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生长速度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F i s h e r i e s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d u s t r y饲料营养篇吴锐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80)罗非鱼是原产非洲的热带性鱼类,隶属于鲈形目、丽鱼科的一大类群,有约100种。
以生殖习性为主要分类依据,罗非鱼被分成3属,即筑巢辅幼的Tilapia 属、双亲口腔辅幼的Sarotherodon 属和雌体口腔辅幼的Oreochromis 属。
目前国内普遍养殖(或用作亲本)的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均属于Oreochromis 属。
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病害少、适应性强(除耐低温能力外)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养殖最为广泛的鱼类之一。
我国是罗非鱼养殖大国,产量居世界首位,2001年产量达67万多吨。
我国的南方地区由于气候适宜,罗非鱼的养殖迅速发展,特别是广东省,2001年罗非鱼产量达27万多吨,占全国罗非鱼总产量67万吨的40%。
罗非鱼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一、食性虽然大部分罗非鱼的鳃耙短而疏,但却能有效地摄食浮游植物,甚至很细小(直径小于5 u )的绿藻也能摄食。
罗非鱼在摄食微小的食物颗粒时,是通过口腔中的粘液腺分泌的粘液把食物颗粒粘在一起,或者是通过长于最外端的鳃弓上的微刺的过滤作用。
在自然条件下,罗非鱼的食物主要由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有机碎屑等组成。
在养殖条件下,罗非鱼可摄食粉状、颗粒状等各种形态的人工饲料。
二、营养需要 1、能量能量不是营养物质,它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氨基酸)在体内氧化而释放的。
鱼类和其它动物一样,要维持生命就需要能量进行能量代谢。
在设计饲料配方时,必须考虑饲料中能量与蛋白质的平衡问题。
能量不足或过高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
当饲料中能量不足时,饲料中本该用于生长的蛋白质就会作为能量被消耗掉; 而当饲料中能量过高时,则会降低鱼类的摄食量,减少了蛋白质或其它重要营养物质的摄入, 从而影响到鱼类的生长。
不同盐度对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幼鱼生长的影响作者:卢如芝何汉刚来源:《黑龙江水产》2024年第02期文章编号:1674-2419(2024)02-0149-04作者简介:卢如芝(1976.4-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工程师。
研究方向: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
E-mail:*****************。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盐度下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和以色列红罗非鱼(Israel red tilapia)幼鱼生长的影响,试验选择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幼苗各150尾。
初始平均体重分别为(2.74±0.12)g、(2.69±0.10)g和(2.75±0.11)g。
试验共设置5个盐度水平,分别为0‰、10‰、20‰、30‰、40‰。
每种鱼每个盐度30尾,并设置3个平行小组。
试验为期60 d。
结果显示,终末体重和日均增重量以M0(1)组的最高,其生长速度显著的高于其它处理小组(P<0.05)。
除处理M10(1)组外,其它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M0(2)、M10(2)、M40(1)和M40(3)的生长速度則显著的慢于其它各个处理小组,其中经过对比,生长速度最快和生长速度最慢相比相差了4倍。
成活率和肥满度以M0(2)、M10(2)、M20(2)、M30(2)和M40(2)相对显著高于其它几个处理小组(P<0.05)。
在不同盐度梯度下,对3种鱼进行饲养,其终末体重、日均增重、成活率和肥满系数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盐度和罗非鱼品种对罗非鱼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和肥满度均有显著影响。
在5种盐度下,萨罗罗非鱼的成活率高于以色列红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的肥满系数显著高于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以色列红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的肥满系数没有显著差异。
罗非鱼养殖方法与技术_罗非鱼养殖技巧罗非鱼的养殖技术多种多样,具体有哪些养殖方法和技术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罗非鱼养殖方法与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罗非鱼养殖技术两茬罗非鱼连养模式:分级标粗大规格罗非鱼苗种,在成鱼养殖池搭配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鲢、鳙鱼以及植食性草鱼,肉食性青鱼,一起纯投料养殖。
待罗非鱼达到上市规格后捕捞出售,搭配养殖鱼类视规格大小决定是否出售。
不干塘立即放养第二茬大规格罗非鱼种,养殖到罗非鱼达到上市规格出售后进行干塘,以上所说的就是两茬罗非鱼连养技术是根据茂名高州市罗非鱼养殖户近年来养殖吉富罗非鱼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种养殖模式,养殖两茬罗非鱼才清一次池塘。
这种养殖模式充分利用池塘养殖空间、节约养殖时间、资金回笼快、产品符合出口健康养殖标准、并且能提高混养鲢、鳙等配养鱼的经济效益,相对降低罗非鱼养殖池塘租金成本,提高罗非鱼单位面积养殖产量,是茂名高州市罗非鱼纯投料养殖户的首选养殖模式,据有地方特色。
一般具备罗非鱼能自然越冬的气候,专业的捕捞队等条件就能利用这一养殖模式并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现将此种养殖模式介绍如下:一、两茬连养的前提条件1、成鱼养殖池成鱼养殖池不要求很规则,淤泥在20厘米以下,面积5~40亩,水深1.5~4米,池底平整、易于捕捞的池塘或者小山塘均可,一般要求5~10亩水面配有2~3kw增氧设备。
成鱼养殖池池底条件如淤泥深浅、池底是否平整对于罗非鱼的起捕率影响很大,如池底坑洼不平则难以达到较高的起捕率,会留下大量第一茬罗非鱼,从而不适合两茬罗非鱼连养。
2、罗非鱼苗种选择罗非鱼苗种可以是吉富罗非鱼、也可以是奥尼罗非鱼,但是要求生长速度快,雄性率高,起捕率高,最适合两茬连养的是吉富罗非鱼。
为了保障罗非鱼苗质量,养殖户最好选择信誉好的罗非鱼苗场苗种。
3、分级标粗培养大规格罗非鱼苗种罗非鱼养殖分级标粗能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节约池塘租金,另外也易于饲养管理。
摘要 / Abstract罗非鱼在适宜条件下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产量高等优势,如果池塘消毒不严、投喂方式不科学、水质管理不善等,则会抑制罗非鱼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促使水质中病菌过度繁殖,诱发罗非鱼感染疾病,降低罗非鱼的产量和养殖效益。
为此,本文结合罗非鱼的生理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从合理选择池塘、做好养殖准备、精准选育种苗、加强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阐述了罗非鱼池塘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以期为罗非鱼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实现绿色生态养殖下优质高产的目的。
研究背景罗非鱼属于杂食性水产动物,在海水和淡水中都可以生存,最适宜生长的水体pH 值为7.0~8.5、温度为20~35 ℃,非常适合在我国南方养殖。
虽然罗非鱼具有长肉多、产量高和抗病力强等特点,但是养殖技术不科学会影响罗非鱼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其产量和质量,并且增加水产养殖成本,甚至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和引起水产品食品安全问题。
为此探讨罗非鱼池塘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对于提高罗非鱼产量、确保水产质量和安全意义重大。
研究内容1. 合理选择池塘池塘环境直接影响罗非鱼的品质和产量。
建议选择在交通相对方便、背风向阳的高燥区域建造池塘。
要求池塘土质保水力强,水质良好且注水便利,深度为2~4 m,面积控制在0.33~1.33 hm2,底部平整,淤泥厚度为20~30 cm。
池塘周围尽量不要饲养家畜或家禽,以免对池塘水质产生污染。
池塘还需要设置专用的排水和进水系统,同时在进水处设置过滤网,防止有害生物随意进入池塘,并且用PVC 管连接排水口,及时将池塘内的废弃物质排放出去,为罗非鱼的快速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2. 做好养殖准备①池塘消毒处理放养罗非鱼之前首先把池塘中遗留的积水排放干净,并剔除底部水草、石头等杂物,随后再暴晒1周,使底部泛白和龟裂后,在池塘底部挖出一个小坑用于溶解生石灰,按照20 kg/667 m2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
最好将池泥深翻处理,有利于消灭土层内存活的病原微生物。
尼罗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属于鲈形目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有称丽鲷科,丽鲷属)。
学名Tilapia nilotica (linnaeus),原产于非洲约旦的坦噶尼喀湖,现已广泛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引进,是联合国推荐养殖的优质水产养殖品种。
一、形态特征体侧扁,头中等大小,口端位;眼中等大小,略偏头部上方。
成熟雄鱼颌部不扩大,下颌长为头长的29~37%。
鳞大,圆形,侧线分上、下两段。
上段侧线有鳞片18~24枚,下段侧线有鳞片12~22枚。
沿侧线列鳞数30~35,通常32~33。
背鳍发达,起点于鳃盖后缘相对,终止于尾柄前端;硬棘16~17,软条12~13;臀鳍末端超过尾柄,硬棘3,软条9~11;胸鳍较长,可达到或超过腹鳍末端,无硬刺,软条14~15;腹鳍胸位,硬刺1,软条15。
尾鳍末端钝圆形。
幼鱼尾鳍后缘平截,成鱼尾鳍后缘呈扇形。
体色呈黄褐至黄棕色,从背部至腹部,由深逐渐变浅;喉、胸部白色。
成体雄性呈红色;体侧有9条与体轴垂直的黑色带条,其中背鳍下方有7条,尾柄上有2条;背鳍边缘黑色,在背鳍和臀鳍上有较为规则的黑色斑纹;尾鳍和胸鳍的边缘红色,成体雄鱼显得特别鲜艳;雌鱼体色较暗淡,孵育期间呈茶褐色,体侧黑,体条纹特别明显,头部也出现若干不太规则的黑色条纹。
二、生活习性尼罗罗非鱼是热带鱼类,适宜的温度范围16~38℃,最适生长水温24~32℃,在30℃时生长最快。
致死温度上限为42℃,下限为10℃。
15~14℃食欲减退。
10℃完全不摄食。
尼罗罗非鱼耐低氧性较强,在水温22~25℃时,0.7mg/L溶氧,仅表现出微弱的浮头,但仍能摄食;在溶氧量为2.24mg/L时摄食旺盛。
为保持正常生长,水体中溶氧量必须保持在3mg/L以上,低于0.1mg/L 窒息。
氨氮1mg/L以下。
pH值在7.5~8.5之间。
二氧化碳在50mg/L以下。
该鱼属广盐性鱼类,能适应较大盐度范围的变化,可以从淡水中直接移入盐度为15‰的海水中,反之亦然。
罗非鱼(非洲鲫鱼、南鲫、越南鱼)罗非鱼(Tilapia)为一种中小形鱼。
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原产于非洲,属于慈鲷科之热带鱼类,和鲈鱼相似。
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可以存活于在湖,河,池塘的浅水中。
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
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此鱼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
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
中文学名:罗非鱼拉丁学名:T ilapia别称:非洲鲫鱼,南鲫,越南鱼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鱼纲亚纲:辐鳍鱼亚纲目:鲈形目亚目:鲈形亚目科:丽鱼科属:罗非鱼属形态特征该属原产于非洲,有600多种,目前被养殖的有15种。
罗非鱼是一群中小型鱼类,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荆似鳜鱼。
广盐性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存;耐低氧,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但随水温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
罗非鱼食性广泛,大多为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甚贪食,摄食量大;生长迅速,尤以幼鱼期生长更快。
罗非鱼生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生长温度16~38℃,适温22~35℃。
罗非鱼最早于1946年由吴振辉、郭启鄣从新加坡引进台湾省,为纪念这两个人,先称“吴郭鱼”。
1957年从越南引进我国内地,又名“越南鱼”。
因其原产于非洲,形似本地鲫鱼,故又有人叫它“非洲鲫鱼”。
引进湖北英山温泉的罗非鱼有两种:一种叫莫桑比克罗非鱼,是1972年从京山县接到英山温泉的;另一种叫尼罗罗非鱼,是1979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来的。
它们安家落户后,都生活得很好。
印度Modadugu Vijay Gupta博士发展并散布清水养殖(使用罗非鱼)的廉价技术,获得2005年世界粮食奖。
特点罗非鱼具有食性杂、耐低氧、不耐低高温,繁殖强等特点:1.食性杂:罗非鱼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池塘中的罗非鱼,消化道内含物大部分是有机碎屑及其他植物性饲料(如水草类、商品饲料等等),其次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少量底栖动物。
/ 2021年第4期92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罗非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骨刺少,是公认的高品质鱼,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向全世界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
我国养殖总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对世界罗非鱼的供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罗非鱼产业现已形成了集遗传育种、种苗生产、成鱼养殖、饲料、加工、运销以及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成为我国出口创汇和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由于罗非鱼性成熟早、繁殖周期短、繁殖力强,且雄鱼比雌鱼生长快45%~50%,在养殖生产中雌、雄鱼混养易使成鱼规格不整齐,进而影响经济效益,因此进行单性(雄性)养殖,可极大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鱼的规格。
目前罗非鱼产业已经通过种间杂交和雄性激素诱导两种方法基本实现雄性化的单性养殖。
但种间杂交面临亲本提纯、保种困难和出苗率低的问题,而雄性激素对人体和环境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此外,已经通过品种审定的不需要雄性激素处理的罗非鱼新品种“尼罗罗非鱼‘鹭雄1号’(GS-04-001-2012)”,由于超雄亲本制种技术操作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制种周期长,不利于品种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因此,培育超雄亲本制种保种简单,自然雄性率高,生长速度快的罗非鱼新品种,对于推动罗非鱼产业的绿色可持罗非鱼“粤闽1号”图1 罗非鱼“粤闽1号”选育技术路线率为5%的方法进行筛选。
(三)品种特性和中试情况1.品种特性(1)形态特征罗非鱼“粤闽1号”(图3)体高,侧扁,头小、背高、体厚,头部稍隆起,体披栉鳞。
侧线断折,呈不连续的两行。
尾鳍末端为钝圆形,不分叉。
成鱼身体两面侧有与体轴垂直的黑带9条。
背鳍、臀鳍及尾鳍上均有黑白相间的斑点,在背鳍、臀鳍上呈斜向排列,尾鳍上的斑点呈线状垂直排列,成鱼在17条以上。
性成熟雄鱼的尾鳍、臀鳍末端呈红色,背鳍边缘黑色。
幼鱼阶段背鳍有一个大而显著的斑点,以后逐渐消失。
对于体长23.7cm~34.6cm,体重560.0g~1605.0g 的个体实测性状比例值:全长/体长1.21±0.02,体长/体高为2.24±0.10,体长/头长为3.31±0.15,体长/尾柄长为8.46±0.92,头长/吻长3.08±0.42,头长/眼径6.02±0.62,头长/眼间距1.87±0.07,尾柄长/尾柄高0.79±0.08。
福寿鱼的特点及概况福福寿鱼,学名Tilapia nilotica♂×T. mossambica♀,俗名南洋鲫、非洲仔、罗非鱼,英文名Nile mouthbreeder、Tilapia,日文名テイラピア、チカダイ、イズミダイ。
它原产于非洲的坦噶尼喀湖,有着优良的适应能力及强大的繁殖力。
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棘,形似鳜鱼。
福寿鱼属广盐性鱼类,海水、淡水中均可生存;罗非鱼对低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一般栖息在水的底层,通常随水温度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
简介名字:福寿鱼(罗非鱼)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非洲大陆的淡水和沿海咸淡水水域繁殖方式:卵生。
气候带:热带该鱼属于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有称丽鲷科,丽鲷属),是珠江水产研究所于1978年7月,把自泰国引进的尼罗罗非鱼作为父本,莫桑比克罗非鱼为母本杂交得到的子一代。
福寿鱼体形与尼罗罗非鱼相似,呈灰绿色。
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主要适合我国南方地区养殖。
罗非鱼指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Tilapia)的鱼类。
该属计有100个品种以上。
福寿鱼罗非鱼原产于非洲,适应性强,为广盐性热带鱼类,,远在4000年前就开始被养殖。
现在,已被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引进养殖,成为重要的养殖对象,已被养殖的约15种。
由于它具有繁殖快、生长迅速、产量高、杂食性、病害少,以及适合淡水和海水养殖等许多优点。
因此,被誉为人类动物蛋白质重要来源的“奇迹鱼”。
改良品种吴郭鱼,体长可达57公分,一般在15~30公分,繁殖期3月至11月。
形态特征:福寿鱼体福寿鱼形与尼罗罗非鱼相似,呈灰绿色。
鳃盖后方至尾柄有8-9条黄褐色垂直条纹,尾鳍有8条能上能下棕色垂直条纹。
背鳍和臀鳍有相当于瞳孔大小的黄绿斑点。
体被圆鳞,体色易随栖息环境而变化。
繁殖期雄鱼下颌,胸鳍为淡红色,尾鳍的边缘也呈红色。
背鳍硬棘15-17,软条10-12;腹鳍硬棘1,软条5;臀鳍硬棘3,软条10;胸鳍软条13;各鳍之硬棘均很尖锐。
莫桑比克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学名Tilapia Mossambica,五十年代称为越南鱼。
人们现在将罗非鱼统称为非洲鲫鱼,有的地方称之为丽鲷。
该鱼属于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有称丽鲷科,丽鲷属)。
原产地在非洲的莫桑比克,自1956、1957年分别由泰国和越南引人我国广东省进行试养,现已在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广泛养殖。
莫桑比克罗非鱼-【生态特征】莫桑比克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属暖水性的热带鱼。
生存的临界温度上限40度对其分解代谢受到影响,42度时则为致死上限温度。
下限l3度时生长极差,lO度时则停止生长,8度时为致死的下限温度。
它又是广盐性鱼类,耐盐度范围很大。
它既能在淡水中生活,又能在含盐量占35%一40%的咸水中生活,但其繁殖会受到影响。
其最适合的盐度是8.5%到17%。
它一般栖息于底层,有时生活于水体的中下层。
在阳光充足水温升高的情况下,也常游到水的表层。
当遇到声响时,就潜入水底的软泥中,静止不动。
【食性】莫桑比克罗非鱼属于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天然饵料有浮游植物、丝状藻类、浮萍、芜萍(瓢莎)、底栖藻类和泥中有机质以及昆虫幼虫、水蚯蚓等。
5厘米以下鱼苗摄食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挠足类、轮虫、水蚯蚓等。
5一9厘米的鱼种摄食浮游硅藻、绿藻、小型甲壳类等。
人工养殖用的饵料如米糠、豆饼、糖糟等也很受欢迎。
莫桑比克罗非鱼-【生殖习性】池塘中养殖生长2一3个月即达性成熟;湖泊中的鱼则需生长到6一9个月方可达性成熟。
每年产卵的次数6-11次不等。
产卵量在80--1400粒之间。
它的生殖习性很特殊:成鱼在繁殖季节有明显的婚姻色,雄鱼比雌鱼的色彩更为鲜艳;雄鱼为雌鱼在水底构筑产卵窝,窝呈圆形,直径30--40厘米,深度10一20厘米;产卵时,雄鱼用头部压迫雌鱼腹部,雌雄双方进行周旋运动,诱发产卵;受精卵藏于雌鱼口内孵化,当稚鱼具有一定游泳能力后,雌鱼才将其吐出,并守候其旁,若有敌害侵袭,雌鱼立即将稚鱼吸人口中保护起来。
罗非鱼的气候适宜性及气象灾害防御目录一、罗非鱼的生长环境(一)、罗非鱼的生物学特性1、罗非鱼的生活习性2、罗非鱼的食性与生长(二)、罗非鱼的生存空间与高要市气候二、罗非鱼的气象灾害防御措施1低温冷害、霜(冰)冻2高温热害3台风、暴雨、低气压三、罗非鱼的养殖管理要点1. 鱼种选择要正确池塘条件适宜放养密度适当4. 合理搭配品种5. 注意排灌水6. 定期开增氧机7. 病害预防高要市罗非鱼养殖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离要市毛象苑制作高要市罗非鱼养殖低温风险区划图.乐城朋t-合擾馆 -觌岗饭高要市毛纽髙制作TSiem"广r 七锚罗非鱼的生长环境罗非鱼属于鲈形目( Perciformes )、鲡鱼科( Cichlidae ),俗称非洲鲫鱼,它原产非洲,属热带性鱼类。
具有生长快、群体产量高、食性杂、病害少、适应性强等特点。
高要市属亚热带气候,大部分时间适宜罗非鱼的生长,罗非鱼在高要市的养殖已经有一定历史,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早在2008 年 1 月高要市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罗非鱼之乡”称号,罗非鱼作为高要市水产特色品牌,已成为养殖户的重要经济来源。
(一)、罗非鱼的生物学特性1、罗非鱼的生活习性虽然罗非鱼不同品种的形态特性有所差别,但其生活习性、生长特性和繁殖习性基本相似。
罗非鱼属于暖水性中小型鱼类,在水温16〜40 C 的水中均能生存;最适生长温度为25〜32 C,当水温升高到42C以上时,呼吸加快,长时间浮于水面;当水温下降至14 C时,鱼群则躲藏在水底,少游动,不摄食;当水温下降至12 C 时,就会逐渐死亡。
繁殖最低温度为18〜20C,最高为38C,最适繁殖水温为24〜32 C。
为了扩大罗非鱼的养殖区域,抗寒性一直是品种选育的主要指标。
罗非鱼为底层鱼类,但其活动随养殖水体的温度有所变动。
在池塘中,上午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趋向于池水的中、上层;中午在水的表层觅食,如有惊动,立即下沉到池底;下午随水温下降,鱼群则在中、下层活动;夜间至次日黎明静止于水底,较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