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季节性研究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63.48 KB
- 文档页数:4
白糖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白糖作为一种常见的甜味剂和食用辅料,在食品、饮料及烘焙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对白糖的生产、市场需求、产业链和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为相关企业提供决策和参考,推动白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保护。
二、研究范围和方法1. 研究范围该研究主要涵盖了世界主要白糖生产国家/地区的白糖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白糖的主要用途和附加值利用,以及白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实地考察、统计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
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对白糖产业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进行预测。
同时,通过专家访谈和研究人员讨论,形成对白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理性预测和建议。
三、白糖产业现状分析1. 全球主要白糖生产国家/地区目前,全球主要的白糖生产国家/地区包括巴西、印度、中国、泰国、澳大利亚等。
这些国家/地区在白糖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质量均对世界白糖市场产生着较大影响。
2. 全球白糖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近年来,全球白糖市场需求和供应状况比较平稳,市场总体供需趋于均衡。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消费升级,白糖的市场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在供应方面,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品种的不断丰富,白糖的供应量也在逐渐增加。
四、白糖产业的主要用途和附加值利用1. 食品工业白糖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它不仅可以使食品变得更加美味,而且还可以提高食品的保鲜性。
目前,白糖主要用于糕点、糖果、饮料等食品的制造,并且在食品加工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医药工业白糖在医药工业中也有很多用途,它主要被用于制备有机化合物,如甘露醇和异麦芽糖等,用于治疗疾病和改善人体健康。
3. 其他行业除了食品和医药行业之外,白糖在日化、化工、能源等领域也有一定的用途,并且在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应用领域。
白糖价格影响因素分析白糖,是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甜味剂之一,在饮料、食品和糖果等几个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来源为甘蔗和甜菜。
白糖有两种生产方法:第一种是两步法,先在产地对甘蔗进行粗加工制成原糖,再运往大的精炼糖厂进行再加工,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能源消耗较多,但成品品质较高;第二种是一步法,即在产地直接生产白糖,我国所有白糖都是一步法生产,但是品质较低,不能运往国外交易所进行交割。
白糖根据蔗汁沉淀澄清环节的工艺不同,分为硫化糖和碳化糖,其中碳化糖品质高,但成本也比较高。
由于我国白糖主要来源于甘蔗,以下所有内容以甘蔗制糖为例。
白糖的产业链一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甘蔗种植环节,其次是制糖厂加工环节,再次是贸易商环节,最后是终端消费环节,白糖期货市场与白糖现货市场由交割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甘蔗种植环节1.1甘蔗种植甘蔗从萌发生长到收获,按生长发育的先后可以分为萌芽期、幼苗期、分蘗期、伸长期和成熟期五个时期,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需要10到12个月。
甘蔗的栽培方式有两种,可分为新植甘蔗栽培和宿根甘蔗栽培,其中新植甘蔗栽培按季节还可以分为春植蔗、夏植蔗、秋植蔗和冬植蔗,夏植蔗由于生长期短,产糖少,所占份额较少。
1.2影响甘蔗种植的天气因素1.2.1霜冻当土壤表面、植株表面及接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降低时,引起甘蔗植株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现象称为霜冻。
发生霜冻时,通常气温下降到0℃以下,从而使甘蔗内水分结冰引起伤害。
霜冻低温对甘蔗的影响一般分为三级:-1.5至-2℃时仅甘蔗叶和生长点部分受损,-3至-5℃生长点和大部分侧芽冻死,-6℃一下全部叶枯死,茎生长点和绝大部分侧芽冻死,茎组织也大部分被冻死。
另外,发生霜冻之后,甘蔗糖分不能继续积累,已经积累的糖分会不断分解转化,还原糖成倍增加,造成甘蔗品质下降。
我国云南蔗区由于冬春干旱少雨,夜间地表土壤降温强烈,在北方冷空气入侵的时候容易形成霜冻。
我国甘蔗主产区一般在11月至来年1月之间容易遭受霜冻危害。
白糖生产消费季节性规律白糖的生产销售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掌握对白糖生产季节性规律变化,有利于对白糖期货投资的把握。
生产季节性我国食糖的生产具有非常强的周期性。
纵观我国食糖的生产历史,食糖生产的周期大致以6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基本上是3年连续增产,接下来的3年连续减产。
从1990年到1995年为一个周期:1990-1992年连续增产,1993-1995年连续减产。
从1996-2001年为一个周期:其中,1996-1999年连续增产,2000-2001年连续减产。
下一个周期将从2002年开始到2007年结束。
而目前我国食糖生产正处于一个增产的周期阶段。
导致食糖生产周期性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糖料种植具有自然的周期性生长规律。
如甘蔗种植一次,宿根可以生长3年。
同时,农作物的生产也有自然的大年、小年之分。
第二,糖料的生产和加工时间比较长,糖料作物的生产一年一季,食糖的生产也是如此,一旦糖料大幅度减产或增产,如果没有外在的人为调控措施,只能是减产时短缺待价而沽,增产时过剩低价倾销,且糖料大幅度减产或增产,导致价格的大幅涨跌,从而影响第二年的播种面积。
第三,周期性出现的自然灾害也导致糖料生产的强周期性。
第四,食糖价格波动的周期性与食糖的生产的周期性相互影响。
我国食糖的生产销售年度从每年的10月到翌年的9月,其中,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为集中生产期。
开榨时间由北向南各不相同。
一般讲,我国制糖生产期从11月至翌年4月。
甜菜糖榨季从每年的9月底或10月初开榨,到次年的2月结束。
甘蔗糖厂中江西、湖南省10月底或11月初开榨,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11月中或12月初开榨,云南省12月底或次年1月初开榨,到次年的4月-6月结束。
消费季节性我国白糖全年均为销售期,通常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为销售高峰,大多数年份在6月中旬之后进入纯销售期,5、6月份仍是白糖的消费谈季,从历史数据来看,每年的5、6月份,白糖期价多为下跌市况。
食糖消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即夏季饮料消费高峰和“中秋,春节”双节消费高峰。
观察白糖的变化实验报告观察白糖的变化实验报告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白糖作为食品调味剂,但你是否好奇过白糖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呢?为了深入了解白糖的变化过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观察,以期能够揭示白糖的奥秘。
实验一:白糖的溶解性首先,我们取一小勺白糖,加入到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中,然后倒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我们可以观察到白糖逐渐溶解于水中,形成了一个透明的溶液。
这表明白糖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与水相互作用,形成溶液。
实验二:白糖的熔化过程接下来,我们将一小勺白糖放入一个小锅中,加热。
随着温度的升高,白糖开始熔化,逐渐变成了黄色的液体。
当温度继续上升时,这个黄色液体逐渐变成了深棕色,最终变为焦糖的颜色。
这说明白糖在高温下会发生熔化和变色的反应。
实验三:白糖的燃烧特性我们将一小勺白糖放在一个金属盘子上,点燃白糖。
我们观察到白糖迅速燃烧起来,产生了明亮的火焰和黑色的烟雾。
当火焰熄灭后,我们发现金属盘子上留下了一层黑色的残渣。
这说明白糖可以被燃烧,产生火焰和烟雾,并留下固体残渣。
实验四:白糖的结晶过程我们将一小勺白糖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将溶液放置在一个容器中,静置几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观察到容器底部逐渐出现了白色的结晶物。
这些结晶物就是白糖重新结晶的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白糖在溶液中可以重新结晶,形成固体晶体。
实验五:白糖的发酵过程我们将一小勺白糖加入到一杯温水中,然后加入适量的酵母。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白糖逐渐变酸,产生了酸味。
这是因为酵母菌利用白糖进行发酵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和乙醇。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白糖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被酵母发酵。
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我们对白糖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白糖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在水中溶解形成溶液。
在高温下,白糖会熔化和变色,最终形成焦糖。
白糖还可以被燃烧,产生火焰和烟雾,并留下固体残渣。
在适当条件下,白糖可以重新结晶,形成固体晶体。
白糖可行性报告一、背景介绍白糖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用于烹饪和制作甜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味的多样化,白糖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然而,近年来关于白糖对健康的负面影响的讨论也逐渐增多,这引起了人们对白糖的关注与担忧。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一份关于白糖可行性的报告显得尤为重要。
二、市场需求分析1. 白糖消费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甜食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量逐渐增加。
白糖作为最常见的甜味剂之一,其市场需求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2. 健康意识增强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的关注也在不断提高。
白糖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问题,这使得一些消费者开始选择减少或替代白糖的食品。
三、竞争对手分析1. 主流白糖品牌目前市场上存在多个主流白糖品牌,它们在产品质量、价格、市场渠道等方面均有一定竞争优势。
这些品牌的存在对于新进入市场的白糖产品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2. 替代品种竞争除了传统的白糖产品,市场上还存在多种替代品种,如蜂蜜、甜菊糖等。
这些替代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白糖的市场需求,也对白糖产品的竞争造成了一定压力。
四、可行性分析1. 市场前景尽管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和健康问题,但作为传统甜味剂,白糖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白糖产品在市场上仍有一定的竞争力。
2. 产品定位针对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和消费者需求,新进入市场的白糖产品需要有明确的产品定位和特色,可以从原料选取、生产工艺、包装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3. 健康宣传针对白糖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新产品可以在宣传推广中加强健康意识的传播,例如推出低糖、无糖或添加其他健康成分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
五、风险评估1. 市场风险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新进入市场的白糖产品可能面临市场份额争夺困难、销售不达预期等风险。
2. 品牌风险建立起一个新品牌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投入,而市场上已有的主流品牌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这也是新品牌需要面对的风险之一。
白糖市场研究报告一食糖产品介绍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制药等含糖食品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常规生产食糖的基本原料是甘蔗和甜菜。
甘蔗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甜菜生长于温带地区。
在世界主要产糖国中,中国和美国是既种甘蔗又种甜菜,主要原因是中国和美国的国家幅员辽阔、纵跨纬度较大。
但在中国,甘蔗占全部糖料生产的88%,甜菜占12%;而在美国,甜菜和甘蔗在糖料生产中所占比例接近,均为50%左右。
二食糖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食糖分为不同的种类。
根据加工环节不同、深加工程度不同、加工工艺不同、专用性不同,食糖可以分为原糖或粗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方糖、赤砂糖、土红糖等。
按加工程序不同可分为原糖和成品糖两种,原糖是由压榨厂一次性压榨甘蔗或甜菜之后结晶而得的产品,主要以散货形势存在。
炼糖厂对原糖进一步深加工后,精炼出的就是不同规格的成品糖。
在我国,成品糖又可细分为绵白糖、白砂糖、赤砂糖、冰糖等等,可直接用于食用消费或用于食品加工业消费。
根据我国目前炼糖技术的不同(主要指在精炼过程中采用添加剂的不同),成品糖又可分为由亚硫酸法和碳化法精炼的硫化糖和碳化糖。
在存储方面,碳化糖品质较优,在存储过程中,可以比较好地保持白色,不易发黄变色,但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市场价格较为昂贵。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糖厂生产的是硫化糖。
目前世界市场上交易的主要是原糖。
糖料与其它作物不同的是,收获后不能直接变成商品糖,必须经过工业化加工,因此白糖属于工业品。
三世界食糖市场介绍世界食糖市场的特点:1. 生产相对集中。
从生产方面来看,世界食糖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并且大多是第三世界国家,如巴西、印度、泰国等等。
而全球几个主要产糖国的食糖除了满足本国国内的需求外,还要大量向国外出口,因为一些大的消费国生产不能自给,还需要进口,如俄罗斯、美国等。
2. 食糖消费介于刚性消费与弹性消费之间。
从历史上看,全球食糖消费量与人均GDP的变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各个国家(地区)的饮食习惯却密切相3. 市场供求变化较大,价格波动剧烈。
白糖分析报告白糖,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甜味剂,在食品工业和经济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份分析报告将从多个方面对白糖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其生产、市场需求、价格走势、进出口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
一、白糖的生产白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和甜菜。
在全球范围内,甘蔗制糖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巴西、印度和泰国等,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甘蔗资源和成熟的制糖产业。
甜菜制糖则主要集中在温带地区,如欧盟、中国和美国等。
甘蔗制糖的生产流程大致包括:甘蔗的收割、运输、压榨、澄清、蒸发、结晶和干燥等环节。
甜菜制糖的流程与之类似,但在预处理和澄清等环节上有所不同。
生产白糖的过程中,技术和设备的先进程度对白糖的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大对制糖技术的研发和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市场需求白糖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食品饮料行业,如糖果、饮料、糕点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对各类甜食的需求持续增长,从而推动了白糖的消费。
此外,医药行业和化工行业也对白糖有一定的需求。
在医药领域,白糖可用于制作药品的辅料;在化工行业,白糖可作为生产某些化工产品的原料。
不同地区的白糖市场需求存在差异。
在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白糖的消费潜力巨大;而在发达国家,白糖的消费相对稳定,但对高品质、特殊用途的白糖需求有所增加。
三、价格走势白糖价格的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原材料的供应情况是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甘蔗或甜菜的产量因自然灾害、种植面积减少等原因下降,会导致白糖供应减少,从而推动价格上涨。
其次,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价格。
例如,在节假日等消费旺季,白糖的需求增加,价格往往会有所上升。
全球经济形势、政策法规、能源价格以及替代品的发展等因素也会对白糖价格产生影响。
例如,经济衰退时,消费者对甜食的消费可能减少,导致白糖价格下跌;政府对白糖行业的补贴政策或进出口政策的调整,会改变白糖的市场供应和价格;能源价格上涨会增加白糖的生产成本,从而推动价格上升;而一些人工甜味剂等替代品的发展,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白糖的需求和价格。
白糖季节性研究报告一、简介在现代社会中,食品行业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糖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白糖作为糖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备受关注。
本报告致力于研究白糖在不同季节中的表现和变化,以期帮助行业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
二、方法与数据为了研究白糖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化,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收集了大量关于糖类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以深入了解白糖的基本特性和市场需求。
其次,我们利用可靠的统计数据和市场报告,对不同季节中白糖的需求和供应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最后,我们还开展了实地调研与观察,以获取更真实的数据和信息。
三、四季白糖需求变化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白糖的需求在不同季节中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春季是白糖需求相对较低的季节,在此期间,消费者对白糖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烘焙、甜点和糕点制作领域。
由于气温升高和心情愉悦的原因,夏季是白糖需求升高的季节。
在炎热的夏季中,人们更喜欢冷饮、糖水等凉爽解暑的食品,从而提高了白糖的需求。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进入秋季后,白糖的需求趋于稳定,人们开始购买白糖来备齐冬瓜糖葫芦、咸蛋黄冰皮月饼等传统食品。
冬季是白糖需求的高峰期,人们在这个季节里购买更多的白糖用于制作糖蜜、糖醅、拔丝等一系列传统年节食品,以及炖煮甜品和热饮等。
四、供应与价格波动除了需求变化外,供应和价格也是影响白糖季节性的重要因素。
在季节性需求上升时,供应商需要增加对白糖的供应以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由于白糖的生产过程受到天气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供应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由此,供求矛盾可能导致白糖价格的波动。
在春季和夏季,由于白糖需求较低,供应商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也会积极调整供应量,以避免库存过多导致价格下跌。
而在秋季和冬季,由于白糖需求升高,供应商会增加供应量以应对市场需求,同时价格也相对稳定或略有上涨。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白糖季节性的研究,我们发现白糖在不同季节中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变化,并且供应和价格也随之波动。
白糖的变化实验报告大象
(原创版)
目录
一、实验背景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材料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六、实验结论
正文
一、实验背景
白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其性质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为了探究白糖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白糖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了解环境因素对白糖性质的影响,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存和使用白糖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材料
1.白糖
2.玻璃容器
3.水
4.温度计
5.湿度计
四、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玻璃容器,分别标号为 A 和 B。
2.在 A 容器中放入适量的白糖,加入适量的水,使其充分溶解。
B 容器中只放入适量的白糖。
3.将 A 容器放在室温下,B 容器放在冰箱中。
4.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并记录 A、B 容器中白糖的变化,同时测量环境温度和湿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A 容器中的白糖在室温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白糖逐渐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变得湿润。
而 B 容器中的白糖在冰箱中,始终保持干燥状态。
2.在实验过程中,A 容器的环境温度和湿度较高,而 B 容器的环境温度和湿度较低。
3.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环境温度和湿度对白糖的性质有显著影响。
六、实验结论
通过对白糖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进行实验观察,我们发现环境温度和湿度对白糖的性质有显著影响。
广西白糖调研报告
尊敬的阅读者:
本报告是关于广西白糖调研的结果汇总和分析。
在此我们将分享有关广西白糖市场的信息,包括市场规模、供需情况、价格变动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一、市场规模
广西白糖市场在近年来实现了稳定增长。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广西白糖销售额在过去五年中持续增加,年均增长率约为10%。
二、供需情况
广西白糖的供应相对充足。
该地区的糖厂生产能力较强,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
同时,广西白糖也远销其他省市及出口到国外市场。
三、价格变动趋势
广西白糖的价格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定的趋势。
然而,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近期价格有所波动。
这可能是由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所导致的。
四、面临的挑战
尽管广西白糖市场表现出一定的增长势头,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竞争激烈,来自其他地区的白糖产品也在竞争市场份额。
此外,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也对广西白糖生产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结语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广西白糖市场的发展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相信,广西白糖将持续发展,并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谢谢阅读!。
由于缺乏更多历史数据,只能引用糖市普遍认可的甘蔗3年1个增减产周期,09年~11年减产期,12年~14年增产期(预计)。
甘蔗是多年生宿根作物,蔗农约3年更换一次老根。
我国约88%的糖产自甘蔗,12%产自甜菜等,对外依存度很小,且每年还有数十万吨古巴政治糖,所以国际原糖对中国的价格影响基本很小。
每年4到12月持续产销两旺,保持轻度失衡状态,要么出现供应过剩预期,要么就是缺口预期,表现在盘面就是主跌浪或主升浪。
真正变化节点在11月到12月左右,此时新老榨季交替(当前库存+新榨季产量),行情常常出现反向或转折,综上所述,当下白糖处在季节性变化的前期,盘面也有所表现:下跌困难,3个月才跌130点,不过从日线看,短线处在空头趋势末端,可逢低轻仓试多,价格涨过10月18号的最高价才是初步转多,站稳后加仓,1月合约新低止损,5月参考1月,本次交易属于摸底激进行为,试仓资金不大于20%,隔夜不大于50%(有赢利情况下),日内不超过80%,总资金亏损不超过10%。
观察白糖的变化实验报告单实验题目:观察白糖的变化摘要:本次实验旨在观察白糖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表现。
通过将白糖暴露在高温、低温、湿度以及光照条件下进行观察和比较,探究白糖与不同物理环境因素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白糖在高温下溶解速度较快,在低温下溶解速度较慢,在高湿度条件下易结块,而在光照条件下没有直接的变化表现。
引言:白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配料,它主要由蔗糖组成。
而白糖在不同的物理环境条件下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如溶解、结块等。
通过观察白糖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表现,可以更好地了解白糖与不同物理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
材料与方法:材料:白糖、温水、冷水、湿布、干布、冰箱、温水浴、黑暗箱方法:1.将等量的白糖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
2.在一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温水,另一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冷水。
3.观察并记录两个杯子中白糖的溶解情况。
4.将一小部分白糖放在湿布上,另一小部分白糖放在干布上。
5.观察并记录两种情况下白糖的结块情况。
6.将一个杯子中的白糖放入冰箱中,另一个杯子放在室温下。
7.观察并记录两个杯子中白糖的变化情况。
8.将一小部分白糖放在黑暗箱中。
9.观察并记录白糖在黑暗箱中的变化情况。
结果与讨论:1.高温条件下,白糖溶解速度较快。
在加入温水后,白糖很快溶解,形成均匀的溶液。
高温能够增加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碰撞频率,促进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加快溶解速度。
2.低温条件下,白糖溶解速度较慢。
在加入冷水后,白糖溶解速度较慢,且溶解不完全。
低温会降低溶剂的活性,减慢溶质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影响溶解速度。
3.高湿度条件下,白糖易结块。
将一小部分白糖放在湿布上,很快就会结成块状。
湿度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白糖表面潮湿,导致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易于形成结块。
4.光照条件下,白糖没有明显变化。
将一小部分白糖放在黑暗箱中,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白糖仍然保持原状。
光照并没有直接引起白糖的变化,说明白糖不会受到光照的影响。
白糖市场分析报告一中国食糖基本情况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食糖生产的基本原料是甘蔗和甜菜,甘蔗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甜菜生长于温带地区。
我国甘蔗糖生产主要集中在南方的广西、云南、广东湛江等地,甜菜糖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的新疆、黑龙江、内蒙等地。
尽管原料不同,但甘蔗糖和甜菜糖在品质上没有什么差别,国家标准对两者同样适用。
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糖料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产值仅次于粮食、油料、棉花,居第四位。
我国食糖产销量仅次于巴西、印度,居世界第三位(如果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统计,我国食糖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2003年以前,我国食糖产量在600-800万吨之间,消费量基本维持在800万吨左右,食糖生产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大多数年份依靠食糖进口来弥补。
2003年来我国食糖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消费量超过1000万吨,国内产量仍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如图1.1所示)。
表1.1 1995年以来我国食糖产量和消费量统计表榨95/96 96/97 97/98 98/99 99/00 00/01 01/02 02/03 03/04 04/05 05/06 季产622.80 680.00 811.20 882.60 686.86 620.00 849.70 1064.70 1002.30 917.40 881.50 量消费825.00 780.00 830.00 800.00 810.00 850.00 915.00 1000.00 1140.00 1050.00 1084.89 量图1.1:1995年以来我国食糖产量和消费量对比图我国是世界上用甘蔗制糖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用甜菜制糖是近几十年才开始的。
(一)我国食糖的生产糖厂利用甘蔗、甜菜榨取糖汁,经过沸腾浓缩,中心分离形成糖结晶,这种结晶称为原糖,呈浅棕色。
白糖的季节性规律白糖的生产原材料甘蔗与其他农作物有个非常不同的特点:种植一季可收获三季。
甘蔗本身也是一种易成活的作物,对土地要求不高,比如广西大部分甘蔗种植在坡地上有跟水稻等农作物产生水田方面的竞争。
除了第一年需要种植成本投入外。
如果遇到白糖价格大跌,就算蔗农毁蔗种植其他作物,成本上也非常不划算,后两年的甘蔗几乎没有任何生产成本。
这对白糖价格的影响非常之大,使白糖产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三年增产三年减产的循环,形成白糖价格上的三年牛市三年熊市转换。
如下图:处于增产周期的第二年其次白糖是一种季产季销的大宗商品,每年的10月到来年的4月为开榨季节,这段时间内白糖的供应将十分充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持续不断的消费,白糖的库存量也越来越少,而价格也随之变化,具有季节性的特征。
每一年中有几个重要的时点来区分消费淡旺季。
在牛市和熊市中表现有较大的差异。
1. 牛市格局中季节性特点在牛市中:1) 2月至6月是白糖的销售淡季,这段时间供应最为充足,没有重大的节日效应,气候也还没有转暖带动消费,这段时间白糖价格以下跌为主。
2) 7月到9月份受外盘斋月行情的强劲影响,每年8月份的阿拉伯斋月是国际糖市的重要消费时点,一般上涨走势非常明显,从而带动国内白糖价格上涨。
国内的消费受中秋国庆双节商家备货的提振,容易发生相临两个榨季之间白糖供应的青黄不接,使期货投资者借机炒作,这段时间的白糖价格以上涨为主。
3)10月至来年2月这段时间虽然是开榨时点,白糖供应增加,但有天气方面的霜冻题材炒作,一年中最大春节消费旺季的来临,容易产生一年中白糖最大的行情,这段时间白糖价格以上涨为主。
4)牛市第一年,由于之前白糖经历了三年的大幅下跌,这一年的2月到6月虽然是在淡季之中,但价格已跌无可跌,而且人们已有看涨预期存在。
所以第一年的淡季价格以盘整上涨为主。
5)牛市第三年,虽然10月到来年2月是消费旺季,但人们对即将到来的熊市感到忧虑,这时候价格可能以盘整下跌为主。
白糖基本面资料主产地:巴西、印度、欧盟、中国主要消费地:印度、欧盟、中国、巴西消费淡季:5、6月份消费旺季:8、9月份中国主产区:我国18个省区产糖,南方是甘蔗糖,北方为甜菜糖。
白砂糖产地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省区,其中,全国产糖量的95.5%集中于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五个优势省区。
4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对于供给而言,商品供给的增加会引起价格的下降,供给的减少会引起价格的上扬;对于需求而言,商品需求的增加将导致价格的上涨,需求的减少导致价格的下跌。
白糖的供求也遵循同样的规律。
1、白糖的供给世界食糖产量1.21-1.40亿吨,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等,其中巴西产量超过2000万吨。
巴西、欧盟、泰国是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国家,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家市场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巴西,作为世界食糖市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糖国,其每年的糖产量、货币汇率及其政府的糖业政策直接影响到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变化走向。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产糖国之一,近年来食糖产量维持在1000万左右。
2、白糖的需求世界食糖消费量约1.24亿吨,消费量较大的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欧盟、中国、巴西等。
从近几年消费情况来看,印度食糖年消费量维持在1900万吨左右,欧盟消费量维持于1500万吨左右,中国消费量增长至1100万吨左右,巴西年消费量950万吨左右。
3、白糖进出口食糖进出口对市场的影响很大。
食糖进口会增加国内供给数量,食糖出口会导致需求总量增加。
对食糖市场而言,要重点关注世界主要出口国和主要进口国有关情况。
世界食糖贸易量每年约为3700万吨,以原糖为主。
主要出口国为巴西、欧盟、泰国、澳大利亚、古巴等。
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美国、印尼、欧盟、日本等。
主要进口国的消费量和进口量相对比较稳定,而主要出口国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变化较大,出口国出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比进口国进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大。
云南白糖调研报告云南省是中国著名的糖料产区之一,产糖历史悠久,且糖料种植逐年发展。
本次调研针对云南省的白糖产业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云南白糖的生产规模、品质特点、市场需求及前景等方面。
一、云南白糖的生产规模:云南省拥有广阔的耕地面积和良好的气候条件,适宜糖料的种植。
据统计,云南省的白糖年产量达到40万吨左右,占全国白糖产量的10%左右。
二、云南白糖的品质特点:云南白糖以其品质特点而闻名,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纯度:云南白糖的纯度较高,色泽洁白,没有杂质。
2. 高可溶性:云南白糖的可溶性较高,糖粒细腻,易于溶解。
3. 高甜度:云南白糖的甜度较高,糖味浓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三、云南白糖的市场需求:云南省作为重要的糖料产区,其白糖市场需求旺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需市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糖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对白糖的需求量逐年增长。
2. 外销市场:云南白糖以其品质独特,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据统计,云南白糖的外销量占全国白糖外销总量的30%左右。
四、云南白糖的发展前景:云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和优质的白糖品质,白糖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未来的发展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品质提升:云南白糖要进一步提升品质,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2. 增加产能:在保持品质的前提下,云南省可加大糖料种植面积,扩大白糖的生产规模,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3. 拓展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云南白糖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云南白糖作为中国著名的糖料产区之一,在生产规模、品质特点、市场需求及前景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和潜力,未来的发展前景可期。
大宗商品季节性波动规律研究专题报告大宗商品中国国际期货研发产品系列 2011 年 12 月 12 日星期一大宗商品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研究中期研究院前言: 由于商品的供需层面存在着某些季节性变化特点,即随着季节的转换商品供给或需求的增减趋势相对固定,这些商品的价格也因此带有季节性波动特性,我们将这种波动特性称为季节性波动规律。
就农产品而言,通常在一年中特定的季节播种,经过生长成熟之后,又在另一个季节收获,这种生长周期的循环使得农产品相比基础金属或者化工品具有更加明显的季节性波动规律。
投资者在研判农产品价格走势时,经常会参照其季节性波动规律。
但是,大宗商品市场近年来金融属性不断增强,农产品价格的季节性波动规律稳定性在减弱,投资者以及相关品种的研究人员在适当参考农产品历史价格规律的基础上,需要更加灵活细致地分析当前供需情况,以适应越发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农产品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研究第二部分能源化工品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研究第三部分金属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专题报告第一部分农产品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研究一、玉米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 1. 大连玉米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从图 1、2 中,我们可以看到,在 2005 年至 2007 年期间,11-1 月份玉米期价基本处于上涨行情,4-7 月份期价处于下跌行情,主要原因是饲料需求处于淡季。
随着我国玉米基本面逐渐偏紧,2009 年至今市场走势发生明显变化,从 10-2 月份玉米期价基本处于涨势,时间跨度明显放宽,4-6 月向下调整,7 月份一改往年的弱势行情,期价开始上扬,说明玉米需求大增,青黄不接的基本面下,7-9 月玉米整体维持较强的态势。
图1:大连玉米连续年度走势资料来源:wind、中期研究院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 2 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专题报告图2:大连玉米连续指数月度涨跌图资料来源:wind、中期研究院 2.CBOT 玉米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一般美国玉米的海湾港口现货价格在每年的九月、十月处于达到最低点,然后逐月上涨,到每年的五月达到最高价,接着又开始回落。
白糖季节性研究报告
在国际市场上,食糖是成熟的也是比较活跃的交易品种。
世界食糖产量1.21-1.40亿吨,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等,其中巴西产量超过2000万吨。
巴西、欧盟、泰国是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国家,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家市场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巴西,作为世界食糖市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糖国,其每年的糖产量、货币汇率及其政府的糖业政策直接影响到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变化走向。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产糖国,前两位分别是巴西和印度。
2003年之前,我国食糖仅仅当做是调味品,消费水平位于世界食糖平均消费的“低下水平”行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糖的消费量迅速上升。
2003-2004年人均消费水平为8.9公斤/年,近几个榨季我国食糖的消费平均年增长率在4-7%之间。
从白糖的属性上看,既具有工业品性质也有农产品特征,依据白糖价格变化的走势可以看出,白糖生产销售的季节性特征明显,对其进行细致分析后,有利于投资者把握郑糖价格走势。
一、生产周期
我国食糖生产主要以甘蔗糖和甜菜糖为主。
从产量上看,08/09榨季甜菜糖的产量占全国食糖产量的7.3%,甘蔗糖占92.7%。
依据历年的产量比率比较,我国食糖品种中以甘蔗糖为主,因此,对白糖进行季节性分析时,主要研究蔗糖的原料--甘蔗的种植周期。
我国甘蔗种植的季节周期性很强,甘蔗的种植是一年一季,因此我国的食糖生产具有季产年销的特点。
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原因有:
1、甘蔗宿根生长,甘蔗种植一次,宿根生长3年,根据农作物生长的自然周期,大年产量强于小年产量。
2、自然灾害影响甘蔗产量。
根据甘蔗种植的季节性,食糖的生产周期大约为6年一个周期,三年增产三年减产。
2000-2002年为增产三年,2003-2005年为减产三年,这是一个完整的周期。
下一周期中2006-2008年为增产三年,2009-2011年为减产三年。
在这一周期中2008年因罕见的暴雪灾害引起广西产量骤减,因此本属于增产周期内的2008年蔗糖产量不增反减。
本榨季是减产周期的第三年。
一般在没有人为调控的生产周期内,糖料增产时蔗糖因丰产而低价倾销;而减产时因糖短缺待价而沽。
甘蔗生产的周期性影响了白糖价格的波动。
二、销售周期
1、从白糖产销率看
我国食糖具有季产年销,局部生产、全国销售的特点。
食糖的生产销售年度为每年的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
其中,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为集中生产期,之后进入集中销售期。
甘蔗糖主产区以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沿海地区为主,销售面向全国。
甘蔗产地中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11月中旬或12月初开榨,江西、湖南省10月底或11月初开榨,云南省12月底或次年1月初开榨,到次年的4月-6月结束。
从历年食糖的生产季节性来看,每年的10月至11月属于食糖库存较为薄弱的阶段,随着11月份以后主产区糖厂的陆续开榨,食糖的供给量不断增加,从12月份至次年4月,食糖的库存维持较充裕的水平,其中从产销率来看12月产销率一般处于全年中较低水平。
2009年12月白糖因市场供给偏紧,走出翘尾行情,产销率上涨。
2、从加工消费看
我国食糖消费主要以工业加工为主,其中主要以乳制品、果汁及果汁饮料、碳酸饮料和糖果、糕点等为主,因这些产品具有季节性消费的特点,因此食糖的消费也有极强的季节性特征。
每年的1-2月是传统春节、元旦,这期间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品的消费水平高;8月里的中秋节,月饼、北方的蜜饯、饮料、饼干都很需要糖,因此拉动刺激食糖消费,这阶段是含糖食品的消费旺季。
夏季天气炎热,饮料等进入消费旺季,加上中秋节的消费,因此每年的8-9月是食糖的消费高峰期。
当食糖消费因需求增加而上升时,也是食糖价格快速上涨阶段。
三、用白糖的季节性解析价格走势
1、相关性分析
不论是从白糖的生产销售周期,还是消费周期,都能看出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征,因此在对郑糖价格走势判断时,投资者可以将白糖的季节性特征作为参考。
(1)与现货相关
在对郑糖价格走势分析时,影响郑糖价格走势的一个主要决定性因素就是白糖的现货价格,将白糖的现货价格与郑糖的期货价格相比较,可以发现两者的相关度极高,相关系数达到0.98以上,所以,白糖的现货价格与郑糖的期货价格走势相似度极高,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2)与国际市场相关
通过近些年郑糖期价和纽约原糖的走势对比就可以看出,两者长期走势存在着较强的趋同性。
虽然在某些时段,两者价格走势呈现出暂时的分离,但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仍将逐渐趋于一致。
另外对郑糖期价与纽约原糖期价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郑糖期价与纽约原糖期价具有高度相关性,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195,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2、郑糖期货操作建议
白糖价格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而波动,在国际国内经济运行基本处于正常的环境下,运用白糖的季节性特征,抓住郑糖期货交易过程中的投资机会是一个简便可行的策略。
(1)从郑糖期价走势上可以看出,每年的2月份是糖价出现高峰的时期,而每年的12月是糖价走低的阶段,投资者可以做中长线投资,即在12月白糖价格出现低位的时候选择买入建仓,然后在2月的高点平仓出场。
(2)每年的4-5月是榨季的集中收榨时间,这段时间内新糖集中上市,在宏观环境没有大的变动影响下,糖价下跌的概率增加,这时结合前期出现的高点,投资者可以在2月高位建空仓,在4-5月选择合适价位平仓。
(3)每年的5-7月,糖厂基本停榨,白糖的库存增大,市场消费也处于淡季,因此在宏观环境没有出现变化时,郑糖期价在此阶段处于震荡盘整期,投资者可以波段交易为主,或者以日内震荡交易为宜。
(4)由于夏季消费旺季的到来,用糖高峰期逐渐体现,市场产销率上升。
投资者可以在7月选择入场建多单的时机,在8-9月选择离场平仓。
因天气变化,白糖的提前备货期有可能提前或延后一个月,所以投资者选择入场时机很重要。
(5)一般在9月中下旬陈糖销售接近尾声,新糖仍未开榨,糖价有上涨的可能。
(6)10-11月榨季产销年度末期,市场处于不稳定时期,价格变化较快,此阶段投资者适合短线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