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版坎贝尔泌外1-1-4-解剖-输尿管
- 格式:doc
- 大小:243.00 KB
- 文档页数:5
泌外科知识点泌外科是一门专门研究泌尿系统疾病和相关器官疾病的医学科学。
本文将系统介绍一些常见的泌外科知识点,包括泌尿系统解剖和功能、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一、泌尿系统解剖和功能泌尿系统包括两个主要部分:肾脏和尿路系统。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产生尿液并排除体内废物。
尿路系统包括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主要负责储存和排泄尿液。
1. 肾脏解剖和功能:肾脏位于腹腔的后方,分为左右两个,呈豆状。
主要功能包括:排除代谢废物和毒素、调节电解负荷、维持酸碱平衡、产生激素等。
2. 尿路系统解剖和功能:输尿管是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至膀胱的管道。
膀胱是一个囊状器官,用于储存尿液。
尿道是从膀胱到体外的管道,负责将尿液排出体外。
二、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1.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
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加饮水量等。
2. 泌尿结石:泌尿结石是由尿液中某些物质结晶而形成的固体物质,可阻塞尿路并引起疼痛。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等。
3. 膀胱癌: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常见症状包括血尿、尿急等。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4. 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增生症是指前列腺体积增大导致尿流受阻的一种常见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潴留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
三、诊断和治疗方法1. 诊断方法:常用的泌外科诊断方法包括:- 临床症状分析:通过询问患者症状和病史来初步判断可能的疾病。
-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用于观察泌尿系统结构和异常。
- 实验室检查:如尿液分析、血液检查等,用于评估肾功能和发现炎症指标等。
2. 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炎药等,用于控制感染和减轻炎症症状。
- 手术治疗:如肾切除术、膀胱切除术等,用于切除肿瘤或恢复尿流通畅。
输尿管解剖概要*导读:右输尿管前面有十二指肠降部、胰头、右结肠、肠系膜上及回肠血管以及回肠末端跨过,当近小骨盆时,在乙状结肠间窝处,此标志对于输尿管的定位有所帮助。
……熟悉输尿管的解剖,即它的走行与周围器官的关系、血液供应以及先天性异常如双输尿管等,对手术时如何避免其损伤是重要的。
输尿管起自肾盂而终于膀吮,成年人全长25—30cm,通常将其分为腹部和盆部两段,两者以骨盆上口为界。
腹部输尿管又以精索(或卵巢)血管相交处分〕个腰段和盆段。
腹部输尿管位于腹膜后脂肪中,在运动时与后腹膜相粘着相连。
腹部输尿管不论左右,其后面、内侧及外侧的解剖关系皆相似,从肾盂开始向下、向内紧贴绘大肌表面内侧下行。
其内侧为脊柱、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外侧为侧腹壁;然后沿腰大肌内侧缘近中线走向盆腔。
输尿管前面的解剖关系则有所不同。
右输尿管前面有十二指肠降部、胰头、右结肠、肠系膜上及回肠血管以及回肠末端跨过,当近小骨盆时,在乙状结肠间窝处,此标志对于输尿管的定位有所帮助。
盆部输尿管长14----16cm,为输尿管全长的一半,而且走行方向改变较多与周围的毗邻关系复杂,为输尿管手术损伤最多的部位。
该段输尿管从骨盆上口开始,逐步由原来接近中线的位置转向后外,在能骸关节的前内侧跨过闭孔血管、神经而达坐骨棘。
两输尿管在能骼关节处最为接近,相距约5cm向下沿骨盆壁走行,达两侧坐骨棘水平后又相距最远。
从坐骨棘开始,输尿管又从后外方转向前内方而达膀就。
这段输尿管男女之间区别很大。
男性盆段输尿管抵达坐骨棘后,开始走向前内,下沿直肠的前侧壁与膀眈后壁之间走行,贴近直肠侧韧带,在输尿管的外后方,斜行穿入膀豚女性输尿管紧靠卵巢动、静脉内侧,沿盆壁向前内下走行达卵巢窝后缘,后经子宫动脉、膀跳动脉走向前内,沿阔韧带基底至子宫颈两侧结统组织中,在子宫颈侧方1.5--2.0cm处从子宫动脉下方与之交叉,左侧因直肠推挤,输尿管更靠近子宫颈,并为子宫阴道静脉从所围绕。
坎贝尔泌尿外科学第九版【Section 1】解剖第一节腹膜后腔、肾上腺、肾、输尿管的外科解剖学肾上腺重点:肾上腺·在胚胎学上,肾上腺与肾脏有明显的不同。
一侧的发育不会影响到对侧。
·肾上腺分为髓质和皮质·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释放儿茶酚胺。
·肾上腺皮质分为三个带: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
·肾上腺动脉血供来自膈下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
·静脉回流在肾上腺侧面,右侧肾上腺静脉直接回流至下腔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回流至左肾静脉。
图1-19 A,右肾上腺解剖。
下腔静脉已被切断以暴露肾上腺。
腹主动脉干,它的分支,并与自主神经丛联系亦能显示清晰。
B,1、下腔静脉(已切断);2、右膈下静脉;3、右膈神经;4、肾上腺上动脉(自右膈下动脉发出);5、膈肌;6、膈下神经节;7右肾上腺;8、右肾上腺静脉;9、腹膜后肾周脂肪;10、肾上腺自主神经;11、肾上腺中动脉(来自腹主动脉);12、肾上腺下动脉(来自肾动脉);13、右肾;14、右肾动脉分支;15、腹腔神经节;16、肝总动脉;17、腹腔自主神经丛;18、肠系膜上动脉;19、食管(已切断);20、膈神经分支;21、上点膈肌右脚下点迷走神经;22、右膈下动脉;23、上点胃左动脉下点腹腔自主神经丛;24、左膈下动脉;25、左肾上腺;26、脾动脉;27、左肾上腺静脉;C、左肾上腺解剖;D,1、下腔静脉;2、食管裂孔;3、迷走神经;4、右膈下动脉;5、胃左动脉;6、右腹腔神经节;7、腹主动脉;8、左腹腔神经节;9、肠系膜上动脉;10、左肾静脉;11、肾门淋巴结;12、肾自主神经丛;13、食管(已切断);14、腹膜(已切断);15、膈肌;16、膈自主神经丛;17、上点肾上腺上动脉(来自膈下动脉);下点左肾上腺前缘;18、肾周脂肪;19、上点左膈下动脉下点左肾上腺内侧缘;20、左肾上腺21、左肾上腺静脉;22、肾上腺下动脉(此例是为肾周血管发出);23、肾上腺中动脉(来自腹主动脉);24、肾周血管内部的Gerota’s筋膜;25、肾上腺下动脉(来自肾动脉);26、肾周脂肪;27、左肾动脉分支;28、左肾。
坎贝尔泌尿外科学第九版
【Section 1】解剖
第一节腹膜后腔、肾上腺、肾、输尿管的外科解剖学
输尿管为双侧的管状节后,负责自肾盂直达膀胱之间传递尿液(见图 1-1 )。
通常长约22-30cm,管壁由多层构成(图1-43)。
内层为移行上皮,接下来是粘膜固有层,此结缔组织沿上皮组织构成粘膜内层,被覆于粘膜固有层的是平滑肌层。
和覆盖肾盏、肾盂的平滑肌相延续,尽管在输尿管部该平滑肌层分为内纵层与外环层。
同时,这些肌肉层提供蠕动波以有效向下传递来自肾脏收集系统的经输尿管到达膀胱的尿液。
最外层为外膜。
此薄层包绕输尿管以及输尿管周围的血管淋巴结。
图 1-43 输尿管显微结构的横断面。
内纵层区别于外环层以及斜行肌纤维。
丰富的输尿管血供亦被显示。
LP, 粘膜固有层。
TC,移行上皮。
(感谢 Dr. Hossein Saboorian.)
右侧自上向下:肌层;外层;内层;血管丛;输尿管腔。
解剖关系
多数泌尿外科操作的关键是理解输尿管的解剖关系。
输尿管起自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此部位于肾动、静脉的后方。
向下行走于腰大肌边缘的前方。
向前,右输尿管和升结肠、盲肠、结肠肠系膜相关联。
左侧输尿管与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及其相关的结肠肠系膜紧密关联。
大约1/3输尿管在进入膀胱前有生殖血管跨越于前方。
在其进入骨盆时,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前方。
此跨越点处通常为髂总分为髂内和髂外的分,杈处,因此是进入骨盆的标志。
特别靠近一些肠段,回肠末端、阑尾、左侧及右侧结肠、乙状结肠的恶性及炎症性过程将会影响到输尿管。
影响从轻微血尿到瘘道形成或完全梗阻。
在女性骨盆,输尿管跨越子宫动脉前方并和子宫颈部关系密切。
这在子宫切除时是有风险的。
在骨盆边缘输卵管和卵巢的病变也会侵犯输尿管。
输尿管管径的正常变异。
正常的输尿管没有统一的管径,描述为三个不同的典型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跨越髂血管处以及输
尿管膀胱连接部(图. 1-44 )。
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肾盂在接近输尿管时逐渐变细。
在很多个案中,这个可见的狭窄比实际出现的更多,但并不是在影像和内镜检查上的梗阻证据。
第二个狭窄区域出现在输尿管跨越髂血管处。
这可导致输尿管被髂血管外源性混合性的压迫,并且输尿管在其跨越髂血管进入盆腔时前方必然成角。
在此部位的输尿管管径也没有内在的变化。
第三个狭窄位于输尿管膀胱连接部。
这是纯粹自然的输尿管的受限制,这就造成自膀胱壁到输尿管膀胱开口的壁内段狭窄。
这三个狭窄在临床上很典型,这是由于这三个地方是输尿管结石通常嵌顿的地方。
另外,输尿管的成角,第一次是跨越髂血管前方时,随后中后段进入骨盆和膀胱后方,这使得硬性输尿管镜检查受限。
输尿管成角的评估以及输尿管的三维成像对于输尿管镜检查成败是很关键的。
自上向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髂血管处、输尿管开口、输尿管膀胱连接部。
显示位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正常功能和解剖狭窄的输尿管位点(UPJ),髂血管,输尿管膀胱连接部。
注意输尿管向前的移位以及输尿管的成角,出现在髂血管上方,如图所示。
输尿管分段及其命名法
输尿管通常被专门分为几个部分以便被描述。
一个简单的系统的分法是把输尿管分为自肾盂至髂血管处的腹腔段和自髂血管处到膀胱的盆腔段。
可供选择的是,输尿管被分为上段、中段和下段( 图. 1-45 )。
自肾盂至骶骨上缘为上段。
骶骨上下缘之间称为中段。
下段(远端或盆腔段)为骶骨下缘至膀胱处。
图 1-45 右侧输尿管,逆行造影。
UO,输尿管口;UPJ,肾盂输尿管连接部;I,输尿管上段,直至骶骨上缘;II,输尿管中段,至骶骨下缘;III,输尿管远段或下段,自骨盆至膀胱。
箭头所示髂总动、静脉行径。
输尿管血供及淋巴回流
许多动脉分支在输尿管行径上提供血供(图1-46)。
对于外科来说最重要的是动脉到腹部输尿管的分支。
这些分支是来自内侧动脉分支直至来自侧外方的盆腔输尿管分支。
支配输尿管的血管有来自于肾动脉、生殖动脉、肾上腺上动脉、髂总。
在进入骨盆后,许多小的来源于髂内动脉分支或者分支的分支供应输尿管远端,特别是膀胱动脉及子宫动脉,也包括直肠中动脉及阴道动脉。
到达输尿管后,在输尿管纵向上的输尿管周围外膜上有广泛的吻合丛。
这些纵向的血管吻合可使输尿管在没有输尿管周围维管连接的供应的情况下安全的自后腹膜组织周围转移,只要输尿管周围的外膜没有剥脱。
输尿管的静脉和淋巴回流和动脉相伴行。
因此,输尿管淋巴回流在输尿管水平上也是多变的。
在骨盆,输尿管淋巴回流入髂内、髂外和髂总淋巴结。
在腹部,左侧主动脉旁淋巴结是左侧输尿管的最初回流部位。
右侧回流至下腔静脉旁的淋巴结和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上段输尿管和肾盂的淋巴回流倾向于回流到同侧肾淋巴结。
图 1-46 输尿管的动脉血供及来源。
自上向下:肾动脉、生殖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膀胱上动脉、子宫动脉、直肠中动脉、阴部内动脉、膀胱下动脉。
输尿管的神经支配
输尿管的自主神经调节的确切方式不清楚。
通常,输尿管的蠕动不需要自主神经支配,但是,蠕动的启动及传播是来自位于肾脏收集系统的肾小盏起搏点的平滑肌。
在此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可能参与调节,但具体不明。
输尿管受T10-L2脊髓节段发出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
节后神经纤维来自多个位于主动脉肾前的神经节,以及下腹上部和下腹下部的自主神经丛。
伴随的交感神经来自于S2-4脊髓节段。
痛觉和体表投影
肾脏的痛觉纤维受肾包膜、肾脏收集系统或输尿管的牵张(扩张)刺激所致。
对上尿路的粘膜的直接刺激也能刺激伤害感受器。
信号在交感神经内传导并导致涉及到肾脏和输尿管(T8-L2)的交感神经的内脏牵涉痛。
疼痛和反射性的肌肉痉挛通常分布在肋缘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和生殖股神经,导致胁腹部、腹股沟、阴囊(或阴唇)的疼痛和感觉增敏,依赖于有害的内脏刺激的定位。
自上向下:疼痛范围、肾、输尿管、前面观、后面观图 1-47 上尿路疼痛的涉及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