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樱花的历史
- 格式:ppt
- 大小:759.00 KB
- 文档页数:8
武大樱花节预约攻略武大樱花最佳观赏时间武大校内樱花约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4种为主。
这些花既有侵华日军当年所留下的“国耻之花”,也有中日恢复邦交后由日本友人多次赠送的“友谊之花”。
每年三月中旬,武汉大学樱花进入盛花期。
武汉大学的樱花已经有着很长的历史,更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关于武大樱花多数人并不很清楚,只是停留在日本军人栽种的那种认识状态上。
因此美丽的樱花虽然渲染春色,给了人们美的享受,但也带了一些“烦恼”。
有人认为樱花是国耻的象征,有人说不要把樱花复杂化;有人说武大因樱花而美丽;也有人说樱花因武大才迷人。
2015年,著名书法家吴舍燃组织100名书法家来武大赏樱。
形态特征本来樱花只在老斋舍前有栽种,80年代,武汉大学成立绿化委员会,楼、人文科学馆以及行政大楼等处。
武大还经常将自己繁殖培育的各种樱花品种赠送给其他兄弟院校和社会单位,如1988年就转让16株名贵品种垂枝樱花给当时的中南财经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在财大的思园落户生根,1991年又转让200多株3个种、近10个品种的樱花树苗给北京玉渊潭公园的樱花园。
武大园林部门正在继续努力采取有力技术措施,保护樱花,并不断繁殖和培育新的樱花品种,以求更进一步地美化珞珈山校园。
2011年,武大校园内已有樱树1000多株,内含日本樱花(即江户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桃(经常被误称为云南樱花)共四个植物学种和十多个栽培品种或变种。
武大校园樱花在武大校园里,除樱园外,第四教学楼、鲲鹏广场、人文科学馆、行政大楼、校医院一带以及工学部主教学楼、信息学部星湖、医学部等处皆有樱可赏。
而最佳的赏樱地点,还是莫过于“樱园”,这片直接以“樱”命名的园区了。
樱园一带以小日樱花为主,收集了早樱、晚樱和垂枝樱等共6种10余个佳品的樱花,花色丰富,绚丽多彩,枝、干多异且花期不同。
每当寒冬过后,梅花凋谢之时,早樱开放,继而小日樱花、垂枝樱花、晚樱等开放。
武大樱花的来历作者:武闻来源:《小康》2015年第08期春暖花开,朋友圈已经被全国各地的樱花刷屏了。
在我国除了一些本国原产品种外,很多樱花都来自日本。
日本人热爱樱花,崇尚“宁愿短暂,只要灿烂”的精神,盛开固然绚烂,更欣赏凋零的凄美。
在日本人心中,死亡是美的化身,把肉体与灵魂融于一体,就像樱花陨落时的璀璨悲壮。
在中国许多著名赏樱胜地,都有一段难以抹去的屈辱历史……踏青赏樱,浪漫何来?我国很多地方都种有樱花,也有多处比较著名的赏樱胜地。
除了一些本国原产品种外,中国的樱花很多都来自日本——要么是战争年代为侵略者所留,要么是和平时期以友谊的名义获赠。
比如沈阳、大连(旅顺)、青岛等地的樱花,最早即是由侵华日军所引进,而南京中山陵、玄武湖、梅园新村,北京玉渊潭公园以及武汉东湖磨山樱花园等处的樱花,则均为日本政府或人民为表示对华友好而馈赠。
长期以来,由于日本人酷爱樱花,在几种野生樱花的基础上,不断通过园艺杂交精心培育出很多新的优良品种,最终形成了一个异常丰富、多达300余种的“樱家族”。
樱花虽是日本的“国花”之一,但最早起源于中国,约在一千多年前传入日本。
日本人在对樱花的长期追捧中,还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将樱花种到哪里,并常以此为礼物赠给友邦或友人。
此外,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日本逐渐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日本樱花也随着侵略者的铁蹄被带到了很多地方。
在日本,甚至有这么两句话:“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樱花就是日本人,日本人就是樱花”。
它在日本人的生活和精神中占居着重要的位置,日本人认为樱花是生命最重要的象征——“宁愿短暂,只要灿烂!”所以,日本有句谚语:花是樱花,人是武士。
敌寇“国花”落户武大武汉大学校园内原本并没有樱花。
上世纪30年代,当时的国立武汉大学在武昌城郊外的珞珈山一带大兴土木,辟山建校,同时大规模地植树造林,逐渐将这片原本乱石丛生、坟冢遍地的荒山野岭,变成了黉舍巍峨、林木葱茏的美丽校园。
2011年高考作文社会热点素材“和服母女”赏樱拍照事件写作佳苑2011-04-27 19172011年高考作文社会热点素材“和服母女”赏樱拍照事件一、背景材料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武汉,并于1939年前后从日本国内引植数十株樱花苗,“以增情调”。
1957年,武汉大学主管部门对这些樱花树进行了更新。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樱花,再次种植其中50株于武大内,1973年武大农场又从上海引进了一批樱花,同时再次更新了已老化的樱花树。
1983年1月15日,为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京都府日本友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的迁先生向当时在京都大学学习的武汉大学生物系教师王明全赠送了100株垂枝樱苗,经王明全赠给学校后,栽植于枫园三舍南侧公路边和樱园附近,1986年全部开花。
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先生率团访问武汉大学,赠送樱花树苗200株,后栽植于八区苗圃,现今武大校园各处的樱花树苗,除武大园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来自于此。
武大校园的樱花又开了。
2009年3月21日,大量的人流涌入武大赏花,附近交通一度拥堵严重。
一对操武汉口音的母女身穿和服在樱花树下照相,招致数名学子的轰赶,很多围观市民也表示愤慨。
率先声讨的小伙子,据说是武汉大学的大二学生。
声讨声中,这对母女面露窘态,匆忙逃离。
二、写作材料多向立意举隅话题1、爱国3月21日下午3时左右,一对母女在武大樱园内穿和服拍照,引来众多学子围观声讨———“不要穿和服在武大拍照!”“穿和服的日本人滚出去!”至此,“口水爱国主义”又一次上演。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被日本人视为精神的象征,而当武大樱花乃至全中国的樱花被人以“爱国”的名义毁掉,其结果不会是损毁日本文化,而只是中国人被自己人剥夺了观赏樱花的权利;其所见证的,不是他们多有“爱国”精神,而是如何被自己的仇恨左右,丧失了生活的理智。
武汉大学樱花的由来
武大的樱花由来:
武大的樱花于1939年侵华日军高桥少将侵占武汉大学所植,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
军栽植樱树“以增情调”在武汉大学栽植它颇有少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高桥当年栽植
的日本樱花不过50多株,主要分布在现在的樱园大道上,这些樱花到50年代已开始老朽。
1957年,武汉大学三管部门对已老朽的樱树进行了更新。
现在的樱花树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周恩来总理将其中50株转赠给武汉大学。
1982年,为纪念中日友好10
周年,日本友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又赠送了100株垂枝樱苗。
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先生赠送樱花树苗200株。
现今武大校园各处的樱花树苗,除园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来自于此。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武汉樱花由来-------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历史的见证众所周知,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之一。
过去曾有一种广泛流传的观点,认为樱花原产于中国的喜马拉雅地区,大约在唐代时传入日本,笔者以前也对此信以为真,但直到去年看到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生刘夙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都别争了,樱花起源于哪里得听科学的》,方才明白——起源于喜马拉雅地区的樱花只是“野生樱花”,当这一物种在数百万年前扩散到今天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时,地球上尚没有人类存在,其起源地也就无所谓国别之分。
而我们今天通常所谈论和观赏的樱花,实际上是指现代意义上的“栽培樱花”,与野生樱花有着极大的区别。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表明,就目前的绝大多数栽培樱花品种而言,其育种核心种“大岛樱”乃是日本所特有,在中国甚至都没有野生分布,因此,“现代栽培的观赏樱花”实际上是源于日本,这是一个显而易见、颠扑不破的基本事实。
日本人对樱花的狂热喜爱,这是举世皆知的。
数百年来,日本人在几种野生樱花的基础上,不断通过园艺杂交精心培育出很多新的优良品种,最终形成了一个异常丰富、多达300余种的“樱家族”。
特别是其中名气最大、栽植广泛,同时也极具观赏性的“日本樱花”(又名“东京樱花”、“江户樱花”或“染井吉野”),几乎成了“樱花”的代称,就连《中国植物志》新修订的名称中的“樱花”一词,都是用来专指“日本樱花”!如此说来,樱花作为日本的“国花”,的确是名正言顺。
具体就我们武汉市各处栽植的诸多樱花而言,除了少量的本国原生品种之外,绝大多数都是从日本引进的。
除了最富盛名的武汉大学校园樱花最早系由侵华日军从该国引进之外,栽植规模最大的武汉东湖磨山樱花园,其1万多株樱花树也基本上都是来自日本。
据说,磨山樱花园的规模之大,足以与日本青森县弘前市樱花园以及美国华盛顿市樱花园并称为“世界三大樱花之都”,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难得、值得称道的美誉,但是请注意,“都”与“乡”的语意完全不是一码事,如果“樱花之都”这样的名号竟然可以被偷梁换柱地说成是“樱花之乡”,那可真的是连小学语文都还没及格。
花海物语阳春三月,正是赏花时节,早就听说武汉大学的樱花大道很有名气,有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称谓。
这次和几位朋友到武大一日游。
8点多就到了樱花园,游人是不少,赶庙会一般,主干道及人行道上人头攒动。
樱花大道两旁的樱花树上,如云似雪的繁茂。
花海、人海相映成趣,花开满树,淡淡的粉红,呈现着素雅之美。
日本人在樱花时节对花海称为:花吹雪,满满的花缀满枝头,如云似雪的聚挤着开放。
樱花与桃花很有几分的相似,但没有桃花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妖娆,樱花是一种冷艳的花,是玉树琼花,彷如影视剧中身穿和服面色苍白的美人。
武汉大学的樱花有很长的历史,更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
有人认为樱花是国耻的象征,有人说不要把樱花复杂化,有人说武大因樱花而美丽;也有人说樱花因武大才迷人。
一条樱花大道与一所大学,有如此丰富的历史沉淀,花与校结合的如此紧密。
一条不足1000米的樱花大道串起了那么多的往事,有故事的武大樱花,让单纯的赏花变得丰富、生动和历史感结合了起来。
1939年日本侵华军人从本国引来樱花树苗在此种植樱花,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住在这里休养的日本伤兵的思乡之情,同时亦有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
因此,武大的这第一批樱花,可以说是日本侵华的罪证,国耻的象征。
1949年初,有人建议将樱花树砍掉,当时因为一位要员表示,武汉大学是座宝库,里面的一草一木都要保留,于是樱花树得以保存。
1957年以后,武汉大学不断的对这些樱树进行了更新。
樱花树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由日本人种下的第一批日本樱花,50年代更新时已基本死绝,因此,我们今天在武大樱花大道上所看到的日本樱花已经不是当年日军所留下的花种了,而多为原种的第二、第三代。
尽管了解了武大樱花的历史变迁,此花树非日本入侵者所种的樱花了,但或许是看过太多的谍战片,激发了我强烈的爱国心吧,此刻就连这美丽的植物也受到了连累。
心里还是有点排外,感觉还不如桃花美艳。
武大赏樱作者:袁泽来源:《湖南教育·下》2012年第12期早春三月,武汉东湖乍暖还寒,珞珈山上的樱花却抢先竞放。
菲菲如云、争奇斗艳的樱花,带给了人们愉悦和欢乐。
到武大看樱花,已成为武汉市民开春最开心的事。
A.自然之美:蝶舞花飞筑奇景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风景自然美,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而这其中,尤以春季樱花美景最为壮观。
武大现有樱树1000多株,有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桃四个植物学种及其十多个栽培品种或变种,散落于樱园、第四教学楼、人文科学馆、医学部等区域,遍布武大校园。
这四种樱花各具特色,盛开时节,往往你方唱罢我登场,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日本樱花历史最早、数量最多,多分布在樱花大道至行政大楼东侧。
花期通常为3月中下旬至4月初。
花为单瓣,大而艳丽,花先于叶开放,花色粉白相配,特色醒目。
日本樱花观赏性极强,花期集中,开时花繁似锦,落英缤纷,如天女散花。
山樱花主要分布于校医院、第四教学楼、樱园入口、樱园南坡。
花期通常为4月初,可持续15~20天以上。
花瓣分单瓣、重瓣、半重瓣,花色有大红、粉红、白色及淡绿多种,花、叶齐放,生长茂盛。
垂枝大叶早樱主要分布在枫园三舍和樱园南坡。
花期为3月底至4月初。
花多以粉红色、淡红色为主,花瓣多达50枚以上。
青翠欲滴的叶片,或先布满枝头,或与花朵竞相登上枝头,开时红花绿叶,绚丽多彩。
红花高盆樱桃为武大校园内所有樱花中开花最早者,故常称为“早樱”。
花期为2月中旬至3月初开花,特点是先花后叶或者花叶同开,花色鲜红,花朵密密,枝垂重重。
在山水依依、雕梁画柱间,四种樱花先后有序,各具特色,目不暇接,妙不可言,游人观赏时,真让人春光满眼,宛如置身花的海洋。
年年岁岁树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
作为与气候、环境联系紧密的樱花,每年花期、花型、花色都有区别。
有乍暖还寒、梅花未谢之时,樱花盛开,雪花又至的“三花齐放”;有初阳东来、含苞待放之际,春雨绵绵,润物无声的“花香鸟语”;更有春意盎然、花开似海之后,落英如雪的“盛世景象”。
武大樱花种类及分布——摘自武大档案馆吴骁老师《武大樱花史略》樱花的花期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不同品种的樱花略有区别。
樱花的盛开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在叶子长出前先开,有的与叶子生长同时开花。
其中同步开花的山樱、大岛樱的叶子与樱花的颜色相映成衬,十分美丽。
樱花盛开时,远可观,近可品,从远处眺望就像一片云,靠近观赏,可见花蕾成三五朵排成伞状,出乎意料的美。
樱花的美,不仅在于盛开时的热烈,更在于它怒放后纷纷飘落时的那种高尚、纯洁和果断的壮烈场面!难怪有人说:除看樱花难算春。
在武汉大学,到珞珈山看樱花,是有历史渊源的。
早在1947年的阳春三月,就不断有美式小轿车开进校园,国民党官员及其太太们三五成群来看樱花,气氛十分热闹。
而中共一大代表李达在担任武大校长期间,也曾在樱花树下拍照留念。
“文化大革命”时,“全国山河一片红”,武汉大学停止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成为红卫兵南来北往串连的好地方。
尽管武大的红卫兵经常在校园里大肆破坏,但却没有对这些樱花树有所损毁,反倒经常有北方来的红卫兵在每年三月串连到武大来看樱花。
整个“文革”期间,武大的樱花树都保存完好。
到1978年,武汉大学已有樱花上百株。
樱花烂漫时节,对花草淡漠已久的市民又陆续赶到武大,争睹樱花芳容。
这时校方仍以“为人民服务”为主,自发组织师生保持环境卫生。
后来,原武汉市市长黎智听说市民看樱花让校方“手忙脚乱”,便提议适当收取门票,加以控制。
到1985年,游人日渐增多,校方有人提议将樱花全部砍掉种上梅花,“以激励武大新时代的人文精神”,但最后以“武大樱花是历史的鉴证”为由未果。
1986年,时任武汉市委书记王群在武大赏樱时明确指示,要采取措施对樱花加以保护。
时至今日,校方对园林环保日益重视,要砍树已是不大可能也不必要了;相反,还经常对遭遇病虫害或已老朽的樱花树进行抢救性修复。
80年代以来,武大供观赏的樱花已有4个植物学种(不包括栽培品种或变种),分别是:日本樱花(Cerasusyedoensis Matsum.),又名东京樱花或江户樱花。
武大校内樱花约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4种为主。
这些花既有侵华日军当年所留下的“国耻之花”,也有中日恢复邦交后由日本友人多次赠送的“友谊之花”。
每年三月中旬,武汉大学樱花进入盛花期。
武汉大学的樱花已经有着很长的历史,更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关于武大樱花多数人并不很清楚,只是停留在日本军人栽种的那种认识状态上。
因此美丽的樱花虽然渲染春色,给了人们美的享受,但也带了一些“烦恼”。
有人说不要把樱花复杂化:有人说武大因樱花才迷人。
2015年,著名书法家吴舍燃组织100名书法家来武大赏樱。
2018年3月中旬,以解决参观者身份核实,检票排队等问题。
也就是说今年樱花节,武大校友和其他准备游玩观花的朋友们,可以通过武汉大学官网或者官方微信登录进行提前网上预约,现场带上身份证刷脸便可快速进入园区。
武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2019年3月14日发布《武汉樱花花期预报》称,武大樱花预计将在本月底全面绽放。
武汉大学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名校,武大不仅有浓厚的学术氛围,而且美丽的武大校园更是名声在外,被誉为全国最美的大学校园。
而武大樱花就是其中最为美丽的一景!。
《樱花虽美国耻勿忘》一天,一伙强盗闯进一户人家,杀人放火,抢劫财物,侮辱妇女。
当这伙强盗终于被赶出去的时候,丢下了一件花衣裳。
这家人在一阵伤恸过后,捡起了这件花衣裳,先是觉得可恨,转瞬间又觉得好看,继尔又满怀欣喜地称赞起来,又亲又吻,最后干脆把它挂在墙上欣赏。
后来,他们的子孙又把它当做祖传家珍供奉起来。
不仅如此,还到处向人宣传、吹嘘,说这是和平和友善的象征!灾难和耻辱终于被忘得一干二净了。
以上文字看不懂的先学习下抗战历史!!各位同胞:武大樱花又开了,所谓的"樱花节"又到了。
春光明媚,花儿似雪。
游人如织。
但您在赏花之时,可曾想过,日本的国花,何以在武汉大学盛开得这样鲜艳?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1938武汉沦陷,武汉大学被迫西迁四川乐山,武大校园随后成为侵华日军的后方医院,大批日军伤员住在今天的樱园宿舍里。
死亡与伤痛惩罚着侵略者,使他们盼望早日回到日本。
日军指挥部为了抚慰伤员的思国之情,于是1939年的春天从日本移栽大量樱花树到武汉大学及在中国的其他日军战时医院。
今天武大樱园里的樱花,就是当年日本侵略蹂躏我中华的见证!多少中国人惨遭日军杀害,多少姐妹被日军侮辱!武大樱花是日本军国主义刺刀的产物,是日本占领与征服的象征。
这是对我庄严国土的玷污,是对中华民族的亵渎,是中华民族百余年屈辱历史的又一缩影。
当年国土光复之时,本应伐之,所以未伐,是为了牢记国耻以警示后人。
几十年之后一度又一度的春天,珞珈山下,东湖之畔,出门尽是看花人。
抗战的烽烟已化作眼前这如乱云飞舞的樱花;《保卫大武汉》的进行曲已换成了众人同唱的"樱花歌"。
花间还常有身着和服的善男信女摄影留念。
还曾有人身着当年日寇的军服,腰挎倭刀,摆起了当年“皇军”的派头。
真可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樱花作梅花"了。
武汉曾经作为抗战的临时首都,中国人民曾象西班牙人民保卫马德里那样保卫她。
青山下,碧水边,不知埋下了多少抗日将士的忠骨。
武大樱花导游词eniddot;多株樱花树苗在樱园大道一带进行栽植,品种大有增加到70年代,武汉大学农场又引进了一批樱花树苗,更新了已老不的樱树。
80年代,武汉大学绿化委员会成立后,对校园樱花树主行了全面、合理的布局,扩大了樱花的栽植地段,在樱园周围很大一部分地区都栽植了樱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武汉大学校园内至少有樱花树500多侏。
我们现在所走的就是武汉大学最为著名的樱花大道,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树上的含苞点点了,再过十几天,这里不仅繁花似景,还会是游人如织。
因为武大现在已经在为市民踏春赏樱的好地方,现在武大校园内有早樱、垂枝樱、晚樱、红樱等三十多个品种。
每年三月末四月初,樱花大道旁银装素裹,落英缤纷,象如诗如画的梦幻世界。
大家可以看到右边的老房子,这个就是老斋舍,它是学生宿舍,我们可以看到宿舍门前仍有天字斋,地字斋的字样,当初它依狮子山而建,其天平地不平的建筑手法有曲径通幽之感,被誉为武汉的布达拉宫。
在日本人占领之后在道路两旁种了樱花之后便直接称呼为樱园了。
我们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右侧有座宋卿体育馆,这座体育馆的名字很有来历。
宋卿是民国总统黎元洪的字,1920年在天津去世之后,原本想葬在珞珈山,却未能如愿。
1935年,他的儿子把他原本准备筹建江汉大学的股份折合了10万大洋,捐给了武汉大学体育馆,这座体育馆采用了当时西方先进的建筑工艺,跨度30多米的三铰拱,正面看又是重檐三檐滴水,还采用了斗拱,武汉建于抗战前的体育馆目前就只有这座和昙华林的翟雅各健身会所了,是十分珍贵的建筑。
en;好了,武大最有名的地方大家已经看到了,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的走进旁边的樱花从中感受下樱花飘落的魅力,也可以多拍些照片,将这难得的美景记录下来。
en;en;en;en;目前武汉大学的樱花有下列几个品种:一山樱花。
这一品种除50年代更新的日本樱花中有一至二株外来大红山樱花外,1973年又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山樱花,亦称重瓣樱花,花期与日本樱花相廷较晚,花、叶齐放,花色各式各样。
武大樱花背后的故事《武大樱花背后的故事:一场花与情的交织》说起武大樱花,那可真是名声在外。
每年一到樱花季,武大就成了热热闹闹的“粉色海洋”,人山人海的游客就像奔赴一场盛大的花之约会。
但武大樱花背后可有着各种各样有意思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呢。
这武大樱花最早可不完全是专门为了观赏而种下的。
它们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烙印。
传说当年是侵华日军种下的樱花,这本是一种带有侵略意味的种植,仿佛是想把他们那一套侵略文化也栽种在这片中华大地上。
但随着时光流逝,这些樱花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经历了战争与和平的交替。
如今的樱花,被赋予了完全不一样的意义。
现在的武大樱花啊,是武大的宝贝,也是武汉的明信片。
每到开花的时候,整个武大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
从大门开始,那盛开的樱花仿佛是一群害羞又热情的迎宾少女,晃着脑袋等你来。
校园里,小道旁樱花树绵延成一片花海,风一吹,花瓣就像雪花一样飘落,学生们笑着从下面穿过,那场景美到像电影画面。
而且呢,因为樱花季太美太吸引人了,武大还得想招儿来管理这如潮水般涌来的游客。
你想啊,来的人多了,那秩序是个大问题。
武大的保安就成了“护花使者”,天天在校园里统筹周旋。
这就像一场盛大的樱花派对,保安们就像是派对的组织者,又是引导交通,又是维持观看拍照的秩序,忙得不亦乐乎。
印象中有新闻还报道保安大叔操着一口武汉话,特别霸气又好笑地吼着:“莫挤莫挤,樱花又不得跑,一个个来。
”对于武大的学生来说,樱花季真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校园变身为超级美的花园,恨的是自己有时候可能上课都得在“人墙”中穿梭。
宿舍在樱花区附近的同学那可算是“坐拥花景房”了,他们有时候还俏皮地搞个“樱花观景座位出租”,虽然是个玩笑,但足以见得这樱花有多让人眼馋。
武大樱花从一段沉重的历史中走来,如今已经化作了美好的象征。
它诉说着武汉这座城市的坚韧与包容,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和平的向往。
人们在欣赏樱花的时候,也是在回顾历史、珍视现在、展望未来。
每一朵樱花背后都像是有一个老友在轻声诉说过去的那些事儿,激励大家珍惜眼前这不能再美的风景与生活。
樱花什么季节开樱花花朵极其美丽,盛开时节,满树烂漫,如云似霞,是早春开花的著名观赏花木,多数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但这些年因全球温暖化的影响,令樱花开放的时间有所提前。
而且太平洋的气候变暖,亦导致花开后被风吹至散落,大大缩短了人们欣赏樱花的时间。
樱花的花期经过长期的培育,由于品种的不同,花期也有了较大的差别,最早的应该是早樱,一般在3月中左右就开花了,最后的应该是晚樱,一般在4月开花,甚至有的5月才开花。
1、樱花(p.serreulata),落叶乔木。
低约5-25米。
树皮暗栗褐色,扁平而存有光泽,具有横纹。
小枝无毛。
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边缘具芒半明朗齿,两面无毛。
伞房状或总状花序,花白色或淡粉红色。
径2.5-4cm,花期4月-5月。
2、日本早樱(p.subhirtella),为小乔木,高约5m,树皮横纹状,老树皮缏。
小枝褐色,叶倒卵形至卵状披针形。
花粉红色,径2-2.5cm,2-5朵呈伞形花序,春季叶前开花。
3、日本晚樱(nnesiana),低约10m,树皮淡灰色。
叶倒卵形,缘子房芒状齿;花单或重瓣、弯曲,粉红或近白色,芳香,2-5朵棕竹,花期4月。
4、大山樱(p.sargentii),高12-20m,树皮褐色,小枝紫褐色,叶椭圆状卵形。
花粉红色,2-4朵簇生,径3-5cm,花期3-4月。
5、云南樱花(p.cerosoides),低约10m,树皮褐色,小枝紫褐色,叶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缘具重齿。
花掉粉红色至深红色,2-5朵腋生,花期2-3月。
6、科樱花(p.majestica),高约25m,树皮浅褐色,小枝绿色,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花粉红色,花期1月至翌年1月。
7、兮绯樱(prunus campanulata),也叫做钟花掉樱桃,福建山樱花。
钟花樱桃就是她在中国大陆的翻案,日本和台湾都称作兮绯樱,顾名思义,上开在炎热的早春的红色樱花。
兮绯樱的确可能将称得上国内一年里最早对外开放的樱花,花期通常在2月中旬。
为什么武大的樱花出名武大樱花是指位于武汉大学校园内的樱花景观。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为什么武大的樱花出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为什么武汉大学的樱花那么出名?武汉大学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名校,武大不仅有浓厚的学术氛围,而且美丽的武大校园更是名声在外,被誉为全国最美的大学校园。
而武大樱花就是其中最为美丽的一景! 武大樱花开于三月中旬,至下旬最为鼎盛,,武大校园吐苞的樱花挂满枝头,赏樱者骆绎不绝。
樱花花期较短,在日本有一民谚说“樱花7日”,是指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7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约16天左右,形成樱花边开边落的特点。
武大的樱花以日本樱花为主,有早樱花、垂直樱花、晚樱花等6种,可每年花期早晚不一,时长时短,稍不留意就错过最佳观赏期。
花因武大出名同时武大也因花出名啦。
武汉的樱花为什么这样红?对于许多武汉土生土长的80后、90后来说,提到樱花,脑海中会第一时间蹦出来“SAKURA”一词(注:“SAKURA”为樱花的日语读音)。
在那个手机电脑还不是家家必备的年代,许多少年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搬起板凳,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武汉电视台播映的日本动画。
“SAKURA”通过动画片传达到少年们的心底,留下关于这株粉色花朵的记忆。
多年过去,当初的少年已到而立之年。
春季,他们或从家出发,或乘高铁而来,或携家带口,或只身一人,在樱花盛开的江城,共赴这场一期一会的约定。
在武汉,春日赏樱已成为一种全民性的活动。
它具有一种仪式感,鲜少有人能按耐住它的盛情邀约,似乎不看一场樱花,就不算拥有一个完整的春天。
近几年,许多外地游客专程打飞的、乘高铁组团来汉赏樱。
不仅有来自花城“广州”的旅游团,还有来自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国际友人。
武汉大学、东湖樱园、西北湖广场……赏樱园地游人如织,摩肩接踵。
2018年,东湖樱花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0万人次;武大因流量负荷过大而采取了周末3万人、平日2万人的限流措施,总游客量仍超百万。
相较于外地赏樱客蜂拥而至,武汉市民则显得从容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