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高分子材料》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一、课程背景高分子化学是化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涉及材料科学、能源、环境、医学等领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在当前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将高分子化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二、课程思政的设计1. 设定学习目标《高分子化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应该明确列出,并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应能够深入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
2. 选取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需要重点突出高分子材料的科研成果、技术应用和相关行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结合当前热点和前沿领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讲解高分子化学相关的纪实故事和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增强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互动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和思考,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向前沿科研领域了解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 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评价体系方面,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问答题、综合性的设计题和研究性的论文等方式,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思考。
通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
1.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责任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高分子材料在环保、能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大众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2023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课程思政教育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科学家越来越多地考虑到这个领域所涉及的一些伦理和社会问题。
因此,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课程中加入思政教育是必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本文将就2023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课程思政教育探索进行阐述。
一、思政教育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课程中的意义随着科技发展,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行业的产品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之伴随的是环境保护、废弃物处理、人身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学生们需要明确了解自己的职业道德,明确自己应对相关问题的责任,才能成为具有职业素质、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担当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行业人才。
因此,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们了解自己职业所涉及的社会伦理问题及对应的道德规范,使其在未来工作中,具有更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在需要时能够积极担当社会责任。
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内容1. 培养环保意识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环保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热点话题。
学生们需要了解现有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对不同环境的影响,开展生产活动时需要考虑到环境问题,比如可塑剂的微塑料问题,在生产中需要发挥职业责任,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2. 强调质量安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行业是一个需要遵守规范和标准的行业。
学生们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生产质量和安全问题,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保障产品质量,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主要体现在产品开发、生产设计、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
3. 探索伦理道德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行业还与伦理道德问题有关。
学生们应该了解伦理道德的基本概念,理解生命、公正、诚信等重要价值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自身的努力,推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行业更好的发展。
三、思政教育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课程中的具体实施1. 设置专门的思政教育课程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课程中,可以针对社会伦理和职业道德问题设置思政教育课程和研讨会,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行业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以及职业责任,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履行职业道德。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了当代材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
高分子化学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是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于高分子化学课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强化国情教育,注重学科前沿高分子化学作为新材料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其研究成果已经渗透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应用,特别是面对当前国家“新基建”、“绿色制造”等战略的时代背景,可在课程中强调高分子材料在实现绿色、低碳生产方面的重要贡献,引领学生关注国家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奠定基础。
2.注重启发性问题设计,培养创新精神高分子化学作为前沿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认知能力。
为此,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自然和社会环境、实际应用和生产实践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和创新,引领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具体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思政的设计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逐渐理解和掌握高分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发挥个人的创新潜能,在自我实践和创新中得到成长。
3.关注跨学科交叉,促进创新高分子化学与材料科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跨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培养学生在各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思维和综合能力。
在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和趋势,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高分子化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1.主题教育,引领思想航向在课程实践中,可以加强主题教育。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高分子化学》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与实践。
首先介绍了课程背景和研究目的,说明了思政教育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设计思路和内容设置,探讨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并对学生反馈和效果评估进行了总结。
还探讨了课程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最后对《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了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有效指导《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意识。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教育意义、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学生反馈、效果评估、实践挑战、应对措施、总结、发展方向、结语。
1. 引言1.1 课程背景《高分子化学》课程背景:《高分子化学》是理工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介绍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和应用等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分子化学在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学习《高分子化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课程思政的提倡,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价值观。
在《高分子化学》课程中,思政教育也应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结合《高分子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高分子化学》课程背景中的思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升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通过对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探讨《高分子化学》课程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提升;2. 分析《高分子化学》课程设计的思路和内容设置,针对学生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3. 探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4. 调查学生对《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反馳,评估教育效果;5. 分析课程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挑战,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大学化学Univ. Chem. 2021,36 (3), 2008016 (1 of 6)•专题• doi: 10.3866/PKU.DXHX202008016 功能高分子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李树生,朱晓丽,姜绪宝,叶晨,陈国柱*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济南250022摘要:力求在教学内容不断拓展、教学方法不断丰富的同时,积极开发利用高分子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与理论课程相融合,推进功能高分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提出了功能高分子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紧迫性,指出该课程与课程思政元素的映射与融入点,阐述了将课程思政元素与理论课程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在功能高分子授课中融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使学生更加明确思想信念,提升心理素质,端正价值取向,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分子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功能高分子;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O6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in Functional PolymerShusheng Li, Xiaoli Zhu, Xubao Jiang, Chen Ye, Guozhu Chen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Jinan, Jinan 250022, 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 teaching reform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functional polymer was proposed, aiming at taking the full advantag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of polymer theoretical course. The urgency, combining elem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functional polymer course reform were discussed. Several subject matters and contents about ideal and belief, value orientation, political belief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oretical teaching of functional polymer. It is beneficial for clearing ideological belief, improving psychological quality, correcting value orientation, and enhanc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students. It is also helpful for providing high-quality polymer talents with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Key Words: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Functional polymer; Teaching reform1 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在社会多元价值交织、渗透的复杂背景下,单纯或过度依赖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亟需发挥多学科优势,全课程、全方位育人。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高分子化学是高职高专高分子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了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结构特性、合成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高分子化学课程也是一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课程,通过对材料科学技术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和科学原则的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态度。
本文将结合《高分子化学》课程的特点,探讨如何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实现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可以通过课程的教材选取和内容安排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在选择教材时,可以优先选择那些能够体现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发展战略的教材,如国家科技部发布的《高分子材料发展纲要》,通过学习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创新观,并提高他们对科技创新意识的重视。
在课程的内容安排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案例分析,如高分子材料的环境污染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等,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同时引导他们思考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讲授高分子化学的基本知识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有关科学伦理和科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成果与技术应用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
还可以通过实践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学生的实际操作中。
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选取与高分子化学有关的实验项目,如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性质测试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并引导他们思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科研诚信等问题,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需要课程教师有敏锐的思想意识和丰富的思政教育经验。
通过合理的教材选取和内容安排、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实践环节的引导,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高分子化学》课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态度,使课程思政更加深入人心,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一、引言《高分子化学》是化学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涉及的内容涵盖了高分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
随着我国化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思政工作的加强,如何将思政教育与《高分子化学》课程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专业素养,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高分子化学》课程,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1. 设计目标《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高分子化学的思想性和理论性。
通过深入探讨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认识高分子材料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高分子化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学在生产和实际应用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培养学生对职业道德和法规的认识和遵守。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高分子化学领域进行创新研究和实践活动。
2. 课程内容设计3. 教学方法设计为了实现《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目标,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
具体包括:1. 案例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选取一些与高分子化学相关的案例,例如高分子材料在环境保护、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方面的应用和问题等,通过案例分析,引发学生对高分子化学思政内容的关注和思考。
可以选取一些生产中出现的高分子材料质量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原因,讨论相关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2. 实验操作高分子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高分子化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设置一些涉及高分子化学制备和性能测试的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高分子化学实验的乐趣和挑战。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高分子化学》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强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也应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
本文将探讨《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思政教育应融入课程目标的制定。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高分子化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因此课程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为主要目标,同时再加入思政教育目标。
可以设置培养学生高分子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辨析能力等思政目标,既满足专业要求,又加强思政教育的融入。
思政教育应融入课程内容的设计。
《高分子化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高分子化学基本概念、高分子合成和改性、高分子材料性能与应用等方面。
在这些内容中,可以加入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如高分子材料的环保性能与应用、高分子化学的伦理道德要求等,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加强了思政教育的融入。
思政教育应融入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
《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实践应用等。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情操。
思政教育应融入课程考核方式的确定。
《高分子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在考核方式的确定上,可以增加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考核内容,如学生对高分子材料环保性能的报告、学生对高分子化学实验的个人体会等,既促进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又加强了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课程目标的制定、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考核方式的确定等方面加强思政教育的融入。
通过这样的设计与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的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课程思政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思政是指在课程教学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表达能力。
对于理工科课程来说,尤其是高分子化学这样复杂而抽象的学科而言,如何通过课程思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增强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是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一、课程理念高分子化学是一门应用广泛且具有挑战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深入理解高分子化学原理和技术,具备独立思考、创新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将在高分子化学课程中融入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内容在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中,我们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创新探究,发现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将教授先进的高分子化学知识和技术,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创新实践,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常思思维、常怀感悟,积极从事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拓宽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三、课程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课程理念和内容,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案例、视频、演示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在学科中寻求知识与技能的乐趣。
2. 以批判性思维为导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本质,锤炼批判性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让学生参与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研究、实验设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分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及其性能的科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高分子化学教育中,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探讨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实践方法、效果评价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高校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高分子化学课程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通过深入研究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法治意识。
这样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高校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实用的经验和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1.3 意义和价值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学生和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高分子化学的研究对象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高分子化学研究的对象是高分子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天然高分子材料》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作者:赛华征付蕊马力通刘云颖赵悦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24期
摘要: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在变化,其中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正在逐渐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天然高分子材料》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且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非常适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
该课程的专业课教师应当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对《天然高分子材料》开展课程思政教學。
关键词:课程思政;天然高分子;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4-0035-02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们更容易接触到一些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容易造成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模糊、心理素质欠佳、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甚至政治信仰模糊[1]。
针对这一新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
这就要求高校不仅仅只依靠传统的思政课程,而是要不断探究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困境,尤其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之间难以有效融合的问题[3]。
因此,开发利用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其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日益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天然高分子材料》是轻化工程、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林产化工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讲解几种重要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来源、结构、组成、性质与应用等。
对该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是在充分发掘该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思想素质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机统一起来,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一、《天然高分子材料》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优势
1.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人类面临的资源、能源与环境危机日益严峻,相对于传统合成高分子而言,近年来对天然高分子材料的高效开发利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在相关专业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断上升,同时开设相关课程的专业也在逐渐增多。
因此,本课程具有广泛的教育受众,对该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明显。
2.丰富的德育元素。
在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天然高分子材料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此外,天然高分子作为一门学科被研究也有几
十年的历史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这一过程凝聚了无数科学家的智慧,在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史料,尤其是我国科学家也在相关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足够我们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二、《天然高分子材料》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映射与融入点
要对一门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其关键和核心在于找准并深度发掘该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映射与融入点,经过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后再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领学生对正确的思想价值的追求和坚持。
《天然高分子材料》蕴含丰富的德育元素,例如,在讲到蛋白质这一章的时候,可以介绍一下古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明交往过程中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及我们国家目前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还可以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的科研工作者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实现世界上首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牛胰岛素结晶的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四个自信”,而且还能将相关研究人员坚持真理、求真务实、永不放弃的研究精神传递给理工科的大学生,无论是对他们个人的成长成才,还是对国家与民族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天然高分子材料》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需要不断地去发掘,表1列举了部分思政元素的映射与融入点。
三、《天然高分子材料》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所需要的教学方法创新
为了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德育效果,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调整,需要更多地介绍思政元素对应的案例,同时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来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为什么现在人们更喜欢纯棉的服装、床单等?为什么蚕丝被选作高端纺织品的面料?从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专业理论及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能更好地起到德育的效果。
四、结语
课程思政改革的内涵是为了更好地育人,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天然高分子材料》的专任教师要积极挖掘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不断在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
同时,高校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课程思政改革的要求,才能更好地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张亚杰,李丽静,韩冬,刘佳.《药事管理学》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J].学周刊,2019,(10):15.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
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