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适应客观检查仪的研制及其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06.46 KB
- 文档页数:4
暗适应在实践中的应用暗适应是指我们的眼睛在从亮处进入暗处时,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看清暗处的物体。
这一现象不仅仅是一种生理反应,更是人类视觉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
在现实生活中,暗适应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光学仪器、摄影技术、生命科学、安全防范和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1. 光学仪器在光学仪器中,暗适应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夜视设备,如夜视仪和热成像仪。
这些设备利用暗适应原理,使人们在夜间或低光环境下能够清晰地看到周围的景物。
夜视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图像增强技术,将微弱的自然光或红外线转换成可见光,从而使佩戴者能够观察到黑暗中的目标。
而热成像仪则利用目标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形成可见的热图像,从而实现夜间观察。
2. 摄影技术在摄影技术中,暗适应也是摄影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巧。
在拍摄室内或夜晚的场景时,摄影师需要利用合适的灯光和曝光时间,使照片能够准确地还原暗处的细节和色彩。
此外,在拍摄星空或极光等自然现象时,摄影师也需要掌握暗适应技巧,以捕捉到这些短暂而美丽的景象。
3. 生命科学在生命科学领域,暗适应研究对于了解生物的视觉机制和生物节律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暗适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夜行性动物如何在黑暗中寻找食物和避免危险。
此外,暗适应还与人类的生物节律密切相关,因为我们的身体会在黑暗中分泌褪黑素,影响我们的睡眠和情绪。
4. 安全防范在安全防范领域,暗适应技术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监控系统中,暗适应功能可以帮助摄像机在夜间或低光环境下仍然能够清晰地捕捉到目标。
此外,在指纹识别和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中,暗适应技术也可以提高识别准确率和稳定性。
5. 环境科学在环境科学领域,暗适应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下探测和大气观测等领域。
例如,在海洋生态研究中,暗适应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观察到深海中的生物和化学过程。
在大气观测中,利用暗适应技术可以更准确地测量大气中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6.工业自动化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暗适应技术被用于机器视觉和光学检测。
暗适应检查操作技术
从明处进入暗处时,开始对周围物体辨认不清,以后逐渐看清暗处物体,对暗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最终达到最佳状态,这种视觉现象称为暗适应(Darkadaptation)o暗适应检查可以反映光线非常暗弱条件下的视功能。
定量地控制视觉环境的昏暗程度,测定并记录视觉敏感度以及时间,通过这些参数能绘出受检者的暗适应曲线。
正常人最初5min暗适应能力提高很快,以后渐慢,8~15min再次加快,15min 后又减慢,直到50〜60min达到稳定的最高度。
在5〜8min时曲线有一个转折点,表示视锥细胞暗适应过程结束,此后完全是视杆细胞的暗适应功能。
经暗适应检查对夜盲这一主视症状进行量化评定,可用于诊断和观察各种夜盲性疾病,诸如视网膜色素变性、维生素A缺乏症等。
还可用于其他疾病的检查,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一)对比法
(1)被检者和暗适应功能正常的检查者同时进入暗室。
(2)在相同距离和条件下分别记录二人在暗室内可辨认周围物体所需要的时间。
(3)根据记录结果来判断被检者的暗适应功能。
(二)暗适应仪法
(1)选用暗适应仪,常用的有Goldmann-Weeker计、Hartinger计以及与计算机相连的暗适应计等。
(2)向被检者解释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3)将被检者的头位固定。
(4)在刺激器亮光下明适应5min。
(5)关闭室内所有光源,嘱被检者暗适应阶段开始。
(6)被检者保持固视,发现刺激器内光亮就按应答键。
(7)40-50min完成检查。
记录暗适应曲线及其阈值,进行对照分析。
心理实验仪器B D2-120暗适应仪v2BD-Ⅱ-120型暗适应仪Scotopic adaptation Instrument北京青鸟天桥仪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原北京大学仪器厂)<本企业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BD—Ⅱ—120型暗适应仪暗适应是视觉在环境强烈变化的一种重要适应功能,表现为人眼由明亮处马上转入黑暗处视觉有一个逐步恢复和适应的过程。
由于瞳孔受到由亮到暗的刺激大小随之变化,视神经和视网膜也随之产生生物化学变化,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使视觉逐步适应暗环境,这个过程称为暗适应。
暗适应与人眼受到强光刺激的程度和时间都有关系,受到刺激的光强度越大时间越长达到完全适应所需的时间越长。
本仪器主要用于心理学教学实验,也可用于驾驶员适宜性检测等领域的测试应用。
仪器设计为固定强光光源作为亮环境,被试在强光环境适应30秒后突然熄灭,呈现弱光环境下的数字示标,通过测试被试者的视觉灵敏度反映其暗适应能力。
本仪器由微电脑控制,控制时间准确。
主机包括:控制电路,主试操作面板,被试观察窗,强光照明,弱光照明等。
主要技术指标:1、强光设定时间为30秒;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2、弱光下的测试时间:5、10、15、20、25、30秒,6档,由电机控制其窗口挡板;3、视敏度测试表:透明薄膜上数字卡片,4块;4、视敏度测试表:10行,相应视力0.1、0.15、0.2、0.25、0.3、0.4、0.5、0.6、0.8、1.0;5、明适应应用视野亮度:2000 Lux;6、暗示标亮度:0~1.5 Lux,线性分8档;7、电源电压:交流220 V,50Hz;8、外型尺寸:750×370×465mm;9、重量:15 kg;使用方法:1、准备:a)仪器安装:打开机箱被试面的箱盖门(有方孔窗面),取出放置在箱内下侧的观察窗、灯管及电源线。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暗适应仪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暗适应实验,观察和记录被试在不同暗适应时间下的视觉灵敏度变化。
3. 分析暗适应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探讨视觉适应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暗适应仪是一种模拟黑暗环境的实验设备,通过控制光线的强度和亮度,使被试在不同暗适应时间下观察亮度不同的目标物。
在暗适应过程中,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即视觉灵敏度逐渐增强。
暗适应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视觉适应的规律,以及不同因素对视觉灵敏度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暗适应仪2. 视力表3. 被试(20人,年龄、性别、视力等基本情况一致)4. 记录表四、实验方法1. 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2. 实验前,对被试进行视力检查,确保视力正常。
3. 将被试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不同暗适应时间的实验。
4. 第一组被试在暗适应仪中观察亮度为0.5cd/m2的目标物,暗适应时间为5分钟。
5. 第二组被试在暗适应仪中观察亮度为0.5cd/m2的目标物,暗适应时间为10分钟。
6. 观察结束后,对两组被试进行视力检查,记录视力变化。
7. 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1. 实验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在暗适应过程中,视觉灵敏度均有所提高。
2. 第一组被试在暗适应5分钟后,视力从1.0提高到1.2;第二组被试在暗适应10分钟后,视力从1.0提高到1.5。
3. 两组被试的视力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
六、实验分析1. 暗适应过程中,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视觉灵敏度增强。
这是由于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在暗适应过程中逐渐激活,从而提高了视觉灵敏度。
2. 实验结果显示,暗适应时间越长,视觉灵敏度提高越明显。
这是因为暗适应过程中,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逐渐适应黑暗环境,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
3. 实验结果还表明,不同暗适应时间下的视觉灵敏度变化存在显著差异。
这可能与被试个体差异、实验条件等因素有关。
暗适应实验报告雷诗意,虎小丽,李佩(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1级师范专业 重庆 400715)摘要:本实验利用EP404暗适应仪,通过让被试识别在由明转暗的环境下呈现的数字来测定视力值,学习暗适应的测试方法。
实验是单因素变量被试内的设计法,自变量为照明度有5个水平,因变量为被试的识别程度(正确报告的行数)。
被试为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1级本科生的一名女同学。
主试在大灯照明下呈现给被试原稿数字板,一定时间后进入暗照明环境,被试报告数字并由主试记录。
为避免顺序带来的练习效应,实验采用完全随机排序。
由实验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暗环境下光的强度越大,暗适应能力越强,而所用时间的长短对暗适应无明的影响,同时,被试的“速度与准确性的权衡”的稳定性对暗适应的测定结果有明显的影响。
姓 名 雷诗意 学 号222011306011013专 业 心理学师范 年 级 2011 课 程 实验心理学 实验时间 2012.9.26同组人姓名 虎小丽,李佩成 绩关键字:暗适应视敏度1. 引言暗适应(dark adaptation)指从光亮处进入暗中,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约30分钟达到最大限度,称暗适应。
暗适应是视细胞基本功能——感光功能的反映。
在营养缺乏、眼底病变情况下,常有暗适应功能变化。
暗适应测定是眼功能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
暗适应的时间进程,对人来说可用心理物理学方法加以精确测定。
事先给予充分明适应后,把房间变成暗室,测定对测试光阈值变化的时间进程,即可求得暗适应曲线。
视觉适应的机制包括瞳孔大小的变化,视网膜光化学适应和神经的适应。
由于瞳孔的变化只能使进入眼球的光线有10~20倍(或说17倍)的变化,视网膜光化学适应过程时间较长,达到完全适应约需45min,初期进行的较快的最初5min内,约将完成整个过程的60%,而这5min的关键就是运用神经的适应,此时视觉器官中的椎体细胞和杆细胞都在发挥作用。
在现实应用最为广泛的亦是该段时间作为驾驶员的夜间驾驶适应上,最初的30s水准就是一项重要指标之一。
暗适应检查方法暗适应是指眼睛从亮环境转向暗环境时的适应能力。
为了检测暗适应的效果,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的暗适应检查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眼在暗环境下的视觉适应能力,为研究和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
一、暗室法暗室法是最常用的暗适应检查方法之一。
实验者将被试者置于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中,使其处于极低的亮度水平下。
然后,通过增加不同亮度级别的灯光刺激,观察被试者的视觉适应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量被试者在暗环境下的视觉敏感度。
二、暗适应曲线法暗适应曲线法是一种间接测量暗适应能力的方法。
实验者使用一台暗室中的恒定亮度的灯光,以逐渐增加的亮度刺激被试者的视网膜。
然后,通过记录被试者对不同亮度刺激的感知程度,绘制出暗适应曲线。
这个曲线可以反映被试者在不同亮度水平下的适应能力。
三、暗适应时间法暗适应时间法是一种测量暗适应速度的方法。
实验者在极低亮度下刺激被试者的视网膜,然后记录被试者从完全黑暗环境中适应到特定亮度水平所需的时间。
通过比较不同被试者的适应时间,可以评估他们的暗适应能力。
四、暗适应对比敏感度法暗适应对比敏感度法是一种综合评估暗适应能力的方法。
实验者通过调节被试者所处环境的亮度水平,观察他们对不同对比度的刺激的感知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亮度下的对比敏感度,可以评估被试者在暗环境中的视觉适应能力。
暗适应检查方法的应用不仅限于科学研究领域,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例如,在视力检查中,医生可以通过检测被试者在暗环境下的视觉适应能力,评估其视力健康状况。
此外,暗适应检查方法还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与暗适应相关的眼睛疾病,如夜盲症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暗适应检查方法是评估人眼在暗环境下的视觉适应能力的重要工具。
通过使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了解人眼在不同亮度水平下的适应能力,为研究和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暗适应检查方法将进一步完善,为保护人眼健康和改善视觉质量提供更好的帮助。
一、特别视觉检查仪
1、产品简介:应用虚拟光学技术、精密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视觉生理理论集成为一体,能对人眼视力进行七项检查,主要用于飞行员、航海员、各类驾驶员体检选拔和眼科检查,也是医院眼科检查的必备设备。
2、工作原理:采纳虚拟光学成像技术,将显示器的图像成像到所制定的工作位置。
光学成像系统有四对目镜组,依据不同的检查项目,改换不同的目镜组,两个显示器有四个工作位置,与四对目镜组相匹配,四个目镜组改换移动由电机驱动,由光电传感器定位。
显示器四个位置变化也由电机驱动,由光栅传感器定位。
操作过程用计算机控制,显示器的图形图像由计算机生成,可以做远视力、近视力、对比敏感性、色觉、隐斜视、立体视觉、暗适应七项眼科检查。
二、暗适应客观检查仪
1、产品简介:是检查员人眼夜间视觉功能的综合仪器。
它适用于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及各类驾驶员和各种夜间作业人员夜间视觉功能的检查。
可判定其功能的好坏,为保证夜间作业的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适用于眼科疾病、肝脏疾病、维生素A缺乏、锌缺乏和缺氧等各种原因所致夜盲的检查诊断以及营养分析等。
2、工作原理:暗适应检查仪是光机电综合性产品,可产生明暗两个标准照明环境。
明适应环境由积分球产生,人眼适应两分钟,然后照明灯自动转换成暗适应环境,记录人眼发现暗视标的时间,检测人眼暗适应的功能。
另一种暗视标为动态光栅条,人眼发现光栅条后会产生眼震,记录暗适应产生眼震的时间,可检测人眼客观暗适应的功能,摄像机实时监视人眼运动变化显示到监视器上,检查结果可打印。
该仪器可实现主/客观快速暗适应检查、主/客观阈值检查、夜间视力检查等五种功能。
暗适应仪操作人院资质要求暗适应仪是一种用于测试人眼对黑暗环境适应能力的仪器。
它通过测量人眼在黑暗环境下对光线的适应能力,来评估人眼的视觉功能。
操作暗适应仪需要一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因此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和能力。
操作暗适应仪的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他们需要了解暗适应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操作仪器并进行测试。
他们还需要熟悉眼科学相关的知识,了解人眼在黑暗环境下的生理特点和视觉适应机制。
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操作人员才能准确地使用暗适应仪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
操作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暗适应仪测试的结果往往是一系列数据,操作人员需要能够准确地观察和记录这些数据,并从中找出规律和趋势。
他们还需要能够将测试结果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判断被测试者的视觉适应能力是否正常。
因此,操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操作暗适应仪的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他们往往需要与被测试者进行沟通,了解其个人情况和需求,以便进行相应的测试和分析。
在测试过程中,他们还需要与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协调,确保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因此,操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他人良好地合作和配合。
操作暗适应仪的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暗适应仪测试是一项涉及人眼健康的工作,操作人员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他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保持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关注和学习。
只有具备这样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操作人员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为人眼健康的评估和保护做出贡献。
操作暗适应仪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和能力。
操作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准确地操作仪器并进行测试。
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沟通和协调能力。
此外,他们还需要具备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为人眼健康的评估和保护做出贡献。
只有具备这些资质和能力,操作人员才能胜任暗适应仪的操作工作。
一、特殊视觉检查仪1、产品简介:应用虚拟光学技术、精密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视觉生理理论集成为一体,能对人眼视力进行七项检查,主要用于飞行员、航海员、各类驾驶员体检选拔和眼科检查,也是医院眼科检查的必备设备。
2、工作原理:采用虚拟光学成像技术,将显示器的图像成像到所设计的工作位置。
光学成像系统有四对目镜组,根据不同的检查项目,更换不同的目镜组,两个显示器有四个工作位置,与四对目镜组相匹配,四个目镜组更换移动由电机驱动,由光电传感器定位。
显示器四个位置变化也由电机驱动,由光栅传感器定位。
操作过程用计算机控制,显示器的图形图像由计算机生成,可以做远视力、近视力、对比敏感性、色觉、隐斜视、立体视觉、暗适应七项眼科检查。
二、暗适应客观检查仪1、产品简介:是检查员人眼夜间视觉功能的综合仪器。
它适用于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及各类驾驶员和各种夜间作业人员夜间视觉功能的检查。
可判定其功能的好坏,为保障夜间作业的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适用于眼科疾病、肝脏疾病、维生素A缺乏、锌缺乏和缺氧等各种原因所致夜盲的检查诊断以及营养分析等。
2、工作原理:暗适应检查仪是光机电综合性产品,可产生明暗两个标准照明环境。
明适应环境由积分球产生,人眼适应两分钟,然后照明灯自动转换成暗适应环境,记录人眼发现暗视标的时间,检测人眼暗适应的功能。
另一种暗视标为动态光栅条,人眼发现光栅条后会产生眼震,记录暗适应产生眼震的时间,可检测人眼客观暗适应的功能,摄像机实时监视人眼运动变化显示到监视器上,检查结果可打印。
该仪器可实现主/客观快速暗适应检查、主/客观阈值检查、夜间视力检查等五种功能。
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人眼的快速暗适应能力一、实验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在阳光下停留一段时间后,突然进入暗处,最初会感到什么也看不到,只有漆黑的感觉。
之后约经过20分钟可逐渐适应,并恢复了视觉的敏感度。
这种变化叫做暗适应。
通过实验学习、检查光的感受性。
二、研究的问题人眼的快速暗适应能力三、仪器和材料暗适应仪四、程序(一)准备工作1.将仪器置于实验台上,接好仪器地线,接通电源。
2.主试熟悉仪器上的开关按钮等,以方便操作。
(二)正式实验1.指导语:“这是一个检查人眼的快速暗适应能力的的实验,你要先接受一段明适应,明适应时要求正视前方,不能闭目,要主动接受光刺激。
明刺激结束,立即转换成暗适应。
当你看清正前方的视标时,立即按下反应键。
”2.被试坐好用双眼通过观察孔观察正前方。
3.主试设置好视标位置,明适应时间与强度(明适应时间分别为3分钟、5分钟。
强度为1800abs、4000abs,交叉配对形成四种实验条件,四种实验条件依次进行)。
按下明灯按钮,开始明适应。
4.明适应结束后,主试立即按下暗适应键,并将视标拨至“=”或“+”档上,这些操作都要求主试越迅速越好。
5.当被试看清正前方的视标时,立即按反应键。
记录的同学立即记下被试暗适应的时间。
6、记录完毕,再设置下一实验条件进行试验,每完成一个记录一次暗适应时间。
7.做完一种条件后休息10分钟,再做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
8.重复以上程序,换2-3个被试重复进行试验。
五、结果计算各被试暗适应时间的平均数。
比较不同明适应强度下,暗适应时间的差别。
六、讨论讨论暗适应实验在实际生活中有何实际应用,有何意义。
暗适应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
七、结论说明本实验的结果。
不同光环境下暗适应及辨色能力的实验研究余彬彬1,金尚忠1*,朱伯明2,陈建锋3【摘要】摘要:为了研究船舶驾驶舱内光环境和仪表指示仪器颜色之间的识别关系,进行了暗适应和颜色辨识能力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结合我国船舶工业中对光环境及暗适应的处理,得出船舶驾驶员在不同光环境下对颜色辨识能力的关系。
通过实验,以人对颜色的主观识别能力和光环境变化作为衡量指标,发现在满足暗适应条件的同时,对提高暗适应能力的红色白炽灯进行掺白光改造,并且对仪表指示器外涂颜色的亮度加以规定,可以使船舶驾驶员有效减少对仪器仪表的误判和误操作。
【期刊名称】发光学报【年(卷),期】2015(036)002【总页数】5【关键词】关键词:船舶照明;视觉工效;暗适应;光环境1 引言照明是视觉感知的必要条件。
据统计,人们与自然界接触中,约有80%[1]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照明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视觉获得信息的效率与质量。
照明与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安全及人的舒适、视力和身体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关系。
照明条件是作业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2]。
工作精细度和机械自动化程度越高,对照明的要求也越高。
船舶驾驶员在执行夜航任务时,首先要对信息进行感知和判断,然后进行船舶操纵。
驾驶台在夜航时,可操纵部分主要包括:船舶主机操纵、舵机操纵、鸣笛、紧急停车、消除报警、试灯和调光等[3]。
陆上生活习惯的影响,再加之工作环境明暗程度的频繁变换(如常看雷达荧光屏等),往往加剧了眼睛的疲劳程度。
同时,人眼在夜间对颜色的分辨力较差,而多借助于物标的亮度来识别,常会把较明亮的物标误远为近;反之,又可把亮度较差的物标误近为远、误小为大。
据某港航单位统计,近10年来,夜间重、特大海事事故占70%以上[4],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5]:(1)对于夜间观察环境,暗适应不充分;(2)船舶驾驶室受到光污染;(3)在夜间佩戴变色眼镜。
人类视网膜中有两种不同的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最新暗适应实验报告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旨在研究人类眼睛对不同光照条件的适应能力,
即暗适应过程。
暗适应是指眼睛从明亮环境适应到昏暗环境的过程。
实验采用了一组健康的志愿者,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无视力障碍
或眼部疾病史。
实验方法:
1. 志愿者首先在正常室内光照条件下进行10分钟的适应,以确保视
觉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2. 随后,志愿者被引导至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房间内的光线强度控
制在低于0.01勒克斯,以模拟夜间环境。
3. 使用专业的视力测试表和定时器,记录志愿者在黑暗环境中识别最
小字体大小和识别时间。
4. 每隔5分钟进行一次视力测试,连续进行30分钟,以监测视力的
变化。
5. 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确定暗适应过程中视力变
化的模式。
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志愿者在进入黑暗环境后的前10分钟内,视力下降明显,识别最小字体的能力减弱,识别时间延长。
在15至20分钟之间,视力开始逐渐恢复,部分志愿者能够识别接近初始水平的字体大小。
到30分钟时,大多数志愿者的视力恢复到接近初始状态的80%至90%。
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人类眼睛对暗环境的适应需要一定时间,这个过
程涉及到视网膜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生理变化。
暗适
应过程中,视杆细胞在低光照条件下变得更加敏感,而视锥细胞在这
一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
实验结果对于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机制以及开发相关医疗和辅助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年龄、性别以及个体差异对暗适应过程的影响。
专利名称:头盔式暗适应测试仪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尹志勇,赵辉
申请号:CN200420105304.6申请日:20041124
公开号:CN2894607Y
公开日:
200705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仪器,尤其是适用于测试单眼、双眼暗适应的头盔式暗适应测试仪,其特征是:该测试仪由计算机1,头盔显示器2,亮度控制器3,打印机4,应答器5和暗适应测试软件系统组成;头盔显示器2显示屏背景光亮度以及显示图形可调;暗适应测试系统通过被测试者操作应答器与计算机交互完成暗适应测试,并判断测试结果是否有效。
由于该测试仪可将各部分自由拆卸,且各部分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携带;该仪器能完全屏蔽外界光线干扰,使用环境部不受限制;该仪器自动化程度高、测量快捷,操作方便;造价低,适用范围广。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地址:400042 重庆市大坪长江支路10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新型电脑暗适应客观检查仪的研制
刘广莉;吴家龙;王桂清;武留信;贾宏博;蒿东献;李娟娟
【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
【年(卷),期】2004(025)001
【摘要】@@ 1引言rn暗视力和暗适应与人体在弱光环境下的工作能力有重要关系.对飞行员而言,其直接关系到飞行任务的完成与飞行安全,因此对参加夜航的飞行员必须进行暗适应的检查.上世纪80年代我所曾研制成功第一代暗适应客观检查仪,在部队航卫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使用中,存在检查自动化程度低、元器件过时、操作记录烦琐、检测信号易受干扰等不足.随着材料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仪器的光学部分、电子元器件和自动控制部分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总页数】1页(P60-60)
【作者】刘广莉;吴家龙;王桂清;武留信;贾宏博;蒿东献;李娟娟
【作者单位】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北京市,100036;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北京市,100036;南京宁顿科贸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市,210000;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北京市,100036;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北京市,100036;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北京
市,100036;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北京市,10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51.3
【相关文献】
1.暗适应客观检查仪接装验收的质量控制 [J], 韩学平;赵显亮
2.新型蜗轮副综合参数检查仪研制及精度检定 [J], 郑永;彭东林;王先全;杨继森;陈自然
3.暗适应客观检查仪的研制及应用 [J], 高世宏;吴家龙
4.客观暗适应检查仪调光系统的设计 [J], 刘冬梅;李杰;尹传历;马志明;张涛
5.暗适应客观检查仪的研制及其应用 [J], 高世宏;吳家龙;蒿东现;康长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暗适应客观检查仪接装验收的质量控制韩学平;赵显亮【摘要】目的:针对暗适应客观检查仪的特点,探讨接装验收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从接装验收的现场查看、技术性能检测和功能验收3个方面提出了验收暗适应客观检查仪的要求和方法.结果:暗适应客观检查仪接装验收的质量控制关键是技术性能检测和结合实际应用的功能验收.结论:接装验收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对技术性能和功能的检测.【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4(035)010【总页数】3页(P125-126,140)【关键词】暗适应客观检查仪;质量控制;接装验收【作者】韩学平;赵显亮【作者单位】100142北京,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100142北京,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5;R318.6航空卫生保障装备属于医学装备,它的量值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诊断结果和治疗效果的好坏[1]。
暗适应客观检查仪作为飞行人员专用航空卫生保障装备,主要用于夜航前飞行人员的暗适应能力检查,暗适应时间超过规定的标准会影响夜航飞行。
因此,其产品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我军航空兵部队卫生装备管理现状,结合航空卫生装备缺少定期计量检定或校准的特点,在接装验收环节,检查仪器的质量形成过程,查验技术性能参数检测报告和功能验收,以达到质量控制的要求。
暗适应客观检查仪是集光、机、电于一体的仪器。
光学部分包括主观检查和客观检查部分,它提供了不同亮度等级的暗视标和红外摄像等。
主观暗视标为4个方向随机变化的箭头,客观暗视标为黑白相间的移动光条。
电子部分包括单片机系统和各控制口及执行元器件等。
机械部分包括仪器壳体,各光学,电子器件的支撑、传动部件等。
仪器可分别产生明适应环境、暗适应环境及相应的不同亮度等级的暗视标,用单片机控制系统来控制各环境的自动转换及被检者响应的判断。
整个检查过程通过液晶显示屏和键盘进行人机对话,检查结果自动显示,也可打印。
被试者眼睛的状态通过摄像后,在屏幕上显示,不仅可以看到明适应时眼睛状态,也可看到暗适应情况下的眼球运动轨迹,使检查做到客观、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