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透视表资料

数据透视表资料

数据透视表资料
数据透视表资料

数据透视表

精品文档

数据透视表是一种交互式的表,可以进行某些计算,如求和与计数等。所进行的计算与数据在数据透视表中的排列有关。

例如,可以水平或者垂直显示字段值,然后计算每一行或列的合计;也可以将字段值作为行号或列标,在每个行列交汇处计算出各自的数量,然后计算小计和总计。

例如,如果要按季度来分析每个雇员的销售业绩,可以将雇员名称作为列标放在数提透视表的顶端,将季度名称作为行号放在表的左侧,然后对每一个雇员计算以季度分类能销售数量,放在每个行和列的交汇处。

之所以称为数据透视表,是因为可以动态地改变它们的版面布置,以便按照不同方式分析数据,也可以重新安排行号、列标和页字段。每一次改变版面布置时,数据透视表会立即按照新的布置重新计算数据。另外,如果原始数据发生更改,则可以更新数据透视表。

应用在Access中可以用“数据透视表向导”来创建数据透视表。这种向导用Excel 创建数据透视表,再用MicrosoftAccess创建内嵌数据透视表的窗体。

创建若要创建数据透视表,请运行“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在向导中,从

工作表列表或外部数据库选择源数据。向导然后为您提供报表的工作表区域和可用字段的列表。当您将字段从列表窗口拖到分级显示区域时,Microsoft Excel 自动汇总并计算报表。

如果使用“Office 数据连接”检索报表的外部数据(外部数据:存储在 Excel 之外的数据。例如,在 Access、dBASE、SQL Server 或 Web 服务器上创建的数据库。),则可直接将数据返回到数据透视表,而不必运行“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当不需要合并来自外部数据库(数据库:与特定主题或用途相关的数据的集合。在数据库内,关于特定实体的信息(如雇员或订单)分类归纳到表、记录和字段中。)的多个表(表:关于特定主题的一组数据的集合,以记录(行)和字段(列)的形式存储。)中的数据,或者不需要在创建报表前筛选数据以选择特定记录时,推荐使用“Office 数据连接”检索报表的外部数据,以及检索 OLAP (OLAP:为查询和报表(而不是处理事务)而进行了优化的数据库技术。OLAP 数据是按分级结构组织的,它存储在多维数据集而不是表中。)数据库的数据。

创建数据透视表后,可对其进行自定义以集中在所需信息上。自定义的方面包括更改布局、更改格式或深化以显示更详细的数据。

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报表概述

处理源数据

在创建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一种交互的、交叉制表的 Excel 报表,用于对多种来源(包括 Excel 的外部数据)的数据(如数据库记录)进行汇总和分析。)或数据透视图报表(数据透视图:提供交互式数据分析的图表,与数据透视表类似。可以更改数据的视图,查看不同级别的明细数据,或通过拖动字段和显示或隐藏字段中的项来重新组织图表的布局。)时,可使用多种不同的源数据(源数据:用于创建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Excel如何利用透视表制作汇总报表

Excel如何利用透视表制作汇总报表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Excel数据透视表和透视图的制作Excel2007数据透视表和透视图的制作Excel2007 数据透视是一种可以快速汇总大量数据的交互式方法。使用数据透视表可以深入分析数值数据,并且可以回答一些预计不到的数据问题。数据透视表是针对以下用途特别设计的:以多种友好方式查询大量数据;对数值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按分类和子分类对数据进行汇总,创建自定义计算和公式;展开或折叠要关注结果的数据级别,查看感兴趣区域摘要数据的明细;将行移动到列或将列移动到行,以查看源数据的不同汇总;对最有用和最关注的数据子集进行筛选、排序、分组和有条件地设置格式。 1.数据透视表的创建

设某Excel2007 工作表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数据显得有些杂乱,通过数据透视表,我们可很方便地查看到想要的数据。下面,我们一起来创建数据透视表。图1 原始台账第1步打开“数据透视表”设置框首先,在有数据的区域内单击任一单元格(如C5),以确定要用哪些数据来创建数据透视表。接着,单击“插入”,切换到该工具面板之下;然后,单击“数据透视表”,如图2所示。图2 打开“数据透视表”设置框第2步选择摆放位置首先,从弹出的对话框看,它已确定出了要用哪些数据区域来创建数据透视表。本例为“Sheet1!$A$1:$E$16”,这正是我们所需,不用修改。接着,选择要将数据透视表摆放到什么位置,在“放置数据透视表的位置”下进行选择即可。考虑到本例的数据很少,可选择本工作表,这样,还可随时查看到源数据。这里选择“现有工作表”,单击“位置”后的展开按钮,如图3所示。图3 选择数据透视表的摆放

大学透视学考试资料[管理资料]

大学透视学考试资料[管理资料] 一( 判断正误(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一点透视又称为成角透视图。( ) 2(1525年丢勒的著作《圆规和直尺测量法》出版,提出一种分格画法,试图以平行透视正方形网格作精确的余角透视图。( ) 3(正常视域是由目点引出的视角约为30度的圆锥形空间。( ) 4(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用的是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人公耶稣的头部。( ) 5(透视学著作第一本出版物于1505年在法国巴黎出版,作者是牧师让.佩雷林。而此前的 透视论著均为手抄本。( ) 6(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用的是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人公 耶稣的头部。( ) 7(轴测图即透视图。( ) 8(透视分为三种,其中消逝透视是使观者识别画面空间距离最有效的表现手法。( ) 9(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及弗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 ) 10(一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 ) 11(采用透视的方法绘图,画面的景物具有近小远大,近实远虚的特点。( )

12(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及弗 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 ) 13(传统中国画采用的透视方法按照现在科学的透视方法来衡量是完全准确的。( ) 14(视点是投影中心,眼睛的位置。( ) 15(平行透视中,景物空间的方形景物中平行于透视画面的主体原线与面,在透视画面上发 生透视方向的改变。( ) 16(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 ) 17(一点透视(平行透视)在表现画面空间的活泼和灵活方面是比二点透视(余角透视)更 好的表现手法。( ) 18(沈括提出中国山水画因其视点、位置的变化而产生了“高远、深远、平远”的三种透视 变化构图特点。( ) 19(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多为近视距。( ) 20(透视是在平面上的中心投影或平面上的圆锥形投影。( ) 21(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多为远视距。( ) 22(在我国明代出版了中国第一本透视书。( ) 五(填空题。 1. 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______________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 及弗郎西斯卡的《绘画透视学》和阿尔贝蒂的______________,写了不少关于透视学、

透视学考试重点

透视学考试重点 透视学 1、简述平行透视在绘画上的运用。 荷兰霍贝玛的<林间小道> 将观者视线顺引导深处,产生画面的深度距离感适 合表现长廊隧道公路铁路 意大利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突出中心人物形成一种稳静的气氛起到截止视 线下行的作用(基督的冷静与十二门徒三人一组一字排开的对称构图形成静与动的对比制约(全开放的艺术处理方法,使观者身临其境( 意大利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中心人物不大但平行透视的构图方法对称的高 大的建筑直角边线直指画幅中心因此牵引掌握了视线使主要形象得以突出一道拱门形成了很深的透视感( 2、简述变线的种类及各类变线的透视消失方向。 答:变线分两大类: 1)、和基面平行的水平变线,灭点在视平线上。其中,和画面垂直的直角线消失于心点;和画面成其他角度的成角线消失于心点以外的余点、距点上。 2)、和基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变线,不论与画面成多大角度,他们的灭点都在视平线以外。其中,和画面、基面成近低远高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上的天点;和画面成近高远低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下的地点。 3、原线的种类与透视特征有哪些? 答:原线是指与画面保持平行关系的直线,无论怎样延伸也不会和画面相交, 同类线彼此也不会聚拢、消失。原线包括平行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垂直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垂直线,倾斜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斜线三大类。原线不产生消失现象,无灭点。 4、简述远近视距的构图效果。

答:视距决定、制约着60度正常视域圈内的画幅,保证表现透视空间的最近、最大合理容量。视距短画面容量小,视距长画面容量大。 5、简述中国山水画和西洋风景画在透视手法上的差异。答:中国山水画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不受限制。具有时空跨度自由、表现幅度随意的特点,画面容量大。西洋风景画采用焦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受限制。时空容量、表现幅度有严格的限制,画面容量小。 6、平行透视特点: 1)立方体的前后两个面与画面平行,底面、顶面与基面平行。 2)所有向远处消失的立方体各边线都集中到视平线上的心点消失。 3)平行透视指视者在视域60度角之内所表现的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心点) 4)平行透视画面中大多数线条是平行、垂直线,比较稳定、平衡,适合于表现庄重、宏大的场面。 7、成角透视的画面特点: 成角透视所表现的空间和物体,都是与画面有一定角度的立方体。画面上的立方体空间感较强,画面中主要有左右两个方向的消失点,大多数与底面平行的线条都消失于这两个点。使画面产生强烈的不稳定感,同时也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在实践运用中往往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画法,表现娱乐、欢快的场面。 8、倾斜线的消失特点: 1)、平行透视中的倾斜线为变线时,表现为近高远低或近低远高两种状态。 2)、平行透视中的倾斜线为原线时,保持原状。 3)、斜面上的变线消失到外面的消失点上。 9、倾斜透视的画面特点: 倾斜透视的画面,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相对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画面视觉冲击力更强,给观者的震撼力更大。倾斜透视展现了不同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基于Excel的SQL查询示例

基于Excel的SQL查询示例1.新建原数据 1、新建Excel文件,为方便演示,在Excel中,初始化一些基础数据。如某小区楼盘内、住户标准地址分部情况,如图: 2.数据生成步骤 1、新建Excel文件; 2、选择数据来源,如图:

3、选择数据库类型为“Excel Files*”,如图: 4、选择数据源文件,如图:

5、将所需用到的数据列,选入查询范围: 6、忽略下一步过程,直至最后一步即将完成时,选择“在Microsoft Query”中查看数据,并编辑数据读取SQL: 7、进入Microsoft Query 数据查询界面,会看到查询结果数据区(默认会将数据源文件中的数据查询出来),点击SQL编辑按钮,进入SQL编辑区,如图:

8、根据实际需要,对SQL语句进行编写,如需查询笛卡尔积,SQL语法可参考如下: SELECT * FROM `数据源文件.xlsx`.`Sheet页数据区域` `别名1`, `数据源文件.xlsx`.`Sheet页数据区域` `别名2` 示例: SELECT * FROM `E:\地址原数据.xlsx`.`Sheet1$A1:A9` `Sheet1$A`, `E:\地址原数据.xlsx`.`Sheet1$B1:B5` `Sheet1$B`, `E:\地址原数据.xlsx`.`Sheet1$C1:C25` `Sheet1$C`, `E:\地址原数据.xlsx`.`Sheet1$D1:D5` `Sheet1$D` 获得数据查询结果,确认结果后,关闭Microsoft Query视图,并保存SQL脚本,如图:

excel2010数据透视表如何统计

excel2010数据透视表如何统计 篇一:excel数据透视表快速统计教师年龄段 excel数据透视表快速统计教师年龄段 教师情况统计表(二) 案例背景 学校人事干部和相关管理人员平时就要注意将本校全体教师的各种信息完整的记录下来,并以数据库的形式加以保存并不断更新,这样一来既可以使自己对全校教师的整体情况了如指掌,又可以根据各级领导的要求随时汇总出所需报表,如果给您的报表再配加一幅数据图表,则会使得您的报表更加出彩。本例就在节的基础上继续应用Excel的“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来制作各类不同的统计表和精美的图表。 关键技术点 要实现本案例中的功能,学员应该掌握以下EXCEL技术点。 ●基础知识选择性粘贴,负数显示为正数的自定义格式 ●图表条形图图表的编辑 ●综述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 最终效果展示 创建教师基础数据表 Step 1新建、保存工作簿,重命名工作表 新建一工作簿,并保存为“教师统计表”,将“Sheet1”和“Sheet2”

重名为“数据表”和“报表”,删除多余工作表。 Step 2复制工作表 打开节中“人事管理.xls”工作簿,在“人事表”中选中单元格区域A1:N58,按组合键复制。 Step 3输入“教师情况统计表”原始信息 单击“教师统计表.xls”工作表的“数据表”工作表标签,按组合键粘贴。 创建教师情况统计表 Step 1创建基础统计报表 参照的操作过成,只是在“布局“对话框中将“学科”换成“年龄”,生成教师年龄—性别统计表。 Step 2按“年龄段”统计汇总 ①单击“年龄”字段的任意单元格,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组及显示明细数据“→”“组合“命令,打开”组合”对话框。 ②在弹出的”组合”对话框的“步长”选项框中数“5”。 ③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得到按年龄段分组的汇总统计表。 ④选中单元格区域A4:C12,按组合键复制,切换到“报表”工作表,选中A2单元格按组合键粘贴。 Step 3创建数据透视图 单击“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中的图标向导按钮,自动插入一幅基本的数据透视图图表“Chart1” Step 4改变数据透视图位置

excel汇总相同表格数据[工作范文]

excel汇总相同表格数据 篇一:在不打开EXCEL表的前提下,有办法将同一文件夹下的相同单元格数据进行汇总 在不打开EXCEL表的前提下,有办法将同 一文件夹下的相同单元格数据进行汇总 一、将所有要合并的电子表格放在同一个文件夹内,便于操作。如:总文件夹。 二、新建一个电子表,用于存放导出的内容。如:合并文件。 三、打开,选择所有文件,右击→重命名,键入一个文件名,按回车确认,这样所有文件就会自动编号命名。如:A、A (1)、A(2)? 四、打开新建的电子表【合并文件】,在A列输入要导出内容的文件名。A、A(1)、A(2),选择第2、3单元格,拖动拖动柄到需要的位置。 五、打开【总文件夹】内第一个文件A。 六、打开【合并文件】,在B列第一个单元格内输入“=”后,点击【总文件夹】内第一个文件A中需要导出的单元格的内容,按回车确认。如想导入Sheet1! E1单元格内内容,关闭A文件后,xx栏内显示xx好的公式:

='D:\总文件夹\[]Sheet1'!$E$1 这是想导入的文件所在的路径和文件名,表格名。选择并复制它。 七、在【合并文件】的C列第一个单元格内输入=”” 注意,双引号一定是英文标点符号。再点击双引号中间,右击 →。在[的后面输入 "& 在.前面输入&"选中& A &中间的字母点击A1单元格,这时xx栏显示: ="='D:\总文件夹\["&A1&".xls]Sheet1'!$E$1" 这是一段文本,主要作用是下一步能拖动,将A列的文件名加入其中。 八、选中C1单元格,拖动拖动柄到需要的位置。 九、选中C列,右击→复制 十、选中D列,右击→选择性粘贴→数值。 十一、按Alt+F11键,打开VBAxx器,按Ctrl+G键,打开立即窗口,输入,= (显示选中单元格内容)回车。这时会出现更新数据提示,只要找到总文件夹所在的位置,打开一个文件,更新数据,这时所有文件就可全部导入。注意,要选中D列。 十二、关闭VBAxx器,你就可以发现导入的内容。 篇二:excel中如何将相同格式的多个不同excel文件合并为一张表

透视学 复习资料

1、15世纪,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卡继续发扬马萨乔的显示主义传统,他与1485年写的《绘画透视学》一书为系统地研究透视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2、散点透视是我国传统绘画中应用透视理论的一种提法 3、透视就是透过透明平面来观察景物,从而研究它们的形状的意思。 4、物体、画面、眼睛是构成透视图形的三个要素。 5、画者眼睛做在的位置叫做视点。 6、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成透视图行比备的条件,叫做画面。 7、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叫做测点M 。 8、中心视线与画面垂直的交点,叫做视心。 9、不平行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投影点,叫做灭点。在地平线以上的叫天点,在地平线以下的叫地点。 10、固定视点做能见到的空间范围,叫做视域,绘画上通常采用60度以内对此作画。 11、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均称变线,此种线段必定消失。 12、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称原线。此种线段在视圈内永不消失。 13、灭线,又称消失线,画面种景物变线与消失点连接的线段称灭线。 14、物体的透视特征:等高的物体近大远小;等宽的距离近宽远窄。构成透视图中的物体在一定的视距内,越远越模糊,越近越清楚。 15、、同远近的景物,距离视平线远时所见面积宽,反之所见面积窄,等高缩窄为一条直线。 16、、视向总体上可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 17、、凡在空间相互平行但不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段,看起来都愈远愈相互靠拢(呈射线状),到无穷远时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 18、从透视原理来讲,一幅画只能有一个视向。作透视图和作画之前都必须首先固定视点的位置和确定注视的方向,因为这是作画和作透视图的先决条件。 19、成角透视又叫余角透视,是由于物体与画面构成角度,所以形成了一条向左边消失的线,另一条向右边消失的线,还有第三种垂直向下和画面平行,没有形成消失点。我们习惯把成

透视知识点

(材料说明:本材料仅为我参照课件,针对老师强调的点、易错点,结合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整理概括所得,特别强调仅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第一部分:必背透视知识点 1、把人眼视为投射中心时,空间几何元素在投影面上的中心投影被称为透视投影或者透视图。简称透视或者焦点透视。 2、由视点、画面和物体构成的包括视觉和投影空间的整个透视投影关系。其中的视点、画面、物体构成了透视关系的三个要素 3、透视变化的条件:纵深关系(没有远近纵深关系,就没有透视。) 4、透视变化的规律:空间物体(直线)由于远近距离关系产生的透视变化规律有三种;物体大小的变化、直线方向的变化、平面方向的变化 视向是视线的方向(投影的方向),即中视线的方向。视向主要分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5、定义:在视中线与基面(地面)平行的投影中,空间物体(直线)与基面平行、对画面垂直时形成的透视称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6、作透视图的实质: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与长度的变化。距点法、测点法(也称量点法)。 7、在透视投影中,凡视线平视,直线与基面平行,对画面成一定角度时的透视称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 8、与画面平行的光线(称平行光线),即侧面光线,和与画面相交的光线(称相交光线),即对面光线(逆光)和背面光线。相交光线侧面光线分左侧光和右侧光;对面光线分正对面光、左侧对面光和右侧对面

光;背面光线分正背面光、左侧背面光和右侧背面光。 9、注透视图中物体落影的消失规律是随着物体所在面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影灭点(光足)的位置要根据物体的所在面来确定。 10、在透视投影中,凡是直线(平面)与基面和画面都倾斜时形成的透视,称倾斜透视。由于倾斜透视一般有三个消失点,故又称三点透视。根据视向的变化的规律,倾斜透视可分为平视的倾斜透视和仰视与俯视的倾斜透视。 11、斜面透视又分为平行倾斜透视和余角倾斜透视。其中,平行倾斜透视的消点是在其斜面底迹消点(心点)的垂直上方或下方,余角倾斜透视的消点是在其斜面底迹消点(余点)的垂直上方或下方。 12、在光线照射下,物体表面直接受光部分称阳面,背光部分称阴面。明面和阳面的分界线称阴线,构成阴线的点称阴点。因受光物体的遮挡,附近物体表面或环境出现阴影部分称为影或落影。影的轮廓线称影饯,构成影线的点称影点,影所在的面称受影面(投射面),阴和影合称为阴影。 第二部分:次点 1、透视是绘画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在二维平面上再现三维物象的基本方法。 2、透视的显著特征是:近大远小,所以也称之为“远近法” 3、透视在同的语境有不同的概念:透视现象、透视图及透视学 透视现象是一种视觉现象。同样体量的事物由于距离的远近,在人们眼里会发生大小的变化,呈现出近大远小的效果,这种现象被称之为

Excle的VLOOKUP函数和数据透视在数据分析中神奇运用

VLOOKUP函数及数据透视在数据分析中神奇运用EXCEL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用到的一个数据工作薄,但是,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数据工作软件,却蕴含着许多意想不到、方便实用的强大功能。每次我学会了里面某一个函数或者某个功能的用法后,都会发自内心地感慨一句:噢,原来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还可以这样用,真是太神奇,太棒了。 在工作中,我们会通过用EXCEL对一些数据做分析,有时候单单就数据统计要花费不少时间,统计结束想要查看结果,那么多的数据看了又累,用筛选功能可能还可以方便些。但是,当你学会VLOOKUP和透视,既保证了准确率,又会使工作变得更加轻松。 VLOOKUP函数有着强大的数据查找并且具有一一对应功能,当数据量大、工作表较多时,学会VLOOKUP函数来解决这些难题,往往效果会更好。既然VLOOKUP 函数有着这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强大功能,那么就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它所需要掌握4种语法格式: VLOOKUP(lookup_Value,table_array,col_index_num,range_lookup)搜索表区域首列满足条件的元素,确定待检索单元格在区域中的行列号,再进一步返回选定单元格的值。 Lookup_value 为需要在数组第一列中查找的数值。Lookup_value 可以为数值、引用或文本字符串。 Table_array 为需要在其中查找数据的数据表。可以使用对区域或区域名称的引用,例如数据库或列表。 Col_index_num 为table_array 中待返回的匹配值的列序号。Col_index_num 为 1 时,返回 table_array 第一列中的数值;col_index_num

绘画透视学-复习资料

绘画透视学 -- 3、透视学常用名词术语及原理 (1)、常用名词术语(图1-3-1) ●视点E(Eye Point):视者眼睛的位置。又叫目点。 ●停点S(Standing Point):视点在基面上的垂直落点。又叫站点、立点。 ●主点CV(Center of Vision):中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又叫心点、视心。 ●画面PP(Picture Plane):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平行于画者的颜面, 垂直于中视线。 ●画幅(Picture):在60~视角的视圈线范围以内选取的一块作画面积。 ●中视线(Central Visual Ray):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连线,是视域圆锥的中轴线。又叫中 心视线。 ●视垂线CL(Central Line):过视心所 作的视平线的垂线。又叫中心线。 ●视平面(Horizon Plane):视平线所在 的水平面。 ●视平线、地平线HL(Horizon Line): 过视心所作的水平线。平视时,视 平线与地平线重叠,即视平线等于 地平线;仰视、俯视时,视平线与 地平线分离。 ●水平视心CVO:过视心位置的垂直线与地平线相交的点,称水平视心。由视点至水 平视心的视线与中视线的夹角为仰视或俯视角。 ●视高H(Height):视点到停点的垂直距离。 ●视距VD(VisualDistance):视点到视心的垂直距离。 ●视线SL(Sight Line):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视角(Sight Ang]e):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构成的夹角,绘画中采用的视角不超过60。。 ●视域(VisualThreshold):视点看出去的60。空、司范围。在此范围内的视域称为正 常视域。 ●视向(V1sion Direction):作画时所看的方向,分为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基面GP(Ground Plane):物体所在的平面,也是停点所在的面。 ●基线GL(Ground Line):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灭点V(Vanlshlnq PoInt):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的投影点。又叫消失点、消点。 ●测点M(Heasurlnq PoInt):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 视平线的交点。又称量点。 ●距点D(Distance Point):在视平线上,距视心和视距相等的点。 ●天点(Above Horizonta]Point):在地平线以上的灭点。 ●地点(Below HorizontalPoInt):在地平线以下的灭点。 ●余点(Rest Point):成角透视在视平线上,除距点和视心点以外的其他灭点都叫余点。 ●真高线:在透视图中能反映物体或空间真实高度的尺寸线。 二、平行透视 1、平行透视的特征 什么叫平行透视 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不管它们的形状结构多么复杂, 均可归纳为个或数个正平行六面体。以立方体为例,只 要存在着与画面平行的面,其他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必 然只有一个主向灭点:主点。在这种情形下的作图称平 行透视。由于平行透视只有一个灭点,所以又称“一点 透视”。 2、平行透视的画法 作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的变化。在透视的纵深关系中,不同透视方向的线段有两类:一类是与画面成垂直关系的线段;另一类是与画面成倾斜关系的线段。平行透视图中,测定与画面垂直的线段透视长度可采用距点法。 距点法是运用距点来测量的方法,就是利用45。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距点用“D”表示,它到主点的距离和视点到主点的距离相等,位于视平线上主点的左侧和右侧。 (1)、正方体的画法 距点法作图步骤:(图2—2—1) ●定视点E,视平线HL,主点CV。画与画面平行的 正方形A B C D。从ABCD各引消失线至主点CV。 ●延长CD线得E点,CD—DE。由E点引线至距点D 得F点(即DCV线与印线交叉点),DF之长就是正方 形伸向远方的透视长(深)度。

用excel中数据透视表分类求数据平均值方法

用excel中数据透视表分类求数据平均值方法篇一:Excel教程中数据透视表的用法实例 Excel教程中数据透视表的用法实例数据透视表是一个系列教程,IT部落窝小编会为大家逐步讲解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关联的知识,配合实例加以讲解,并附上案例的excel源文件供大家学习使用。 数据透视表是excel教程中功能最大、使用最灵活、操作最简单的工具。使用数据透视表不必输入复杂的公式和函数,仅仅通过向导就可以创建一个交互式表格,从而自动提取、组织和汇总数据。如果将数据透视表和函数结合使用,更能创建出满足各种需求的报表。什么是数据透视表呢?数据透视表就是一种交互式报表,可以快速分类汇总大量的数据,并可以随时选择页、行和列中的不同元素,快速查看源数据的不同统计结果,同时还可以随意显示和打印出用户感兴趣区域的明细数据,使分析、组织复杂的数据更加快捷有效。数据透视表的作用就是将用户从创建复制公式、使用各种函数的烦琐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迅速而准确的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制作出漂亮的报告和图表。 以工作表数据制作数据透视表的注意事项有以下七点: 以工作表数据制作数据透视表,这些工作表数据必须是一个数据清单。所谓数据清单,就是在工作表数据区域的顶端行为字段名称(标题),以后各行为数据(记录),并且各列只包含一种类型数据的数

据区域。这种结构的数据区域就相当于一个保存在工作表的数据库。第一,数据区域的顶端行为字段名称(标题)。 第二,避免在数据清单中存在有空行和空列。这里需指明以下,所谓空行,是指在某行的各列中没有任何数据,如果某行的某些列没有数据,但其他列有数据,那么该行就不是空行。同样,空列也是如此。 第三,各列只包含一种类型数据。 第四,避免在数据清单中出现合并单元格。 第五,避免在单元格的开始和末尾输入空格。 第六,尽量避免在一张工作表中建立多个数据清单,每张工作表最好仅使用一个数据清单。 第七,工作表的数据清单应与其他数据之间至少留出一个空列和一个空行,以便于检测和选定数据清单。 在制作数据透视表之前,应该按照以上7点来检查数据区域,如果不满足上面的要求,需要先进行整理工作表数据从而使之规范。 本文讲解了三个知识点:第一,什么是数据透视表,第二,数据透视表的作用,第三以工作表数据制作数据透视表的注意事项,下面一片文章,我们将以实例介绍如何整理数据清单:删除数据区域内的所有空行的四种方法。删除数据区域内所有空行的方法有多种,比如排序、高级筛选、自动筛选、VBA编写。下面小编就这几种删除空行的方法逐一介绍。 本文实例为员工的工资和个税清单。在这个数据清单中就存在

大学透视学考试资料

一.判断正误(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一点透视又称为成角透视图。() 2. 1525 年丢勒的著作《圆规和直尺测量法》出版,提出一种分格画法,试图以平行透视 正方形网格作精确的余角透视图。() 3.正常视域是由目点引出的视角约为30 度的圆锥形空间。() 4.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用的是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人公耶稣的头部。() 5.透视学著作第一本出版物于1505年在法国巴黎出版,作者是牧师让.佩雷林。而此前的透视论著均为手抄本。() 6.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用的是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人公耶稣的头部。() 7.轴测图即透视图。() 8.透视分为三种,其中消逝透视是使观者识别画面空间距离最有效的表现手法。()9.15 世 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 13 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及弗朗西斯卡的《绘 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 10.一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 11.采用透视的方法绘图,画面的景物具有近小远大,近实远虚的特点。() 12. 15 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13 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及弗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 13.传统中国画采用的透视方法按照现在科学的透视方法来衡量是完全准确的。()14.视点是投影中心,眼睛的位置。() 15.平行透视中,景物空间的方形景物中平行于透视画面的主体原线与面,在透视画面上发生透视方向的改变。() 16.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 17.一点透视(平行透视)在表现画面空间的活泼和灵活方面是比二点透视(余角透视)更好的表现手法。() 18.沈括提出中国山水画因其视点、位置的变化而产生了“高远、深远、平远”的三种透视变化构图特点。() 19.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多为近视距。() 20.透视是在平面上的中心投影或平面上的圆锥形投影。() 21.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多为远视距。() 22.在我国明代出版了中国第一本透视书。() 二.填空题。 1. 15 世纪末意大利画家______________阅读了 13 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 及弗郎西斯卡的《绘画透视学》和阿尔贝蒂的______________,写了不少关于透视学、画家守则和人体运动方面的笔记,后人将其整理成______________。 2.我国清代雍正七年(1729 年)刊印了第一本透视书,即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合著的 _________________,就是根据波佐的著作《建筑透视》 所改写的。 3.投影分为两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活用Vlookup和数据透视表

活用Vlookup和数据透视表 Excel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软件,本文与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活用Vlookup和数据透视表这两个易学易用的功能,可以将原本平面的分散的多个数据表集中起来,使之变成“立体”的数据库并且可以随意“旋转”,以达到及时准确的多角度分析的需要。 一、现实需求 许多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刚给老板做完按销售部门的全年按月销售趋势报表,老板突然就想再看看,按客户类型的销售趋势是怎样的?刚把按客户类型的销售趋势报给老板之后,老板可能马上就会打说还想看看按产品类型的销售趋势是怎么样的?之后,可能又会需要按员工性别的销售趋势、按员工年龄段的销售趋势等等,换句话说从涉及的员工、客户、产品的每一个特点都有可能成为老板关注的对象,但这几个方面的排列组合就可以产生出无数的报表。 是老板的主意变得太快还是我们做报表的速度太慢呢? 大家都清楚这样数据分析会对决策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而且数据提供的速度越快越及时,所起的效用就越大。如果数据能够像我们看展览品一样,老板需要看哪个角度,分析人员马上就将那个角度转给老板看,那将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老板不仅及时得到了所要的报告,分析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以前与同事提出过这个想法,有的同事说,这是在讲一个神话吧?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发现,只要活用了Excel的两个功能,这个“神话”就很快变成了人人都能够很快学会的现实。 以下通过一个实例来介绍这个“神话”实现过程和所用的功能。 二、实例介绍 本实例以常见三个表为例子来介绍如何让三个图的数据旋转起来?简单的报表会用之后,大家只要按同一思路,翻阅相关专业书籍,那么不管多么复杂的报表还是多个不同的报表都会达到让我们任意旋转的要求。

Excel创建动态数据透视表整理分析数据案例——科目明细表自动统计

财务黄姐发了一个科目明细表过来,对卢子说:你把这个表的各科目做个汇总表,比如银行存款借方是多少,贷方是多少,明白没? 卢子看了一下发过来的表格,回了一句:知道了。 如图1-14所示,表格设计得稍微有点不合理,就是一页A4纸的范围,就会插入一行空行跟标题,导致数据不连续。这样的数据如果用数据透视表汇总,可能会导致汇总出错,需要做一些处理才可以。 Step 01如图1 15所示,选择区域A:E,切换到“数据”选项卡,单击“筛选”按钮。

Step 02如图1 16所示,对一级科目这一列做筛选,单击“筛选”按钮,取消全选,只筛选一级科目跟空白,单击“确定”按钮。 Step 03如图1-17所示,选择筛选出来的行,右击选择“删除行”。

Step 04如图1-18所示,单击“清除”按钮。 这样就把多余的标题跟空白行删除掉了,得到标准的数据源,接下来就可以借助数据透视表轻松汇总。 Step 05如图1 19所示,单击明细表任意单元格如A1,切换到“插入”选项卡,单击“数据透视表”图表,在弹出的“创建数据透视表”对话框,会智能的帮你选择好区域,保持默认不变,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Step 06如图1-20所示,依次勾选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再将借方和贷方拉到值字段。

Step 07这样得到的借方跟贷方都是计数的,我们需要的是求和。如图1-21所示,单击“计数项:借方”这个单元格,右击选择“值汇总依据”为求和,用同样的方法将贷方也变成求和。

如图1 22所示,这时发现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这3个内容堆在一起,看起来有点乱,正常我们都希望这些数据并排显示的。 Step 08如图1-23所示,单击数据透视表任意单元格,在“设计”选型卡,单击“报表布局”,“以表格形式显示”。

Excel_VBA编程常用实例(150例)

Excel_VBA编程常用实例(150例) 主要内容和特点 《ExcelVBA编程入门范例》主要是以一些基础而简短的VBA实例来对ExcelV BA中的常用对象及其属性和方法进行讲解,包括应用程序对象、窗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图表、数据透视表、形状、控件、菜单和工具栏、帮助助手、格式化操作、文件操作、以及常用方法和函数及技巧等方面的应用示例。这些例子都比较基础,很容易理解,因而,很容易调试并得以实现,让您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熟悉ExcelVBA编程。 ■ 分16章共14个专题,以具体实例来对大多数常用的ExcelVBA对象进行讲解; ■ 一般而言,每个实例都很简短,用来说明使用VBA实现Excel某一功能的操作; ■ 各章内容主要是实例,即VBA代码,配以简短的说明,有些例子可能配以必要的图片,以便于理解; ■ 您可以对这些实例进行扩充或组合,以实现您想要的功能或更复杂的操作。VBE编辑器及VBA代码输入和调试的基本知识 在学习这些实例的过程中,最好自已动手将它们输入到VBE编辑器中调试运行,来查看它们的结果。当然,您可以偷赖,将它们复制/粘贴到代码编辑窗口后,进行调试运行。下面,对VBE编辑器界面进行介绍,并对VBA代码输入和调试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 激活VBE编辑器 一般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方式来打开VBE编辑器: ■ 使用工作表菜单“工具——宏——Visual Basic编辑器”命令,如图00-01所示;■ 在Visual Basic工具栏上,按“Visual Basic编辑器”按钮,如图00-02所示;■ 按Alt+F11组合键。

图00-01:选择菜单“工具——宏——Visual Basic编辑器”命令来打开VBE编辑器 图00-02:选择Visual Basic工具栏上的“Visual Basic编辑器”命令按钮来打开VBE编辑器 此外,您也可以使用下面三种方式打开VBE编辑器: ■ 在任一工作表标签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查看代码”,则可进入VBE编辑器访问该工作表的代码模块,如图00-03所示; ■ 在工作簿窗口左上角的Excel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查看代码”,则可进入VBE编辑器访问活动工作簿的ThisWorkbook代码模块,如图00-04所示; ■ 选择菜单“工具——宏——宏”命令打开宏对话框,若该工作簿中有宏程序,则单击该对话框中的“编辑”按钮即可进行VBE编辑器代码模块,如图00-05所示。

大学透视学考试资料[管理资料]

大学透视学考试资料[管理资料] 判断正误(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义) 1(一点透视乂称为成角透视图。() 2(1525年丢勒的著作《圆规和直尺测量法》出版,提出一种分格画法,试图以 平行透视正方形网格作精确的余角透视图。() 3(正常视域是山U点引出的视角约为30度的圆锥形空间。()4(著名壁画 《最后的晚餐》运用的是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人公耶稣的头部。() 5(透视学著作第一本出版物于1505年在法国巴黎出版,作者是牧师让?佩雷 林。而此前的 透视论著均为手抄本。() 6(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用的是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 引向主人公 耶稣的头部。() 7(轴测图即透视图。() 8(透视分为三种,其中消逝透视是使观者识别画面空间距离最有效的表现手 法。() 9(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 作,以及弗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10(—点透视乂称为平行透视。() 11(采用透视的方法绘图,画面的景物具有近小远大,近实远虚的特点。()

12(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 作,以及弗 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13(传统中国画采用的透视方法按照现在科学的透视方法来衡量是完全准确的。() 14(视点是投影中心,眼晴的位置。() 15(平行透视中,景物空间的方形景物中平行于透视画面的主体原线与面,在 透视画面上发 生透视方向的改变。() 16(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 17(—点透视(平行透视)在表现画面空间的活泼和灵活方面是比二点透视(余角 透视)更 好的表现手法。() 18(沈括提出中国山水画因其视点、位置的变化而产生了“高远、深远、平远”的三种透视 变化构图特点。() 19(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多为近视距。() 20(透视是在平面上的中心投影或平面上的圆锥形投影。()21(中国山水画的 透视多为远视距。() 22(在我国明代出版了中国第一本透视书。() 五(填空题。 1. 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 学著作,以 及弗郎西斯卡的《绘画透视学》和阿尔贝蒂的,写了不少关于 透视学、

透视学复习资料(精)

透视学历史 1. 透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眼睛与生俱来的本领。人依靠眼睛分清楚物体的远近、大小、厚薄、轻重。 2. 对透视学的研究始于公元 5 世纪。雅典画家阿嘎塔尔库斯在他为爱米路斯画的歌剧布景中就运用了透视原理,这是最早运用透视原理绘画的一例。 3. 真正将最早将严谨的透视原理运用到绘画上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乔托。后来佛罗伦萨画派代表马萨乔继承了乔托的传统。 4. 到了十五世纪,透视研究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绘画透视学》—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科(意大利),聚像焦点透视法——布鲁耐莱斯基,线性透视法——阿尔伯蒂。 5. 列奥纳多达芬奇对透视学的研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借助《画论》使之成为了一门科学的、系统的学问。同期,阿尔布赖切特丢勒在所著的《圆规直尺测量法》中对线性透视做了更深入的研究。 6. 到了十七世纪,法国里昂建筑师数学家沙葛最先在数学领域研究了透视理论,他的《透视学》制定了几何形体透视投影的正确法则,使透视学从“线性透视”的平行透视扩大到了成角透视。透视学的定义1. 将三维的客观空间画到二维的平面上,使二维的平面产生深度空间,从而得到三维的绘画效果,这就是透视。2. 希腊哲学家阿纳萨格罗斯说XXXXXXXXXXXX3. 三维空间即上下左右前后各一维。把景物的三维空间立体地表现在平面上,即透视学。基本术语1. 视点——画者眼镜的位置2. 画面——将景物透过透明面形成的物象绘出来的媒介(就是你画板上的纸)3. 基面——景物投到画面的水平面,画面和基面成 90 度(可理解为地面)4. 视心线——视点和心点的连线,与画面垂直。5. 视距——画面和视点的距离6. 心点——视心线与画面的交点,位于画面上7. 视平线——由心点引出来的位于画面上的水平线,随眼睛(即视点)的高低位置变化而变化8. 基线——画面与基面的相交线9. 视高——视点的高度,即视平线和基线的距离10. 灭点——消失点,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在画面上会愈远愈靠拢,最后消失在灭点11. 距点——与画面成 45 度角的水平线的灭点(位于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各有一个距点,距点与心点的距离等于心点与视点的距离,是眼睛的视野范围的界限)12. 余点——余角透视(即成角透视的一种)中在视平线上与画面成任意角度(除 45 度与 90 度)的灭点13. 天点——视平线以上的灭点14. 地点——视平线以下的灭点15. 视圈的画法:由视点引出与视平线成 60°角的线相交视平线于两个点,命名为 E、F 点,再以心点为圆心,以 E 或 F 点与心点的距离为半径画圆,即为视圈焦点透 视又称定点透视法,是视点相对近距离地观察物体的方式,属于有限视域范畴的中心投影,画面只有一个中心。焦点透视法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后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学者的努力使其得到的广泛应用。散点透视散点透视又称“活点透视”,采用移动视点漫视的方法和多视域的组合,将景物自然而有机地组合到一个画面之中,是一种复元性的透视方法。其画面构图具有很大的自由性。透视规律消失现象1. 与画面不平行的一组平行线,在画面上呈现越远越靠拢,在最远

透视学复习资料

透视学复习资料 透视学历史1. 透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眼睛与生俱来的本领。人依靠眼睛分清楚物体的远近、大小、厚薄、轻重。 2. 对透视学的研究始于公元 5 世纪。雅典画家阿嘎塔尔库斯在他为爱米路斯画的歌剧布景中就运用了透视原理,这是最早运用透视原理绘画的一例。3. 真正将最早将严谨的透视原理运用到绘画上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乔托。后来佛罗伦萨画派代表马萨乔继承了乔托的传统。4. 到了十五世纪,透视研究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绘画透视学》—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科(意大利),聚像焦点透视法——布鲁耐莱斯基,线性透视法——阿尔伯蒂。5. 列奥纳多达芬奇对透视学的研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借助《画论》使之成为了一门科学的、系统的学问。同期,阿尔布赖切特丢勒在所著的《圆规直尺测量法》中对线性透视做了更深入的研究。6. 到了十七世纪,法国里昂建筑师数学家沙葛最先在数学领域研究了透视理论,他的《透视学》制定了几何形体透视投影的正确法则,使透视学从“线性透视”的平行透视扩大到了成角透视。透视学的定义1. 将三维的客观空间画到二维的平面上,使二维的平面产生深度空间,从而得到三维的绘画效果,这就是透视。2. 希腊哲学家阿纳萨格罗斯说XXXXXXXXXXXX3. 三维空间即上下左右前后各一维。把景物的三维空间立体地表现在平面上,即透视学。基本术语1. 视点——画者眼镜的位置2. 画面——将景物透过透明面形成的物象绘出来的媒介(就是你画板上的纸)3. 基面——景物投到画面的水平面,画面和基面成90 度(可理解为地面)4. 视心线——视点和心点的连线,与画面垂直。5. 视距——画面和视点的距离6. 心点——视心线与画面的交点,位于画面上7. 视平线——由心点引出来的位于画面上的水平线,随眼睛(即视点)的高低位置变化而变化8. 基线——画面与基面的相交线9. 视高——视点的高度,即视平线和基线的距离10. 灭点——消失点,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在画面上会愈远愈靠拢,最后消失在灭点11. 距点——与画面成45 度角的水平线的灭点(位于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各有一个距点,距点与心点的距离等于心点与视点的距离,是眼睛的视野范围的界限)12. 余点——余角透视(即成角透视的一种)中在视平线上与画面成任意角度(除45 度与90 度)的灭点13. 天点——视平线以上的灭点14. 地点——视平线以下的灭点15. 视圈的画法:由视点引出与视平线成60°角的线相交视平线于两个点,命名为E、F 点,再以心点为圆心,以 E 或 F 点与心点的距离为半径画圆,即为视圈焦点透 视又称定点透视法,是视点相对近距离地观察物体的方式,属于有限视域范畴的中心投影,画面只有一个中心。焦点透视法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后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学者的努力使其得到的广泛应用。散点透视散点透视又称“活点透视”,采用移动视点漫视的方法和多视域的组合,将景物自然而有机地组合到一个画面之中,是一种复元性的透视方法。其画面构图具有很大的自由性。透视规律消失现象1. 与画面不平行的一组平行线,在画面上呈现越远越靠拢,在最远处交汇于一点的现象,即消失现象2. 等大的几个物体,离视点越远的会显得越小;等长的几个物体,离视点越远会显得越短。最远的会在画面上消失不见,这也是消失现象。不消失现象1. 与画面平行的任何线条,不论左右高低远近的位置差异,都没有产生方向的变化,所以与基面的角度也不变,相同的线条只会在远近不同的基础上产生长短的变化,任意延长几条线都不会产生渐渐消失于一点的现象,这就是不消失现象。2. 与画面平行的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在与画面平行的面里进行位置移动的话,它的透视长度不变;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