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试验K、R值计算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302.50 KB
- 文档页数:8
**线**站S z-III00-x水源孔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填表:复核:年月日计算时仅修改第7行的Q、S、M、r四项内容,结果自动算出。
潜水完整井计算时修改的内容相似。
抽水试验类型采用计算公式涌水量Q(m 3/d)降深S (m)含水层厚度M (m)抽水孔半径r (m)抽水影响半径R (m)含水层渗透系数K (m/d)3600.0046.00126.000.07603600.0046.00126.000.07602000.7783600.0046.00126.000.0760405.60.8473600.0046.00126.000.0760423.40.8523600.0046.00126.000.0760424.50.8523600.0046.00126.000.0760424.60.8523600.0046.00126.000.0760424.60.8523600.0046.00126.000.0760424.60.8523600.0046.00126.000.0760424.60.8523600.0046.00126.000.0760424.60.8523600.0046.00126.000.0760424.60.852采用计算结果0.852m/d;抽水影响半径424.6m填表:复核:参数(含水层渗透系数K (m/d)及抽水影响半径R(m))计算过程含水层渗透系数年 月 日**线**站S z -III 00-x 水源孔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均质无限含水层承压水完整单井稳定流抽水抽水试验数据K S R 10=计算时仅修改第7行的Q、S、M、r四项内容,结果自动算出。
潜水完整井计算时修改的内容相似。
可编辑第四章抽水试验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参数,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
采用主孔抽水、带有多个观测孔的群孔抽水试验,包括非稳定流和稳定流抽水实验,要求观测抽水期间和水位恢复期间的水位、流量、水温、气温等内容。
要求了解试验基地及其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并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意义、工作程序、现场记录的主要内容、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掌握相关资料的整理、编录方法和要求,了解对抽水试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一般原则,能够利用学过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并对参数的合理性和精确性进行分析和检验。
§4.1 基本要求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分类、方法及抽水试验准备工作。
4.1.1 抽水试验的目的(1) 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 K、导水系数 T、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导压系数 a、弱透水层渗透系数 K'、越流系数 b、越流因素 B、影响半径 R等。
(2) 通过测定井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降深)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3) 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出水量、干扰系数等,依据降深和流量选择适宜的水泵型号。
(4) 确定水位下降漏斗的形状、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增长速度;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开采量。
(5) 查明某些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确定各含水层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边界的性质及简单边界的位置、地下水补给通道、强径流带位置等。
4.1.2 抽水试验分类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
(1)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2)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通过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等。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抽水试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为查明建筑场地地层渗透性和富水性,测定有关水文地质参数,为基坑治理提供水文地质资料,需要对场地进行抽水试验。
本文介绍了一种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同步完成抽水试验的方法,阐述了其基本步骤、试验方法及水文地质参数的求取。
标签:岩土工程勘察基坑抽水试验水文地质参数抽水孔渗透系数观测孔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楼大厦地下室工程越来越多,需要开挖的基坑越来越多,而基坑开挖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地下水,所以对基坑中岩土层的渗透系数的确定尤其重要。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4.8.5中明确规定: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控制(降水或隔渗),且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
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主要的手段就是进行抽水试验。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利用勘察钻孔作为抽水试验孔和观测孔,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下面就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抽水试验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1抽水试验方法的确定抽水试验的方法有多种,可结合工程特点、试验目的、对水文地质参数的精度要求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合力选择,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抽水试验多采用单孔或带1-2个观测孔的稳定流抽水试验。
抽水孔深度的确定与试验目的和地层条件有关,对完整井,一般要求钻孔深度达到试验含水层底板以下3-5m 以上。
岩土工程勘察单井抽水试验采用的多是完整井,且为获得较为准确、合理的渗透系数K,以进行小流量、小降深的抽水试验为宜。
2抽水前准备(1)需要准备的机械和仪器抽水设备分别电动潜水泵(根据水量选择适当的方量的泵)测量水位采用测钟,流量测量采用量桶计或三角堰,测量水温和气温用温度计。
(2)成孔抽水试验的抽水孔和观测孔的成孔可利用勘察钻孔,一般选择最佳的抽水试验部位的勘察钻孔作为抽水孔,施工时按抽水试验要求的孔径和孔深成孔,并严格控制成孔的垂直度。
(1)采用承压转无压完整式大 井涌水量解析法公式计算,即:K[(2H M)M ho]inR o式中:Q —大井涌水量,m 3/d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H —抽水前大井的水柱高度(从含水层底板到初始静止水位)(m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h o —抽水稳定后大井中的水柱高度(从含水层底板到动水位)(m )r o —大井的引用半径(基坑的等效半径),(m ); R o —引用影响半径,R o =R+r ,其中R —为用抽水试验资料或者经验公式计算出的影响半径,(m ):(1)基坑等效半径的确定r o 引用半径为基坑的假想等效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或者长条形时,基坑的等效半径可可按下式计算:式中,a――基坑长度;b --- 基坑宽度(m);(3)对于潜水,当降深一定时,可采用下面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大井的影响半径:R 2s 「KH(4)n 为概化系数,n 值取值见下表:(基坑工程手册)表1 系数n 与b/a 关系表本次降水基坑长度为98m ,宽度为3m ,这样计算出的r 为:r 0=1.15 X 98+43 ) /4=40.54m (2)大井法引用影响半径的确定对承压水,当降深一定时,可采用承压水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吉 哈尔特公式近似计算大井的影响半径:R 10sJkR --- 影响半径,m ; s --- 大井中的水位降深,m ; K --- 渗透系数其中,H ――含水层厚度,m ;若采用承压水计算影响半径的公式,贝卅算出的影响半径为:R 10s虑10 5.0 J75.17 =433.5m若采用潜水计算影响半径的公式,则计算出的影响半径为:R 2s、KH 2 5.0、75.17 6 212.37m由于本次基坑的降水过称为承压转无压,所以既不能采用承压水的经验公式,也不能采用潜水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大井的影响半径。
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以往经验综合判定。
结合以往的降水经验,本次采用二者的平均值,即323m。
渗透系数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取渗透系数K,基本理论依据就是裘布衣公式,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在单孔抽水试验、一个观测孔、两个观测孔三种情况下,K值确定计算所采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在单孔抽水试验中,(无观测孔)只能根据水井的出水量、水位降深等资料,则应消除抽水井附近所产生的三维流、紊流等影响,特别是在抽水时,水位降深很大的时候,应采用消除渗透阻力的方法。
1、首先,绘制Q-S关系图,坐标横轴为小时出水量,纵轴为水位降深值,相对应点的连线呈直线时,地下水运动为平面流,采用下列公式:承压水完整井:K=0.366Q(lgR-lgr)/Ms,式中,Q,涌水量,R影响半径,r井半径,M,承压含水层厚度,s,水位降深值。
潜水完整井:K=0.773Q(lgR-lgr)/(2H-s)s,式中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
2、当绘制的Q-s曲线成曲线状态时,说明抽水井壁及其附近含水层中,产生了三维紊流,不符合裘布衣的基本条件,为了消除影响,计算时采用消除阻力法,若根据三次水位下降的Q,s值作出承压水的S/Q—Q或·潜水的△h/Q—Q关系曲线图呈直线时,则可将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a值直接代入公式计算。
其公式为:承压水完整井:K=0.366(lgR-lgr)/aM,潜水完整井:K=0.733(lgR-lgr)/a,式中,a为纵轴上的截距,M为承压水层厚度。
3、单井抽水利用观测孔水位下降资料计算K值时,一般要求最近观测孔离主井距离应达到2倍以上含水层厚度,最远观测孔距抽水口距离也不宜太远,以保证个观测孔内都能观测到一定的水位下降值。
当有一个观测孔时,所求,K值利用以下公式:承压水完整井:K=0.366Qlg(r1/rw)/M(sw-s1),潜水完整井:K=0.733Qlg(r1-rw)/(sw-s1)*(2H-sw-s1),式中,sw为抽水井内水位下降值,s1为观测孔内水位下降值,rw为抽水井的半径,r1为抽水井至观测孔的距离。
当有2个观测孔时,承压水完整井:K=【0.366Q/M(s1-s2)】*lg(r2/r1),潜水完整井:K= 【0.733Q/(s1-s2)(2H-s1-s2)】*lg(r2/r1)。
ZK 5Ⅰ段渗透系数计算公式:()S M r R Q K ⋅-=lg lg 366.0 K S R 10=1)求1K 时设R =50米,()()095.19586.2370.02596.16990.1370.043.49055.0lg 50lg 0256.50366.01=⨯=+⨯=-⨯=K m R 55046.14.521=⨯=()110.10000.3370.02596.17404.1370.01=⨯=+⨯=K m R 55054.14.521=⨯= 2)求2K 时设R =80米,()()009.11627.3319.02596.19031.1319.043.49055.0lg 80lg 1136.43366.02=⨯=+⨯=-⨯=K m R 87004.13.862=⨯=()021.11991.3319.02596.19395.1319.02=⨯=+⨯=K m R 87010.13.862=⨯= 3)求3K 时设R =110米,()947.0301.3287.02596.10414.2287.043.493=⨯=+⨯==K m R 1289731.01.1313=⨯=()966.03668.3287.02596.11072.2312.03=⨯=+⨯=K m R 1299829.01.1313=⨯=()967.03702.3287.02596.11106.2287.03=⨯=+⨯=K m R 1299834.01.1313=⨯=1)求最大降深值:已知:H=78.10m, M=49.43。
m S 38.5372.2410.78243.4910.78max =-=-=2)求最大涌水量:a =-0.0353 b=0.71822052.12405.10353.07273.17182.00353.038.53lg 7182.00353.0lg max =+-=⨯+-=+-=Q d t Q /86.13854.8604.16max =⨯=3)求KM 值: 1KM =1.110×49.43=54.867 米2/日2KM =1.021×49.43=50.468米2/日 3KM =1.058×49.43=52.297米2/日日米/544.523633.1573297.52468.50867.542==++=CP KMZ K5Ⅱ段渗透系数计算公式:()S M r R Q K ⋅-=lg lg 366.0 K S R 10=1)求1K 时设R =30米,()367.27367.2865.02596.14771.1865.009.101=⨯=+⨯==K m R 170538.15.1101=⨯=()019.3490.3865.02596.12304.2865.01=⨯=+⨯=K m R 192738.15.1101=⨯=()065.35429.3865.02596.12833.2865.01=⨯=+⨯=K m R 193750.15.1101=⨯=()067.35452.3865.02596.12856.2865.01=⨯=+⨯=K m R 193751.15.1101=⨯= 2)求2K 时设R =230米,()()234.26213.3617.02596.13617.2617.009.10055.0lg 230lg 0208.17366.02=⨯=+⨯=-⨯=K m R 287494.11.1922=⨯=()294.27175.3617.02596.14579.2617.02=⨯=+⨯=K m R 291514.11.1922=⨯=()297.27235.3617.02596.14639.2617.02=⨯=+⨯=K m R 291515.11.1922=⨯= 3)求3K 时设R =350米,()()944.18037.3511.02596.15441.2511.009.10055.0lg 350lg 0832.14366.03=⨯=+⨯=-⨯=K m R 361394.12.2593=⨯=()951.18171.3511.02596.15575.2511.03=⨯=+⨯=Km R 362396.12.2593=⨯=()951.18183.3511.02596.15587.2511.03=⨯=+⨯=K 1)求最大降深值:已知H=247.33m, M=10.09。
第四章抽水试验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参数,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
采用主孔抽水、带有多个观测孔的群孔抽水试验,包括非稳定流和稳定流抽水实验,要求观测抽水期间和水位恢复期间的水位、流量、水温、气温等内容。
要求了解试验基地及其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并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意义、工作程序、现场记录的主要内容、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掌握相关资料的整理、编录方法和要求,了解对抽水试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一般原则,能够利用学过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并对参数的合理性和精确性进行分析和检验。
§4.1 基本要求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分类、方法及抽水试验准备工作。
4.1.1 抽水试验的目的(1) 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 K、导水系数 T、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导压系数 a、弱透水层渗透系数 K'、越流系数 b、越流因素 B、影响半径 R等。
(2) 通过测定井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降深)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3) 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出水量、干扰系数等,依据降深和流量选择适宜的水泵型号。
(4) 确定水位下降漏斗的形状、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增长速度;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开采量。
(5) 查明某些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确定各含水层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边界的性质及简单边界的位置、地下水补给通道、强径流带位置等。
4.1.2 抽水试验分类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
(1)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2)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通过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等。
注水试验:在巨厚层且水平分布较宽的含水层中,渗透系数可按下式计算:当l/r ≤4时,41208.0+=r l rS Q K当l/r >4时,rlS l Q K 2lg 366.0⨯⋅=式中:K ——渗透系数(m/d );l ——试段或过滤器长度(m ); Q ——稳定注水量(m 3/d ); S ——孔中水头高度(m ); r ——钻孔半径或过滤器半径(m )。
在不含水的干燥岩层中注水时,如试段高出地下水位很多,介质异向同性,且50<h/r <200,孔中水柱高h ≤l 时,渗透系数可按下式计算:rhh Q K 2lg 423.02=抽水试验:层流状态均质含水层潜水井,抽水孔远离给水或隔水边界,渗透系数可按下式计算:()rRS S H Q K lg 2733.0-=层流状态均质含水层承压井,抽水孔远离给水或隔水边界,渗透系数可按下式计算:r R mS Q K lg 366.0=式中:K ——渗透系数(m ); Q ——流量(m 3/d );H ——潜水层厚度(m ); S ——抽水降深(m ); R ——影响半径(m ); r ——井半径(m ); m ——含水层厚度(m )。
松散含水层抽水影响半径: HK S R 2= 承压水抽水影响半径: K S R 10=计算机长度单位:1磅=0.3528毫米 1毫米=2.834467磅 1英寸=71.99546磅根据水位恢复速度计算渗透系数:《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附录D渗透系数的计算表D.0.1根据水位恢复速度计算渗透系数三角堰流量Q=ch5/2Q——流量(L/s)h——过堰水位(cm)c——随h而变化的系数矩形堰流量Q=0.01838(b-0.2h)3/2Q——流量(L/s)h——过堰水位(cm)b——堰宽(cm)真倾角与视倾角的换算关系:()ωβcosαtan1⨯=-tan式中:β——视倾角;α——真倾角;ω——夹角(倾向-剖向)。
采用承压转无压完整式大井涌水量解析法公式计算,即:20ln ])2[(r R h M M H K Q --=π (1)式中:Q —大井涌水量,m 3/d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H —抽水前大井的水柱高度(从含水层底板到初始静止水位),(m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h 0—抽水稳定后大井中的水柱高度(从含水层底板到动水位),(m )r 0—大井的引用半径(基坑的等效半径),(m ); R 0—引用影响半径,R 0=R+r ,其中R —为用抽水试验资料或者经验公式计算出的影响半径,(m ):(1)基坑等效半径的确定r 0引用半径为基坑的假想等效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或者长条形时,基坑的等效半径可可按下式计算:40ba r +=η, (2) 式中,a ——基坑长度;b ——基坑宽度(m );η为概化系数,η值取值见下表:(基坑工程手册)表1 系数η与b/a关系表本次降水基坑长度为98m,宽度为3m,这样计算出的r为:r0=1.15×(98+43)/4=40.54m(2)大井法引用影响半径的确定对承压水,当降深一定时,可采用承压水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吉哈尔特公式近似计算大井的影响半径:kR10=(3)sR——影响半径,m;s——大井中的水位降深,m;K——渗透系数对于潜水,当降深一定时,可采用下面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大井的影响半径:=(4)KHR2s其中,H——含水层厚度,m;若采用承压水计算影响半径的公式,则计算出的影响半径为:==k⨯sR=433.5m7517.0.51010⨯若采用潜水计算影响半径的公式,则计算出的影响半径为:2=0.52⨯==⨯75⨯sKHmR37.176212.由于本次基坑的降水过称为承压转无压,所以既不能采用承压水的经验公式,也不能采用潜水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大井的影响半径。
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以往经验综合判定。
结合以往的降水经验,本次采用二者的平均值,即323m。
193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浅析抽水试验在确定水文地质参数中的计算及应用张伟伟(安徽省化工地质勘查总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摘 要:本文以钟九铁矿回风井抽水试验为例,通过对单孔进行5组15次降深的抽水试验数据分析,依据潜水完整井稳定流抽水试验公式和承压水完整井稳定流抽水试验公式、图解分析法等,依次计算了涌水量Q、影响半径R、渗透系数K、降深S 和单位用水量q 等水文地质参数,为钟九铁矿回风井施工设计防治水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抽水试验;参数;稳定流;单孔中图分类号:P64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3-0193-2 收稿日期:2021-02作者简介: 张伟伟,男,生于1985年,山西晋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采用深井泵的试验方法,从下往上反向进行抽水试验。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深水泵或者空压机等设备,将井底、井壁流入竖直井内的地下水抽出到井外,从而降低竖井的水位,而竖井壁外含水层中地下水在降落漏斗范围内,因水位差的作用使得水不断流入井筒内,逐渐在井壁附近形成了一个以井轴为中心的由小到大稳定的降落漏斗,出水量和水位降深同时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时,记录抽水时间、出水量等试验数据,采用合理的试验公式求得水文地质参数[1]。
1 实施程序1.1 钻探实施过程钻探使用HXY-4A 型岩芯钻机,岩层采用PHP 冲洗液护壁金刚石绳索取芯钻具钻进。
钻孔的孔径Φ146mm 至设计深度终孔,钻孔弯曲度采用KXP-3D 型无线数字罗盘测斜仪20m ~30m 测量一次,终孔后测量一次,测出钻孔的顶角和方位角并记录,经计算测点偏移孔口距离最大为1.28m,钻孔斜率<1.00,质量符合要求。
钻孔钻进过程中每100m 孔深校正一次,另在钻进下套管前以及钻探施工结束后分别测一次。
钻进时对冲洗液的损耗量以及每回次提钻后下钻前的动水位进行动态测量,终孔后测量记录稳定水位;施工过程中观测并记录涌(漏)水、掉块、塌孔、缩(扩)径、逸气、涌砂等现象发生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