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教程文件
- 格式:pptx
- 大小:262.64 KB
- 文档页数:50
《网络成瘾的危害与预防》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互联网在初中学生中渗透速度较快。
我们对本校的424名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60%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如此长的上网时间很容易形成网络沉迷。
了解沉迷网络的危害及如何预防,对于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在初一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发了《网络成瘾的危害与预防》一课。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什么是“网瘾”,并了解其一般标准;掌握预防网络成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测试,能够初步判断自己是否网络成瘾;通过对网络成瘾的信息收集、加工、整理、表达,对沉迷网络的危害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学会科学、理性地使用网络,提高自控力和约束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网瘾”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通过对一个个鲜活案例的直观感受,自觉形成对网瘾危害的认同感,进而自我警醒,在讨论过程中形成清晰的防范意识。
●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如何预防网络成瘾。
难点:如何预防网络成瘾。
●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搜集、整理、筛选信息的任务;各组学生明确信息需求:网络成瘾的危害、预防和戒除,相关视频或文字资料;教师指导查阅及筛选信息的方法。
● 课时安排1课时。
●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喜欢上网吗?为什么喜欢?请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问题,列举网络给自己学习和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
师:你的家长会控制你上网吗?既然网络有诸多积极影响,家长为什么还要控制你的上网时间呢?学生回答。
师:看来在这一点上绝大多数家长的做法是一致的,家长担心长时间上网会影响你们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防止你们网络成瘾。
那么,什么是网瘾呢?网瘾有什么危害呢?它为什么会令家长诚惶诚恐?它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我们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设计意图:借助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限制学生上网时间这一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家长的共识——防止学生沉迷网络,从而引出课题。
《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教育》教案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教育教案:一. 教案背景和目标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的普及,带来了网络成瘾的崛起,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构成了威胁。
为了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网络成瘾问题,我们设计了以下预防教育教案。
二. 教学内容和方法1. 普及知识通过教学中引入相关案例和统计数据,向学生普及网络成瘾的定义、危害和影响。
同时,告诉他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网络成瘾问题。
2. 引导正面价值观通过互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探讨互联网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明确正确的网络使用价值观念。
鼓励学生认识到网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要平衡好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3. 技能培养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提供学生实际操作互联网工具的机会,教授如何合理使用互联网和应对他们面临的各类网络成瘾风险。
重点关注时间管理、信息筛选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技能培养。
4. 家校合作鼓励学校与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分享网络成瘾预防的方法和经验。
通过家长会议、家庭作业等形式,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三. 教学评价和改进1. 评价方式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小组展示和个人反思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从知识掌握、态度改变和技能运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2.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评价结果,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结合学生反馈意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 教学资源准备1. 教学案例和统计数据2. 互动课堂讨论题目3. 小组合作活动指导材料4. 角色扮演材料5. 家庭作业设计五. 教学进度安排本教案计划为期4周,每周进行一次教育教学活动。
六. 教育效果评估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观察等方式,评估教育效果和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
七. 教育教学活动延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网络成瘾问题的宣传和倡导。
组织相关讲座、主题班会等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网络成瘾预防教育的认识。
2021学年第二学期朝阳实验中学国际部中学生预防网瘾预防沉迷网络教案及备课资料一、教学目的:1.从网瘾的案例入手,通过阐明“网瘾”带来的巨大危害,并着重分析和讨论预防“网瘾”与戒除网瘾的方法,最后告诉学生如何科学合理的运用网络。
2.让学生清楚认识网瘾的危害,重视自控力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形成自觉抵制网瘾的意识。
3.教给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抵抗网络吸引力的方法,提升自我保护意识,给出合理替代“网瘾”的方解决方案和调整措施。
二、课前准备:1.让同学们收集沉迷“网瘾”的危害案例2.组织学生对自身网络成瘾程度进行讨论三、教学过程1、网瘾的危害中小学生之所以会上网成瘾,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网络对身心造成的危害。
1.生理方面。
长时间沉迷网络可导致视力下降、情绪低落、睡眠节奏紊乱、肩背肌肉劳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免疫功能下降部分“网瘾”者停止上网就会出现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体重下降、恶心厌食等问题。
上网时间过长会使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引发生理变化,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由此诱发抑郁症、焦虑症、心血管疾病。
2.心理方面。
中小学生长时间沉迷网络,变得自我封闭,与现实产生隔阂,不愿与人交往,时间一长,中小学生正常的心理定位、情感和认知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导致人格异化。
网瘾者控制不住上网的冲动,这种冲动会导致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减退;长期使用视觉形象思维,使逻辑思维能力变弱,对生活和学习兴趣缺失,缺乏时间感,意志消沉。
3.行为方面。
中小学生一旦上网成瘾会直接影响正常的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和信心,甚至还会厌学、辍学。
有的中小生上网成瘾以后,为了能上网,不惜花掉自己的生活费、学费,然后骗老师、父母的钱,严重者发展为抢劫、偷窃,最后走向犯罪的道路。
4.道德方面。
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延伸。
网络极易将现实中的事物夸大,使中小学生角色认知混乱。
网络可以掩饰人的真实身份,还可以将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隐藏起来,在这样虚拟的世界,中小学生一不小心就会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