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医疗事故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4
医疗事故分为⼏级什么是医疗事故?关于医疗事故的定义是什么?我国法律把医疗事故分为⼏级?下⾯店铺⼩编就为⼤家简单的介绍⼀下相关知识。
医疗事故分为⼏级医疗事故的分级对公正地处理医疗事故有着重要意义。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医疗事故分为四级:⼀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级甲等医疗事故:死亡。
(⼆)⼀级⼄等医疗事故:重要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活完全不能⾃理。
例如造成患者下列情形之⼀的:1、植物⼈状态;2、极重度智能障碍;3、临床判定不能恢复的昏迷;4、临床判定⾃主呼吸功能完全丧失,不能恢复,靠呼吸机维持;5、四肢瘫,肌⼒0级,临床判定不能恢复。
⼆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级甲等医疗事故: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活⼤部分不能⾃理。
(⼆)⼆级⼄等医疗事故:存在器官缺失、严重缺损、严重畸形情形之⼀,有严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活⼤部分不能⾃理。
(三)⼆级丙等医疗事故:存在器官缺失、严重缺损、明显畸形情形之⼀,有严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活部分不能⾃理四)⼆级丁等医疗事故:存在器官缺失、⼤部分缺损、畸形情形之⼀,有严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般医疗依赖,⽣活能⾃理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般功能障碍的;(⼀)三级甲等医疗事故:存在器官缺失、⼤部分缺损、畸形情形之⼀,有较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般医疗依赖,⽣活能⾃理(⼆)三级⼄等医疗事故:器官⼤部分缺损或畸形,有中度功能障碍,可能存在⼀般医疗依赖,⽣活能⾃理。
(三)三级丙等医疗事故:器官⼤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可能存在⼀般医疗依赖,⽣活能⾃理(四)三级丁等医疗事故:器官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医疗依赖,⽣活能⾃理(五)三级戊等医疗事故:器官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微功能障碍,⽆医疗依赖,⽣活能⾃理。
The greatest happiness of all happiness lies in the contemplation of truth.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法律上医疗事故的定义是什么?导读:首先从法律上: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是一种行政责任的承担问题。
医疗纠纷,涵盖了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并发症和产品质量、疾病自然转归等,而医疗事故是主要构成部分。
一、法律上医疗事故的定义是什么?首先从法律上: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是一种行政责任的承担问题。
目前我国对于医疗事故的认定,需要通过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才能进行;而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中,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当事人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但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所争议事实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己见的情形,这属于民事纠纷中的一种类型。
二、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的区别有哪些?医疗纠纷,涵盖了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并发症和产品质量、疾病自然转归等,而医疗事故是主要构成部分。
在许多的医疗事故中,对患者的人身损害的因素除了一些不可预见的医疗风险因素外,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仍为是主要因素。
如何避免这些风险因素,关键还在医务人员。
在现实医患关系中,患者由于对医学知识的缺乏,治疗方案完全由医生单方面制定和实施,患者仅仅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常常只是按医务人员的要求配合检查治疗,有时甚至处于意识不清、昏迷状态,连配合的能力都没有,任由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处理。
医疗事故标准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因医务人员的过失或疏忽,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事件。
医疗事故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身体和心理痛苦,也给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带来严重的法律和道德责任。
因此,制定和遵守医疗事故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标准制度。
这包括明确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医疗操作流程,建立医疗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机制等。
只有在这样的制度下,医疗事故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其次,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事故标准操作规程。
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因个人疏忽或过失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同时,医务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保持良好的医疗态度和行为,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另外,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各类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的医疗事故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考核机制,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操作、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最后,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处理机制。
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应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解释和赔偿,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总结和分析医疗事故的原因和教训,加强医疗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总之,医疗事故标准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发展。
只有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标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处理机制,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什么叫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医疗事故。
所谓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的责任和技术上的原因,造成患者的死亡、残废、组织器官的损伤、功能的障碍等不良后果者。
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
"第三条规定:"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功能障碍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因而,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务人员的过错而造成的意外的变故或灾祸。
其结果是造成病人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或者功能障碍。
医疗事故按其发生的原因,又可区分为医疗责任事故和医疗技术事故,或者是以医疗责任事故为主的医疗事故及以医疗技术事故为主的医疗事故,因为有些事故中很难确定是技术原因还是责任原因,有时两者兼有,但有主次之分。
在实践中,患者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明明是医务人员的过错,并且对病人造成了损害,经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却不能定为事故。
为此,病人常常大惑不解。
根据目前的法学理论解释,医疗过错分为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两种,即不良后果达到《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程度的为医疗事故;不及《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所规定的程度的为医疗差错。
医疗差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虽有医疗过错,但未造成不良后果的,称为"一般差错";一是因医疗过错造成病人损伤、痛苦、病程延长以及费用增加等,但未达到《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程度的,称为"严重差错"。
医疗差错是指在诊疗、所理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办事,发生了一般性错误,影响了诊疗工作的正常进行,但是对病人未导致不良后果,或经及时纠正未酿成事故。
医疗差错的后果虽不构成医疗事故,或轻于医疗事故,但也必须引起重视。
因此,在医疗纠纷诉讼案件中,通过鉴定应将医疗纠纷、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严加区分。
医疗事故与医疗过错有什么区别我们要知道医疗事故和医疗过错是有区别的,医疗事故是主观意识是存在过失的,而医疗过错是医疗机构的过错,明显医疗过错的赔偿要高于医疗事故的赔偿。
接下来,下面由我为大家带来医疗事故与医疗过错有什么区别的相关问题解答以供参考。
一、什么是医疗事故与医疗过错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过错是指医疗事故以外,由于医院的过错,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过错。
二、医疗事故与医疗过错有什么区别1、医疗事故与医疗过错在适用法律上存在差异,从而在鉴定、赔偿数额等存在明显不同。
前者主要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后者主要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
医疗事故的鉴定机构是医学会,医疗过错的鉴定机构是司法鉴定机构。
按照医疗事故赔偿所得要低于按照医疗过错赔偿所得。
由于医疗事故鉴定被限定在纠纷医院所在地的医学会,鉴定的专家和纠纷涉及的医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被认为是兄弟之间的鉴定,鉴定专家不需对鉴定结果承担任何责任,所以其鉴定的公正性被广泛质疑。
2、关于医疗事故与医疗过错的关系,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中应当处理好《民法通则》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之间的关系。
对于鉴定机关认定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在审理中有证据能够认定医疗机构确实存在过错,应当根据《民法通则》关于过错责任的认定,确定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责任。
3、医疗事故鉴定与司法鉴定的关系。
在医疗事故纠纷处理过程中往往涉及多个鉴定,以至重复鉴定。
对此,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的规定,在诉讼中,交由医学会组织鉴定。
对不构成医疗事故,当事人要求对医疗机构的过错以及伤残等级进行鉴定的,按照《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组织鉴定。
法律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级医疗事故的定义及范围是什么?
一级医疗事故包括导致患者死亡或丧失重要器官/功能的情况。
非法行医、侵权、故意行为等不属于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的认定条件包括行为人具备资格、存在过失、发生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导致死亡或残废,并需有直接因果关系。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当事人可通过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并制作协议书明确双方认定的事故等级和赔偿数额。
法律分析:
一、一级医疗事故包括哪些情形
按照医疗事故分级的标准的话,一级医疗事故,是指导致患者丧失生命、重度残疾,并详细分为甲等和乙等,具体如下:(一)一级甲等的医疗事故为:死亡。
(二)一级乙等的医疗事故为:缺少、失去重要的器官或者功能完全失去,别的器官不可以代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没办法自己料理。
比如,造成患者出现了以下情形之一的:
1.处在植物人状态。
2.极重度智能障碍。
3.从临床方面判定为无法恢复的昏迷。
4.临床判定自主呼吸功能完全丧失,没办法恢复,只能靠呼吸机来维持。
5.双上肢和双下肢皆瘫,肌力只有0级,临床判定为不能恢复。
医疗事故的含义是什么医疗事故的定义及等级标准一、医疗事故的定义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误诊采取治疗措施不当导致病员智力、身体不同程度损害或漏诊延误时机造成损害的事故。
确定是否为医疗事故目前需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才能认定。
二、医疗事故的等级标准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三、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1、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1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
2、病员死亡的,其家属应当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15天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
其中尸检的申请,则应当在病员死亡后48小时内提出,由所在地卫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门进行。
3、医疗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
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4、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没有异议的,可以就处理方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理。
对该处理决定不服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接到处理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亦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所作的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医疗事故是什么?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活动中,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什么叫医疗事故,什么叫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是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
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是不⼀样的,医疗事故的出现才会导致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是由于受害⼈和家属对于医疗事故的处理不满意⽽引起的。
那么什么叫医疗事故,什么叫医疗纠纷?接下来由店铺的⼩编为⼤家整理了⼀些关于这⽅⾯的知识,欢迎⼤家阅读!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管理法律、⾏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损害的事故。
确定是否为医疗事故⽬前需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才能认定。
医疗纠纷是指发⽣在医疗卫⽣、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或机构中,⼀⽅(或多⽅)当事⼈认为另⼀⽅(或多⽅)当事⼈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但双⽅(或多⽅)当事⼈对所争议事实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见的情形。
医疗事故必须具备4个条件:1、提供医疗服务的必须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员;2、要有违法、过失⾏为;3、必须有严重、明显的不良后果;4、违法⾏为与不良后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分⾸次鉴定和再次鉴定。
⾸次鉴定由各区县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由医学会组织。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有时效限制的,患⽅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体健康受到损害之⽇起1年内,可以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医疗事故纠纷鉴定的启动程序,有三种⽅式,包括:医患双⽅共同委托鉴定、卫⽣⾏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指定鉴定。
⼀、医患双⽅共同委托鉴定的如果医患双⽅在治疗过程中,发⽣医疗纠纷的,并且协商⼀致,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来确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构成何种等级的医疗事故、医疗事故赔偿数额的。
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来解决医疗纠纷的,可以由医疗纠纷双⽅当事⼈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鉴定。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事故鉴定的组织,是由医疗纠纷发⽣地的卫⽣⾏政部门主管。
医疗事故的含义是什么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行为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导致患者或医务人员受到损害的情况。
医疗事故不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心理和生理的伤害,也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信誉和声誉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对医疗事故的含义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严重性,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首先,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异常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失误、药物错误、感染控制不当、治疗方案选择错误等。
这些事件可能源于个体医务人员的疏忽、技术失误,也可能是医疗体系和管理的问题。
无论是哪种情况,医疗事故的发生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其次,医疗事故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不仅仅由单一的因素所引起。
医疗事故的发生通常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有时医疗设备的质量不过关,有时缺乏足够的培训和监督等等。
因此,在防止医疗事故方面,除了个体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组织管理、制度规范和监督评估等方面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此外,医疗事故的发生也带来了与之相关的经济成本。
患者自身因医疗事故而遭受的损失可能包括医疗费用、误工损失以及心理创伤等。
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通常需要承担医疗事故所导致的赔偿责任,这不仅涉及到经济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医疗机构的声誉。
为了防止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医疗机构应优化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绩效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
其次,在医疗行为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
此外,加强患者的权益保护,提高患者对医疗过程的参与度,也是防止医疗事故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行为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为了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需要全面系统地检视医疗体系的弊端,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和工作态度,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评估体系,提升患者权益保护的力度,共同为构建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系而努力。
医疗事故事件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的过失或疏忽,导致患者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或死亡的事件。
医疗事故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也会对医院和医务人员造成严重的法律和道德责任。
因此,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事件的发生,是医疗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加强对医疗安全的重视。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医疗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纪律,不得擅自更改医嘱、误诊、漏诊或延误诊治,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其次,加强医疗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是预防医疗事故的关键。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对医疗事故进行认真调查和追责,及时公布事故处理结果,增强医疗安全意识。
同时,加强对医疗设备和药品的质量监控,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可靠。
再者,加强医患沟通和信任是减少医疗事故的有效途径。
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诊疗解释,充分征求患者的意见和选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疗过程,如实提供病史和症状,主动了解治疗方案,避免因沟通不畅而导致的医疗事故。
最后,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赔偿机制是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对于因医疗事故受到损害的患者,医院和医务人员应积极承担赔偿责任,给予合理的赔偿和道歉。
同时,加强医疗事故的法律监督和司法审判,依法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
总之,医疗事故事件的发生给患者、医院和医务人员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是全社会的责任。
只有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监督和管理,加强医患沟通和信任,建立健全的赔偿机制,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什么是医疗事故?医嘱内容应当准确、清楚每项可以复印或者复制其门(急)诊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嘱应当只包含一个内容,并病历、住院志(即入院记录)、体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注明下达时间,应当具体到分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钟,医嘱不得涂改。
需要取消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治疗)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时,应当使用红色墨水标注取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消字样并签名。
一般情况下,醉记录单、病理报告、护理记录损害的事故。
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
因抢患者依照规定要求复印或者复制★处理医疗事故必须遵循救危急患者需要下达口头医嘱病历资料,医疗机构要应当提供哪些基本原则?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
抢救复印或者复制服务并在复印或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结束后,医师应当即刻据实补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
正、及时、便民的原则,记医嘱。
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各有患者在场。
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指哪些疾病?公安、司法机关因办理案件,需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甲类:鼠疫、霍乱。
要查阅、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医疗事故如何划分等级?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公安、司法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机关出具采集证据的法定证明及害程度,基疗事故分为四级;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执行公务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后一级:造成患者死亡、重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予以协助。
度残疾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疗机二级:造成患者中度残疾、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构应当在患者或其代理人在场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况下封存哪些病历相关记录?应能障碍的;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如何处理?三级:造成患者轻度残疾、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疗机构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能障碍的;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职人员应当在患者或其他代理人四级:造成患者明显人身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在场情况下封存死亡病例讨论记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医方在履行告知义务中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记、病程记应告知哪些内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录等。
封存的病历应当由医疗机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构负责基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或者专(兼)职人员保管。
封存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
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医疗事故如何划分责任程度★医院内部对医疗事故有何报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安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制度?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何谓病历和病历书写?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病历书写的基本原则和时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限有何规定?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争议,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符号、图表、影像、切片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病历书写是医务人员通过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问诊、查体、辅助检查、★哪些情况不属于医疗事故?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一、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活动记录的行为。
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医疗机构发生哪些重大医疗过原则:病历书写应当客观、造成不良后果的;二、在医疗失行为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内容时限要求:住院病历24小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院的;三、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级以上的医疗事故;二、导致3 死亡记录应当于患者死亡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三、国务后24小时内完成;因抢救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四、无院卫生行政疗门和省、自治区、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五、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定的其他情形。
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不良后果的;六、因不可抗力报告的内容包括;据实记录,并加以注明。
造成不良后果的。
一、医疗机构名称;二、当事医★何谓医嘱?医嘱的内容★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疗务人员的姓名、性别、科室、专有什么要求?机构可以为患方复印或者复制业、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医嘱是指医师在医疗活动的病历资料包括哪些部分?有格;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中下达的医学指令。
何程序?公安、司法机关因办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诊疗经过医嘱内容及起始、停止时理案件,需要查阅、复印或复目前状况;四、重大医疗过失行间应由医师书写。
制病历资料需要什么手续?为发生的时间、经过;五、采取的医疗救治措施;六、患方的要求;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医学会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机构应提交哪材料?一、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二、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三、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四、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五、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
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门诊、急诊患者,其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提供;没有在医疗机构建立病历档案的,由患者提供。
★医疗机构违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哪些情况下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纪律处分?一、未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的;二、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为患者提供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服务的;三、未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和妥善保管病历资料的;四、未在规定时间内补记抢救工作病历内容的;五、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封存、保管和启封病历资料和实物的六、未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的;七、未制定有关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的。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当事人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处理的形式、内容和时效有何规定?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
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医疗事故民事争议可通过哪些途径解决?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民事争议的协议书有哪些要求?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
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医疗机构或其他有关机构违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拒绝进行尸检以及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的应如何处罚?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没有正当理由,拒绝进行尸检的;医疗机构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予警告,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或者资格证书。
★扰乱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应如何处罚?以医疗事故为由,寻衅滋事、抢夺病历资料,扰乱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依照刑法关于扰乱社会秩序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非法行医致人损害如何定性?如何处罚?定性:非法行医的行为主体是指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人。
处罚:非法行医,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不属于医疗事故,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关赔偿,由受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什么是术前讨论记录?应包括哪些内容?术前讨论记录是指因患者病情较重或手术难度较大,手术前在上级医师主持下,对拟实施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所作的讨论记录。
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参加讨论者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日期、记录者的签名等。
★什么是手术记录、手术护理记录、术后病程记录?应如何书写?手术记录是指手术者书写的反映手术一般情况手术经过、术中发现及处理等情况的特殊记录,应当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
特殊情况下由第一助手书写时,应有手术者签名。
手术记录应当另页写,内容包括一般项目(患者姓名、性别、科别、病房、床位号、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术前诊断;术中诊断、手术名称、手术者及助手姓名、麻醉方法、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等。
手术护理记录是指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术中护理情况及所用器械、敷料的记录,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
手术护理记录应当另页书写,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术中护理情况、、所用所用各种器械和敷料数量的清点核对、巡回护士和手术器械护士签名等。
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是指参加手术的医师在患者术后即时完成的病程记录。
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手中诊断、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简要经过、术后处理措施、术后应当特别注意观察的事项等。
★出院记录应在什么时限内完成?它包括哪些内容?出院记录是指经治医师对患者此次住院期间诊疗情况的总结,应当在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
内容主要包括入院日期、出院日期、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出院诊断、出院情况、出院医嘱、医师签名★医疗事故争议未经鉴定,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的医疗机构应于几天内向卫生部门报告?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医疗事故争议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又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银决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