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药用历史
•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谓“大黄,味苦寒,主下瘀 血、血闭、寒热、破症痕积聚、留饮痰食、荡涤肠胃、推陈除新、通 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其言性味、功效 ,无产地和形态描述 。
• 魏时吴普在《吴普本草》记有“……或生蜀郡北部或陇西。二月卷生 ,生黄赤叶,四四相当,黄茎高三尺许,三月花黄,五月实黑”,这 是第一次提到大黄的产地,并且对大黄的形态作了简单的描述,认为 产于四川北部和甘肃的质量为好。
叶二蒽酮A、B、C。 结合型:有番泻苷A、B、C、D、E、
F等。
品种
掌叶大黄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不同品种大黄蒽醌 含量比较(%)
总蒽醌
2.034~2.984
游离型 蒽醌
0.037~1.155
结合型 蒽醌
1.829~1.997
炮制作用
大黄 :具有泻热通肠 ,凉血解毒 ,逐
瘀通经的功能. 大黄酒炒:泻下稍缓 ,善清上焦血分 热毒。 酒熟大黄:泻下减弱,清热化湿
活血祛瘀作用
大黄炭:泻下极弱,凉血化瘀止血
醋大黄:消积化瘀……
……………
清宁片:润下剂,老年习惯性便秘
大黄药理作用:
大黄药理作用:1泻下作用:大黄中的二蒽酮类
有强烈的泻下作用 2杀菌:大黄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 布氏杆菌、鼠疫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有 抑制作用 3止血:大黄中有儿茶素没食子酸使凝血系统作用加 强 4降低血脂:降低血脂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 5抗肿瘤:大黄素、大黄酸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氧化、 脱氢和DNA复制,达到抑制杀肿瘤细胞的作用
6预防和治疗应激性胃溃疡出血,促进胰液、胆汁 分泌 7肾脏保护作用:大黄抑制蛋白质分解,能明显降 低血中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大黄中鞣质对肾功能不 全和尿毒症有改善作用,促进尿素和肌酐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