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财务知识】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71.50 KB
- 文档页数:17
《金属切削机床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金属切削机床概论(Metal Cutting Machine Tools)课程编码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范围机制、机电、机计、模具等学分数 3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学时数36 实验/实践学时 4课外学时0 考核方式考试制订单位制订日期执笔者审核者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基本要求1、课程的地位金属切削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称为“工作母机”,它为各种类型的机械制造企业提供先进的制造技术与优质高效的机床设备,促进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的创新。
机床的母机属性决定了它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类及其相关专业学子必修的专业课。
2、课程的目的本课程以机床运动分析为主线,重点选择机构典型(车床)、现代自动化(数控机床)、传动关系复杂(齿轮加工机床)和加工精密(磨床)等四类有代表性机床,以点带面,扩展到其他机床,进行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传动及结构基础知识的阐述。
为机械制造类企业、科研院所或与其相关的各级管理部门工作的学子,提供必须具备的机床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认识机床、分析机床和选用机床的方法和基本能力。
3、课程的基本要求(1)金属切削加工是通过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实现的,以运动分析为主线,根据工件加工表面所需的运动及其传动联系,以及实现传动的典型机构,了解机床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分析机床和认识机床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2)通过几种主要类型机床的传动系统和典型结构的教学,结合现场实验和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常用机床的用途,培养学生具有正确选用机床、调整机床和使用机床的能力。
(3)随着机床数控化的发展趋势,通过普通机床数控化后的各种数控机床教学,了解机床技术发展的知识联系,洞悉机床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动向,以及实施机床技术创新的途径。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完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基础等相应专业基础课后再开设本课程。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教学大纲一、引言金属切削是制造业中常见的加工方法之一,它通过切削工具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削、切割、钻孔等操作,以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刀具作为金属切削的重要工具,在切削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金属切削的工艺过程和刀具的选择与使用。
二、金属切削原理1. 金属切削的定义和分类1.1 金属切削的定义:金属切削是指通过切削工具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削、切割、钻孔等操作的加工方法。
1.2 金属切削的分类:金属切削可以分为车削、铣削、钻削、镗削、刨削等不同的切削方式。
2. 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2.1 切削力的产生:切削过程中,切削工具对金属材料施加切削力,使金属材料发生变形和断裂。
2.2 切削热的产生:切削过程中,由于切削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切削温度升高。
3. 金属切削的切削力分析3.1 切削力的组成:切削力可以分为主切削力、切向力和轴向力等不同的力分量。
3.2 切削力的计算方法:切削力的计算可以通过力学原理和试验方法进行。
三、刀具的基本知识1. 刀具的分类和结构1.1 刀具的分类:刀具可以根据不同的切削方式和切削材料进行分类,如车刀、铣刀、钻头等。
1.2 刀具的结构:刀具由刀片和刀柄组成,刀片是切削的主要部分,刀柄用于固定刀片和传递切削力。
2. 刀具材料的选择2.1 刀具材料的要求:刀具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硬度、耐磨性、高温稳定性和切削性能等特点。
2.2 常见的刀具材料: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超硬材料等是常用的刀具材料。
3. 刀具的刀具磨损和刀具寿命3.1 刀具磨损的类型:刀具磨损可以分为刀尖磨损、刀侧磨损、刀面磨损等不同的磨损类型。
3.2 刀具寿命的影响因素:刀具寿命受到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切削材料等因素的影响。
四、刀具的选择与使用1. 刀具的选择原则1.1 切削材料的选择:根据被切削材料的硬度、强度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刀具材料。
《财务分析》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财务分析实际上是在会计信息供给(会计学)与会计信息需求(财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财务分析是财务分析主体为实现财务分析目标,以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财务分析技术,对分析对象财务活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为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及监督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门具有独立性、边缘性、综合性的经济应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作为财务分析师或分析人员应如何阅读与分析财务报表、如何分析财务活动状况、如何评价财务绩效等等。
财务分析无论对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还是对政府、客户、供应商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财务分析将为各分析主体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评价等提供可靠信息。
课程概述: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
本课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领域,包括四篇十三章内容:第一篇为财务分析概论,本篇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信息基础和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三章内容。
第二篇为财务报告分析,本篇包括资产负债表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利润表分析和现金流量表分析四章内容。
第三篇为财务效率分析,本篇包括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和企业发展能力分析四章内容。
第四篇为财务分综合分析和评价,本篇包括综合分析和业绩评价和企业价值评估两章内容。
课程性质:财务分析是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也是金融学专业及工商管理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
《财务分析》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 :财务分析(Financial analysis )3 .课程性质:回必修课.课程总学时:34 其中实验学时:17.适用专业:财务管理4 .先修课程:会计学原理、税法、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等一、课程简介本课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领域。
财务分析对 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政府、客户、供应商都是十分重要的,它为各相关利益主 体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评价等提供重要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应 如何阅读与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活动状况、评价企业财务效率、对企业进行综合评 价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一)掌握现代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二)具有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须的财务分析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理论教学第1章 财务分析理论(1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财务分析学科的发展与定位 第三节财务分析的内涵与目标 第四节 财务分析的体系与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内涵、基本目标与作用。
第2章 财务分析信息基础(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财务分析信息的种类 第二节 年度报告的内涵与作用 第三节会计报表 第四节 会计报表附注第五节 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信息 第六节财务分析法规与政策依据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财务分析信息的主要种类、来源以及在财务分析中所发挥的作用。
第3章 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财务分析基本程序与步骤 第二节战略分析与会计分析2.课程类别:□公共课程2.课程类别:□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因专业课程□其他 口选修课总学分:2实验学分:1第三节比率分析与因素分析第四节财务综合分析评价技术第五节图解分析法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程序与基本方法。
第4章资产负债表分析(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资产负债表分析的目的与内容第二节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第三节资产负债表垂直分析第四节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基本内容。
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教学大纲一、引言金属切削是制造业中常见的一种加工方式,通过使用刀具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削,实现对工件形状和尺寸的精确加工。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刀具的分类、特点及应用,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二、金属切削原理1. 金属切削的定义和作用金属切削是指通过刀具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削,以改变工件的形状和尺寸,达到加工要求的一种加工方法。
金属切削可以实现高效、精确和重复性加工,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各个领域。
2. 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刀具对金属材料施加切削力,使切削刃与工件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从而移除工件上的金属层,实现加工目标。
切削过程中,刀具的切削刃与工件之间形成一定的切削角度,刀具在切削过程中产生切削力和切削热,同时也会产生切削振动和切削噪声。
3. 金属切削的影响因素金属切削的质量和效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刀具材料和刀具几何形状等。
合理选择这些参数,可以提高切削效率和加工质量,减少切削力和切削热。
三、刀具分类及特点1. 刀具分类根据刀具的用途和结构特点,刀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轴向刀具:如平面铣刀、立铣刀,用于平面加工和开槽加工。
- 径向刀具:如钻头、铰刀,用于孔加工和外圆加工。
- 侧面刀具:如刀片、车刀,用于车削加工和切槽加工。
- 特殊刀具:如刃磨刀具、切槽刀具,用于特殊形状的加工。
2. 刀具特点不同类型的刀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刀具材料:刀具材料应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热稳定性,常用材料有高速钢、硬质合金和陶瓷等。
- 刀具几何形状:刀具的几何形状包括刀片的前角、后角、刃倾角、切削角等参数,不同的形状适用于不同的切削任务。
- 刀具涂层:刀具涂层可以提高刀具的耐磨性和切削性能,常用涂层有涂层碳化物、涂层氮化物和涂层氧化物等。
四、刀具教学内容安排1. 金属切削原理的介绍- 金属切削的定义和作用- 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 金属切削的影响因素2. 刀具分类及特点的讲解- 轴向刀具的分类和特点- 径向刀具的分类和特点- 侧面刀具的分类和特点- 特殊刀具的分类和特点3. 刀具选择和使用的技巧- 刀具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刀具使用的注意事项- 刀具的保养和维护4. 刀具故障分析和排除- 常见刀具故障的原因和表现- 刀具故障的排查和排除方法- 刀具寿命的评估和提高方法五、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本教学大纲推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实例演示、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工程财务教学大纲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所学习的工程财务指导实际工作,具备解决工程建设中财务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学会通过信息检索等来进行深层次自学的能力。
3.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一)课程内容(二)教学、学习方法在遵循学以致用的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课程教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从关注教向关注学转变,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注重引导学员积极思考课堂提问,并适时引导和组织学生就与课程相关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上以启发和引导式教学为主,主要采取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法。
本课程与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在学习和掌握计价与控制、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及装饰装修工程预算软件培训、工程量清单计价等工程造价专业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
本课程可作为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工程师考试中工程财务内容的学习和补充。
三、章节安排及课程学时分配(见表)四、课程习题要求无五、课程的实验实训与要求六、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核与集中考试相结合,成绩评定按照平时考核(40℅)与集中考试(60℅)的比例进行核定。
本考试大纲对各章都规定了具体的考核要求,按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说明学生应达到的考核标准。
了解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凡是属于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它们的概念、理论有基本的认识。
熟悉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凡是属于熟悉的内容,要求对它们的内涵、原理及应用条件有一定的认识,能运用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说明。
掌握是最高层次的要求,凡是需要掌握的内容,要求对它们重点学习,灵活应用,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各章具体考核要求如下: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教学时数】2学时【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财务管理的概念,财务活动的内容和企业间的财务关系;熟悉财务管理的经济、法律和金融环境;掌握财务管理的目标。
金属切削教案课程第一章:金属切削基础1.1 金属切削概念介绍金属切削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1.2 切削工具介绍不同类型的切削工具(刀片、钻头等)解释切削工具的选用原则1.3 切削参数介绍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概念解释切削参数对加工质量的影响第二章:金属切削机床2.1 机床概述介绍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特点解释机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床身、主轴等)2.2 数控机床介绍数控机床的定义和工作原理解释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3 机床选用与维护介绍机床选用的考虑因素(加工需求、预算等)解释机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方法第三章:金属切削加工方法3.1 车削加工介绍车削加工的定义和应用范围解释车削加工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点3.2 铣削加工介绍铣削加工的定义和应用范围解释铣削加工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点3.3 钻削加工介绍钻削加工的定义和应用范围解释钻削加工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点第四章:金属切削工艺与参数调整4.1 切削工艺概述介绍切削工艺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切削工艺的分类和选用原则4.2 切削参数调整介绍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调整方法解释切削参数调整对加工质量的影响4.3 切削液的使用介绍切削液的作用和种类解释切削液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五章:金属切削加工质量控制5.1 加工质量概述介绍加工质量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加工质量的评估方法和指标5.2 加工误差分析介绍加工误差的种类和产生原因解释加工误差控制的方法和措施5.3 加工质量改进介绍加工质量改进的方法和步骤解释加工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第六章:金属切削刀具选择与应用6.1 刀具材料介绍常用刀具材料的特性与应用范围解释不同材料刀具的选用原则6.2 刀具几何参数介绍刀具几何参数(前角、后角等)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刀具几何参数对加工质量的影响6.3 刀具选择与应用介绍刀具选择的方法和步骤解释刀具在实际加工中的应用技巧第七章:金属切削加工安全与环保7.1 安全操作规程介绍金属切削加工中的安全操作规程解释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性7.2 常见事故预防与处理分析金属切削加工中常见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介绍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7.3 环保意识与实践强调金属切削加工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介绍实施绿色加工的方法和途径第八章:金属切削加工实例分析8.1 轴类零件加工分析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操作要点解释不同材料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选择8.2 平面零件加工分析平面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操作要点解释不同材料平面零件的加工方法选择8.3 腔体零件加工分析腔体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操作要点解释不同类型腔体零件的加工方法选择第九章:金属切削加工自动化与智能制造9.1 数控技术应用介绍数控技术在金属切削加工中的应用解释数控加工的优势和局限性9.2 辅助加工介绍在金属切削加工中的应用解释辅助加工的优势和局限性9.3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探讨金属切削加工行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趋势分析智能制造对金属切削加工的影响和挑战第十章:金属切削加工技能提升与职业发展10.1 技能提升途径介绍金属切削加工技能提升的途径(培训、实践等)解释持续学习与技能提升的重要性10.2 职业资格认证介绍金属切削加工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解释获得职业资格认证的意义和价值10.3 职业发展规划探讨金属切削加工职业技能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分析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方法和注意事项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金属切削加工展开,涵盖了基础概念、机床种类、加工方法、工艺参数、刀具选择、安全环保、实例分析、自动化智能制造以及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
金属切削机床教学大纲金属切削机床教学大纲引言:金属切削机床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它的使用广泛涉及到各个行业。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金属切削机床操作人员,制定一份完善的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金属切削机床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知识。
一、基本概念和原理1.1 金属切削机床的定义和分类1.2 切削原理和切削力分析1.3 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4 切削工具的种类和选择二、安全操作和维护2.1 金属切削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2.2 切削液的使用和管理2.3 机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2.4 故障排除和常见问题解决三、加工工艺和工艺参数3.1 金属切削的基本工艺流程3.2 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的选择3.3 切削液的选择和使用3.4 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的控制四、数控切削机床4.1 数控切削机床的基本原理和应用4.2 数控编程和操作技巧4.3 数控切削加工工艺和参数的优化4.4 数控切削机床的维护和故障排除五、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5.1 金属切削机床的实践操作训练5.2 实际工件的加工和质量检验5.3 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5.4 切削机床的改进和创新结论:金属切削机床教学大纲是培养金属切削机床操作人员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安全操作和维护的要点,掌握加工工艺和工艺参数的选择,以及熟悉数控切削机床的操作和维护,学生能够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金属切削机床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高素质的金属切削机床操作人员,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切削过程及其控制教案教案标题:《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切削过程及其控制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了解切削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切削过程的分类及其特点;3.熟悉切削力的计算方法;4.了解切削热和其对切削过程的影响;5.掌握切削过程的控制方法。
二、教学重点:1.切削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切削过程的分类及其特点;3.切削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切削热对切削过程的影响;2.切削过程的控制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切削过程的原理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切削过程的基本概念;2.实例法:通过实际的切削过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切削过程特点;3.探究法: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让学生参与切削力的计算和切削热的影响分析;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切削过程,让学生掌握切削过程的控制方法。
五、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段关于切削过程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对切削过程的兴趣。
2.理论讲解(30分钟)(1)切削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切削过程的定义和目的;b.切削过程涉及的基本概念:主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等;c.切削过程的原理:切削削屑的形成、切削力的产生;(2)切削过程的分类及其特点a.按切削物料划分:金属切削、非金属切削;b.按切削速度划分:高速切削、低速切削;c.按刀具类型划分:刀具式切削、砂轮切削等。
(3)切削力的计算方法a.切削力的计算公式;b.切削力的影响因素;c.应用实例分析切削力的计算方法。
3.实例分析(20分钟)通过展示实际切削过程的视频和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切削过程特点,并分析产生的切削力。
4.切削热的影响(15分钟)(1)切削热的产生原因;(2)切削热对切削过程的影响;(3)切削热的控制方法。
5.切削过程的控制方法(20分钟)(1)机械控制方法: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加工参数,提高切削效率;(2)刀具设计与选择;(3)切削液的应用;(4)切削过程的监测和反馈控制。
第2节金属切削过程及控制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了解切屑的形成,积屑瘤的产生过程,清楚刀具磨损的原因。
【教学重点】了解切削力、切削热、切屑、积屑瘤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金属切削过程,知道切削液作用。
【难点点化】结合教学视频和现场参观充分理解金属切削过程,通过阅读材料掌握切削液的作用。
【教学时数】 1学时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程
【教学方法】数字化课程教学、课堂提问、请老师辅导
【教学内容】
1 切屑的分类
2 积屑瘤的产生及控制方法
3 切削力、切削热
4 刀具磨损
5 切削液的作用
金属切削过程及控制(视频来源:三特维克)。
【财务知识】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教学大纲【财务知识】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教学大纲《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ME315_2、课程名称(中文):切削理论及过程控制课程名称(英文):CuttingTheoryandProcessControl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4、先修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材料》、《金工实习》、《工程力学》5、面向对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工程,动力机械工程6、开课院(系)、教研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造技术与自动化所7、推荐教学参考书:教材:《金属切削原理》第2版,陈日耀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开设对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是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中有关切削及加工质量控制内容的深化,以便本专业学生更进一步深造和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机械加工、加工控制及有关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任务和要求:1.能从理论上解释金属切削过程中若干物理现象,分析与各种物理现象相关的影响因素,能够按照具体生产条件,从切削加工角度,制定出合理的工艺方案。
2.初步掌握生产过程中有关切削加工表面完整性方面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技能。
3.对金属切削理论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新工艺有概括的了解.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教学内容1.基本定义刀具工作角度和标注角度之间关系及对切削加工过程的影响。
2.刀具材料刀具材料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
3.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金属切削变形区划分,变形程度表示方法,前刀面的挤压与摩擦及对切屑变形的影响,切屑变形的变化规律,切屑的卷曲与折断,脆硬材料的切削加工规律.4.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切削力、切削热的理论研究,测量方法,切削温度的分布及对工件、刀具和切削过程的影响。
5.刀具耐用度和刀具破损刀具耐用度选择原则,刀具破损形态及原因。
6.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切削加工性概念,影响因素及改善途径,难加工材料切削加工性,非金属材料切削加工性.7.切削液切削液分类及作用机理,添加剂,切削液使用方法。
8.已加工表面质量精密切削加工表面质量及保证措施。
9.刀具几何参数合理选择前角及前刀面,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及刀尖形式,刃倾角.10.切削用量合理选择切削用量三要素的确定,切削用量优化,提高切削用量的途径。
11.磨削原理砂轮表面形貌,磨削力,磨削温度,高效磨削技术。
(二)基本要求:通过32学时的课堂授课以及4学时的实验课,要求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能对前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所出现的有关切削加工和刀具方面描述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2.掌握切削加工过程若干基本概念和学术用语,能够阅读理解有关切削过程质量控制及刀具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科技文章(中文、外文).3.能够以相对系统全面的有关切削加工控制方面的知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基本问题,如:切削加工中积屑瘤、刀具磨损控制、切削液选择使用、刀具选择及切削用量优化选择、加工表面质量控制等方面。
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相关教学实验共4学时,包括切削力、刀具磨损的测量等,以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课内教学活动中能力培养的安排及要求:要求学生全面领会教学大纲中规定内容。
以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应主动参与讨论。
2.课外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并完成相关实验内容。
使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培养从事科研的能力.六.其他说明撰写人:院(系)公章: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时间:《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ME3162、课程名称(中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名称(英文):IntroductiontoMechanicalDesign3、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4、先修课程:机械设计(I)(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材料与成型工艺5、面向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6、开课院(系)、教研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7、推荐教学参考书:1.教材:机械设计基础或同类型书2.教学参考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等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机械设计基础》是近机类及非机类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1.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机构的基本特性和设计方法;2.使学生掌握有关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的知识,学会根据具体条件选用零件的类型,并对其强度或工作能力进行简单的校核;3.使学生了解有关通用零件的维护方法;4.使学生会初步使用机械零件手册和与本课程有关的标准、规范,设计简单的机械传动装置。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绪论介绍本课程的任务、性质以及学习方法,了解有关机器、机构、构件和零部件的概念,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方法和一般步骤.2.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掌握运动副及其分类,以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为重点,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3.平面连杆机构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重点介绍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急回运动、死点位置、压力角和传动角的特性,曲柄存在的条件和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了解速度瞬心在速度分析中的应用.4.凸轮机构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介绍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掌握按给定运动规律绘制凸轮轮廓线的方法,介绍设计凸轮机构时应注意的问题。
5.齿轮机构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掌握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渐开线的形成和特性及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掌握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掌握一对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及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的概念;理解斜齿圆柱齿轮机构传动的啮合特点;了解圆锥齿轮机构传动的啮合特点。
6.轮系了解轮系的分类和应用,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理解和掌握周转轮系和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简介几种特殊的行星轮系传动。
7.其他常用机构简介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间歇运动机构和组合机构。
8.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介绍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具体过程、要求和方法,执行机构的设计方法、方案评价和协调设计。
9.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理解机械零件的体积强度和表面强度,了解机械零件常用材料及其选择,了解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及机械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10.联接理解螺纹的主要参数和类型,掌握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了解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螺纹联接件,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掌握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和螺栓组的受力分析;了解螺旋传动的特点、类型;了解键联接的特点和类型,掌握平键联接的选择原则和强度计算;了解花键联接、销联接、过盈联接等其他联接型式。
11.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理解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和齿轮材料的选择及热处理的方法,掌握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比较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与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的不同之处,了解齿轮的结构;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类型和应用,了解蜗杆和蜗轮的材料和结构,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了解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
12.带传动和链传动了解带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掌握带传动的几何关系计算,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了解带的型号和尺寸,了解带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和设计计算,了解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同步带传动简介;了解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理解链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掌握滚子链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了解链和链轮的材料和结构,了解滚子链的失效形式及其计算。
13.轴了解轴的分类和材料,掌握轴的初步强度计算,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掌握轴的复合强度校验计算,了解轴的刚度和振动稳定性计算.14.滑动轴承了解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结构和材料,了解滑动轴承的摩擦状态,了解常用的润滑剂和润滑方法,掌握不完全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理解动压滑动轴承动压油膜的形成原理和压力分布方程。
15.滚动轴承掌握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和代号,掌握滚动轴承的选择,掌握滚动轴承的承载能力计算,掌握滚动轴承组合的结构设计。
16.联轴器和离合器了解联轴器的主要类型、结构、标准和选用,了解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17.弹簧了解弹簧的类型、应用和选择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实验的学时数应不少于课程总学时数的8%。
(二)实验内容:1、多媒体演示及机械工程陈列室参观2、机构运动简图测绘3、机构系统(运动循环图)测绘4、机构系统创新设计综合实验5、机械传动方案创新设计综合实验6、带传动、齿轮传动实验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课内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安排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工程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使他们能分析、设计和制作基本的机械零件和机构系统,学会运用一般机械工程知识来对机械零件设计的细节进行分析。
2.课外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安排通过实验和课程设计掌握如何形成设计方案、分析确定零件尺寸、以及功能的测试,通过团队设计项目强化团队工作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面报告和口头答辩能力,通过项目强化抽象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
六.其他说明本课程应通过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撰写人:院(系)公章: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时间:《材料与成形工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ME3172、课程名称(中文):材料与成形工艺基础(A类)课程名称(英文):MaterialandFormingtechnology3、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4、先修课程:金工实习5、面向对象:机械与动力学院6、开课院(系)、教研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7、推荐教学参考书:《工程材料》朱张校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材料成形工艺基础》严邵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阐述常用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机械设计加工和使用中的合理取材奠定必要的基础。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必修技术基础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材料成形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了解现代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概述2、材料的结构与性能3、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4、金属材料5、高分子材料6、陶瓷材料7、复合材料8、功能材料9、机械零件的失效与选材10、典型工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设计11、工程材料的应用12、材料成形理论基础13、铸造14、塑性成形15、焊接16、粉末成形17、非金属制品成形18、现代材料成形技术19、材料成型工艺自动化20、材料成形方法选择及机械产品质量控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综合性、系统性的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