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663.50 KB
- 文档页数:9
德国Motomedgracile12儿童型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推拿及运动疗法训练对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的疗效分析【关键词】脑性瘫痪;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推拿;运动疗法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8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66-02根据2006年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暨第九界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通过的脑瘫定义,脑性瘫痪就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
我院在小儿康复中心投入十余万元引进了德国motomedgracile12儿童型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康复及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效果更加显著。
特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8月一2012年3月入我康复中心治疗的6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符合2006年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暨第九界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研讨制定的诊断标准与分型,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岁。
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2-5岁,平均年龄3.15岁。
两组临床症状、肢体功能评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bohath手法、vojta手法,rood法和上田法等手法治疗;结合针灸、低频脉冲电治疗。
手法治疗2次/d;针灸以及低频脉冲电治疗每天1次,每周治疗5天,共9个月。
1.2.2治疗组除综合康复训练外还使用德国motomedgracile运动训练系统进行治疗。
每天1次,每次20min,每周5次,共9个月。
1.3疗效及评定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9个月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评定量表(modifiedashworthscale,mas)对下肢股内收肌群肌张力进行评定,徒手肌力评定法(mmt),对臀中肌与股四头肌进行评定[2]。
疗效标准:肌张力:有效:肌张力恢复正常或降低1级以上;无效:治疗后无肌张力降低16〕。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皮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皮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脑卒中是指突然发生的脑血管病,其主要病因是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
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的肌肉、神经和运动功能受损,尤其是下肢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从而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为了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下肢功能,许多恢复治疗方法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其中,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和头皮针运动疗法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是一种通过机械装置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通过模拟人体运动的方式,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
头皮针运动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头皮上插入特定的针刺点,刺激脑神经和相关穴位,从而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将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和头皮针运动疗法相结合,探究其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这项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取了一定数量的脑卒中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接受了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皮针运动疗法,对照组接受了传统的理疗和功能锻炼。
研究者通过评估下肢功能的变化,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步态参数等指标,来判断两组之间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治疗结束后的下肢功能评估中,明显优于对照组。
首先,实验组患者的肌力得分比对照组高出显著差异。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的机械装置帮助患者进行肌肉训练,有效增强了患者的肌肉力量。
其次,实验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也比对照组更好,这意味着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和头皮针运动疗法对患者的关节灵活性有显著改善作用。
最后,实验组患者的步态参数,如步态周期和步伐长度等,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表明患者的步态恢复更为快速和稳定。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皮针运动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21年第19卷第11期•临床医学・95时应避免用力牵拉、撕脱患者的耳部组织,以免其耳部组织受损,进而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患者的外耳道孔径存在一定的差异,应根据其实际情况,为其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和适合的术式,以保证疗效。
3)患者外耳道的皮温较高,在皮肤散热期间,易使耳内镜表面生成雾气,进而影响手术操作。
在使用耳内镜前,需用蘸有碘伏的棉球对耳内镜表面进行擦拭。
4)术中,在耳内镜被血液、脓液等污染后,需退出耳内镜,将其擦拭干净。
多次退镜可增加术中的出血量,术前,应将耳道内的脓液清理干净。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进行耳内镜手术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其听力,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1]陈敏芬,潘兆虎,徐锦.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患者术后听力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5):73—75,120.[2]许雨洲.保留部分骨桥鼓室显微成形术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1):64.[3]刘平,陆银萍,王炜,等.耳内镜下经耳道鼓室成形手术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9,25(7):69—72.[4]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2012)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1):5.[5]许雨洲.保留部分骨桥鼓室显微成形术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1):64.[6]王杰,王桑,孙雅静.完壁式乳突切除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8,18(1):36—39.[7]伍润生.耳内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9):94—95.[8]赵扬.耳内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0):160.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联合减重步态训练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翁萍璇,郑金利(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广东揭阳522000)[摘要]目的:分析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联合减重步态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其步态的运动学参数和时空参数的影响。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①高春华;徐乐义;黄杰;肖锋【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3(000)008【摘要】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
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时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MA)进行下肢评定,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进行步行能力评定, Barthel指数(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Motricity指数(MI-L)进行下肢肌力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肌张力评定, 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平衡功能评定。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BI、MI-L、BBS、MAS、FAC评分及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4周、8周及12周后,观察组FMA、BI、MI-L、BBS、FAC评分及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参数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呈上升趋势(P<0.05);观察组MAS得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呈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MOTOmed训练系统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
【总页数】4页(P725-728)【作者】高春华;徐乐义;黄杰;肖锋【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武汉市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武汉市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武汉市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武汉市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恢复的影响 [J], 李晓华;王丽贤;胖红雯;马玉萍;闫晓洁;吉媛红;赵亚军2.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J], 顾琦;田湉;张芳芳3.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价值 [J], 邓瑞燕;王彩玲;刘添;扎亚东;廖寅邦4.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影响 [J], 陈清法;黄华垚;陈振强;倪国新5.虚拟现实技术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J], 黄晓丽;陈晓勇;陈许艳;陈珑珑;高倩茜;郑余银;屠文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价值邓瑞燕;王彩玲;刘添;扎亚东;廖寅邦【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被实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后,对其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7年8月~2018年6月期间在阳春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7例,将其按照随机的字母编号分成康复组与智能组,康复组患者实施基础的康复治疗,智能组则在康复组的基础上加入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MI-L、FAC、FMA、ADL 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的MI-L、FAC、FMA、ADL等评分比治疗前有所提高,且智能组提高的幅度较大,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及下肢运动功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年(卷),期】2019(032)008【总页数】2页(P1245-1246)【关键词】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脑卒中偏瘫;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作者】邓瑞燕;王彩玲;刘添;扎亚东;廖寅邦【作者单位】阳春市人民医院阳江529600;阳春市人民医院阳江529600;阳春市人民医院阳江529600;阳春市人民医院阳江529600;阳春市人民医院阳江529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脑卒中在中老年人群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此类疾病的患者超半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
据研究报道,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约有1/3~1/2的患者在3个月以内不能恢复独立行走的能力,而且在随后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
常见的功能障碍包括平衡功能以及下肢运动功能,前者的功能障碍可造成患者跌倒,后者可影响患者的步行,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3]。
当下,康复训练的疗效已经在近年的报道中得以呈现,但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训练系统得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4]。
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减重步态训练联合中医治疗对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段亚男;梁雪琴;潘芳芳;李娜;张香玉【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24(46)3【摘要】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减重步态训练结合中医治疗对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的效果。
方法将12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减重步态训练干预,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治疗,2组均治疗30天。
比较2组治疗前后肌张力、肌电图指标、患肢周围神经电生理学指标、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步行功能及步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肌张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
2组治疗后H波最大波幅(Hmax)、M波最大波幅(Mmax)、H波/M 波最大波幅(H/Mmax)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Hmax、Mmax、H/Mmax均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治疗后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胫神经MCV、SCV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腓总神经MCV、SCV及胫神经MCV、SCV均高于对照组(P<0.05)。
2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2组治疗后步行功能及步态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步行功能及步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
结论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减重步态训练结合中医治疗能更好地提高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患者肌力、神经传导速度、平衡力、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更高。
目录一、德国RECK 公司简介二、MOTOmed适应症三、MOTOmed的特点四、MOTOmed的治疗目的五、MOTOmed产品型号划分六、MOTOmed的功能七、训练方案和专用名词缩写八、MOTOmed viva1操作指南九、MOTOmed viva2操作指南德国RECK公司简介RECK公司位于德国南部的Betzenweiler,由Anton·Reck先生于1957年创建。
主要致力于医疗康复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在RECK公司近五十年的发展进程中,Anton·Reck先生及其后来的领导者带领着RECK公司的员工们不断的开拓进取,使得RECK公司生产的MOTOmed康复设备不仅在同类产品中出类拔萃而且更得到了广大康复专家及患者们的充分肯定。
目前MOTOmed康复设备已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在亚洲市场,与韩国、日本的合作也已有十多年。
而现在RECK公司将致力于中国市场的开发,相信MOTOmed康复设备会使越来越多的中国患者受益并赢得他们的认可!MOTOmed适应症●痉挛●中风●多发性硬化●三瘫一截●肌肉萎缩●脑部损伤●脊髓损伤●帕金森氏综合症●骨质疏松症MOTOmed的特点●智能探测各种痉挛,并加以处理●训练结果量化功能●训练数据对比性●安全可靠、高品质、高平稳性●机器运转柔和、协调、无噪音●全金属设计,大屏幕显示●适龄度广MOTOmed的治疗目的●增强身体灵活性●保持身体行动能力●加强肌肉剩余力量●增强康复信心●减少痉挛发生●促进新陈代谢,血液循环,改善消化功能●对下肢进行对称性训练●使下肢变得暖和MOTOmed产品型号划分以控制面板的不同分为viva1和viva2,两种控制面板皆可通用于各个型号。
我们现在销售五个型号:(见彩页)MOTOmed的功能➢痉挛控制器1984年德国RECK公司发明了痉挛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可持续感应使用者的肌肉张力,自动探测可能发生的各种痉挛并加以处理。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程国玲【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25)016【摘要】目的分析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分别评价患者肢体功能、步行能力及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含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训练后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分、改良Ashworth 评分量表(MA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体重分布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后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分、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同时促使受损神经的营养修复.【总页数】4页(P74-77)【作者】程国玲【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河南南阳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J], 孙丽;谢瑛2.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J], 尹正录;孟兆祥;林舜艳;黄吉军;王继兵;黄灵慧;3.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J], 尹正录;孟兆祥;林舜艳;黄吉军;王继兵;黄灵慧4.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J], 齐晶晶; 李文婷; 徐艳华; 山曦5.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清NGF BDNF水平的影响 [J], 李莹莹; 符俏; 吴薇薇; 孔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OTOmed 在临床的应用MOTOmed康复训练设备是一种在同一平面内类似踩踏自行车实现圆周运动轨迹的循环运动设备[1],是一种既能家用也能够医用的用来提高病人活动度及耐受力的辅助设备,常用的模式有3种,被动、辅助及主动模式,MOTOmed在训练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加上视觉反馈模式,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及主动性,同时MOTOmed的安全性能又比较高,能够在确保病人能够得到有效训练的同时,保证患者在运动受限或者协调性欠佳的情况下不发生医疗损伤[2]。
1 MOTOmed参数的设定MOTOmed座椅位置、座椅高度、曲柄长度、曲柄转速、患者身高的影响,高爱丽等[1]通过仿真模拟,计算出这些因素对训练结果的影响。
1.1 座椅离设备的距离座椅离设备的距离选择在500-700mm,影响膝关节的起始、终末关节角度,在取值范围内,随着座椅位置距离增大,膝关节活动角度随之增大,膝关节的加速度也随之增大。
比如在座椅位置只有500mm时,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在大约50-100°活动,当座椅位置达到700mm时,膝关节活动范围在70-160°活动,角加速度也随之增加,膝关节加速度增加时,可能会造成患者二次伤害。
1.2 座椅高度座椅高度影响了膝关节起始、末尾角度,以及膝关节活动范围。
在曲柄位于45-135°时,影响不大,座椅高度不对加速度产生影响。
座椅高度越高,膝关节活动范围越大,比如当座椅高度在150mm时,膝关节活动范围大约在50-105°,当座椅高度设计在250mm时,膝关节活动范围大致是在55-115°范围,当我们想让病人膝关节活动角度增大时,可适当增加座椅高度。
反之则减少。
1.3 MOTOmed转速转速对于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无明显影响,但对患者膝关节角速度及角加速度则有明显影响,转速增快时,膝关节速度和加速度范围相应增大,当转速在1r/min时,膝关节角速度可约等于0r/s,当转速在60r/min时,角速度最大能达到3r/s。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ADL评分的分析【摘要】目的:研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ADL评分的分析。
方法:收治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常规组49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49例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最后比对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无差异性(P>0.05)。
治疗后,研究组在生活质量方面高于常规组,(P<0.05)。
治疗前,两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对,无差异性(P>0.05)。
治疗后,研究组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针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上肢运动能力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符合临床需求。
【关键词】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脑卒中是常见的的脑部疾病,治疗不及时会引发各项并发症,其中脑卒中偏瘫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的影响着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良好的康复训练非常必要[1-2]。
常规的康复训练应用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低,反馈也不佳,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目前临床应用评价反馈较好,它具有安全可靠、适龄度广,高平稳性等优点。
因此,本文就针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不同康复模式,分析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治2021-1~2022-2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因落实的护理方案不同,所以将98例患者分为不同小组进行观察分析,常规组49例:其中男25例,女24例,平均年龄(64.33±0.55)岁;研究组49例:其中男24例,女25例,平均年龄(64.22±0.52)岁;两组患者在资料方面相比较,差距小(P>0.05)。
1.2方法对常规组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式,将患者上肢进行正确体位摆放,进行转动或者上下幅度训练,辅助患者完成穿脱衣物和鞋子、自行吃饭、洗脸刷牙等日常行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