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森林区划与组织经营单位(2013)
- 格式:ppt
- 大小:17.48 MB
- 文档页数:119
1 名词解释:森林资源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产色很能够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鸡翅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2 试述林业的特点及其与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关系(论述p2,p3)答:(1)林业特点如下:森林功能和林业经营目标的多样性;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林业生产的地域辽阔性;森林资源的有限再生性;森林成熟的不明确性;林业的社会公益性。
(2)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包括:森林区划调查、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森林资源管理模式、森林资源价值计算、森林成熟期的确定、森林资源结构调整)、森林经营决策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的信息管理。
(3)林业的特点决定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
林业生产地狱辽阔,信息量较大,且生产周期长,我们必须对森林进行经营决策管理,编制长期的森林经营方案,同时建立信息数据库管理森林资源。
森林功能和林业经营目标多种多样,森林成熟也是很不明确的,只有对森林进行分析和评价,才能选择合理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确定适合的森林资源价值计算方法,从而更明确地认识到森林何时成熟,并及时对森林资源结构进行调整。
3 简述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和任务答:(1)森林资源管理经营的目的是: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经营。
(2)森林资源管理的任务是进行森林区划和调查,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森林资源的管理模式、森林资源价值计算、森林成熟期的确定、森林资源的结构调整),森林经营决策,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的信息管理。
4 简述可持续发展及其基本内涵答: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社会、经济情况(一)地理位理沙河林场始建于1963年,位于阿城区东南部,距阿城区30公里。
行政区划隶属阿城区交界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7°0′20″—127°13′27″,北纬45°16′14″—45°25′56″。
东部与小岭林场相邻,南部与五常市隔河相望,北部与亚沟、玉泉林接壤。
本场东西17.2公里,南北18公里。
(二)气候条件我场地处张广才岭西坡,整个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东南—西北方向狭长,坡度10—22度,最大坡度35度,属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海拔250—600米。
本场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最高气温34.9度,最低气温—35度,年平均气温2.6度,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2560小时,积温2739度,无霜期为117天。
(三)社会状况全镇有10个村,50个自然屯,本场现有职工66人,其中干部13人,内含工程技术人员7名,总人口182人。
(四)经济状况沙河林场现有固定资产128万元,年产商品材2000立方米,年产值168万元,年上缴利税20万元,交通便利,境内平均公路网密度达5.3米/公顷。
第二节森林资源状况全场施业区面积6984公顷,其中林业用地6911公顷,活立木总蓄积577532立方米。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6711公顷,其中用材林2035公顷,蓄积189130立方米,防护林面积4876公顷,蓄积388402立方米,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64公顷,灌木林面积21公顷,宜林地11公顷,无林地73公顷。
第三节林业生产建设情况从建场以来,共生产木材62.24万立方米,森林采伐消耗蓄积92.9立方米,封山育林300公顷,更新造林5400公顷。
经过四十年的建设,现已具备年生产木材2000立方米,造林130公顷,育苗50万株。
第四节自然环境与森林资源状况分析(一)自然环境状况分析根据2008年省勘察设计院二类调查结果,我场林业用地面积6911公顷,占总面积98.9%,非林业用地面积73公顷,占总面积的1%。
《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森林经理学课程名称(英文):Forest Management 课程编码:18023016开课学期:第6学期学时数、学分数:56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林学先修课程:树木学、森林生态学、测量学、测树学后续课程:遥感导论等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森林经理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我国由传统林业向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指导思想的现代林业的转变过程中,其地位和作用更显得重要。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森林经理学是研究森林区划、森林调查、森林评价、森林生长、森林收获调整、经营决策和控制调整等理论和技术的一门课程,在林业中发挥协调生态、技术和经济,制定经营目标、组织经营活动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森林经理学理论、方法体系,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灵活运用森林经理学知识编制、实施和调整森林经营方案,科学合理地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基本要求:理解森林经理学的概念、目的、任务、性质和知识体系。
第一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述森林经理学的概念、目的、任务、性质。
第二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原则森林经理学的原理、知识结构和框架体系、发展历史沿革。
第三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科性质对森林经理学的学科性质、相关名词作进一步阐述。
重点:森林经理学的内容、目的和任务。
难点:森林经理学的原则。
第二章森林资源 4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森林资源的概念、作用与功能,对世界、中国和浙江省的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各自特点有一个了解。
第一节森林资源概述森林资源的概念、作用与功能。
第二节森林的数量、种类、分布世界和我国森林的数量、种类、分布。
第三节中国森林资源的结构和特点我国林地资源、各种森林结构,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第四节浙江省森林资源概况浙江省森林资源的数量、种类、分布。
森林经营单位的认定依据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森林经营单位的认定依据作为我国的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经营单位的认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名词解释森林经理: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生长与效益评价、结构调整、决策和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森林资源:能够提供森林产品和服务的集合称为森林资源。
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森林区划:是针对林业生产地域辽阔,林区面积较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在地域上区划为若干个不同的单位,以便合理经营。
小班:林班的面积仍很大,其土地状况和林分特征仍有较大的差别。
为了便于调查规划和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必须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地段(林地或非林地等) ,这样的地段(林地)称为小班。
森林经理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
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也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
每10年开展一次调查。
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内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可以再次采伐成熟林分的间隔时间工艺成熟: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 通过皆伐) 目的材种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森林收获调整:通过采伐(收获)与更新,将现实不合理的森林结构调整到合理的森林结构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林业局、林场和股份制公司等)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及国家林业方针政策编制的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
简言之,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单位以森林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科学地组织森林经营的规划设计。
小班经营法:就是以小班为总体,设计独立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措施体系的方法。
小班经营法是在林种区内,直接以小班为单位,或合并类似小班为总体单位来组织经营,经营目的和措施也是一致的。
森林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调查,是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主要有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营历史、经营条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
森林经理学作业汇总第一次作业:1、简述森林经理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
森林经理学:是研究如何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理论与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内容和任务:A、森林资源区划和调查(森林区划:将一定地域空间(国家、省、县、乡镇、村、林场等)内的森林资源,按照自然、林学、经济等方面的特性划分成面积大小不同的单位;森林资源调查:根据行政单位和森林资源企业对象,使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对特定的内容进行数量、质量、用途、环境等方面状况、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调查)B、森林生长与效益评价(主要包括:森林的生长状态,结构和过程,各种效益价值计算、评估,森林经营模式、投资损益判别等内容)C、森林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和森林资源结构的调整)D、森林经营决策和计划(指对森林资源实施的某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决定,包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决策过程和目标,以及论证决策方案的合理性)E、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各种区划、调查的成果、各种经营措施实施资料、森林资源档案、林政法规和社会经济条件资料)2、简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定义。
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等活动,应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他们自己需求的能力。
3、森林永续利用及其基本条件。
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
内部条件:①林地:数量(面积、分类、林种)、质量②林木:年龄结构、蓄积结构、生长与收获量外部条件:①经济条件:集约经营、经济水平、管理手段②政策法规:规范行为、森林的地位、经营者责、权、利③社会文化:对森林认识水平、从业者专业知识④经营者管理水平:高低4、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经营的关系。
综上所述,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人与自然关系史、森林经营管理史上的一种新思想和发展观,它继承和发展了森林永续利用的思想,它继承的是“连续”或“继续”的合理内核,而发展的是森林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以及实现森林经营利用中“连续”或“继续”的途径和标准。
森林资源管理第3章森林区划第3章森林区划第1节区划概述⼀、区划的概念与种类什么是区划?所谓区划,简⾔之,就是分区划⽚,是区域划分的简称。
具体来说,区划是对地域差异性和相同性的综合分类,它是揭⽰某种现象在区域内共同性和区域之间差异性的⼿段。
这种划分的地域范围(或称地理单元),其内部条件、特征具有相似性,并有密切的区域内在联系性,各区域都有⾃⼰的特征,具有⼀定的独⽴性。
区划的种类,常见的区划有⾏政区划、⾃然区划、经济区划3⼤类。
(⼀)⾏政区划为便于进⾏⾏政管理⽽分级划分的区域。
如省(⾃治区、直辖市)—地区(市)、盟、州—县(市)、旗—乡、镇。
其中地区专员公署是省(⾃治区)政府派出机构,只有⾏政管理职能,不设权⼒机构,⽽少数民族地区的盟和州都设有权⼒机构。
根据国家管理需要,⾏政区划是可以变动的。
⼤⾏政区如省、县变化较⼩,变化⽐较⼤的是乡的⾏政管理机构和区域范围。
其变动的原因是政治、经济、民族、国防的特殊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深⼊发展,⾏政区划变动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
(⼆)⾃然区划⾃然区划是按照⾃然因⼦的差异性划分若⼲的⾃然区域,按多种因⼦划分的叫综合⾃然区划。
按单项⾃然因⼦划分的叫部门区划。
如⽓候、地貌、⼟壤、植被、⽔分等区划。
⾃然区划是⼤⾃然各因⼦划分的⾃然区域,是纯⾃然、客观的因素。
凡经划分清楚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会变化的。
(三)经济区划经济区划是根据客观存在,各具特⾊的经济现象所划分的区域。
它是社会劳动地域分⼯的⼀种形式,是以⼀定经济结构、中⼼城市为核⼼,紧密联系的地域经济(⽣产)综合体。
经济区划有综合经济区划和部门经济区划2类。
综合经济区划类似国民经济区划,包括⼯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全⾯的区划。
部门经济区划,如⼯业区划、综合农业区划、交通运输区划、商业⽹区划等等。
综合农业区划还可细分成畜牧业区划、作物区划、林种区划等。
⼆、森林区划与⾏政区划的关系森林区划(⼜称林地区划)是森林经营管理⼯作的重要内容之⼀,合理的区划,将为森林永续利⽤打下基础。
二类调查操作细则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调查的依据为了统一全省市县林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的技术标准,规范调查范围、内容、程序、方法和成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以及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等有关的林业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市县林区森林资源的特点和经营现状,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调查的目的和任务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的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其主要任务是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和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的现状,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
调查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分类经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调查范围与内容一、调查范围森林经营单位应调查该单位所经营管理的土地;县级行政单位应调查县级行政范围内其经营管理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二、调查内容1.核对森林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2.调查各地类或林地的面积;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6.其它由调查会议确定的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以及调查的详细程度,应根据被调查单位的要求、经济条件、森林资源特点、经营目标、调查的目的和以往资源调查成果的可利用程度等,由调查会议协商确定)包括:森林生长量和消耗量调查;森林土壤调查;森林更新调查;森林病虫害调查;森林火灾调查;野生经济植物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生物量调查;湿地资源调查;荒漠化土地资源调查;森林景观资源调查;森林生态因子调查;森林多种效益计量与评价调查;林业经济与森林经营情况调查;提出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建议;其它专项调查。
第一章绪论1、森林经理: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生长与效益评价、结构调整、决策和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2、森林经理的对象宗旨对象:森林资源;宗旨: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3、森林经理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1)森林资源区划和调查2)森林生长与效益评价3)森林调查4)森林经营决策和计划5)森林信息资源管理4、什么叫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5、森林可持续性指标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维护3)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动维护4)水土资源的保持5)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的保持6)满足社会需求的多种经济效益7)相关的法规、政策、体制。
6、什么叫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7、永续利用的条件1)内部条件:①林地数量a、林地数量b、林地质量②林木条件a、年龄结构b、树种结构c、密度结构d、径级结构e、蓄积结构f、生长量结构2)外部条件:①经济条件a、与森林集约经营密切相关b、与管理手段密切相关c、与生活水平成正相关②政策法规a、可以规范人的行为,对森林要科学合理的经营和利用b、明确森林资源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保持人与环境的和谐状态。
c、明确森林资源的所有权、经营管理权等,有利于明确森林经营者的责、权、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社会和文化4)经营管理水平:在上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经营管理水平是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关键因素。
8、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1)思想类型2)森林经营管理的目标3)内容和判别标准第二章森林资源1、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木本植物群落,受环境制约又影响(改造)环境,形成独特的(有区别的)生态系统整体。
2、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发挥其作用的自然环境的总称。
一、填空1. 我国国有林森林区划系统2.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3. 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内容4.森林经理工作的主要成果5.森林经营档案6.样地7. 森林资源管理决策8. 标准地是在林分内按照什么要求确定的什么地块9.森林评价10.森林成熟12.森林区划的目的13. 间伐14. 更新15. 林相图16.森林资源档案的内容17.法正林的条件18. 经营单位有几种,分别称为什么19. 森林经营方案的作用20. 森林采伐限额的主要作用21.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构成22.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内容23. 森林区划的目的24.我国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2004-2008)24.小班区划的条件24.小班区划的条件二、是非判断题1.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 ]2.林种相同的面积较大的经营区域可划分成多个林种区。
[ ]3.我国森林的标准是郁闭度达到0.2以上,天然林面积达到0.1公顷,人工林面积达到0.0667公顷。
[ ]4.广义的森林资源包括林地以及林区内的植物。
[ ]5.间接的森林资源是指由于森林的存在而产生的环境、气候、观赏、旅游、森林文化等资源以及所伴生的资源。
[ ]6.狭义的森林资源主要是树木资源,尤其是乔木资源。
[ ]7.一类调查中必须进行社会经济调查。
[ ]8.我国森林资源虽然总量大,但人均较少,而且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
[ ]9.自然保护区是将典型或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自然遗迹地域划分出的保护地区的总称。
[ ]10.两个不同的树种一般应划分到一个经营类型。
[ ]11.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全国性的森林资源清查,精度比一类调查高。
[ ]13.林种相同的面积较大的经营区域可划分成多个林种区。
[ ]14.同一个经营类型中可以有多种起源,即天然林与人工林可以划分到一个经营类型。
[ ]15.二类调查是区划调查,其外业成果不仅有调查簿,而且有基本图。
湖北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修改《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通知(2013)正文:---------------------------------------------------------------------------------------------------------------------------------------------------- 湖北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修改《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通知(鄂林办天〔2013〕30号)各市、州、县林业局,厅直各单位:为加强我省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进一步提高我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廉洁性,按照省制度廉洁性评估专家组评估意见,省林业厅对《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鄂林天〔2010〕176号)进行了修改,现将修改后的《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北省林业厅办公室2013年4月18日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省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状况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者服务为主要利用方向和目的,并按照有关规定划定为生态公益林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生态公益林,分为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经营和管理活动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应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严格保护、科学经营、合理利用、分级保护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内的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和《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201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财政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长白山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财务局: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和保护管理工作,针对新时期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和保护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对《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林资发〔2013〕71号)和《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214号)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单位要按照《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要求,及时落实好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进一步做好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工作,切实将国家级公益林落实到小班地块,并据此更新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等档案资料。
在此过程中,不得擅自调整、变更国家级公益林的范围。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的小班属性数据和矢量数据,应当与当地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相衔接。
要严格按照《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规定的要求和程序,规范开展国家级公益林动态调整和保护管理工作,严禁随意调整国家级公益林范围,违规使用国家级公益林林地。
更新后的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等数据资料,由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商财政部门同意后,于2017年12月31日前报送至国家林业局。
特此通知。
附件:1.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2.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财政部2017年4月28日附件1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级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