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热环境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
- 格式:pptx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13
建筑热环境对居住者舒适感的影响研究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热环境对居住者舒适感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关注。
从空调技术的发展到绿色建筑的兴起,人们正在不断探索如何创造出最佳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探讨建筑热环境对居住者舒适感的影响,并探究如何提高热环境的舒适性。
首先,建筑热环境是指人们在室内所感受到的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居住者的身体舒适感产生直接影响。
温度是热环境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居住者感到不适。
在夏季高温时,通过合适的空调温度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另外,湿度也是影响舒适感的重要因素,过高的湿度会导致人体感到粘腻,过低的湿度则会导致空气干燥不适。
因此,在设计建筑时应考虑湿度调节装置,以提供适宜的湿度环境。
其次,风速是建筑热环境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适度的自然风或人工风能有效调节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通风系统,可以实现自然通风,减少对空调的依赖,既节能环保又能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此外,风速还可以影响人体的蒸发散热,过大的风速会导致蒸发过快,使人体感到寒冷,过小的风速则会导致热量积聚,引发不适。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风速,以提供适宜的热环境。
另外,建筑热环境对居住者的舒适感还受到日照、照明等因素的影响。
在设计建筑时,合理布局窗户和采光设施可以获得充足的自然光线,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
阳光的照射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情绪,还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有益于身体健康。
因此,考虑到日照和照明的建筑设计能够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建筑的材料也对热环境舒适感产生影响。
例如,选择具有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可以防止热量的传递,保持室内的稳定温度。
此外,绿色建筑的材料选择和设计理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绿色建筑追求环境友好、能源节约的目标,在提供舒适热环境的同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综上所述,建筑热环境对居住者舒适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建筑环境中热舒适性与健康的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建筑环境是我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之一,无论是住宅、办公室还是商场、学校等。
而建筑环境中的热舒适性对于我们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但它却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产生着深远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热舒适性。
简单来说,热舒适性就是人们在所处的环境中感到既不冷也不热,处于一种身心愉悦、能够高效工作和生活的状态。
当我们处于热舒适的环境中,身体的各项机能能够正常运转,新陈代谢平稳,心情也相对舒畅。
然而,如果建筑环境中的热条件不理想,就可能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一系列问题。
比如,在炎热的夏季,如果室内没有良好的降温措施,高温和高湿度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若水分和电解质补充不及时,就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这不仅会让人感到疲劳、虚弱,还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风险更是显著上升。
相反,在寒冷的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低,人体为了保持核心体温,会收缩血管、减少体表的血液循环,这会导致血压升高。
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可能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也容易使人患上感冒、关节炎等疾病。
而且,寒冷的环境还会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和注意力,使人变得反应迟钝、情绪低落。
除了温度,湿度也是影响热舒适性和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高的湿度会使空气中充满水分,阻碍人体汗液的蒸发,从而影响身体的散热,让人感到闷热不适。
此外,高湿度还为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加了呼吸道感染和过敏的风险。
而过于干燥的环境则会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甚至出现龟裂,同时也会刺激呼吸道黏膜,使人容易出现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
通风情况同样不容忽视。
良好的通风可以及时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引入新鲜的空气,保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充足。
如果通风不良,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升高,氧气含量减少,这会使人感到头晕、嗜睡,影响大脑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
-温度、湿度对体感舒适度得影响在诸多t象要素中,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碍就足气温与湿度。
大气中碍温泯度人为施足无法揑制碍,而室内得温泯度却就是可以调节得。
那么如何调节适当得温湿度,%能达到节能得a得.又能使您得工作处千最佳状态、身体健康.生活舒适呢?先来谈谈温度,当室内碍温度过高时■会影响到人碍体温调节功能,由于歆温不良引越体温升离,血管扩张、脉捋如速,甚至出现头晕等症状;温度过低时,又会使人代谢功能下俸,脉搏与呼吸减慢,皮肤过绘,皮下血请收缩■呼吸道抵抗力下降。
人体对外界温度得变化有一定得适应能力•机体可以借助体温调节保持平衡,但这种调节施是有一定得限度.19此,医疗气象通过大量得实脸研究把人休对“冷耐爱"得下限温度与“热耐哽” 得上限温度分别定为ire与32°Co再说混度.夏夭宣内混度大时,抑制人体蒸发散热,使人体感到不舒适;冬天混度过大时•会加速热传导而使人觉得5^冷。
室内湿度过低时•因上呼吸道粘膜得水分大董救失而感到口干舌燥,并易感冒。
研究结果表明,人体适宜得相对泯度上限值不趨过80%,下限值不低于30弔。
然而,人得休感并不单地哽其一项指标得影响,而就是.两者得综合作用。
因此■从医疗气象上把人得体勇分为7个等级来评价室内温湿度施是否适宜。
分别就是:舒适、稍跋、暧.热、稍凉.凉.冷。
通过大量实脸得出最适宜人得温混度就是;夏天温度23 C-2&湿度304609;冬天温度18°C・25°C.湿度30$-80£。
蛊此范囤内人们感觉舒适得占95%以上。
一检情况下,宣內温度控制在22'C・26°C,湿度为40弔-50$, 人体感觉最舒适,而宣内温度在18°C・2JC,混度为40A60$时,人得思维最敏捷,工作效率说高。
北京冬李人体預测中性温度为2 1 、3C 。
在冬季寒冷得气候条件下•当宣内作业温度•低于中性温度时,人们对于偏冷得室內环境表现出耐哽性•而当室内作业温度高于中性温度时■人对于冷环境得适应性碱影响,表現出对热得不适应性。
室内温度湿度对人体健康影响室内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两个重要因素。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室内的舒适环境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室内温度和湿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改善建议。
首先,室内温度对人体健康有显著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室温都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当室内温度过高时,人体无法有效散热,容易引起中暑、脱水和疲劳等症状。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问题和皮肤疾病等。
而在过低的室温下,人体会感到寒冷,容易引发感冒、喉咙痛和肌肉痉挛等症状。
冬季或寒冷地区,过低的室温还可能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其次,室内湿度对人体健康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可能对呼吸系统和皮肤造成影响。
在湿度过高的环境中,容易滋生细菌、霉菌和尘螨等有害微生物,从而引发气道疾病,如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湿度过低则会导致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喉咙不适和眼睛不适等问题。
对于干燥气候或制冷设备频繁使用的环境,适当增加室内湿度可以改善上述问题。
那么,如何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呢?首要的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根据研究,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至25℃之间,湿度维持在40%至60%之间为宜。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调节室内温湿度:1. 空调:合理使用空调是保持室内温湿度的重要手段。
在夏季炎热时,合理调低空调温度可以降低体温、减少出汗,并缓解中暑的风险。
在冬季寒冷时,增加空调温度可以保持室内温热舒适。
此外,在空调中嵌入湿度调节功能可以有效控制室内湿度。
2. 加湿器和除湿器:在干燥的气候中,使用加湿器可以增加室内湿度,改善皮肤干燥和呼吸不适。
而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除湿器可以减少室内湿度,避免霉菌滋生。
3. 通风: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对于控制温湿度非常重要。
定时开窗换气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室内污染物的积累。
此外,在潮湿天气或洗澡后,及时开启排气扇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湿度。
除了调节室内温湿度,合理使用家居设备也很重要。
2023《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热湿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热舒适研究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研究背景与意义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影响的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研究的不足虽然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影响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设计不够完善、实验数据不够准确等。
揭示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更准确地揭示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影响,为改善室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对室内热湿环境的调控,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为建筑节能减排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对室内热湿环境的调控,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为建筑节能减排提供理论支持。
02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探究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影响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反应及热舒适感受的影响,为优化室内热湿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不同热湿环境参数的组合对人体的影响研究将通过实验测试不同热湿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的组合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影响,以找出最佳的室内热湿环境参数组合。
建立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评价体系通过实验测试,研究将建立一套完整的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研究方法实验测试01研究将选取一定数量的实验对象,在实验室内模拟不同的热湿环境,通过实时监测和记录实验对象的生理反应及热舒适感受,获取相关数据。
数据处理与分析02对实验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利用统计学方法和生理学模型,评估不同热湿环境参数对人体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综合分析与讨论03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找出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规律和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建筑热环境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设计在人体舒适性方面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重视。
尤其是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本文将从室内与室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建筑热环境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室内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许多人对于室内温度的舒适性都有不同的感受,这取决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和季节变化。
一般来说,人们普遍认为在室内工作时,理想的室温应在20-25摄氏度之间。
如果室内温度过高,人们会感到闷热而不透气,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头晕;相反,如果室温过低,人们容易感觉到寒冷,手脚冰凉。
因此,室内热环境应尽量保持在一个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室内的湿度也是影响人体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湿度会导致人体感到闷热和不透气,容易引发皮肤病和身体不适。
而过低的湿度则会导致人体容易出现干燥、眼睛疼痛等不适感。
因此,室内湿度的合理控制也是保证人体舒适性的关键。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室外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炎热的夏季是室外温度较高的时候,而寒冷的冬季则是室外温度较低的季节。
在炎热的夏季,高温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容易引发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
同时,室外高温还会加剧人体的疲劳感,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
而在寒冷的冬季,室外低温会使人体感到寒冷,增加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然而,室外热环境并非完全无法改变。
有许多方法可以在室外创造一个舒适的热环境,比如合理的遮阳、绿化覆盖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外温度,减少夏季高温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提高人体的舒适性和健康。
类似地,在冬季,一些充分曝阳的设施和景观设计可以在室外创造温暖的环境,减少人体对寒冷的感知。
总结而言,建筑热环境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都会对人体的健康和舒适感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人体的热环境需求。
通过合理的控制和改善热环境,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和宜居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研究建筑物是人们居住、工作和学习的场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则是衡量建筑物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因此,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的研究十分重要。
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的定义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是指建筑物内部的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对人体的舒适程度的影响。
热舒适性是指在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周围的热环境让人感到舒适,不会引起不适感,同时使人的耐力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和体力贡献。
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室内气温、空气湿度、空气流速、辐射温度和室内氧气浓度等。
室内气温是热舒适性的最基本因素,它直接影响人的感受。
当室内气温过高或过低时,人会感到不适,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空气湿度则是影响室内环境干湿程度的因素,过低或过高的湿度都会影响人的健康。
空气流速则是人们感觉舒适的另一个因素,适宜的空气流动可以增强人的舒适感。
辐射温度则是室内环境的另一个因素,它会影响人的舒适感受。
室内氧气浓度则是对人的健康有着直接影响的因素,缺氧的环境会影响人的健康和舒适感。
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的评价指标为了进行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的研究,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
目前,建筑设备规范、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等均制定了一些与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相关的评价指标。
在实际工程设计和热舒适性研究中,普遍采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平均气温、相对湿度、运动速度、辐射温度和氧气浓度等。
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的研究方法在进行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的研究时,需要采用一些科学严谨的方法。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现场测试方法和模拟计算方法。
实验方法可以同步控制室内环境因素,进行人体舒适效果试验和能量平衡试验等,结果最准确。
现场测试方法则是通过实际建筑物数据采集以及对人员反馈意见的调查来获取数据。
此外,还有模拟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建筑物内的热舒适性,分析各种因素对热环境的影响,并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较为实用。
影响人体热舒适度的基本参数简介热舒适度是指人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感受到的热感觉,包括热舒适和热不舒适两种状态。
人体热舒适度受到多个基本参数的影响,这些参数包括室内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辐射温度和个人代谢率等。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些基本参数的影响及其对人体热舒适度的作用。
1. 室内温度1.1 影响因素•季节: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外部环境:室外温度、太阳辐射等•内部热源:人体代谢、照明、电器等 ### 1.2 影响热舒适度的关键点•过低温度会导致人感到寒冷,产生不适•过高温度会引起人出汗增加,体感湿热,产生不适 ### 1.3 个人差异不同人对室内温度的适应程度有所差异,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个体的热舒适度。
2. 相对湿度2.1 影响因素•室内水分源:人体蒸发、烹饪、洗涤、加湿器等•室外湿度水分透过墙体、窗户等传入室内 ### 2.2 影响热舒适度的关键点•过低湿度会导致皮肤和呼吸道干燥,引起不适•过高湿度会增加蒸发的难度,加重不适感 ### 2.3 最佳相对湿度一般认为,40% - 60%的相对湿度对人体热舒适度最为有利。
3. 空气流速3.1 影响因素•室内通风方式: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等•人体活动产生的气流 ### 3.2 影响热舒适度的关键点•适宜的空气流速可以促进体表蒸发导热,增加热舒适度•高风速下,蒸发导热速率增大,产生湿冷感,引起不适 ### 3.3 空气流速的标准一般来说,0.1 - 0.2m/s的空气流速被认为是热舒适的。
4. 辐射温度4.1 影响因素•周围物体的温度和表面特性•室内外辐射源的热辐射 ### 4.2 影响热舒适度的关键点•较高的辐射温度会引发人体辐射传热增加,体感炙热,产生不适•较低的辐射温度会导致热辐射不足,感觉寒冷,产生不适 ### 4.3 辐射温度的适宜范围辐射温度的适宜范围一般在15℃ - 25℃之间。
5. 个人代谢率5.1 影响因素•体肤表面积•年龄、性别、体重、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 ### 5.2 影响热舒适度的关键点•较高的代谢率意味着较高的热产生,使人感到热不适•较低的代谢率会导致热失衡,感觉寒冷或不适 ### 5.3 个人代谢率的参考值个人代谢率的参考值可以通过体表面积、体重以及活动强度进行计算和估算。
建材发展导向2018年第21期128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室内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的一生有80%左右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
当人处于室内环境较为恶劣的房间,则会大大影响人的工作效率,甚至引发“病态建筑综合症”等一系列疾病,影响人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
于是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室内条件显得十分有必要。
目前研究界认为,影响人体热舒适的主要因素有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空气风速、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衣服热阻等。
其中空气温度以及相对湿度的改变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显得尤为明显。
1 概况如前所述,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室内热环境以及人体自身客观因素。
在这些因素中,温度和湿度作为室内湿空气的主要参数,对人体的热舒适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温湿度1.1.1 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量的物理量。
人体是室内空调冷负荷的主要热源,室内温度大部分依靠改变人体与室内环境之间的热平衡,室内温度对人体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
正因如此,目前室内空气调节主要为温度调节。
1.1.2 湿度湿度主要用来表征空气的干燥程度的物理量。
它主要和所在地的环境以及气候条件有关。
而其变化影响因素是较为复杂,这是由于在空调系统存在的条件下,室内湿量主要取决于室内人体、食物、设备散湿量。
湿度的高低对于人体热舒适的影响一般不通过湿度的变化直接体现,一般通过与温度、风速等环境附加因素一起作用于人体,从而影响人体生理热舒适以及心理状况。
研究表明,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湿度的变化并不会对人体的舒适度造成巨大的改变。
但随温度的过高或者过低,湿度对于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将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逐步体现。
1.2 极端温湿度环境一般地,根据人体热平衡与环境温湿度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将生活环境温度值大于35℃或生产环境32℃以上称之为高温环境,而一般将60%相对湿度的环境称为高湿环境。
高温高湿环境下人将产生消极的负性情绪,如紧张、抑郁、焦虑、恐惧以及愤怒等等。
题目:分析人体热舒适评价指标及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
1: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因素室内温湿度、气流速度及平均辐射温度等要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室内热环境,其要影响因素有:室内外热作用、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室内气流组织等。
作为人体热舒适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室内温度也是表征室内热环境主要指标,其决定环境与人体表面间两对流温差进而对对流换热量产生影响。
关于人体热舒适性的评价重点可从两个发面进行考虑:1)环境参数:室内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空气流速;2) 人体参数:服装和活动水平。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一些能引起人体局部不舒适的环境参数,如吹风感,头部和脚踩之间的温度梯度以及辐射温度的不对称性等。
室内湿度对皮肤表面的潜热交换有直接的影响。
室内空气的流动可以加快人体的对流散热量和蒸发散热,气流流速也会对人体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及触觉感觉产生影响。
物体的表面温度决定了辐射散热的强度。
研究表明,为了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周围墙体温度和室内空气的温度间的温差不超过7℃。
2人体热舒适评价指标指标: 2.1 PD 值PD 模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吹风感预测模型,预测因吹风感导致人体不舒适的比例.该模型由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组成,静态部分反映人体整体的热损失,动态部分反映气流紊流强度对吹风感的影响.6223.06223.0a dynam ic static )05.0()34(3696.0)05.0()t 34(3.143-•-+-•-=+=ava u av av V t T V V PD PD PD 式中:avV 为平均空气速度,avV <0.05 m/s 时,令avV =0.05 m/s;aT 为平均空气温度;uT 为空气素流强度。
2.2 垂直温差办公人员常处于坐姿,室内垂直温差为距地面0.1 m 与1.1 m 处空气温度的差值.由于垂直温差的存在,头部周围的温度比踝部周围的温度高出越多,感觉不舒适的人就越多.温差表达式为:1.11.0T T T -=∆2.3 通风效率考察气流能量利用的有效性,可用通风效率来表达,通风效率实际上是房间总余热量与工作区聚集的余热量的比值,其比值越大,表示房间所需要处理的余热量越小,及单位质量送风的有效除热能力越强,通风效率表达式为:n 0p t t t t --=η式中:pt 为排风温度;n t 为工作温度; 0t 为送风温度。
室内热环境评价指标
室内热环境评价指标通常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和热辐射等4个方面:
1.温度:室内温度是影响人体舒适感的重要指标。
一般认为,人们在18°C 至28°C之间会感到舒适,同时需要根据人群的特点、季节以及建筑使用的具体需求来进行调节。
2.相对湿度:室内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也是影响人体舒适感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的温度下,根据人群需求,维持相对湿度在50%左右可以让人们感到舒适。
3.空气流速:空气流速的大小也会影响人的舒适感。
当空气流速过大时,会增加蒸发散热,导致人体感到凉爽,当空气流速过小时会导致热不易散出,人体会感到不适,建筑物设计时应根据使用需求和气象条件,进行合适的调节。
4.热辐射:建筑物表面的热辐射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热辐射是指建筑表面辐射的热量,对人体的辐射水平也有可能影响人体舒适感和健康。
建筑内部设备的散热也会对热辐射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