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故事演讲培训课件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325.00 KB
- 文档页数:43
《盲人摸象》儿童故事优质课件图文演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小学语文教材中《盲人摸象》一课。
该故事出自《佛本生经》故事,旨在教育学生不能以偏概全,要全面解事物真相。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故事背景,掌握生字词,分析故事寓意,进行角色扮演,以及探讨如何从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故事基本情节和生字词。
2. 培养学生想象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不能以偏概全道理,学会全面观察事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进行角色扮演。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深刻道理,并应用到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故事插图、生字词、问题提示等。
2. 角色扮演道具:如盲人眼罩、象鼻子等。
3. 学生分组讨论所需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位盲人摸象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2. 新课内容展示:展示课件,带领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学习生字词。
3. 例题讲解:讲解故事中涉及生字词,如“盲人”、“摸象”等,并进行造句练习。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扮演故事中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培养学生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回答问题,如“为什盲人摸到只是象一部分?”等。
7.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个道理,分享生活实例。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盲人摸象》2. 生字词:盲人、摸象、真相、偏见等。
3. 故事寓意:不能以偏概全,要全面解事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盲人摸象》故事,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不能以偏概全”理解。
答案示例:《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一部分,就认为这就是事物全部。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在哭,我以为他是因为买不到玩具而哭。
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他找不到妈妈。
这件事让我明白,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全面解事物真相。
《盲人摸象》儿童故事课件图文演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盲人摸象》这一经典儿童故事。
该故事选自教材第三章《寓言故事与哲理》第三节内容,通过描述四个盲人分别摸到大象的不同部位,却都只看到局部而非整体,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片面看问题的危害,理解全面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盲人摸象》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2. 培养学生全面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演讲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全面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熟悉故事内容,掌握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演讲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盲人摸象》课件、图片、故事文本。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张大象图片,让学生描述他们所知道的大象。
随后,提出问题:“如果只能摸到大象的一部分,你们能想象出大象的全貌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故事:播放《盲人摸象》课件,边讲解故事边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3. 例题讲解:以故事中的四个盲人分别摸到大象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片面看问题的危害。
4. 随堂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讨论其寓意,并进行简要演讲。
5.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盲人摸象》2. 故事寓意:全面观察,避免片面看问题3. 重点词汇:片面、全面、观察、思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盲人摸象》为例,编写一个新的寓言故事,要求具有教育意义。
2. 答案示例:编写一个关于合作的故事,讲述两只小鸟合作搬运一颗大果实的过程,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全面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寓言故事,提高自己的哲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