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摩尔质量 新课标
- 格式:ppt
- 大小:345.00 KB
- 文档页数:11
摩尔质量典型例题1602×1023个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 ,其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301×1023个H 2O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 ,其中,所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 ,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 。
3120211023个4NH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 ,质量为________g 。
【答案】11 17 g/mo202115 5302 36【解析】1n OH −=A N N =232316.02106.0210mol -⨯⨯=1 mo ,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即为17 g/mo 。
2n H 2O= A N N =232313.01106.0210mol-⨯⨯=05 mo ,所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 mo×3=15 mo ,每个水分子含10个电子,05 mo H 2O 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 mo×10=5 mo 。
3n 4NH +=232311.204106.0210mol -⨯⨯=02 mo ,m 4NH +=n ·M =02 mo×18 g/mo=36 g 。
解题必备一、摩尔质量的概念与规律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符号:M 。
3.单位:g/mo 或g·mo −1。
4.物质的量n 、质量m 、摩尔质量M 的关系:n =m M。
5.规律:摩尔质量以g·mo −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二、摩尔质量——“三性”1等值性:摩尔质量只是以g·mo −1作单位时,在数值上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2近似性:由于电子的质量非常微小,所以离子的摩尔质量以g·mo −1为单位时,其数值近似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如Na 和Na 的摩尔质量都为23 g·mo −1。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公式大全化学是一门涉及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学科。
在研究化学的过程中,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中的一些重要公式的大全,帮助您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1. 原子结构- 原子质量数公式:原子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质子数公式:质子数 = 原子质量数 - 中子数- 中子数公式:中子数 = 原子质量数 - 质子数- 电子数公式:电子数 = 质子数(在中性原子中)2. 摩尔和物质的转化- 摩尔质量公式:摩尔质量 = 物质的质量 / 物质的摩尔数- 摩尔数公式:摩尔数 = 物质的质量 / 摩尔质量- 物质的质量公式:物质的质量 = 摩尔数 ×摩尔质量3. 化学键- 离子化合物化学式计算:正离子的电价 ×正离子数 = 负离子的电价 ×负离子数- 共价化合物化学式计算:元素的电价 ×原子数 = 总电价4. 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公式:反应前总质量 = 反应后总质量- 摩尔守恒公式:反应前总摩尔数 = 反应后总摩尔数- 气体化学计算和理想气体定律:PV = nRT- P为气体的压强- V为气体的体积- n为气体的摩尔数- R为气体常数- T为气体的温度(开尔文)5.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计算:n1 × C1 × V1 = n2 × C2 × V2- n1为酸的摩尔数- C1为酸的浓度- V1为酸的体积- n2为碱的摩尔数- C2为碱的浓度- V2为碱的体积6.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计量计算:N1 × V1 = N2 × V2- N1为氧化剂的摩尔数- V1为氧化剂的体积- N2为还原剂的摩尔数- V2为还原剂的体积以上是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公式的大全。
希望这份文档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新教材高中化学2.3第1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了解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并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1.变化观念: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建立物质的量的概念,基于物质的量定量认识物质的组成及物质的化学变化。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1.物质的量(1)概念: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符号及单位: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
2.摩尔(1)意义: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为mol。
(2)标准:1 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
3.阿伏加德罗常数(1)定义: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N A,通常用6.02×1023__mol-1表示。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n=NN A。
“四化”理解物质的量专有化“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也不能添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微观化只用来描述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等及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NaCl;不能表示宏观的物质,如大米具体化必须指明具体粒子的种类,如“1 mol O”“2 mol O2”“1.5 mol O3”,不能说“1 mol 氧”集体化物质的量可以表示多个微粒的特定组合或集合体,如“1 mol NaCl”“0.5 mol H 2SO 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尔是表示粒子多少的物理量 B .物质的量是指物质所含微粒的数目C .物质的量是度量物质所含微粒集合体多少的物理量D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只适用于分子、原子和离子解析:选C 。
物质的量是七大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的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适用于所有微观粒子。
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1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能从物质的量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3.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物质的量(1)含义:物质的量是一种物理量,通过它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体积等宏观量与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2)符号:n。
(3)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4)1 mol:国际计量大会规定1 mol包含6.02214076×1023个基本单元(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或它们的组合)。
微点拨:“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添字、漏字或换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数量”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3.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微粒数(N)的关系n=NN A。
4.7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单位m kg s A K mol cad 二、摩尔质量1.摩尔质量项目内容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1或kg·mol-1M、n、m三者关系n=m M2.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以g·mol-1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物质的量就是指物质的多少。
()(2)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
()(3)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个微粒的物质是1摩尔。
()(4)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1)×(2)√(3)√(4)×2.2 mol氯气中含有()A.2 mol氯原子B.2 g氯元素C.2.408×1024个氯原子D.4 g氯分子C[氯气为双原子分子,则氯原子为2 mol×2=4 mol,故A错误;由m =nM可知,氯元素的质量为2 mol×71 g·mol-1=142 g,故B错误;含氯原子为2 mol×2×6.02×1023mol-1=2.408×1024,故C正确;氯气分子质量为2 mol×71 g·mol-1=142 g,故D错误。
高一化学摩尔质量课件高一化学摩尔质量课件化学元素的摩尔质量是化学计算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物理量, 它定义为1 mol原子的质量, 量符号为M。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高一化学摩尔质量课件,欢迎阅读借鉴。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是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阶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因此,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历来被认为是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本课时新课标的内容要求:认识化学计量的基本单位——摩尔,能运用于相关的简单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培养与人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因此,构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定为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学法分析本节课学习合作伙伴是高一学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高中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欠缺。
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建构自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三、教法分析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力求让学生自主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摩尔质量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必修一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章节:第一章第二节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②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粒个数和物质质量之间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①学会比较、学会归纳,培养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转化能力。
②培养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命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体验学习的乐趣及成就感。
2.内容分析摩尔质量的教学是物质的量教学的延伸,但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学生已经对物质的量有所认识,将这种认识方法迁移过去是本节课的主要设计思想,避免了对摩尔质量概念形成过程中繁琐的讲解。
学习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的形成。
学习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质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学情分析①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原子、分子、电子等微观粒子,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对应的单位;②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③欠缺抽象思维。
三、教学过程四、教学反思:像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这种概念的学习比较枯燥,本节课对时下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进行改编创设故事问题情境,都教授遇到问题,请学生帮忙这一形式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摩尔质量的兴趣,利用温故知新,把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概念学习迁移到摩尔质量的学习,学生易于接受。
本节课重难点为物质的量、微粒数和质量之间的转化关系,为突破这一重难点,设置学生小组间进行自主命题比赛,巩固、提升新授知识,在突破本节课重难点的同时增强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体验通过小组合作体验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快乐,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一、物质的量 NaCl ﹑CO 32-类似于双﹑对﹑盒﹑班国际上规定: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2)公式:A N N n = (3)单位(mol ):摩尔 简称“摩”注意:(1)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拆开理解,也不能压缩为“物质量”等。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对象,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等。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所指粒子必须明确和准确,且粒子种类要用化学符号表示。
二、摩尔质量N A 个 m↓ ↓(1)定义(M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1 mol ①纯净物或混合物②物质固、液、气(2)公式:nm M ==N A m 实 (3)单位:g ·mol-1注意: 1. 任何粒子的摩尔质量,以g ·mol-1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化学式的式量。
推算过程:Mr =m 实/(12C m ×121)① 而12C m =12g/N A 代入①式得 Mr =N A m 实 2. 摩尔质量是专属名词,一旦提出就自动默认1mol 时该物质的微粒的质量,无关乎前定修饰,如:1 mol H 2O 的M =18 g /mol36g H 2O 的M =18 g /mol0.1N A 的H 2O 的M =18 g /mol例题1 (全国2卷改编)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0.2 N A 个硫酸分子与19.6 g 磷酸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B. 18g 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C. 1 mol Al 3+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N A D. 常温常压下,100g 17% H 2O 2水溶液中含氧原子的总数是N A解析:根据进行换算,应熟练掌握m 、N A 与n 的关系并由此延伸到构成物质的微粒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