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_《文学概论》第五章
- 格式:ppt
- 大小:541.50 KB
- 文档页数:42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章节题库第5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圣才出品】第5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一、名词解释1.大众文学(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大众文学是现代文学中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或通俗性的文学的总称。
大众文学和“纯文学”相对应,在商品经济流通过程中,侧重于追求群众趣味,注意消遣性和娱乐性。
现代题材小说、传奇小说、剑侠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打斗小说、政治小说、言情小说、推理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在广义上都可以列为大众文学。
2.主导性答: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部分和主导方面,应该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它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党性与人民性、民族性、人性的高度统一,共产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的真实性、典型性、独创性的统一,革命的思想内容与民族形式的统一,深刻的哲理性与强烈的艺术感染性的统一为其主要特征。
3.层次性答: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可以而且应该是多层次的,对于有某种进步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文学活动,要采取包容态度,允许其存在和发展。
我们要提倡有益的,容许无害的,反对和禁止一切有害的文学活动。
总的来说,需从美学的和历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相统一的观点来看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层次性。
4.多样性答: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不应单调划一,不能搞模式化、概念化、公式化,而应是主导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在社会主义时代,文学创作的题材、思想、人物、形式、风格和艺术方法与表现手法等都应该而且多样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作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审美需要。
5.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答: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的,具有新颖生动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内涵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
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性格的主导方面和突出特色是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无私奉献、创业敬业的精神,真实地显示出时代的风貌、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有血有肉、内心丰富的文学新人,不是那种公式化、模式化、理性化的神人、完人、纸人和假人,也不是通体透明“高大全”式的人物。
“汉语言文学”专业童庆炳主编(修订二版)《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 --------→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特殊文学史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文学概论笔记一(童庆炳)文学概论笔记【童庆炳】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应该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的品格。
概念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它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五个分支。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研究文学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3、文学批评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分析和评价具体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
播音主持培训|广播电视编导培训|数字媒体专业|中传考研|广播电视艺术学:4、文学史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从历时的视角探讨各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发展的具体历史的学科。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
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
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文学理论,它的理论支点是文学活动论、意识形态论、反映论和艺术生产论。
文学概论笔记【童庆炳】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受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艺术学概念解释1、文学消费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
这种意义上的文学消费是自有文学以来就存在的。
狭义的文学消费却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或欣赏。
2、文学传播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质载体,将文学作品或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
通俗地说,文学传播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出版与发行活动。
文学传播是沟通文学信息源与文学接受者之间的桥梁。
3、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即用于大众传播的物质媒介和技术手段。
大众传播是由—些专业机构或群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媒体,向为数众多、各不相识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的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使用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和电子媒介(如广播、电影、电视等)大量收集、复制和传播信息。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大范围播布、传递迅速和平向扩散等特点。
4、文化市场文化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文化市场指为实现文化品流通、提供文化消赞服务而设立的场所,如书店书市、剧场影院、歌厅舞厅、录相放映厅等。
广义的文化市场泛指文化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
作为整个商品市场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既要按一般市场的价值规律运作,又要遵循国家有关的文化政策和法规。
文化市场在文化生产与消费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5.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是市场活动中消费者各种特有的心理现象的总称。
消费心理受各种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它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认识、态度和观念,是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的心理基础。
消费心理主要包括消费需求、消费动机、消费偏好、消费兴趣、消费期望及消费时尚等。
6、高雅文学高雅文学是一种典雅、正统、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的文学类型,它主要服务于社会上文化修养较高的阶层。
其特点是:内容和题材充实、深广,主题或意蕴富于深度,艺术形式具有探索性、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风格,能给读者严肃的思考、深刻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具有较大的艺术感染力。
概念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1949年建国后从俄文翻译过来,实际上正确名称应是“文学学”。
文学活动:文学不是以成品这种形式而存在的,而是以活动的方式存在的,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的整体活动及其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研究范围:文学的普遍规律。
研究内容: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研究任务: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应有品格:实践性、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文学四要素: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由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
其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
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他把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归结为人的生活活动,旨在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认识与反映。
艺术生产论:第一种意义: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
学习重点第一篇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的任务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我们对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有了一个总的概念: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文学理论的任务第一,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的特征,那么文学发展的根由是什么呢? 我们今天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学发展又有何规律呢? 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第二,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必然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同,在性质上必然有其独特之处,而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第三,“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作论。
第四,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中像题材、形象、语言、结构、类型、风格等都是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第五,作家笔下的文字作为文本如果被束之高阁,不与读者见面,那还是死的东西,还不是活的审美对象,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体。
文学理论体系中的活动论、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恰好是与文学四要素构成的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相对应的。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一) 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它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
童庆炳文学概论重点知识梳理文学概论与《文学理论》教程知识点梳理(上)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章节回顾】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理论的重要性、文学理论的品格)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知识要点】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的文学四要素观点,即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四要素构成,而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据此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3.文学理论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文化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
4.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读者接受论。
5.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读者、世界、作家、作品。
6.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实践性、价值取向。
7. 何为“文艺学”:研究文学的性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
也有人对文艺学的对象作广义的理解,认为除文学外,研究对象还包括其他艺术如绘画、雕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工艺美术等。
一般认为文艺学有3个主要组成部分: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也有人认为文艺学即指文学理论。
文艺学作为3个组成部分的有机整体而言,文学理论侧重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文学史侧重对文学作历史的研究,文学批评侧重对文学作现实运动状态的研究,三者密切相联、彼此包容。
文学理论既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中吸取营养以促使理论体系的形成,又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观点、方法、准则和范畴。
8.什么是“文学理论”:文艺学主要组成部分,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活动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接受论和文学作品论。
它常常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全书章节·课后习题·归纳整理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基本概念]·文艺学·文学活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思考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建设】[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特色当代性[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
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
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活动】[基本概念]·生活活动·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文学本体论·劳动说·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思考问题]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简述之,并指明它们的片面性。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4.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基本概念]·文学的含义·话语·话语蕴藉·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思考问题]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3. 什么是话语蕴藉?怎祥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4.当前在文学的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基本概念]·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人民性[思考问题]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文学概论》分章思考题与拓展阅读书目“绪论”思考题:1、有人说,文学让人暂时忘记现实世界,是一种精神鸦片,应该唾弃。
你认为呢?2、学习文学理论有何意义?3、为什么说学习文学理论要具有问题意识?“绪论”拓展阅读书目:1、【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
2、【美】卡勒:《文学理论》,李平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3、【英】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4、【荷】佛克马、易布斯:《二十世纪文学理论》,林书武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
5、【美】科恩主编:《文学理论的未来》,程锡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6、【英】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南帆主编:《文学理论:新读本》,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8、王一川:《文学理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9、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0、【美)】希利斯・米勒:《文学死了吗》,秦立彦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第一章“文学作为活动”思考题:1、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活动?其理论依据何在?2、你认为文学有没有本质?为什么?3、你如何看待反本质主义思潮?第一章拓展阅读书目:1、【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郦稚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19892、【美】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杜国清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5、【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诗学文集》,成穷等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6、【德】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7、傅道彬、于茀:《文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童庆炳:《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第二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思考题:1、有没有固定不变的文学概念?为什么?2、如何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你觉得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吗?为什么?3、面对一个具体的文本,判断其是否为文学时可以用文学的定义去套吗?为什么?第二章拓展阅读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德】卡尔・曼海姆著:《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鸣, 李书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季广茂:《意识形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6、【德】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7、汪增祺:《汪增祺文集·文论卷》(《“揉面”——谈语言》;《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8、【德】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彭富春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9、鲁枢元:《超越语言——文学言语学刍议》,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0、【英】燕卜逊:《朦胧的七种类型》,周邦宪等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1、【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第三章“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思考题:1、你认为考察文学艺术的起源除了从考古发现入手外,还有哪些手段?为什么?2、你认为哪一种关于文学活动原始发生的说法更有道理?为什么?3、为什么神话只能产生于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4、如何理解经济在文学艺术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拓展阅读书目:1、【英】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蔡慕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朱狄:《艺术的起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或北京:中国靑年出版社,1999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英】弗雷泽:《金枝》,徐育新等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或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4、【俄】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艺术与社会生活》,曹葆华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5、钱中文:《文学发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吴持哲编:《弗莱文论选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7、刘勰:《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8、郑元者:《艺术之根:艺术起源学引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第四章“文学创作过程”思考题1、文学创作、文学创造、文学生产三个概念有何不同?2、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3、你认为破解文学创造“黑箱之谜”的钥匙在哪?为什么?4、既然灵感是来无影,去无踪的,那它就是神秘不可解的,我们对它当然只能是坐等。
绪论单元测试1.古希腊悲剧三大家为()。
A:欧里庇德斯B:埃斯库罗斯C:索福克勒斯D:奥德修斯答案:ABC2.“中国文学传统从整体而言就是一个抒情传统”“抒情精神成就了中国文学的荣耀”由()提出。
()A:方东美B:陈世骧C:高友工D:朱自清答案:B3.“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出自()。
A:《乐记》B:《毛诗序》C:《尚书》D:《沧浪诗话》答案:C4.闻一多先生在《歌与诗》一文中说:“志有三个意义:一记忆,二记录,三怀抱”。
()A:错B:对答案:B5.柳宗元在《通书·文辞》中说:“文所以载道也。
轮辕饰而人弗从,徒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
”()A:错B:对答案:A6.亚里斯多德对文艺持否定的态度,对诗人、艺术家极为反感,认为模仿艺术和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不曾抓住真理。
()A:错B:对答案:A7.柏拉图认为文艺摹仿的是理式。
()A:对B:错答案:A8.()是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作家、作品和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和评价的科学阐释活动。
()A:文学理论B:文学批评C:文学接受D:文学史答案:B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文学理论的性质:()A:抽象性B:科学性C:人文性D:实践性答案:A10.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理论贡献:()A:提出了精神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B:科学论述了文学的社会地位与作用C:为文学理论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础D:提出美的规律与文学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答案:ABCD第一章测试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它具有哪些特征?()A:认识性B:情感性C:实践性D:倾向性答案:ACD2.《毛诗序》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A:错B:对答案:A3.孔子说:“故闻《蓼萧》之诗,则知泽及四海也;闻《禾黍》之咏,则知时和岁丰也;闻《北风》之言,则知威虐及人也;闻《硕鼠》之刺,则知重敛于下也。
文学概论复习题21、[单选题] 文学形象“以少总多”、“万取一收”的特点,就是指它的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C.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D.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答案: C解析:文学形象“以少总多”、“万取一收”的特点,就是指它的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知识点:概括性难度:2所属章节:第三章第二节2、[单选题] 最早提出文学欣赏中的“净化”作用的就是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贺拉斯D. 布瓦洛答案: B解析: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或“陶冶”。
知识点:审美需要难度:2所属章节:第十章第一节3、[单选题] 抒情性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的根本区别在于()A. 语言B. 事件和感情C. 用于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答案: C解析:抒情性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的根本区别在于用于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
知识点:抒情的现实依据难度:2所属章节:第六章第一节4、[单选题] 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就是A. 情景交融B. 虚实相生C. 韵味无穷D. 思与境偕答案: A解析: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就是情景交融。
知识点:抒情方式难度:2所属章节:第六章第二节5、[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也称为A. 社会历史的批评B. 美学的历史的批评C. 伦理道德的批评D. 历史主义的批评答案: B解析: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主要是运用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对作品进行分析的一种批评方法。
知识点:文学批评的方法难度:2所属章节:第十一章第一节6、[多选题] 文学语言的特殊要求,即()A. 形象性B. 含蓄性C. 情感性答案: ABC解析:文学语言则不同,它指向艺术世界,主要功能是建构特殊的文学形象系统。
它不一定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但必须服从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
由此,文学语言形成了自身的特殊要求,即形象性、含蓄性和情感性。
知识点:语言的要求难度:2所属章节:第三章第四节7、[单选题] .宋人梅尧臣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强调意境的A. 情景交融B. 虚实相生C. 韵味无穷D. 思与境偕答案: B解析:宋人梅尧臣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强调意境的虚实相生。
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四要素和三过程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伽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
他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提出,作品构成分为四个层面: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的外观层。
(第五层:形而上学层)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听众、观众、读者)一切文学作品的源泉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改造成为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给我们最重要的理论其实在于它把文学理解为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其间包含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柳宗元《小石潭记》:文学是人的对象性精神活动,作家把外部自然和人的自然作为自己本质力量的确证,从而把文学变成人的精神活动的过程。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活动有待于主体与对象关系的建立)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1. 再现说: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1)在西方,最古老的“模仿说”就是再现说。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苏格拉底“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这种描绘“应是通过形式表现心理活动”柏拉图提出“理式模仿说”、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说”(2)与西方再现说相似的: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其真”(五代荆浩《笔记法》)清代叶燮“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2. 表现说: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自然流露。
(1)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中第一次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2)柯勒律治:有一个特点是所有真正的诗人所共有的,就是他们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
(3)雪莱《为诗辩护》: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4)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文学是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情感涌动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主张以外部显示作为对象,以不平凡色彩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