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事故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630.33 KB
- 文档页数:10
油气输送管道运行常见事故分析与处理对策摘要:管道输送凭借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成为了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的油气管道总长度已超过15万公里,在未来几年,油气管道的长度将会不断增加,最终将在我国形成一个类似于高速公路的网络结构。
目前,我国的油气资源集中于西北部、西南部以及东北部地区,而油气资源最大的消耗区域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所以需要将油气资源通过长输管道运输至东部沿海。
但是我国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尤其是西北部、西南部地区,管道所跨越的温度带和地形区较多,容易对管道输送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可能会出现管道事故。
为了保障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必须对管道的运行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可能会出现的事故进行分析总结,最终提出有效的事故处理对策,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的危害。
关键词:油气输送管道;常见事故;处理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油气输送管道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城乡建设不断扩张,油气输送管道所处的周边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同时随着油气管道使用年限的增长,管道的技术性能不断变差,使用寿命逐渐变短,安全运营隐患不断呈现。
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了多起油气输送管道重特大事故,如青岛、大连等地相继发生多起输油管道泄漏爆炸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
如何排查治理油气管道运行安全隐患,确保安全运行,成为当前油气输送管道权属企业、各级人民政府、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1油气输送管道运行特点1.1埋地敷设我国大多数管道都属于埋地敷设,少数管道采用架空的方式。
埋地敷设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受地形的制约较少,而且遭受外界干扰的较少,加上土壤对管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埋地敷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能源、预防管道内结蜡。
1.2无备用管站间只有一条管道,无备用管道。
目前,我国大多数长输管道在站与站之间都是通过一条管道连接,尽管埋地管道不易发生事故,但是一旦发生事故,将直接影响油气资源的输送,加上我国管道采用的加热输送,一旦停输,在管道内易出现凝管问题,将直接威胁管道的安全1.3野外输送我国大多数管道都位于荒无人烟的野外地区,当发生管道事故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工作人员才能赶到事故现场。
摘要近40年国内外油气长输管道事故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外部影响、腐蚀、材料缺陷等是油气管道发生失效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油气管道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健全法规、制定管道完整性管理计划、加强有关科研及应用等。
关键词油气管道事故分析完整性管理油气管道具有管径大、运距长、压力高和输量大等特点[1]。
管道系统包括管道、站场、通信系统等,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2]。
油气管道一旦发生泄漏,会对环境和人员产生严重的后果[3]。
因此,管道的安全运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我国油气长输管道总长已超过4×104km。
运行期超过20年的油气管道约占62%,而10年以上的管道接近85%。
我国东部油气管网随其服役期的延长,管道腐蚀、破坏等问题颇为严重;西部油气管道因服役环境自然条件恶劣等问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由此可见,我国油气长输管道的安全运行形势不容乐观,开展油气管道事故分析与防护措施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国内外油气输送管道事故的统计分析1.1国外油气管道事故1970—1996年,欧洲油气长输管道每1000km的年事故发生率平均为0.575次。
由于在管理、施工和技术措施等方面的改进和提高,管道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1988年至2001年间每1000km的年事故发生率降为0.297次。
表1中的统计结果表明,外部影响是管道事故的主要原因,占48.5%;其次是腐蚀因素占19%;第3个主要因素是施工和材料缺陷,占18%[4]。
表11970—1996年欧洲燃气管道事故统计前苏联的输气管道干线总长在1981年至1990年间增加了83×103km,至1990年初达到207×103km,这期间前苏联共发生管道事故752起。
表2给出了各种失效因素所占的比例,其中,腐蚀、外部影响分别为39.9%、16.9%,在油气管道事故因素中占主导地位。
通过加强管理,前苏联每1000km的年事故发生率由1981年的0.71次逐年下降到1990年的0.26次[4]。
油气管道事故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栾辉(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北京,102200)摘要:文章对国内外典型油气管道事故致因进行详细分析,完成管道事故的界定与致因分类,通过分析可知,外力、腐蚀、材料和施工缺陷是造成管道事故的主要原因。
本文提出具体的措施与建议,为保障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油气管道事故案例分析对策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ypical accidents of oil and gas pipelines, accomplished the divis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pipeline accident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external disturbance, corrosion,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 defects were the primary cause of the pipeline accidents. The paper also proposed concrete advances and measures correspondingly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ecurity operation of oil and gas pipelines.Key Words:Oil and gas pipelines,accidents caused,analysis,countermeasure管道运输是国际货物运输方式之一,是随着石油与天然气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
具有运量大、不受气候和地面其他因素限制、可连续作业以及成本低等优点。
随着石油、天然气生产和消费速度的增长,管道运输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油气管道保护典型案例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油气管道的建设和运营也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管道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会对环境、人身安全以及管道设施的完整性造成威胁。
对油气管道保护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管道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管道保护中的挑战和问题。
1. 管道保护的定义管道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以防止管道受到外部环境、人为破坏或意外事件的影响,保障管道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管道保护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对管道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和监控。
2. 典型案例一:美国阿拉斯加输油管道泄漏事件1989年,美国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输油管道泄漏事故,这起事故发生在阿拉斯加州的普林斯威廉湾。
导致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输油管道的腐蚀、设备老化以及不当的操作和维护。
当时,泄漏事故污染了大片海域,对当地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也给阿拉斯加州的经济和旅游业造成了严重打击。
这起事故的教训是,输油管道的安全运行离不开科学的管道设计和建设,严格的设备检测和维护,以及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危险品管理措施。
3. 典型案例二:我国西气东输管道爆炸事故2010年,我国湖北省荆州市发生了一起西气东输管道爆炸事故,该事故造成了多人逝去和重大财产损失。
据调查,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管道建设和维护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加上施工和运营管理不善,导致了爆炸事故的发生。
此次事故给我们的启示是,管道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监测系统,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4. 个人观点和总结通过对上述典型案例的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油气管道保护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管道保护工作,做到从源头抓起,严格管控管道建设和运营的每一个环节。
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简介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应急处置情况(一)原油泄漏处置情况企业处置情况11月22日2时12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通过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发现东黄输油管道黄岛油库出站压力从4.56兆帕降至4.52兆帕,两次电话确认黄岛油库无操作因素后,判断管道泄漏;2时25分,东黄输油管道紧急停泵停输。
2时35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通知青岛站关闭洋河阀室截断阀(洋河阀室距黄岛油库24.5公里,为下游距泄漏点最近的阀室);3时20分左右,截断阀关闭。
2时50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向处运销科报告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2时57分,通知处抢维修中心安排人员赴现场抢修。
3时40分左右,青岛站人员到达泄漏事故现场,确认管道泄漏位置距黄岛油库出站口约1.5公里,位于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叉口处。
组织人员清理路面泄漏原油,并请求潍坊输油处调用抢险救灾物资。
4时左右,青岛站组织开挖泄漏点、抢修管道,安排人员拉运物资清理海上溢油。
4时47分,运销科向潍坊输油处处长报告泄漏事故现场情况。
5时07分,运销科向中石化管道分公司调度中心报告原油泄漏事故总体情况。
5时30分左右,潍坊输油处处长安排副处长赴现场指挥原油泄漏处置和入海原油围控。
6时左右,潍坊输油处、黄岛油库等现场人员开展海上溢油清理。
7时左右,潍坊输油处组织泄漏现场抢修,使用挖掘机实施开挖作业;7时40分,在管道泄漏处路面挖出2米×2米×1.5米作业坑,管道露出;8时20分左右,找到管道泄漏点,并向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报告。
9时15分,中石化管道分公司通知现场人员按照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做好抢修工作;9时30分左右,潍坊输油处副处长报告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潍坊输油处无法独立完成管道抢修工作,请求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抢维修中心支援。
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概况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案例焦点:1、原油泄漏7小时后发生爆燃,中石化应急响应为什么没有启动?黄岛区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未疏散群众?2、石油天然气管线为什么在人群密集地区铺设?同时在一条窄路上敷设11条不同管线的规划是否合理?案例分析:1、直接原因: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起火。
2、间接原因: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未按规定采取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员等预防性措施。
分析总结:①针对在建工程要纳入当地城乡规划,根据“后开工的建设工程服从先开工或者已建成的建设工程、同时开工的建设工程,后批准的建设工程服从先批准的建设工程”的原则做好与其他管道的避让和保护工作。
管道的安全保护设施应当与管道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严把施工过程控制,管道建成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方可正式交付使用。
②应当建立、健全管道巡护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
管道巡护人员发现危害管道安全的情形或者隐患,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和报告。
编制深化相应应急预案,并在规定的时间长度内熟悉演练,提高员工素质,培养其应急逃生和应急处置能力。
③针对出现其他管线在建与已建石油燃气管线交叉或安全间距不足,以及其他地上他建筑物、构筑物占用的现象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其他法律予以制止,阐明利害,必要时要诉诸于法律手段。
对事故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决定(一)司法机关已采取措施人员。
开发区工委管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应急办主任汪啸、开发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玉军、开发区安监局副局长李宝三、开发区安监局危化品处负责人兼监察大队负责人李本哲、开发区安监局副局长兼石化区分局局长任献文、开发区安监局石化区分局副局长王成河等15人被司法机关批准逮捕。
油气管道事故原因分析及分类方法研究油气管道是国民经济的“生命线”,但是近些年来事故频发,极大影响了社会安定。
特别是“11·22”青岛黄岛输油管道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对当时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引起了人们与国家对于石油管道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油气管道的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具体的分类方法,希望通过本文可以给相关行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标签:油气管道;事故;分类随着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天然气管道发展十分迅速,但天然气管道火灾爆炸事故也发生频繁。
由于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天然气管道一旦失效,极易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严重威胁管道周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天然气管道的事故原因主要包括施工作业、维护不当、管材缺陷、腐蚀、自然灾害和错误操作等。
天然气管道的蒸气云爆炸冲击波和火灾热辐射是造成人员伤亡、建筑物破坏等重大事故后果的主要危害。
天然气管道的火灾爆炸事故,对其周边的管道、输气站场、加油站等易燃易爆设备设施具有强烈的多米诺效应。
1 天然气管道事故原因分析1.1 欧洲EGIG事故原因分析根据欧洲EGIG对2004-2013年间,欧洲天然气管道失效数据库的统计分析结果,各类事故原因及所占比例,详情如表1。
由上表可知,第三方破坏是导致欧洲天然气管道事故的首要原因,其次是腐蚀、施工缺陷、材料失效和土壤移动等。
1.2 美国PHMSA事故原因分析根据PHMSA对1988-2009年间,美国所有的天然气管道重大事故的统计分析结果,各类事故原因及所占比例,见表2。
1.3 我國天然管道事故原因分析我国的管道事故数据库建设起步较晚,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另外,由于我国管材生产技术、施工质量等条件的制约,我国天然气管道的事故率远比欧美等发达国家要高。
目前,我国尚无系统的、完善的天然气管道事故统计资料。
表3为1969-2003年间我国四川输气管道的事故统计。
成品油输送管道设施施工中的施工安全事故分析与防范引言:成品油输送管道设施的施工是一个复杂且危险的过程,涉及到高压、易燃易爆等风险因素。
施工安全事故可能给工人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对施工安全事故进行分析与防范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事故案例分析、危险因素识别和风险管理措施三个方面,探讨成品油输送管道设施施工中的施工安全事故分析与防范。
一、事故案例分析1.1 案例1:高压管道爆裂事故根据过去的事故案例分析,高压管道爆裂是导致成品油输送管道设施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起高压管道爆裂事故发生前,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测和维护,导致管道内部压力超过了安全标准,最终爆裂。
该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给相关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2 案例2:火灾事故另一个常见的施工安全事故是火灾事故。
火灾可能是由于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没有进行有效的消防措施所引起的。
例如,未能审慎操作焊接或切割设备,可能引发火花造成火灾。
此外,工人的纵火行为也是引发火灾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危险因素识别了解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非常关键,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加强对施工安全事故的预防。
2.1 人为失误人为失误是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人对施工操作规程不熟悉、缺乏安全意识、操作错误或疏忽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2.2 设备故障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故障是一个常见的危险因素。
例如,设备维护不善、老化设备的使用、机械故障等都可能引发事故。
2.3 环境因素施工现场周边环境也是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气候恶劣、气体泄露、电气系统故障等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三、风险管理措施3.1 加强培训和教育对施工工人进行全面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必要的技术和安全意识。
传达安全规程、安全操作技巧,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3.2 严格管理和监督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制定严格的施工安全规范。
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
中石油大连输油管道爆裂着火事故调查一、事故过程与原因2014年6月30日18时58分,大连中石油新大一线输油管被钻漏。
溢出的原油流入市政污水管网,在排污管网出口处出现明火。
22时20分,事故导致的明火被扑灭,无人员伤亡,事故正在处理中。
据中石油官网通报,这是大连岳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工人在大连金州新区铁山中路与城富街交叉路口处的路安停车场附近进行施工中,将中石油新大一线输油管钻漏。
据悉,这一工程是大连德泰易高新能源有限公司拟在松岚路安停车场北侧建设LNG加气站,委托大连岳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
为加气站配电工程实施电缆外线水平定向钻施工,将输油管钻漏导致原油泄漏。
溢出原油流入市政污水管网,在排污管网出口处出现明火。
中石油发现管道运行压力异常,立即停运管道并启动应急预案,部署现场抢修和应急处置。
可通过仪器即能判断相关地下管道情况,目前尚不清楚岳林公司是否前往规划局查阅地下管道图。
目前,大连市政府已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调查,肇事单位5名相关人员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二、事故影响事故发生后,现场指挥部组织疏散管道周边居民,组织市政部门对流经区域所有暗渠、涵洞、雨污水井进行全面排查,查清灾害范围。
经查,溢出原油流入市政雨、污水管网,未对自来水管网等形成污染。
环保部门设置多处空气质量监测点,持续环境监测表明,VOC(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超标0.79倍,其他指标均正常。
目前,环保、消防、规划等部门正继续监测、处置溢油情况,中石油管道公司人员正对事故溢油进行清理回收。
经环保部门持续监测,漏油事故地带相关井口检测气体浓度、油温度均正常。
目前,排查无危险地带的群众已陆续返回家中。
关于泄漏原油的具体数量,截至记者发稿时,官方仍未统计出来。
而具体在何处遇明火引起火势,目前相关部门仍在调查之中。
辽宁海事局昨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事故发生后,发现从一部分排污口流出来的少量原油油膜在海上漂浮。
海事局共出动6艘海事船,前往出现油膜的大窑湾海域。
输油管道的事故分析及处理策略研究摘要:比起汽车、火车等运输方式,管道输送具有经济、对环境污染小、安全等许多优点。
输油管道由油管及其他附件组成,根据不同的工艺流程,配备油泵机组,完成油品输转、接卸等任务。
输油管道腐蚀、穿孔或者破裂,都会造成油料泄漏,进而影响周围环境,甚至发生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
本文主要分析输油管道的各种事故类型及原因,研究处理管道事故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输油管道事故分析处理策略我国运输产业的不断发展,促使各地延长现有的输油管道,修建越来越多的管线。
近年来输油管道事故常有发生,2010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输油管道发生起火爆炸事故,2011年9月3日延长油田靖边采油厂发生一起输油管道破裂事故。
根据输油管道事故的不同类型和原因,采取有效策略处理事故,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输油管道的事故类型及原因输油管道一旦发生事故,不仅造成油品损失,影响输油站内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还会严重污染环境,遇到火源会引发火灾,甚至发生爆炸事故,危及工作人员和人们群众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
下面分析输油管道泄漏事故的类型。
1.输油管道腐蚀和穿孔由于输油管道埋设在复杂的土壤中,极易发生腐蚀。
输油管道腐蚀根据不同性质分为电化学腐蚀、应力腐蚀和均匀腐蚀等。
输油管道通常都有防腐绝缘层和阴极保护联合保护管材,避免由于管道腐蚀造成破坏。
输油管道的使用时间越长,阴极保护和防腐绝缘层的保护作用越低。
防腐绝缘层质量较差,输油管道施工时由于疏忽对防腐绝缘层造成机械损伤,土壤中的盐、碱、水、地下杂散电流,都会造成输油管道腐蚀,腐蚀严重的还会造成输油管道穿孔,油品泄漏。
2.输油管道破裂导致输油管道破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当输油管道木材或焊缝存有较大缺陷时,输油管道会破裂;当输油温度和管道施工温度温差较大时,输油管道会沿着轴方向产生较大的热应力,管道壁也会拉伸、变薄,从而导致输油管道破裂。
电焊焊接时的焊缝缺陷有气孔、裂纹、夹渣、未焊透等,气焊焊接连接管道时焊缝也有可能出现夹渣、过热、裂纹、咬边等缺陷。
天然气事故案例总结:从事故中吸取的教训与安全建议天然气事故案例总结:从事故中吸取的教训与安全建议2023年,随着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天然气事故的频率也逐渐上升。
这些事故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伤亡,对社会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有必要从过去的事故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出安全建议。
一、事故案例总结1. 管道泄漏事故:某城市的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事故,燃气弥漫导致爆炸,造成了多人死亡和房屋损毁。
事故原因是由于管道老化和未及时检修,泄漏处的漏气未得到及时发现。
2. 油气混输事故:某石油天然气储气库输送管道出现问题,导致天然气中混入大量石油,形成油气混输事故。
大量石油进入民宅和河流,引发大面积火灾和环境污染。
事故原因是由于管道设计缺陷和不合理的油气分离设置。
3. 储罐泄漏爆炸事故:某化工厂发生储罐泄漏并引发爆炸事故,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和燃烧灾害。
事故原因是由于储罐的结构缺陷和管道连接不严密,导致泄漏引发爆炸。
二、从事故中吸取的教训1. 定期检修与维护:天然气管道和储存设施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老化、磨损、渗漏等问题。
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管道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安全监管与培训:相关部门应强化天然气事故的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 管道设计与施工:在天然气管道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操作,确保管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设计缺陷和施工隐患。
4. 油气分离技术:在输送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中,应加强油气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避免油气混输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纯净的天然气输送。
5. 应急预案和演练:企事业单位应制定完善的天然气事故应急预案,加强演练和培训,提高组织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减少事故损失。
三、安全建议1. 加强天然气事故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建立事故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各方面的经验交流和安全技术进步。
【案例分析】10起高压燃气管道事故,告诉你预防第三方破坏的对策1概述为了高效、经济地输送大量天然气,必须建设更多的天然气网络,输气管道和城镇高压燃气管道是天然气网络的重要构成。
自西气东输一线建设和投产以来,上游“三桶油”都加大了输气管道的投资建设,以中国石油为例,其“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投资建设的天然气管道里程增长明显,详见表1。
各省级天然气公司投资建设了省内主要长输支干线,部分燃气公司也投资建设了跨省域长输管道和长输支干线。
燃气公司在经营区域内也根据当地的供应需求建设了大量的城镇高压燃气管道,以上海市为例。
据《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沪府发〔2017〕14号),截止2017年3月,上海燃气已建设了75Okm天然气主干管网(高压天然气管道)。
为便于表述,如没有特别说明,输气管道、城市城镇高压燃气管道和城市城镇次高压燃气管道在本文中均统一为高压燃气管道;压力值均为表压。
表1中国石油运行的天然气管道长度变化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年鉴(2(X)6),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历年年报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的通知(安委〔2014〕7号)和《全国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调研报告》(中国应急管理,2014(12):6-10»,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深入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全国共排查出油气输送管道隐患29436处,其中管道占压11972处、安全距离不足9171处、不满足安全要求交叉穿越8293处。
和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类似,随着城市城镇建成区扩大或工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存在不少高压燃气管道“被进城”的现象,随之而来的占压圈占、安全间距不足等事故隐患也日益突出。
各地都开展了高压燃气管道隐患治理工作,以上海市为例。
据《三个市级督办事故隐患,去年治理目标均告完成》(解放日报,2016-02-25),上海市安监局组织的"2015年市级督办的3个事故隐患治理项目”之一“高压燃气管道占压事故隐患治理项目",上海燃气的高压主干管网被途经9个区的沿线民房、厂房、简易房、围墙等各类建筑共122处占压,存在较高风险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