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国参加的三次奥运会回溯
- 格式:pdf
- 大小:745.18 KB
- 文档页数:2
国民政府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有何目的?今年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第31届夏季奥运会,短史记将推出系列专题,回顾奥运历史。
1936年奥运会期间,柏林华侨欢迎中国代表团早在1896年,第1届奥运会在雅典筹备时,国际奥委会即曾邀请中国派选手参赛,但当时的清政府未予理会。
此后,中国长期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政府无暇顾及体育事业。
直至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成功,才派宋如海为观礼员,前往阿姆斯特丹,考察第9届奥运会。
1931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简称体协,属民间组织)为中国的国家奥委会。
1932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目的是击破日本的侵华阴谋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在洛杉矶开幕前,中国国内局势发生剧变,国民政府遂以“时间仓促、准备不及”为由,宣布不参加当年的奥运会。
①体协只好遵循上一届的先例,让主任干事沈嗣良前往洛杉矶观礼。
沈嗣良后来向记者解释,“吾国此次所以无选手参加大会者,原因有三:(一)运动程度幼稚;(二)国难方殷,内乱频仍,运动员未得充分之训练;(三)经济困难(按:选手一名费用,约须美金一千元,美金一元合国币五元)。
”②谁知此时,刚刚成立的伪“满洲国”竟在日本支持下,向国际奥委会申请,参加第10届奥运会,并一度获得许可。
“满洲国”宣布,将派东北运动员刘长春、于希渭参赛。
日本此举意在打造“满洲国”为“独立国家”的形象,因此消息传出后,中国各界为之哗然。
对于日本的宣传,正在北平的刘长春立刻发表声明,称自己“受祖国深恩,曾一度代表祖国加入远东运动大会,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则又岂可忘却祖国而为傀儡伪国作牛马耶!”③于希渭身在大连,因日本阻挠,无法入关,于是称病在家。
1936年,中国代表团总领队王正廷(中)和国际奥委会官员,一起步入会场要反制日本阴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刘、于二人代表中国出赛,使谣言不攻自破。
很快体协会长张伯苓、董事长王正廷同意,让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本届奥运会,并为他报名参加100米、200米和400米三个项目。
中国奥运会的发展史
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2年10月,当时中国体育
代表团参加了在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夏季奥运会,成为第一个参加奥
运会的亚洲国家。
此后,中国在1948年、1952年和1956年连续参加
了三届夏季奥运会。
但在1958年至1979年间,中国领导颁布了严格的体制化管理,
导致中国体育事业的挫败。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进行改
革开放,同时也对体育改革进行了大幅度改革。
1984年,中国代表团
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了15枚金牌,成为当时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
之一。
之后,中国队在奥运会上逐渐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成为了全
球领先的体育强国之一。
1990年代以后,中国奥运会的发展得到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
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成为了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中国代表团获得了51枚金牌,超越美国成为了当届奥运会最大的金牌获得国。
此后,中国持续发挥着在体育领域中的作用,成为了全球体育强
国的代表之一,参与了伦敦、里约、东京等多届奥运会的开展。
未来,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并努力在体育领域中取得更
多的成就和荣誉。
中国的奥运历史中国的奥运历史是一段既坎坷又辉煌的历程,它见证了中华民族从懵懂参与到体育强国的转变。
以下是对中国奥运历史的详细回顾:起源与早期参与1894年,国际奥委会首次向中国发出参赛邀请,但清政府因对奥运项目知之甚少,加之国家积贫积弱,最终未能成行。
1904年以后,奥林匹克运动逐渐为一些有识之士所关注,中国报刊开始报道奥运会消息,奥运精神在华夏大地上传播。
1910年,在南京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标志着中国体育事业的初步发展。
1922年,中国的王正廷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为中国体育事业走向国际舞台奠定了基础。
正式参与奥运会1932年,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派员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刘长春成为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
虽然他在比赛中未能获得奖牌,但他的参赛标志着中国正式踏上了奥运的征程。
1936年,中国派出140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第11届奥运会,参加了多个项目的比赛。
1948年,中国派出33名男运动员参加了第14届奥运会,但没有一人进入决赛。
新中国成立后的奥运历程1952年,由于政治原因,中国没有参加第15届奥运会。
而中华台北则派队参加,并在后来的奥运会上取得了奖牌。
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名称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设在中国台湾省台北市的奥委会的名称为“中华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
自此,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有了参加奥运会的机会。
1984年,中国奥委会派出了一个大型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
在这次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为中国赢得了首枚奥运金牌,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此后,中国体育事业如同破茧成蝶,迅速崛起。
奥运荣耀时刻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中国体育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中国代表团以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首次登顶奥运会金牌榜榜首,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想的伟大跨越。
弥足珍贵的民国全运会史料
李润波
【期刊名称】《北京档案》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8月8日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
为让观众了解奥运发展史.北京市平谷档案局馆世纪阅报馆最近特意将一部分珍贵的中国体育运动史料作为一个新专题展示出来,其中包括民国时期举办的七次全运会和三次参加奥运会史料.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个历史时期运动会史料,令参观惊叹不已。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李润波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5.1
【相关文献】
1.中华民国史史料建设的丰碑——《民国史料丛刊》首发式暨专家座谈会在京举行[J], 杨共乐;武晓阳
2.弥足珍贵的教育史料——关于桐城学堂的《办学公文稿》 [J], 詹向红
3.文博揽胜——民国全运会史料 [J],
4.文博揽胜——弥足珍贵的民国全运会史料 [J],
5.一份弥足珍贵的航道建设史料 [J], 王儒年;徐凌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的奥运征程(1980—2012)作者:刘戈来源:《搏击·武术科学》2013年第03期摘要:文章介绍了中国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后所参加的历届冬夏季奥运会,以2008年奥运会为--分界,将中国体育发展分为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建设阶段,论证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和中国体育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提醒国人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体育实力仍与强国存在差距。
还认为,奥运不只是金牌,体育也不只是竞技、赛场和强身健体,我国应加强对体育真实内涵和奥林匹克真谛精神的宣传教育。
关键词:奥林匹克中国体育奥运征程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3—0106—04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是当今人类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现象之一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事。
百余年来的风雨历程,中国体育已由弱变强,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由默默无闻成为今日举足轻重的一员。
民国时期,中国三次出征,无果而终当是意料之中。
但每次出征与各国选手聚首一堂,同场竞技,感受了浓郁的奥林匹克气氛,加深了对奥林匹克口号“更快、更高、更强”含义的理解和认识。
1952年中国组成代表团参加第15届奥运会。
但因国际奥委会中某些人蓄意制造“两个中国”,致使行期受阻,到达芬兰赫尔辛基时,运动会已近尾声。
因国际奥委会少数人坚持“两个中国”的错误政策,1958年中国奥委会发表了关于同国际奥委会中断关系的声明。
1979年名古屋会议,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中国于1980年、1984年始派队参加当届和以后各届冬、夏季奥运会。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并夺得金牌首席,以此为分水岭,2008年前中国体育是走向体育大国,2008年后则是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目的不同,发展战略也有所不同。
1 体育大国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最大特点是以奥运会为目标,实现竞技体育的赶超式发展。
冬夏季奥运会的成绩表明,在我国资源有限,体育项目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坚持举国体制,以奥运比赛为重点,对奥运项目实施合理布局,分类管理,科学投入,是十分必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参加夏季奥运会历程回顾旧中国参加历程:1924年5月,法国巴黎第八届奥运会中国有3名自行去参赛的网球选手,参加了这届奥运会的网球表演比赛,尽管他们在预赛时即被淘汰。
但这却是中国人首次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
1928年5月,荷兰阿姆斯特丹第九届奥运会中国这次派了观察员宋如海出席。
当时正在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学院留学的宋如海受中华体育协进会的指派,由美国乘船前往荷兰,出席了赛会。
这是中国首次正式派人参与奥运会。
1932年7月,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6人,分别为刘长春、沈嗣良、宋君复、刘雪松、申国权、托平,但运动员仅刘长春一人。
刘长春原拟参加3个短跑项目,因旅途劳顿,放弃了400米跑,在100、200米预赛中,分列第五、六名,遭淘汰。
此次参赛开创了中国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历史,对中国体育的发展影响深远。
1936年8月,德国柏林第十一届奥运会中国共派出69名运动员(男67人,女2人)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自行车、篮球和足球6个大项的比赛,除符保卢一人通过撑杆跳高及格赛(决赛中也被淘汰)外,其余均在预赛中遭淘汰。
另外还派了一个武术表演队(男6人,女3人)和一个体育考察团(男35人,女2人)。
这个考察团曾赴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考察。
中国运动员尽管在正式竞赛项目中战绩不佳,但武术表演令西方人看得发呆,特别是双人对练深受观众欢迎。
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因世界大战取消。
1948年7月,英国伦敦第十四届奥运会中国派出了33名男运动员参加了篮球(10人)、足球(18人)、田径(3人)、游泳(1人)和自行车(1人)共5个项目的比赛,未能取得名次。
其中足球比赛参赛的共有16队,中国队首轮便以0-4负于土耳其队而早淘汰。
篮球队在预赛中3胜2负,在落选赛中2胜1负,在全部23队中名列第18。
游泳选手、印尼华侨吴传玉在100米自由泳比赛中落选。
荷兰华侨、自行车选手何浩华在1000米争先赛中因摔伤而落选。
新中国参加历程: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第十五届奥运会新中国成立之后,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并行使中国奥委会的权利。
中国在奥运会上的发展史话说起来,中国在奥运会上的发展史,那可真是波澜壮阔,充满了传奇色彩。
咱们得从老早老早以前说起,那时候还是清朝末年,奥运会这东西对咱中国人来说,那可是完全陌生的玩意儿。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办,邀请函都发到清政府手里了,可那时候的官员们连奥运会是啥都不知道,连理都没理。
想想也是,那时候的中国,闭关锁国,消息闭塞,哪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翻天覆地了。
时间一晃,来到了民国年间,社会上开始有人了解奥运会了。
1910年,咱们国家还第一次举办了全国运动会,那热情劲儿,别提多高了。
后来,咱们还参加了远东奥运会,虽然那时候的成绩不算太突出,但好歹也是在国际赛场上露了个脸。
要说真正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还得是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
那时候,咱们国家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刘长春这位勇士,愣是顶着压力,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
虽然最后没拿到奖牌,但那可是咱们中国第一次正式参加奥运会啊,意义重大!再往后,就是新中国成立了。
可那时候的国际环境,哎,真是一言难尽。
咱们国家在国际奥委会的席位被台湾占着,直到1979年才恢复。
这期间,咱们国家一直没能正式参加奥运会,可真是憋屈。
不过,好饭不怕晚,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咱们国家终于扬眉吐气了!许海峰一枪打出,夺得了咱们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枚奥运金牌,那可是比啥都让人激动啊!从那以后,咱们国家的奥运金牌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奖牌榜上的名次也是噌噌往上涨。
说起来,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那可真是个盛大的节日。
咱们国家不仅举办得漂漂亮亮,运动员们也是争气得很,拿了多少金牌来着?51块!那可是把咱们国家的体育实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啊!再看看现在,咱们国家的运动员们在奥运赛场上那是风生水起,啥项目都有咱们的身影。
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那都是咱们的强项,金牌拿到手软。
而且,咱们还在冬奥会上大放异彩,冰雪项目也是越来越厉害了。
说起来,中国在奥运会上的发展史,那可真是一部活生生的奋斗史。
中国奥运风雨历程回顾从接到奥运会邀请书到夺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中国人花了整整九十年时间。
在这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的奥运历程既充满着曲折,又饱含了辛酸和屈辱。
中国参加奥运会,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
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中国人曾三次参加奥运会,留下的是耻辱的记录,三只“鸭蛋”背回家,旧中国参赛好辛酸。
当时,中国人在奥运会上的惨境,正是国弱政腐的写照。
1952年7月9日,赫尔辛基奥运会开幕,中国组成的40人代表团29日抵达芬兰,当时比赛已开始多日,仅吴传玉一人参加百米仰泳预赛,虽然未能出线,但是,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赛场飘扬。
改革开放后,重返国际奥运大家庭的中国,首次全面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夏季奥运会。
1984年7月29日,这是一个足以记入中国体育史乃至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一天。
当天上午,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被在奥运史上从未夺得金牌的中国选手夺得了,27岁的许海峰依靠一手好枪法将旧中国的“鸭蛋”屈辱击得粉碎,他以566环的成绩夺得男子手枪慢射金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运动员的实力和风采。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将金牌戴在许海峰胸前,并激动地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外国通讯社也发出惊呼,“这是中国五千年体育史上伟大的壮举!”随后几天的比赛,国手夺金势头强猛,在赛场内外刮起一股强烈的“中国旋风”。
在本次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以15金、8银、9铜的成绩排列第四位,一扫往日的颓势。
国外报刊纷纷发表:“奥林匹克舞台上,出现了一个新的体育大国——中国。
”1988年24届汉城奥运会的失利,促使中国体育决策层开始调整“奥运战略布局”,开始运用科学理论来指导训练,并制定了一系列体育政策和法规,这一努力在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取得了成效。
1992年7月26日,巴塞罗那奥运会战幕拉开的第一天,20岁的庄泳在女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率先触壁,以54秒64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了该项目的奥运会纪录,为中国奥运代表团实现了“开门红”,更大意义是这是中国游泳史上获得的首枚金牌。
中国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大事件1.1894年,筹备第一届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便向中国发出了邀请。
当时的清王朝因对奥运会不了解,没有答复。
2.1904年,许多中国报刊曾报导过第三届奥运会消息。
国内的一些报刊杂志开始对其进行报道,奥运精神得以在华夏大地上传播。
3.1906年,中国的一家杂志介绍了奥林匹克历史。
4.1907年10月24日,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在天津学界运动会发奖仪式上,以奥林匹克为题发表了著名的演说。
他指出:虽然许多欧洲国家获奖机会甚微,但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
他建议中国组队参加奥运会。
5.1908年,伦敦奥运会后,天津的一家报纸再次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还提出了要争取这个盛会,举办了奥林匹克专题演讲会。
6.1910年10月18日~22日,在“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和“争取早日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口号的鼓舞下,在南京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
7.1913年,开始举办的远东运动会(最初名为“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奥林匹克运动在亚洲的先驱,中国是发起者之一。
在远东运动会上中国运动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表现了良好的体育道德。
8.1915年国际奥委会致电远东运动会组委会,承认了远东体协,并邀请中国参加下届奥运会和奥委会会议。
9.1922年,我国的王正延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0.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后。
中国陆续加入了田径、游泳、体操、网球、举重、拳击、足球、篮球等8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
在第8届奥运会上,我国3名网球手参加了表演赛。
11.1928年第9届奥运会上,我国派观察员宋如海参加。
并进行了考察工作。
12.1931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正式参加奥运会的历史自此开始。
13.1932年7月30日,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美国洛杉矶奥运会。
23岁的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运动员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田径比赛,在100米、200米预赛中位于小组第五、六名,未能取得决赛权,但他以我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而留名于中国奥运史。
同中国的关系中国奥委会早在1922年就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承认。
解放前,中国曾派运动员参加了1932年、1936年和1948年的三次奥运会。
王正廷、孔祥熙和董守义三人曾先后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
解放后,新中国首次派队参加了1952年在赫尔辛基的第15届奥运会。
但不久,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美国)把台湾列入了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各国奥委会名单之中,企图制造“两个中国”。
中国多次抗议交涉无效,于1958年声明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
1975年,中国奥委会要求国际奥委会恢复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合法代表权。
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名古屋通过决议,确认中国为“中国奥委会”,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歌;同时规定设在台北的奥委会为“中华台北奥委会”,使用“不同于其目前使用的旗、徽和歌”。
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以通讯表决的方式正式批准了这项决议,从而恢复了中国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合法权利。
1997年7月2日,萨马兰奇主席代表国际奥委会和香港奥委会主席沙理士,就香港名称、旗、歌问题达成协议:香港奥委会的名称为“中国香港业余体协暨奥委会”;使用印有紫荆花图案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新会徽的图案为中央是紫荆花、五环和中文“中国香港”的字样,外面是圆环,下面有英文“中国香港”的字样。
这一协议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精神,井保证中国香港业余体协暨奥委会将继续以独立的身份保留在奥林匹克运动中、香港运动员有参加奥运会的权利。
1979年,国际奥委会通过《名古屋决议》,恢复了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权利。
同时规定,会址设在台北的奥委会改名为“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
大陆方面自此将“CHINESE TAIPEI”翻译为“中国台北”。
1981年,台湾奥运组织确认接受《名古屋决议》,并将“CHINESE TAIPEI”翻译为“中华台北”。
1989年,两岸奥委会负责人在香港签署协议,明确规定了在大陆使用“中华台北”译名的执行单位和范围。
中国体育记忆点
1. 1932 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刘长春成为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2.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为中国赢得首枚奥运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3. 2001 年北京申办 2008 年夏季奥运会成功:这是中国首次申办奥运会并获得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地位提升。
4.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中国成功举办了一届盛大的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文化魅力。
5. 中国女排五连冠: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上连续五次夺得冠军,成为中国体育的光辉典范。
6. 姚明加盟 NBA:姚明在 2002 年以状元秀身份被休斯敦火箭队选中,成为首位在 NBA 打球的中国球员,推动了篮球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
7. 李娜夺得法网女单冠军:李娜在 2011 年和 2014 年两度获得法网女单冠军,成为首位获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亚洲球员,为中国网球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这些只是中国体育历史中的一部分重要记忆点,还有很多其他的时刻和运动员值得被提及。
中国体育在不断发展壮大,未来还将创造更多的辉煌时刻。
中国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真实写照作者:李润波来源:《北京档案》2008年第01期民国期间,我国曾三次参加奥运会,每次从行程到结局都很悲壮,然而每次的情形又各不相同。
第一次刘长春只身一人去洛杉矶参赛的感受是孤独,第二次结大队去柏林参赛的感受是疲惫,而第三次亦即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的感受则是凄凉。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十二和十三届奥运会未能在1940年和1944年如期召开,被迫停办,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三年——1948年,才在饱受战争劫难的英国伦敦举行了第十四届奥运会。
中国体育协进会在1947年1月初就接到国际奥组委邀请函,并于1月7日召开常务理事会商讨了组织代表团的筹备工作。
筹备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人,一是钱。
首先是运动员的选拔和代表团的组织,而能参加多少人又决定于能筹集多少钱。
在这次会议上,对于钱的筹集问题,会议把希望寄托在政府,所以决定成立一个参赛运动员遴选委员会,由王正廷、马约翰、董守义、宋如复等7人组成。
5月1日遴选委员会开会决定在1947年10月10日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做出初选,又分别成立了篮球、足球和田径游泳三个遴选委员会,准备做具体工作。
但是,国民党政府这时已到了面临崩溃的前夕,经济越来越紧,只口头答复提供一些补贴,因而代表团的筹备工作遇到的困难也就越来越多。
出席伦敦奥运会的运动员原定由1947年10月举行的全国运动会产生,但因战争原因没有如期举行,这样不仅使选拔运动员的事被搁置起来,更重要的是指望国民政府出钱参加奥运会的事也越来越渺茫。
体协在1947年11月2日召开了一次理、监事联席会议,一方面正式成立了代表团的组织,推王正廷为总领队,董守义为总干事;另一方面成立一个经费筹募委员会,推选王正廷、孔祥熙、吴铁城(国民党)、朱家骅(教育部)、谷正纲(社会部)、吴国祯(上海市)、胡文虎(华侨)7人为委员。
1948年2月18日这个委员会开会决定了预算,总额为美金15万元,计划由政府、社会人士、华侨三方面各筹五万元。
中国奥运大事记时间轴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召开前,国际奥委会向清政府发出邀请,处于内忧外患、不知奥林匹克运动为何物的清政府与奥运会“擦肩而过”。
1922年:王正廷成为第一个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中国人,炎黄子孙首次与国际奥委会“亲密接触”。
1931年:成立于1924年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接纳为正式会员。
1932年:田径选手刘长春成为洛杉矶奥运会上第一个参加奥运会比赛的中国人。
1936年:在柏林奥运会上,冯有真成为第一个采访奥运会的中国记者。
1952年:在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上,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派出40人的代表团参赛,游泳运动员吴传玉成为新中国参加奥运会比赛的第一人。
1954年:国际奥委会确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现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195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在某些人的操纵下蓄意制造“两个中国”,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坚持原则,向第16届奥运会说“不”。
1958年:中国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一切联系。
1979年:国际奥委会宣布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中国在二十几年之后重回奥运大家庭。
奥运会在莫斯科举行,因前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国抵制奥运会。
1984年:当时的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后,中国第一次组团参加夏季奥运会。
中国选手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比赛中为中国夺得有史以来的首枚奥运会金牌。
随后,吴小璇夺得女子小口径标准步枪第一名,成为中国第一位奥运会女子冠军;中国女排在决赛中击败美国队夺冠,将中国第一枚奥运会团体项目金牌收入囊中。
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共夺得15枚金牌。
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战绩不佳,仅获得5枚金牌,被称为“兵败汉城”。
1991年:在当年的3月8日,中国决定申请在北京举办2000年奥运会。
12月4日,中国正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主办2000年奥运会申请书。
1992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再创佳绩,最终夺得16枚金牌。
奥运会从1932年到2008年文章东京奥运会结束了,大家都在庆祝中国队取得的优异成绩,都在为中国奥运健儿骄傲和自豪!然而,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参加奥运会的?它的历史背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那艰辛坎坷的奥运历程!从1894年雅典奥运会开始,至2020东京奥运会,世界上已经举办了32届奥运会。
而我国当时由于国力衰弱,忙于应对内忧外患,虽然接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邀请函,但也没有心力参赛。
直到1932年第十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才是中国奥运历程的转折点!彼时,距离第一届奥运会已经过去了38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入侵了东北三省,随后又在1932年1月28日入侵上海!日本为了巩固和扩大“伪满洲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决定派刘长春带队以“伪满洲国”的名义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但被刘长春断然拒绝!并在《大公报》上义正言辞地说到:“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岂能叛国!为人马牛!”直到这时,我们才清醒的认识到体育对国家命运的重要性!1932年7月1日在东北大学体育系毕业典礼上,由爱国将领张学良亲自宣布刘长春和于希渭为运动员、宋君复为教练员,代表中国出席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由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急电奥委会为刘、于二人办理报名手续!彼时,早已过了报名时间!经过多方协调,终于得到了参赛许可7月8日,在上海码头,刘长春受到了数千名上海市民的热情欢送。
中华体育协进会董事王正廷博士偕其夫人到场举行授旗典礼并致欢送词说:“我国此次派君参加世界运动大会,为开国以来第一次,实含有无穷之意义,余今以至诚之心,代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授旗与君,愿君用其奋斗精神,发扬于洛杉矶市奥林匹克运动场中,使中华民国之国旗,飘舞于世界各国之前,是乃无上光荣也。
”刘长春就这样承载着全中国人民的希望,登上了开往洛杉矶的轮船,但另一位运动员于希渭因日本人的阻挠没能成行。
经过了3个星期的海上颠簸,7月29日到达了洛杉矶,到达后的第二天,7月30日就是开幕式!当刘长春举着国旗入场时,后面跟着教练和领队还有两个被拉来凑数的当地留学生!场面虽然悲壮!但它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存在!刘长春在国内的100米、200米、400米成绩分别为10.8秒、22.4秒和52.4秒,是当时中国的最高纪录!超越了第一届雅典奥运会记录,平了第九届荷兰奥运会记录!然而,长时间的海上颠簸,没有充足的时间调整和倒时差,没有时间恢复训练,西餐饮食的不习惯,水土不服等等,都促使他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没能发挥最好水平,但这次奥运之行的政治目的,远远大于体育本身!特别要提到的是,刘长春的所有训练和比赛费用,包括参加奥运会的费用,全部由张学良将军个人赞助!今非昔比!从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经过了76年年的努力,我们已经从体育弱国迈向了体育强国!但我们不该忘记那些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奠基人!。
兰台世界2012·12月上旬民国时期,中国曾三次参加了奥运会,且每次从行程到结局都非常悲壮,然而每次的情形又各不相同。
第一次只派刘长春只身一人去美国洛杉矶参加比赛,其过程是孤独与无助的;第二次虽然集结了上百人去柏林参加比赛,但是其过程是疲惫与悲壮的;第三次参加的第十四届奥运会更是艰难与凄凉的。
民国的三次奥运会经历,虽然派出的中国代表不足二百人,且没有一人能够取得名次奖牌,但是民国时期的三次奥运会的经历对以后中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近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传播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一、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参加奥运会的艰难历程早在1908年,张伯苓就曾提出,中国应该参加奥运会,但是当时的中国几乎不参加任何的体育比赛,同时国内的体育运动也很少,并被外国人讥讽为东亚病夫。
进入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忙于国内战争,根本没有心思及精力参加奥运会。
但在第十届奥运会时,中国正受到日本的侵略,并建立了所谓的伪满洲国,为了制造一个国际承认,日本政府竟然要让该伪政府参加第十届奥运会,并提出让生长在伪满洲国的刘长春作为代表参加这次奥运会。
当时中国的爱国人士多次开会抵制日伪政府派人参加奥运会的阴谋。
1932年7月1日,东北大学第一届毕业典礼胜利召开,时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先生宣布中国将派代表参加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1932年7月8日,刘长春冒着生命的危险从上海出发,并突破了日本侵略者的层层封锁,成功地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十届奥运会。
在这次奥运会上,刘长春参加了一百米、二百米及四百米的比赛,虽然没有取得名次,但是他给国际社会展现出了中国抗拒外敌、不辱奴役的精神。
奥运会对刘长春来说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但是在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位中国运动员的身影牵动着无数媒体的关注及整个世界的目光。
开幕式当天,中国代表队由六人匆忙拼凑而成,其中刘长春担任旗手,沈嗣良为总代表,随后刘雪松、宋君复、托平、申国权四人组成队列。
在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了让后来所有中国人感到可悲的一件事,那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只派了一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即刘长春本人,当天他举着国旗与其他队形庞大的外国队代表一起进入到了当时的体育场。
在到达洛杉矶后的第三天就开始一百米的预赛,仅以十一秒一的成绩列在小组第五位,没有进入下一轮的比赛。
在发令枪响后,刘长春以优美的姿势奋力起身,在前五十米处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但在随后的五十米就被对手赶上与超过。
刘长春虽然竭尽自己的气力,但是长达近一个月的长途奔波还是让他费尽了自己的精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对手超过无缘下轮比赛。
同时,在男子二百米比赛中,刘长春跑出了二十二秒一的好成绩,发挥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但也只获得小组第四名,也没有进入到下一轮的复赛。
虽然没有取得较好的名次,但是刘长春的奋勇精神及比赛意志被国外友人大为赞扬。
奥运会比赛结束后,在当地华人华侨的帮助下刘长春才凑齐归国的路费。
二、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旧中国人数最多的一个代表团1936年8月初,第十一届夏季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
国民政府派出了一支上百人的代表团参赛,其中的运动员就多达七十人,还包括两名女运动员,这是历届奥运会旧中国派出的最为庞大的一个代表团,参与了当时的七个项目的比赛。
当时的代表团总领队王正廷,政府代表是戴季陶,总教练马约翰。
由于第十届奥运会参赛的经验与教训,国民党政府下令提前选拔与培训奥林匹克参赛运动员,并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对他们进行培训,如在山东大学开办了奥林匹克暑假训练营,特别对田径及篮球等项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对高水平运动员进行针对性训练的同时,中国体育协会还不遗余力地筹集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经费。
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提出出资十七万银元,同时再加上筹集到的中国足球队赴南洋比赛的收入,总算勉强凑齐了赴德国柏林参赛的经费。
但是,当时处于抗日战争前期,国民政府的资金支持始终没有下放,这使得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的前景扑朔迷离,当时担任中国足球队队长的李惠堂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带领足球运动员出国比赛以筹资的办法,一直到柏林运动会现场。
当时的中国足球队沿东南亚一带进行比赛,并经历了长达半年之久,与国外球队踢了二十七场球赛才勉强凑足盘缠,并及时达到奥运会现场。
虽然最终以0比2首战输给了英格兰队,但是中国足球队却在东南亚赢得了好的名声。
中国运动员于1936年6月底开始在上海乘船前往柏林,在经历长达一个月的行程后到达德国柏林。
同时,由于水土不服及运动员生活条件艰苦等,几经辗转,不少运动员出现了晕船、呕吐等现象。
而到达柏林后却只有一周的调整时间,因此很多运动员都未能在赛场上发挥出真正的水平。
男女短跑全国纪录保持者刘长春、李森、何浩华等国内著名选手都没能够在预赛中晋级,中国男篮虽然战胜了法国男篮,但也没有进入决赛。
在举重项目中,中国的三名选手由于长途跋涉,赛场比赛经验不足及集训时间短等多方面的原因,都没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唯一取得复赛权的项目是男子撑竿跳。
同时,在撑竿跳比赛中,由于中国代表团的疏忽,运动员符保卢连一根比赛用的竹竿都没有配备,这就使得他在每次比赛时不得不向旁边的选手借旧竹竿,其长度只有4米左右,远不如比赛正式用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符保卢还是取得了第十七名的成绩,这也使得中国代表队全军覆灭。
三、1948年英国伦敦奥运会:最艰难的奥运之旅在第十一届奥运会结束以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定于在1940年、1944年举行的奥运会被迫流产。
1948年的第十四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英国举行,这届的奥运参赛国达到了五十九个,是当时参赛国家最多的一届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派出了三十多名运动员参加了这届奥运会的足球、篮球、田径、自行车等多个项目的比赛。
同样,民国时期中国参加的三次奥运会回溯□余小刚揭秘Dang'anjiemi 95为了能够参加本届奥运会,中国足球队仍然采用第十一届奥运会的模式,提前出发,并在国外进行一系列的比赛来获得路程经费。
中国足球队提前三个月出发,经由东南亚、泰国、新加坡、缅甸及印度等地进行表演比赛,使得运动员们劳苦不堪。
最后终于在第十四届奥运会开幕前到达了目的地。
在赛场上,实力水平较高的足球队首战就以0比4遭土耳其队淘汰。
篮球队虽然在预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但由于在比赛中败给了智利队而无缘晋级十六强,只能打落选赛,并排在了第十八名的位置上。
另外,这届奥运会也有不少亮点,其中就包括旅居荷兰的华侨选手何浩华及差点获得奖牌的中国聋哑选手楼文敖。
何浩华是自费参加奥运会的知名自行车运动员。
但是,在自行车比赛中,一路领先的他被后来的自行车冲撞,并使得他的左臂受到了严重的碰撞,出现了骨折情况,只能饮恨自行车赛场,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大使馆则以何浩华是自费运动员为由,没有一人去看望他。
楼文敖是个聋哑人,并作为一名长跑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了第十四届奥运会,且是当时唯一一个残疾人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
楼文敖是当时唯一的一位残疾奥运会选手,他出战了第十四届奥运会的万米长跑比赛,并第一次参加了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项目。
在万米长跑比赛中,教练给他特意换上一双钉鞋以提高其成绩,但是由于楼文敖习惯穿胶鞋,最后在比赛中不小心被鞋钉致伤并以最后一个结束比赛。
在后来的马拉松赛中,由于脚伤的影响致使其只获得一枚纪念章。
第十四届奥运会比赛结束,中国代表团仍延续了零的纪录。
但是,由于经费的原因,比赛结束之后并不能很快走人,最终向在美国的孔祥熙求助及他人的借款才得以顺利归国,结束了这届艰难的奥运之旅。
参考文献[1]王培.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在北平的筹备经历[J].北京档案,2008(9).[2]林木.1936年8月的第11届柏林奥运会[J].党史博览,2008(8).[3]汤铭新.简论宋如海《我能比呀·世界运动会丛录》在中国奥林匹克史中的地位与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1999(1).[4]李润波.中国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真实写照[J].北京档案,2008(1).★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
毛泽东时期,指的是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至毛泽东逝世的1976年的近三十年时间,在这个时期,毛泽东任国家主席,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主张,并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此时中国文艺界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为创造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而努力。
正是在这个时期里,雕塑作为一种特殊而又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其特征表现为:在短短三十多年间,毛泽东个人塑像及标志着毛泽东时代特征的各种类型的雕像以上亿的数量迅速遍及全国,创造了中国雕塑史,也创造了世界雕塑史上的奇迹。
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这种带有毛泽东时代政治特征的雕塑作品又在较短时期内退出了中国人的生活,又创造了这个时代雕塑史上的奇迹。
那么,毛泽东时期的雕塑所表现的主题特征如何,以及由雕塑作品所反映出的时代精神如何,就是本文所要研讨的内容。
从时间的角度来划分,毛泽东时期的雕塑作品可分为两个阶段:一、大众化主题阶段(或为人民服务阶段),具体时间是1949—1966年;二、个人雕像激增的阶段,时间为1966—1976年。
在这两个阶段中,进行雕塑作品创作的雕塑家的群体并没有多大改变,明显改变的是雕塑的主题,即中国的雕塑开始随政治思想的变化而急剧变化,雕塑服务于政治的主题意识更加突出,而此时的雕塑艺术家已演变为文艺战士,其雕塑作品已演化成为一种立体的政治武器,虽然默默地肃立街头,却在强烈地向人们展示雕塑的时代政治精神。
1949年10月,中国领导人在艺术领域最早的资助项目之一就是雕塑。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建造一座纪念碑,以此来纪念反帝、反封建及人民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经过多次各界人士的商讨之后,确定采用以建筑与雕塑结合的形式,碑身北面刻上毛泽东所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字,南面刻有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下方大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浮雕采用写实、叙事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反帝、反封建及解放战争中的重大历史场面,整座纪念碑总高37.94米,花岗岩与汉白玉材料,整体工程于1952年开工,历时四年,1958年5月1日揭幕完工。
作为中国现代大型纪念雕塑的起点,人民英雄纪念碑至少有四层意义:第一,人物形象均无具体所指,强调群众在斗争中的主导地位,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之大众路线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雕塑题材的历史性突破;第二,雕塑、建筑和书法三种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第三,在建造的过程中,部分参与此碑的雕塑家已经开始思考西方古典写实手法与中国传统雕塑造型手法相结合的问题;第四,此碑成为地标性建筑,赋予天安门广场现代意义,其公共性、民主性得到亿万人民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