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GR7001-201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 格式:pptx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240
TSG R7001-2004-11-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Pressure Vessels Periodical Inspection Regul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4年6月23日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年度检查 (3)第三章全面检验 (9)第四章耐压试验 (17)第五章安全状况等级评定 (19)第六章附则 (24)附件一移动式压力容器定期检验附加要求 (26)附件二医用氧舱定期检验要求 (34)附件三安全阀校验要求 (47)附录1 压力容器年度检查报告 (52)附录2 压力容器全面检验报告 (55)附录3 耐压试验报告 (75)附录4 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 (76)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作的质量,确保压力容器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容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属于《容规》适用范围的压力容器的年度检查和定期检验。
其中,在用罐车(以下简称罐车)、在用罐式集装箱(以下简称罐式集装箱)的年度检查和定期检验,除符合本规则正文的有关要求外,还应当遵照本规则附件一《移动式压力容器定期检验附加要求》的规定。
第三条年度检查,是指为了确保压力容器在检验周期内的安全而实施的运行过程中的在线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固定式压力容器的年度检查可以由使用单位的压力容器专业人员进行,也可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持证的压力容器检验人员进行。
第四条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作包括全面检验和耐压试验。
(一)全机检验是指压力容器停机时的检验。
全面检验应当由检验机构进行。
其检验周期为:1、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一般每6年一次;2、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一般3~6年一次;3、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
《压力容器监督检验规则》(TSG R7004—2013)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缪春生2014年3月目录一、背景资料二、修订原则三、主要变化四、条文释义五、附件说明六、展望一、背景资料1.压力容器的高参数、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和安全监察理念的变化,对压力容器的本质安全要求提高了,项目表的形式难以体现监检内容。
——高强度材料使用对安全性能的影响;——新技术、新结构的使用。
2.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修改,对监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全技术规范对安全要求的提高(如安全系数降低带来的变化)——《固容规》要求对焊接工艺评定过程进行监检3.监检现状与责任追究的双重压力,取消过于刚性的要求,明确监检内容的呼声。
——监检方式的讨论,驻厂吗?人员能力要求提高——现象分析,如假的材料质量证明书的讨论落地拨高二、修订原则1.适应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安全技术规范的原则2.坚持监督检验属于法定检验的原则3.强调企业是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者原则4.基于产品质量计划(或检验计划)确定监检项目的原则5.提高监督检验有效性、可操作性原则6.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状况监控常态化原则7.方便企业、服务企业发展的原则8.兼顾国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则三、主要变化1.总体结构变化分为两个层次,即:正文和附件。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通用要求第三章:制造监检基本要求第四章:安装、改造和修理监检基本要求第五章:附则附件包括了非金属容器、医用氧舱、储气井、进口容器、批量制造、质量体系评价要求和表格。
(简要说明为什么列这些附件)三、主要变化2. 理念变化—引入符合性验证(评定)的理念,监检是符合性验证过程,职责讨论:交警与代驾—采用在质量计划中确定监督检验项目的方法替代项目表—“A类、B类”两种监检方式修改为“A类、B类、C类”三种方式—质量体系实施情况抽查方式的变化三、主要变化3. 适用范围及相应内容的增加—增加:压力容器安装、修理改造监督检验;—增加:地下储气井、进口压力容器、批量制造监督检验;—增加了“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监督检验要求;(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条)—增加了“材料标记移植、组对与装配、焊接过程”等现场监督检验项目(B类)—增加了现场热处理的监检要求(第三十九条)三、主要变化4. 调整或者细化明确部分监检要求—修订将“设计图样的审查”修改为“设计文件的审查”,并明确设计文件审查的监检内容;—修改了焊接产品试件、热处理试件的监督检验要求,强调了对试件的现场检查;—修改了无损检测的监检要求—修改“安全附件”的监督检验项目修改为“安全泄放装置”—修改焊接、外观及几何尺寸、耐压试验、泄漏试验和出厂资料审查的监检要求。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R7001-201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Pressure Vessel Periodical Inspection Regul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13年1月16日前言2009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下达修订《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以下简称定检规)的任务书,2010年1月,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修订工作组,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定检规修订的原则、重点内容及主要问题,并且就修订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制定了修订工作时间表。
2010年5月,工作组在合肥召开了第二次会议,经过讨论,形成了定检规征求意见稿。
2010年6月,特种设备局以质检特}[2010]31号文征求意见。
2010年10月,工作组根据征求的意见,研究处理形成送审稿。
在修订过程中,特种设备局还多次.与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定检规修订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2010年11月,特种设备局将送审稿提交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工作组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后形成了报批稿。
2013年1月16日,本规则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次修订工作的基本原则,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80004)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80005)协调一致;根据5年来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行业发展,调整、完善不适应的内容,新增加附件E非金属及非金属衬里压力容器定期检验专项要求;明确定期检验的性质、定位及检验周期的含义,按国家质检总局及信息化工作要求,统一检验结论及结论报告内容;理清使用单位、,检验机构、监察机构的义务;明确检验机构、检验人员的义务与分工;在考虑基本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损伤模式、失效模式制定针对性检验方案的思想,突出检验项目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为新检验检测技术、评定方法的应用,给出渠道;吸纳成熟的科技成果,理清与常规检验方法的关系;方便企业,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兼顾国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安全技术规范与相应标准协调一致,为在用设备检验标准的制定留出接口。
2015年压力容器定期检验专业知识考试及答案(2015.08)姓名:得分:一、判断题(对的打“O"、错的打“X",共15题,每题2分)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中规定,对于设计图样中注明最高工作压力的压力容器,不允许超压泄放装置的动作压力高于该容器的设计压力. ( X )2.《钢制球形储罐》(GB12337-2014)中规定,与人孔、接管相焊接的球壳板和支柱焊接的赤道板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板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 ( O)3。
《钢制球形储罐》(GB12337—2014)中规定,球壳的焊缝以及直接与球壳焊接的焊缝应选用低氢型药皮焊条,并按批号进行熔敷金属扩散氢含量复验。
( O)4.《钢制球形储罐》(GB12337-2014)中规定,盛装毒性程度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球罐,进出口应在上极开孔。
( O )5。
《钢制球形储罐》(GB 12337-2014)中规定,球壳板制造单位应制作人孔与球壳板的产品焊接试板1块。
( O)6.《钢制球形储罐》(GB12337—2014)中规定,焊条在保温筒内不宜超过4h。
超过后,应按原烘干制度重新干燥。
重复烘干次数不宜超过2次。
(O)7.《钢制球形储罐》(GB 12337-2014)中规定,当赤道板厚度大于20mm时,制造单位应对与支柱焊接的赤道板组焊件进行消应力热处理.(X)8.《钢制球形储罐》(GB 12337-2014)中规定,底板与基础、拉杆与支柱的固定连接应在耐压试验前进行。
(X )9。
《钢制球形储罐》(GB12337-2014)中规定,对于奥氏体型钢制球罐的对接焊接接头应优先采用射线检测,其他材料制球罐应优先采用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
( O )10.《热交换器》(GB/T151—2014)中规定,对无法更换有缺陷换热管的热交换器,允许堵管。
堵管根数不宜超过1%且总数不超过2根。
(O)11。
《热交换器》(GB/T 151—2014)中规定,热交换器停车、停用时,需排净内部残存工艺介质;对于有腐蚀防护要求的热交换器,还应采取充氮等保护措施。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标准1 目的为了推动现场安全督察标准化工作,规范压力容器安全检查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公司范围内的压力容器的采购、安装、使用、改造、维修等各环节。
3 引用文件3.1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3.2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 R7001-2013;3.3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2017;3.4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4 术语定义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且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截面内边界最大几何尺寸)大于或者等于150mm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
5 管理标准内容5.1采购/安装/改造/维修环节5.1.1设备到货时接收人员应对其随机资料认真核对,存入该设备档案。
5.1.2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项目招标时,招标负责单位应对投标单位是否具有国家规定的资质进行核实。
使用单位或项目组应督促施工单位在开工前书面告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并督促施工单位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
验收人员应对特种设备告知、检验、注册登记、设计、施工记录及随机资料等严格检查,资料分两份存档。
5.2日常管理5.2.1使用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压力容器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2.2建立完善压力容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2.3将压力容器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纳入工作安卫培训及应急演练计划中。
5.2.4对到期特种设备报检、更新特种设备台帐,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5.2.5安全保护装置及有关附属仪表要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TSG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 R7001-2004-11-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Pressure Vessels Periodical Inspection Regul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4年6月23日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年度检查 (3)第三章全面检验 (9)第四章耐压试验 (17)第五章安全状况等级评定 (19)第六章附则 (24)附件一移动式压力容器定期检验附加要求 (26)附件二医用氧舱定期检验要求 (34)附件三安全阀校验要求 (47)附录1 压力容器年度检查报告 (52)附录2 压力容器全面检验报告 (55)附录3 耐压试验报告 (75)附录4 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 (76)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作的质量,确保压力容器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容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属于《容规》适用范围的压力容器的年度检查和定期检验。
其中,在用罐车(以下简称罐车)、在用罐式集装箱(以下简称罐式集装箱)的年度检查和定期检验,除符合本规则正文的有关要求外,还应当遵照本规则附件一《移动式压力容器定期检验附加要求》的规定。
第三条年度检查,是指为了确保压力容器在检验周期内的安全而实施的运行过程中的在线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固定式压力容器的年度检查可以由使用单位的压力容器专业人员进行,也可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持证的压力容器检验人员进行。
第四条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作包括全面检验和耐压试验。
(一)全机检验是指压力容器停机时的检验。
全面检验应当由检验机构进行。
其检验周期为:1、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一般每6年一次;2、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一般3~6年一次;3、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
长管拖车、管束式集装箱定期检验专项要求D1 总则D1.1 目的本专项要求适用于在用长管拖车、管束式集装箱定期检验。
本专项要求不适用于在用长管拖车车辆部分的检验。
D1.2定期检验周期按照所充装介质不同,定期检验周期见表D-1;表D-1定期检验周期(注D1)(如有毒、易燃、易爆、腐蚀等)均为A组。
D1.3 提前进行定期检验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长管拖车、管束式集装箱,应当提前进行定期检验:(1)发现有严重腐蚀、损伤或者对其安全使用有怀疑的;(2)充装介质中,腐蚀成份含量超过相关标准规定的;(3)发生交通、火灾等事故,对安全使用有影响的;(4)年度检验发现问题,而且影响安全使用的。
D1.4定期检验的辅助工作定期检验过程中,长管拖车、管束式集装箱的拆卸和检验后的组装等检验辅助工作应当由具备长管拖车的气瓶(B1)和长管拖车(C2)或者管束式集装箱(C3)制造资质的单位(以下简称检验辅助单位)进行。
D1.5定期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定期检验前,使用单位和检验辅助单位除按本规则第二章的有关要求准备外,还应当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使用单位将外表面有碍检验的杂物清除干净,并且将长管拖车、管束式集装箱及其相关技术档案资料一并送至检验地点;(2)检验辅助单位对长管拖车、管束式集装箱拆卸前,应根据介质的不同性质,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将气瓶内的残气、残液排除,排放应当符合国家和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瓶内(可燃、有毒)气体检测结果必须达到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方可进行拆卸;(3)检验辅助单位应当负责检验后的组装工作,并且对其组装及维修质量负责。
D2 定期检验项目、内容和要求定期检验项目,包括资料审验,气瓶的瓶体(以下简称瓶体)检验、附件(包括端塞、阀门、管路、快装接头等)检验、安全附件检验、气瓶固定装置(框架或者捆绑带)检验和整车气密性试验。
D2.1 资料审验资料审验主要包括以下技术资料:(1)首次定期检验时,验阅使用登记证,设计、制造资料,包括产品质量证明书、竣工总图、使用说明书、气瓶强度计算书、监督检验证书;(2)改造、维修资料,包括方案、施工质量证明资料;(3)检验、检验资料,包括年度检验报告和定期检验报告,重点验阅上次检验检验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
压力容器定期检查细则1.总则为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保证在用压力容器检查工作质量,特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合用于已经注册登记旳固定式在用压力容器(不包括超高压容器、在用医用氧舱)旳定期检查。
2.检查根据本细则根据旳原则未注年号旳,应使用压力容器制造时所根据旳版本。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TSG R0004-2023《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如下简称《固容规》);(3)TSG R7001《压力容器定期检查规则》;(4)GB150《钢制压力容器》;(5)GB151《管壳式换热器》;(6)GB12337《钢制球形储罐》;(7)GB18442《低温绝热压力容器》;(8)HG20585《钢制低温压力容器技术规定》;(9)有关旳技术原则及设计文献。
3检查前准备3.1检查时机压力容器定期检查工作包括全面检查和耐压试验。
.1全面检查是指压力容器停机时旳检查。
其检查周期为:⑴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旳,一般每6年一次;⑵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旳,一般3~6年一次;⑶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旳,其检查周期由检查机构确定;⑷压力容器一般应当于投用满3年时进行初次全面检查。
.2耐压试验是指压力容器全面检查合格后,所进行旳超过最高工作压力旳液压试验或者气压试验。
3.2现场条件3.2.1使用单位检查前旳准备工作容器在检查前应当具有如下条件:(1)影响全面检查旳附属部件或者其他物体,应当按检查规定进行清理或者拆除;(2)为检查而搭设旳脚手架、轻便梯等设施必须安全牢固(对离地面3m以上旳脚手架设置安全护栏);(3)需要进行检查旳表面,尤其是腐蚀部位和也许产生裂纹性缺陷旳部位,必须彻底清理洁净,母材表面应当露出金属本体,进行磁粉、渗透检测旳表面应当露出金属光泽;(4)被检容器内部介质必须排放、清理洁净,用盲板从被检容器旳第一道法兰处隔断所有液体、气体或者蒸汽旳来源,同步设置明显旳隔离标志。
严禁用关闭阀门替代盲板隔断;(5)盛装易燃、助燃、毒性或者窒息性介质旳,使用单位必须进行置换、中和、消毒、清洗,取样分析,分析成果必须抵达有关规范、原则旳规定。
非金属、非金属衬里压力容器定期检验专项要求E1总则E1.1适用范围(1)本附件适用于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设计温度高于-20℃并且低于200℃的在用搪玻璃压力容器以及《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1)范围内的在用石墨及石墨衬里压力容器、玻璃钢及玻璃钢衬里压力容器、塑料及塑料衬里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2)本附件适用于前项非金属及非金属衬里压力容器非金属部分(包括非金属壳体、零部件及衬里,以下统称非金属部分)的定期检验,金属基体及零部件、安全附件的定期检验要求按本规则正文的规定。
其他非金属衬里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可以参照本附件的要求进行。
E1.2非金属部分的检验周期根据非金属及非金属衬里压力容器的特点,将其非金属部分的安全状况等级分为5级,按本附件E4的规定进行评定。
综合评定安全状况等级为1级、2级的,检验结果为符合要求,可以继续使用;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检验结论为基本符合要求,监控使用;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检验结论为不符合要求,不能继续在当前工况(特别是介质)下使用,但可用于其它适合的介质,监控使用;安全状况等级为5级的,不符合要求,不能用于腐蚀性介质。
根据确定的安全状况等级,检验周期确定如下:(1)安全状况等级为1级的,一般每3年检验一次;(2)安全状况等级为2级的,一般每2年检验一次;(3)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应当监控使用,累计监控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年;(4)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不能继续在当前工况(特别是介质)下使用;如果用于其它适合的腐蚀性介质时,应当监控使用,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累计监控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年;E2检验前的准备工作非金属及非金属衬里压力容器检验前的准备工作除满足本规则正文的要求外,还需满足以下要求:(1)进入设备的人员应穿软底鞋,检验人员的衣服不能带有金属等硬质物件,以防止对非金属层的划伤;(2)检测人员和检测仪器进入设备前,容器内表面应当利用软质材料进行有效防护,所有检测设备不允许直接放置在容器内表面上;(3)严禁在容器内动火和用力敲击非金属部分;(4)容器内表面应当清洗干净、干燥,不得有物料粘附。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R7001-201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Pressure Vessel Periodical Inspection Regul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13年1月16日前言2009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下达修订《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以下简称定检规)的任务书,2010年1月,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修订工作组,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定检规修订的原则、重点内容及主要问题,并且就修订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制定了修订工作时间表。
2010年5月,工作组在合肥召开了第二次会议,经过讨论,形成了定检规征求意见稿。
2010年6月,特种设备局以质检特}[2010]31号文征求意见。
2010年10月,工作组根据征求的意见,研究处理形成送审稿。
在修订过程中,特种设备局还多次.与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定检规修订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2010年11月,特种设备局将送审稿提交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工作组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后形成了报批稿。
2013年1月16日,本规则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次修订工作的基本原则,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80004)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80005)协调一致;根据5年来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行业发展,调整、完善不适应的内容,新增加附件E非金属及非金属衬里压力容器定期检验专项要求;明确定期检验的性质、定位及检验周期的含义,按国家质检总局及信息化工作要求,统一检验结论及结论报告内容;理清使用单位、,检验机构、监察机构的义务;明确检验机构、检验人员的义务与分工;在考虑基本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损伤模式、失效模式制定针对性检验方案的思想,突出检验项目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为新检验检测技术、评定方法的应用,给出渠道;吸纳成熟的科技成果,理清与常规检验方法的关系;方便企业,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兼顾国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安全技术规范与相应标准协调一致,为在用设备检验标准的制定留出接口。
压力容器的检验压力容器在检修活动中存在着诸多危害,如压力容器检修时要释放所有的气体和底部残留液并更换零件,易出现较多的泄漏;所有进入压力容器检修场所的人员都可能因其不安全行为而成为风险的制造者(也可能成为事故的受害者);所有压力容器检修场所内的设施都可能存在不安全状态,如压力容器连接管道上只是关闭阀门,而没有按要求堵盲板造成的毒物泄漏事故。
因此,为了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为了保证压力容器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就需要对压力容器进行定期检验,并且正确识别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将存在的潜在的问题及时找出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解决,真正实现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的统一。
1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十八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限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指的是在压力容器的生命全周期内,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结合相关的要求和规定,做好检验工作,将那些存在的或者潜在的隐患给找出来,以免影响到压力容器的安全稳定运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及时的消除和解决,避免有重大事故发生于压力容器的运行过程中,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根据其检验项目和范围可以分为外部检查、内外部检验和耐压试验。
在正常情况下,各类检验的周期应符合如下规定:(1)外部检查是指专业人员在压力容器运行过程中所进行的检查,目的是及时发现容器在外表面及操作工艺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确定容器能否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继续运行。
容器的外部检查每年应不少于一次。
(2)内外部检验是指专业人员在压力容器停止运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技术检验。
目的是尽早发现容器内部和外部所存在的缺陷,确定容器能否继续运行,或制定为保证安全所必须采取的适当措施。
容器的内外部检验的周期,根据容器的具体情况,包括操作条件、环境以及原有的缺陷情况等而定。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Pressure Vessels Periodical Inspection Regul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4年6月23日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年度检查 (3)第三章全面检验 (11)第四章耐压试验 (21)第五章安全状况等级评定 (24)第六章附则 (30)附件一移动式压力容器定期检验附加要求 (32)附件二医用氧舱定期检验要求 (40)附件三安全阀校验要求 (54)附录1 压力容器年度检查报告 (59)附录2 压力容器全面检验报告 (62)附录3 耐压试验报告 (82)附录4 特种设备检验意见书 (8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作的质量,确保压力容器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容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属于《容规》适用范围的压力容器的年度检查和定期检验。
其中,在用罐车(以下简称罐车)、在用罐式集装箱(以下简称罐式集装箱)的年度检查和定期检验,除符合本规则正文的有关要求外,还应当遵照本规则附件一《移动式压力容器定期检验附加要求》的规定。
在用医用氧舱(以下简称医用氧舱)的年度检查和定期检验应当按本规则附件二《医用氧舱定期检验要求》进行。
第三条年度检查,是指为了确保压力容器在检验周期内的安全而实施的运行过程中的在线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固定式压力容器的年度检查可以由使用单位的压力容器专业人员进行,也可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持证的压力容器检验人员进行。
第四条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作包括全面检验和耐压试验。
(一)全面检验是指压力容器停机时的检验。
全面检验应当由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检验机构进行。
其检验周期为:1.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一般每6年一次;2.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一般3~6年一次;3.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