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信道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10
量子通信技术的使用方法及步骤详解量子通信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通信方式,通过利用量子的特性来保障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与传统的通信方式相比,量子通信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速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使用量子通信技术时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使用量子通信技术的第一步是建立量子通信网络。
量子通信网络是由多个量子通信节点组成的网络。
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具有量子通信功能的设备。
建立量子通信网络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材料:1. 量子通信节点:每个节点都由量子计算副中的量子比特组成。
量子计算机是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
每个节点都应该配备一个量子计算机,以进行量子信息传输和处理。
2. 量子通信信道:量子通信网络需要建立能够传输量子信息的信道。
量子信道可以是任何能保持量子信息的材料或设备。
常用的量子信道包括光纤和微波信道。
3. 量子通信器件:量子通信网络还需要各种量子通信器件,如量子关联器、量子门、量子纠缠器等。
这些器件用于在节点之间传输和处理量子信息。
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就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使用量子通信技术:第一步:信号生成和编码在量子通信网络中,发送方需要生成量子信号和对信号进行编码。
量子信号可以通过激光器产生,并通过调制的方式将信息编码到量子信号中。
编码通常使用量子比特的不同状态来表示不同的信息。
第二步:信号传输编码完成后,量子信号需要通过量子信道传输到接收方。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信号的纯度和完整性,以确保信息的可靠传输。
常用的量子信道是光纤和微波信道。
第三步:信号接收和解码接收方收到量子信号后,需要将信号进行解码,以获得发送方发送的信息。
解码过程通常涉及到测量和判断量子比特的状态。
解码完成后,接收方就可以得到原始的信息。
第四步:安全性检测量子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高度的安全性。
在使用量子通信技术传输信息后,需要对通信的安全性进行检测。
这通常涉及到对量子信号的操控和测量,以检测是否有未经授权的攻击者对通信进行监听或干扰。
FDMAFDMA,频分多址(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是把分配给无线蜂窝电话通讯的频段分为30个信道,每一个信道都能够传输语音通话、数字服务和数字数据。
频分多址是模拟高级移动电话服务(AMPS)中的一种基本的技术,是北美地区应用最广泛的蜂窝电话系统。
采用频分多址,每一个信道每一次只能分配给一个用户。
频分多址还用于全接入通信系统(TACS)。
基本介绍系统原理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数据通信中的一种技术,即不同的用户分配在时隙相同而频率不同的信道上。
按照这种技术,把在频分多路传输系统中集中控制的频段根据要求分配给用户。
同固定分配系统相比,频分多址使通道容量可根据要求动态地进行交换。
在FDMA系统中,分配给用户一个信道,即一对频谱,一个频谱用作前向信道即基站向移动台方向的信道,另一个则用作反向信道即移动台向基站方向的信道。
这种通信系统的基站必须同时发射和接收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任意两个移动用户之间进行通信都必须经过基站的中转,因而必须同时占用2个信道(2对频谱)才能实现双工通信。
以往的模拟通信系统一律采用FDMA。
频分多址(FDMA)是采用调频的多址技术。
业务信道在不同的频段分配给不同的用户。
如TACS系统、AMPS系统等。
频分多址是把通信系统的总频段划分成若干个等间隔的频道(也称信道)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使用。
这些频道互不交叠,其宽度应能传输一路数字话音信息,而在相邻频道之间无明显的串扰。
信号传播图FDMA是指不同的移动台(或手机)占用不同的频率,即每个移动台占用一个频率的信道进行通话或通信。
因为各个用户使用不同频率的信道,所以相互没有干扰。
这是模拟载波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的基本技术,也是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早期的移动通信多使用这种方式。
由于每个移动用户进行通信时占用一个频率、一个信道,频带利用率不高。
5g中的信道和信号-回复5G中的信道和信号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代表,5G通信系统在无线通信领域带来了巨大的革新。
在5G中,信道和信号是关键要素之一,它们在实现高速、高质量的无线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5G中的信道和信号的问题。
1. 什么是信道?信道是指无线通信中的信息传输介质,包括空气介质和传输设备。
在5G中,信道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媒介,负责将发送方发送的信号传输给接收方。
2. 5G中有哪些常见的信道类型?5G中常见的信道类型包括下行信道和上行信道。
下行信道是从基站发送到终端设备的信道,用于传输各种数据和媒体内容。
上行信道是从终端设备发送到基站的信道,用于上传用户数据和进行反馈。
3. 5G信道中的多天线技术有何作用?多天线技术是5G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通过在发送和接收设备上使用多个天线来增强无线信号的传输效果。
多天线技术可以提高无线传输速率、信号覆盖范围和抗干扰能力,从而提升用户的通信体验。
4. 5G信号中的毫米波是什么?在5G中,毫米波是一种高频段的无线信号,其频率通常在30 GHz 到300 GHz之间。
相比传统的微波信号,毫米波信号具有更高的频率和更宽的频谱,可以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然而,毫米波信号的传输距离相对较短,容易受到障碍物的阻挡。
5. 5G中的波束赋形技术有何意义?波束赋形技术是5G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通过对信号进行定向发射和接收,将无线能量集中在用户所在的方向上。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传输速率和信号质量,并减少与其他用户之间的干扰,从而为用户提供更稳定、更高效的网络连接。
6. 5G信号中的大规模天线阵列有何优势?大规模天线阵列是5G中的另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在基站和终端设备上使用大量的天线来实现多天线通信。
大规模天线阵列可以实现更精确的波束赋形和更高的信号增益,提供更广阔的信号覆盖范围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7. 5G中的小区间干扰如何解决?在5G中,小区间干扰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指不同小区之间的频率相互干扰的现象。
LTE信令流程及信令解码详解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以其高速数据传输、低延迟和大容量等特点成为了当前主流的移动通信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LTE的信令流程及信令解码。
1.LTE信令流程(1)小区: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首先需要附近的基站,以确定可用的LTE网络。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小区以及测量实体之间的信道质量。
(2)小区选择和附着:在到可用小区后,UE需要选择一个最佳的小区进行附着,该小区将成为UE与网络之间的主要通信接口。
UE将通过与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的信令交换来进行小区选择和附着。
(3)建立RRC连接:一旦UE成功附着到小区,UE与eNB(Evolved Node B)之间将建立RRC连接。
RRC连接是UE与网络之间进行信令交换和控制的主要通道。
(4)分配和配置资源:在建立RRC连接后,网络将为UE分配必要的物理资源,并配置UE的通信参数,如频率、带宽、功率等。
这些资源和参数将被用于后续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5)数据传输:一旦资源和参数被配置完毕,UE和eNB之间可以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UE将使用分配的资源来发送和接收数据,而eNB将负责数据的转发和错误处理。
(6)释放RRC连接:当UE无需再与网络进行通信时,UE可以向网络发送释放RRC连接的请求。
网络将收到请求后,释放该连接并回收相应的资源。
2.LTE信令解码(1)空中接口解码:通过对信令数据进行解调和解调来还原原始信令信息。
这种解码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和处理无线传输过程中的信令,如小区信息、物理广播信息等。
(2)协议解析:通过解析信令的协议头和数据包来获取有关通信过程的详细信息。
这种解码方法可以分析UE与网络之间的控制过程,如RRC连接的建立、释放过程等。
基站,小区,扇区,载频之间的关系?基站包含小区,小区包含扇区,每个扇区可以有多个载频。
一般来说,一个基站就是一个小区(一个基站也可以划分为几个小区,这时候小区和扇区就等同了),小区再分为扇区(一般情况下,一个小区有一个/二个/三个扇区,甚至更多),每个扇区再根据话务量决定载频的数量。
WCDMA/GSM/CDMA三种网络中,基站,小区,扇区,载频之间的关系是大同小异的。
我顺便说说我自己的理解,请大家指导。
;ZZ t&M4Kk(qS0小区是一个逻辑概念,假设多个基站覆盖范围相同且分三扇区,那么小区就是一个六边形的区域,基站位于各顶点,这时候小区范围=基站。
当然如果基站覆盖范围不同,小区概念就不是规则的6边形。
这时候小区的范围可能就不等于(近似于)基站的覆盖区域。
对于GSM基站GBTS,通常的全向基站本身就是一个小区,没有扇区概念了,只有小区和载频概念。
M4aI1EA1ky如果基站是3扇区,则1cell=3sector=3*n 载频,n一般=1(在我印象中n只能=1~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我对于n=2或更高不是很理解?是否需要扩容时就扩载频板来增加扇区内载频?请大侠指点。
A i;x�O:N2`Ke-B"N-|vi{对于CDMA基站cBTS,通常也有全向基站,基站本身就是一个小区,没有扇区概念,可以1或多个载频。
相邻小区可以用同样的载频(用不同码来区分);如果是3扇区,则1cell=3sector=3*n 载频,n一般=1,同时S111,但S222,S333,S444,S666(18载频)等cbts 基站也有。
但G网好像很少有S666这种说法,为什么呢?是不是gBTS无法配置那么多载频还是干扰等什么别原因?请大侠指点。
V8`t!^(_k7J r我理解的:是不是网载频总数有限,G网相邻扇区载频不同,如果S666就要配18个载频,而C网可以只用6个载频实现S666,称为18个载波(只有6个载频)?对于WCDMA的基站应该和CDMA概念类似吧;:M*P6x7Wd不知道对不对?GSM900和DCS1800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双频网络,它们都是GSM标准。
物理通道数字信道
物理通道和数字信道是通信领域中常见的概念,它们在数据传
输和通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物理通道。
物理通道是指用于传输信号或
数据的实际介质或路径,例如电缆、光纤、空气中的无线信号等。
物理通道可以是有线的,比如通过电缆传输数据,也可以是无线的,比如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数据。
物理通道的特点是其传输性能受到介
质和环境的影响,比如电缆的长度、材质和干扰等因素都会影响信
号的传输质量。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数字信道。
数字信道是指在通信系统中用
来传输数字信号的通道,它可以是物理通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经
过数字调制和解调的信号处理部分。
数字信道可以通过编码、调制
和调制等技术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在数字通信中,数
据被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数字信道进行传输,然后再解调回原始
数据。
数字信道的优点是可以通过纠错码、信道编码等技术来提高
传输质量,同时数字信号的传输也不受到模拟信号的干扰和衰减。
综上所述,物理通道和数字信道在通信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物理通道是数据传输的实际介质,而数字信道则是用来传输数字信号的通道,在数字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的结合可以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是现代通信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GSM通信协议详解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是第二代(2G)移动通信系统,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
目前,我国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GSM系统包括GSM 900:900MHz、GSM1800:1800MHz 及GS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
GSM的发展: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源于欧洲。
早在80年代初,欧洲已有几大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在运营,例如北欧的NMT(北欧移动电话)和英国的TACS(全接入通信系统),西欧其他各国也提供移动业务。
但是模拟系统有一些限制:第一,尽管在80年代初的过低估计下,移动业务的潜在需求也远远超过当时模拟蜂窝网的预计容量;第二,运营中的不同系统不能向用户提供兼容性:一个TACS终端不能进入NMT网,一个NMT终端也不能进入TACS网。
为了方便全欧洲统一使用移动电话,需要一种公共的系统。
1982年在欧洲邮电行政大会(CEPT)上成立“移动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简称“GSM”,开始制定使用于泛欧各国的一种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规范。
1990年完成了GSM900的规范,产生一套12章规范系列。
随着设备的开发和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建立,GSM逐渐演变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的简称。
GSM通信系统组成: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交换网路子系统(NSS)、无线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台(MS)三大部分组成如图2-1所示(1)GSM系统原理其中NSS与BSS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BSS与MS之间的接口为“Um”接口。
关于5.8G相关知识解析目录i1.中国5.8G频段划分: (1)2.802.11n 中HT20及HT40的介绍 (2)3.WIFI无线网络2.4G(2.4GHz)、5G 5.8G(5.8GHz)频谱各信道及对应频率 (3)4. WIFI 的传输信道与标准 WIFI的频道传输能力 (5)1.中国5.8G频段划分:目前中国WIFI设备在5GHz可以使用36,40, 44, 48, 52, 56, 60, 64, 149,153, 157, 161, 165,11AC产品奔跑在80MHz或160MHz的宽阔大道上,未来也还会有更多的5GHz频段供11AC产品使用。
2.802.11n 中HT20及HT40的介绍802.11n有两种频宽模式:HT20和HT40。
HT20使用的时20MHz频宽,HT40使用的40MHz频宽。
20Mhz和40Mhz的区别,可以想象成道路的宽度,宽度越宽当然同时能跑的数据越多,也就提高了速度。
但是无线网的“道路”是大家共享的,一共就这么宽(802.11 b/g/n的频带是 2.412Ghz ~ 2.472Ghz,一共60Mhz。
802.11a/n在中国可用的频带是5.745Ghz ~ 5.825Ghz,同样也是60Mhz),你占用的道路宽了,跑得数据多了,当然也就容易跟别人撞车,一旦撞车大家就都会慢下来,比你在窄路上走还要慢。
原来挤一挤可以四个人同时用的,如果你用了40Mhz的话就只能两个人同时用了。
HT20与HT40怎么选择:使用HT20主要是出于兼容性考虑:比如,一个区域内存在11b/g信号,那么为了尽量减少对它们的干扰,需要设定为HT20,以减少频带的重叠。
使用HT40主要是出于高性能考虑:HT40相当于两个HT20的捆绑,一个是主,一个是辅。
主信道发送beacon报文和部分数据报文,辅信道发送其他报文。
出于兼容性及Wifi稳定性考虑,HT40模式在一个蜂窝式无线覆盖区域最好不要在2.4GHz使用,最好在5GHz使用。
目录目录 (1)一、第三层信息(GSM Layer 3 )的分类 (3)1. CC层 (3)2、MM层 (4)3、RR层 (4)二、接续流程 (5)2.1、移动主叫流程 (5)2.1.1、信道请求Channel Request(Rach)MS→BTS (7)2.1.2 申请信道Channel Required( BTS→BSC) (7)2.1.3 信道激活Channel Activation (BSC→BTS) (7)2.1.4信道激活证实Channel Activation ACK(BTS→BSC) (7)2.1.5 立即指配命令immediate assignment (BSC→BTS) (7)2.1.6 立即指配immediate assignment (BTS→MS) AGCH (7)2.1.7 CM业务请求CM service request (MS→BTS→BSC→MSC) (8)2.1.8 无编号确认UA(SDCCH) (8)2.1.9 鉴权Authentication Request MSC→BSC→BTS→MS (8)2.1.10 TMSI再分配命令TMSI Reallocation (9)2.1.11 建立Setup (9)2.1.12呼叫接续Call Proceeding (9)2.1.13指配请求Assigment Activation BSC→BTS (10)2.1.14 信道激活Assigment Activation ACK BTS→BSC (10)2.1.15 分配命令Assigment Command (10)2.1.16 SABM(设置异步平衡模式)Layer2 (FACCH) (10)2.1.17 建立指示Establish Indication BTS→BSC (11)2.1.19 分配完成Assigment Complete (11)2.21振铃提醒Alerting (11)2.22连接Connect (11)2.1.24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 (11)2.1.25撤销连接Disconnect (11)2.1.26 释放Release (12)2.1.27 释放完成Release Complete (12)2.1.28 清除命令Clear command (12)2.1.29 释放信道Channel Release (12)2.1.30 DEACTIVE_SACCH(慢速随路控制信道) (12)2.1.31 DISC (12)2.1.32 UA (12)2.1.33 释放指示 (12)2.1.34 RF信道释放 (12)2.1.35 RF信道释放确认 (12)2.1.36 清除完成 (12)2.1.37 SCCP释放 (12)2.1.38 SCCP释放确认 (12)2.2、手机被叫流程的区别 (13)三、第三层(Layer 3)信令详解 (15)1、System Information Type1 (15)2、System Information Type2 (16)3、System Information Type2ter (17)4、System Information Type 3 (18)5、System Information Type 4 (20)6、System Information Type 5 (21)7、System Information Type 5ter (22)8、System Information Type 6 (22)9、System Information Type 7、8 (23)10、Paging Requst type1 (23)11、Synch Channel Information (24)12、其他: (24)四、常见原因值 (28)1、Channel Release信令里面的Cause(事件号) (28)编号 (29)原因 (29)2、disconnect断开原因 (30)一、第三层信息(GSM Layer 3 )的分类GSM移动无线接口第三层的信息有很多种,而我们在路测中主要是处理一些故障,所以一般只显示常用的几种,包括无线资源管理(RR)移动性管理(MM)、呼叫控制(CC)三方面信息。
WIFI协议详解一、引言WIFI(无线保真)协议是一种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通信协议,它基于IEEE 802.11标准,并且为无线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WIFI协议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工作原理、协议规范以及安全性等方面。
二、工作原理1. 无线网络基础架构WIFI网络由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组成,每个AP负责管理无线设备的连接。
无线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通过与AP建立连接,可以实现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2. 信道和频段WIFI协议使用2.4GHz和5GHz两个频段进行无线通信。
每个频段被划分为多个信道,不同信道之间相互独立,可以减少干扰。
用户可以选择合适的信道进行无线网络连接。
3. 无线设备连接当无线设备与AP建立连接时,首先需要进行身份验证。
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包括开放式身份验证和共享密钥身份验证。
验证通过后,无线设备将获得一个IP地址,可以通过该IP地址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4. 数据传输WIFI协议使用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机制来进行数据传输。
在传输数据之前,无线设备会先监听信道是否有其他设备正在传输数据,以避免碰撞。
如果信道空闲,设备将发送数据,否则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尝试。
三、协议规范1. IEEE 802.11标准WIFI协议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进行制定和规范。
最初的标准是在1997年发布的IEEE 802.11标准,后续又发布了802.11a、802.11b、802.11g、802.11n、802.11ac等多个版本,不断提升了无线网络的速度和性能。
2. 速率和带宽WIFI协议支持不同的速率和带宽选项。
最初的802.11标准支持的速率为2Mbps,后续的版本逐渐提高到54Mbps、300Mbps甚至更高。
GSM无线子系统信令目录一、BSS系统中的信令应用 (3)二、BSS系统的信令模型 (4)四、各层信令在BSS系统中的作用 (8)四、移动主叫流程 (17)五、移动被叫流程 (33)七、位置更新流程 (50)八、小区内切换流程 (60)九、小区间切换流程 (64)十、外部切换流程 (69)十一、定向重试流程 (76)一、BSS系统中的信令应用作为GSM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实现一种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
那么在这样一个通信过程中,通信对象之间不仅要传送对通信对象有用的语音及数据,还包括一些信令。
在BSS系统中,涉及到的信令如图1,其主要内容有:●七号信令(NO.7):在MSC和BSC之间传送;●D信道的链路接入规程(LAPD):在BSC和BTS之间传送;●Dm信道的链路接入规程(LAPDm):在BTS和MS之间传送。
图 1 BSS系统中的信令应用二、BSS 系统的信令模型2.1概述在GSM 移动通信系统中,BSS 系统的信令模型采用了一般的OSI 七层协议中的低三层协议,从低到高依次包括:● 第一层(L1):物理层 ● 第二层(L2):链路层 ● 第三层(L3):网络层BSS 系统的信令模型如图 2。
图 2 BSS 系统信令模型BTSMS BSC MSCL1L2L3其中各层协议的含义如下:LAP_Dm:Dm信道的链路接入规程RR:无线资源管理CM:通信管理SMS:短消息管理SS:补充业务管理CC:呼叫管理MM:移动管理LAPD:D信道的链路接入规程BTSM:BTS管理部分MTP:消息传送部分SCCP:信令连接和控制部分BSSMAP:BSS管理应用部分DTAP:直接传递应用部分2.2物理层物理层主要负责物理数据单元的无错传送。
在物理层上,定义了传输路径上的电气特性。
在一般系统中,BTS与MS之间的Um接口的物理层采用无线路径,在BTS与BSC之间的Abis接口的物理层采用在不均衡的75Ω同轴电缆或120Ω双绞线上的2048bps的CEPT数据流。
◆基站或小区把其载波分配成n个部分,分别称C0、C1……Cn。
C0载频的零号时隙TS0用作BCCH、FCCH、SCH、PCH、AGCH及RACH;TS1用作DCCH、SDCCH、SACCH;TS2—TS7;用作业务信道TCH。
C0—Cn载频的时隙全部用作TCH。
因此,当只有C0、C1两个载频时,该基站对应的有14个TCH。
此后,每加一个载频,增加8个TCH。
而且每四个载频,应该增加一个时隙做控制信道。
◆ARFCN: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绝对无线频率信道号)◆广播信道(BCH):◆BCCH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广播控制信道)◆FCCH :frequency correction channel(频率校正信道)◆SCH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同步信道):BSIC在每个小区的同步信道上发送。
◆CCCH :common control channel (公共控制信道)◆PCH :paging channel (寻呼信道)◆AGCH :access grant channel (接入允许信道)◆RACH :random access channel (随机接入信道)◆CBCH:小区广播控制信道◆DCCH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专用控制信道)◆SDCCH :standalone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独立专用控制信道):是一种双向的专用信道,主要用于传送建立连接的信令消息、位置更新消息、短消息、鉴权消息、加密命令及其处理各种附加业务。
◆SACCH :slow associated control channel (慢速随路控制信道):是一伴随着TCH和SDCCH的专用信令信道,在上行链路上它主要传递无线测量报告和第一层报头消息(包括TA值和功率控制级别);在下行链路上它主要传递系统消息type5、5bis、5ter、6及第一层报头消息。
这些消息主要包括通信质量、LAI号、CELLID、邻小区的BCCH 频点信号强度、NCC的限制、小区选择、TA值、功率控制等级等。
◆FACCH:快速随路控制信道:FACCH信道与业务信道TCH相关。
FACCH用于在话音传输过程中给系统提供比慢速随路控制信道又高的多的速度来传送信令消息。
◆TCH :traffic channel (业务信道)◆系统消息在两种逻辑信道中传送,BCCH或SACCH信道:1)在空闲模式下,网络通过BCCH信道传送系统消息1~4及7、8;2)在通信模式下,网络通过SACCH信道传送系统消息5和6。
◆各种消息分别包含的主要内容如下:1.系统消息类型1:小区信道描述+RACH控制参数。
2.系统消息类型2:邻小区BCCH频点描述+RACH控制信息+允许的PLMN。
3.系统消息类型2bis:扩展邻小区BCCH频点描述+RACH控制信息。
4.系统消息类型2ter:扩展邻小区BCCH频点描述2。
5.系统消息类型3:小区识别(CELLID)+位置区识别(LAI)+控制信道描述+小区选择+小区选择参数+RACH控制参数。
6.系统消息类型4:位置区识别(LAI)+小区选择参数+RACH控制参数+CBCH信道描述+CBCH移动配置。
7.系统消息类型5:邻近小区BCCH频点描述。
8.系统消息类型5bis:扩展邻近小区BCCH频点描述。
9.系统消息类型5ter:扩展邻近小区BCCH频点描述。
10.系统消息类型6:小区识别(CELLID)+位置区识别(LAI)+小区选择。
11.系统消息类型7:小区重选参数。
12.系统消息类型8:小区重选参数。
◆各种信息单元包含的主要内容:1.小区信道描述中含有该小区所使用到的所以频点,包括BCCH频点和跳频频点。
2.RACH控制消息中包含有参数MAX-RETRANS(最大重传数)、TX-INTEGER(传输的时隙数)、CELL-BAR-ACCESS(小区是否被禁止接入)、RE(呼叫重建允许比特)、CE(紧急呼叫允许比特)、AC(被限制接入的用户级别)。
3.邻小区BCCH频点描述包括其邻小区所使用的BCCH频点。
4.允许的PLMN用来提供小区内BCCH栽波上移动台监测所允许的NCC。
5.控制信道描述中包括:ATT(移动台附着分离允许指示)、BS-AG-BLKS-RES(留做接入允许AGCH的块数)、CCCH-CONF(公共控制信道结构)、BA-PA-MFRMS(传输寻呼消息留给同一寻呼组的51TDMA复帧数)、T3212(用做周期性位置更新的时间)。
6.小区选择中包括:PWRC(功率控制指示)、DTX(不连续发射指示)、RADIO-LINK-TIMEOUT(无线链路超时值)7.小区选择参数包括:小区重选滞后值(CRH)、MS-TXPWR-MAX-CCH(移动台接入小区应使用的最大TX功率电平)、RXLEV-ACCESS-MIN(允许接入系统的移动台的最小接入电平)8.CBCH信道描述中包括:信道类别和TDMA偏差(哪种专用信道的组合)、TN(时隙号)、TSC(训练序列码)、H(跳频信道指示)、MAIO(移动配置指数偏移量)、HSN(跳频序列号)、ARFCN(绝对频点号)。
9.CBCH移动配置中包括参与跳频的频道顺序与小区信道描述的关系。
10.小区重选参数包括PI(小区重选指示)、CBQ(小区禁止限制)、CRO(小区重选偏置)、TO(临时偏置)、PT(惩罚时间)。
◆CA :小区配置用于小区内的无线频道配置,以及BCCH载波识别。
小区配置是指无线频道(RFCH)的一个子集分配给某个特定的小区。
其中一个无线频率用作BCCH,起携带的同步信息称为BCCH载频。
◆MA :移动配置是指小区配置的子集分配给某个特定的MS◆TN :时隙号◆TSC :训练序列码。
对广播和控制信道,TSC须等于基站色码BCC。
◆BCCH载频发射功率(BSPWRB):BSPWRB设置的是基站BCCH载频的发射功率电平。
此参数对基站的覆盖范围有很大影响。
BSPWRB 以十进制数表示单位为dBm,范围为0~63。
◆BCCH组合类型(BCCHTYPE)用字符串表示,范围为:COMB,COMBC,NCOMB三种。
其意义为:COMB:表示BCCH与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4)组合。
COMBC:表示BCCH与SDCCH/4组合,带有小区广播信道(CBCH)信道。
NCOMB:表示BCCH不与SDCCH/4组合。
默然值为NCOMB。
◆GSM中的跳频可以分为基带跳频和射频跳频两种。
基带跳频是通过腔体合成器来实现的,而射频跳频是通过混合合成器来实现的。
当使用基带跳频时,若同时激活下行DTX和下行功率控制功能,将会导致通话质量恶化,严重是甚至会造成某些品牌MS的掉话。
;当使用射频跳频时,这种情况将不会发生。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若激活这两项功能将会起到预期的目的,使干扰现象大大好转。
◆跳频状态(HOP)此参数采用字符串表示,取值范围为ON、OFF、和TCH,其意义如下:ON:在信道组中,所有的TCH信道和SDCCH信道均采用跳频。
OFF:在信道组中,所有的信道均不采用跳频。
TCH:在信道组中,所有的TCH信道均采用跳频,SDCCH信道不采用跳频。
注意:携带有BCCH的载频不能用于跳频,以为它携带有FCCH、SCH 及BCCH信道,需要不停的向该小区的所有手机广播同步消息及系统消息。
在GSM规范中有两个参数用来定义跳频序列,分别是MAIO(移动分配指针偏移)和HSN(跳频序列号)MAIO:因需描述跳频重复功能的起点,所以该参数的取值与参与跳频的频率数一样多。
HSN:有64个不用的值,通常一个小区应使用相同的HSN、不同的MAIO值,因为这是要避免同一小区信道之间的干扰。
当同一小区出现相同的MAIO后将导致严重的TCH指配失败。
两个拥有相同HSN不同的MAIO的载波,在同时发送的突发脉冲使用相同的频率。
相反,当使用同一跳频组,MAIO也相同的但HSN不用的载波,它只会对突发脉冲的1/n干扰。
在使用同一跳频组的相邻小区中,应该注意使用不同的HSN,该做法可获得干扰源分集增益。
但注意应尽量避开使用HSN=0的情况(它是循环跳频),因为它会导致底质量的干扰源分集。
◆空闲模式◆针对不同用处,GSM分别有三种分配信道的程序:1.立即指配程序:用于MS与网络之间建立信令传输所必须的,如处理更新等。
在建立信令传输过程中,系统也可以首先选择给它分配TCH 信道,这被称为过早分配(VEA);若首先选择给它分配SDCCH信道,在需要时才分配TCH信道,这被称为预分配(EA);若首先选择给它分配SDCCH信道,当在被叫端收回连接信息(CONNECT)时,才分配TCH信道,这称为停止广播建立呼叫(OACSU),在之前阶段我们采用的是EA分配模式。
2.指配程序3.切入指配程序◆应用层的通信按阶段和功能的不同分为:1.无线资源管理(RR)2.移动性管理(MM)3.呼叫控制(CC)◆周期性位置更新的时间“T3212”:强制移动台在该定时器逾时后向网络发起位置更新请求。
在“无小区可用”、“有限的业务”、“搜索PLMN”状态下,T3212的值不变。
◆公共控制信道配置(CCCH-CONF)◆接入准许保留块数(BS-AG-BLKS-RES):在CCCH-CONF确定以后,参数BS-AG-BLKS-RES实际上是分配AGCH和PCH在CCCH上占用的比例,可以通过调整该参数来平衡AGCH和PCH的承载情况,在调整时可以参考下列原则:1.当CCCH-CONFF确定以后,参数BS-AG-BLKS-RES实际上就相当于确定了AGCH和PCH在CCCH上占用的比例。
在保证AGCH信道不过载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减小该参数,留给PCH信道足够的容量,保证移动台能尽早的收到消息,以次来缩短移动台响应寻呼的时间,提高系统的服务性能。
2.BS-AG-BLKS-RES的一般取值建议为1(CCCH-CONF 为001)、2或3(CCCHH-CONF为其他值)。
3.在运行网络中,应统计AGCH的过载情况以适当调整BS-AG-BLKS-RES。
◆寻呼信道复帧数(BS-PA-MFRMS):(取值范围2~9)决定了移动台每隔多长时间必须去收听服务小区的寻呼信道。
该参数与移动台对重选小区表中各频点的测量样本平均值是相关的。
准确的公式如下:T=Max(5,(5*N+6)/7*BS-PA-MFRMS/4),式中N——需监测的BCCH数目;T——重选算法采样的周期,单位为秒。
该公式说明了当BS-PA-MFRMS增大时,小区重选过程将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