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贝古城人体化石
- 格式:docx
- 大小:13.83 KB
- 文档页数:3
找寻湮没的文明:庞贝古城的前世今生在意大利南部的海滨城市那不勒斯,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的爆发将其湮没,也把它从人类的记忆中抹除。
直到二百多年前人们才在偶然间触及到这座沉睡了千余年的神秘城堡。
此后,一系列的考古工作慢慢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让世人看到了它原有的繁荣和迷人的光彩。
这座古城就是庞贝城。
庞贝古城再现了古罗马时期人们的生活面貌,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里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游客们称这里是“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不过庞贝古城如今只开放三分之一,其余部分还埋在地下。
但现在即使是这三分之一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2010年11月6日晨,庞贝古城的重要建筑——角斗士训练营石头屋在暴雨中轰然倒下;30日,距离石头屋仅数米的“道德者之家”花园外墙发生垮塌;12月1日,又有两处建筑的墙壁发生坍塌。
意大利舆论对此一片哗然,意大利总统乔治·奥纳波利塔诺指出这是“意大利的耻辱”。
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庞贝一词源于希腊语“Pempo”这个动词,意指“处死”,又译作庞培,以纪念古罗马政治及军事家格奈乌斯·庞培。
庞贝城位于维苏威火山南麓,脚下是宁静的萨尔诺河。
庞贝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在经历了希腊人和萨莫奈人的统治后,公元前89年,庞贝最终被罗马征服,成为罗马帝国的殖民地。
从此,庞贝的历史就和罗马联系在了一起。
罗马帝国是一个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庞贝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和平发展了近160年,迅速成为帝国内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
公元62年,庞贝地区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古城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当时的罗马皇帝尼禄甚至一度考虑是否应该遗弃这个地方,庞贝城的许多居民却选择留下。
但正如古城遗址中一处壁画上的铭文所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庞贝城的重建还未完成,一场灭顶之灾紧随而至。
一、见证了公元七十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带来的灾难消失只用了18个小时在公元62年以前,维苏威这座活火山犹如一名温和娴静的淑女,人们并不担心它的存在会有什么危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庞贝古城两千年青春永驻的惊人谜团导语:意大利的庞贝古城在公元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的爆发中被掩埋在火山的岩浆中而从此消失。
直到260年前才被发现,从此后便给人们留下了很多悬意大利的庞贝古城在公元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的爆发中被掩埋在火山的岩浆中而从此消失。
直到260年前才被发现,从此后便给人们留下了很多悬而未决的谜。
其中,什么原因使得2000多年后的今天,庞贝古城的城墙墙体的红色依然能保持色彩绚丽。
是科学家长期以来的一个疑问。
今天,当我们再看到它时,壁画中闪亮的红色依然感人至深。
其中的一些仍然完好的保留在墙上,像是留给我们一个灿烂的谜。
一项最近的研究找到了庞贝古城“青春永驻”的原因,柏林Staatliche 博物馆的研究员丹尼拉·丹尼尔说:“尽管庞贝的红色颜料只用辰砂作原料,但明显优于一般的辰砂。
”为了揭开庞贝古城红色颜料之谜,丹尼尔将庞培壁画中的红色颜料样本与同时期其他古罗马壁画的红色颜料成分进行了分析辰砂是汞的硫化物,庞贝古城壁画中所用的辰砂是经过精心处理的,丹尼尔把这一加工过程概括为“净化、研磨,然后以三维的手法进行艺术表现。
”那不勒斯大学伯纳德·马切斯说,作为颜料的辰砂确实需要精心的加工。
“颜料的媒介物是石灰,因此它必须呈液体状才能被用作壁画的原料。
壁画完成之后,还要经过一个打蜡磨光的过程,以使得壁画保存的更加持久。
”丹尼尔说:“颜料的颗粒越细,就越鲜亮,覆盖力也越强。
但庞培的颜料不单单如此。
我用显微镜观察之后,发现颜料颗粒的矩阵中加入了10-15微米的晶体作为闪光颗粒。
”生活常识分享。
庞贝古城是一个已经在历史上消失了将近两千年的城市,这里也曾繁荣一时,但是,一次火山的爆发,却将这个城市在瞬间夷为平地,城中的人们大多也都没有来得及逃生,而被掩埋在了厚厚的火山灰下面。
不过,庞贝古城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后来发掘出的那些人体化石。
看过庞贝古城人体化石的人,一定都会好奇,这些人体化石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看起来能够如此的栩栩如生呢?
庞贝古城一个被火山爆发所毁掉的城市,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大爆发,瞬间将这个繁荣一时的小城彻底淹没。
千年之后,人们从厚重的火山灰下面,挖出了那些在灾难来临时,来不及逃跑,而永远被定格在那的庞贝古城的居民们,从这些人栩栩如生的各种姿势上来看,可以猜想,他们在灾难来临时的恐慌与挣扎。
不过,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这些人体化石,并非是他们本来的样子。
这些人体化石,是被入用石膏浇筑形成的。
为了在挖掘这座古城遗址的时候,不破坏那些曾埋骨在此的庞贝人的遗骨,一位天才的考古学家想出了这个办法。
他将石膏,浇在遗骨的空缺处,然后等石膏凝固之后,再将包裹在遗骨外面的火山灰清除干净,以此来还原尸体临死时的形状。
多亏了这种“石膏铸形法”,向我们生动的还原了火山大爆发的时候,庞贝古城中的居民们的反应。
从人体化石来看,他们有些人不以为然,以为这只是普普通通的火山爆发,所以他们死的比较平静。
而有些人,大概是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不过他们想要逃跑已经来不及了,所以他们死在了马车上,或是死在了逃出城的半路上。
在这些人体化石中,有躺在那的小孩,也有拥抱在一起的情侣,我们难以想象,他们是以怎样绝望的心情,去迎接死亡的到来的。
庞贝古城的噩梦-----超级火山
公元79年8月24日,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湾东海岸的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炽热的火山泥石流瞬间淹没了被称为“花园城市”的庞贝古城。
这座具有完善的交通,地下管线及大型体育馆等众多设施的城市,消失的不止是这些建筑,还有16000多附近居民永远的定格在了火山泥石流中。
他们姿态各异,但都表情痛苦,挣扎的状态。
现在的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有一具具这些遇难者的石膏像,在向我们展示这些遇难者的临终姿态。
编者按:2018年9月21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展览交流服务平台等机构组织发起的“瞬间与永恒——庞贝出土文物特展”在天津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天津博物馆携手金沙遗址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共同主办,展览会持续到12月14日。
展览包括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120件(套)文物精品,它们构成了本次展览的核心。
展览链接:瞬间与永恒——庞贝出土文物特展展出时间:2018年9月21日—12月14日展览地点:天津博物馆四楼特展厅展品数量:120件套2018年9月21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展览交流服务平台等机构组织发起的“瞬间与永恒——庞贝出土文物特展”在天津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天津博物馆携手金沙遗址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共同主办,展览会持续到12月14日。
展览包括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120件(套)文物精品,它们构成了本次展览的核心。
承载着庞贝古城最后的记忆的精美壁画、大理石雕像、石膏铸像、青铜器、金器、玻璃器、陶器等反映生活、农业与贸易、宗教与信仰的珍贵文物,将庞贝古城特有的符号带到中国,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意大利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机会,引领观众回到公元79年庞贝古城火山喷发的前夜,还原古罗马帝国庞贝古城的真实原貌。
第一部分 地中海上的庞贝庞贝城建于公元前6世纪初,公元前89年被古罗马人征服。
在此前的一个世纪,庞贝和罗马就已有贸易往来。
在庞贝城议事广场的东南角,建立有一座巴西利卡形式的建筑,这是罗马以外地区最古老的巴西利卡,其风格明显源自罗马。
议事广场北侧是卡皮托里姆神庙,神庙两边装饰有柱式拱廊。
城中还建有两座剧院,其中较小的那座有一个宽阔的四边形拱廊。
此外,斯塔比亚公共浴场也得以扩大。
与此同时,法翁之家(法翁是罗马神话中的农牧之神)及其珍贵的湿壁画和马赛克装饰表明,在地中海古文明的影响下,庞贝私人住宅的奢华和精致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庞贝古城被火山岩浆淹没的意大利古城导语:庞贝城,位于那不勒斯湾附近,距离维苏火山仅有10千米。
但是庞贝城注定难逃劫数,公园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庞贝城的灾难降临庞贝城,位于那不勒斯湾附近,距离维苏火山仅有10千米。
但是庞贝城注定难逃劫数,公园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庞贝城的灾难降临了。
火山喷出的灼热岩浆无情地吞没了庞贝城,到处是一片惨叫声,火山灰整天蔽日,历史将庞贝城定格在那一刻。
从此,庞贝城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在地下沉睡了千年。
千年之城一夜消失庞贝城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89年与赫库兰尼姆城一同并入罗马。
由于地理环境优越,加上气候宜人,很快吸引了罗马的权贵和富豪,从此商贾云集,繁华如梦。
他们在这里纷纷投资兴建豪华的游乐场所和宅邸,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街市日益繁荣。
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美好,谁也没有想到噩运即将来临。
公元79年8月,维苏威火山不断冒出股股白烟,似乎是火山爆发的前兆。
不过这是以前这里常有的现象,当地的居民以为过一阵子就烟消云散了,所以毫不在意。
他们照常生活、工作。
可是这一次,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幸运了,历史注定是要将庞贝城永远地埋藏起来。
24日这天,庞贝城的居民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他们一天的生活。
没想到,中午时分,毁灭性的灾难到来了!庞贝城背后的火山爆发了!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维苏威火山口的岩浆汹涌而出,直冲云霄,遮天蔽日的黑烟挟带着滚烫的火山灰向人们袭来。
刹那间,天昏地暗,地动山摇,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就这样发生了。
火山爆发后引发了暴雨,雨水扫荡着山上的石块、泥沙、火山灰,生活常识分享。
庞贝生命终结的瞬间定格作者:潘天良来源:《海外星云》2013年第15期公元前600年,在罗马以南不到300公里处,一个依山面海的庞贝城初现端倪,经过几代人的创造发展,成为帝国第二大城市,其建筑气派和艺术,与古罗马如同孪生姐妹,不论是精致的人物雕塑、壁画、斗兽场、大剧院、大会堂,都堪称罗马的缩影,据说庞贝的竞技场比罗马竞技场还早建51年呢。
我游历这座瞬间消失的古城时,心里禁不住涌动着当时富庶的庞贝人的生活景象,想象的翅膀飞回中世纪的罗马帝国。
公元79年8月24日,庞贝城像往常一样,2.5万公民在城里各司其业。
许多人穿过宽阔的公共广场,走过高耸而气派凛然的古典圆柱,进入庄严肃穆的神殿,祈求上天的祝福,或走进装饰华丽的政府官邸办公,或去公共市场购物。
可容纳5000人的剧院正准备晚间的艺术表演,歌舞厅排练晚间的节目,市政中心大会堂正进行竞选活动,容纳2万观众的竞技场正准备一场体育竞赛,而容纳3000人的斗兽场,正迎来人兽的生死搏斗。
由平滑石板铺设的棋盘形街道上,百姓人来车往。
街道不算宽敞,却与传统街道迥异:道路中间凹下去,供马车来往,两边行人道高起,便于雨天行走。
许多街口和交叉巷口均设有刻着神面、兽头、鱼嘴等浮雕的大石槽。
背后都有铜管子和水龙头,供行人饮用或洗涤。
工匠们正在富人的庭院,精心创造女神的最后微笑,画师在公众活动场所或私人宅院的墙壁上绘制优雅的画像。
在庞贝古城,精致入微的塑雕与壁画比比皆是,尤其大户人家的住宅,庭院有水池雕像,墙上有壁画,地上也有图案和人兽画像。
地板上的镶嵌画尤其引人注目:在豪宅中发现的亚历山大大帝与波斯大流士三世战斗的巨幅镶嵌画,用150块彩色玻璃和大理石片镶嵌而成。
这一切佐证了罗马帝国的辉煌文化。
繁荣兴旺的城市里,酒店墙上画着酒神,浑身挂满胀鼓鼓的葡萄。
食品商场、磨坊、酒吧、酒店处处人头涌动,面包师傅烘制出香喷喷的包点,商人聚集在步行街交换货物。
过惯优裕日子的庞贝人,有的正在火山地带的温泉浴室松弛身体,有的到“红灯区”的妓院享受温柔乡美梦,而在妓院的壁画中,性爱指南图像至今犹存。
庞贝古城人体化石经查询资料得知,古城略呈长方形,有城墙环绕,四面设置城门,城内大街纵横交错,街坊布局有如棋盘。
据记载,庞贝城是由奥斯坎斯部落兴建的,它已是一座人口稠密,商旅云集的小城。
公元前89年,庞贝城被罗马人占领,成为罗马共和国的属地。
到公元79年为止。
这里已经成为富人的乐园,贵族富商纷纷到此营建豪华别墅,尽情寻欢作乐。
庞贝城人口超过2.5万人,成为闻名遐迩的酒色之都。
重要建筑围绕市政广场,有朱庇特神庙、阿波罗神庙、大会堂、浴场、商场等,还有剧场、体育馆、斗兽场、引水道等罗马市政建筑必备设施。
作坊店铺众多,都按行业分街坊设置,连同大量居民住宅。
构成研究罗马民用建筑的重要实物。
富裕之家一般均有花园,主宅环绕中央天井布置厅堂居室。
花园中有古典柱廊和大理石雕像,厅堂廊庑多施壁画是古典壁画重要的遗存。
这些壁画都有较高水平,它们被发现后,对欧洲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影响甚大。
庞贝古城位于维苏威火山的南坡,周围地区是一片平原。
平原上到处遍布着柠檬林和葡萄园,一片金光灿烂。
这座小城四周有石砌城墙,设有七个城门,十四座塔楼,颇为壮观。
纵横各两条笔直的大街构成了城内的主干道,使全城呈井字形。
全城分为九个地区,每个地区的街巷交织。
大街上铺的是十米宽的石板,两旁是人行道。
街巷的路面也是用石块铺成的。
城市中最宽阔的大街叫丰裕街,石板路面上有被当年车辆碾出的条条车辙,街的两边是酒馆、商店和住宅。
丰裕街直通大广场。
大广场三面围墙,是长方形的,广场四周建有许多宏伟的建筑。
这里是庞贝政治、经济和宗教的中心。
广场上装点著名人塑像,广场的两侧是两座神庙,分别供奉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朱庇特和太阳神阿波罗两位巨神。
广场的东南是一座大会堂,那是庞贝的最高建筑,里面设有法院和市政厅。
此外还有一座两层楼商业大厦,当地生产的葡萄酒、玻璃制品、东方的香料、宝石以及中国的丝绸等商品,都能在这里洽谈成交。
在庞贝城的东南角,有两座露天剧场。
一座用来演出戏剧,另一座是小演奏厅,专门用于笑剧和音乐演出。
庞贝古城名词解释
1.庞贝:庞贝是一座古罗马城市,在公元79年的维苏威火山喷发
中被毁灭掉。
庞贝遗址的发现和挖掘是研究古罗马生活和文化的重要
源泉之一。
2.维苏威火山:庞贝被毁灭的原因是由于维苏威火山一次大规模
的喷发。
这次喷发不仅完全覆盖了庞贝,还将整个城市埋藏在了数米
深的火山灰和流纹岩之中。
3.阿基特克特拉剧场:阿基特克特拉剧场是庞贝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是一座可容纳近5000人的古罗马剧场,经常被用于举办戏剧演出、音乐会、竞技比赛等大型活动。
4.洛佩兹博物馆:洛佩兹博物馆是庞贝考古学领域的顶级研究机
构之一,博物馆拥有大量庞贝城遗址出土的艺术品和其他文物,对于
研究庞贝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5.庞贝人:庞贝人是指庞贝城的居民,他们是罗马共和国的一部分,这些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结构在庞贝遗址的挖掘中得到了很好的
呈现。
6.抛物线式温泉:庞贝城的抛物线式温泉是一个广受欢迎的公共浴场,被认为是罗马帝国最为复杂和独特的水利工程之一,引入了温泉水和海水,是古代居民们日常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7.庞贝墙画:庞贝墙画是庞贝城中最为著名的艺术遗产之一,这些壁画描绘了很多关于古罗马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场景,包括宴会、运动会、个人肖像和神话中的人物等。
庞贝墙画为后人提供了宝贵而美丽的视觉资源,也对研究古罗马文化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撰文/周卫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98亿年前,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曾经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沼泽森林,现在却荡然无存。
是什么让它突然消失?让我们一起敲开“植物庞贝”的大门, 唤醒这片曾经生机盎然的森林所埋藏的远古记忆。
火山活动的“双刃剑”2.98亿年前,华北板块的西缘由于板块俯冲作用火山活动频繁,大量喷涌而出的火山物质在空中飞舞,奔向不同的远方。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距离华北板块西缘有100多千米,没有遭受火山活动的袭击和高温的炙烤。
相反,漫天飘落、堆积的火山灰成为植物的养分来源,使得这里森林茂密、草木繁盛。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更大规模的火山活动打破了宁静,这一次火山灰沉降堆积的厚度足足有1.5米。
矮一些的地被植物,由于隔绝空气直接断了生机。
而高一些的树木,因不堪火山灰的重负,断枝残叶散落一地,仅剩那依然挺立的树桩,整片沼泽森林就此被封存在厚厚的火山灰中。
打开“植物庞贝”的城门历经近3亿年的地质压实作用(沉积物在上覆沉积重荷作用下,水分不断排出,孔隙度不断降低,体积不断缩小而成为固结的岩石),这片沼泽森林早已被深埋地底。
然而,得益于人们对煤炭资源的开采,这层火山灰时常暴露于乌达煤田的各个角落。
在来来往往的地质考察中,它一直被当作是湖相泥岩,神秘的面纱一直无人揭开。
1999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王军博士,在追寻瓢叶目植物化石足迹的过程中,来到了乌达煤田。
他惊叹于此地瓢叶目植物化石保存得精美,却浑然不知自己身处特异埋藏的远古森林之中。
直至2003年,王军博士发现了一棵棵倔强挺拔的直立树桩,“植物庞贝”复原图(绘图/唐思佳)火山灰掩埋森林瞬间(绘图/Stanislav Oplu štil)才意识到这是植物化石原地埋藏的直接证据。
由于其保存方式与意大利“庞贝古城”颇为相似,王军博士将这一化石森林宝库命名为“植物庞贝”。
植物化石的家园大多数情况下,植物化石的埋藏都要经历凋落、搬运、堆积等步骤。
55若提及完整的古罗马城市遗址,绝大多数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已泯灭在维苏威火山灰烬中的庞贝古城,却很少有人知晓,在地中海东岸的今天土耳其境内还遗留着一座在城市规模、历史、经济、宗教影响力等诸多方面,庞贝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古典城市,这就是被西方人称作“东方庞贝”的以弗所古城(Ephesus)。
《圣经》里的以弗所以弗所,《圣经》中的一座名城,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古罗马城市遗址。
公元62~64年,耶稣门徒保罗在罗马帝国监狱里写下了《以弗所书》。
早在5000年前的石器时代,以弗所一带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在公元前10世纪希腊人入侵之后,这里迎来了空前的繁盛。
公元334年,亚历山大大帝占领以弗所。
由于其位于爱琴海岸附近巴因德尔河口距离入海口不到1公里的地方,凭借着地理位置和便捷的海上通道,逐渐发展成地中海地区文化贸易经济最为繁荣的城市。
在罗马统治期间,以弗所是罗马帝国中仅次于罗马城的第二大城市、亚细亚省的首府和罗马总督驻地,人口有25万之多。
但是历史的兴衰无可避免,历经百年的变迁,其入海口逐渐被淤泥所填塞,这座辉煌的港口城市赖以生存的海上贸易就此终结。
再加上地震频发,以弗所最终难逃被废弃的噩运。
千年之后,这座《圣经·新约》文/杨嫣然 图/阮永睿地图上可以看出以弗所重要的地理位置土耳其的“庞贝古城”以弗所考古遗址56里出现的城市呈现在大众眼前的只剩下残存的大理石废墟。
阿尔忒弥斯神庙以弗所早期是库柏勒大神母(安纳托利亚丰收女神)和阿尔忒弥斯的崇拜中心。
当地的阿尔忒弥斯神庙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据古代文献记载,神庙长约115米,宽约55米,共有127根高约18米的立柱,占地面积约6300多平方米。
神庙正门入口处由36根刻有装饰性浮雕的石柱构成,这些柱子上刻有40~48道浅凹槽。
神庙四周的柱子上也环绕着一条装饰雕刻的中楣,同时四角上还带有狮子形状的喷水器。
屋顶的山形墙也相当精美。
两根柱子之间的跨距通常超过了6.5米,而神庙中长于8米的石块也随处可见。
庞贝兴衰作者:刘声远刘安立来源:《大自然探索》2018年第09期最近,考古学家在庞贝古城掘出了一名虽然逃过了火山灰流、但却被飞来的巨石砸死的男性的骨架。
这一发现及相关的新发现,再度让庞贝遗址成为考古学界关注的焦点。
庞贝古城是发达的,发达得甚至令人难以置信。
但庞贝古城也是不幸的,一场大灾就让它永久被埋。
在被毁近两千年后,古城庞贝仍在带来新的发现。
2018年5月底,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与众不同的男性骨架:此人在逃离维苏威火山爆发途中,被一块坠落的石头砸死。
考古学家说,这名男子死时30多岁,他腿上的_处骨伤减慢了他的逃亡速度。
虽然他不像其他许多庞贝居民那样因火山灰窒息而死,然后被火山灰定格在时间里,但他依然遭遇了非常可怕的结局。
当他转身望向火山灰流(熔岩、炽热火山灰和有毒火山气体的混合物)毁灭所经之处的恐怖景象时,一块从强力喷射气流中飞来的石头突如其来地击中并截断了他的头部。
考古学家说,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发现。
这类发现除了带给现代人情感上的冲击之外,还有助于更多地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明程度。
考古学家说,他们是在庞贝遗址的V区发现这名无头男性的骨架的。
这里靠近“银色婚礼屋”和“弗朗托屋”两处住宅遗址。
在过去几百年里,V区没有大发掘。
考古学家从2018年3月起才开始对这里进行重点勘探。
2018年5月初,考古学家宣布在庞贝遗址的C区(位于庞贝城郊外)发现了当年死于火山爆发的一匹马的遗骸,并且制作了这匹马的完整铸模(这也是首次提取和制作来自于庞贝遗址的大型哺乳动物的铸模)。
这匹马的发现地被确认为一个马厩。
考古学家还在该遗址挖掘到了一些厨具和一座年代在那次维苏威火山爆发之后的墓葬,这证明在那次火山爆发后有人继续居住在庞贝。
在這匹马的遗骸见天后,考古学家又在该区域发现了至少3匹死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的马。
其中第三匹马的遗骸已被盗墓贼几乎完全损毁,但另外两匹马的嚼子和缰绳表明,当时人们牵引这些马匹,试图逃离致命的火山灰流。
意大利的古罗马遗迹意大利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遗产的国家,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其众多的古罗马遗迹。
古罗马帝国在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间统治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古罗马遗迹不仅是意大利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位于罗马市中心的斗兽场。
这座建筑被认为是古罗马最具代表性的遗迹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露天剧场。
斗兽场建于公元70年,曾用于举办角斗士比赛和其他娱乐活动。
如今,斗兽场成为了游客们必去的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
站在斗兽场内部,你可以感受到古罗马时代的辉煌与壮观,想象当年人们的热血与激情。
接下来,我们来到庞贝古城遗址。
公元79年,庞贝古城被维苏威火山的爆发所掩埋,成为了一个永恒的时空胶囊。
直到18世纪,这座古城才重新被人类发现。
如今,庞贝古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也是意大利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在庞贝古城,你可以看到完好保留的古罗马建筑、壁画和雕塑等,这些珍贵的文物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的重要线索。
此外,还有位于罗马市的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卡比托利欧之狼雕塑,这座雕塑描绘了罗穆卢斯和雷穆斯被母狼哺育的传说。
这个传说是古罗马建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卡比托利欧之狼雕塑则成为了意大利的象征之一。
最后,我们来到位于庞贝附近的埃尔库拉古城。
这座古城建于公元前6世纪,是古罗马时代最重要的海港城市之一。
在埃尔库拉古城,你可以欣赏到保存较好的古罗马建筑,如剧场、浴场和别墅等。
此外,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演员协会所在地,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戏剧表演和音乐会等文化活动。
总结起来,意大利的古罗马遗迹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也是对古罗马帝国辉煌历史的见证。
这些遗迹不仅展示了古罗马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无论是斗兽场、庞贝古城、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还是埃尔库拉古城,它们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植物庞贝城”之谜(上)打开文本图片集意外:3亿年前的突变大约3亿年前的地质时期,整个华北地区是浸在汪洋中的一个大岛屿,内蒙古的乌达位于当时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在乌达大地上生长着一片生机盎然的成煤沼泽森林,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林木高低错落茂密,林中最高大的有数十米高,最矮的还不及人的脚踝;还有像爬山虎一样不断攀援的植物,它们专门依附在其他植物上。
这些古老的植物,丰富而复杂,有的叫不出具体的名字,它们在蓝天下自由地舒展着枝叶,有的已经开始孕育下一代。
突然间,“轰”的一声巨响,贺兰山西北角这片森林不复往日的静谧。
200多千米外的一座巨大火山突然喷发了。
瞬息之间,灼热的岩浆喷向天空,遮天蔽日,四处飞溅,浓浓的黑烟夹杂着滚烫的火山灰,铺天盖地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硫磺味。
这场灾难性的火山喷发扬起的火山灰飘在高空中一直到了数百千米以外。
很快,灼热而厚重的火山灰落到了森林里,黑暗降临了,原本鲜活的植物群落永远被定格在了瞬间,世界陷入一片寂静之中。
2012年底,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办公楼前,一大群人忙碌着,他们从各式木箱中挑拣出大小不一的石块,细细一看,石块上还标注有由英文及数字组成的编码。
大家熟练地按照号码将其分门别类。
王军骄傲地指着这些石头说,它们都是宝贝。
这些石头就来自于乌达,来自于那场火山喷发之后。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亿年前的火山灰所封存的植物怎么会变成了化石?它们又是怎样重见天日的?通过这些化石,我们能了解到什么样的远古信息?这些信息对今天的我们有怎样的启示?在堆满了标本化石和书籍的办公室里,王军娓娓道来,引领记者开始了一场跨越3亿年的时空之旅。
随着这片原始森林的神奇“复原”,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也渐渐明朗。
发现:另外一座“庞贝城”?公元79年8月24日,又一座巨大火山——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喷发,一座叫庞贝的小城瞬间被火山埋葬。
大约1000年后,当考古学家找到它时,城中的一切竟然使人惊诧地完整地呈现在眼前:建筑、生活用品完整地保留着,死去的人们有的趴在地上一脸恐惧,有的缩在墙角,还有孩子被妈妈抱在怀里。
庞贝古城人体化石
庞贝(Pompeii)古城遗址中的两处重要建筑物的外墙在过去48小时内接连发生结构性垮塌。
教科文组织派遣的专家小组对现场进行考察,并对庞贝古城目前的破坏程度和维护工作展开评估。
前不久,我探访过这座古城,所见所闻至今仍令人震撼不已。
庞贝位于意大利西南坎帕尼亚地区,从那不勒斯出发,沿着维苏威火山的南侧与地中海的北岸,开车40分钟即可到达。
公元79年9月24日,由于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这座罗马帝国经济、政治、宗教的中心之一的最繁华城市,霎那间惨遭熔岩与火山灰掩埋,因而保留了大量建筑遗迹和艺术文物,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古城遗址。
庞贝古城入口。
整个遗迹只有三分之一开放,其余仍埋在地下。
庞贝古城位于维苏威火山的南坡,周围地区是一片平原。
城市四周有石砌城墙,设有七个城门,十四座塔楼。
纵横各两条笔直的大街构成了城内的主干道,使全城呈井字形。
全城分为九个地区,每个地区的街巷交织。
废墟一角。
公元17世纪时,一位建筑师在火山旁修造水渠时,无意间挖掘出掩埋于地下的石刻,它正是庞贝城留下的遗物。
1750年,庞贝古城的发掘计划才正式实施。
一座建筑的内部。
城内有很多豪宅,大都有大理石圆柱和雕花门楼。
整个豪宅围绕一个正厅,有十米之高。
房顶上有开口以便雨水流入屋内的大理石盆之中。
在围绕正厅的屋
子中,其中有一间房尤为宽敞,兼作办公室、客厅与起居室。
房间的墙上绘有壁画,而地板上则有镶嵌画。
一具被火山灰包裹着的遇难者人体化石遗骸。
庞贝古城重见天日时,挖掘出众多遇难者的遗体,其中一部分竟“复活”。
原来,遇难者在火山熔岩包裹后,人体虽腐烂,但在凝固的熔岩中却保存了人体的空腔。
考古者将石膏液注入空腔中,等其凝固后,再清除外部的熔岩,如此一来,一具具遇难者临终姿态的石膏像就展现眼前。
遇难者化石遗骸。
据说,上千年后,人们在一处绘有植物花叶的壁画下,挖出一具人体化石遗骸时,赫然发现那上面刻有一句铭文:“无物永恒”。
两千多年前,一次火山喷发将庞贝古城囚禁在时间的长河里。
厚厚的火山灰干掉了这座城,也将逃生不及的居民瞬间定格了。
遇难者的肉身已腐化分解,倒是留下了许多较为完好的骨骸。
科学家用石膏填充后进行了发掘,就真实再现了其可怕的死状。
他们有的还在睡梦中,有的两手抱头蹲在地上,有的蜷缩成团等等。
这些被时间定格的人体化石,呈现出来是多么生动和骇人!比如我们能看到奴隶们在灾难来临时,仍被主人用铁链锁着。
以及另一位普通士兵仍坚守在岗位上,神情出奇地从容。
直到今日,被称为“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的庞贝遗迹仍在诉说着当日的恐怖。
2018年,考古学家就从中挖掘出土了一具无头男性的骸骨。
其保存良好的骨骼让人们想象到他当初遭遇的痛苦。
想必是该男子在逃难途中,被1米长的巨大岩石压碎了头。
就这样,他的躯体保持着类似胸口碎大石的状态近千年。
不过这场人类史上最著名的灾难曾一度被忽视,几经磨难才呈现在我们面前.
公元1594年在意大利,一群工人们正在卖力地挖着下水道。
中途意外发现了精美绝美的壁画墙,以及写着“庞贝”两字的铭文。
好家伙,这一挖居然挖出了一座古代遗迹,也算是件大喜事。
当时人们误以为它是庞培大帝某座别墅的一部分,就没被重视。
转眼200多年过去了,科学家才意识到那里是被火山爆发干掉的庞贝古城。
可这座遗址非但没得到足够的保护,还时常遭到了一些“寻宝者”的骚扰破坏。
直到1860年,现代考古先驱吉赛普·菲奥勒利才正式开始了庞贝古城的复原。
此时,距庞贝古城被深埋于地下已经过去1600多年了。
庆幸的是,数米厚的火山灰使遗迹保存了大量的历史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