质历史上气候、广泛发育的时期;间冰期:指两个之间气候比较温暖的时期。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合作探究]:活动一、阅读教材96页图4—19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思考96页活动题1、2、3题【小组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活动题的结果,归纳总结后完成下表:近现代温带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阅读教材99页内容,自主完成:1、资源条件发生变化,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
2、加剧了。
3、导致的改变。
4、显著影响、林业、牧业、渔业等主要生产领域。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
【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B.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干旱期为主C.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全球气候经历了两次较大的波动D.20世纪南北极以外地区的高山冰川普遍退缩2.自1861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有()A.气温不断下降 B.气候没有变化C.全球降水量异常增多 D.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3.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上的水稻生产受到直接威胁,对此最为担心的国家是()A.中国 B.印度 C.印度尼西亚 D.南非4. 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是()①SO2、NO2排放②CO2排放③水土流失④酸雨⑤化石燃料大量燃烧⑥森林遭破坏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④⑤⑥ D.①②④5. 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B.中纬度温带地区变得湿润C.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D.从全球看,利大于弊【课下作业】: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必修1)知识摘要1.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过去全球气候变化可分为那几个时期?每个时期气候变化有何特点?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未来气候变化的幅度如何?3.全球气候变暖对当今世界和我国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产生哪些影响?知识结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过去全球的气候变化地质时期全各个时期气候变化人类历史时期球仪器观测时期气原因: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候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与未来变化幅度变暖幅度:气温升高,2100年升高1.4℃~5.8℃其对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人类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影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影响响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有象、水牛和竹等。
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2. 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A.吸收太阳辐射时,使大气增温B.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3.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上的水稻生产受到直接威胁,对此最为担心的国家是()A.中国B.印度C.印度尼西亚D.南非下图为图瓦卢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 海风吹起的波浪对海岸有侵蚀作用,根据图中地理坐标判断图瓦卢3~5月的盛行风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5. 2001年11月5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的努力已告失败,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
下列叙述正确的事()A.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是引起图瓦卢成为环境难民的最主要原因B.地面下沉是导致图瓦卢举国搬迁的重要原因C.大面积的酸雨D.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影响6. 为避免第二个图瓦卢的出现,发达国家应该()A.绿色消费B.减缓工业化进程C.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当今,全球有变暖的趋势,一些科学家预测:“21世纪末将没有冬天”。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程标准: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标准解读:1.识记: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
2.理解:近现代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应用: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应采取的对策;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知识梳理】一、全球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1)含义: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①的气候改变。
(2)衡量指标: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②、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
(3)气候变化史的划分: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③三个阶段。
(4)冰期:指地质历史上气候寒冷、④广泛发育的时期。
(5)间冰期:指两个⑤之间气候比较温暖的时期。
2.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时间:距今⑥年前。
(2)变化周期长短⑩3.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1)时间:第四纪末次结束以后。
(2)变化:有次较大的波动。
(3)影响4.近现代的气候变化要素变化地表温度呈趋势;20世纪出现两次增幅最大的时期降水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和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减少雪盖和冰面积;南北极以外地区的高山冰川普遍退缩川海平面上升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①条件的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②。
3.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③的改变。
4.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
5.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活学巧练】1.连线题A.地质时期①全球气候有两次重大波动B.历史时期②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C.近现代③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2.选择题(1)关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B.寒冷期较长,温暖期较短C.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一致D.新生代以干旱期为主(2)关于历史时期我国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历史时期气候的变化大约可分为4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B.温暖期和寒冷期不是交替出现的C.公元初至6世纪为第二次温暖时期D.10—13世纪为第三次寒冷时期(3)关于近现代的气候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各地区降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B.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C.全球平均海平面降低D.雪盖和冰川面积扩大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容说课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中,其变化主要通过气温、降水、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教材列举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情况,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为此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图示信息及相关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的重点在“影响”上,而有些影响可能尚未发生,是预测性的。
教材中主要讲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可能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本身是资源条件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全球气候变化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围绕这些内容,教材还设计了一个“活动”,以增强思考性和实证性。
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扩展教学内容,另教学重点1.2.教学难点1.2.教具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1.2.3.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2.1.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请看下面的网页新闻和材料。
你认为导致图瓦卢的岛屿完全被海水淹没的原因是什么?投影:图瓦卢的命运只是一个缩影。
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和西萨摩亚等低地岛国也面临着同图瓦卢一样举国搬迁的威胁,另一些大国,虽然不至于举国搬迁,但一些重要的沿海城市也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生1 图瓦卢是一个珊瑚礁岛国。
国土海拔很低,最高的地点只有45生2师激励性生师可见海平面上升的罪魁祸首是气候变化。
地球的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中,而且不同时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推进新课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气候变化史分生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通过温度、降水量、师生么全球气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教材P 96图419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在图4192.查阅相关资料,看一看恐龙繁盛的时期大约在哪个代的哪个纪,当时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全世界天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湘教版必修一《全世界天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课方案(一课时)河北承德市第二中学地理科:赵福菊一、教材剖析、基本要求:在《全世界天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课,课标解读表述是:"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世界天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基本要求是:①经过对教材中图表的解读,使学生学会剖析地质期间、历史期间和近现代期间全世界天气变化的特色。
②弄清全世界天气变暖的原由及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而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态度和可连续发展的看法;③经过对教材中有关图表的应用,掌握图表的阅读、剖析和运用的能力;、内容构成和在模块学习中的作用本课由全世界天气变化和全世界天气变化的影响两部分内容构成,在教材中的地位各不同样,第一部分是学习第二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学会图表资料剖析,就掌握了全世界天气变化三阶段特色,更好地商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主题。
同时本课为进一步学习必修2和必修3打下了必需的基础,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过程中拥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剖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易能力基础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环境各因素比较熟习,但对天气变化特色和周期性变化缺少必定的认识;对天气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存在必定模糊的理解。
、学生学习本课可能碰到的问题及举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课本中图表的坐标不会阅读,不会运用。
针对较难的问题,教师经过多媒体做好铺垫,经过指引点拨、合作沟通和预习等方式来打破教课的难点。
三、教课目的1 、知识目标:(1)、记着天气变化三阶段实时间; (2) 、掌握每个阶段气候变化特色(要点);(3)、学会剖析距平图(难点); (4) 、弄清全世界天气变暖的人为原由。
2、能力目标:依据预习教案碰到的问题和要求,经过教师点拨、阅读课真有关图表,培育学生的合作研究、学会读图用图、总结概括的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研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可连续发展的看法。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上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地理图表,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周期。
2、通过材料阅读和分析,说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
改造自然的观念。
【教学重点】1、全球气候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历史时期及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提问:全球变暖是如何导致岛屿一个个消失的?
世纪降水量变化较大的是什么纬度?变化较小的又是什么纬度?
在地球漫长的发展史上,是否气温一直在上升呢?
的时期大约在哪个代的哪个纪?当时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归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观看《唐代仕女图》,观察唐朝女子的服饰特征,分析唐朝的气候特点。
【角色模拟,展望未来】
双林中学阮澜。
河北省沙河市高中地理 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
2.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学会运用图表资料分析气候变化特点,并能提出相应对策。
【自主预习】
一、全球气候变化
1.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
周期长短不一
00
2.基本概念
(1)冰期:指地质历史上气候、广泛发育的时期;(2)间冰期:指两个冰期之间气候比较温暖的时期。
(3)雪线:长年积雪的,即年与年相等的平衡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并形成冰川。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a.气温:气温直接影响到冰雪的消融,因此,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相关,温度高的地区雪线也。
纬度、季节和坡向的不同都会造成气温的差异。
①.从纬度来看,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向高纬递。
②.从季节来看,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夏季一般高于冬季,从而导致雪线也是季高于冬季。
③.从坡向来看,山地阳坡得到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则融雪快,雪线位置;而阴坡因气温低,融雪慢,雪线位置。
b.降水: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密切:降水量越大,雪线越;反之,降水量越少,雪线越。
从坡向来看,与背风坡相比,山地迎风坡的降水量多,冰川的体积和面积大,冰川分布的
下限要 一些。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资源条件发生变化,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________。
2.加剧了____________。
3.导致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
4.显著影响________、林业、牧业、渔业等主要生产领域。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________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
[练习]
(2011·试题调研)读10 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5 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
回答1~2题。
1.中国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近500年中,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时段是
A .1470~1520年
B .1620~1720年
C .1840~1890年
D .1910~1950年
2.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
B .野象栖息地最北界北迁
C .竹类分布向黄河流域扩展
D .江淮一带遭受寒潮侵袭次数增加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图6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3~4题。
3.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 .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 .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 .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5.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 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
17.
16.16.
15.15.14.14.19
19
19
19
191919
19
20
20年
年平均气温
图6
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双项选择题: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图l2
为地
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增多
C.某些特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