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课堂 专题19.3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16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9.3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电流通过人体和较大动物时会发生触电现象,造成生命危险。
2. 了解常见的安全用电规则和标志。
3. 掌握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触电现象,知道触电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安全用电规则和标志。
3. 学生能够掌握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触电现象的危害,安全用电规则和标志,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触电现象的原理,安全用电规则和标志的具体应用,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安全用电演示器材。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触电事故的新闻报道或图片,让学生了解触电现象,引发学生对安全用电的思考。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发生触电现象,以及触电的危害。
同时,介绍常见的安全用电规则和标志,以及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一些典型的触电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让学生明白遵守安全用电规则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安全用电的题目,让学生当场练习,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安全用电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安全用电1. 触电现象: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发生触电现象,造成生命危险。
2. 安全用电规则和标志:介绍常见的安全用电规则和标志。
3. 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掌握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安全用电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答案:略2.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家庭用电安全检查表,包括开关、插座、电器等。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安全用电的知识,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有提高。
文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9.3节《安全用电》。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电压的概念,知道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难点: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池、电线、灯泡、插座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签字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触电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安全用电的关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实验演示:进行电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压的存在。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预防触电,分享各自的见解。
6. 知识巩固:进行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家庭电路的组成。
2. 什么是电压?电压的大小是如何确定的?3. 请列举三种触电的类型,并说明如何预防触电。
答案:1. 家庭电路的组成:电源、电线、开关、用电器等。
2. 电压是电流流动的动力,电压的大小由电源决定。
3. 触电的类型: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预防触电的方法: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使用有绝缘把手的工具;遇到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将导线挑开,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案例引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实验演示、课堂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掌握了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第3节平安用电◇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记住平安电压的数值。
2.知道触电的缘由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3.知道平安用电的常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对常见的触电事故的了解,培育学生平安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触电事故的缘由和正确处理事故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形成平安用电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生活中我们会常常遇到一些用电平安警示标记,如“高压危急”“有电危急”等。
回忆一下,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标记?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电压越高越危急[阅读课本]P113“电压越高越危急”[思索]生活中常见到“当心触电”这样的警示牌,那么怎样才叫触电呢?[提示]人或动物接触或接近带电体,有电流通过,引起损害。
[思索]用手干脆接触一节干电池两端,会发生触电吗?[提示]通常状况下人体的电阻约为104~105Ω;在皮肤潮湿时,人体的电阻可降低到约103Ω。
依据欧姆定律,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所以不会引起损害。
【拓展】人对100~200 uA的电流无反应;电流达到1 mA左右会引起麻的感觉;不超过10 mA时,人尚可摆脱电流;超过30 mA时,就会感到剧痛、神经麻痹、呼吸困难,有生命危急;当达到50 mA时,很短时间就会使人心跳停止。
[归纳提升]触电事故是指有肯定强度的电流流过人体,引起损害性的事故。
[思索]通过人体的电流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提示]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有关。
[思索]为什么说“电压越高越危急”?[提示]人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高,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损害越大。
[思索]你知道人体的平安电压值是多少吗?[提示]依据人体的电阻和人体可以承受的最大电流,一般认为不超过36 V的电压是平安电压。
[思索]人体接触低于36 V的电压的带电体肯定平安吗?[提示]人体是导体,不同的人,在不同状况下的电阻也不同,身体干燥时电阻较大,潮湿时电阻较小,所以人体接触低于36 V的电压的带电体不肯定平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19.3安全用电》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孩子们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模拟、互动游戏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场景为切入点,引导他们学习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掌握安全用电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发生电器安全事故。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学会正确使用电器和处理电器故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电器和处理电器故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器模型、电线、插座、开关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安全用电手册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幼儿园的真实用电事故案例,引起孩子们的关注,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介绍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等。
3.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安全用电接力赛”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电器故障处理演练,让孩子们学会正确使用电器和处理电器故障。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电器和处理电器故障。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安全用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也让我感到欣慰。
然而,仍有个别孩子在游戏中对安全用电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为了拓展延伸,我计划在课后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检查家庭用电安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同时,我还打算在下一节课中,继续深入讲解电器故障处理的方法,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安全用电的技能。
通过这节《19.3安全用电》的教学活动,我相信孩子们在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安全保障。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9.3安全用电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安全教育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以"安全用电"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幼儿们了解电器的基本知识,掌握安全使用电器的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一、设计意图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电器的基本知识,知道电器使用不当会带来危害。
2. 技能目标:让幼儿掌握安全使用电器的规则,能够正确使用电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电器的基本知识,掌握安全使用电器的规则。
难点:让幼儿能够正确使用电器,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器模型、电源插座、电线等。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画纸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模拟:通过情境模拟,让孩子们了解电器的基本知识,知道电器使用不当会带来危害。
2. 互动游戏:通过互动游戏,让孩子们掌握安全使用电器的规则,能够正确使用电器。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电器的基本知识,掌握安全使用电器的规则。
难点:让幼儿能够正确使用电器,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但他们对于电器的基本知识还有待加强。
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加强对电器基本知识的教育,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安全使用电器的规则。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情境模拟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情境模拟让孩子们了解电器的基本知识,知道电器使用不当会带来危害。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讲述了小明因为不注意安全用电而导致火灾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到电器使用不当的危害,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电器的基本知识,知道电器使用不当会带来危害。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安全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我设计了这节《安全用电》的课程,希望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一、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传递过程;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能够识别和避免生活中的电击隐患;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知道电流的形成和传递过程。
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电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简单的电路模型、电流表、电压表等教具,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如电灯、电视、电冰箱等。
孩子们则需要准备一双灵巧的小手和一颗好奇心。
四、活动过程我会通过一个有趣的电流传递游戏,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电流的形成和传递过程。
接着,我会用生动的实例,讲解电的基本概念,让孩子们理解电是什么,电流是如何形成的。
然后,我会带领孩子们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大小,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更深入地理解电的概念。
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讲解安全用电的原则,让孩子们知道如何避免电击隐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安全用电。
五、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电的概念,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得失,看看孩子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安全用电的知识,是否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节《安全用电》的课程,让孩子们能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安全用电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原则。
了解常见的触电原因及预防措施。
学会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和处理电气事故。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提高学生分析电气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意识。
倡导学生养成科学用电、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触电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难点:分析电气事故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改进措施。
理解电气设备的接地、漏电保护等安全原理。
三、教学器材家庭用电示教板演示用的漏电保护器电源插座和插头导线若干灯泡和灯座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绝缘手套和绝缘垫多媒体教学设备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电气事故的新闻报道或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安全用电吗?为什么要学习安全用电?【新课内容讲解】(15分钟)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和措施:讲解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强调“安全第一”的原则。
介绍安全用电的基本措施,如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等。
触电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分析触电的原因和类型,强调预防触电的重要性。
介绍预防触电的措施,如使用绝缘工具、穿戴绝缘手套和鞋子、检查电器设备的完好性等。
演示触电急救的正确方法,包括切断电源、使用绝缘物体挑开电线、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
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讲解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要求,如正确接线、使用合适的保险丝、不超负荷使用电器等。
介绍电气设备的接地和漏电保护原理,强调其重要性。
【实验探究】(20分钟)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了解触电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实验步骤:搭建简单的电路模型,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
使用绝缘手套和绝缘垫进行操作,展示安全用电的基本措施。
模拟触电情况,让学生观察触电的危害和急救方法。
使用漏电保护器演示漏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强调其重要性。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在当前的社会里,无论十居家生活、外出旅行还是工作办公等都离不开电,电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不正确用电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轻则烧坏电路、用电器等,重则会引起火灾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等。
感受生活中电的作用和危害。
引入新知。
讲授新课任务一:电压越高越危险问题1:是不是人体只要接触到电都会发生触电事故呢?(阅读回答)拓展: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安全电流一般认为是10mA。
问题2:人接触到家用电时,是否会触电?(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教材回答)问题3:1.5V的干电池可以随便把玩,街头巷尾的输电线虽然杂乱但也要专业人员维修,田间地头的低压输电通常很低,但几万伏的高压输电通常架设在人迹罕至的山头。
这能说明什么呢?所以,在生活中当我们看不到有类似的标志时最好不要靠近,更不要尝试着去触摸。
任务二:常见的触电事故拓展: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低压电和高压阅读回答:1.“加在人体两端的电压越高,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危险。
”2.人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而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所以会触电。
3.电压越大越危险。
学习触电的本质。
提高安全意识。
电,大多是按电压等级来划分的,而不是按人体安全电压来分的(通常交流1000V,直流1500V以下称为低压,以上称为高压)。
人体无论接触到高压还是低压都会触电的,触电的本质就是有电流重人体流过,对人的各个器官产生损伤造成的。
过渡:家用电路或输电电路中如何产生持续的电流呢?(一)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路中能形成持续电流情况有两种:一是火线上的电经一定途径之后能流回零线,二是火线上的电经其它途径直接流向大地。
通常情况,人能发生触电事故,是有大于10mA的电流流经人体。
(二)低压触电分析:单线触电是电经过人体直接流回大地,而双线触电是电流经过人体流向零线,形成闭合的回路。
练习:1.思考下列各情况中,人体是否会触电?2.站在高压电线上的鸟为什么不会发生触电呢?参考答案:鸟的身体未与其他接地物体或不同电位的物体接触,也就没有形成让电流通过鸟身体流向其他地方的完整回路,所以不会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