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49.00 KB
- 文档页数:13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编制依据 (3)1.3 施工范围与内容 (4)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概述 (5)2.1 有限空间的定义与分类 (6)2.2 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因素 (7)2.3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8)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9)3.1 作业审批制度 (10)3.2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2)3.3 安全检查制度 (13)3.4 应急处置制度 (14)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6)4.1 通风检测与防护措施 (17)4.2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与使用 (18)4.3 监测设备配置与维护 (19)4.4 操作规程与作业指导书 (20)五、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22)5.1 现场环境安全管理 (22)5.2 危险源点标识与管理 (23)5.3 安全警示标志设置 (24)5.4 作业现场卫生与整洁 (25)六、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 (26)6.1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27)6.2 应急物资储备与配备 (29)6.3 应急响应流程与责任人 (30)七、监督检查与持续改进 (31)7.1 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31)7.2 问题隐患整改与闭环管理 (33)7.3 安全管理体系完善与提升 (34)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有限空间作业已经成为施工现场常见的一种作业方式。
由于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设备设施有限、人员密集等特点,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为了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本专项施工方案应运而生。
本方案旨在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流程,明确各方责任,加强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制定本方案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了实际施工情况,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本方案适用于我公司承接的所有有限空间作业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地下管道、隧道、污水池等场所的施工。
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1. 简介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工作区域受限制、进出口有限、通风不良或存在潜在危险的作业场所。
这些作业场所往往包括储罐、船舱、地下管道、风洞、飞机机舱等。
由于其独特的工作环境,有限空间作业需要特别的施工方案来确保施工安全和顺利完成工作。
本文将介绍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包括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前的安全检查、必要的防护措施和作业后的清理和总结等内容。
2. 作业前准备工作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准备工作事项:•确定作业的目的和范围:明确作业的目标和计划,确定需要完成的任务和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设计施工方案:根据作业的要求和限制,设计施工方案,包括作业流程、工作顺序和风险评估等。
•培训和资格:对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并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证书资格。
•设立工作班组:根据作业的复杂性和规模,设立适当的工作班组,包括负责施工的工作人员和监督人员。
•联络与协调: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业主沟通,协商作业的时间、地点和要求,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 施工前的安全检查在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以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和防范潜在危险。
以下是一些需要进行的安全检查项目:•确保气体检测仪正常工作: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必须使用气体检测仪检测作业环境中的气体浓度,确保无毒害气体存在。
•检查通风系统:检查有限空间作业区域的通风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没有,则必须提供其他通风设备。
•检查逃生和救援设备:检查逃生和救援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如紧急停车按钮、逃生绳索、救生衣等。
•检查防护装备:确保施工人员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确定工作许可证:根据作业的要求,确保施工人员获得相应的工作许可证,如施工许可证、动火许可证等。
4. 防护措施有限空间作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以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最新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施工方案优秀3篇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施工方案篇一为加强和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行为,保障人员安全,确保生产装置正常运行和作业安全,特编制此制度。
1、有限空间作业前要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需要时要同时办理其他作业证,作业人员须持有审批的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和其他作业许可证后方准许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作业前一定要明确有限空间内的有害因素及其浓度。
3、作业负责人要明确所有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职责,负责人及作业人员都要明确信息沟通的工具、方式和内容。
4、有限空间作业实施公司内部作业许可证制度。
公司安全主管部门负责作业许可证管理。
5、作业主管部门要编制安全作业方案,并根据作业方案在许可证上填写简要作业程序和内容,作业方案应作为许可证的附件;安全主管部门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在许可证上写明危险有害因素。
6、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监护工作。
要针对作业环境的实际要求,配备足量、符合实际作业环境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且作业人员要佩戴好劳动用品后再进行作业,场外必须有监护人员监护及必要的施救工具7、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违规操作,以免事故的发生。
8、事故发生后,切忌盲目施救。
发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后,监护人或事故发现者应当及时呼救,在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或呼吸器以及其他一些防护措施后,方可入内施救。
切忌因救人心切,盲目入内,而导致事故伤亡人数的增加和事故的扩大。
9、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10、制定切实有效的事故应急预案,并不定期的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予以记录。
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的所有人员要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及有限空间作业操作规程,对违反规定者按照公司处罚条例进行处罚。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施工方案篇二第一条为加强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行为,预防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文件、标准、规范,结合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目录一、编制依据 (2)1编制依据 (3)2编制原则 (3)二、工程概况 (4)1工程概述 (4)2主要工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有限空间定义和适用范围 (5)1 有限空间定义 (5)2有限空间作业特点 (5)3 适用范围 (6)四、有限空间作业要求 (6)1封闭作业区域及平安警示 (6)2设备平安检查 (6)3气体检测 (6)4作业环境级别判定 (10)5通风 (11)6二次气体检测 (12)7二次判定 (12)8个体防护 (12)9电气设备和照明平安 (13)10防护设备设施配置 (13)11作业 (16)五、有限空间作业平安技术措施 (17)1 一般要求 (17)2 照明和通信要求 (19)3 平安防护 (19)4 应急救援装备 (20)六、有限空间作业组织机构 (20)1 组织机构 (20)2 职责 (21)七、应急预案 (24)1 应急原则 (24)2 应急响应 (25)3 报警和启动预案程序 (26)4 事故、隐患现场应急救援限制措施 (26)5 应急结束 (26)6 信息发布 (27)7 后期处置 (27)8 应急处理措施 (28)9 应急保障措施 (28)一、编制依据1、编制依据2、编制原则1、严格依据施工图纸的要求,编制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本工程工期、质量、平安、环保、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目标的实现;2、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和设计标准;严格执行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行业及业主制定颁布的规范、规程、技术标准和法规文件等;施工方案编制尽量做到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组织相结合;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采纳先进、配套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合理支配劳、材、机资源,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严格依据《环境爱护法》要求,坚持文明施工,规范化管理,主动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削减占用场地和对环境的破坏,防止环境污染,切实作好爱护环境工作。
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在施工现场,有时会遇到工作空间有限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做好施工方案,将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和风险。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二、施工前准备1.安全评估: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
评估过程中,要对施工场所的风险、潜在危险等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工作的流程、时间和责任人。
计划中要包括必要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每个人都了解作业内容和安全要求。
三、作业准备1.人员配备:根据作业需要,合理配备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人员。
同时,要指定一名专人负责监督有限空间作业的进行,并确保他们具备专业的培训和资质。
2.装备与工具:准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其有效可靠。
此外,根据作业需要,选择适当的工具和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3.工作区域划分:根据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进行划分,并确保其能够满足作业需求。
划分时要考虑通风、照明等因素,并设置合理的出入口。
4.气体检测: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测,以确保空间内气体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检测过程中要使用专业的气体检测器,并将检测结果记录下来。
四、作业进行1.安全防护措施:在作业进行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安全措施进行。
包括但不限于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保持工作区域整洁等。
2.通风与照明:确保作业现场具备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必要时,使用专业的通风设备和照明设备进行改善。
3.气体监测:在作业进行期间,要定期进行气体检测,确保空间内的气体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如果发现气体浓度超过安全范围,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停工、疏散人员等。
4.出入口管理:对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只有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进入。
同时,要确保入口通道畅通、标识明确,并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
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
目录:
1.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
1.1 安全性评估
1.2 通风和通气计划
2. 安全措施
2.1 工作人员培训
2.2 安全装备使用
---
1.1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评估。
这样的评估可以帮助确定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评估内容应包括空间尺寸、空气质量、存在的危险品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当的应急预案和施工方案。
1.2 通风和通气计划
有限空间内通风和通气十分关键,可以有效排除有毒气体和保持空气清新。
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包括通风和通气计划,确保在作业期间空间内空气流动良好。
通风设备的选择和设置位置也需仔细考虑,确保其有效性。
2.1 安全措施:工作人员培训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事故应急处理、安全装备使用方法、危险因素识别等。
只有经过充分培训的工作人员才能有效地应对意外情况,保障作业安全。
2.2 安全措施:安全装备使用
为了保障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装备。
包括头盔、安全带、呼吸器等。
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装备的有效性。
同时,还需定期检查和维护安全装备,确保其完好无损。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7篇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篇1 1.目的为了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在医院范围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具有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部门和岗位适用。
3.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4.有限空间作业责任制4.1科室负责人、管理人员、班组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责。
4.2职责4.2.1科室负责人职责:科室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对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全面负责。
为有限空间作业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4.2.2科室管理人员:负责督促、检查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4.2.3班组负责人职责:(1)在安排有限空间作业前,认真研究布置操作方案,如对操作方案有疑问必须立即反映暂停作业,不得有误。
(2)对凡是进入有限空间检修、清理、作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严禁其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3)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人员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4)全过程掌握作业期间情况,保证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向科室负责人、管理人员报告,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授权的人员进入。
一、编制依据二、有限空间作业情况地下管道、暗沟、集水池、事故油池、间距狭小的基坑、涵洞、地坑、废井、防爆波电缆井、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消防水池、等狭窄空间内的作业均为有限空间作业。
三、有限空间作业要求3.1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3.1.1作业前, 应先封闭作业区域, 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
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应符合《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中的有关规定。
3.1.2夜间实施作业, 应在作业区域周边显著位置设置警示灯、反光锥桶、反光警示贴、频闪等警示标志;地面作业人员应穿戴高可视警示服, 高可视警示服至少满足《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GB20653》规定的1级要求, 使用的反光材料应符合 GB20653 规定的3级要求。
3.1.3在有限空间作业区设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 并在项目入口设置“有限空间作业现场信息公示牌”3.2设备安全检查作业前, 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作业设备和工具进行安全检查, 发现问题应立印更换。
3.3气体检测3.3.1检测要求1)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履行“先通风、再检測、后作业”的原则在地下有限空间外按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顺序, 对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
其中, 有毒有害气体应至少检测硫化氢、一氧化碳。
2)地下有限空间内存在积水、污物的, 应采取措施, 待气体充分释放后再进行检测。
3)应对地下有限空间上、中、下不同高度和作业者通过、停留的位置进行检测, 检测人员应在地下有限空间的上风口进行检测, 地下有限空间内有人作业时, 监护检测应连续进行。
4)气体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 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5)气体检测结果应如实记录, 内容包括检测时间、检测位置、检测结果和检测人员, 检测资料交到总包安全部留存。
6)气体检测报警仪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 DB11/852.2-2013的要求操作。
建筑工程有限空间施工方案一、前言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考虑到建筑所在地的空间限制,有时候建筑工地的空间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制定合适的施工方案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有限空间下的施工方案取决于该区域的规划和环境,需要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空间、提高效率,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围绕建筑工程有限空间施工方案进行深入探讨。
二、建筑工程有限空间的特点1. 空间有限、场地狭小:有限空间下的建筑工程施工场地受限制,无法进行大规模的作业,需要通过合理的布局将各项工程活动合理分配在有限的空间内。
2. 安全风险:有限空间下建筑工程施工容易导致物料管理和人员流动等问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 施工效率低下:有限空间下的施工往往会受到限制,施工效率低下。
三、建筑工程有限空间施工方案1. 合理规划施工场地首先要合理规划施工场地,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各项施工工序的具体位置和流程,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频繁调整场地布局。
施工场地应保持整洁有序,避免杂物堆积和不合理堆放。
2. 良好的物料管理在有限的空间内,需要严格管理施工所需的物料和设备。
合理规划物料堆放区域,确保各类物料可以有序地存放和取用,并严格控制物料堆放的高度和数量。
对于大型物料和设备应进行专门存放,并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3. 使用高效的施工设备在有限空间下,施工设备的选择至关重要,应当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设备,以提高施工效率和保证施工质量。
同时,为了避免设备间的冲突和影响施工进程,要合理规划设备的放置位置。
4.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根据有限空间的特点,建筑施工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不同工序之间的干扰和冲突。
同时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管理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序有序进行,安全可控。
5. 加强施工过程监控在有限空间下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监控施工人员的行为,保持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和规范性,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和工程质量问题。
6. 尽量减少施工噪音和扬尘在有限空间下,要尽可能减少施工噪音和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文库1. 概述有限空间作业指在高度、隔离、封闭、复杂或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的工作。
对于这种作业,施工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施工方案不仅可以确保施工的顺利完成,还能够保障工人的安全。
为了促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高效的进行,我们建立了这个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文库。
这个文库收集了不同类型的有限空间工作的施工方案,并且不断更新。
2. 文库内容目前我们的文库已经收录了以下有限空间的施工方案:2.1 风洞内的施工方案风洞是用于模拟飞行机理的实验设备,风洞内的施工作业往往需要在受限空间内进行。
通常情况下,在风洞内进行的作业种类繁多,有机械设备维护、电气设备安装、误差测量等。
对于这些作业,我们提供了相应的施工方案。
2.2 隧道内的施工方案隧道作业的受限空间往往比较固定,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多种不同的工作。
我们整理了隧道内不同类型作业的施工方案,例如:•土建施工作业:开挖、支护、回填等•机电设备安装:隧道灯光、通风设备、排烟设备等•通信与信号设备施工2.3 其他类型的作业我们不断拓展文库中的内容。
除了以上两种类型的作业,我们还会陆续添加一些新的受限空间作业类型的施工方案,例如:•高架桥上的施工方案•给水管道的施工方案•电力设备维护的施工方案等3. 施工方案的编写标准对于施工方案的编写,我们有如下标准:3.1 明确作业类型和目的文档应明确标明作业类型和作业目的,以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文档内容。
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作业,例如待配套施工,应特别注意作业目的的描述,以便指导实际操作。
3.2 详细的实施流程和步骤文档需要按照实际操作流程,对每个步骤都进行详尽的描述。
这包括每个工作环节中的注意事项、安全要求、人员配置、设备配合等,以减少操作风险。
3.3 文档与实际操作的配合文档编写需要和实际操作相配合,根据实际需求工程师在现场参考文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
3.4 安全性要求在编写施工方案时,安全性始终应该放在首位。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
第一部分方案概述
一、施工目的
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二、施工时间
年月日星期
三、施工地点
四、施工总要求
按照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程进行施工
五、参加施工人员及职责
参加人员:所有职能部门,其中以人员为主,其他部门为辅。
职责:现场指导:
现场监督:
后勤保障:
六、施工步骤
(一)检测
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19.5%-23.5%)
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小于最低爆炸极限的10%)
一氧化碳浓度(小于25ppm)
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二)危害评估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危害评估应依据《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等标准进行。
(三)通风
本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四)防护设备
本单位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
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五)呼吸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GBT 18664-2002)。
缺氧条件下,应符合《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88)要求。
(六)应急救援设备
本单位应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七、准备物资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现场工作工人6人,物品清单详见表1
表1
第二部分有限空间作业培训材料
一、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一)设备设施与设备设施之间、设备设施内外之间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
照明不良,通讯不畅;
(二)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易导致工作人员出入困难,相互联系不便,不利
于工作监护和实施施救;
(三)湿度和热度较高,作业人员能量消耗大,易于疲劳;
(四)存在酸、碱、毒、尘、烟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介质,易引发窒息、中毒、火灾和
爆炸事故;
(五)存在缺氧或富氧、易燃气体、有毒气体和蒸汽各种危险气体和高处坠落、物体打
击、各种机械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二、注意事项
(一)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经作业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作业;
(二)坚持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作业开始前,对危险有害因素浓度进行检测;
(三)必须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四)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安全带(绳)、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等防护用品;
(五)必须安排监护人员。
监护人员应密切监视作业状况,不得离岗;
(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警,严禁盲目施救;
三、作业程序
(一)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
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
求后,方可进入。
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
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
(二)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
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
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三)作业前30分钟,应再次对有限空间有害物质浓度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有限
空间;
(四)分析合格后编制施工方案,再办理《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施工作业中
涉及到其他危险作业时应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
表》格式见表2;
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表2
本表一式四份:监护人员、施工负责人、申请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各执一份,及时消除警戒。
注:该审批表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依据,不得涂改且要求安全管理部门存档时间至少一年。
(五)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
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
连续检测;
(六)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照明应使用
安全矿灯或36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七)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
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
氧气呼吸器;
(八)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
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
型产品;
(九)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
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
器具;
(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十一)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十二)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
(十三)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十四)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十五)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十六)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十七)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
(十八)在地下进行压气作业时,应防止缺氧空气泄至作业场所,如与作业场所相通的设施中存在缺氧空气,应直接排除,防止缺氧空气进入作业场所;
四、应急救援
(一)中毒急救
1.由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2.经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并用催吐剂促其将毒物排出;
3.经皮肤吸中毒者,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
4.眼、耳、鼻、咽喉粘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别轻重,先用清水
冲洗,然后由专科医生处理;
(二)缺氧窒息急救
1.迅速撤离现场,将窒息者移到有新鲜空气的通风处;
2.视情况对窒息者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时严重者速交医生处理。
(打120电话);
3.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适时,迅速撤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同
时检查呼吸器问题及时更换合格呼吸器;
五、演习警示图标
(一)典型有限空间警示语句列举
注:有限空间发生事故后,在进行救援的同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向所在区县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单位主管部门报告
(二)警示标志式样
另附:有限空间作业演习记录表
有限空间作业演习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