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位拍摄机位设置的基本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多机位直播方案一、多机位拍摄直播整体框图二、构成1.视频输入:3-4台摄像机,其中有一台为现场视频会议使用,保证现场远程视频对话中,有现场参会者的图像。
视频会议的图像,能将远程参会者的图像,加入现场直播系统中。
2.音频输入:现场每位参会者的声音,及远程参会者的音频信息,经过调音台给到导播切换台。
或者直接经过导播切换台的处理,完成音频的输入。
3. 导播系统:将多台摄像机的图像进行有效整合、处理,以及对现场人员和其它设备的控制。
已联络两家做导播系统的公司,并且各自给出了一份方案。
4.直播机:经过导播切换台对输入视频的切换、加入特效、加入字幕等处理和完成音频信号的输入后,上传到互联网,后期可能会通过卫星做到电视直播。
三、现场要求1.会议直播现场要与外界声音隔绝,保证直播过程中参会者发言不受干扰,无其它声音进入直播系统。
现场的参会者使用无线胸麦做声音采集,不能出现声音时有时无、噪音等影响音频质量的现象。
也要保证视频会议的声音流畅、清晰,并对调音台等设备进行有效监听。
会议中使用的设备尽量做到无噪音。
2. 会议直播现场的布置不能影响到时拍摄,现场的装修要符合节目内容的要求,现场做到干净,整洁,明亮。
非参会人员,在直播过程中,不能进入会场。
配套设施要完善,广告展位布局合理。
3.现场的拍摄要求:4个摄像机位参数在会议开始前,要经过调试。
在画面的色彩、亮度、对比度、白平衡等技术方面达到一致。
要安排好拍摄的对象、角度、机位。
现场的摄像师配备内部通话系统,方便导播下达拍摄指令,并懂得操作TALLY 提示灯,使被拍摄对象了解当前有效镜头。
4.现场导播:现场导播应与会议现场隔离,完成导播、镜头切换的工作。
使用内部通话系统,下达拍摄指令。
完成直播过程中使用的短片、广告的切换。
5.人员要求:摄像师5人,负责4台现场直播的摄像机的操作,另外一人操作视频会议使用的小DV。
导播台1人,完成导播和现场指挥工作。
直播机1人,负责直播效果的监视监听及直播机的操作。
多机位的拍摄和制作以往的多机位拍摄主要是指由专业的电视制作机构的现场多机位切换播出或录制的拍摄方式,专业称EFP。
这种方式对设备的要求较高,除多台摄像机外,还需要切换台、录制设备、播出设备、通讯设备和电缆。
有的切换台可以提供同步信号,需要连接的摄像机同步锁定,对拍摄的摄像机也有要求。
虽然这种EFP方式效率较高,切换后的画面可以实时播出或者录制下来,但对导播的要求较高,容不得半点差错,一般都会事先通过彩排进行预演。
中国现在视频制作的门槛越来越低,普通平民百姓不仅可以单机拍摄视频,也可以多机位拍摄视频。
加之后期编辑中使用多机位编辑模式,也能很方便地切换各个摄像机的画面。
所以在婚礼、演出、大型活动等场合,多机位拍摄就能显示出多方位、多角度、多景别的优势。
多机位的前期拍摄1使用同一的视频格式如果最终节目是标清,可使用标清摄像机,使用高清摄像机也可以把它设置成标清格式拍摄。
根据节目最后播放的要求,统一设置摄像机拍摄画面的长宽比,或4∶3或16∶9。
前期拍摄时不统一,后期编辑时会很麻烦和降低画质。
如果最终节目是高清,必须使用高清摄像机。
选用最好画质的格式拍摄,以保证画面质量。
高清视频格式也有1920×1080和1280×720之分,后期编辑电脑功能强大的话,建议选择1920×1080。
2统一设置摄像机如果所有的摄像机都可以手动设置白平衡,可以在拍摄现场的色温下对准同一标准白板各自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
如果有的摄像机没有手动调整白平衡功能,则根据现场色温,统一将摄像机的色温放置在室外(阳光)或室内(灯光)挡。
单反相机还可以设置创意风格,将各个单反的对比度、饱和度和锐度设成一致。
3长时间录制多机位拍摄和单机拍摄有所不同,一般单机位拍摄者习惯拍摄有用的素材,因而经常是拍拍停停,这样既能省电、省带、省空间,又能方便后期编辑。
但多机位拍摄就有所不同,他的每一段素材在后期编辑时都需要同步对位,大量的素材对位会增加工作量。
短视频拍摄中的多机位拍摄技巧短视频作为当今最流行的内容形式之一,已经成为人们表达自我、分享生活的重要方式。
而在短视频的制作中,多机位拍摄技巧的运用可以给作品增添更多的层次感和创意,使内容更为丰富生动。
本文将给大家介绍几种短视频拍摄中的多机位拍摄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创作有所帮助。
一、主次关系分明在进行多机位拍摄时,首先要确立好每个镜头的主次关系。
主要内容应该通过主摄像机进行拍摄,而其他摄像机可以用来捕捉细节或者进行特写。
通过明确主次关系,能够让观众更清晰地把握视频的主旨,提升观看的体验。
二、角度多样化多机位拍摄不仅仅是指多台摄像机拍摄同一场景,还包括不同的角度和视角。
在选择拍摄角度时,要尽量多角度地展示被拍摄对象,通过不同角度的视角来呈现更加生动有趣的画面。
可以尝试上、下、左、右、斜视角等不同的拍摄角度,以及前景、中景、远景等不同的画面呈现方式,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三、跟随拍摄跟随拍摄是一种常见的多机位拍摄技巧,通过移动摄像机来跟随被拍摄对象的动作,以此来展示更加生动的画面。
在进行跟随拍摄时,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画面,避免画面晃动或剧烈变化。
可以通过使用稳定器或者云台来提高拍摄稳定性,同时可以增加跟随拍摄的流畅度和效果。
四、切换平滑过渡在进行多机位拍摄时,镜头之间的切换是重要的一环。
要保证镜头的切换平滑过渡,不出现画面跳动或者断裂的情况。
可以使用预设镜头移动来实现平滑的切换效果,或者在后期剪辑中添加过渡效果来实现平滑的切换。
平滑的切换能够保持观众的注意力,使观看过程更加流畅。
五、合理运用特写特写是多机位拍摄中常用的拍摄手法,可以突出被拍摄对象的细节或者情感。
在进行特写拍摄时,需要准确把握好拍摄距离和焦距,以保证被拍摄对象的清晰度和画面的美感。
特写镜头的使用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多或者过少,以免影响整体的观感。
六、注意画面平衡多机位拍摄时,要注意整体画面的平衡。
通过合理安排不同角度的镜头布局,使整个画面的构图更加丰富完整。
多机位拍摄在视频课程制作中的应用作者:黄苏来源:《科技资讯》2020年第16期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通信网络的不断更新与完善,网络教育、线上教育、远程教育等多形式的教育教学平台对视频课程的内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学习者对所观看的视频课程参与感、体验感也日益强烈。
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视频课程的学习与拍摄制作,对完整的一堂面授课进行多机位拍摄并制作成视频课程成片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不同拍摄环境的相关制作方式进行应用与研究。
关键词:视频; 拍摄; 编辑; 课堂; 音频处理中图分类号:G71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6(a)-0027-021; 多机位拍摄多机拍摄是指对同一题材、同一节目,同时使用3台以上的摄像机来进行拍摄的摄像形式。
目前,随着多媒体视频课程的发展,很多精品的视频课程摄像往往不再仅用1台单机拍摄,多机位拍摄的节目会越来越多,摄像师在这些场合再也不是单兵作战,而要讲究团队合作,配合默契。
在多媒体视频课程的拍摄制作中,多机位拍摄的对象往往是一些带师生互动强、课堂参与人数比较多,课堂内容表达丰富的现场课堂实录。
这些现场课堂场面大、范围广,参与人数也很多,所以单机是不可能全面反映这些课堂画面的,如果遇上情况不熟悉的时候,更是会挂一漏万,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所以这些类似的视频课程拍摄制作必须要运用多机位拍摄方式来进行摄制。
2; 普通教室里的多机拍摄在普通教室室内进行课堂情形实录中,多机拍摄需要根据教室的大小、空间形状、教室内座椅布置、师生位置等现场情况来设定摄像机的机位。
下面以普通的多媒体教室为例来具体分析。
例如,在教室里来布置四机位拍摄,一般按照面对讲台从左到右依次为一号机、二号机、三号机、四号机。
其中一号机拍摄的内容是讲台上老师和部分黑板,景别最好为近景到中景,拍摄角度可以选择在教室的左中位置或左后位置以侧拍的形式对讲课老师进行拍摄,这样好突出被拍摄主体的立体感出来。
双机拍课摄像机的机位设置
选择教室的采光窗子一侧。
①号摄像机用做拍摄教师讲课画面,机器就架设在最后一排学生座位后面,方向同学生听课方向一致。
②号摄像机用来拍摄学生活动的正面图像,机器架设在第一排学生座位前面,方向面对同学们。
机器的高度以站姿拍摄高度,要考虑机器转动角度在90°方位上无障碍物。
①号机,如在上英语课时,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英语单词的时候就必须将单词推成特写画面,并且时间长度要读三遍以上才能转为下一组单词,给够学生抄写单词的时间。
理科教学的公式推导过程和重要公式,在拍摄是必须加以重视,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交代。
拍演示实验时力求完整,手拿实验仪器的方法,取药品的方法,必须给学生以清楚的表现画面,做完实验时,取影多为中景和特写镜头。
如:拍检验F 的演示实验,从开始向试管内加入氯化铁,就给以特写试管镜头,再向试管内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摆动试管使液体渐渐变为红色。
判定的全过程均用特写镜头连续表现,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观察化学实验操作的步骤方法及科学的理论知识。
目前,教学活动中图像画面计算机演示,多是用液晶投影向学生展示。
在拍投影屏幕时,要多用全屏画面,尽量少摇机器,要尽量使摄像机画面在投影屏幕保持平直。
②号机:主要拍学生的活动情况,情绪变化与反应,在课堂上具有感染力的面部表情精彩画面,学生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回答教师的提问,在表现学生动手的过程中,要尽
力给以手的特写画面,表现学生的能力。
机器始终框成全景画面,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有以上特别表现时要迅速推成中近景,学生回答过后要马上拉成全景以备下一个学生表现。
拍摄婚礼的机位和技巧三机位篇在大城市中,拍摄婚礼采用三机位高清摄像机的形式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一些专业的婚礼视频服务机构,通常会使用比小画幅摄像机影像质量更好的Super35mm全画幅摄像机或者单反照相机来拍摄婚礼视频。
三机位拍摄由于有更充分的时间,有些时候可以运用一些拍摄的辅助工具,比如滑轨、小摇臂、手持减震器等,拍出更精致的画面。
三机位拍摄基本上能保证不遗漏整个婚礼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最后呈现给新人的是一个完美的作品,是一份永久的回忆。
拍摄过程准备过程A机和B机的拍摄内容和方法可参考上期双机位拍摄,C机可作为机动机位来拍摄。
如果婚礼典礼的现场在婚礼当天早上布置的话,C机可以去现场拍摄一些场地布置的花絮,宾客的进场和签到。
比如工作人员如何布置舞台、灯光,如何安置花门、花艺,如何餐桌摆台等等,这些镜头都可以渲染婚礼的气氛,最终不仅能给整个婚礼纪实增色不少,同时也是婚礼精剪短片和婚礼MV不可缺少的素材。
如果婚礼现场前一天已经布置完毕,(可以在布置时去一台摄像机拍摄布置和彩排)新娘比较注重自己的化妆过程的话,C机可以去新娘家拍摄。
这样B机和C机可有明确的分工,B机专门负责拍摄新娘的化妆过程,也包括伴娘和新娘母亲的化妆。
而C机则可以拍摄一些新娘的婚纱、婚鞋、饰品等和婚礼有关的元素。
在拍摄前来的闺蜜和宾客的同时,还可以抓拍一些有意义的、有趣的镜头。
由于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因此每个镜头可以拍摄得更加精细。
比如可以使用滑轨、灯光等设备,拍摄出更为专业的画质。
可换镜头全画幅摄影机或者单反相机拍摄时,可以换着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和效果各异的滤镜。
鱼眼镜头可以获得夸张的透视效果,微距镜头和增距镜可以把微小物体拍得更大的。
如果新郎准备了豪华的迎亲车队,比较注重迎亲的队伍的话,C 机可以去新郎家拍摄室外的装扮婚车和准备迎亲的亲朋好友。
迎亲过程A机和C机同时去迎亲时,一台摄像机在摄像车上拍摄车队,另一台摄像机在迎亲婚车上拍摄新郎。
多机位拍摄方案多机位拍摄是指利用多台摄像机同时对同一事件或场景进行拍摄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更多的视角和更全面的画面,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拍摄对象。
在演唱会、体育赛事、电影、电视剧等领域广泛应用。
多机位拍摄的步骤多机位拍摄虽然需要多个摄像机,但是要保证所有摄像机的画面画面质量、拍摄角度、曝光、白平衡、灯光等基本参数一致。
此外,还需要保证每个摄像机的拍摄位置不影响其他摄像机的视野和画面质量。
因此,多机位拍摄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 规划拍摄位置一般需要确定两个以上的拍摄位置,根据场景和拍摄要求选择合适的位置。
可以考虑极端位置、特写侧拍、人群画面等视角,确保拍摄质量和画面效果。
2. 摄像机配置每个摄像机的画面色彩、曝光时间、白平衡、对焦距离、挡位需保持一致。
如果是数字相机,软件调整建议使用快门角度等度量值,也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摄像机调整硬件。
3. 参数调整和校准在确定好摄像机位置后,可以对参数进行调整和校准,使每个摄像机的参数做到一致,调用调整好的方案进行拍摄。
4. 同步拍摄在拍摄过程中需要对所有摄像机进行同步拍摄,保证时间一致,将不同的画面进行同步,以达到画面连续的效果。
此时可以使用硬件或软件进行同步,即各摄像机使用同步码或红外遥控器。
5. 后期处理和制作拍摄完成后,需要对画面进行后期处理和制作。
特别是当多个画面拼接在一起时,可能会出现拼接不连续的情况,需要对画面进行调整,以便达到更佳的画面效果和观感。
多机位拍摄的应用多机位拍摄应用广泛,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1. 演唱会在演唱会上,可以将多个摄像机放置在不同的位置,拍摄演唱者的表演。
这样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视角,也可以让演唱者得到更好的表现。
2. 体育赛事在体育赛事中,多机位拍摄可以将不同的场景和角度都拍摄出来,用于回放和分析;同时也可以放大运动员的细节,提高观众的观感体验。
3. 电影、电视剧在电影或电视剧制作中,多机位拍摄可以使得场景更丰满、更真实,同时也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和观感体验。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分析电视节目制作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不仅能够提高节目的质量和观赏性,还能够为观众呈现更加生动和震撼的画面效果。
下面将针对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进行分析。
一、多机位布局的重要性多机位布局是指在节目制作中,通过多个摄像机同时拍摄,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捕捉目标物体的画面。
多机位布局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画面质量:多机位布局可以在不同角度捕捉目标物体的画面,从而提高画面的质量。
观众可以通过不同角度的镜头来观察目标物体,获得更加全面和丰富的视觉体验。
2. 增加观赏性:多机位布局可以提高节目的观赏性。
通过不同的镜头镜头切换和画面组合,能够为观众呈现更加多样和富有层次感的节目内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3. 提高制作效率:多机位布局还可以提高节目制作的效率。
通过多个摄像机的协同拍摄,可以同时拍摄不同角度的画面,从而节省制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协同拍摄技巧的应用协同拍摄技巧是指在多机位布局的基础上,通过协同合作和技术手段,实现多个镜头之间的配合和协调,从而为观众呈现更加生动和震撼的画面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协同拍摄技巧:1. 镜头切换:镜头切换是协同拍摄中常见的技巧之一。
通过不同镜头之间的切换,可以为观众呈现多样化的画面效果。
可以通过远景、中景和近景镜头的切换,呈现不同的画面效果,增加观众的视觉感受。
2. 运动跟踪:运动跟踪是指通过多个摄像机同时对目标物体进行跟踪拍摄,从而实现画面的连贯性和流畅度。
运动跟踪可以用于捕捉快速移动的目标,例如体育比赛和演出表演等场景。
3. 聚焦衔接:聚焦衔接是指在多机位布局中,通过不同摄像机之间的焦距变化,实现画面的转换和切换。
聚焦衔接可以用于呈现目标物体的细节和特写,增加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三、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的运用案例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已经在各种类型的节目制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分析电视节目的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是电视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不仅影响到节目的观感,更关乎到节目的质量和口碑。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电视节目的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
一、多机位布局多机位布局是指利用多个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和距离拍摄同一场景,并进行组合和切换,使观众可以看到更全面和多样化的画面。
多机位布局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合理安排各个机位的对口位置和拍摄角度,从而实现整个场景的最佳呈现效果。
主要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主摄机位主摄机位是整个布局的核心,一般应选择最佳角度拍摄场景的主体要素,比如主演、主持人或舞台等。
在确定主摄机位时,还应考虑到机位的高度和距离,以及实际拍摄效果是否符合整个节目的要求。
2.选择配角机位配角机位是指辅助主摄机位进行拍摄的其他机位,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加多样和全面的画面效果。
在选择配角机位时,应根据实际拍摄需要,选择合适的机位,比如可以从不同角度、位置、高度拍摄同一场景,从而达到全面、多样化的画面效果。
3.协调各机位之间的角度和位置在进行多机位拍摄时,各机位之间的角度和位置往往会影响到整个场景的呈现效果,因此需要进行协调和调整。
具体来说,应根据实际拍摄需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和位置,从而保证整个场景的协同性和流畅性。
二、协同拍摄技巧1.合理安排拍摄任务在协同拍摄中,合理安排各个摄像机的拍摄任务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主摄机应先行拍摄,然后由配角机进行补充和协同工作。
在安排拍摄任务时,还应考虑到拍摄的角度和位置,以及实际拍摄效果是否符合整个节目的要求。
2.保持摄像机的协同性在进行协同拍摄时,摄像机之间的协同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应尽量保持水平面和光轴的高度一致,以确保画面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另一方面,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和调整,以免造成画面混乱和卡顿的情况。
3.合理运用切换技巧在进行协同拍摄时,合理运用切换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双机位拍摄的机位选择问题在电影语言中,访谈可以看做是双人对话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因此,是不是一定要遵循外三角过肩拍这种形式就有待商榷了。
在我们见到的大部分的访谈片中,主秩擞氡环谜叩拿娌恳话愣汲氏?0度以上夹角。
因为访谈片之间两人的对话受众其实并不是对方,而是他们面前的摄像机或者理解为观众,尤其是被访者,就算他面对的是主持人,但其实,他的倾诉对象依然是摄像机镜头。
双人对话形式在电影电视剧中基本不存在对于第三方人物的叙述,而是双方的观点交锋。
但是在访谈片中,我们要记住的是哪怕现场只有他们两个人,但他们的倾诉对象也不会是对方,因此,是不会采用面对面的交流方式的。
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夹角是0度的可能性非常小。
那么,双机位都采取外三角过肩拍的方式其实是不可取的,也就是说,两台机位都放在主持人与被访者后方的方式是不妥当的,尽管在镜头中能够告诉观众他们是在面对面的进行说话,但是在构图上,就会主观的忽略观众这样一个重要的受众,也就失去了访谈片这个类型的意义。
其次,当机位不变,由外三角转变为内三角是不是可行。
我的理解是:可以用,但不能多。
这样的机位其本身并没有变化,区别仅仅是外三角画面中能够带到第二人,而内三角画面只有被摄主体一个人。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对于哪一个机位来说,都可以充分的表现被摄主体的面部,即大部分的正面。
而不会出现面对面忽视观众的情况。
但是为什么么说这样的画面不能多,因为你要记住,你拍摄的是访谈片,如果你仅仅拍摄一个人的画面,尽管能够用另一个机位来弥补说明他们两人的位置关系,也是不够的,而且单人画面一般都是留给被访者的。
在这里,也要说明一下,这里仅仅说明的是双机位拍摄,而不是更多机位,如果实在演播室中,或者有三台以上的摄像机进行现场拍摄,那么也就不会存在现在所说的这个问题了,尤其是当游机存在的时候。
到底应该怎么摆放机位才能达到最好的双机位拍摄效果??我认为,一台摄像机处于被访者面前主持人背后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必需的。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分析随着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在电视节目制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能够提升节目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使得观众可以在观看电视节目时获得更好的观赏体验。
本文将从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两个方面来分析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关键技术。
一、多机位布局多机位布局是指在一场戏或者一段节目中同时使用多个摄像机进行拍摄,以便后期编辑和剪辑。
多机位布局的好处在于可以捕捉到更多的细节和画面,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
在多机位布局中,摄像机的摆放位置和角度都十分关键,下面将结合不同类型的节目分析多机位布局的应用技巧。
1. 综艺节目在综艺节目中,多机位布局能够帮助捕捉到更多的嘉宾表情和互动画面。
一般来说,综艺节目中会有主持人、嘉宾和观众等不同的参与者,因此需要至少三个以上的摄像机来进行多机位布局。
主持人的镜头通常会采用中央正面的位置,而嘉宾和观众的镜头可以采用左右侧角度和侧面角度,以便更好地捕捉到他们的表情和互动。
2. 新闻节目在新闻节目中,多机位布局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获取到新闻事件的全貌和详情。
通常,新闻节目中会使用多个摄像机同时进行拍摄,以便在不同的角度和距离下获取到新闻事件的各个方面。
针对重大事件需要采用多机位布局,主要镜头通常会定位在事件的中央位置,而其他摄像机可以采用侧面、俯视、逆光等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拍摄,以便更加全面地展现新闻事件的情况。
3. 体育节目在体育节目中,多机位布局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感受比赛的激烈和刺激。
一般来说,体育节目需要多个摄像机来进行多机位布局,以便捕捉到比赛的精彩瞬间和关键时刻。
相比其他类型的节目,体育节目对于摄像机的布局更加注重实时性和动态感。
足球比赛中,需要摄像机贴近场地进行拍摄,以便更好地捕捉到球员的动作和比赛的进程。
二、协同拍摄技巧协同拍摄技巧是指在多机位布局的情况下,各个摄像机之间需要协同合作,以便更好地捕捉到画面和提升观赏性。
电视直播中多机位设置的重要性作者:杨丽萍王斌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9期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促进了电视直播手段的不断发展。
节目的制作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也在日益更新,这极大地丰富了电视的视听效果。
人们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对电视画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满足具有高清晰的画面,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艺术感。
这样多机位拍摄在电视直播节目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多机位拍摄是电视实况转播中常用的方式,是通过电视导演的二度创作,在电视节目制作现场根据内容的需要,切换不同景别的画面来表现主题和展示环境空间的主要手段。
在以往的电视新闻、纪录片等的拍摄中。
大部分是由一台机器进行拍摄,摄影每次只从一个角度来拍摄画面形象,这一工作方式,对新闻事件、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
难免会漏掉一些细节,影响了事件记录的完整性,降低了信息量。
对拍摄文艺节目来说,用单机拍摄可以使画面精雅细刻、用光布置严谨,画面组接设计性强,但单机拍摄演员情绪会受影响。
多机拍摄、现场编辑是电子技术带来的优势。
也最能够突出电视个性与本质。
电视观众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看同一事件、同一进程。
提供事件多方面的信息,形成一个立体报道。
目前我国重要的新闻事件都采取了多机位拍摄,现场编辑的直播方式。
电视现场转播一般用3到10多台摄像机多机位拍摄不同的角度和景别,来表现拍摄主体并对拍摄现场有整体的机位设计。
通过摄像师安排画面的布局,选择光线及景物之间的关系等。
创造了十分丰富的视觉形式。
许多新颖的拍摄角度还使现实存在的事物获得了一种与通常所见的形象不同的视觉和新的心理感觉,屏幕上可以展示一个新的世界。
这就是电视的魅力,也是多机位拍摄的重要性。
2009年5月9日上午,我们陕西电视台在陕西省扶风县境内佛教圣地法门寺向全国人民现场直播了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的盛况。
这次电视直播工作正如各媒体宣传的“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落成安放大典盛况”。
2016 年度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精品课程”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根据征集展示工作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安全教育精品课程”征集展示视频的拍摄制作。
一、前期录制要求(一)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
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二)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 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四)视音频信号源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声画同步。
信噪比:画面清晰,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色彩对比度一致,多机拍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Vp-p,最大不超过1.1V p-p。
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 V p-p,同步信号-0.3V , 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声道:普通话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 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 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 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 声道,则录于第2 声道)。
电平指标:-2db —-8db 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资深晚会导演揭秘:晚会拍摄现场,摄像机的机位,应该这样布置?电视文艺晚会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电视画面,最初的画面由各个摄像机分别摄取,切换导演对节目的内容已经了然于胸,那么就要对摄像机进行预先的排兵布阵。
一、摄制电视文艺晚会的第一步就是设定摄像机的机位。
按照电视制作的拍摄规律,晚会及其他大型活动的拍摄属于多机位拍摄。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这种拍摄方式是多台摄像机拍摄,而不是一台摄像机不停变化机位拍摄,与专题片、电视剧、广告等的“分镜头拍摄方式"有根本的不同。
在拍摄前,先设定机位。
机位的设定,以几个机位的镜头,能够交代节目的内容、能够在不同的景别中,来回转换为标准。
在开始拍摄后,设定好的机位就不再移动了,即便是需要移动,也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所以定好机位十分必要。
机位设置的基本要求,为能够拍摄以下画面:1、表演区的全景2、主持人、节目的小全3、主持人、节目的中景、近景4、节目的特写5、观众的全景、小全、中景、近景定机位时,要注意各机位交叉的画面在切换时,不能产生“跳轴"画面。
电视画面的轴线规律,是在被摄对象的一侧,有一条假想的轴线,在交待对方的运动时,不能越过这条轴线,若在晚会节目中跳轴,观众就会觉得,刚向舞台上走去的上场演员,又走回了后台,贻笑大方。
二、拍摄安排1、简单拍摄在拍摄前,由导演安排好分镜头剧本的内容或特殊指定的镜头,例如观众导演对于观众的动员,广告性质的物品、标语,部分小品、短剧、曲艺节目,以及道具特别复杂,在现场无法完成录制的镜头画面,有摆拍和静场录像等方式。
2、复杂拍摄由切换导演现场指挥摄像拍摄。
在晚会现场,镜头需要表现表演区、观众区两大部分的内容。
拍摄观众反应镜头时,对准观众区有一到两个机位可以基本满足需要。
表演区则需要表现节目全景、演员中近景、演员特写等,如此,对准表演区的镜头至少应该在三个机位以上,表现全景、中景、特写以及其他需要的景别画面,表现整体、大气以及特殊需要的画面,需要俯拍和运动推进拍摄,这就需要至少一个摇臂。
微课拍摄制作流程及技术标准根据微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包括微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平方实训课及其他课程录制场地根据课程需求由授课教师自行选择录制地点。
录制地点面积要给录制设备留够空间,预留面积大小约在录制目标半径五米以上。
录制环境均要求可外部或内部接入电源。
电源接入口不少于两个。
(三)教学材料1.脚本准备脚本包含教师上课时用的文本材料、PPT、教学图片等,不同上课环境各类材料有相应的规则要求,教师应按以下规范进行准备。
情况的教学器具应提前进行处理。
二、实拍现场要求(一)仪容仪表1.着装问题:教师讲课时应尽量穿着统一的教师工装,若学校未配备工装,教师需着衣色尽量不要穿与黑板、周围颜色相近的衣服,避免录出像来背景与老师不容易分辨。
教师工装内尽量不要穿细条纹衣服,避免产生条纹扭曲现象,也尽量不要穿大课程引入。
(三)肢体语言教师在录制前应进行课程预讲,保证讲课流畅、语言通顺,尽量避免口头语的使用(例如:嗯、哦、啊)及一句话多次重复的语病。
可邀请其他教师听课指出自己上课的语言缺点,录制前改掉相应语病及错误。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以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为媒体,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传播知识。
但是,光凭口头语言及书面语音来传递信息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肢体语言,使它成为口头语言及书面语音的有效补个课堂的气氛,让课堂不显得呆板单一,使学生不因索然无味而情绪低落。
(四)实拍场地拍摄光源:在实际拍摄微课时,光线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课程录制要做到色温统一,只留室内日光灯作为照明光源,为保证足够照度,室内灯光光源按需开启。
环境卫生:录制现场环境保持安静、整洁,校方应提前安排打扫录制现场的卫生,理论课要求投影幕布无污渍、讲台无灰尘、黑板无无关内容、教室地面无扬尘。
实操课要求教学器具无污渍、灰尘,场地干净卫生,背景避免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多机位拍摄机位设置的基本要求
多机位拍摄这种拍摄方式是多台摄像机记录方式拍摄,与专题片、电视剧、企业宣传片、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分镜头拍摄方式”有根本性的不同。
在拍摄前,先设置机位。
机位的设置以几个机位的镜头能够表现影视制作节目的内容为标准。
在开始拍摄后,固定机位就不移动了;移动机位也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所以设置机位很重要。
至于拍摄角度,很简单,根据要表现的内容自己设计下,这里就不强调了。
几个机位之间的配合拍摄。
几个机位的拍摄必须相互配合,拍什么镜头不能自己决定,由导播来安排。
很多时候需要现场直播,那么对多机位之间的配合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处于幕后的导播更是需要随机应变,指挥摄像机与切换台的配合。
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多机位拍摄方案:
1、双机位
一个固定机位,拍摄固定的中近景或者是全景;一个流动机位,流动拍摄,所有场景都可拍摄。
2、三机位
二个固定机位,拍摄固定的中近景或者是全景,这两个机位要设置在拍摄现场的正面和侧面,能形成两个面的覆盖。
一个流动机位,流动拍摄,所有场景都可拍摄。
3、四机位
三个固定机位,拍摄固定的中近景或者是全景,这三个机位要设置在拍摄现场的正面和侧面,能形成三个面的覆盖。
一个流动机位,流动拍摄,所有场景都可拍摄。
4、五机位
三个固定机位,拍摄固定的中近景或者是全景,这两个机位要设置在拍摄现场的正面和侧面,能形成两个面的覆盖。
一个流动机位,流动拍摄,所有场景都可拍摄。
一个摇臂机位,
拍摄全场。
无论是哪种机位配置,在拍摄中都要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尽量避免其他机位穿帮;导播要给予正确的切换口令,积极调动多台机位的协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