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肺腺癌的CT诊断与鉴别
- 格式:pptx
- 大小:14.77 MB
- 文档页数:34
探究被误诊成肺癌的不典型肺结核CT影像学特点
吴伟雄;郑华英;周国永;武义
【期刊名称】《现代医用影像学》
【年(卷),期】2016(025)006
【摘要】目的:探究被误诊成肺癌的不典型肺结核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28例肺部CT影像不典型但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结核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8例患者中,病变部位表现为结节或者肿块的患者有17例,肺部表现为实变或不张的患者有5例,有4例患者表现为肺部粟粒样结节,有2例患者出现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结论:不典型肺结核通过影响学很难确诊,在临床中要结合CT影像和强化后影像进行仔细鉴别,必要时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或者肺部穿刺活检等相关检查进行诊断,避免武断,防止出现误诊情况.
【总页数】2页(P1173-1174)
【作者】吴伟雄;郑华英;周国永;武义
【作者单位】英德市人民医院广东英德513000;英德市人民医院广东英德513000;英德市人民医院广东英德513000;英德市人民医院广东英德513000【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不典型肺结核误诊肺癌的CT特点分析 [J], 徐天鹏;牛军;史永成;黑建中;郝宏毅
2.39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螺旋CT影像学特点分析 [J], 宋强;文戈
3.39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螺旋CT影像学特点分析探讨 [J], 胡亚萍
4.39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螺旋CT影像学特点分析探讨 [J], 胡亚萍
5.影像学酷似中央型肺癌的不典型肺结核误诊1例 [J], 赵佳明;何斌军;胡汶斌;张康;韩晓亮;袁顺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CT征象大全+现实中病理确诊的15例肺癌CT肺结核、一般的肺炎,漏诊了还有机会补救。
肺癌,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为误诊漏诊会失去手术机会,失去手术机会就失去生命,必须随时警惕,时刻准备着发现肺癌。
周围型肺癌常见征象1.肿块或者结节,单凭这一点,就要考虑肿瘤。
2.典型的表现为肿块或者结节,伴有分叶、脐凹征(肿块朝肺门方向凹陷),或棘突(尖角状突起)、毛刺(密集短毛刺或密集长短不一毛刺)。
3.大于3cm的肿块大多数是肿瘤。
4.空洞壁厚,洞壁凹凸不平,偏心空洞(空洞位于肿块的周边)。
5.空泡征,肿块内<5mm的气体影。
6.支气管在肿块内突然中断,或者支气管绕过肿块但管腔无改变。
7.恶性钙化一般为三偏(个人总结),偏心(在肿块的周边),偏小(钙化为斑点状),偏少(钙化不多)。
胸片没有,但是CT有钙化,提示肺癌。
针尖状钙化提示腺癌。
8.胸膜凹陷,肿块牵拉胸膜。
9.血管集聚征,血管向肿瘤集聚,供肿瘤疯狂生长。
10.肿块明显强化,强化常在20~50HU之间,强化升高快,持续时间长,常均匀强化。
11.磨玻璃结节,特别是实性成分(高密度阴影)多的磨玻璃结节,高度提示腺癌。
中央型肺癌常见CT征象1.支气管狭窄或者中断。
2.肺门肿块。
3.肿块伴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肺部感染。
肺癌转移的CT征象转移病灶的存在进一步支持肺癌的诊断。
淋巴转移1.淋巴结转移:一般而言,淋巴结短径>10mm,长径>15mm。
2.淋巴管转移,形成网格状的癌性淋巴管炎。
3.肺外淋巴结转移,比如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肺内转移1.大小不等结节。
2.粟粒性结节、小点状结节、肿块、大片状实变,可表现为孤立性病灶。
远处转移1.胸膜。
2.胸壁。
3.其他器官。
肺癌少见CT征象1.肺炎型肺癌,也叫斑片状肺癌。
典型的表现为病灶边缘清晰,病灶内支气管扭曲、僵硬、变形、管壁不规则,呈枯树枝状。
2.不典型的肺炎型肺癌,和肺炎的CT很难区分。
3.孤立性转移瘤,少数转移性肺癌可能只有一个孤立的肿块或者结节、小结节。
肺癌的早期诊断与影像学表现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早期诊断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而影像学技术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及在影像学中的表现特征。
一、CT检查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肺癌早期诊断的主要工具之一。
其高分辨率、快速成像以及对肺部结构的详细显示使其成为发现肺癌的有力手段。
早期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结节、肿块、肺实质改变等。
1. 肺结节的影像学表现肺结节是早期肺癌中常见的形态学表现。
根据肺结节的形态特点,可以初步判断其为良性或恶性。
恶性肺结节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不规则形状、边缘模糊、增强后密度增加等。
而良性结节则往往具有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等特征。
2. 肿块的影像学表现肺癌早期的肿块主要以孤立性为主,多为实性或部分实性肿块。
恶性肺肿块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边缘不规则、内部密度不均匀、周围模糊的毛刺等。
而良性肿块则往往具有清晰的边缘、均匀的内部密度等特征。
3. 肺实质改变的影像学表现早期肺癌患者还常常出现肺实质的局部改变。
这些局部实质改变包括斑片状浸润、结节状浸润等,对于早期肺癌的检测和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PET-CT在早期肺癌中的应用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扫描的优势,能够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FDG(氟代脱氧葡萄糖)来检测肺癌的代谢活性。
PET-CT在早期肺癌的诊断中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肺部代谢亮点肺癌患者PET-CT图像中的肺部出现局部或弥漫的代谢亮点,这种代谢亮点通常与肿瘤的活性代谢有关,显示出肺癌可能存在的部位。
2. 淋巴结转移早期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是很常见的。
PET-CT能够很好地显示出淋巴结的代谢亮点,进一步指导医生的治疗决策。
3. 远处转移对于早期肺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较低。
肺癌的CT诊断肺癌的CT诊断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蔡祖龙肺癌是最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工业化国家死于肺癌者,女性占全数恶性恶肿的1/5,男性那么高达1/3。
最近几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和辽宁省的城市,云南固旧地域,肺病的发病率和\或死亡率已占各类恶性肿瘤的首位。
因肺癌确认时多已至中晚期,70-80%患者已失去根治机遇,五年生存率较低,因此肺癌的初期诊断和医治关于改善肺癌予后,提高五年生存率是十分重要的。
影像学检查方式关于肺癌的检出及分期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肺癌的CT表现(一)中央型肺癌CT能显示中央型肺癌的一系列病理改变,要紧有段以上支气管腔内肿块,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腔狭小与阻塞,肺门区肿块等肺癌直接征象。
继发性改变有阻塞性肺炎与肺不张,阻塞远端支气管扩张形成的粘液栓塞,和病灶周围或(和)肺门的淋巴结肿大等;螺旋CT,专门是多层面CT,采纳薄层扫描并冠状与矢状位重建可清楚显示支气管腔内沿管壁浸润的初期肺癌。
CT平扫难以区分肿瘤与其远侧的肺不张,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实际大小与不张的肺。
(二)周围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在CT上显示有必然特点,即便小于的初期肺癌,也多有明确的恶性征象。
以下重点简述直径〈3cm的周围型小癌的CT征象特点及其病理基础。
⒈肿瘤边缘征象特点:⑴分叶征:是周围型小肺癌最多见的大体征象。
作者100 例直径小于3cm的小肺癌分叶征的发生率为84%。
绝大多数小肺癌呈深分叶,(弦距与距长之比大于2/5。
其病理基础一是与肿瘤边缘各部位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一,生长速度不同有关;二是肺的结缔组织距离,进入肿瘤的血管、支气管分支、从肿瘤内向外生长的血管和结缔组织等引发肿瘤生长受限并产生凹陷,从而形成份叶的形态。
⑵边缘毛糙:可见细短毛刺,棘状突起或锯齿状改变。
此为肺癌的常见征象,发生率约为80%-85%,这些表现是由于肿瘤间质,血管向瘤外生长和肿瘤细胞周围蔓延所致。
CT怎么诊断肺癌近几年,肺癌的发病率以及致死率明显上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肺癌的诊断与治疗中CT检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CT是如何诊断肺癌的呢?诊断的标准是什么?接下来小编带领大家了解这些内容。
一、初步认识肺癌肺癌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情发展迅速且死亡率偏高的疾病,属于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近几年,肺癌在国际上的发病率以及致死率逐年升高,而且男性患者的发病率远远大于女性患者,截止到目前,肺癌的诱发因素尚未明确,大量数据资料显示,长期吸烟和肺癌的出现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证实:大量吸烟的烟民患有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人群的20倍左右,吸烟的年限越长,患有肺癌的概率就越高。
除此之外,吸烟一方面会对本人的身体造成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吸烟还会影响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致使被动吸烟的人群肺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大。
据资料显示,城市居民患有肺癌的概率比农村居民高,很有可能与城市中空气的污染严重,大气中粉尘含量大,富含多种致癌物质有关。
二、肺癌的CT影像征(1)分叶征在肿瘤的边缘能够发现多个较为明显弧形,这些弧形大多凹凸不平。
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不同部位的肿瘤生长的速度存在差异。
在患者的支气管以及血管进出肿瘤的部位,或者是胸膜的陷入位置能够形成十分明显的凹陷和分叶,经CT检查检出率高达80%。
(2)棘状突起能够观察到介于毛刺与分叶之间的“杵状”结构,该结构较为粗大,可以观察到肺癌细胞受到浸润。
(3)毛刺征肿块的边缘存在毛刺状或棘状的凸起,凸起的程度各不相同不同,只会出现在肺实质与肿块的交界部位。
通常来说,周围型的肺癌它的毛刺是短毛刺,但是结核瘤或者是慢性炎症毛刺是稀疏的长毛刺。
(4)胸膜凹陷征经CT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胸膜和肿瘤中间存在线形或者是三角形的影像,检出率大概为50%,其中最常见的是支气管的肺泡癌以及腺癌。
产生的条件:瘤体的方向发生纤维化地收缩,患者的胸膜没有出现增厚或者试是粘连。
肺癌常见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症状一、肺癌患者的症状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疲乏、体重下降等,肺癌患者的症状肺癌患者的症状可能因肺癌的类型、大小、位置和阶段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肺癌症状:咳嗽:长期的咳嗽,可能伴有咳痰或咳血,是最常见的肺癌症状。
呼吸困难:肺癌可能阻塞气管、支气管或压迫肺部组织,导致呼吸困难。
胸痛:肺癌可能压迫或侵犯胸壁或胸膜,导致胸痛或胸部不适。
疲劳:肺癌可能导致贫血和身体不适,使患者感到疲劳。
声音嘶哑:肺癌可能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
体重下降:肺癌可能导致患者食欲减退,身体消耗能量过快,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骨痛:肺癌可能转移到骨骼,导致骨痛。
头痛:肺癌可能转移到脑组织,导致头痛和神经系统症状。
肺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在晚期才出现明显的症状。
如果您出现上述症状或有其他疑似肺癌的情况,应尽快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
二、肺癌CT常见的直接影像学特征肺癌的 CT 影像特征可以帮助医生做出诊断和评估肺癌的严重程度,以下是常见的 CT 影像特征:1、肿块:肺癌通常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的结节状或肿块状病变,大小不一。
这些肿块可以是实性或部分实性的,或者包含坏死、出血等组织成分。
2、边缘:肺癌的边缘通常比较不规则,具有毛刺状或分叶状。
3、密度:肺癌的密度可以是均匀或不均匀的,有时可见低密度区,这些可能代表坏死或囊性变。
4、位置:肺癌可发生与肺的相对周边区域,但也可以发生在段以上支气管周围的相对中央区域。
肿瘤位置的不同可能会影响治疗方法和预后。
5、空洞:肺癌可能伴随空洞的形成,特别是在那些包含坏死组织的大肿瘤中。
肺癌空洞的存在可能表明肿瘤已经长期存在或已经进入晚期,因此需要进一步评估。
6、坏死:在某些情况下,肺癌病变范围过大其中央由于缺血进而溶解坏死,CT表现为低密度坏死区,这些特征可能与肺癌的类型、阶段和治疗方案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CT 影像不能确定肿瘤是否为良性或恶性,需要进一步的组织学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EGFR突变型肺腺癌的CT特征EGFR突变型肺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肺癌亚型,其特点是存在着EGFR基因的突变。
这种突变在肺腺癌中较为常见,占到了10%至15%的比例。
EGFR突变型肺腺癌的CT特征包括肿瘤的形态、密度、边界和血管影像等方面,对于其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在CT影像上,EGFR突变型肺腺癌常表现为一种具有边缘光滑的结节状肿块。
这种结节的形态通常规则且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3厘米。
相比之下,其他类型的肺癌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有可能是伴随结节的大块状肿瘤。
这种规则的结节状肿块可能是由于EGFR突变所引起的肿瘤细胞不易进行浸润和转移的原因。
此外,EGFR突变型肺腺癌的肿瘤密度较低,其CT值通常在10至30 Hounsfield单位之间。
这是因为这种亚型的肺腺癌通常含有大量的黏液和脂质成分,而且肿瘤细胞的细胞核较小、细胞质较多,细胞间质相对减少,因此其肿瘤密度较低。
这种低密度的特点在CT影像上常表现为肿瘤区域的灌注不均匀,即有的部分纤维化、钙化,而有的部分肾上腺素。
此外,EGFR突变型肺腺癌的肿瘤边界也常常比较清晰。
这可能是由于突变EGFR基因导致的非浸润性生长方式,使得肿瘤细胞与周围正常肺组织之间的边界比较明显。
这种清晰的边界有助于与其他类型的肺癌进行鉴别诊断。
最后,EGFR突变型肺腺癌的血管影像也比较有特点。
EGFR突变型肺腺癌的肿瘤血供较为丰富,血管分布比较密集。
这种丰富的血管供应可能与肿瘤的细胞分化程度、血管生成和血流分布有关。
在CT影像上,肿瘤的血管影像通常表现为明显的血管影像,有时还可以观察到肿瘤周边的漩涡状血管造影。
这种血管影像的特点有助于与其他类型的肺癌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EGFR突变型肺腺癌在CT影像上具有一些特征,包括规则的结节状肿块、低密度、清晰的边界和丰富的血管影像等。
这些CT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肺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EGFR突变型肺腺癌是一种特殊的亚型,因其对靶向治疗药物(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敏感性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肺腺癌分类及影像诊断Ø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己跃居至癌症的首位。
Ø 中国,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已取代肝癌成为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因素。
Ø 腺癌是肺癌最主要的组织学类型,占所有病例的50%以上。
•2011年2月国际肺癌研究联合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协会(ERS)联合发布了肺腺癌多学科新分类,该分类以病理学分类为主要内容(包括切除标本、活检和细胞学分类),同时涵盖了内科治疗、分子生物学、影像学和外科学方面的进展。
Ø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肺、胸膜、胸腺和心脏肿瘤的分类,此次WHO最新发布的分类沿袭了2004年对肺、胸膜、胸腺和心脏的分类。
Ø 相比2004年的分类,2015年WHO的分类对常见肺癌有多个重大的改变,但这些改变主要沿用了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联合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协会(ERS)对肺腺癌的分类,只是在部分内容上局部有所增减微调。
•2015版WHO肺肿瘤组织学分类吸收了2011年国际肺腺癌多学科分类的内容,对2004版WH0肺腺癌的组织亚型分类做了根本性的改动,对肺腺癌的亚型按癌细胞的生长方式分类,具体内容如下:① 摒弃了WH0(2004)中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和混合型腺癌的名称。
② 将原位腺癌与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一同列入浸润前病变。
③ 增加了微小浸润性腺癌。
④ 使用贴壁型生长方式表述浸润性腺癌中的非浸润成分(以前被分为细支气管肺泡癌)。
⑤ 引入浸润性黏液腺癌,取代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
⑥ 不再使用透明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亚型名称。
⑦ 不用粘液性囊腺癌的名称,将其归入胶样癌。
⑧ 2011年肺腺癌多学科新分类中描述性用语“为主”不再应用,如浸润性腺癌贴壁样生长为主,代之以定量描述“%”,将浸润性腺癌根据其主要亚型与全部病变的比例以半定量方式表述出来,以5%的量递增,故浸润性腺癌包括贴壁型、腺泡型、乳头型、微乳头型、实性型生长方式以及浸润性黏液腺癌、胶样型、胎儿型、肠型腺癌。
基于CT临床放射组学列线图与深度学习鉴别非典型肺错构瘤和肺腺癌王传彬;李翠平;曹锋;郜言坤;钱宝鑫;董江宁;吴兴旺【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59)2【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放射组学列线图(CRN)和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DCNN)对非典型肺错构瘤(APH)和非典型肺腺癌(ALA)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从两家医疗机构回顾性收集307例患者。
机构1的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84:APH=97,ALA=87)和内部验证集(n=79:APH=41,ALA=38),机构2的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n=44:APH=23,ALA=21)。
分别建立CRN模型和DCNN模型,并采用德隆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对两种模型的性能进行比较。
通过人-机竞赛评估人工智能(AI)在肺结节Lung-RADS分类中的价值。
结果 DCNN模型在训练集和内、外部验证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CRN模型(0.983 vs 0.968、0.973 vs 0.953、0.942 vs 0.9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31、0.34)。
在放射科医师-AI竞争实验中,AI倾向于下调APH组中更多的Lung-RADS 类别,并肯定ALA中更多的Lung-RADS类别。
结论 DCNN及CRN在区分APH 和ALA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前者表现更优;AI在评价肺结节的Lung-RADS分类方面优于放射科医师。
【总页数】7页(P344-350)【作者】王传彬;李翠平;曹锋;郜言坤;钱宝鑫;董江宁;吴兴旺【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影像科;北京汇医慧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R【相关文献】1.联合含瘤周肿瘤全体积CT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列线图预测肺腺癌淋巴血管侵犯2.基于薄层CT图像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在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3.基于HRCT影像组学、临床特征与SUV_(max)的联合模型列线图预测cT_(1)N_(0)M_(0)期肺腺癌脏层胸膜浸润的价值4.基于CT增强扫描静脉期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晚期肺腺癌患者对培美曲塞+铂类化疗敏感性的价值5.基于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肺腺癌EGFR突变的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