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办学基本机制构成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250.89 KB
- 文档页数:3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激励机制建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本文从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取得优势重要的策略——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入手,分析目前影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激励机制建设的因素和主要的问题,从这些因素和问题出发,提出教学团队激励机制建设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教学团队激励机制影响因素现实困难对策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它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团队合作机制,以团队的力量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改革,开发出与高职专业教育目的相适应的教学资源体系,促使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理论特别是实践教学水平,建设一个良好的高职教育教学团队。
1 影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激励机制建设的因素分析高职院校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最重要的策略就在于能有效的激励教学团队。
激励教学团队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奖励和惩罚制度使得被激励者向着共同有利的方向发展,也就是使得教学团队增强其团队行为的内在动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也可以将其表述为:管理者激励—团队努力—团队绩效—管理发放报酬—团队成员满意—反馈努力的循环,再循环过程中实现组织目标,对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激励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1 教学团队内报酬分配的公平性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建立都是基于个人的合作而建立的,而教师首先是作为独立的个人,然后才作为团队的个人,教师首先是“经济人”,然后才是“自我实现人”,在团队中就存在如何通过管理来使得团队内的收入分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个人追求绩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报酬(这里先考虑经济性报酬),而报酬的依据是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绩效被认可的程度。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即使更高一层的需求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后,低层次的需求仍然存在。
因此,现阶段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学团队内教师收入分配的问题将长期影响教学团队建设的质量。
1.2 教学团队成员间的尊重和信任心理学家gorden曾经说过,信任是“组织生命中产生奇迹的因素——是一种减少摩擦的润滑剂,是把不同不见组合到一起的联结剂,它对工作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高职产教融合机制构建的问题与对策探析高职产教融合是指高等职业教育与工业企业之间在生产、教学、科研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产教融合机制的构建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从问题的角度出发,分析产教融合机制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产教融合机制尚不够完善目前,我国高职产教融合机制尚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教融合机制缺乏权责清晰的规范。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清晰,导致合作过程中出现合作意愿不强、责任不明确的问题。
(2)缺乏规范的合作模式。
目前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比较单一,缺乏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无法满足双方的需求。
(3)缺乏系统的评价机制。
产教融合机制中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导致合作成果难以量化评价,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2. 企业参与意愿不足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企业对于与高职院校展开产教融合合作缺乏积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质疑。
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较为实用型,企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存在一定的疑虑。
(2)企业对产教融合成本的担忧。
部分企业认为与高职院校展开产教融合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成本问题存在顾虑。
(3)企业发展战略与高职院校教育目标不匹配。
部分企业发展战略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合作的动力和意愿。
3.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意识不强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由于合作意识的不强,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意愿不强。
高职院校教师及管理人员对于与企业合作存在一定的疑虑和担忧,导致合作的推进缓慢。
(2)合作机制缺乏规范。
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缺乏规范的合作机制,导致合作过程中出现不良现象。
(3)合作模式单一。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模式比较单一,缺乏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构建行业企业参与的高职教育激励机制的探索窦坤芳【摘要】Only by the deep-level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can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be improved actually, and it can realize the continual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make deep-level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and play the function of industry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should construct incentive mechanism participated by industry enterpri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incentive mechanism can play the drive of inducing factors, and stimulate industry enterprises actively to participat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ction-orientation can stimulate colleges to provide cooperative platfurm for enterprises actively. The establishment of guarantee system can get win-win guarantee in system for colleges and enterplases.%只有校企进行深层次合作,才能真正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16卷第3期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V ol.16,No.3 2013年9月Journal of Shazhou Profess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ept.,2013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激励机制探索黄辉陈在铁(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张家港215600)摘要:通过对国内外校企合作激励机制的对比分析,讨论了我国高职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激励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激励机制;主体作用;利益需求;价值观念;制度安排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429(2013)03-0039-05Explor ation on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Cooper ationbetween Vocational College and EnterpriseHUANG Hui,CHEN Zai-tie(Sha zhou Professional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Z hangjia gang21560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vocational college and enterprise,proposes the measures to perfect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through comparison of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Key words:cooperation between vocational college and enterprise;the incentive mechanism;the main role; interest demand;values;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0引言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是一个包含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家庭、其他社会团体与组织等多元主体在内的复杂系统。
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激励机制问题研究摘要: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是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其激励机制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
本文结合当前几种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激励机制的形式特点,讨论了制约其有效运行的几个根本问题,并就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行业企业;高职教育;激励机制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126-03确立以人为发展主体,合理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是激励机制的根本目的。
高职教育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执教主体就是“双师型”教师,因此,高职教育激励机制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就是“双师型”教师队伍激励机制的问题。
高职教育要想真正突破普通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定位夹缝困局,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问题,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为“双师型”人才的涌现提供切实保障。
而行业企业的参与程度和方式,则直接决定这种激励机制的成效。
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激励机制的必要性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决定了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必要性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行业企业都在加速布局,也带动了就业岗位的大规模转型,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针对岗位训练技能。
行业企业无不希望在调整中从各个方面降低成本,比如,与高职院校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就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
所有的这些无缝衔接式人才培养模式都需要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紧密合作,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一大批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激励机制可以避免高职教育对产业发展误判我国要成就制造业大国、创造大国的发展梦想,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势必要依托高职院校中一批灵敏感知产业技术市场发展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必须承认,高职院校不是直面技术市场的第一梯队,如果不能及时准确评估行业企业的发展形势,将会影响整个教育结构的调整。
二战后,日本曾借汽车产业发展势头盲目发展较单一的产业职业教育,过度强化技能型教育,虽然暂时迎合了一个高速的发展阶段,但也使得技能型汽车产业人才畸形膨胀,为日本上世纪90年代因应信息化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埋下了隐患,这也是日本陷入20多年来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