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语文三年级上册《去年的树》
- 格式:pptx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5
去年的树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去年的树》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童话故事是指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活跃你的思维;那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9篇去年的树的相关范文。
去年的树篇一一、教材分析:本文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
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
鸟儿四处寻访,较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
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但本人觉得:运用本文来进行诚信教育不是较好。
面对越来越现实、理性的四年级学生来说,进行诚信教育较好选择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是直白深刻的名人名言、成语、寓言故事等,这些在中国便有很多。
所以,本人想轻讲本文教材,重在诚信教育。
二、教学目标: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本文。
3、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四、教时安排:2教时一教时一、教时目标:学会生字词,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二、教学过程:1、揭题引入: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2、初读课文,要求把文章读正确,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对于刚才的疑问多读几遍。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去年的事?理由是什么?试着分段。
4、深入阅读课文:(1)带着课后习题1的问题细读课文。
(2)请学生说说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讨论后完成口头填空联练习: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为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去年的树》教案(精选12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去年的树》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研读课文,抒发感受。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信守诺言是多么高尚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时安排:2教时流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
树呢,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板书课题:去年的树(齐读)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质疑问难。
1.请大家读课文,哪里不明白的,打个问号。
(学生读,教师巡视,随即点拨:有的小朋友在读第二次了,真认真啊!有的小朋友结合课后问题去读,这是一个阅读的好习惯。
)2.交流初读心得读到现在,你想说点什么?预设疑问:A.“歌唱”和“唱歌”有什么区别?(这两个词很接近,但用的地方不同,“歌唱”一般带有赞美什么的意思,比如“歌唱祖国”,“歌唱家乡”,“歌唱美丽的景色”,而“唱歌”不含这些意思。
B.鸟儿为什么要对着灯火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劝去年的树”?(你的问题很有价值。
还有哪些同学也有这个疑问?这个重要的问题待会儿我们一边深入地研读课文,一边思考着解决好吗?)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真会读书!三、初步研讨,合作学习,主动探索师:孩子们爱读书,也很会读书,边读边想,提出了很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这些问题,我们仍然用读书的方法,在读书中由孩子们自己解决。
刚才通过初步的读,我们知道了小鸟和树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去年的树》教案及反思优秀18篇《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
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
但设计毕竟是预设的,一到课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课虽已尘埃落定,课堂上不能忽略的细节让我更为难忘,也促使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了一些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老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应该说都是可以的。
不过我们又要看到,作者写作总有他的主导倾向。
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对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开,所以,我们在对作品多元解读时,还得考虑教学的主导倾向。
细细品味《去年的树》,一种哀婉动人的心绪会萦绕在我们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去年的树》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但它的构思却与众不同:故事刚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谊,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
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
故事的结局让我们心灵震颤——鸟儿找到的已经不是当年枝叶繁茂的大树,而是朋友的躯体点燃的灯火,尽管这样,鸟儿还是对灯火唱起了歌。
这个故事打动我们的不只是鸟儿的信守诺言,而是一种生死不渝的友谊。
当友谊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怀,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
我觉得这是这个童话人文内涵的主导倾向,它有别于其他歌颂友谊的课文,具有独到的教育价值。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该乱加砍伐。
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
第8课小鸟和牵牛花的故事(一)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从牵牛花为小鸟吹喇叭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原文:院子里的榆y ú树上有一个鸟窝,里面住着一只小鸟,小鸟每天飞下树来,跟小花、小草一起玩儿。
有一天,小鸟病了,躺在窝里,一动也不能动。
他想,要是能跟小花一起唱个歌,跟小草一起跳个舞,该有多好哇!可是他病了,一点儿力气也没有,怎么能飞下来呢?小鸟费了好大的劲儿,从窝里伸出头来,对榆树下面的凤仙花说:“凤仙花姐姐,我病了,请你上来,跟我玩儿一会儿,好吗?”凤仙花听了,红着脸说:“真对不起!我长在地上,不会爬树,也不会飞,怎么能上去跟你玩儿啊!” 小鸟又对榆树下面的小草说:“小草弟弟,我病了,请你上来,跟我说一会儿话,好吗?”小草听见了,不好意思地说:“真对不起!我长在地上,也没法上去陪你说话呀!”这时,牵牛花在一旁说话了:“凤仙花姐姐,小草弟弟,你们别发愁,我去陪陪小鸟。
”牵牛花把自己的蔓w àn 儿缠在榆树上,使劲爬呀,爬呀。
这一天,天刚蒙蒙亮,她终于爬到了鸟窝旁。
“嗒嘀嗒,嗒嘀嗒”,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
小鸟醒来了,睁开眼睛一看,牵牛花正在他身边,冲着他吹喇叭呢!小鸟一高兴,病就好多了。
牵牛花看见小鸟高兴的样子,举起一个个小喇叭,吹得更带劲了:“嗒嘀嗒,嗒嘀嗒……”。
参考答案:从牵牛花为小鸟吹喇叭的举动中,我体会到了牵牛花对小鸟的关爱和友谊。
纸船和风筝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小熊和松鼠是用什么来传递友谊的?原文:松鼠和小熊是好朋友。
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
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
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
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第8课《去年的树》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教学目标1.会认“伐、斧”等7个生字,会写“等、剩”等13个字。
认识多音字“切”。
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体验小鸟和大树内心的不同情感。
3.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体会小鸟和大树内心的不同情感。
2.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难点懂得童话故事蕴含的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伐、斧”等7个生字,会写“等、剩”等13个字。
认识多音字“切”。
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具准备课件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在文中框出生字,给生字表里的生字注音。
2.标出理解、不理解的词句。
3.标出小节号,并作读后感悟的批注。
4.想想文中写了树和鸟的什么故事?(一)学生按初读要求自主预习。
(二)预习反馈:1. 出示认读的词语(课件出示4)寒冷融化离开等着剩下斧子砍倒山谷切成条火柴煤油告诉睁眼睛接着伐木锯木头点燃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3.教师适时归纳(1)正音。
翘舌音“睁柴燃”;前鼻音“砍燃”;后鼻音“等剩睁融”。
2)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形声字记忆:媒-煤由-油筝一睁熟字带生字:父一斧然一燃居一锯熟字加偏旁:戈+亻=伐乘+刂=剩妾+扌=接石+欠=砍此+木=柴4.巩固记忆。
男女对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三、朗读读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些字宝宝放回课文中一起来读读他,看我们能不能认识他。
1.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读。
师: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当春天来到树林里的时候,(师示意,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是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同时也是扫清阅读的障碍。
类文阅读-8 去年的树孤独的苹果树最后一场秋风刮(guā guǎ)过,苹果树就光秃秃地站在那儿了,没了果实也没了叶子,它好寂寞好孤单,几乎流下了泪来。
它想起先前的日子,那时节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春天里有花儿吵吵嚷嚷,接着就是那些可爱的叶子为它唱歌。
再后来就更有意思,那些果娃娃个个活泼可爱,让它享尽了天伦之乐。
到了夏天,果娃娃渐渐地大了,它们常和叶子争吵,有时为了一缕(lǚ lǔ)阳光,有时为了一滴雨露。
做妈妈的劝了这个又说那个,待孩子们和好如初,又在一起唱歌跳舞,它的心里就像喝了蜜似的舒服。
可到了秋天,日子就难过了。
先是苹果向妈妈告别,之后就是叶子们陆续地走光。
剩下最后一片的时候,它想把它们留住,可当又一个早晨到来时,它睁开眼睛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影子。
一群鸟儿在天空中看到孤单的苹果树,就飞过来。
它们落在枝杈(chā chà)上对它说:“您不要难过,我们在这儿陪您,您就把我们当成您的叶子吧!”苹果树十分感动,于是,它和这些鸟儿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冬天。
(选自《小树叶儿童文学精品丛书:月牙船》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在文中括号正确的拼音下面画“√”。
2.“天伦之乐”的意思是。
用这个词语造句:。
3.下面全是描写大树心情的一组词是()。
A.难过孤单寂寞B.舒服感动吵吵嚷嚷C.可爱孤单感动4.秋天苹果树为什么难过?后来又为什么快乐了呢?【参考答案】1.guā lǚchà2.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造句示例:除夕之夜,家家都团团圆圆,共享天伦之乐3.A4.秋天苹果被摘完了,树叶也落完了,只剩下光秃秃孤零零的苹果树,所以它感到难过。
后来小鸟飞过来,陪伴苹果树,所以苹果树快乐了。
蚕豆花儿(节选)春天,一朵淡紫色的蚕豆花儿绽开了。
豆叶说:“她真漂亮!”豆茎说:“她真可爱!”一只粉蝶飞来了,问:“蚕豆花儿,你有什么愿望?”蚕豆花儿小声答道:“我希望能做一个妈妈,希望有四个圆圆胖胖的儿子。
”“你的愿望能实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去年的树》教案及反思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2.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4.多层次品读课文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捕捉人物角色,想象串联画面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和懂得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体会人、动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难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揭题利用歌曲《朋友》引入课题二.检查生字让学生读生字,提醒注意的字,师范写(CAI融、剩、伐、煤及其生词)个别读一个后立刻齐读,四个生三.自主读文,初步感知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2.概括课文内容(学生畅谈)3.师指导捕捉人物角色,想象串联画面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还答应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_______________。
她四处寻访,问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最后找到__________________,唱起了__________。
三、研读对话,体会小鸟的真情1.师:让我们走进第一幅图画——鸟与树的图片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相机引导生读出树与鸟形影不离的语气。
2.读出鸟与树分别时的话:“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师相机引导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3.师过渡:正因为难分难舍所以鸟许下诺言,鸟儿等呀盼呀春天来了,可是树不见了!默读5—14自然段,找出有关鸟儿对话的部分,在旁边写写自己的4.出示对话生交流体会,通过个别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5.师相机引导鸟指导树师灯火时,小鸟师怎么做的的呢?生读出语句谈体会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1.师引导体会本课所要懂得的道理: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三年级上册:第8课《去年的树》课文预习部编版语文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童话单元,第8课将要学习的是一篇童话——《去年的树》,该文作者是日本的新美南吉(被誉为“日本的安徒生”),翻译孙右军。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吧。
本文主题本文通过记叙鸟儿四处寻访它的朋友——树的经过,赞扬了鸟儿信守承诺、珍惜友情的珍贵品质。
课文内容段落分层第一部分(1~5自然段):鸟儿与树是好朋友,冬天到了,鸟儿去南方过冬,临行前与树许下诺言明年还会回来为树唱歌。
第二部分(6~16自然段):鸟儿从安放飞回来,可是树却不见了,鸟儿历经千辛寻找树的下落。
第三部分(17~19自然段):鸟儿找到了已经变为灯火的“树”,兑现诺言,为“火”唱歌并告别。
文中的四次对话第一次对话(鸟儿与树之间的对话)。
从“请”“还”可以看出树对小鸟依依不舍,难舍难离;从“一定”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小鸟信誓旦旦,信心满满。
第二次对话(鸟儿与树根之间的对话)。
这时鸟儿的语气略显好奇和急促,因为它的朋友不见了;面对小鸟急切的询问,树根的回答很无奈也很伤感。
第三次对话(鸟儿与大门之间的对话)。
这时鸟儿的语气更加急切,也充满担忧。
上一自然段中“锯木头的声音沙沙沙地响着”就已经预示着不妙的结局。
此时大门的回答应用平淡的语气来读,从“树嘛”“卖掉了”等词可以看出大门已经见惯了各种树被切成火柴后被卖掉,对这样的事已经见怪不怪了。
第四次对话(鸟儿与小女孩之间的对话)。
在这一次对话中鸟儿终于找到了树的下落。
“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这里应该带着无奈和哀伤的语气来读,此时鸟儿还对找到“火柴”抱有一丝希望。
此时它还不知道火柴也已经用光了,只剩下最后的灯火还亮着,当女孩将这一悲伤的消息告诉鸟儿时,女孩对鸟儿和树都充满了同情。
鸟儿的反应是“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此时的鸟儿既无奈又无助。
但是鸟儿依旧兑现诺言,对着灯火唱起去年唱过的歌。
唱完歌后它又深情地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和“树”做最后的告别,然后飞走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去年的树》课文原文及赏析《去年的树》原文: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
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
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
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它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
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大门回答说:“树嘛,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一个小女孩。
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
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去年的树》赏析:《去年的树》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鸟儿和树的友情,展现了生命的轮回和自然的规律。
故事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首先,故事中的友情主题深深打动人心。
鸟儿和树的友情超越了物种的界限,它们相互依赖,相互陪伴。
即使面临分别,他们也约定来年再相见,这种深深的友情让人感动。
其次,故事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规律。
树被砍倒,制成火柴,最后化为灯火,这是自然界的生命循环。
而鸟儿坚守承诺,寻找树的踪迹,最终在灯火中找到了树的存在,这也是对生命坚韧不拔的赞美。
最后,故事中的人文关怀也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