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
- 格式:ppt
- 大小:477.00 KB
- 文档页数:12
原子半径图表原子半径与电离能数值密不可分。
电离能是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引力,到达原子外成为自由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一种原子有多少个电子,就有多少个数值大小不同的电离能。
以下是原子的电离能:(单位电子伏)氢13.6氦54.42 ,24.59锂122.5 ,75.64 ;;5.392铍217.7 ,153.9 ;;18.21 ,9.323硼340.2 ,259.4 ;;37.93 ,25.15 ,8.298碳490.0 ,392.1 ;;64.49 ,47.89 ,24.38 ,11.26氮666.9 ,552.1 ;;97.89 ,77.47 ,47.45 ,29.60 ,14.53氧871.0 ,739.3 ;;138.1 ,113.9 ,77.41 ,54.94 ,35.12 ,13.62氟1102 ,953.6 ;;185.2 ,157.2 ,114.2 ,87.14 ,62.71 ,34.97 ,17.42氖1361 ,1194 ;;239.5 ,207.3 ,157.9 ,126.2 ,97.12 ,63.45 ,40.96 ,21.56 钠1647,1464 ;;292.1,264.3, 208.5, 172.2, 138.4, 98.91,71.62,47.29,’ 5.139镁1960,1760;;368.4, 328.2,266.3,225, 186.8,141.3,109.3, 80.14;;15.o4, 7.464钾4913, 46o2;;1o44, 968.5, 861.5, 787, 715, 629.7, 565, 5o4;;175.9, 155, 117.6, 99.44, 82.69, 6o.94, 45.83, 31.64;;4.341钙5444,5108;;1160, 1086,979.4, 901.2, 820.0, 733.1, 660.0, 594.3;;215.6,188.7, 147.5, 127.2, 108.8, 84.50, 67.27, 50.91;;11.87, 6.113457.3, 392.4, 361.2, 331.o, 29o.3, 262.2, 223.7;;151.o, 125.o, 99.1o, 75.oo, 54.8o, 3o.64, 16.18, 7.9o2……这说明物理电子层中每层只有一个电子。
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B.元素周期表有18个族C.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D.I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2.已知下列元素的电负性数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元素Li Be X O Na Al Cl Ge电负性 1.0 1.5 2.5 3.50.9 1.6 3.2 1.8A.表中X为非金属元素B.Ge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C.Mg元素电负性的范围为0.9~1.6D.O和Cl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O显正价3.某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d74s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三周期,第ⅡB族B.第四周期,第ⅡB族C.第三周期,第ⅡA族D.第四周期,第Ⅱ族4.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只有X、Y位于同一周期,且Y与Z位于同一主族,四种元素可形成一种在医疗农业、染料上有广泛用途的物质,其物质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W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X和Z的含氧酸的酸性:Z>XC.W、X、Z均可与Y形成多种化合物D.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Y>Z5.W、X、Y、Z、R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元素的一种离子与Li+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且半径稍大,X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与Y原子核外M层3s3p。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的电子数之比为3︰2,X与Z同主族,Z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4A.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 Y>B.第一电离能:R Z Y>>C.原子半径:R Z X<<>>D.电负性:Z R X6.根据元素周期律比较下列性质,错误的是A.酸性:HClO4> H2SO4> H2SiO3B.碱性:KOH<NaOH<LiOHC.热稳定性:H2O> H2S> SiH4D.非金属性:F>O>N7.现有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Ⅱ1s22s22p63s23p4;Ⅱ1s22s22p63s23p3;Ⅱ1s22s22p3。
促敦市安顿阳光实验学校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1.认识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的划分依据。
2.了解原子结构与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联系。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1.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划分的本质联系(1)周期与能级组、原子轨道的对关系(2)规律①7个能级组对7个周期。
②周期序数=□1________________。
③本周期所包含元素种数=对能级组所含原子轨道数的2倍=对能级组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2.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1)划分依据:取决于原子的□2________和价电子排布。
(2)规律①主族元素②过渡元素③稀有气体→价电子排布:□9______(□10________除外)3.元素周期表的分区(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s区、p区、d区、ds区和f区。
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根据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4.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1)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线为沿B、Si、As、Te、At与Al、Ge、Sb、Po之间所画的一条连线,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位置,金属性较强的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角位置。
(2)处于d区、ds区和f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s区的元素除氢、氦外,也是金属元素。
自我校对:□1最外层电子所在轨道的主量子数□2价电子数目□3n s1~2□4n s2n p1~6周期序数对能级组原子轨道数最多容纳电子数价电子排布式元素种数ⅠA族0族1 1s 12 1s11s2 22 2s2p 4 8 2s12s22p683 3s3p4 8 3s13s23p684 4s3d4p 9 18 4s14s24p6185 5s4d5p 9 18 5s15s25p6186 6s4f5d6p 16 32 6s16s26p6327 7s5f6d7p 16 32 7s1-不完全□5价电子数□6(n-1)d1~10n s0~2□7价电子数□8n s电子数□9n s2n p6□10He 1.判断正误(1)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都是由1个逐渐增加到8个。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第三、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二、复习预习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原子中的电子在各原子轨道上按能级分层排布,在化学上我们称为构造原理。
下面我们要通过探究知道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三、知识讲解考点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则1.能量最低原则(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使整个原子体系的能量最低。
(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列顺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2.泡利不相容原理(1)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或者说,一个原子中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子。
(2)在原子中,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3.洪特规则(1)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应尽可能分占不同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
(2)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如d10)、半充满(如d5)和全空(如d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如基态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注意: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排布要遵循三个原则,对三条原则不能孤立地理解,要综合应用。
其中,能量最低原则又可叙述为:在不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核外电子在各个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方式应使整个原子体系的能量最低。
4.电子数与电子层和能级的关系在原子中,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每个能级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其所包含的原子轨道数的2倍。
考点26 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一、1~18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1.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变化规律周期序号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结论第一周期 1→2 1 1→2 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1→8)第二周期 3→10 2 1→8 第三周期11→1831→8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2.周期序号 原子序数 原子半径(nm)结论第一周期 1→2 ……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不包括稀有气体)第二周期 3→9 0.152→0.071大→小 第三周期11→170.186→0.099大→小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3周期序号 原子序数 主要化合价 结论第一周期1→2+1→0 ①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最高正价逐渐升高(+1→+7,O 和F 无最高正价); ②元素的最低负价由ⅣA 族的-4价逐渐升高至ⅦA 族的-1价; ③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第二周期3→9最高价+1→+5(不含O 、F) 最低价-4→-1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第三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由左向右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失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得电子的能力依次增强,预测它们的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2.钠、镁、铝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探究 ①原理:金属与水反应置换出H 2的难易。
②实验操作:③现象: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至沸腾后,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粉红色。
④结论: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 +2H 2O=====△Mg(OH)2+H 2↑。
结合前面所学钠与水的反应,可得出金属性:Na>Mg 。
(2)镁、铝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探究AlMg原理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实验操作沉淀溶解情况 沉淀逐渐溶解 沉淀逐渐溶解 沉淀溶解 沉淀不溶解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l(OH)3+3HCl ===AlCl 3+3H 2OAl(OH)3+NaOH ===NaAlO 2+2H 2OMg(OH)2+2HCl ===MgCl 2+ 2H 2O实验结论金属性:Mg>Al(3)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NaOH Mg(OH)2 Al(OH)3 分类 强碱中强碱(属于弱碱)两性氢氧化物碱性强弱 NaOH>Mg(OH)2>Al(OH)3 结论金属性:Na>Mg>Al3.Si PS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 2SiO 3:弱酸H 3PO 4:中强酸H 2SO 4:强酸 HClO 4:强酸酸性:HClO 4>H 2SO 4>H 3PO 4>H 2SiO 3 结论Si 、P 、S 、Cl 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4.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一、选择题1.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元素代号X Y Z W Q原子半径/nm0.1600.1430.0750.0740.110主要化合价+2+3+5、-3-2+5、-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B.元素的金属性:X<YC.简单离子半径:X>W D.元素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氨水2.X、Y、Z、M、Q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Y是天然气的主要组成元素,M的第二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Q是前20号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Q位于周期表的第4周期、ⅠA族B.原子半径:r(Y)<r(Z)<r(M)<r(Q)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ZD.X2M和Q2M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3.由位于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的W、X、Y、Z四种元素“组合”成的一种超分子结构如图。
Z、X、Y的族序数依次增大,X、Y位于同一周期,Z与W同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的单质的氧化性在同主族中最弱B.简单离子半径:Y>ZC.W与Y可组成多种离子化合物D.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4.镓(Ga)常以极少量分散于铝土矿(Al2O3)中。
用NaOH溶液处理铝土矿时,生成NaAlO2、NaGaO2;而后通入CO2得Al(OH)3沉淀,而NaGaO2留在溶液中(循环多次后成为提取镓的原料)。
发生后一步反应是因为(已知:铝和镓的性质相似,如M(OH)3都是难溶的两性氢氧化物)A.Ga(OH)3酸性强于Al(OH)3B.Al(OH)3酸性强于Ga(OH)3C.Ga浓度小,所以不沉淀D.Al(OH)3是难溶物5.制取肼的反应为2NH3+NaClO=N2H4+NaCl+H2O,下列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错误..的是A.中子数为12的钠原子:Na B.N2H4的结构式:C.Cl-的结构示意图:D.NaClO的电子式: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BF3B.H2O C.SiCl4D.PCl57.已知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之间通常形成Z2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C.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8.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用于“点击化学”的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W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X、Z同主族。